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做法 » 潮汕面條哪個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潮汕面條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3-01 10:11:00

① 潮汕方便麵有哪幾種牌子

1、康師傅紅燒牛肉


吃過很多泡麵,覺得最好吃的還是這款公仔碗仔面,雖然裡面沒有油包,只有蔬菜、調料粉包,可味道卻是最鮮美的。而最歡的還是海鮮味道的。

② 潮汕清湯牛肉麵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用料
牛肉 50g
面條 50g
芹菜 5g
蒜頭朥 3g
胡椒 1g
南薑末 3g
潮汕清湯牛肉麵的做法
清水煮麵,透心即可,不要煮過頭,面撈起放碗里待用,稍微加一點點湯,攪拌一下,以免面條結團變硬。煮麵的水倒掉棄用。
重新加上湯(或清水也行),放胡椒、鹽調味。牛肉洗凈加一點點油拌勻(以防水分太快丟失,肉變老),待湯水煮沸時入湯焯熟,撈起,放在盛好的面上。
澆湯,再撒上芹菜,蒜頭朥,南薑末。完成~
小貼士
牛肉一定要新鮮的,選吊龍,嫩肉等那幾個部位的肉最好。不要煮過頭,九成熟最好。南薑末是整個牛肉麵的關鍵,去掉牛肉腥味的同時又有一股特有的香味,少了它,就像失去了靈魂般。

③ 你們有多少人吃過潮汕地區的《裸條面》!感覺味道怎麼樣喜歡吃么

香氣撲鼻,也很可口。「粿條」其實就是河粉的潮汕版本,首先說這面,一般的粿條麵店主食有三種:粿條、面、米粉;粿條有分機制和手工,手工製作的粿條口味相當好,材料只有大米和水,而機器做的粿條則是添加了類似薯粉的料(我只知道大概),雖然吃起來有嚼勁,但是這種機器制的粿條通常都不是真正的熟透,如果麵店為了節省時間,煮的時候像手工做的一樣的時間,那麼……
一般煮麵或者粿條,下的肉來源只有兩種:豬和牛;豬又分早至中午的豬肝豬心豬血、晚上的豬雜(或叫豬下水)、豬肉丸還有豬肉;牛料有四種:牛肉、牛肉丸、牛筋丸和牛雜。牛肉比較有講究,必須是新鮮的沒有牛筋雜類的嫩肉;而牛雜則主要是牛肚和牛筋。潮州人吃牛肉講究的是新鮮和嫩,因此煮的時候只是非常簡單的燙一下,面條端上來的時候看到的牛肉還有少許的粉紅色,而不是拉麵館裡面早就熬好的牛腩肉。還有不得不說的肉丸,潮州的肉丸相當的出名,正宗的肉丸得是用打出來的,而不是那種一味用粉定型的肉丸,做出來的肉丸彈力雖然沒有周星馳電影中那麼誇張,但也是相當的厲害。
再說湯水,湯水的細節是最多的。常見的是味精湯,即白水加味精鹽;然後是骨頭湯,用豬骨熬的一鍋,年復一年的熬制,不斷加料換料;還有就是鮮肉湯,這種鮮肉湯其實是成本最低的湯水,因為無添加,所以更營養更新鮮。當然這種湯水也是正宗的潮州特色,正是因為潮州人吃豬肉牛肉都講究新鮮和嫩,所以這種湯只要你有煮豬肉或者牛肉就可以有這種湯。
綜合上述,潮州的粿條、麵店的菜單非常簡單也非常復雜,但是從來沒有人有過菜單,基本分為:牛肉麵、牛肉丸面、牛肉灌面(炸醬面)、牛雜面、豬肉面、豬雜面、豬肉丸面、豬肉灌面、牛肉河粉、牛肉丸河粉、牛肉灌河粉、牛雜河粉、豬肉河粉、豬雜河粉、豬肉丸河粉、豬肉灌河粉、牛肉米粉、牛肉丸米粉、牛肉灌米粉、牛雜米粉、豬肉米粉、豬雜米粉、豬肉丸米粉、豬肉灌米粉(吃灌米粉的人很少)
http://hi..com/%B3%C7%D0%C2%C2%B7/blog/item/a4de300b19578235b1351d9f.html
不知道這是不是你想要找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最後,祝你好運。

④ 廣州哪裡有好吃的潮汕美食

鮮肉雲吞、魚飯、腸粉、隆江豬腳……聽到這些潮汕菜是否讓你垂涎三尺?想吃美味的潮菜又不知道去哪裡找?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比較好吃的潮汕美食。


1、老字型大小潮汕菜館


可以說是在廣州開潮州菜館的老店了,分店多有十幾年的歷史。潮州菜做得的確正宗,尤其是鹵水拼盤,應該是來這里吃飯的人的必點菜;炸豆腐外皮清脆,內里柔嫩可口,蘸上醋,美味絕倫;蚝烙分量很大,蚝仔膩滑鮮美,別有風味。環境也是特別好,性價比高。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我推薦的一些廣州的潮汕小吃,我個人最喜歡吃腸粉了,比較爽口。

⑤ 潮州最好吃的地方美食怎麼樣

潮州市是潮州菜之鄉、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潮州飲食文化別具一格,潮州菜享譽海內外,是中外烹飪界的一朵奇葩,在中國乃至世界烹飪文化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1、鴨母捻
鴨母捻(nian)是一道廣東省有名的漢族小吃,節日食俗。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游盪浮沉而撰名。本為元宵節的小吃,故俗稱元宵。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
2、粿條卷
粿條卷是廣東潮州一帶的漢族風味名吃,屬於粵菜系。粿條卷源於潮安縣登塘鎮三鄉村一帶,有人也把三鄉村稱之為「粿條村」。粿條卷顧名思義就是把粿條捲起來吃,當然中間要包上形形色色美味可口的餡,一般的餡有:粿條卷(切碎的蘿卜干),白菜,菜頭(白蘿卜),竹筍等等。粿條卷源於潮安縣登塘鎮三鄉村一帶,有人也把三鄉村稱之為「粿條村」。
3、潮州春餅
潮州春餅是廣東省潮州地區漢族傳統小吃的佳品,又名潮州春卷。節日食俗。潮州春卷,金黃通透,皮薄似一層酥沙。外酥內嫩,內陷主要是青韭、香芹等新鮮時令菜,再佐以肉絲、香菇碎、肉碎、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量加香菇、雞絲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
4、返沙芋頭
返沙芋頭是廣東潮州地區傳統的漢族名點,屬於潮州菜。具有皮脆肉香,秋冬甜食等特點。在潮汕小吃中,返沙芋頭和番薯常擺放同一盤中,因其金銀兩色而得「金柱銀柱」之美稱。
5、腐乳餅
腐乳餅是廣東省潮州著名的漢族傳統餅食之一!是具有一股腐乳香味而得名的一種餅,比雞仔餅大點、軟一點,餡料多樣一點。它柔潤清香,甜里帶著特殊的香味。其造型小巧,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芳香可口,甜而不膩,而且富含營養,是餅食中的佼佼者。腐乳餅是很好的茶食,也很耐貯藏,是秋式餅,但終年有售。
6、魚飯
魚飯其實就是潮州的「凍魚」,吃的時候可以凍吃,也可以再把它煎熱或者蒸熱,還可以蘸上潮州特色的醬料。以前經常用秋刀魚做「魚飯」,很多魚都會做成凍魚,大家可以嘗到更多不同味道的「魚飯」。這一極富地方風味,潮菜魚類菜餚中唯一一道冷盤的魚飯,往往也成高檔潮州菜館席上佳餚,它的醬碟,便是兩小碟普寧豆醬。
7、石榴雞
炊石榴雞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它的外形酷似開花的石榴,主料是雞肉,經蒸制而成故名。傳統的作法是用雞皮或雞胸肉作皮的,創新者則必用煎雞蛋的。這一改,做起來雖較方便,也有特點。但比傳統潮汕風味大為遜色。加以改良的"石榴雞"亦是很古老的時候就有的台菜。
8、魚餃
魚餃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味道鮮美香爽,具有潮汕地方風味。魚肉剁為茸泥,以肉丁、蝦仁、梅梨(荸薺)等拌為餡,以餃皮加餡料捲成餃形。潮州魚餃與其他餃類不同,取海鮮為原料製成餃皮,一般選料於鰻魚(學名海鰻),取其肉質細膩、鮮嫩。
9、落湯錢
落湯錢也叫「膠羅錢」、「軟果」,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潮州小食,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泄,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既是葯膳,又是美食,難怪既是烹調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別喜歡糯米。
10、凍肉
潮州凍肉是一道廣東省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潮州菜。為廣東的冬令冷盤。具有養顏美容調理 骨質疏鬆調理的功效。味鮮軟滑,入口即化,肥而不膩;伴以魚露、芫荽,風味特殊。以肥豬肉,豬腳,豬肉皮,冰糖,魚露等製作而成。
11、潮州朥餅
潮州朥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色澤金黃鮮艷、皮酥薄脆,豆沙餡厚潤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膩。潮州朥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朥餅,烏豆沙朥餅等。豬油在潮州稱為朥,而在製作朥餅的過程中,不論是制皮還是制餡,豬油都唱主角。在豬油的作用下,朥餅特別潤滑清甜,故人們把潮州本上製作的、具有濃郁潮州鄉土特色的月餅稱為「朥餅」。
12、咸面線
潮汕咸面線,也叫潮汕面條,或者是長壽面,是閩南與粵東交界一帶製作的一種乾麵條,也是著名潮汕特產之一。用麥面加適量食鹽揉成面團,捏扯成線狀,晾曬干後,蒸熟成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和海內外僑胞所喜愛。歷史悠久,相傳不止。
更多關於潮州最好吃的地方美食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c7ad4161573127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⑥ 恩思美食集:(潮汕篇)手工面線

文/恩思

編輯/恩思

圖片/恩思

(一張來源網路)

潮汕面線是閩南與閩東交界一帶製作的一種乾麵條,是當地較有特色的傳統麵食,也是著名的潮汕特產之一。在潮汕人的心目中,面線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潮汕話中「面」和「命」有著類似的讀音,因此潮汕的手工面線有著長命的寓意,故有長壽面之稱。

在潮汕地區,長壽面寓意著長命百歲。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通常都會用手工面線作為禮品饋贈給親朋好友,當然也少不了會炒麵線來款待。面線看起來雖然不算什麼厚禮,但卻是表達了好客者的心意。

手工面線的製作工序比較繁瑣,並不是每家每戶的人都可以自己製作的,而是有專門的面線作坊。位於普寧市裡湖鎮松溪桂林新村堂姐家的手工面線至今已經有八年的歷史,每天早晨五點,堂姐和他老公便會起床,天氣晴朗的話,便是製作面線的好時光。

製作面線的工序多達十幾道,從起床的那一刻開始便是忙碌又緊張的一天。很多人非常喜歡傳統手工面線的口感,關鍵在於「手工」這兩個字上,這也正是製作面線非常辛苦的原因所在,除了和面之外,另外的醒面、切面、盤面、纏繞、拉伸、掛面、拉細、晾曬、收集、曬乾等工序都需要純手工操作,時間和精力、耐力以及體力等都有一定的考驗,經驗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手工面線製作時間長達十二個小時,除此之外,還需熟悉天氣,根據每日的風速、濕度和光照,控制鹽量和日曬時間,麵粉的話一定要選擇高筋麵粉,只有具備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出美味的佳餚。

前段時間和堂姐聊天,向她討要了圖片,看過之後,心裡一直很沉重。吃個面線是很容易的事情,市場上,普通手工面線的價錢一斤也不過六七元。但這廉價的商品背後卻是滿滿的辛勤付出。

首先是和面,在如今機械化的時代里,自動和面機給堂姐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只要將一定比例的面、水、鹽放入和面機里,你想要的成品便能很快呈現。

面團和好後放在和面板上,用木棍把面團碾平,再用刀順時針切成小條。然後再一條條的搓成圓條盤繞在竹筐裡面,在搓面條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在和面板上刷上一點食用油,可以防止面條粘在上面,也能使得面條更易成型。

面條需要多次搓摸,面線直徑大概在1-2厘米左右才算完成第一步,這也是考驗耐心的過程,

搓好面條之後,在面櫃上平行插著2支面筷,筷子的距離大概為20厘米,再由人工把面條有規律的盤在面筷上,盤好之後再將其放入面櫃里。堂姐說,剛開始弄的時候沒經驗,總是會纏亂,要不就繞著繞著就斷了。而且做沒多久還會手酸背痛。慢工出細活,看似簡單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方法的融會貫通呀。

盤好的面線垂掛在面櫃一段時間,待所有的面條都盤好,便可以拿出去曬太陽了。面條掛在面架上之後,還得人工慢慢的拉伸,邊曬邊拉,速度不能快,不然容易斷,一直拉到長達3-4米左右,像一條條發絲般細長。舞動的面條就像一塊布料,像大海的波浪般擺動,人工抖動的一個個動作下,面條在慢慢的蛻變,蛻變自己全新的模樣。

熱辣辣的太陽下,陽光和面線的相互交融吸收蒸發水分,經過幾個小時的暴曬便可以收工了。接下來便是用大木桶蒸熟,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蒸熟的面線再拿出來晾乾,直到完成這所有的工序,再把面條包紮成一捆一捆的才能上市售賣。

加工好的面線,有彈性韌性,由於本身含有較多鹽分,所以存放時期較長,一般放在通風乾燥處即可,半個月到一個月都不變質。

面線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種,在潮汕地區,主要的烹飪法是炒麵線。特別是韭菜炒麵線。

首先是汆燙,主要是使面線熟透軟化,其次是順帶過濾過多的鹽分。面線汆燙後撈起晾乾,切短後用食用油或豬朥炒制,配上韭菜炒熟後便可食用(一般大人小孩都喜歡第二次翻炒,特別是那種炒到有點像烤面條的狀態);也可以不用來炒,直接泡熟後趁熱加上特製的 「蒜片朥」,即可食用。這種就類似於拌面,只是調料以及面條材料都是是潮汕特產美食罷了。

堂姐家的門口常常掛滿了銀絲般的面線,它們如瀑布般的流暢,掛在天邊,在陽光下閃爍著面的乳白,散發著面的醇香,彷彿讓我想起小時候隔壁鄰居家做面線的場景,小時候常常搬著自己的小板凳,喜歡看那一排排整齊的面線在天空飛舞的樣子,手指滑動面線的瞬間,很開心;喜歡微風吹過面線的瞬間,整間院子里都有面線的咸香面香味;喜歡偷拿幾根面線頭偷偷在角落裡吃得咯咯直笑。

童年的滋味飄在記憶的天空里,童年裡的快樂藏在我們記憶的深處里,收獲簡單的回憶,重溫回憶的簡單,便是最簡單的幸福所在。 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後,簡單是幸福,故鄉的味道每一期都是對家鄉的懷念,對美好童年的緬懷。回不去的都叫故鄉,長不大的都是童年,故鄉,我在這里,你的心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