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用豆漿來做豆腐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B. 用豆漿怎麼做豆腐啊
豆漿做成豆腐腦的原料:黃豆、水、葡萄糖酸內酯(商店或香精香料商店都有賣的,白色結晶,類似粗鹽,分子式:C6H10O6)、水發的黃花菜、木耳,雞精,雞蛋(一個)
1、如果你有豆漿機,真的就是不難了。豆漿的濃度為:黃豆:水=1:15(不能比這更稀)豆漿煮開後,晾涼;
2、把葡萄糖酸內酯用一點水溶化後,倒入豆漿,趕快攪拌均勻。我的比例是700ml豆漿,加1茶匙葡萄糖酸內酯;
3、豆漿隔水加熱,或蒸,豆漿溫度達到80℃左右保持15分鍾即凝固;
4、打鹵。一粒八角大料嗆鍋,加入花菜木耳略炒,放適量水、鹽、一塊雞精。開鍋後,勾欠,撒蛋花,關火。豆花盛一大碗內,澆鹵,另用腐乳汁,麻醬(花生醬)汁調味。這樣,豆腐腦就做成了。
C. 自己有豆漿在家怎麼做出大豆腐
製作豆腐
1、製作豆腐的必備的材料:大豆200g(一份100g左右位標准/多一些的話更容易製作成豆腐,但也不要放太多)、天然鹽鹵1大匙
2、製作豆腐的必備的工具:鍋、裝豆漿的袋(豆漿會很熱哦)、可以做出豆腐形狀的磨具(可以將多餘的水分抽出來)、過濾的紗布、球、溫度計、勺子
來吧!准備了這些,現在就可以開始製作了!
准備:
1.浸泡大豆:在200g的大豆內添加1升(大豆量的5倍)左右的水(如果可以天然水那是是最好的),將大豆浸泡在水中大約10小時左右。注意,浸泡時間一定要掌握好。
2.將大豆磨成豆漿:將浸泡好的大豆撈出來,磨豆漿,用袋子(紗布布縫制而成的)將磨出的豆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
3.用鹽鹵將豆漿凝固:將天然鹽鹵與半杯水融合在一起,使天然鹽鹵融化。
4.豆腐的成型:添加鹽鹵是為了使豆漿凝固定型為豆腐,將水分擠出,用棉布固定。
准備工作做好了,馬上來製作豆腐吧
1、製作豆汁:將大豆和水倒入攪拌機中,將大豆攪碎,但是一次倒入的大豆數量不要太多,因為一次放入大豆數量過多,攪拌機的工作就會變得不靈活了,所以盡量不要放太多,多攪拌幾次。每次大概是六十~九十秒左右就可以了。
2、煮豆汁:將豆汁倒入大鍋內,用小火慢煮,在加熱過程中要用木棒等工具慢慢攪拌,不要停止一直攪拌。等鍋內的豆汁沸騰十分鍾左右就可以關火了,熟透的大豆汁會是半透明狀態,有種澀味。
3、製作豆漿:將煮好的豆汁倒入事先准備好的袋子中,用透明紗布過濾,將液體的豆漿與固體狀態的豆腐渣分隔開來。
4、鹽鹵固定:將豆漿倒入鍋中用小火加熱,加熱溫度要控制在70~75度左右。離火加熱時,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天然鹽鹵均勻撒在豆漿表面上,中間不要中斷,一邊撒,可以一邊觀察到豆漿從中間開始慢慢凝固。為了使鹽鹵撒的均勻,要一邊撒一邊用勺子從中間開始攪拌。等候15分鍾左右,可以看到豆漿凝固,從上面開始變的透明、澄清,如果有必要,豆漿凝固的不好,可以在放入少量的鹽鹵。
5、豆腐成型:為了將水分去掉,將弄濕的紗布製成過濾器,將用鹽鹵凝固的豆漿放在上麵包好,上面放置400g左右的壓重物。
6、豆腐製作完成了:如果要擠出15%多餘的水分,那麼要放置1小時左右,容器會浮起,最後將多餘的鹽鹵會排出去出去,這樣,美味的豆腐就完成了。
D. 豆渣怎麼做成豆腐
豆渣是做不成豆腐的。
豆腐的做法如下:
1.黃豆提前一天用水泡發
2.准備食材和工具:黃豆、白醋、鹽鹵(淘寶買)、模具、紗布
3.准備機器,開始磨豆漿(有豆漿機最好了,方便簡單),用榨汁機土法煉鋼一樣行!750克黃豆配3750毫升水,黃豆和水的比例為1:5,以下做法已經分別稱重
4.找一個盆鋪上紗布,把榨出來的豆漿倒在紗布上過濾渣子
5.用手把豆漿擠干凈,剩下的豆渣留起來做餅和饅頭都可以
6.起鍋,把過濾干凈的豆漿倒入鍋中,中小火熬熟,煮豆漿要三開,就是要開鍋三次;期間一定要不時攪拌,以防止糊鍋;煮出來的豆皮挑出來(晾乾後就是腐竹),煮好後關火
7.待溫度降到80度-90度之間時分別加入鹽鹵和白醋(最好有個溫度計,沒有的話大概等個5-8分鍾)
8.鹽鹵用水化開,鹽鹵和黃豆的比例是1:50,750克黃豆配15克鹽鹵;
白醋和黃豆的比例是1:10,750克黃豆配75毫升白醋,白醋需要用水稀釋,白醋和水的比例為1:5;75毫升白醋用375毫升水稀釋
9.開始點豆腐,點鹵要均勻,邊點邊用勺子攪動,使之充分混合;開始點醋時一定要慢,一滴一滴的加入豆漿中,同時用勺子順著一個方向輕輕的攪拌,觀察豆漿的變化
10.開始結塊;當白醋或者鹵水倒入後,你可別指望馬上就出現你想見到的畫面,起碼等個兩分鍾,兩分鍾內一定慢慢的攪,別使大力,別太性急,一會出現小豆花,形成大塊豆花後開火加熱1-2分鍾,幫助豆花凝結。現在可以觀察到豆漿開始出現絮狀沉澱物並且與水分離了
11.點完後,靜置15分鍾;
12.找一個盆,把模具放在盆里,鋪上紗布(盡量平整),把豆花舀進模具,控出水分,用模具壓平整
13.模具上放重物,壓實,壓制10-20分鍾即可
(4)剩豆漿怎麼做豆腐好吃擴展閱讀: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相傳為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豆腐是我國素食菜餚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記憶中剛開始很難吃,經過不斷的改造,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被人們譽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產,不受季節限制,因此在蔬菜生產淡季,可以調劑菜餚品種。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別在於點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點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高而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鹵水或酸漿點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少,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於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濃,質地更韌,也較容易烹飪。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
一般意義上的豆腐多用黃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質較高的的豆類製作。也有綠豆豆腐,橡豆腐等等比較另類的豆腐製品。
E. 豆漿是如何做成豆腐的
黃豆泡好,磨成糊,加水煮成粗豆漿,過包(既過濾掉豆漿中的豆腐渣),得到一般我們喝的豆漿。
點上鹵水(曬鹽剩下的多種無機鹽的混合物),趁其未凝結之前放入鋪好紗布的竹篩,少待,逐漸變成半固體,把紗布包好,上用重物壓,使多餘的水分析出,成了!(豆腐片則是放方形木盒裡一層層的紗布隔開,狂壓)
如果是做豆腐腦,則將豆漿倒入桶內,用石膏溶液點,則成為豆腐腦。
原理:蛋白質變性,蛋白質遇見酸鹼鹽冷熱都會改變其性狀,如冰啤酒可把雞蛋沖成小片片,效果類似用開水沖。也就是說,你用食鹽一樣可以把豆漿變成豆腐,關鍵那麼咸,能吃么?
當然,也有用其他東西來點的,比如陝西漢中一帶用一種叫做漿水菜跑出來的水,一樣也可以做出豆腐。
豆腐:
豆腐,中國傳統豆製品美食。據考證,由中國漢朝淮南王劉安在煉丹過程中無意發明。安徽省淮南市每年9月15日都會舉行豆腐文化節。劉安雅好道學,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惜重金廣招方術之士,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晉昌、毛被、左昊八人,號稱「八公」。
劉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爐,煉仙丹以求壽。他們取山中「珍珠」、「大泉」、「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製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煉丹不成,豆汁與鹽鹵化合成一片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地膽大農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於是取名「豆腐」。
北山從此更名「八公山」,劉安也於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自劉安發明豆腐之後,八公山方圓數十里的廣大村鎮,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之鄉」。2000多年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tofu不但走遍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今天,世界人民都把品嘗中國豆腐菜看作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它就象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說來也許令人難以相信,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展望》雜志竟然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tofu。
F. 怎麼用豆漿做豆腐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G. 自製豆漿剩下的殘渣怎樣利用可以做成其它的好吃的嗎
豆渣的利用 豆漿機已比較普及了,豆漿鮮美可口,營養豐富,人們都很愛喝。 自己家中用豆漿機做豆漿,往往剩下很多豆渣,這些豆渣存著無用, 丟了可惜。為把這些營養豐富的豆渣利用起來,變廢為寶, 現介紹幾種利用方法: 小豆腐 備豆渣適量,蔥花、薑末少許,雞蛋2個,精鹽、味精、油等。 把油、蔥花、薑末放入豆渣中,在鍋內翻炒兩下,打入雞蛋, 繼續翻炒3~5分鍾,加入鹽、味精等調味品即可。 這種小豆腐營養豐富,常吃能健身補腦。 豆渣蛋餅 備雞蛋3個,豆渣100克,蔥花、精鹽、食用油適量。 先將豆渣裝入盆中,打入雞蛋,並將精鹽、 蔥花等加入其中攪拌均勻。 再將少許食用油倒入電餅鐺中,然後將准備好的豆 渣放入已通電加熱的電餅鐺中攤平,4~5分鍾後即可食用。 這樣做出的豆渣餅色黃味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很適合厭食肥胖或營養不良的兒童和老人食用。 豆渣窩窩頭 備豆渣300克,玉米面120克,水少許。 將豆渣放入盆中,加入玉米面,加水攪拌均勻,捏成窩窩頭, 入鍋蒸15分鍾即可。 這種豆渣窩窩頭營養豐富,具有降脂、補腦、降壓等多種作用, 若中老年人經常食用,對保健養生有很大益處。 豆渣發糕 將豆渣倒入一隻碗中,加入適量麵粉和少許發麵粉,靜止幾分鍾後, 放進平盤,放入蒸鍋蒸熟,一盤又松又軟的豆渣發糕就做好了。 揭鍋後,將平盤中的豆渣發糕切成適當的方塊或長條就可食用了。 這種豆渣發糕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其中的粗纖維對人體的消化系統、 防治糖尿病等大有好處。
採納哦
H. 豆漿怎麼做豆腐
作豆腐腦的方法有很多種,其基本原理都是通過添加的凝固劑使豆漿中的蛋白質凝固,凝固劑有很多種,通常我們日常生活中和市面上使用的有三種:石膏、內酯、鹽鹵。而做豆腐腦主要用石膏或內酯。
家庭型製作方法:
1、制豆漿:建議你買一台豆漿機,干黃豆浸泡3-4小時(夏天),冬天泡7-8小時,豆子泡好後放入豆漿機內,按照機器說明書操作,很快就可以製成熱豆漿了。
2、點漿:漿適量石膏或內酯用少量水調開(凝固劑可買現成的,包裝上會有用量說明,一般石膏粉用量為豆漿量的千分之三至五,內酯用量為千分之一至二)放入裝豆腐腦的容器內,將煮好的豆漿趁熱(做內酯豆腐腦需85攝氏度左右,石膏豆腐腦要達到95攝氏度左右)沖入,如果覺得豆漿與凝固劑混合不充分,沖完後馬上用勺攪動幾下(注意不能攪太多太快,一般不需攪動)。
3、墩腦:漿點好後,將容器蓋好,靜置5——10分鍾,即成鮮嫩可口的豆腐腦。
4、調味:內酯豆腐腦會有稍許酸味,石膏做的豆腐腦有點苦澀味。可以根據你自己的習慣調味。如果是喜歡吃甜的,也可在制漿時就加入糖。
說起來好象很復雜,其實很簡單的,多做幾次後就一氣呵成了
I. 喝不完的豆漿怎麼自己做成豆腐呢
一、做大豆腐
豆腐的做法,我雖然沒有做過,但在插隊時看到豆腐倌做過。現在要我試的話,我敢做。
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要分是做干豆腐還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長長的粗紗白布,大約半米寬,幾十米長。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則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紗布,邊長大約要兩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凈後,晾乾,備用。
黃豆泡開,大約要泡一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里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二、做干豆腐
再說做干豆腐。
以上的程序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先說做大豆腐的原因。
在豆腐花與清水分離以後,就可以做干豆腐了。干豆腐的木框寬要與干豆腐包的寬度一樣,長大約一米左右,高大約半米或者一米,先把卷好的干豆腐包放在木框里一層,用豆腐瓢將豆腐花攪攪碎,很均勻的樣子,用瓢將豆腐花舀起一些,輕輕地、均勻地潑在豆腐包上,一定要勻,要薄,不能太薄。之後,把豆腐包再續上一層,正好蓋住剛才潑的豆腐花上面,又為潑下一層豆腐花做好准備。再重復剛才的程序,潑好第二層豆腐花,再用豆腐包蓋住。依此類推,重復進行,直到將干豆腐的木框弄滿。
這時候,就要開始壓了。上面先蓋好厚厚的木板,壓上一些大石頭,然後,上面再用一根很粗的大木樑橫壓在木板上,一頭固定,另一頭用繩子攪在另一邊下面的橫樑上,用一根小木棒攪在繩子中間,不斷地攪,使上面的木樑不斷地向下壓。木框的下邊嘩嘩地躺著清水,豆腐花就在豆腐包里承受著重壓,逐漸地變成了干豆腐了。壓上幾個小時,打開豆腐包,一層當中就是一張干豆腐,一張一張地取來,疊好,就可以出去賣了
J. 豆漿剩下的豆渣,也可以做出美味食物,你知道有哪些做法嗎
做豆漿剩下的豆渣也變出花樣的吃。
豆渣雞蛋餅
經過探索實踐,我們總結出三種利用豆渣的方法:炒豆渣。用蔥花、調料炒,是一道味道頗佳的主食兼副食;雞蛋豆渣餅。用豆渣和雞蛋烙制薄餅,作為早餐麵食營養不錯;豆渣窩頭。用豆渣加玉米面蒸窩頭,其香甜松軟可口之風味幾乎任何麵食均難以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