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湘西特產有哪些
1、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產於武陵山脈中腹古丈縣境內,縣內森林密布,雲霧繚繞;溪流縱橫,雨量充沛;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土壤有機質豐富,富含磷硒;無污染,生產環境得天獨厚,奠定了古丈名茶無可比擬的品質基礎。
在三、四月采頭茶季節,每天上午九時才日出雲散,即使盛夏,也時而晴空萬里,時而雲遮霧漫。由於雲霧多、日照少,溫射光多,茶葉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持嫩性強,葉質柔嫩,茸毛多。古丈毛尖茶品的獨特品質在於每年清明前採摘芽茶或一芽一葉初展的芽頭,經攤青、殺青、揉條、炒坯、攤涼、整形、乾燥、篩選等八道工序,一絲不苟,精製而成「明前茶」。
2、保靖黃金茶
保靖黃金茶是經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有性群體品種,屬群體遺傳,遺傳基因復雜,有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有許多具有特異性的優良單株,其氨基酸含量是其他綠茶兩倍以上,水浸出物接近50%,加工的茶產品兼具「香、綠、爽、濃」的品質特徵。
3、鳳凰血粑鴨
血粑鴨子是鳳凰最著特色方域菜,製作時先將預先浸泡好的上等糍糯米裝入瓷盆里待用,在宰殺鴨子時將鴨血溶入糯米浸泡均勻。等鴨血疑固後,上鍋蒸熟。血粑冷後,將血粑切成小塊小塊的方塊,然後用茶油煎熟。
鴨肉和豬肥肉、花椒、植物油一起爆炒,炒干水分,再加入鹽、醬油拌勻,加入清水,大火煮十幾分鍾,有香氣溢出,再加入大紅椒切片。待鴨肉煮熟時,再將血粑放入鴨肉里小煮,並摻合一定的香料,煮成色成金黃即可食用。
4、鳳凰薑糖
薑糖特產的成型,源於鳳凰民間治風寒感冒的一種小配方。人吃五穀雜糧,終年操心勞作,偶遇風寒,難免會生出病痛。對於這種小疾,鳳凰人一般不求助於醫,他們自己解救自己,切幾片姜拌以紅糖在瓦缽里煎煮,到了一定火候,就著熱湯服下,蓋上棉被,發出一身大汗,便感一身輕快,體復如初。
5、龍山百合
龍山縣常年種植葯食兩用的卷丹百合5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6,是湖南省最大的葯食兩用百合種植縣,素有「中國卷丹百合之鄉」美譽。
地域范圍湖南省龍山縣民安街道、華塘街道、興隆街道、石羔街道、石牌鎮、洗洛鎮、水田壩鎮、茨岩塘鎮、紅岩溪鎮、洗車河鎮、苗兒灘鎮、靛房鎮、里耶鎮、召市鎮、桂塘鎮、農車鎮、大安鄉、茅坪鄉、洛塔鄉、內溪鄉、咱果鄉現轄行政區域。
② 芙蓉鎮當地美食有哪些
1、米豆腐
螺絲肉是芙蓉鎮一道具有當地特色的美味佳餚,來到芙蓉鎮的遊客,都愛品嘗一下螺螄肉的味道。螺螄肉有著湘西的酸辣風味在裡面,在吃的時候要格外的小心。菜餚油亮,淡紅色,軟嫩咸香,對於喜歡吃酸辣食物的遊客來說,是一道再好不過的菜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芙蓉鎮
③ 湘西米豆腐怎麼做
湘西米豆腐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小吃,且在夏天最受歡迎。米豆腐的製作原料一般包括大米、大豆、石灰,這和其他的地方米豆腐大致相同,最主要區別的體現在它的配料上。湘西米豆腐的顏色一般都是非常的潤綠明亮的,口感清香,軟滑細嫩。在0到25攝氏度下可以存放三天保持不變質,它可以用於熟食也可以冷食。湘西米豆腐製作方法
第四:煮熟之後變成糊狀,倒入盛器內,冷卻之後即可。
這種米豆腐味道獨特!
④ 湖南米豆腐怎麼做好吃
原料:大米500克,食用鹼6克,清水1千克。
准備:大米用清水浸泡一晚上的時間,如果能用清甜的山泉來浸泡就更好了,沒有山泉水也可以改用純凈水或深井水,這樣做出的米豆腐才足夠好吃。
做法步驟:
1、泡好的大米連同浸泡大米的水,一起用石磨磨成細膩的米漿,沒有石磨的朋友可以榨汁機打成米漿。
2、磨好的米漿倒入合適的容器里,加入食用鹼攪拌均勻待用。
3、蒸鍋大火燒開後放入盛米漿的容器,改用小火蒸15分鍾就可以了。
4、取出蒸好的米漿,放涼後就是好吃的米豆腐了,改刀成小塊後就可以用來製作各種美味的菜餚。
成功要點:
1、大米和食用鹼的比例是極為關鍵的,每500克大米使用6克食用鹼,食用鹼太多或太少都不行。只用掌握好食用鹼的用量,做出的米豆腐才能白白嫩嫩,有鹼的香味而無鹼色。
2、大米和清水的比例也很關鍵,通常是1斤大米用2斤水,但由於大米品種的不同,具體製作時可以稍微調整一下用水量。
3、製作米豆腐的大米以秈米為好,碎米也行,但最好不要使用粳米或糯米,因為粳米和糯米的粘性較大,不適合用來製作米豆腐。
補充說明:一時吃不完的米豆腐可以保存起來,在0到25度的溫度下能保存三天左右不變質,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的效果更好。
米豆腐的吃法介紹——
做好的米豆腐有多種吃法,可以炒菜或做湯食用等等,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涼拌米豆腐。
將米豆腐切成塊放在盤子里,再取一隻小碗放入辣椒油、香油、姜蒜末、生抽、辣椒油和鹽等調味料,調好味道後淋在米豆腐上面即可食用。
⑤ 米豆腐怎麼做
⑥ 米豆腐怎麼做好吃
香辣米豆腐:
准備用料:米豆腐350g、油適量、鹽適量、香蔥15g、香菜10g、辣椒8g、花生仁25g、辣椒面3g、生抽15ml、雞精4g、香醋6g。
1、食材集合。
⑦ 米豆腐用什麼米做最好
一、製作設備及工具
磨漿機(或石磨),煮鍋,篩子(鐵皮篩或竹),
水缸,盆,勺等。
二、原料與配方
大米5
公斤,生石灰100
克。
三、工藝流程
原料→浸泡→磨漿→熬煮→過濾冷卻成型。
四、製作要點
1.
備料
①用普通秈米即可。要求米質新鮮、無雜質。不能用糯大米,因其黏性大,不易製作。②石灰。要用新鮮生石灰,用量據原料數量而定,不宜過多或過少。石灰過多鹼性過重,製作出來的米豆腐澀口味重;石灰過少鹼性過弱,製作出來的米豆腐味淡。
2.
浸泡
將備好的米在水桶中浸泡10
小時~
12小時。
3.
磨漿
把浸泡好的米用磨漿機(或磨子)磨成米漿。漿液濃度一般以漿水能從磨漿機上流下來為宜。
4.
熬煮
將米漿倒入先燒燙的溫水鐵鍋內,再摻入已溶解好的石灰液。要注意4
點:①熬煮水量要適當,一次性不宜加水過多。要視漿糊熬煮的軟硬程度確定添加水量(溫水),否則漿糊過稀,米豆腐不易成顆粒狀。如果漿糊過硬,會造成米豆腐不夠鮮嫩。②水溫不宜過燙。過燙米漿易起團子,不易煮熟。③要勤攪拌,以免煮焦。④要煮熟。將米漿熬煮至全部熟透不黏口時即可出鍋,否則米豆腐易糊,不夠軟滑。
5.
成型
米豆腐按其形狀可分為蝦子型和方塊型兩類。蝦子型米豆腐是將煮熟的漿糊趁熱用篩子過濾到有水的水缸里迅速冷卻成蝦狀米豆腐,再用冷水漂洗一二次即可。方塊型米豆腐是將煮熟的漿糊趁熱倒入盆里,讓其自然冷卻後凝固,再把米豆腐用刀劃成若干塊即可。
湘西南與黔東南的侗家苗寨有一種特殊的米豆腐,這種米豆腐製成後用清水浸泡著,食用時隨取隨用,可存放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之久,風味獨特,清涼適口。其製作方法如下:
1.備料
以5公斤大米為例。選取新鮮純凈的草木灰3公斤,無草木灰可用食用鹼200克或石灰400克代替。
2.浸米
先將草木灰或食用鹼溶於5千克溫水(約50℃)中,澄清後,倒出上層清液用於浸泡大米,大米須浸泡24小時左右,達到米粒吸水充分,顏色金黃。若顏色不黃說明用鹼量不夠,須繼續加鹼浸泡。
3.磨粉或打漿
把浸泡好的大米用清水淘洗一次,再用石磨或機械磨成粉或漿。磨漿時加水不宜過多,以漿汁粘稠又能流動為宜。如果漿液太稀,煮熟後就成不了豆腐塊。
4.煮漿
把米粉調成濃漿,盛於鍋內用溫火燒煮,邊煮邊攪拌以免起疙瘩,豆腐塊的軟硬可以用加水量來調制。這種米豆腐比普通豆腐稍硬一點為好。煮至半熟時倒入盆內趁熱和成饅頭狀的團塊。
5.蒸熟
把和成團塊的米豆腐迅速放入蒸籠內大火蒸熟,以熟透為宜。
6.存放
熟透的米豆腐冷卻後,盛於缸或盆內加清水浸泡,置於陰涼處。
7.食用
食用時取出米豆腐塊,切成顆粒狀,用清水漂洗一下,或置開水鍋內煮沸2分鍾,撈出加上調料就可食用
⑧ 米豆腐具體是哪裡的特色小吃
米豆腐 :土家族、苗族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以湘西芙蓉鎮所產的最為聞名。
製造方法:
原 料:
米豆腐250克,酥黃豆10克,炸花生10克,大頭菜10克,鹽菜10克。
調 料:
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味精、薑汁、蒜水、蔥花等適量。
製作工序:
拌。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入鍋燒沸攪成稠糊狀,加入少量的石灰水攪習至熟,裝入盆內冷涼凝固後即成米豆腐。再將米豆腐切成長5厘米的條或菱形的片放入盤內,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放於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薑汁、蒜水等調料兌成汁,澆淋於米豆腐上即可。
風味特色:
色澤紅亮,酸辣可口,清涼解署。
技術要領:
米漿的濃度要適度,煮米漿時加入的石灰水不能過多;米豆腐宜批量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