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油條是許多人的早餐必備,油條加什麼最為好吃
豆腐花,豆漿,豆腐腦,和油條是最佳的搭配。這兩者的搭配是比較常見的,這說明它的味道是最好的,而且富含的營養物質也非常豐富。
『貳』 可以教我做豆腐腦和炸油條嗎
豆腐腦的做法
另外,化工原料商店的人告訴我,用白醋可以替代內脂點豆腐
用新鮮的豆漿煮開後,(一定要多煮開幾次)倒入盆中。放入石膏(根據豆漿的多少而定一般一斤豆漿放半羹匙就足夠了)。然後蓋上蓋子,約15分鍾後即可。
【原料】黃豆1500克,葡萄糖內脂250克,豆瓣250克,粉條1000克,濕粉芡750克
【調料】腌韭菜花500克,油辣椒250克,五香粉20克,糖汁適量,雞精粉20克,食鹽適量。
【製法】
①將黃豆揀凈雜質,淘洗干凈,浸泡4—8小時後,用水磨機磨成稠漿(邊磨邊注入清水,注水多漿粗,出腦少),倒人細籮內邊過濾,邊兌入清水約15公斤,把漿汁濾凈為止。
②葡萄糖內脂用溫水1000克化開。漿汁倒人鍋內,用武火燒開後盛人缸里,趁熱把葡萄糖內脂水徐徐注入缸內邊倒邊攪,然後將缸口蓋嚴,20分鍾即成豆腐腦。另起鍋注入清水,倒人豆瓣,食鹽適量,五香粉、糖汁,待邑鍋開放人粉條,雞精粉,淋人粉芡做成鹵湯。食用時,將豆腐腦盛人碗內,澆上鹵湯,淋人適量韭花、香油、辣醬即可。
++++++++++++++
豆腐腦的製作工藝有幾種。
1、先將凈黃豆磨成豆瓣,去皮後放入清水中浸泡4個小時左右,到豆瓣膨漲成發白時撈出,倒入磨漿機或石磨中磨成細豆漿,用布將細豆漿過濾,將取過豆渣的漿汁倒入鐵鍋里,用旺火燒開後,倒入專用桶內,再將熟石膏用清水化開,放入瓦缸內,將桶里豆漿趁熱倒入,約5分鍾,即成豆腐腦。
2、點鹵用鹽鹵或石膏,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我們喝豆漿,有時就在重復這個豆腐製作過程哩。有人愛喝甜漿。往豆漿里加一匙白糖,豆漿沒有什麼變化。有人愛喝咸漿。在豆漿里倒些醬油或者加點鹽,不多會兒,碗里就出現了白花花的豆腐腦。醬油里有鹽,鹽和鹽鹵性質相近,也能破壞豆漿的膠體狀態,使蛋白質凝聚。
豆漿點鹵,出現豆腐腦。豆腐腦濾去水,變成豆腐。將豆腐壓緊,再榨乾去些水,就成了豆腐乾。原來,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乾,都是豆類蛋白質,只不過含的水有多有少罷了。牛奶和豆漿差不多,也是膠體溶液。在新鮮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質包裹著奶油,在水裡分散開來,不停地運動礦所以,牛奶總是均勻的乳白色液體。讓牛奶發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攏來,凝結成塊,象豆腐腦似的。
3、晚上睡覺前泡黃豆,8小時就可以了。早上把黃豆放入豆漿機里放入5分滿的水,開機1分鍾後就豆漿就好了,倒入鍋里,如果豆漿機里的豆渣比較稠的話可以加入水再搖一搖再倒入鍋里,開火。快燒開時,鍋里會有一些泡沫出現,用勺子把它成盛出來倒掉,因為是豆渣,開後再煮3分鍾,加糖就可以喝了。另:如果想做豆腐腦的話,豆漿就要稠一些,燒開3分鍾後再加入葡萄糖酸內脂,蓋上蓋子5分鍾後即可。酸內脂的量就象炒菜放鹽再多一倍就可以了。
+++++++++++++++++++
在超市裡買到豆花粉,是1加侖豆漿對1袋粉。先把豆花粉用涼水溶解,然後把剛剛開了的熱豆漿倒入,等涼了豆腐腦兒就成了(2)。然後製作調料,蔥蒜末少許,加醬油,醋,蚝油,香油調好,另外再調一碗辣的,用的是辣豆腐鹵,用水調開(3),盛一碗豆腐腦兒,加兩勺調料,吃著真是香~
+++++++++++++++
豆腐腦的做法(兩人份):
原料:濃豆漿兩袋,葡萄糖內脂1/2小匙(2.5ml);
配料:大蒜(北方稱蒜苗)一根,鹽少許,糖少許,醬油少許,醋少許,香油少許;
製作:豆漿加熱至滾開,關火,停兩三分鍾(這時為90度左右),把葡萄糖內脂放入攪拌靜置10分鍾,就凝固好了;
大蒜切碎,加入鹽、糖、醬油、醋和香油腌制,吃的時候淋在豆腐腦上燜一下就可以開吃了。
+++++++++++++++++
豆腐腦的種種做法
一
豆腐腦的製作一般方法是,先將凈黃豆磨成豆瓣,去皮後放入清水中浸泡4個小時左右,到豆瓣膨漲成發白時撈出,倒入磨漿機或石磨中磨成細豆漿,用布將細豆漿過濾,將取過豆渣的漿汁倒入鐵鍋里,用旺火燒開後,倒入專用桶內,再將熟石膏用清水化開,放入瓦缸內,將桶里豆漿趁熱倒入,約5分鍾,即成豆腐腦。
二
1、原料:黃豆、水、葡萄糖酸內酯,國內的化工原料商店或香精香料商店都有賣的,白色結晶,類似on$2鹽。分子式:C6H10O6。
如果你有豆漿機,真的就是不難了。豆漿的濃度為:黃豆:水=1:15(不能比這更稀)豆漿煮開後,晾涼。把內酯用一點水溶化後,倒入豆漿,趕快攪拌均勻。我的比例是700ml豆漿,加1茶匙內酯。豆漿隔水加熱,或蒸,豆漿溫度達到80℃左右保持15分鍾即凝固。
2、剩下來的程序就是打鹵了。
原料:水發的黃花菜、木耳,雞精,雞蛋(一個)
做法:一粒八角大料嗆鍋,加入花菜木耳略炒,放適量水、鹽、一塊雞精。開鍋後,勾欠,撒蛋花,關火。
豆花盛一大碗內,澆鹵,另用腐乳汁,麻醬(花生醬)汁調味。
調味料:
1、雞蛋清1大匙,澱粉半茶匙;
2、蔥姜酒少許;
3、料酒少許;
4、高湯3碗,鹽1茶匙,胡椒粉少許,水澱粉4大匙。
做法:
1、蝦仁洗凈,抽除泥腸,拌入少許蛋清,澱粉;
2、海參洗凈,用蔥姜酒加水沒過,煮10分鍾以去腥,然後撈出、沖涼、切片;
3、干貝洗泡水半小時,再加少許料酒蒸熟,取出撕細絲;
4、調味料中的高湯燒開,加入干貝絲、海參、白果和蝦仁煮沸,改小火,加入其他調味料。
5、慢慢滑入豆腐腦,略煮即關火盛出,撒下洗凈、切碎的香菜即成。
重點提示:
1、只要三種包括海鮮、肉片的材料皆可為三鮮,瘦肉、魚片、雞肉片都可以,並不限定內容。
2、豆腐腦即豆花,但以傳統豆花為宜,不能用果膠粉凝固,以免遇熱溶解。
三
1、選豆:大豆在收割、晾曬、脫粒、裝袋、貯藏、運輸等過程中,會混雜進草根、樹皮、泥塊、砂粒、石子及金屬屑等雜物。因此,在使用前,必須先把大豆中的雜物、破口豆、霉爛豆、蟲蛀豆、雜豆等完全檢去,再將磨碎成豆粉。,]N=r
2、選水:生產豆腐腦需用一定量的水,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豆腐腦的質量。製作豆腐腦一般以軟水為宜。而深井水、溪水、礦泉水、海水等都會影響豆腐腦的出品率和質量。被工業廢水污染過的湖水,水庫水等嚴禁使用。為選擇適宜的水,可用試紙測試,選用pH值5—6可產生酸鹼反應的水。vd|S
3、濾漿:把豆粉與水以1:5比例攪成糊狀,倒入濾單;再把13份水多次逐漸加到單里。邊加水,邊攪動。直到濾出豆渣。流下的淡漿,加入鍋內,即可加熱煮沸。XR%
4、制劑:制豆腐腦的凝固劑以石膏為好。但石膏粉直接撒在豆漿中難以起凝固作用,必須製成漿才能使用。製法是取用熟石膏粉三錢(每斤豆粉用量),放入盆內,加入等量水調成糊狀。用手或工具仔細研磨,擠碎溶化後,添少量水進行稀釋。略等片刻,顆粒較粗的石膏往下沉澱,取其懸浮液備用。反復進行多次。
5、制漿:生豆漿過濾後經過燒煮,使殘留的豆渣體積有所膨脹。因此,要把煮熟的漿,再倒入濾單內,經第二次濾漿後,即可製得口感良好的豆漿。u#+Ah!
6、點腦:制豆腐腦是把凝固劑倒入容器內,充分攪動後,立即把熟漿沖進去,稱為反點。點後立即加蓋。脹漿約10分鍾後,大豆蛋白質可凝固好,即製得味美且有營養的豆腐腦。
燴豆腐腦
材料:
紅蘿卜50公克、香油少許、豆腐腦1塊、 素蟹黃絲80公克、玉米粒80公克、小黃瓜兩條
調味料:
鹽、味素各適量、太白粉酌量、胡椒粉少許
做法:
1、小黃瓜、紅蘿卜、香菜洗後分別切成末,玉米粒也洗乾凈,與豆腐腦、素蟹黃絲備用。
2、豆腐腦放入蒸籠蒸4~5分鍾,取出擺放於盤中央。 3、放2大匙油於鍋中燒熱後,放入其餘材料、所有調味料油及1碗水炒熟後,倒淋在豆腐腦上即可。
要領: 豆腐腦可買現成的,香菜末最後撒即可。
三鮮豆腐腦
材料:
蝦仁10隻,海參1小條,干貝2粒,白果20粒,豆腐腦1碗,香菜2棵。
調味料:
1、雞蛋清1大匙,澱粉半茶匙;
2、蔥姜酒少許;
3、料酒少許;
4、高湯3碗,鹽1茶匙,胡椒粉少許,水澱粉4大匙。
做法:
1、蝦仁洗凈,抽除泥腸,拌入少許蛋清,澱粉;
2、海參洗凈,用蔥姜酒加水沒過,煮10分鍾以去腥,然後撈出、沖涼、切片;
3、干貝洗泡水半小時,再加少許料酒蒸熟,取出撕細絲; 4、調味料中的高湯燒開,加入干貝絲、海參、白果和蝦仁煮沸,改小火,加入其他調味料。
5、慢慢滑入豆腐腦,略煮即關火盛出,撒下洗凈、切碎的香菜即成。
重點提示:
1、只要三種包括海鮮、肉片的材料皆可為三鮮,瘦肉、魚片、雞肉片都可以,並不限定內容。
2、豆腐腦即豆花,但以傳統豆花為宜,不能用果膠粉凝固,以免遇熱溶解。
炒豆腐腦
材料:
嫩豆腐500克、水發海米50克、咸雪裡蕻25克
做法:
雪裡蕻洗凈,擠干切末,海米切末;
青蒜苗切段,嫩豆腐片去皮製成泥;
油燒至6成熱,放蔥薑末嗆鍋,再放入豆腐泥,海米,雪裡蕻,精鹽,料酒,炒3分鍾裝盤,撒上蔥段即成。
+++++++++++++++++++++++
豆腐腦的製法其實很簡單。其實豆腐腦的做法應當歸根為製作豆腐環節中的一部分。只是少了最後的包擔、擠壓等手續而已。其步驟:
一、精選清洗大豆。二、泡發大豆。三、磨漿(將泡發好的大豆放進磨漿機里(古時候為石磨磨製)製成粗漿)。四、過濾(這一步驟主要是把純豆漿與豆渣分離)。五、煮漿。六、點石膏(這一步也是把豆漿變為豆腐(豆腐腦)最為關鍵的一步,其石膏量的把握,將直接影響其成品的粗、嫩程度)。到此,豆腐腦的工序也就完了,盛在碗里,佐以調料,就是美味!
貴州人豆腐腦的做法
原 料:
水豆花250克,黑大頭菜、酥黃豆、水鹽菜等適量。
調 料:
紅油、蔥花、鹽、味精、香油、醬油、醋等適量。
製作方法:
拌。選用滑嫩的水豆花,用勺打成薄片,入鍋中燒開後晾冷連豆漿舀入碗中,放入適量的酥黃豆、切碎的大頭菜和水鹽菜、蔥花等,加入紅油、鹽、味精、香油、醬油、醋拌勻即成。
風味特色:
豆腐滑嫩,味成香辣,風味獨特。
技術要領:
豆花必須是用石膏點的,配料必須齊全,醬油、醋少放
油條是我們中國老百姓最常見的早餐食品,但是由於黑心商販用洗衣粉代替泡打粉,從而讓人對油條望而生畏。另外,傳統的油條是用白礬製作的,長期食用容易傷害大腦。不過,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種健康的油條的做法,給大家說說怎麼炸油條才是最健康的。 健康油條的做法用料:麵粉250克、水150克、鹽2克、酵母5克、小蘇打1.2克、油適量。製作:將酵母、鹽、小蘇打放入溫水中溶解,加入麵粉中和成團,餳二十分鍾;將面團抹油揉勻,再餳二十分鍾,如此三次,使面團呈柔軟滑潤的狀態;將揉好的面團放到溫暖處發酵至兩倍大。將面團擀成0.5厘米厚的片,餳十五分鍾,切成2指寬的條,兩條重疊,中間用筷子壓到一起,捏住兩端拉長;油鍋加熱,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即可。要領:面團盡量和得軟一些,如果面團和得太硬,炸出的油條就會太實不好吃;面團要充分發酵,如果面團沒發起來,就達不到應有的蓬鬆度;發面之前將面團用油揉勻,再餳,如此幾次,使面團呈柔軟潤滑的狀態,做出的油條才好吃;油溫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下油條時能迅速蓬發起來。通常達到150度,下油條時起小泡即可。提醒:吃油炸食品還是不太健康的,少吃為宜。
『叄』 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腦是什麼
豆腐腦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常與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亦有地區如四川等喜愛酸辣口味。豆腐腦多在晨間出售,豆腐腦澆鹵,流行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各地風味迥異不同,豆腐腦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養分食品。主要分為甜、咸兩種吃法。一般來說,甜食主要分布於中國南方(江南是鹹的)、香港及台灣,鹹食則為中國北方。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腦,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武漢什錦豆腐腦冷香豆腐腦是用各種豆子磨製後做成的一種食品,是山西曲沃一帶民間漢族傳統風味小吃。海味濃郁,香酸適口,營養豐富,別具風味。它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粗纖維,常食有助於消化、增食慾、軟化血管、降低血壓之功效。
『肆』 豆腐腦怎麼做油條不用洗衣粉能做的好看有好吃嗎
快速製作豆腐腦的方法
豆腐腦這一風味小吃,以其經濟實惠、方便適口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歷數百年而不衰,但是豆腐腦製作起來是一項很費功夫和時間的技術活,怎麼樣才能不出家門就可以輕鬆快速的製作可口美味的早餐豆腐腦呢,熱心觀眾白女士願為大家露一手。
豆腐腦需要的材料是盒豆腐、瘦肉絲、黃花、木耳、雞蛋、蔥、姜、水澱粉。
首先水發黃花和木耳,切一些蔥絲和薑末。
接著打鹵,這個鹵製作起來和做打鹵面的鹵一樣的簡單。在鍋中倒入底油,油熱後放入瘦肉絲、蔥絲、薑末。在放入適量的水,放入已經發好的黃花和木耳,用水澱粉勾芡,打入雞蛋。
豆腐隔水加熱,放上鹵。
根據您的口味放上韭菜花和辣椒油。
豆腐腦與豆腐是同一家族,但又有一定的區別,即豆腐是凝固體,豆腐腦是半凝固的流汁。豆腐腦的製作工藝是,先將凈黃豆磨成豆瓣,去皮後放入清水中浸泡4個小時左右,到豆瓣膨漲成發白時撈出,倒入磨漿機或石磨中磨成細豆漿,用布將細豆漿過濾,將取過豆渣的漿汁倒入鐵鍋里,用旺火燒開後,倒入專用桶內,再將熟石膏用清水化開,放入瓦缸內,將桶里豆漿趁熱倒入,約5分鍾,即成豆腐腦。
原料:
黃豆 水
葡萄糖酸內酯,國內的化工原料商店或香精香料商店都有賣的,白色結晶,類似粗鹽。分子式:C6H10O6 。
1、豆腐腦的做法
如果你有豆漿機,真的就是不難了。
豆漿的濃度為:黃豆:水=1:15(不能比這更稀)
豆漿煮開後,晾涼。
把內酯用一點水溶化後,倒入豆漿,趕快攪拌均勻。我的比例是700ml豆漿,加1茶匙內酯。
豆漿隔水加熱,或蒸,豆漿溫度達到80℃左右保持15分鍾即凝固。
2、剩下來的程序就是打鹵了。
原料:水發的黃花菜、木耳,雞精,雞蛋(一個)
做法:一粒八角大料嗆鍋,加入花菜木耳略炒,放適量水、鹽、一塊雞精。開鍋後,勾欠,撒蛋花,關火。
豆花盛一大碗內,澆鹵,另用腐乳汁,麻醬(花生醬)汁調味。
油條做法
原料
1、主料:麵粉5000克(標准粉)。 2、輔米:鹽65克,明礬50克,小蘇打60克,水3000克,花生油7500克。
[更多:]
製法
1、將鹽、明礬倒入面盆內,放入3000克的水,用手攪拌待,明礬、鹽全部溶化沒有顆粒時,再放入小蘇打拌兩下,再將麵粉倒入水裡攪勻,然後單手揉搓,待整塊面團揉至表面光滑有彈性時止。分成兩塊,揉成團,上面用潮布蓋好。
2、放入盆中,餳面1小時後再團好,蓋上潮布,放約1小時,中間兩次用手將面團從邊沿往中間接疊(手沾水,冷天時間要長一些,要隨著氣溫的變化改變餳面時間)。
3、餳好的面用手拉成長條,用小刀切成每條約厚0.7厘米、寬2.5厘米、長12厘米的小長條,厚薄要均勻。
4、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八成熱。
5、把兩個小長條疊在一起,兩頭要疊齊,中間用小木棍壓一下,然後拉至25厘米長,沿著鍋邊旋轉2~3圈,輕輕晃動下油鍋內,撥油條時要輕、穩(以油不晃為好)。用筷子輕輕鉗住油條,每根油條翻身四五次,待油條脹發,呈金黃色時撈起,瀝干油即成。
『伍』 全國各地的豆腐腦哪裡的最好吃
以前我干過一段時間的早點,主營就是油條、豆腐腦、豆漿,因為這三樣基本就是北方早點的組合。
所以我覺得全國要說豆腐腦,應該還是黑龍江人做的不錯、好吃,因為原材料在那擺著呢!
『陸』 我也想知道街邊賣的那種豆腐腦油條做法,謝謝啦
油條
原料:麵粉500克 礬12.5克 面鹼14.5——15克 精鹽10——12克 溫水370克
製作方法:
1、將白礬、食鹼、精鹽放在器皿中,倒入溫水並將原料攪拌熔化以後,加入麵粉用調製成較軟的面團待用。
2、然後,每隔20分鍾用雙手將面團搗制5分鍾,共搗4-5次,使面團表面光滑、柔軟即可放置,進行發酵,將面團放在刷過油的面板上,上面刷油,蓋上塑料布。
3、發酵約10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再用180℃-200℃的油溫將其炸製成表面金黃色,體積膨大,酥脆即成。
特點:表面金黃,體大酥鬆。
注意事項:
1、礬在面團中除要和鹼中和以外,還起到使製品發脆的作用,若礬過多,製品發硬,發脆並發澀。因此,一般油條面團中,鹼的用量都要超過礬。
2、面團中的鹼,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天,鹼要相應減少,夏天相應增加,這就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靈活掌握啦。
3、礬鹼面團一般用搗的方式和面,因為不好揉。因此,要多搗幾遍,以使面團中的礬鹼和均勻,一般地說,搗幾下面團就會變得很艮,就要靜置一段時間再搗。這就是為什麼到幾下就休息一會的原因。
4、面團要根據麵粉的吃水量加水,總的要求是面團要軟一些。
5、面團發酵時間要夠長,因為,礬鹼反應速度較慢,要有相應的時間才行。
『柒』 早餐:豆腐腦+油條
營養絕對談不上,這算是中國幾百年的傳統吧,豆腐腦還好點,油條這個東西估計沒有一個人會說它是有營養的,一是發酵二是油炸。油條還是少吃為好。因為一般的炸油條的地方那個油都是反復利用的,吃多了確實對身體不好。早餐要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和水果以及含纖維的食物。
『捌』 豆腐腦油條怎麼做
豆腐腦的做法。三人份。取適量黃豆用水清泡一碗。第二天早上起來。把黃豆打碎,把豆汁過濾出來。豆汁燒開放少量的石膏。然後就成豆腐腦了。
油條的做法。取適量麵粉。放入發酵粉。等面發好後。搓成長條在油裡面炸就可以了。
『玖』 怎樣做豆腐腦。油條的做法。
材料:嫩豆花、澱粉、粉絲、芹菜、大頭菜(也可以用榨 豆腐腦
菜)、油酥花生、油辣椒、醬油、醋、味精、花椒、肉條(可以用紅燒的牛肉或者雞絲,這兩個是最正宗的牛華豆腐腦中放的,分別叫牛肉豆腐腦和雞絲豆腐腦,我用的是臘肉條條代替)。 1.大頭菜切小丁,芹菜切末; 2.大概50G的澱粉吧,我們做了四大碗; 3.將澱粉用水調成水澱粉,不要太稀也不要太稠,兌水的時候剛好沒過澱粉即可; 4.鍋中燒四碗水,水開後緩緩倒入水澱粉,一定要緩緩倒,邊倒邊攪,否則就要結成塊狀影響口感,待燒開冒泡; 5.用鏟子輕輕地削下薄薄的豆花片; 6.將削下的豆花片輕輕地放入燒開的澱粉糊中,待再次燒開即可; 7.取一碗倒入適量的醬油、醋、油辣椒、花椒、味精。另取一凈鍋加水煮熟粉絲; 8.舀入豆花澱粉糊入碗,裝大概六、七分滿,再放入適量煮好的粉絲; 9.撒上芹菜末、大頭菜丁、油酥花生即可! 也有的地方將豆腐腦作為甜品,加入桂花,甜醬等食用
原料:普通粉5000克,鹼(冬季60克,春季70克,夏季85克),溫水(冬季3000克,夏季2750克)。 製作方法 1.將鹼、鹽按比例兌好,碾碎放入盆內,加入溫水攪拌溶化,成乳狀液,並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響聲,再加入麵粉攪拌成雪花狀,揣搗使其成為光滑柔軟有筋力的面團,用溫布或棉被蓋好,醒20至30分鍾,再揣搗一次,再疊面,如此3至4次,使面團產生氣體,形成孔洞,達到柔順。 2.案板上抹油,取面團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長條,用小麵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寬的長條,再用刀剁成1.5厘米寬的長條,將兩條摞在一起,用竹筷順長從中間壓實、壓緊,雙手輕捏兩頭,旋轉後拉成長30厘米左右的長條,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邊炸邊翻動,使坯條鼓起來,豐滿膨脹酥脆,呈金黃色即成。製作原理:製作油條的面團屬於鹼、鹽面團。由於此種面團反應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藝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適宜於高溫油炸方法,才能達到松軟酥脆的特點。面團調制所摻入鹼(純鹼)、鹽(勁大的粗鹽)在水的作用下而產生氣體,使面團達到膨鬆。 3.油條是否能炸得又松、又脆、又黃、又香,製作要領是:每兩條上下疊好,用竹筷在中間壓一下;不能壓得太緊,以免兩條粘連在一起,兩條面塊的邊緣絕對不能粘連;也不能壓得太輕,要保證油條在炸得時候兩條不分離;旋轉就是為了保證上述要求,同時在炸得過程中,容易翻動。雙手輕捏兩頭時,應將兩頭的中間輕輕捏緊,在炸的時候兩頭也不能分離。油條發起的原理是:當油條進入油鍋,發泡劑受熱產生氣體,油條膨脹。但是由於油溫度很高,油條表面立刻硬化,影響了油條繼續膨脹,於是油條採用了每兩條上下疊好,用竹筷在中間壓一下的方案,兩條面塊之間水蒸汽和發泡氣體不斷溢出,熱油不能接觸到兩條面塊的結合部,使結合部的面塊處於柔軟的糊精狀態,可不斷膨脹,油條就愈來愈蓬鬆。我們拿到一根油條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兩條面塊的外面,尺寸大概膨脹了一倍,而兩條面塊的裡面,卻膨脹了許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