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西宜州有那一些小吃
我們宜州的小吃很多同時也非常好吃,讓人回味無窮,來到這里一定要嘗嘗,才不會枉此行啊!下面為你一一列出:
牛肉條
馬打滾 (有些地方叫驢打滾)
炒田螺(好久沒得吃了 懷念..)烤魚
我們的粽子都是鹹味的,不像北方有些地方吃甜味的,我們河池的粽子在廣西是出了名的, 裡面有板栗、綠豆、肉、花生之類的,可好吃了....
這是涼棕,淋上自己熬的糖油,夏天吃很爽
艾饃
清明的時候就會有,艾草煮熟剁碎和上糯米粉,裡麵包上芝麻花生炒香磨碎加上白糖的陷,然後上鍋蒸,在下面墊一張芭蕉葉,這樣會更香
卷粉,裡麵包有豆角松,蘿卜干,搗碎的花生,木耳和肉鬆。。。淋上辣椒醬,哇。。。。。
五色飯是三月三必吃的糯米飯,好看也好吃,完全純天然綠色食品。其中黃色的是用黃花,紅的是用的黃姜,黑的用的楓葉,紫紅的是用的紅蘭,幾種植物的顏色來上色的,香噴噴 ~·
吊燒肉(叉燒)
這個是用爐火烤的,不是油炸的,因為佐料里有糖,所以有點甜,很香,很好吃,流口水了吧~~~扣肉
環江烤香豬,環江香豬是長不大的。。。
螺絲粉 有黃花菜,木耳,腐竹,酸豆角,酸筍,花生,比柳州的料還多... 我們的最愛!
豆腐圓
捻子 (桃金娘)
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
小時候喜歡吃,甜甜的,還會染色,吃得手指頭都是紫紫的,還有就是吃多會拉不出噢,大人用它泡酒,這種酒很香的。
【名稱】桑椹
【別名】桑實、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椹子
落葉喬木,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椹沒有成熟之前是青色的,又苦又澀,顏色越深,就越甜,由紅變紫,最後變黑,本品為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而成,形狀像毛毛蟲。成熟的桑椹富含果汁,香甜可口,千萬不要只顧著吃,讓汁水弄到衣服上了,那可是超級難洗的,回去等著讓老媽批評吧!
② 中國最好吃的豆腐在哪裡
鄉寧豆腐具有白嫩細膩、味香可口、營養豐富、價廉物美的特點,是鄉寧地方特產。河津、臨汾來客,都以品嘗鄉寧豆腐為佳趣,逢年過節還會帶上幾十斤與家人共享。鄉寧母親河鄂水出宋家溝以後從沙面下滲流為透沙水,匯集南川三水,流量大增,至桃卜灣已是汪沖沖的羅河了。
羅河出雲台後蜿蜓南流,中間有形成一定落差的大潭,如石碣潭,勝娃潭,過了露山嶺梁後與鄂水聚流。這潭水毫無污染,水質極佳,鄉寧豆腐好吃,就與所選大豆和這天然泉水有關。以前用的大豆為當地特產,現在也適量使用東北大豆,進口大豆是決然不用的。
鄉寧豆腐是就用優質黃豆和「天然泉水」磨製加工而成,點豆腐用酸漿,做出的豆腐色白、嫩軟、韌細、味美。閻錫山住在鄉寧時,當地名廚上了此菜,味美鮮嫩,贊不絕口。
羅河岸邊有一劉姓人家,兄弟六人,有三人善做豆腐,尤其是老六的豆腐質量最好,一鍋豆腐,出不了村就賣光了。然後到熟人家打兩圈麻將,另一鍋豆腐就出鍋了,再送至東門橋的豆腐店,店名為「六六豆腐」,已然是鄉寧一道獨特的風景。
我查到的
鄉寧豆腐也有名氣的,它的傳說也可以的
③ 龍捧·紅豆腐怎麼做好吃
吃動物血的吃法多種多樣。最為常見的有"紅豆腐"。殺豬宰牛時,用盆子盛少量水,加入少許食鹽,將屠宰的豬、羊之血接入水中攪勻。由於水中有鹽,不久鮮血就會凝結,用刀劃為手掌大的血塊,放入砂眼水裡"膽"(宜州方言,借用漢字.即燙一燙)一下,血塊即成豆腐般的軟塊,再用刀劃為手指大的小塊,用辣椒、番茄、蔥、蒜、芹菜加少許酸醋、肉鬆在鍋里翻炒片刻,僅熟過心即可。這樣的血塊滑嫩柔軟,爽嘴好吃;如果炒、煮太久,血塊"老"了,硬而粗糙,很難吃,所以要炒到恰到火候即可。冬天,亦可作為下"火鍋"的菜,僅用筷條夾著,在湯鍋里燙幾燙,蘸上酸辣的鹽碟汁,酸辣嫩滑,令人胃口大開,其味比豆腐勝十倍。因為它有似豆腐的外形,宜州人除了叫它為牛紅、豬紅之外,俗稱為紅豆腐。
壯家人最普遍最愛吃的血製品當數龍捧("捧"為壯語,譯讀bóng)。在鄉間,不管哪家殺豬,都要灌龍捧:用煮熟的糯飯、蔥、蒜、姜絲一起加入生豬血中,拌勻,用漏斗(宜州人叫"灌筒")把它們一起灌人豬小腸內,用禾草扎緊兩頭.則得一條直徑約一寸多的長"蛇",盤起放人湯鍋里煮熟,即可切為三四寸長小截用手拿吃。龍捧不是桌上菜,只是老人小孩吃玩耍的零食。壯家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論哪家殺豬,要灌龍捧,並將煮好的龍捧分成小段給上門來玩的老人小孩吃,還分發到左鄰右舍、親友的家中。如果誰家不捨得灌龍捧分給親友鄰舍,則被視為"利未"鬼(宜州方言即吝嗇鬼),不懂人情世故。一截短短的龍捧,在壯鄉里卻蘊藏著壯家人朴實的深情厚意。
更有趣的是龍頭、拉浪、白土(今屬河池)的山裡壯家人,喜歡吃"水龍捧"。製作拌豬血的不是糯飯,而是稀稀的米漿,灌人豬小腸後把它截斷為一掐長一段,用禾草扎緊兩端,煮熟後不是硬心的龍捧,而似一支支軟管包裝的"血漿飲料"。吃時必須非常小心,咬緊一端,一手抓穩"軟管",另一手細心的解開嘴邊的草結,一口氣把管中的血漿吸完。否則,血漿就會溢濺嘴臉衣服,異常狼狽,引起鬨堂大笑。此"水龍捧"味道比龍捧鮮美,但在別的鄉村並不見吃,可能是不便攜帶,吃時不小心還容易出醜鬧笑話。
宜州的壯家人中,還有吃生豬血的習慣。最為常見的是豬毛刮光後,開膛破肚時,人們用銻瓢直接舀取豬心窩處還冒熱氣的鮮血,趁熱喝下。他們都說味道鮮美,很甜。不吃過的人無不瞠目。這是近乎"野蠻"的吃法,較為文明的吃生豬血的製作是:盆里裝清水,不加鹽,把血接人水裡之後,用筷不斷地攪動,不讓它凝結,一直攪到血漿表面全是泡沫。另外的人把豬肺、氣管、舌、腎、油碴、少量肉鬆放人鍋中炒、煮,再加姜絲、蒜白、火麻仁、花生油,炒到全都熟了,裝入一隻只碗再用瓢子舀生血入碗,拌勻即可吃。菜是熟的.血是生的,食者滿嘴鮮紅.令人望而生畏,其時,吃者無不贊嘆不絕,吃得津津有味。
④ 什麼樣的豆腐最好吃
呵呵,光豆腐的種類就有好多,您確定都吃過啦?
1.營養豆腐
2.雞蛋豆腐
3.一般豆腐
4.杏仁豆腐
5.油豆腐
6.百頁豆腐
7.嫩豆腐
8.軟豆腐
9.老豆腐
還有其他的。
⑤ 廣西宜州豆腐圓怎麼做如何做好
1、絲瓜削皮切長條段、豆腐切塊用開水煮哈,肉喳喳用生抽、豆粉、薑末調好,做成圓子。
2、熱油鍋放絲瓜炒哈,加水,放薑片燒開,再放圓子和豆腐煮,不能蓋鍋蓋哈,蓋鍋蓋絲瓜會變黃。
3、圓子煮熟了就放鹽和蔥花即可。
⑥ 鹽囪豆腐怎樣做,既有味,下鍋燒也不散
鹽鹵點豆腐原料:黃豆240克、食用鹽鹵5克、水或紫甘藍汁2400ML。工具:豆漿機(帶加熱功能的)、豆腐盒、干凈紗布、蒸鍋。做法:1、紫甘藍汁:將紫甘藍洗凈,切成塊,放入攪拌機中,加水打成菜汁。用干凈紗布將菜汁過濾一下,過濾出的甘藍汁用來打豆漿。因為紫甘藍的顏色非常濃,可以在過濾過一次後,再在菜渣里加些水,再過濾一遍。2、黃豆提前一天浸泡至發(天熱時要放在冰箱中)。3、將泡好的黃豆放入豆漿機,倒入紫甘藍汁。我的豆漿機每次最多裝120克干豆發好的黃豆,豆漿桶的水量上限為1500ML,加豆後倒入1200ML水正合適。即黃豆和水的比例為1:10。4、分兩次將黃豆+紫甘藍汁打成豆漿。打豆漿的同時,按鹽鹵和水1:4的比例將鹽鹵化開攪拌勻。5、兩次打好的豆漿倒在一起,這時豆漿溫度還很高,但兩次的豆漿混合後已達不到點豆腐需要的溫度,所以要再加熱一會,煮至80-90度之間時,就可以點鹵了。6、用筷子或最小號的小勺或吸管,一滴一滴地將鹽鹵水點入豆漿中,速度大概2秒1滴。7、滴的過程中不時用勺子攪拌一下豆漿,慢慢地豆漿就會開始有變化,出現絮狀物。8、10-15分鍾滴完,豆漿會成為豆花狀的絮狀。滴好後放置30分鍾。9、豆腐盒放入蒸鍋,將干凈紗布鋪在豆腐盒裡,把絮狀豆花全部盛入豆腐盒,水分同時會從盒底的孔中流走。10、上面用紗布包好,裝豆腐盒蓋子蓋好。11、壓上重物(我用的啞鈴),約15-20分鍾豆腐即可制好。註:1、240克干豆,2400ML液體,做出的豆腐是610克。最後的豆腐成品,如果想嫩一些,可以減少一點鹽鹵的比例,也可以減少最後壓制的時間。2、在試過幾次這個量後,我又嘗試了減少一半材料,只做了豆漿機一次的量。這樣其實更加省事合理。豆漿機打好豆漿後倒出的豆漿溫度還在90多度,稍晾個幾分鍾就達到合適溫度,不用再加熱。壓好的豆腐差不多300克,也正好是一個菜的量(600克一頓吃有些多了)。3、做出的豆腐一次吃不完,可以放入冰箱冷凍室做成凍豆腐。4、獅介紹的點鹵時間是每分鍾30-40滴,用時約15分鍾。但我沒有按照這個速度,我滴的很快,大概3、4分鍾就滴完了,就是一定要保證,要一滴一滴地點,而不能一下子就倒入很多。5、做普通白豆腐就是直接用水來打豆漿即可。6、鹽鹵一定要食用鹽鹵。
⑦ 宜州有什麼特產
宜州特產:最具代表的牛肉條、 還有米粉 北山狗肉 下梘河烤魚 宜州粽子 糯米餅 烤玉米 叉燒肉 冷盤 水果涼粉 豆腐圓 馬打滾(驢打滾)
滿意請採納
⑧ 哪種豆腐最好吃呢
先說說石膏,這是一種很好的中葯,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生石膏。石膏是單斜晶系礦物,是主要化學成分為硫酸鈣(CaSO4)的水合物。生石膏具有清熱去火的作用,治療發燒效果很好。李時珍認為,生石膏能夠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褥金瘡。
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結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做浴湯。治傷寒頭疼如裂。和蔥煎茶,去頭疼。治天行狂熱,頭風旋,下乳,揩齒益齒。除胃熱肺熱,散陰邪,緩脾益氣。止陽明經頭疼,發熱惡寒,日哺潮熱,大渴引飲,中暑潮熱,牙疼。
那麼鹵水豆腐、石膏豆腐和內酯豆腐哪個更好呢?三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口感。有些人喜歡石膏豆腐,比如南方人,石膏本身可以去火,食用後具有清熱去火的功效。鹵水豆腐比石膏要好點,但內酯豆腐最好吃。從健康角度來說,內酯豆腐的作用比較小點。
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時,鹵水、石膏中含有大量鈣、鎂,因此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中的含鈣、含鎂量也頗為可觀,在老百姓買不起肉吃的時代里,這種傳統的豆腐被稱為「植物肉」供給老百姓足夠的鈣鎂和蛋白質,強健骨骼和牙齒。但葡萄糖酸內酯製作的豆腐,含鈣量只有傳統豆腐的約1/8,含鎂量只有約1/3,營養價值不但沒有如大多數人所想的一般增加,反而大大下降。
⑨ 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是什麼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別在於點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點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高而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鹵水或酸漿點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少,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於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濃,質地更韌,也較容易烹飪。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雲南石屏豆腐內酯豆腐,改變了傳統的用鹵水點豆腐的製作方法,可減少蛋白質流失,並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規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傳統的豆腐製作,多採用石膏、鹵水作凝固劑,其工藝復雜、產量低、儲存期短、人體不易吸收。而以葡萄糖酸內酯為凝固劑生產豆腐,可減少蛋白質流失,提高保水率。大大地增加了產量,且豆腐潔白細膩、有光澤、口感好、保存時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