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前腿和後腿哪個好吃
豬肉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食物,也是一種既美味又營養的食物,很多人都喜歡吃肉。而肉也是分為很多種的,豬身上不同的部位的肉,味道以及營養價值也是不一樣的,即便同樣是腿肉,那前腿肉與後腿肉也是存在著很多區別的。那麼,前腿肉好還是後腿肉好呢?
一、前腿肉的特點
首先說重量,整塊前腿肌肉(不含肥肉和膘),純瘦肉的平均重量約2.5公斤左右,因為這塊肉由幾十塊的肌肉組成,所以筋膜較多,但口感上前腿肉要比後腿肉要嫩一些,所以一般用來做成餃子餡,餛飩餡,或者是肉丸子。有時帶皮前腿肉也會被做成紅燒肉。而且前腿肉上還有部分梅花肉,所以賣得比後腿肉也要稍貴那麼一點點。
二、後腿肉的特點
整塊後腿純瘦肉平均重量在5公斤左右,是前腿瘦肉重量的一倍,後腿肉主要由內腿肉、外腿肉、腱臀肉、元寶肉、內腱、外腱6塊組成,每一塊被肌膜包裹保護,所以相對筋膜較少。後腿肉的肉質纖維粗,所以口感上較硬。如果是外三元豬肉(最普通的豬肉,養殖周期又短),那麼後腿肉的精肉就會咬不動,或有渣,比較柴。
如果是純種豬(不經過任何雜交的中國純土豬),比如兩頭烏的後腿肉,就不柴,也吃不出渣,非常嫩也非常香。在肉店,腿肉一般是最後才賣完的,帶骨中方肉(排骨和五花)是賣得最快的。
三、前腿肉好還是後腿肉好
主要看做什麼菜,前腿肉肥瘦相間,肉質細嫩,適於熘炒,家庭喜歡用。後腿肉肌肉發達比較硬,瘦肉多可以切大片、長條,飯店喜歡用,還可以醬、鹵。各有特色,各取所需。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認為前腿肉要好一點,因為前腿因為活動頻率比較大,所以肉質細膩,骨頭也較為勻稱,豬後腿不運動,較肥膩。
從豬的腿部到後腿部分的肉稱為豬腿肉,由於此部位整塊都是瘦肉,脂肪含量極少,因此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且是高維生素的豬腿。
我們都知道豬身上精(瘦)肉最多的肉就是前後腿肉,比起肥瘦相間好幾層的五花肉來說,腿肉更多用來做炒肉或者做成餃子餛飩肉餡。
在江浙滬這邊,我們去買豬肉的話,如果想買前腿肉,一般都會說:買點夾心肉(一般都帶皮)。而很少有人直接說:買點前腿肉。但在北方或者廣東一帶,前腿肉(夾心肉)是叫「前尖」的。
如果是後腿肉,有時就直接就說是腿肉,店主一般也會割後腿肉,而在南北方,叫「後臀尖」。
⑵ 你認為豬肉的哪個部位最好吃
在我個人看來,從豬的內臟,到豬身上的五花肉、裡脊,以及豬腿這些部位最美味。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肉食之一,從古至今都有“豬糧安天下”說法存在。
豬的全身都是寶,即便是豬糞,也能夠當做肥料使用。豬毛可以用來做毛刷、毛筆,以及提取氨基酸等等。除去這些不能吃的部分,剩餘的都可以根據特性不同,製作成不同的美味食物。
當然了豬身上,也有不好的部位存在。比如豬脖子上的肉,就很少有人喜歡,這里的肉品質不好,相應口感也會差一些。
⑶ 豬肉的部位怎麼分的哪些部位的肉好吃
豬肉分哪些部位
豬肉一般分為這11個部位:豬頸肉、豬頰肉、梅花肉、前排肉、裡脊肉、五花肉、後臀尖肉、做臀肉、彈子肉、前腿肉、後腿肉。其中裡脊肉最嫩,後臀尖肉相對老些。炒著吃買前後臀尖;燉著吃買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餃子、包子的餡要買前臀尖。
豬肉,又名豚肉,是豬科動物家豬的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營養成分。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
豬肉作為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特別鮮美。
一頭豬身上的部位,把它們細分出來的話就有20多個,但是口感好吃的位置,也就只有那幾個地方。
一、前腿肉
前腿肉是一塊三七分肥瘦的豬肉,這個部位的豬肉,是最適合用來調肉餡的。相比較於其他部位的豬肉時,三七肥瘦的豬肉,能讓做出來的肉餡口感更鮮嫩,且不老、不柴。
二、裡脊肉
裡脊肉屬於純瘦肉,裡面是不含任何肥肉的,所以這塊瘦肉的肉質就會非常嫩,特別適合用來炒著吃。平時有喜歡吃炒肉的朋友,就要首選這個部位的豬肉去進行購買,但是裡脊肉在購買的時候,還分上裡脊和下裡脊。
三、五花肉
五花肉這個部位的豬肉,做法是非常豐富的,像我們常吃得很多美食,都需要用五花肉來進行烹飪。例如很多人都愛吃的脆皮五花肉、紅燒肉、扣肉等等美食,都需要採用五花肉來進行製作。
四、膘油
膘油是豬身上非常好吃的一個地方,把它用來煉製成豬油的話,口感就非常好吃。尤其是用來炒各種蔬菜吃的話,那味道簡直絕了,能讓蔬菜帶有一股特殊的肉香味。
五、後腿骨
把這塊骨頭用來熬湯的話,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多給家裡人喝上一些骨頭湯,對身體是非常好的。且後腿骨價格還很便宜,10來塊就可以買到,營養又劃算。
六、排骨
排骨口感是非常好吃的,不管是用來燉湯,還是用來鹵著吃、烤著吃等等豐富的做法,都能把它做得非常好吃。但是由於排骨價格很貴,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去購買,但是在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得犒勞一下自己,就算價格再貴,也要買上一些。
七、栗子肉
栗子肉也被稱之為元寶肉,這個部位的豬肉,主要位於豬肉大腿的內側部位,肉質肥瘦相間,且細嫩,形似元寶,因此也被稱之為元寶肉。這個部位的豬肉,可以用來炒著吃、煲湯、火鍋等等,是所有部位的豬肉中,做法最為豐富的。
⑷ 豬肉是前腿肉好吃還是後腿肉好吃
豬肉的前後腿肉質差很多,哪部分更好吃些?
前腿肉就是豬前腿上面的肉,後腿肉,顧名思義也就是豬後腿上面的肉,那麼這兩個部分的肉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c
平時在買豬肉的時候一定是要買前腿肉,因為後腿肉看上去是比較方正的,而且豬的後腿肉一煎就會出現一點點的油,但是前腿肉就不一樣了,前腿肉是肥瘦相間的,肥肉的中間還會有一些油層,就像是和牛肉一樣的。
⑸ 豬身上哪個部位的肉最好吃肉的不同部位分別有哪些吃法
豬身上要數裡脊部位的肉最好吃。
裡脊肉是豬身上公認的最好吃的一塊肉,它的肉質口感以嫩著稱,香嫩多汁。每頭豬身上大約只有幾斤的裡脊肉,所以就顯得非常珍貴,它的售價也就會比豬其他部位的肉售價高一點。裡脊肉的烹飪方法有一百多種,且每一種做法都很好吃。但是我個人來說是比較喜歡吃糖醋裡脊這一道菜的,它酸甜可口,非常的下飯。糖醋裡脊的做法也非常簡單,只需要准備好裡脊肉,加入適當的澱粉和一勺鹽,一勺料酒。將一個雞蛋打入其中,攪拌均勻。腌制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下油鍋炸,將炸好的裡脊肉盛出備用,這時候我們將糖色炒好,炒好糖色以後直接將炸好的裡脊肉倒鍋中,等裡脊肉充分均勻的吸收糖色以後,再加入勾芡好的水澱粉。攪拌一下就可以出鍋了。
⑹ 排骨與上排,哪個好吃
豬排骨有排骨、肋排、脊骨、大排、前排以及軟排、硬排.是混合了南北方的叫法。
排骨是豬肋骨的通稱。
肋排,軟排是排骨去除了脊骨。
脊骨,在南方是指豬頸到排骨的這一段脊樑骨,豬尾到排骨這一段叫龍骨。
大排,是帶裡脊肉的脊樑骨,一般在江浙一帶喜歡用來紅燒。
前排,是排骨(最前邊)靠豬前腿這邊的四根排骨。
硬排,是帶脊樑骨的排骨。
具體哪兒最好吃,看個人口味了
⑺ 你認為豬身上哪個部位最好吃為什麼
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
- 我國豬肉消耗量在連續三年下滑情況下,2017年還吃掉豬肉5487萬噸。
- 2017年我國豬肉產量5275萬噸,進口230萬噸。
- 2017年全球豬肉消耗總量11058.8萬噸,我國豬肉佔全球消耗總量的49.6%.
不再需要任何證據,豬肉已經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指標,也是重大經濟發展產業,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紅燒肉里東坡肉,好吃到什麼程度?把外國人都給鎮住,感覺著要成為中餐代表了。)
(一)屠夫說的三塊
- 護心皮。只要傳統手工殺豬,這塊肉別人甭想吃到,都屠夫和主家共享,市場上絕對買不到。
- 心肝肺。殺豬菜主角,就是和護心皮一起燉了。
- 腹腔挨著脊骨的裡脊肉。這塊肉的確是豬身上最好吃的一塊肉,比護心皮還要好,只是太少了,挨著脊骨一邊一小溜。爆炒最香。而且剛殺的豬,割下來爆炒。這塊肉無法買到。因為家養的豬,屠夫不給你留,當頓吃了。商品豬生長時間短又活動少,這塊肉弱到基本割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