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油茶要怎麼打
打油茶亦稱「吃豆茶」。侗族傳統待客食品。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黃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製成。有的還加蔥花、菠菜、獵肝、粉腸。侗族在不同的場合吃不同的豆茶。居住在雲南、貴州、湖南、廣西毗鄰地區的侗族、瑤族和這一地區的其他兄弟民族,他們世代相處,十分好客,相互之間雖習俗有別,但卻都喜歡喝油茶。因此,凡在喜慶佳節,或親朋貴客進門,總喜歡用做法講究,佐料精選的油茶款待客人。做油茶,當地稱之為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經過四道程序。 選茶 首先是選茶:通常有兩種茶可供選用,一是經專門烘炒的末茶;二是剛從茶樹上採下的幼嫩新梢,這可根據各人口味而定。 選料 其次是選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黃豆、芝麻、糯粑、筍乾等,應預先製作好待用。 煮茶 第 打油茶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鍋底發熱,放適量食油入鍋,待油麵冒青煙時,立即投入適量茶葉入鍋翻炒,當茶葉發出清香時,加上少許芝麻、食鹽,再炒幾下,即放水加蓋,煮沸3-5分鍾,即可將油茶連湯帶料起鍋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這又香、又爽、又鮮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慶典或宴請用的,那麼,還得進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將事先准備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備好。然後將油炒經煮而成的茶湯,撈出茶渣,趁熱倒入備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奉茶 最後是奉茶,一般當主婦快要把油茶打好時,主人就會招待客人圍桌入坐。由於喝油茶是碗內加有許多食料,因此,還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說是喝油茶,還不如說吃油茶更為貼切。吃油茶時,客人為了表示對主人熱情好客的回敬,贊美油茶的鮮美可口,稱道主人的手藝不凡,總是邊喝、邊啜、邊嚼,在口中發出「嘖、嘖」聲響,還贊口不絕! 泡法 打油茶「油茶」是侗鄉人必不可少的家常飲料,也是待客的佳品。「打」是指這種奇特飲料的製作過程,侗鄉婦女幾乎都會「打」。「打油茶」所用炊具很簡單,只需一口炒鍋,一把竹篾編成的茶濾,一隻湯勺。佐料一般有茶油、茶葉(最好是粗加工的清明茶),陰米(糯米蒸熟後散開再涼干即成粒狀的陰米)、花生仁、黃豆、蔥花。而豐盛些的油茶還有糯米甜水圓、白糍粑粑、公魚仔、粉豬肝腸。待佐料配齊,架鍋生火就可以「打油茶」了。 先把茶葉炒熱,即加入些茶油和少量的鹽、姜等與之同炒,待油冒煙,即加入清水,煮沸,接著用木槌把茶葉舂碎——所謂「打油茶」的「打」就是「舂」的意思——再用文火燜一下,使茶汁濃些,便濾出葉渣,放點蔥花,油茶便算「打」好臨吃時,先取一小碗放入各種配吃的小食品,如爆米花、炒花生、炸黃豆、炒芝麻、糍粑、豬肝片等,愛甜食的則加入白糖。然後舀滾熱的茶汁沖進碗中即成。香甜美。 在桂北侗族地區,茶葉、茶油是特產,所需的配料小食品也是本地所出,都很現成,桂北冬天較冷,打油茶還可暖身,所以在那裡,吃「油茶」、尤其在冬季很流行。一進侗鄉,侗胞往往把「打油茶」當為敬客的一道禮節,侗妹們會一小碗一小碗地捧給你,還讓你只用一條筷子來喝完,表示敬你是一心一意的,此種吃法既獨特又受歡迎。打油茶遂迅速傳遍桂北。 首先炸陰米,將少許茶油倒入熱鍋煮沸,把陰米倒入鍋里,噼噼叭叭,轉眼間炸成黃白色的米花,把它撈起盛在碗或盤里。其次是炸糍粑、炸花生、黃豆,把豬肝粉腸、蝦公魚仔煮熟分別盛在碗里。再次是煮茶水,把茶油倒入熱鍋,放入一小把粘米(或陰米),炒到冒煙嗅出焦味,再把茶葉拌和焦米一起炒,待鍋里冒起青煙,倒入清水,撒少許鹽,煮沸。每碗茶水煮多煮少,以喝油茶人數的多少而定,以每人每輪半小碗為准。喝油茶一般每餐「三咸一甜」(三碗放鹽的茶水、一碗放糖水圓的茶水)。喝茶時,由主婦把炸陰米、炸花生、炸糍粑、豬肝、魚仔等均分入碗,用湯勺將沸茶水倒進碗,噴香的油茶就「打」好了。
2. 油茶的步驟是怎麼做的
大米400克、紅辣椒面10克、糯米100克、生薑25克、標准粉250克、蔥花25克、菜油150克、蘇打食粉3克、芝麻150克、干澱粉25克、腌大頭菜50克、雞蛋15個、川鹽75克、麻油15克、花椒5克。
北京油茶
北京油茶
製作方法編輯
1、鍋內放清水3千克,燒開後放入10克姜塊、一根生蔥(挽結),水沸撇去浮泡,撈去蔥、姜,然後將鍋端離火口10分鍾,再將磨好的大米、糯米粉攪入水中,鍋再置旺火上燒開,移放微火上煨熟成油茶糊;
2、標准粉500克放鹽5克、蘇打3克,加清水200克,調勻揉好,靜置1小時,再搓成條狀,刷上菜油,盤條發汁。鍋內放菜油燒至七成油溫時,將發汗後的面扯成50克重的節,拉成細如麻繩的線條,捲曲入油鍋炸成油茶饊子;
3、菜油下鍋燒熟後,分別舀入花椒粒、辣椒面中,製成椒油、紅油。芝麻炒熟擀成細面,大頭菜剁面細粒,生薑15克剁成末;
4、吃時,先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散(每碗1個),再將油茶糊舀入碗中與蛋液和勻,放鹽、芝麻面、椒油、紅油、麻油、薑末、大頭菜粒及蔥花,油菜湖面上放入捏碎的饊子。
1 用高溫把油燒熱,把炒米炸好,這是主料,必不可少的。
2把花生也炸好
3蔥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以供放在油茶里用。
4綠豆放在鍋里炒一炒,把腥味去掉。
5米粉或面條煮熟,用涼開水泡好,不讓它結成塊。
6把茶鍋——一種帶有茶嘴的煮茶工具放在爐子上,然後將茶葉放在鍋里,炒一炒,再放一些生薑以及炒好的綠豆放進鍋里,用一個「7」字型的木錘把鍋里的東西搗爛,然後放入豬油,放入水煮沸。再將炒米、蔥花、花生、米粉或面條、酸辣椒等佐料放進盛茶水的小碗里,——一種特製的茶碗,比我們平時吃飯用的碗小一些,灌陽當地的人叫做甌子,然後再把茶水篩進小茶碗里,注意,不能把茶鍋里茶葉或其他配料弄到碗里去,因為下一鍋還需要再用這些料子來煮的。
7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杯苦,二杯夾(方言,意為澀)三杯、四杯好油茶」。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嘗,好好領略。油茶有祛寒濕、提神、飽腹之功能。我們家鄉地區濕度大,喝「打油茶」便成為當地百姓的飲食習慣,亦是他們用來待客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人覺得非常勞累的時候,如果能喝上那麼一兩碗油茶,過不了多久,滿身的疲憊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了,同時迎來的便是一份難得的過冬好心情。
四川省閬中人,早上起來,就習慣於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饊子」,它襄陽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做法
先將白米打碎為細粉,放入鍋中加清水攪成稀漿糊狀,然後加熱,
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時,加入少許糖汁水,使之變為深黃色,便可起鍋入碗。
做饊子:先用鹽水和面,將面和好後,在上面抹一層薄薄的菜油,用濕毛巾搭上,讓其自然發酵,夏天發十分鍾,冬天發一小時左右。面發好後,將面盤成粗藕節般的大條,再發酵十分鍾,又將其盤為小指頭粗的小條,用干米粉撲面後,右手握起小條,左手捏小條一端作紡車狀運行,將小條繞成更細的面圈,然後將面圈套在兩根長筷子樣的竹簽上,再將面圈拉細綳直下鍋用油炸,炸至面圈變硬之前,翻轉竹簽將其扭成梳子狀,待成金黃色時,即可起鍋備用。兌碗時先將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散子,同時加上切成小塊的大頭菜、搗碎的花生米、椒鹽、蔥花、紅油等,即可上席供顧客享用。
3. 打油茶怎麼做好吃又簡單,做法圖解分享,美
材料
主料:陰米200g;
輔料:茶油適量、糍粑適量、花生適量、食鹽適量
打油茶
1
首先炸陰米,將少許茶油倒入熱鍋煮沸,把陰米倒入鍋里,噼噼叭叭,轉眼間炸成黃白色的米花,把它撈起盛在碗或盤里。
2
其次是炸糍粑、炸花生、黃豆,把豬肝粉腸、蝦公魚仔煮熟分別盛在碗里。再次是煮茶水,把茶油倒入熱鍋,放入一小把粘米(或陰米),炒到冒煙嗅出焦味,再把茶葉拌和焦米一起炒,待鍋里冒起青煙,倒入清水,撒少許鹽,煮沸。
3
每碗茶水煮多煮少,以喝油茶人數的多少而定,以每人每輪半小碗為准。喝油茶一般每餐「三咸一甜」(三碗放鹽的茶水、一碗放糖水圓的茶水)。喝茶時,由主婦把炸陰米、炸花生、炸糍粑、豬肝、魚仔等均分入碗,用湯勺將沸茶水倒進碗,噴香的油茶就「打」好了。
4. 怎麼做油茶
我小時候吃過現在很少有買的了,這個很早也前找到的不過我感覺做起來很麻煩
侗、瑤、漢等族飲料。將茶葉用油炒,然後加水煮熬,沸開後濾出茶葉渣,即成油茶。食用時,要配以調料和副食。參見「打油茶」。回族食品。是蕎麥面和糯米粉加牛油或羊油混合而炒的一種炒麵。食用時用開水攪攔成糊狀。多作早餐。著名的有武陟油茶等。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它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為早餐或午點,很受百姓喜愛。
擔擔油茶
原料配方:大米400克紅辣椒面10克糯米100克生薑25克標准粉250克蔥花25克菜油150克蘇打粉3克芝麻150克干澱粉25克腌大頭菜50克雞蛋15個川鹽75克麻油15克花椒5克
製作方法
1.鍋內放清水3千克,燒開後放入10克姜塊,一根生蔥(挽結),水沸撇去浮泡,撈去蔥、姜,然後將鍋端離火口10分鍾,再將磨好的大米,糯米粉攪入水中。鍋再置旺火上燒開,移放微火上煨熟成油茶糊。
2.標准粉500克放鹽5克、蘇打3克,加清水200克,調勻揉好,靜置1小時,再搓成條狀,刷上菜油,盤條發汁。鍋內放菜油燒至七成油溫時,將發汗後的面扯成50克重的節,拉成細如麻繩的線條,捲曲入油鍋炸成油茶饊子。
3.菜油下鍋燒熟後,分別舀。入花椒粒、辣椒面中,製成椒油、紅油。芝麻炒熟擀成細面,大頭菜剁面細粒,生薑15克剁成末。
4.吃時,先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散(每碗1個),再將油茶糊舀入碗中與蛋液和勻,放鹽、芝麻面、椒油、紅油、麻油、薑末、大頭菜粒及蔥花,油菜湖面上放入捏碎的饊子。
產品特點
味咸鮮香帶辣,宜早點、夜宵,冬季食之尤佳
5. 打油茶的做法,打油茶怎麼做好吃,打油茶的家常做法
打油茶一般經過四道程序。
選茶折疊
首先是選茶:通常有兩種茶可供選用,一是經專門烘炒的末茶;二是剛從茶樹上採下的幼嫩新梢,這可根據各人口味而定。
選料折疊
其次是選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黃豆、芝麻、糯粑、筍乾等,應預先製作好待用。
煮茶折疊
第打油茶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鍋底發熱,放適量食油入鍋,待油麵冒青煙時,立即投入適量茶葉入鍋翻炒,當茶葉發出清香時,加上少許芝麻、食鹽,再炒幾下,即放水加蓋,煮沸3-5分鍾,即可將油茶連湯帶料起鍋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這又香、又爽、又鮮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慶典或宴請用的,那麼,還得進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將事先准備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備好。然後將油炒經煮而成的茶湯,撈出茶渣,趁熱倒入備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奉茶折疊
最後是奉茶,一般當主婦快要把油茶打好時,主人就會招待客人圍桌入坐。由於喝油茶是碗內加有許多食料,因此,還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說是喝油茶,還不如說吃油茶更為貼切。吃油茶時,客人為了表示對主人熱情好客的回敬,贊美油茶的鮮美可口,稱道主人的手藝不凡,總是邊喝、邊啜、邊嚼,在口中發出"嘖、嘖"聲響,還贊口不絕!
泡法折疊編輯本段
打油茶"油茶"是侗鄉人必不可少的家常飲料,也是待客的佳品。"打"是指這種奇特飲料的製作過程,侗鄉婦女幾乎都會"打"。"打油茶"所用炊具很簡單,只需一口炒鍋,一把竹篾編成的茶濾,一隻湯勺。佐料一般有茶油、茶葉(最好是粗加工的清明茶),陰米(糯米蒸熟後散開再涼干即成粒狀的陰米)、花生仁、黃豆、蔥花。而豐盛些的油茶還有糯米甜水圓、白糍粑粑、公魚仔、粉豬肝腸。待佐料配齊,架鍋生火就可以"打油茶"了。
先把茶葉炒熱,即加入些茶油和少量的鹽、姜等與之同炒,待油冒煙,即加入清水,煮沸,接著用木槌把茶葉舂碎--所謂"打油茶"的"打"就是"舂"的意思--再用文火燜一下,使茶汁濃些,便濾出葉渣,放點蔥花,油茶便算"打"好臨吃時,先取一小碗放入各種配吃的小食品,如爆米花、炒花生、炸黃豆、炒芝麻、糍粑、豬肝片等,愛甜食的則加入白糖。然後舀滾熱的茶汁沖進碗中即成。香甜美。
在桂北侗族地區,茶葉、茶油是特產,所需的配料小食品也是本地所出,都很現成,桂北冬天較冷,打油茶還可暖身,所以在那裡,吃"油茶"、尤其在冬季很流行。一進侗鄉,侗胞往往把"打油茶"當為敬客的一道禮節,侗妹們會一小碗一小碗地捧給你,還讓你只用一條筷子來喝完,表示敬你是一心一意的,此種吃法既獨特又受歡迎。打油茶遂迅速傳遍桂北。
首先炸陰米,將少許茶油倒入熱鍋煮沸,把陰米倒入鍋里,噼噼叭叭,轉眼間炸成黃白色的米花,把它撈起盛在碗或盤里。其次是炸糍粑、炸花生、黃豆,把豬肝粉腸、蝦公魚仔煮熟分別盛在碗里。再次是煮茶水,把茶油倒入熱鍋,放入一小把粘米(或陰米),炒到冒煙嗅出焦味,再把茶葉拌和焦米一起炒,待鍋里冒起青煙,倒入清水,撒少許鹽,煮沸。每碗茶水煮多煮少,以喝油茶人數的多少而定,以每人每輪半小碗為准。喝油茶一般每餐"三咸一甜"(三碗放鹽的茶水、一碗放糖水圓的茶水)。喝茶時,由主婦把炸陰米、炸花生、炸糍粑、豬肝、魚仔等均分入碗,用湯勺將沸茶水倒進碗,噴香的油茶就"打"好了。
6. 油茶製作流程正確做法
簡單說一下自己知道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1.先炕花生芝麻。炕好後花生切碎,備用。
2.准備好牛油,豬油(牛油我家平常不怎麼能接觸到,就用的羊油和豬油),開火,等油化了後,小火放過篩麵粉翻炒,炒至微黃出鍋。 3.把炕好的花生碎,芝麻啥的倒到炒好的麵粉里。
4.鍋里燒水,水開後倒入和水的油茶麵,放少許鹽調味,煮開後可下麻花,進去一起煮。或者煮好後舀出來放麻葉,香油。
煮茶,用熱水,不用開水,因為用開水油茶又燒開,一是多次煮沸的水喝了無益,二來用熱水易於生薑等味道揮發。放鹽也要注意,要等油茶起鍋時才放,放早了,油茶就會發黑,沒有那金黃色的雞湯般的模樣了。 一鍋茶水被飲完後,還可向鍋內摻入清水熬煮,如此重復熬煮可達五六鍋。這樣油茶一鍋一鍋煮下來,感覺味道已沒有先前的濃烈,這正應驗了油茶的「一鍋苦、二鍋呷(澀)、三鍋四鍋好油茶」之說。這是提醒你慢慢品嘗,好好回味。
7. 正宗的賀州「打油茶」是怎麼做的
相信大家都喝過油茶吧
這可是麒大寶從小到大的回憶
但是大家知道嗎?
油茶可不只是好喝而已
它還有一定的 養生 功效
/ 油茶的 養生 之道 /
喝過油茶的人都知道,油茶講究的是色香味。油茶的顏色有淡白、金黃、碧綠之分,它能散發出包括香菜、蒜、蔥的香味,喝起來就有濃苦、微苦、清淡、微甜之分,口感獨特、層次分明。
油茶,是桂東地區瑤族同胞日常中的一道飲食,在賀州的鍾山、富川是最為有名,油茶食材簡單,主要材料是山茶籽油、茶葉、大米和生薑。
真正的油茶的烹飪方法技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要想打好可口美味的油茶,需要掌握打油茶的四門技術:選、看、打、配。
首先,要選定煮油茶的專門用具。一是油茶鍋,即專門用來煮油茶用的小鐵鍋。因為鍋厚,它積儲的熱量高,放水進去後爆滾的時間長,煮出的油茶才夠香。二是油茶錘。專門用作煮油茶的「7」字型的木錘,木錘的木質必須是硬木,最好是茶樹,要重,因為重,敲、打、搓才有力。為什麼瑤族人把煮油茶稱為打油茶,就是在煮的過程中,用油茶錘敲打鍋里的茶葉和姜,使之搗味。三是油茶濾,是用竹篾編織而成,專門用於過濾油茶渣用的。此外,就是裝 油茶的瓷或瓦煲因茶本身的鹼性大,若用鐵或鋁鍋裝,容易產生氧化作用。
其次,要選好茶葉和生薑這兩種主料。
茶葉,有瑤族人專門種植加工的,只供煮油茶用。它的加工過程是用手工而不是用機械,加工好後,稍粗,不像用機械加工的那麼細。由於它略粗,才能保持原 味,經得起敲打,茶味才慢慢釋出,一直煮到第四、五鍋才丟棄。
生薑,一般選用尖、長、細的塊姜為好,因這種姜含水量少,辣味夠,而大塊、肉厚的大肉姜卻含水量多,辣味不夠。
再次,要選好配料。配料主要是油、鹽、蔥花和蒜頭及油茶送。用什麼油來煮油茶,這是很講究的。動物油當中,除了豬油和雞油之外,其餘的都不宜選用,尤其是魚、牛、羊油是絕對不用的。植物油中,除花生油外,其他的都不合適。而花生油最好又數小花生榨的油,特別香。而鹽,最好是用生鹽,因熟鹽已經加工過,若 再放人油茶中,煮和煲的時間過長了,會影響油茶的質量。
蔥花和蒜頭這兩樣配料必須要有,但又不能放得太多,多了會沖抵油茶的原昧,而蔥花最好是四季小蔥,蒜頭最佳又是本地人種的雞仔蒜。
茶送主要是炒米、花生和油果子。炒米要選好的糯米做成的,不純的糯米做的炒米有「骨頭」即爆不起,有硬粒。炒米又必須是用鍋爆炒起來的才行,炒好後呈金黃色樣就是最標準的。
花生也是慢慢炒熟的為最佳,用油炸熟的花生油味過大,放入油茶中,也使油茶變味。油炸果,必須是糯米而且要純的糯米粉做好的油果才香脆。
看, 意思就是煮油茶時用的火一定要掌握好,何時大火,何時中火,何時文火,對於油茶的質量的影響都是很大的。一般來說,茶葉和生薑放入鍋時需要 大火、猛火,待油茶鍋大約燒熱到300度左右時即改中火,待到油茶滾燙後,須留文火至中火煲滾幾分鍾左右才倒進碗里喝。
打,就是要掌握好用油茶錘敲、打、搓的過程。
敲、打、搓,是煮油茶的關鍵技術,如果不懂得如何敲、打、搓,選的用料再好,也是煮不出色佳味美的油茶來。煮油茶的人,手必須要有力氣,這是操作 過程的基礎,洗凈的茶葉和生薑放入油茶鍋後,需出力敲、打、搓方能出味。在操作的過程中,又不能一味亂敲、亂打和亂搓,而是三者間靈活掌握,輪番使用,要 具體視茶葉和生薑的軟硬度以及火候程度。
配,就是要掌握調配料的技術。
煮油茶,除了用料、看火候和敲、打、搓三關之外,還得會調配料。在調配料的過程中,鍋不辣不放油,油不爆不放水,茶不開不放 鹽,煲不開不放碗。除此,還需掌握放配料的量,即油鹽必須放得合適,否則放多了茶難喝,放少了茶不香。蔥、蒜頭若是掌握不好量,也會影響到油茶的味道。
據說這道油茶是瑤族同胞一項古老而傳統的飲食習俗,是世代居住在山區的瑤民根據山地潮濕、瘴氣陰重的地理環境而發明的一種保健飲品,具有清涼下火、解毒、驅寒驅濕等 養生 功效。
每到有閑暇時間或是周末、節日,人們總愛邀上幾個親朋好友,邊聊天邊打油茶,享受油茶的醇醇香味。
打上一碗油茶,再配上賀州的特色點心,wow~賀州 美食 簡直把麒大寶征服了。
一碗油茶,傳承出瑤民的淳樸
如果你也愛喝油茶
不妨和麒大寶一起
打一碗 養生 油茶吧
在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會正宗打油茶的男人,才是賀州的真男人。這句一直流傳至今的話也像我們揭示了,正宗賀州打油茶的難做和重要。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出正宗的打油茶的呢?打油茶難又難在哪兒里呢?
「打油茶」的打,其實也就是舂,傳說起源於唐朝的製作方法是,將日常常見的糯米和油拌在一起,進行蒸熟和晾乾的操作,再用棒槌舂成扁扁的餅的形狀,在舂的過程中,去掉粗糠等其他雜質。做好的糯米餅一般作為打油茶的搭配套餐一起,深受人們的喜愛。
接下來需要把玉米、黃豆、芝麻等原料炒熟准備好。再把需要的茶葉也准備好,一般都是專門用來製作打油茶的末茶,或者是剛剛採摘下來的新茶茶尖,可以根據每個人口味不同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茶葉,需要將茶葉提前泡好,溫水慢慢泡製變軟才行。
最後是需要炒茶舂茶,熱鍋涼油,當油麵微微泛起青煙時,放入茶葉,隨後用木槌將其舂爛,再加入適量的水,小火慢熬,直至熬出味道。這個過程需要持續很長時間,打油茶的特殊火候也很難掌握。這種獨特的打油茶的味道,堪稱中國版咖啡,搭配之前准備好的小料和副食,經常作為賀州人招待客人的必備食物。
好的油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領略到油茶最獨特的風味,此外,油茶還有去濕,褪寒,提神醒腦等功效。疲倦之時,來一杯正宗的打油茶,可以舒緩心情,給人帶來淡薄寧靜的感覺。
以前,平樂府(昭州)管轄周邊6縣一州,其中就包括賀州~八步(賀縣),以及賀州市管轄的鍾山,昭平縣,荔浦(修仁)縣,平樂縣,恭城縣和蒙山縣(永安州)。油茶流傳於周邊就不難理解了!現在比較出名的是恭城油茶。賀州市新建城市,賀州的油茶還不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油茶相關起源吧!
油茶典故與起源
公園621年,南方有瑤民因不滿朝政,發生1,唐高祖下詔令李靖蔣軍率大軍前往平亂,途徑昭州(即現在的平樂縣)部隊發生流感,想盡辦法而不得,後一位床架長著獻計,用老薑、茶葉等用特別的方法熬了一大鍋湯,士兵們服下後發了一身大汗,經多次服用,病情大有好轉,後李靖蔣軍恩威並施,很快評定了1,深受當地百姓擁護,平樂人感其功德,為其塑神像金身,供奉於印山寺,並改名令公廟,供人瞻仰。
由此油茶慢慢在平樂流傳下來,經過多年的改良,又增加了花生、大蒜等原材料,使其味道更醇,口感更好,功效更全。
原料與功效
平樂油茶主要由綠茶、姜、大蒜、花生等原料經特別的方法加工而成,因此它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油茶的推廣
油茶在廣西北部地區深得百姓的喜愛,很多人每日必喝,在平樂縣內,已有大小油茶店上百家,每天中午,油茶店幾乎家家滿座,平樂人辦喜宴時,當天中午還必須宴請所有嘉賓和油茶,在全國各地油茶也得到很多流傳。
現在平樂油茶已成功申請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水上油茶作為廣西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對象。平樂金昭食品廠作為平樂水上油茶的傳承代表,經過多年的努力,現成功開發出濃縮油茶,並多次代表平樂縣參加各種 美食 展。
黔東南地區的侗、苗、壯、瑤等少數民族都有「打油茶」、吃油茶的習慣,油茶是當地人居家休閑的一種小吃,具有提神解乏、下氣消食的功效。各個民族也有不同的做法,甚至每一家製作的方法都不一樣,我就說一下侗族的吧。
侗族人喝的油茶以茶葉、糯米、花生、食用油等為主料。首先是備料,茶葉要本地的土茶葉。糯米蒸熟、放涼,然後曬干備用(隨吃隨取),我們稱這種曬乾的糯米叫「陰米」。如果想吃得豐富一點可以准備一些肉沫、小湯圓、豬粉腸(不能用大腸)等等。
在製作的時候,先將陰米、花生米入鍋炸熟,濾油備用。肉沫炒熟,小湯圓、豬粉腸煮熟備用。然後開始制油茶水,鍋中放少許油,放入茶葉小火炒至略胡,放入適量的水、姜、蔥,待水煮沸後濾去茶葉,油茶水就制好了。
吃法是在盛著油茶水的碗中加入已經做熟的陰米、花生米、肉沫、小湯圓、豬粉腸(根據自己的口味想吃什麼就加什麼料),一碗別具風味的油茶就製作好了
選取乾的綠茶或新鮮生茶葉,乾的綠茶葉漂洗很關鍵不然影響口感,本地小黃姜,本地小蒜頭,一定要厚的生鐵鍋炒茶葉小黃姜及小蒜頭,放雞油打油茶,油茶口感多滑,可以在炒的過程中加點蔥白幾顆熟花生一起捶,這樣多香,以上材料炒好後,大火加入滾開水,最後加少量鹽小火微滾出鍋。
8. 油茶的製作方法
油茶的製作方法
主料:麵粉500克
輔料熟去皮花生米100克,花生油100克,熟芝麻50克,小茴香粉1小勺,鹽2克
製作步驟
步驟1
准備原料。
步驟2
花生油加熱。
步驟3
花生油加熱至微微冒煙,倒入麵粉,改小火不停翻炒。這一步一定要有耐心,別吵糊了。
步驟4
炒至麵粉有香味,顏色發黃後關火。
步驟5
倒入小茴香粉。
步驟6
炒熟的芝麻微微擀碎,更香。
步驟7
擀開的芝麻放入炒熟的麵粉。
步驟8
放入花生米,翻炒均勻,油茶麵就炒好了。
步驟9
油茶麵用適量冷水攪勻加鹽,開小火煮。
步驟10
煮的時候要不停用勺子貼著鍋底攪拌,煮至粘稠後就可以加鹽調味了。
如果喜歡甜口的,可以不加鹽,加點紅糖也不錯。
油茶,傳統做法是將麵粉用牛油或羊油炒熟,後加花生仁,芝麻,小茴香。喝的時候可加鹽,亦可加糖,咸甜隨意,是山西晉中的一種特色小吃。因為擔心葷油不太健康,所以我把配料中的牛油用花生油代替,成品也非常香!
9. 桂林打油茶的做法步驟圖,桂林打油茶怎麼做
用料
油 適量
茶葉 適量
花生 一小把
鹽 適量
香菜 2根
姜 一坨
炒米,炒玉米 一碗
綠豆 一把
鳳尾菇 一朵
桂林打油茶的做法
鍋里放油,炒花生玉米粒
玉米粒是先煮熟了又曬干,炒米也是,先把大米煮熟,曬干。這樣做便於保存,而且在加油炒制會蓬鬆酥脆,泡在油茶里口感非常好
小貼士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油茶這個東西有人喜歡有人不愛。我呢,屬於喜歡的那一波😀
桂林街頭很多油茶店的,歡迎來桂林嘗嘗
上傳你做的桂林打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