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祭奠親人用的五碗菜要怎麼做
五碗高貢,豆腐,肉,魚,粉條,白菜。豆腐跟肉切成塔狀。粉條用線綁一下,下鍋過油,做成發財樹。白菜用菜心。鮁魚一條。
祭奠,是對逝者的一種悼念儀式。中華傳統文化注重「慎終追遠」,祭奠是中國人民的一種孝文化的體現。
出殯次日清早,晉南聞喜等地講究家人送飯至墓前澆奠,表示清逝者同家人再次共進便飯。翼城一帶,家人次日赴墳地致祭時,要用鍬往墳上添新土,使墳丘前後周正,不偏不斜,俗稱「扶山」。而太原一帶自安葬後,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後清明祭掃時,才允許往墳丘上添土。兩地習俗,相異如此。
到新墳添土、奠紙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逝者安葬後第三天 ,稱為「復三」,又叫「圓墳」、「暖墓」。一般是逝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如忻州河曲,親友帶上火鍋、柏柴去墳地匯聚,祭奠後食畢而歸。
從人死後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稱為「做七」或「過七」。其中一七『稱「頭七」、三七又稱「散七」、五七、七七又稱「滿七」、「斷七」或「盡七」,較為重要。
「一七」,喪家設靈座,供牌位,舉行隆重儀式,受唁開吊。
「三七」,逝者的子女要拿著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喚逝者,或上墳焚香接引亡靈回家。
「五七」,民間認為這一天逝者亡靈回家「 省親」 ,喪家除舉行祭奠,還要延請僧道誦經,親友均來弔唁。晉中祁縣一帶,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蓮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並按亡者歲數扎制紙花、剪紙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紙旗以穀草桿穿扎,沿路一直從家門口插到墳地。
「七七」,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友都來燒紙,或到墳前祭拜。
人死後或安葬 100天後,即「百日」,也是一個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縣等地,紙扎要糊「斗」,俗話稱為「五七升,百日斗……」
一個人死後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 。滿三周年燒紙祭奠 ,逝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
三周年過後,逝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 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⑵ 為什麼頭七吃餃子
頭七餃子,二七面,三七蒸米飯,四七燒個紙,五七成大席。這是華北地區老風俗。
按迷信說法,死人的靈魂還沒有走到幽冥殿,還在路上,為了幫助她有更大的力氣前行,給她助「腳」力,所以供「餃子」,以「餃」代「腳」。
另外按當地風俗也可供:各式水果、鮮花等。中國地源廣闊,十里不同風,也需要問一下你老家的風俗或你現在當地的風俗。
⑶ 五七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五七由祭七而來。
「祭七」也叫作七,燒七、過七、燒包,是民間常見的祭奠習俗。指人死後每隔七天一祭。
民俗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就會在陰間里登上「望鄉台」
眺望陽間的家室、親友。又說人有七個靈魂,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超度亡靈,對其轉世投胎有利,所以在這一天,准備好酒菜,設奠祭祀。
「做七」期間的具體禮儀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家鄉一帶,一般做五七。一共五次,五七三十五日。祭七由此也叫五七。
死者出殯後,設靈供奉,靠牆桌上置一靈幢,幢前豎靈位牌,幢邊貼「七單」,寫明祭七日期。桌上擺放供品,桌下放一雙鞋,挽幛輓聯掛列兩側。每日早上中午敬飯菜,晚上敬香燭紙錢。
第一祭稱為「頭七」,一至「三七」由女兒祭奠,頭七饅頭供祭,二七糕,三七餃子,「四七」由主家自祭,燒紙。「五七」,第五個七天,最為重要,為「盡
七」,是辭靈日,由女兒祭奠。如果死者沒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孫女來做。親友大部聚集,擺供品、香和送紙扎。紙扎多有用紙做的金山銀山、元寶、搖錢樹、馬、牛、轎、箱櫃、聚寶盆等。哭弔祭奠結束,撤除祭品,將靈幢、挽幛、紙扎等送到墳上,用火燒盡。有的五七要辦一桌酒,專門請抬材的。
「五七」以後,尚有百日祭奠,年內上新墳,周年、三周年、十周年,有孝心的子孫還為其作陰壽等,一再告慰亡靈。
百日祭奠儀式結束後,孝子孝眷就可以把孝衣脫掉,以示戴孝祭奠的儀式已全部結束,可以正常地勞動生活了。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習俗已有改變,對老人主張「厚養薄葬」,守孝、供靈等現象不同程度淡化。
⑷ 燒五七為什麼要包餃子
當地習俗。
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
餃子(mpling),由餛飩演變而來,源於中國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由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南陽鄧州)人張仲景發明,最初作為葯用。餃子又稱水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諺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⑸ 人死後五七為什麼包餃子
這是當地的風俗習慣,不是所有地方都這樣的
⑹ 老人過世三天上墳給老人包餃子有什麼講究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我們這里就有趨勢,三天之後親人會給包餃子給他好吃的。
⑺ 五七上墳拿餃子的注意事項
記得帶酒,給邊上的小鬼留點酒喝
⑻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五七需由孝女來做
拜死者時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飯、米粉、春乾(象徵有餘)、韭菜(天長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勞)、魚丸、肉丸(中狀元、當議員),肉片、菜頭(好彩頭)、豬腸(生男孩)、雞翅前膀(易謀生)等;以及其他果品、紅圓、發粿(象徵子孫團圓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