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樂山牛華鎮最有名的小吃是什麼
牛華豆腐腦、牛華麻辣燙、蒸牛肉夾餅、燒烤、眼睛甜皮鴨、眼睛鹵腳筋、王老八野味、梁雞肉、南華宮的烤魚、肥腸湯、李記雜醬面和三鮮面
② 樂山豆腐腦好吃又美味,應該要怎麼做
第一步,製作嫩豆花。先將凈黃豆放入清水中浸泡4個小時以上,到豆瓣膨漲成發白時撈出,倒入磨漿機或石磨中磨成細豆漿,用布將細豆漿過濾,將取過豆渣的漿汁倒入鐵鍋里,用旺火燒開,豆漿會有假沸現象,必須保持豆漿沸騰狀態5分鍾(可用中小火),豆漿才是真的熟了。
黃豆與水的比例是100g干黃豆加入1000g水。豆漿冷卻到85度,(注意溫度高了或低了都不容易成形)。取內酯(1000g豆漿需要6-7g內酯)用溫水或冷水化開,10ml水即可,倒入大的容器里,最好是保溫桶子,然後將豆漿沖入內酯裡面,稍微攪拌一下,蓋上蓋子靜置20分鍾就成豆腐腦了。家有豆漿機的也可用豆漿機做豆漿。
牛肉汁的做法
樂山豆腐腦除了加上炸酥肉,蒸肥腸,蒸牛肉,有些再蒸牛肉的豆腐腦最後還有一道淋汁的工序。這淋的汁就是牛肉汁。現在介紹一下牛肉汁的做法。牛肉選擇五花牛肉,或者牛肉的粘皮,即牛肉的筋和踢下來的骨頭上面的肉。
把這些材料買回來以後去掉血水泡沫之類,切成2厘米的方塊,燒開水過一下水,去掉大部分的腥味。鍋里上油開大火,一斤牛肉2兩油,油燒臘(很熱)以後,下生薑20g,蒜20g炒香,再加入雞精10g,八角10g,山奈10g,桂皮5g,丁香5g,稍微炒一下,然後加入郫縣豆瓣50g,白糖30g。
豆瓣炒香以後加入干辣椒50g,花椒粉30g這兩種如果不吃麻辣可以不加,炒一下,再加入過水的牛肉進去炒(也可加入一些浸泡過的干筍可以減少成本),炒到牛肉表面熟透,再加入老抽30毫升稍微調色。最後加入冷水,一斤牛肉加4升水,此時加入10g鹽(此時少加鹽是為了防止水燉少了變得很咸),水開以後,轉成小火慢慢燉至牛肉軟和。
起鍋時嘗下鹹淡再加入鹽,味精,味溢匙豬肉精粉(某寶有售)攪拌均勻即可。牛肉湯汁就是要湯多肉少,所以湯不妨多放一些。
③ 樂山豆腐腦那裡的最正宗 最好吃噢
樂山有峨眉豆腐腦,牛華豆腐腦,夾江豆腐腦。這幾種做法不同,味道也不一樣。
市中區主要推崇牛華派,牛華是地名,距山大佛不足20公里。市中區也有數家牛華豆腐腦,在街上一問便知。
酥肉豆腐腦則是峨眉豆腐腦的代表,也有獨特的蛋沖豆腐腦。
夾江豆腐腦大致可以分為雞絲豆腐腦和粉蒸牛肉豆腐腦兩種。
牛華豆腐腦中最出名的是雞絲豆腐腦(不辣)或牛肉豆腐腦(辣),製作時先備好主料及干海椒、姜、蔥、大頭菜、香菜等,鍋內勾芡,用鏟子輕輕勻上一層薄薄的嫩豆花放入煮至滾燙,盛入小碗內,同時將粉條用開水燙熟後放入,澆上牛肉臊,撒上花生仁即成。其特點是咸鮮麻辣滾燙香辣,華華距西壩不遠,在製作豆腐腦中最重要的豆腐花工藝上,傳承西壩豆腐「清香鮮滑嫩」,口感軟綿,風味獨特。
④ 樂山的中餐那裡最好吃
首先到了樂山得先找一地兒住著慢慢吃,住嘛就住張公橋那裡的教育賓館,便宜並且在小吃最集中的地方(前提是你對住不特別挑剔的情況下),如果挑剔就住金都酒店或者嘉州賓館吧。
然後開始說吃的了,這張帖裡面的小吃:
爆炒掌中寶:在教育學院的路口上,店子招牌你可以看後面附的圖,叫老招牌兔頭。最好吃的是爆炒掌中寶、爆炒鴨舌和麻辣兔頭(一定都要點麻辣的,五香的很不好吃的),到了四川必吃的東西,據俺的經驗,四川的這兩種東西就樂山的最好吃,樂山的就這家最好吃。兔頭還有一家就是在成都四川大學後門的那家雙流老媽兔頭(這地兒比較難找)。從教育賓館坐車過去,坐三輪三四塊錢,另外兩個酒店就打車,那就計程了。
豆腐腦分兩種:牛肉豆腐腦——主要吃的是那牛肉老湯的味兒,那個辣那個麻呀公園附近,叫牛華豆腐腦,從教育賓館出來可以坐三輪,估計也得三四塊錢,嘉州賓館出來順著大路往進城的方向走就十分鍾,做三輪兩塊錢,從金都過去就遠了,打車吧;酥肉豆腐腦——特色是放在湯裡面的酥肉從放進湯里到吃完豆腐腦都是脆的,不會因為在湯汁裡面泡的時間長而軟掉,地址在兌陽灣下面的菜市場口子上,叫峨嵋酥肉豆腐腦。吃豆腐腦一定要要兩籠蒸肉倒到裡面,狂好吃,蒸肉有牛肉和肥腸的。
燒烤就去吃劉選生的吧,二三十年的老字型大小了,全樂山的三輪車和計程車都知道,你就說在學道街,一定要認准牌子——劉選生,在一個破巷子裡面一個破房子。
樂山好吃的小吃也有非常多,推薦以下--
麻辣燙,既是成都所說的串串,品種繁多,一般是葷素一角一串。如果看見有的簽子上塗有顏色的油漆就是5角或一塊的。推薦到張公橋吃,那裡有很多家,如煙哥,熊家婆,味道保證巴適。
豆腐腦,以牛華的最出名。牛華在樂山到五通的公路上,15公里,在城南車站坐車。樂山城裡的推薦三家:興發街口,公園和府街。一般是一塊2左右一碗,吃的時候再倒兩籠蒸牛肉或肥腸,爽!
串串,成都所說的缽缽雞,推薦到東大街的為薄餅,素菜一角一串,葷的5角,喜歡吃什麼就叫他多拿。再來一盤很是好吃的薄餅,2元10個。還可以叫西米露,果汁,薄冰,燒烤蒸肉夾餅,為樂山特產,將蒸的稀爛的牛肉和肥腸夾在白餅子中,讓你吃了以後就忘不了。不過口味偏大,北方人可能吃不慣。成都的玉林菜市也有很多賣的。1元5一個燒烤,菜式很多。本地人吃都是最少10串的要,不可不嘗。豬養牛肉和素菜2角一串,其他的如排骨,雞翅等5角或1元,主要都是吃葷菜。推薦樂山港的樂山第一烤,舊大橋和張公橋的徐燒烤,體育館的凱凱燒烤,不過都要晚上才營業。
西霸豆腐,為四川3大豆腐之一,原來全是由處女點出來作的豆腐,男人不可進廚房,可以作出200多個菜式。推薦到樂山港,有很多家,如鄧強,唐偉。消費偏貴
翹腳牛肉,要吃正宗原產地的到蘇稽,可坐9路終點站石油療養院後坐2元的三輪車。樂山城裡也有很多。小碗的三元一碗,大盆的10元。黃燜系列,有雞,兔,排骨,牛娃等。一隻雞70-80,免費加素菜,可以供8到10個人吃。也可以吃半隻。在油榨街口及慧元街。
樂山三面臨江,自古出產河鮮。到王浩兒的樂山漁港,很多家可供選擇,都是在船上吃,有黃辣丁,中華鱘,團魚等。消費偏貴此外,還有很多好吃的,如燒牛肉,血旺,干臊面等。
⑤ 豆腐腦,哪的最好
樂山市的牛華鎮的豆腐腦非常好吃而且在四川都很有名。牛華豆腐腦現在有很多風味的,最經典的還是牛肉豆腐腦。以前是1塊錢一碗,現在漲價了2塊5才吃的到牛肉豆腐腦,吃豆腐腦一定不要忘了吃個牛肉卡餅,或者加一盤粉蒸牛肉,那才經典啊!至於牛華鎮的串串香也好吃但是並沒有形成規模而且也不出名,本人覺得也不是樂山串串香最好吃的地方。以前最好吃的串串香在樂山老公園里,現在老公園拆了串串香搬到了步行街那邊,價格也漲了,不過個人覺得沒有以前的經典了。樂山市中區最好吃的豆腐腦也是牛華人開的,以前也在老公園旁邊,現在搬到了新廣場附近。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兩漢時,淮河流域的農民已使用石制水磨。農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後放入裝有漏斗的水磨內,磨出糊糊攤在鍋里做煎餅吃。煎餅加上自製的豆漿,是淮河兩岸農家的日常食物。農民種豆、煮豆、磨豆、吃豆,積累了各種
經驗。後來,人們從豆漿久放變質凝結這一現象得到啟發,終於用原始的自淀法創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始創豆腐術。他曾招集大批方士改進了農民制豆腐的方法,採用石膏或鹽鹵作凝結劑,潔白細嫩的豆腐製作出來了。
豆腐,古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覽的人都要嘗嘗綿滑細膩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裡多豆腐作坊,夜間全城磨輪轆轆,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黃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腦、廣西桂林腐竹、浙江紹興腐乳等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製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圓豆腐、水豆腐、凍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別,都是豆腐鮮貨製品(包括豆腐乾、豆腐皮、豆腐腦等);豆腐的發酵製品,有臭豆腐、乳腐、長毛豆腐等,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副食品。
⑥ 樂山豆腐腦哪裡的最正宗
樂山有峨眉豆腐腦,牛華豆腐腦,夾江豆腐腦。這幾種做法不同,味道也不一樣。
市中區主要推崇牛華派,牛華是地名,距山大佛不足20公里。市中區也有數家牛華豆腐腦,在街上一問便知。
酥肉豆腐腦則是峨眉豆腐腦的代表,也有獨特的蛋沖豆腐腦。
夾江豆腐腦大致可以分為雞絲豆腐腦和粉蒸牛肉豆腐腦兩種。
牛華豆腐腦中最出名的是雞絲豆腐腦(不辣)或牛肉豆腐腦(辣),製作時先備好主料及干海椒、姜、蔥、大頭菜、香菜等,鍋內勾芡,用鏟子輕輕勻上一層薄薄的嫩豆花放入煮至滾燙,盛入小碗內,同時將粉條用開水燙熟後放入,澆上牛肉臊,撒上花生仁即成。其特點是咸鮮麻辣滾燙香辣,華華距西壩不遠,在製作豆腐腦中最重要的豆腐花工藝上,傳承西壩豆腐「清香鮮滑嫩」,口感軟綿,風味獨特。
⑦ 豆腐腦樂山哪家店的味道最正宗~
當然是牛華鎮的最正宗了,因為豆腐腦就是牛華的小吃,牛華鎮有很多家豆腐腦店,有幾家味道都可以,比如何四娘豆腐腦,九九豆腐腦,還有電影院的那幾家老的豆腐腦店。聽說九九豆腐腦店在樂山市中區開有分店可以去看看
⑧ 樂山豆腐腦怎麼樣
樂山小吃在四川人的眼中到底有多大吸引力,看看一撥又一撥組團到樂山專攻小吃的吃貨,看看樂山小吃攤前停的水泄不通的外地車,大概就知道了。吃貨之旅不為樂山大佛,不為峨嵋山,豆腐腦算是罪魁禍首。
樂山豆腐腦在樂山小吃中算是一絕,來源於樂山牛華鎮,所以樂山豆腐腦在樂山被叫作「牛華豆腐腦」。小時候,我曾經在牛華住了幾年,算是吃著豆腐腦長大的。在我最早的印象中,豆腐腦才2毛5一碗。那時候,沒現在這么多零食,一碗豆腐腦深受大人孩子的喜愛。扯著嗓子給家人說一聲「我去端豆腐腦了」,從家裡找個搪瓷杯,揣上幾毛錢就跑向豆腐腦店,眼巴巴地看著店家給抓調料,舀豆腐腦,燙粉絲,再端著滾燙的現做現買的豆腐腦跑回家。最好用搪瓷杯去端,不怕燙。當然,搪瓷杯不能太小,太小裝不了多少,不劃算。不止當零食吃,還可以當正餐。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父母中午沒空給我做午飯,給點零錢給我,買碗豆腐腦配上一個紅糖酥餅就是一餐了。豆腐腦還有一個秘密吃法,加一小碗米飯拌著吃,特別好吃,這是在那個菜品匱乏的年代獨特的產物,現在大概吃貨們都不稀罕了吧。
樂山豆腐腦傳承了四川小吃的最大特點:調料豐富,集麻、辣、酸、鮮、香、燙於一碗中。除了各種醬油、油辣椒、花椒等基本調料外,還有酥黃豆和大頭菜,還很特別地加了粉絲,粉絲在這酸辣的豆腐腦中,儼然成了酸辣粉了。吃豆腐腦的時候,一個勺一雙筷子就對了,勺子舀湯,筷子吃粉絲。
跟其他地方的豆腐腦不同,樂山豆腐腦不以豆花為主,而是重湯頭。所以,做樂山豆腐腦,各種調料的搭配看自家的口味了,最關鍵在於它的湯,一定要稠,否則就是清湯寡水,沒了口感,但又不能太濃否則就成塊狀了。所以,兌澱粉的時候可以稍微兌濃一些,試著倒入沸水中。如果起湯後發現過於稠了,可以再往少量燒開的水中加入一點點較清的澱粉,做成較清的糊倒入濃糊中和一下。當然,這是下下策了。
樂山豆腐腦中還可以加入紅燒牛肉,那就是味兒更濃郁的牛肉豆腐腦;加入雞絲,那就是帶著清香的雞絲豆腐腦;還有峨嵋山特有的,加酥肉的酥肉豆腐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