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美食有哪些
兔丁
兔肉可以說是四川人的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當地的兔肉館子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二姐兔丁」,鼠二去吃過,二姐家的兔丁肉多骨頭少,再加上店裡秘制的調味方法,兔肉鮮嫩可口,浸在紅紅的辣油中非常入味,辣中還帶著一絲微甜,吃完滿口生香。如果不能吃辣,還可以嘗嘗五香鹵兔。
韓包子
包子是中國最普遍的一種主食了,到了成都,鼠二是慕名去吃了韓包子,這個品牌已經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現在既有單點包子,也有套餐供應(和慶豐包子鋪很像)。店裡有叉燒、火腿、三鮮、香菇、芽菜、鮮肉、口蘑等等口味,鼠二嘗了火腿和口蘑的,皮有點兒厚,裡面的餡料還比較精細,就是去吃個品牌。
燃面
燃面是四川宜賓的特產,過去也被叫做油條面,因為這種面條油重,基本不添加任何水,所以每根面條一點火就能燃起來,燃面也因此得名。雖然油大,不過面條看起來吃起來都很乾,而且有明顯的鹼味兒,所以一定要就著湯吃;菜碼主要是芽菜和花生碎。如果覺得口感還不夠勁爆,可以再加辣,那就更是要「燃」起來啦!
蛋烘糕
蛋烘糕是四川的特色市井小吃,做法是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和紅糖混合在平鍋上煎成嫩金黃色即可,吃起來酥嫩爽口、綿軟滋潤,營養豐富。蛋烘糕根據餡料不同有甜有咸,常見的餡料有芝麻、八寶、蜜棗、什錦、鮮肉榨菜、火腿、金鉤、蟹黃等等,鼠二建議大家兩種口味都嘗一下。
冒菜
有人說,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冒」的意思就是把菜放在湯底,熟了再撈起來!鼠二覺得基本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麻辣燙,葷菜素菜分開來放在竹漏里,然後在湯鍋中燙熟,不過四川吃冒菜的時候會撒香菜、蔥花和四川豆豉。
冰粉
這里的冰粉不是大家熟悉的四川涼粉,而且當地沿街叫賣的一種甜品,就像廣東的龜苓膏一樣,天熱吃了太多辣之後,在路邊點一碗又涼又甜的冰粉,裡面加上紅糖、花生、葡萄乾,正好解暑降火。四川幾乎每家火鍋店也都有附贈的冰粉呢。
葉兒粑
這是四川清明前後吃的一種點心,也是用艾葉水將糯米粉和大米粉染成綠色製成的有餡料的米團子。裡面的餡料有鮮肉餡和麻茸甜餡的,這是時節去還可以吃到。
甜水麵
這是鼠二最喜歡吃的成都小面,甜水麵的做法很簡單,用料也不多,秘訣在於拌面的調料汁,說是醬油和糖加工而成的。和纖巧的蘇式面不一樣,甜水麵的面條是胖乎乎的,有筷子那麼粗,一盤里放不下幾根面,上面再澆上辣椒油、秘制的醬油甜水、白芝麻、蒜蓉、花椒、芹菜、香菜,辣中帶著微甜,面條很勁道,是很多漂泊在外的四川人念念不忘的美味。
② 十大經典川菜是哪十道菜
相信很多四川人都認為四川10大經典名菜應該都是麻辣鮮香的,包括很多外省的朋友對川菜的印象,也應該是又麻又辣的。實際上,被評為「中國菜」的四川10大經典名菜,有一半都是不辣的,是不是覺得漲知識了的感覺?接下來就給大家說說這10大名菜究竟有哪些吧?
③ 川菜菜譜大全 成都小吃大全
川菜簡介】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
川菜的派系
上河幫(蓉派,以成都和樂山菜為主);其特點是小吃,親民為主.比較清淡.傳統菜品較多.
下河幫(渝派;以重慶和達州菜為主);其特點是家常菜,親民;比較麻辣;多創新
小河幫(鹽幫菜;以自貢和內江為主);其特點是大氣,怪異.高端(其原因是鹽商)特 點
川菜 特點是突出麻、辣、香、鮮、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鮮姜。調味方法有干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復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燒有其獨道之處。從高級筵席「三蒸九扣」到大眾便餐、民間小吃、家常風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穎,做工精細。【川菜味型】川菜特點是突出麻、辣、香、鮮、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鮮姜。調味方法有干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復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燒有其獨道之處。從高級筵席「三蒸九扣」到大眾便餐、民間小吃、家常風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穎,做工精細。
川菜的基本味型為麻、辣、甜、咸、酸、苦六種。在六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調配變化為多種復合味型,在川菜烹飪過程中,如能運用味的主次、濃淡、多寡,調配變化,加之選料、切配和烹調得當,即可獲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風味的各種美味佳餚。川菜的復合味型有20多種,如咸鮮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魚香味型、薑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紅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醬味型、醬香味型、煙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陳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鹽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編輯本段]【川菜菜式】 主要由高級宴會菜式、普通宴會菜式、大眾便餐菜式和家常風味菜式四個部分組成。四類菜式既各具風格特色,又互相滲透和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各地各階層甚至對國外,都有廣泛的適應性。
川菜烹調
川菜烹調講究品種豐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推崇,是與其講究烹飪技術、製作工藝精細、操作要求嚴格分不開的。川菜烹調有四個特點:一是選料認真、二是刀工精細、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調。在「炒」的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它的很多菜式都採用「小炒」的方法,特點是時間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鮮嫩,合乎營養衛生要求。菜餚烹飪看似簡單,實際上包含著高度的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顯示出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創造能力。
川菜是歷史悠久、地方風味極為濃厚的菜系。它品種豐富、味道多變、適應性強,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以味多味美及其獨特的風格,贏得國內外人們的青睞,許多人發出「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贊嘆
【川菜派別】
川菜主要分為蓉派和渝派兩大類。蓉派川菜講求用料精細准確,嚴格以傳統經典菜譜為准;渝派川菜以用料大膽,不拘泥於食材,手法更新為主。
一般認為蓉派川菜是傳統川菜,渝派川菜是新式川菜。
以做回鍋肉為例,蓉派做法中材料必為三線肉(五花肉上半部分)、青蒜苗、郫縣豆瓣醬以及甜面醬,缺一不可;而渝派做法則不然,各種帶皮豬肉均可使用,青蒜苗亦可用其它蔬菜代替,甜面醬用蔗糖代替。而具體燴制手法兩派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在於蓉派沿襲傳統,渝派推陳出新(雖然未必較傳統做法更加美味)。
蓉派
蓉派川菜精緻細膩,多為流傳久遠的傳統川菜。
蓉派川菜講求用料精細准確,嚴格以傳統經典菜譜為准,其味溫和,綿香悠長。通常頗具典故。
著名菜品:麻婆豆腐、回鍋肉、宮保雞丁、鹽燒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螞蟻上樹、燈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鴨子、白油豆腐、魚香肉絲、泉水豆花、鹽煎肉、干煸鱔片、東坡墨魚、清蒸江團等。
渝派
渝派川菜大方粗獷,以花樣翻新迅速、用料大膽、不拘泥於材料著稱,俗稱江湖菜。大多起源於市民家庭廚房或路邊小店,並逐漸在市民中流傳。 渝派川菜近幾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大受歡迎,不少的川菜館主要菜品均為渝派川菜。
其代表作有酸菜魚、毛血旺、口水雞、乾菜燉燒系列(多以干豇豆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魚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雞、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腸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雞、燒雞公、芋兒雞和啤酒鴨為代表的干燒系列、泡椒雞雜、泡椒魷魚和泡椒兔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鍋排骨和香辣蝦為代表干鍋系列等。
風靡海內外的麻辣火鍋(或稱毛肚火鍋、火鍋)發源於重慶,因為其內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圍,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膳食體系而不被視作川菜的組成部分。
[2]四川各地小吃通常也被看作是川菜的組成部分。 主要有擔擔面、川北涼粉、麻辣小面、酸辣粉、葉兒粑、酸辣豆花等以及用創始人姓氏命名的賴湯圓、龍抄手、鍾水餃、吳抄手等。
【川菜代表菜】
它的代表菜有:宮保雞丁、干燒魚、回鍋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鴨子、干煸牛肉絲、怪味雞塊、燈影牛肉、魚香肉絲、水煮牛肉等。轟動大陸界,
④ 家常菜好吃的
1、苦瓜炒牛肉為中餐的一道家常菜。
2、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主料為:豆腐,輔料為:蒜苗、牛肉沫(其他肉也可以),調料為:豆瓣、辣椒面和花椒面、醬油、生抽、老抽、糖、澱粉等。
3、可樂雞翅可樂雞翅是一道以雞翅和可樂為主料,以料酒、姜、醬油、鹽、雞精(可不放)作為調料製作而成的美食。可樂雞翅具有味道鮮美、色澤艷麗、雞肉嫩滑、咸甜適中的特點。
4、回鍋肉是漢族特色菜餚。屬中國八大菜系川菜中一種烹調豬肉的傳統菜式,川西成都一帶稱作熬鍋肉,川東重慶一帶稱為回鍋肉。川渝地區家家戶戶都能製作。
5、紅燒肉,一道著名的大眾菜餚,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特色的紅燒肉。其以五花肉為製作主料,最好選用肥瘦相間的三層肉(五花肉)來做,鍋具以砂鍋為主,做出來的肉肥瘦相間,香甜松軟。
⑤ 成都家常菜菜譜
成都家常菜的菜譜,這個主要是以辣為主,成都的火鍋是最出名的
⑥ 100道成都名菜出爐,你最喜歡哪個菜品
看到這100道成都名菜,其中有很多是我沒有吃過的,都想試試,不過說到我最喜歡的菜品就有以下這些:
⑦ 四川燒菜大全家常菜做法
新常態下對現代川菜理論體系的重新構建,包括川菜三派的劃分,是在已有定論的上河幫,小河幫,下河幫的基礎上,規范化完整表述為:為:上河幫川菜即以川西成都、樂山為中心地區的蓉派川菜, 其特點以親民平和, 調味豐富, 口味相對清淡, 多傳統菜品;[1]小河幫川菜即以川南自貢為中心的鹽幫菜, 同時包括宜賓菜、瀘州菜和內江菜, 其特點是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特色;[2]下河幫川菜即以重慶江湖菜、萬州大碗菜為代表的川菜。三者共同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風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發展最高藝術水平。
川菜劃分爭議:關於川菜地域的劃分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 王大煜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川菜史略》中介紹:「川菜大致上可以分為成都幫、重慶幫、大河幫、小河幫、自內幫, 每個流派都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和代表的菜品。」四川旅遊學院杜莉教授在《中國烹飪概論》一書中認為現代的四川風味菜主要由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個地方風味組成。[2]
川菜起源於春秋戰國時的蜀國,秦漢時期初現端倪,漢晉時期古典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指花椒與蜀姜的味道)」為其特點。唐宋時期的古典川菜進一步發展,古典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開封和臨安,以其「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的風味特色而贏得眾多食客青睞,川菜作為一個獨立的菜系在兩宋時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