Ⅰ 昆明好吃的地方
說起老昆明的特色小吃,如端仕的小鍋鹵鉺絲、享譽「春城第一湯」的福華園過橋米線、北京飯店的高庄饅頭、長春路上的摩登粑粑,這都是當時名氣十足的小吃店,至今算得上是昆明「古董級」的小吃店了。
此外還有:豌豆粉、豆燜飯、都督燒賣、洗沙蕎包、破酥包子、雲南春卷、包穀粑粑、洋芋粑粑、麻醬燒餅、路南乳餅、路南鹵腐、南壩豆腐、呈貢臭豆腐、燒豆腐、燒餌塊、乾巴菌韭菜花也是老昆明特色的地方美食。
端仕小鍋鹵餌絲
民國期間,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開辦永順園,以小鍋汆肉米線、汆肉餌絲著名。一天,因翟師傅勞累過度,汆肉餌絲下鍋後,他跑到外面抽水煙筒,回到廚房汆肉餌絲里的湯全乾了。恰逢顧客催得急,翟師傅只得忙下鹵水和紅油,翻顛幾下後端上桌,顧客一吃,大為稱絕,問這是什麼餌絲,翟師傅急中生智答「鹵餌絲」,後成為昆明著名小吃。
德鑫園
1923年由戴立德在昆羊市口(原南通街與金碧路交叉口)創立,因烹制精良,德鑫園使過橋米線在昆紮根應市,聲譽日增。戴先生逝世後,由其婿范雲鑫經營,公私合營後,仍沿用德鑫園老字型大小名稱。文革期間,曾更名為「雲南過橋米線」,但昆明人仍習慣稱為德鑫園。
北京飯店
解放前為和平舞廳,解放後建成飯店。初設京味部、滇味部,是昆明最著名的北方風味飯店,也是當時省政府宴請賓客的場所。以京醬肘子、山東海參、醋椒魚等菜餚著稱。七十年代在全省首家引入機制饅頭、機制餃子,其高庄饅頭、甜咸包子一時風靡春城。朱維翠、張逢安、解德中等名廚曾在北京飯店供職,其名小吃有四味蕎包、掛糊雞鍋貼、乾巴菌水餃等。
福順居
1943年,由內地來昆廚師在曉東街建店。以河南口味為主,經營的蓋澆飯、燴菜有名。福順居當年名廚聚集,昆明最早的西餐廳即在此設立,並建有名為白宮冰室的昆明最早的冷飲店,與南屏電影院相映成趣。
福華園
1938年在南華街開業,當時以人工雞蛋面、雞肉米線出名。五十年代公私合營後專營煮品小吃,後以過橋米線著稱,以選料細、原料鮮、湯味醇,有「春城第一湯」之譽。
護國飯店
1954年開業,主要經營滇味飯菜,也承包酒席,售賣煮品,同時經營甜品和冷飲。文革期間曾改名「工農兵飯店」。冬季的滇味什錦火鍋、腸旺米線、肥嫩燒仔鴨在當時很有名。
昆明火鍋在從前稱為「炊鍋」,吃火鍋又叫「吃炊」。昔日的炊鍋和現在的火鍋不一樣,最講究的炊鍋用白銀敲打而成,稍差一點的炊鍋,材料依次為白銅、紫銅、黃銅和鋁。炊鍋的上部為盛湯、菜的鍋,下部是燒木炭的火爐,二者連為一體,形狀頗為美觀。昆明炊鍋的湯最為講究,一般採用原汁雞湯、筒子骨湯或火腿骨湯。湯中除放食鹽和少許味精外,一般不外加佐料,這樣的湯喝起來十分鮮甜,最符合老昆明人的胃口。鮮湯煮沸後,便可陸續加進豆腐皮、粉絲、木耳、黃花菜、油炸豆腐、麵筋、肉丸子、火腿片、白菜、青菜、豌豆尖、裡脊肉片等,這些菜煮熟後大都能保持原有的顏色。昆明本地人,上了點年紀的老人喜歡爛、淡、燙;年輕人則喜歡略微生脆一些。吃炊時,就可根據各人的年齡特點,掌握住火候及時拈夾鍋中的菜肉。若吹炊的人中有個別「鹽重分子」和喜食辣椒的人,還可外加幾小碟佐料。這樣的炊鍋,湯和菜俱鮮,既能吃菜,也能喝湯,各種年齡、各種口味的人都可以照顧得到,最受地道的昆明人歡迎。
摩登粑粑
摩登粑粑是昆明市的著名小吃。位於原長春路,解放前即由吳氏姐妹經營。「摩登」一詞源於法語,意為時髦,昆明人當漂亮講。「摩登」系當時顧客對姐妹衣著時尚、長相漂亮的戲稱,他們經營有法,製作的粑粑銷量日增,不幾年後人們就把這家小吃店稱為摩登粑粑了。摩登粑粑入口表皮香脆,其他部分柔軟易嚼,口感甜而不膩,兼有奶油的鮮香。
映江樓
1937年即建在盤龍江畔,以樓伴江、江映樓故名「映江樓」,是昆明最有名的清真飯店之一。其牛肉冷片酥軟不碎,清湯牛肉湯清不膩,涼雞滋嫩鮮活,燒鴨皮脆肉嫩,而為市民稱道。據說傳統的映江樓對宰殺後的牛羊,須分檔掛起,不沾地以示干凈,雞宰殺後先清內臟,洗凈用線縫合再拔毛,以免內臟污物污染。
東來順
東來順原址祥雲街,1943年由北方清真名師朱維伯開設。時值抗日,昆明是大後方,內地廚師大量涌進,回族廚師也在此列。東來順以清真飯菜著稱,其涮羊肉、烤羊肉串深受歡迎。一代大師朱維翠來昆後曾在此事廚。1965年內地支邊,天津東來順搬遷昆明,東來順全部由天津人經營,其涮羊肉、麻醬燒餅、清真炒菜紅極一時,常常高朋滿座,熱鬧異常。東來順於1995年搬遷至興雲路42號,以經營清真涮羊肉為主並供應點菜、煮品、糕點。
上海面館
1965年內地支援邊疆時,由上海整店遷於昆明,當時將位於東風西路的東風餐廳騰出供其經營,起名上海飯店,其小吃部即上海面館。由於當時在雲南支邊的上海人較多,上海面館生意興隆。所經營冬菜面、陽春面、大排面等為昆明市民歡迎。其面條為面館自己加工,十分新鮮。拆遷後,上海面館至今尚未恢復。
天津包子店
原址坐落於原武成路與五一路交叉口,1965年內地支援邊疆建設時,由天津整店遷入昆明。天津以狗不理包子有名,天津包子也完全按此製作方法,其皮薄餡多,汁鮮味美。當時武成路商店雲集,是昆明有名的商業街,天津包子及附近燕鴻居、福東飯店的燒麥、素菜餃等吃頗受歡迎。目前,有關部門已在籌措恢復重建天津包子店。
現在好多都沒有在了!經常在福順居吃飯,那裡的尖椒炒肉很好吃。
上海面館~恢復了的~
總店在:小菜園立交橋學府路出口~下出口就看見~
分店:董家灣~原來呢董家灣工貿改呢那個小花園~樹後面~
Ⅱ 雲南楚雄旅遊不可錯過的20種美食
雲南楚雄旅遊不可錯過的20種美食
雲南楚雄有什麼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呢?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的雲南楚雄旅遊不可錯過的20種美食,讓我們一起來一趟美食之旅吧。
1、大姚彝族羊湯鍋
羊湯鍋是一道彝族特色的美食。在大姚縣,夏季吃黑山羊肉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習慣。這里家家戶戶都養黑山羊,巍峨而茂密的高山給了黑山羊得天獨厚的天然草場,羊根據自身生理需要選擇草木、吃百草,固羊有「百葯之庫」之稱。放養的黑山羊肉質好,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少,是做彝族羊湯鍋的最好食材。夏季的羊,在經過春冬兩季的滋養,膘肥肉嫩,其肉燉出的湯味醇,膳味小。彝族火把節,恰恰在夏季舉行,吃羊湯鍋,是火把節必不可少的環節。
2、楚雄銅炊鍋
炊鍋在北方叫火鍋,南方現在叫火鍋的,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而楚雄的銅炊鍋保持了炊鍋原來模樣,能煮出不尋常鮮,純正紅銅打造的鍋分兩層,下面是碳火,上面煮菜,圓圓的煙囪從中間穿過。銅炊鍋里有一層層的各色時鮮蔬菜、豆腐丸子、粉絲、豆腐皮、新鮮裡脊肉等,葷素搭配極為合理。
3、元謀涼雞
涼雞為元謀飲食風味中的.名牌產品,具有近百年的歷史。涼雞的選料考究,以未生蛋或未啼鳴的仔雞為最佳。涼雞具有濃厚的川菜風味,又具有地方特色。成品的涼雞肉質鮮嫩而甜,輔以適度的酸、甜、麻、辣香料,餘味無窮。
4、姚安風干雞
雲南不少地方有民間製作風干雞的傳統歷史,其中以滇西北的姚安縣風干雞和滇東北的鎮雄縣風干雞最為出名。風干雞以肥嫩仔雞為原料,食用時先去毛洗凈,加上配料,蒸、烤、燉、紅燒、黃燜均可,味道芳香獨特。蒸熟後整隻雞撕著吃,鮮香適口,別具風味。
5、姚安乳鴿
姚安壩區的農民喜飼養鴿子,姚安養鴿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初孵化出來的小鴿,在毛長全離窩之前稱為乳鴿。乳鴿肉嫩骨酥,不肥不膩,既是席上珍看,又可入葯,若用白附片與之燉成「鴿附湯」,有熱血滋補之奇效,俗稱「肉中人參」。
6、姚安套腸
姚安套腸是姚安本地彝人傳統特色食品,以優質小腸為主料,在清洗腸子時很有講究,分寸的掌握全在於師傅的經驗和手藝。同時,調料的配置也有極大學問在裡面,如果香、咸、麻、辣等味道配置不當,味道也會大打折扣。製作時,將各種調味料拌入洗凈的豬腸子里,待味入到腸子後,在把腸子的一頭放入到另一頭中,由細到粗層層相套,風干後即可保存、食用。食用時用刀切成薄片,呈環狀疊於盤中,上蘢蒸透即可食,嚼來油而不膩、香酥味美。
7、烤乳豬
楚雄彝族的烤乳豬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佳餚,元謀的烤豬很有名氣。烤乳豬一般選用剛滿雙月的乳豬,宰殺湯褪去毛後,去掉肚雜和四蹄,塗上蜂蜜等各種佐料調制的汁水,然後將全豬掛在小土窯內,用文火烘烤至熟。元謀烤乳豬,則不用土窯,而是用一根鐵棍穿在宰好的小豬上,架在木炭火上烘烤,邊烘烤邊翻弄邊塗抹香料、佐料,直至皮黃肉熟。烤乳豬皮黃香酥,肉嫩骨脆,肥而不膩,味道鮮香回甜。
8、馬刺根燉豬腳
採用武定山區野生馬刺根加豬腳燉制而成,味道獨特鮮香,別具風味,具有滋補、清熱解毒之功效
9、武定羊皮烀肉
用羊身上的皮來烀羊肉,最大的特色就是鮮。先把肥壯的黑山羊宰殺,然後趁熱把羊皮絲毫無損地剝下來,再把羊腸肚清洗干凈,又把羊肉連骨剁成核桃大小裝入羊皮里,把事先備好的6根濕柴樁訂在6個方位,最後把羊皮扯角固定在樁上,在羊肉里加入適量的山泉水和食鹽。再用猛火把羊肉沸漲,又改為文火慢慢燉烀4小時左右,即可。
10、祿豐豉油皇五花肉
選用上等五花肉切成大塊,入清水中煮至七成熟,起鍋上色,入油鍋中炸至金黃,放入調好的豉油汁中煮2小時,起鍋改刀成型入蒸箱中蒸4小時即可出籠,用原汁勾芡澆在五花肉上,用青白菜汆水後圍邊。整體色澤紅亮、咸甜適中,肉肥不爛,肥而不膩,老少皆宜,風味獨特。
11、武定竹蓀
竹蓀是楚雄武定縣特有名貴食用菌,也叫竹參、竹笙或面紗菌等名。它的菌帽呈深綠色,菌柄雪白,有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的頂端圍有一圈彷彿透明的潔白網狀沙裙,長長的向下鋪開,十分美麗,所以它又有「真菌之花」、「蘑菇女皇」之美稱,曬乾的竹蓀為奶白色。在世界上也是著名的珍貴食用真菌。竹蓀味道鮮甜脆嫩,清香。可與雞做成鮮美的湯,也可與肉片、粉絲等做成三鮮竹蓀湯。
12、牟定腐乳
牟定腐乳是牟定縣的一個傳統特色產品,它悠久的歷史、傳統的工藝配方、特殊的發酵菌群、優良的水質、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造就了牟定腐乳外觀鮮紅油潤、入口細膩柔糯、品後齒頰留香的品質。
13、蕎粑粑和蕎飯
苦蕎面營養豐富,清涼利腸胃。苦蕎粑粑蘸蜂蜜,既是彝族傳統的食品,又是待客的美食。其製作方法是把蕎面摻水適度調後,倒人熱鍋中用微火自然成餅,然後再放在火塘邊烘烤熟或在火灰中焐熟,用蜂蜜蘸食。其特點是清香甘甜,細爽而有回味,便於食用、攜帶,貯存亦不會有異味。
14、烤茶
民間流傳有「漢人貴茶,彝人貴酒」的說法,彝族人好酒,常以酒待客。飲茶則在老年人中較為普遍,以烤茶為主,但飲法頗具特色,每次只倒半杯,慢慢品。
15、元謀龍眼
元謀龍眼是雲南省楚雄州元謀縣的特產。元謀縣龍眼品質極佳,皮易剝離,肉厚核小,肉質爽脆,味清甜而芳香。
16、落水洞櫻桃
落水洞櫻桃是永仁縣維的鄉落水洞村的特產。落水洞櫻桃個大、味甜、色澤艷麗,已經成為彝州永仁的一張名片。
17、酸角糖
酸角是元謀特產之一,具有消暑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酸角糖是以酸角為主要原料製作的一種小吃。酸角糖有袋、片狀兩種。袋裝酸角糖,以去酸角殼、筋後,與紅糖熬制而成;片狀酸角糖以酸角為主要原料,輔以精製麵粉,機制白糖,以機械加工而成,攜帶方便。酸角糖具有清涼解暑的作用,以酸角糖泡水或者以酸角糖加工成冰水,是夏季降溫解暑的良品。
18、三角糯米
出產於姚安縣內官屯鄉三角村,糯米品質優良,食用口感好,營養豐富。過去曾有人把種子帶到異地種植,種出後卻味道大變,無法與原地相比,因此歷朝歷代只能在該村種植,由於品種稀缺,地域狹小,更使其身價百倍,廣受歡迎,近年雖面積有所擴大,但仍遠不能滿足需要。
19、雙柏石烹羊肉
原料為羊肉切片加花椒草果。烹制方法:用木炭火將麻布石頭燒紅後再放上羊肉烤熟。特點:鮮嫩可口、無腥味。
20、牟定叫花雞
牟定叫花雞選取味香肉嫩的珍珠雞,經過腌制後包裹上香茅草或荷葉,並將姜蔥等配料塞入雞的肚子里,再用錫紙將雞包兩層塞入烤箱,食用時剪開錫紙和荷葉就行,香味四溢、肉質嬌嫩。
;Ⅲ 昆明最出名的8道菜,有雞有鴨有山珍,每道菜都能讓你垂涎三尺
本期導讀:昆明最出名的8道菜,有雞有鴨有山珍,每道菜都能讓你垂涎三尺
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又稱春城。有詩雲:春城無處不飛花,四季如春的美麗源自於昆明的氣候,著實為一個風景優美、溫暖宜人的宜居城市,特別是每年冬季,總會有很多北方地區的朋友來昆明過春節,感受大自然帶給昆明的饋贈。
曾經有個朋友說,去雲南5次,有3次都是去的昆明,昆明與別的城市不同,昆明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無論哪個角落,總能見到各異的民族文化,這一點也體現在吃食上,昆明的 美食 也是多元化的,不同民族熏陶的 美食 氛圍,總讓你目不暇接,各色 美食 數不勝數,隨便一家店都是難忘的經典。今天,瘦猴就跟大家說說昆明的名菜,每一道都是不可替代的經典。
汽鍋雞是昆明市十大名菜,也是雲南十大經典名菜,更是一道國宴菜。之所以叫汽鍋雞,是因為這道菜是用滇南民間特有的土陶蒸鍋,當地叫汽鍋,蒸制而出名。用汽鍋蒸出來的雞肉可以完美地保留住雞肉的鮮美,吃起來原汁原味,鮮香無比。
宜良燒鴨是昆明市宜良縣的經典傳統名菜,最早起源於明朝,距今已有幾百年的 歷史 了。不過宜良烤鴨據說不是宜良本地的菜,而是由朱元璋的御廚李海英從南京帶過來的。宜良燒鴨具有色澤紅艷、皮酥肉嫩等特點,很多來昆明的遊客返程時都會帶上幾只。
紅燒雞樅是昆明市特有的名菜。雞樅是一種和白蟻共生的菌類,是從白蟻窩里長出來的,這種菌類只有在雲南的森林中才有,所以很名貴。紅燒雞樅味道鮮、甜、嫩、香,是出了昆明有錢也很難吃到的美味。
如果你是個喜歡吃火鍋的人,那你來了昆明肯定會吃一頓炊鍋。炊鍋就是老昆明火鍋,這種鍋的設計很獨特,上面一層是煮菜的,下面是火爐,中間是煙囪,看起來有點像老北京涮羊肉用的銅鍋。炊鍋用的湯底是用雞、筒子骨和火腿一起熬出來的,味道特別鮮香,可以直接當湯喝的,很有地方特色。
黑三剁是昆明的傳統名菜,正宗的黑三剁是用雲南特產的雲椒、雲南大頭菜和豬肉餡炒制而成的。吃起來香辣開胃,很是下飯。
牛肉冷片是昆明的傳統菜餚,屬於清真菜。因為雲南回族人比較多,而回族人不吃豬肉,所以牛肉就成了這里的常食肉類。牛肉冷片肉質沙壯、鮮香不膩、百吃不厭。
松茸和雞樅一樣,也是一種名貴的菌類,其肉質肥厚、香氣濃郁,味道特別鮮美。加上青椒和豬油一起炒制之後更加美味。
青蛙抱玉柱是昆明的傳統名菜,家家戶戶都會做,也是昆明人的家常菜之一。這道菜是用青蠶豆(青蛙)、蒜薹(玉柱)和豬肉一起炒制而成的。吃起來脆嫩爽口,鮮香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