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臨清有何小吃
王家沙的生煎
古漪園的小籠
七寶的羊肉、海棠糕
風松月樓的素包子
沈大成的油氽饅頭
稻香村鴨肫干
圓苑餐廳的紅燒肉
上海美食街大全
雲南路:上海人下「館子」去的最多的要數雲南路了。不僅長安餃子樓、金陵酒家、三和樓菜館、老正興菜館等日漸興隆,並且弄口過街樓下也開始設攤供應宵夜,成為滬上聞名的美食街。雲南路上最有名的當屬北京烤鴨和小金陵鹽水鴨。還有「鮮得來」排骨年糕,「小紹興」的白斬雞,「南翔」的小籠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東水餃,「老四川」火鍋等,當然最讓人「牽腸掛肚」的要數「新疆烤羊肉」了,老遠就能聞到羊肉的香味,2元錢買上一串,讓你離開雲南路的時候都有些戀戀不舍。
黃河路:從南京路拐進,你會感覺進入了一條森林之路,高大密集的餐館門牌在向你頻頻招手。你已經進入了一條生猛實惠的餐飲超市。
乍浦路:虹口著名的美食街,緊鄰市級商業街四川北路,這里匯聚著各地特色菜餚的飯館、酒樓,是滬上中產階層宴請、聚會的首選。交通:100、848路乍浦路終點站、63、563路吳淞路終點站,61路天潼路終點站,途經乍浦路,在海寧路上設站的有6、13、14、17、25、147、220、223、510、922路。在天潼路上設站的有19、65、928路。
上海小吃
南翔小籠、香菇素菜包、鴿蛋圓子、擂沙團、油氽排骨年糕、蟹殼黃、鳳尾燒賣、生煎饅頭、桂花糖藕、雞粥、薄荷糕、綠豆糕、千層油糕、太白拉糕、油條、大餅、豆漿、粢飯、鮮肉鍋貼、咖口厘牛肉湯、蝦肉小餛飩、百果餡酒釀園子、油墩子、油炸臭豆腐、烘山竽、開洋蔥油拌面、棗泥酥餅、蘿卜絲酥餅、白糖蓮心粥、牛筋百葉湯、桂花紅豆湯、三絲眉毛酥、五香茶葉蛋、醪糟湯圓、五丁包、八寶飯、油氽饅頭、炒年糕、血糯火羹、冷麵、粉絲雞血油豆腐湯、三鮮豆皮、陽春面、素雞、紅豆沙、海帶綠豆沙
上海小吃-以地點為主:
豫園:八寶飯、如意糕、松糕、重油酥餅、生煎、大餅、油條、蔥油餅、葷素大包、粢飯、排骨年糕、蝦餃等。
綠波廊:葫蘆腰米酥、蟹肉小籠 喬家柵:鮮肉貓耳朵
順角軒餃子店:餃子(黃興路1616號)老城隍廟:五仁梅花酥、筍肉青菜餃、冬菜粢毛團、排骨年糕
雲南路、吳江路、古北區:鹿港小鎮(台灣小吃)、半畝園(抓餅)、鼎泰豐(蟹粉小籠43元/籠)
我認為上海最好吃的小食品
1.阿爾貝多爸爸的泡芙工房の泡芙
乃是本人吃過最美味的泡芙,外層酥皮香香的軟軟的,內里蛋奶滑滑冰冰的,奶香濃郁,很有些冰淇淋的風味.咬一口酥皮,內餡軟軟得好象快要流出來.讓你禁不住迅速消滅它.最多一次,吃了三個...
發現地:太平洋百貨地下(徐匯,淮海),來福士地下
2.季諾麵包坊の墨西哥麵包
麵包我一向愛吃.很多家的很多品種都喜歡,不勝枚舉.這一個,是一旦看到新鮮出爐.就必要買上幾個,除之而後快的.外面的麵包有蛋糕和麵包的雙重口感,即不特別綿軟,邊邊角上又有些硬硬的,內里的奶酥相當濃郁美味.如果是剛出爐的,裡面的餡熱熱的感覺能流動一樣.回味ING...
發現地:季諾麵包坊.(正大地下那家個人覺得做得最美味)
3.麵包新語(breadtalk)
因為喜歡吃麵包,所以從最早在來福士一樓看到它,就在三天內把它家所有品種全吃了個遍....很新鮮美味,而且用料和做法很特別,不同與普通麵包.最喜歡:蕉點(香蕉味的,不知道為什麼,常常買不到,555),(南/北)印度餅(好奇怪,麵包點里怎麼賣餅呢,而且也分不清這北和南有什麼區別...反正就是好吃,裡面是咖喱餡的,非常濃郁,外皮是軟軟的.挺大一個).它家的CHEESECAKE也很美味~
發現地:來福士廣場一樓.美羅城
4.飛龍生煎の蟹粉酸辣湯
說了很多甜的,說個鹹的吧.本來是去吃生煎的,結果卻發現了這個極品美味...特別濃厚的湯,酸酸辣辣的,裡面東東也很多,還有蟹黃呢.中湯碗一盆,喝下去,又鮮又爽...真是妙不可言.它家的生煎也很不錯,是底朝上煎的那種,煎過的部分也非常酥一點不硬.肉肉又鮮又緊實.(小聲說一句,比那天天排長隊的小楊生煎好吃多多了,那東東不過是賣個名氣,人雲亦雲.其實味道真不咋樣.起碼比它好吃的多的是.我吃過一次,再不想吃)
發現地:南京路步行街,靠近置地廣場
友情提示:2客生煎,一碗酸辣湯.一碗蟹粉小餛飩.兩個人吃的話,正正好.
5.第五街咖啡の珍珠奶茶
好象是個連鎖企業吧?反正別地我沒喝過.始終喝的是同濟裡面的那家,很好喝的珍珠奶茶,茶和奶的比例很合適,甜度也剛好.珍珠不軟不硬特別有韌性.讓阿姨放一些些咖啡粉更好喝.比避風塘和仙蹤林的好喝.
發現地:同濟本部大操場旁第五街咖啡屋友情提示:可以要求放咖啡粉,不加價哦~(PS:品質穩定,好味道始終如一)
6.來福士美食廣場の紅豆牛奶冰
來福士6樓的美食廣場,和其他小吃廣場一樣,基本沒什麼值得好吃的.只有那家賣冰的鋪子.真的很是到位.它家的冰用特殊的機器壓榨,真的好象潔白的雪一樣,而且很細膩很細膩,入口即化,不象有些冰沙,吃進去好象塞了滿嘴沙子,極其粗糙.紅豆煮得很酥爛,吃上去沙沙的,很甘甜.而且很大很大一盤子,只要10元.
發現地:來福士6樓美食廣場
友情提示:所謂牛奶冰,是放煉乳的,你可以和製作人員講一下,少放一些煉乳,這樣不會很甜,但絕不影響口味.
7.糖潮の椰芒奶昔
糖潮是家吃廣東菜的餐廳.點心甜品也做的好,和許留山是一類型的。它家的椰芒奶昔第一次喝就愛上了,吃的到的芒果粒,很新鮮很香.還有小小的西米混合在椰汁里,QQ里的.不甜,非常清爽可口.
發現地:南京西路糖潮食府淮海中路東南亞餐廳
8.荔園の雙皮奶
廣東人開的以潮州小食和甜品為主的小店,卻是真喜歡.店不起眼,但是他家的東西卻不含糊,尤其是雙皮奶,一街之隔也有更加出名的"甜蜜蜜",雙皮奶卻沒有荔園的好吃.奶香濃郁,放在冰櫃里的,吃起來冰冰的,好象吃布丁一樣,口感很Q,喜歡喝牛奶或者吃布丁的女孩子一定喜歡.據說這東東是很需要手藝,做法煩瑣的傳統美食呢.
發現地:吳江路荔園
友情提示:為了保證新鮮和品質,它家每天限量供應,賣完就沒了,所以想吃就要趁早哦.~它家的粥也很有水準.很鮮美,煮又糯又稠.有段時間愛上了,天天去喝
大清花
石鍋酸菜白肉、滿族香酥烤羊肉和紅燒牛口白,價格18元、24元和22元。菜單上幾乎所有菜的價格也多不超過30元。酸菜白肉是典型的東北菜,主料酸菜很正宗,是地道的東北味道。更好吃的還是隨菜一起上來的三小碟佐料-菲菜花醬、腐乳汁和辣椒醬。後兩者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是菲菜花醬。香酥烤羊肉也加孜然,有些像新疆菜和蒙古菜的燒法,不同在於它是用長條的肉裹上然後炸出來的,很酥。我的東北朋友說不錯,我去就是嘗個新鮮。
大清花:常德路466號(新閘路口)
大口福
這是在吳江路上吃燒臘的。店面不算豪華,但還算干凈,經常看見小二拎著油雞油鴨穿堂而過,送到熟食間。有燒鵝和燒排骨雙拼(22元),燒臘是熱的,而且很新鮮,不象有的店裡是微波爐加熱的,燒鵝肥而不膩,皮很香脆,沾點酸酸的梅子醬,很開胃。排骨有肉有骨,有的還是脆骨,很有嚼頭。黑椒牛仔骨(36元),店家的推薦菜,老遠就聽見鐵板的吱吱聲,粗看有點象鐵板牛肉的樣子,黑胡椒的香味撲鼻而來,量很足。蒜蓉蒸廣東絲瓜(12元),廣東絲瓜和普通的絲瓜不一樣,表皮更粗糙,刨掉一層,還能看到青色的筋。魚頭湯(20多)。湯燉的時間不短,顏色也是乳白色的,味道也是鮮美的。該店以廣幫菜為主,燒臘是該店的特色,鹽鋦雞(外賣10元/斤)也是很經典。
地址:石門一路,吳江路往南走200米左右。
老壇干鍋雞
如果兩三個人去的話點一個大份的干鍋雞差不多就可以了,蔬菜和豆腐,土豆,魔芋都是奉送的,偶不建議點小份的干鍋雞,小份的吃不出那種感覺。在干鍋雞沒上來之前點個米豆腐,白色的豆腐滑滑的,紅色的佐料堆在上面,辣。干鍋雞鍋里的雞切得小塊以便入味,好象是煸過的,雞肉是紅紅的,鍋底是用蘿卜絲墊的,香菜葉子和蒜頭吊的香味,好看。配菜也一並送到,還有一碗湯。千萬別把湯先倒進鍋里煮,那不是干鍋變成吃火鍋了,旁邊桌的人就這么吃的,真是暴殄天物。鍋子再燒一會兒就冒熱氣了,蘿卜墊底是越燒水越多不怕燒焦的,香味也漸漸燒出來,雞肉不是很嫩的那種,但味道很好,很辣,尤其是燒的很燙的時候那種辣,感覺嘴巴里著火。吃了一半的時候可以吃墊底的蘿卜絲了,這時的蘿卜絲已經吸收了雞的鮮味和辣椒的辣味,格外香,而且有水分,可以這么說在某種程度上比雞肉更好吃。主食可以點一碗貴州米粉分著吃,兩,三個人吃這鍋雞還是能飽的。靠近影城,很容易找的。
快活谷
以前的快活谷不叫快活谷,叫跑馬地是一家茶餐廳。現在是個吃工作餐的好地方,雖然我不在那裡上班,但是和朋友也會去坐坐。例餐和例湯都不錯。最喜歡的是那裡的凍奶茶,地道。還有自製的蛋撻和布丁,味道很棒。
例餐:18元/份,奉送例湯,換冷熱飲,另加5元,合計23元。一般飯/面/餛飩湯面等:15~23元不等。凍奶茶:10元/份(單買),如果點例餐,則是5元。
地址:吳江路(南京西路口)
華師大後門的小吃
曾經一度經常跑到華師大去飽口福。那裡非常的熱鬧,有兩個地方要推薦。一個就是後門旁邊的一個做麵食的鋪子。只做三樣東西:肉夾饃,糯米團子和蛋餅。面都是他們自己做的,裡面都加了粗糧,特別的香。蛋餅前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味道很好,也很便宜。
還有個地方是在拐兩個彎才能到的小弄堂,有一個福建沙縣小吃,地方蠻破爛的,不過味道還不賴。烏雞瓦罐湯配細面,牛肉瓦罐湯和炒細粉都不錯。ps,。那邊的燒烤攤也不錯,找個人多的地方去買,不會錯。
地址:華東師大後門,靠近長風公園
虹橋地區
蜀鄉苑
烏魯木齊南路370號,訂座電話是:64374651
以前是吃珍藏版小廚房,中午58元套餐,足夠4、5人食用新出的肥腸旺火鍋,38元,其實還有魚頭、仔雞等5、6種,價格也差不多,點了一些涮的小菜,真是便宜的驚人:金針菇5元、大白菜2元、粉條2元、小年糕2元、黃豆芽2元、牛柳10元。又多又好吃。金針菇比正常的火鍋店還多的,小年糕那個糯哦,牛肉那個香哦,實在是沒得話說了。火鍋是等了一會兒才上來的,但鍋里的東西是很豐富的,顧名思義都是肥腸和血旺,很好吃!特別是肥腸,紅堂堂的,很多香料蜀鄉苑的水果是自助的,有黃瓜、梨、香瓜和聖女果,而且是一直有供應的5人吃了73元,便宜得有點過分了。總結一下,蜀鄉苑的火鍋是我在上海吃到的最正宗最好吃最便宜的成都火鍋。
吳江路指南
紅寶石,小鮮奶,慣奶油,全上海最好的!4元一個。紅寶石在不見不散對面。
甜蜜蜜,雙皮奶10元,極品紫玉露,8元,味道一般,不過便宜,適合坐坐。
韶山沖,「魚頭王」不錯,48元,辣的鼻子發熱。鱔背48,豆腐8,果汁28,貴了。
精武鴨脖鴨脖一根5元,鴨腳1對3元,翅膀1對3元。
上外
沿著大連西路從中山路往四平路方向走,路邊的美食往往很多,上海外國語學院門口有一排點心店,過了第一個路口,在不到曲陽路的右邊分布著田園燒烤(不錯)巴比龍pizza(一般),火鍋(忘了店名,人聲鼎沸),左邊是依加依等,曲陽路口標志性建築就是肯德雞(上下兩層、燈火通明,這里基本不用路燈),過了曲陽路以點心為主,邵萬生、黃天源、元祖、喬家柵,外加小市場路口的糖藕、千里香餛飩…,推薦的是元祖的新品3℃泡麩,喬家柵的糯米糕,還有靜安麵包房的栗子蛋糕鼎間餐廳。
淮海中路雲海大廈
狗肉煲
建國西路黃陂路路口,靠近淮太,名字太無特點忘掉了。
狗肉55,肉多的要死,肉有點咸,蔬菜炒的不錯,價位和排擋差不多。
錦鼎便宜坊
吳興路277號,肇嘉浜路口附近
吃小肥肉火鍋的好地方了,6人撐死130元,有免費的啤酒和飲料,最特別的是每人一個小火鍋,很衛生。
東北餃子館
廣元路,天平路交叉處的,洞天旁邊,榮誠對面。
牛肉燉土豆、清炒蕨菜、爽口菠菜、酸菜燉醬骨、哈啤,炸醬面。果然很東北
香城酒家
凱旋路1297號,靠近安順路
電話:62817277/62815797
麻辣魚有點香辣蟹的樣子,油潤的紅鮮的辣椒,雪白的年糕,炸的脆脆的魚頭,吃下去鮮香爽口,油而不膩,辣而不燥,麻而不澀。這里的魚頭不是以嫩取勝,使人不能停箸的是那魚頭的脆香和年糕的糯。干煸豆角,襯了紅的辣椒絲,零星鹹肉末。細細的豆角吸了鹹肉的香,好吃。一種湯,清澈微酸。莫名其妙讓你連喝很多真的。
岳陽樓
地址:番禺路往北過法華鎮路。左手邊的一個小馬路叫牛橋浜,沒有路牌,右手邊好像是個菜場之,門口有個燈箱上寫「岳陽樓」。推薦孜然牛肉、干豆角炒臘肉、剁椒魚頭、香姑枸杞土雞瓦罐,三碗飯,這樣是60多一定要點瓦罐湯,醇厚香濃,上面一層黃黃的雞油,香菇肥肥厚厚,枸杞早已燉爛了,真正的雞湯,價格便宜,才18元~。反正就是適合老夫老妻晃過去吃的地方,如果請客mm,好像不太適合,我是指環境。味道,沒的說的,好吃。
鬥牛士
岳陽路1號64332969/美羅2f64268393
推薦58元特價套餐--內送蒜香麵包、咖啡、色拉,加上牛排,足夠,這里的牛排很地道的,下午茶時間,15元無限飲料加份麵包或甜點。
光頭燒烤
天鑰橋路零凌路15路車站終點站
歷史比較悠久的燒烤了,一對夫妻白手起家,架在馬路邊兒的一個小小烤肉攤兒,發展了成百上千的吃客,有時候想幾串烤肉要等一刻鍾,可見那時生意之火,羊肉(1元)豬肉(5角/串)最好吃。其次是牛肉(1元)和好吃的烤雞翅(3元/個),還有饅頭(1元),雞心(1元)等等,好多,羊雜湯(5元)。消費滿20元就可以發給你個小爐,小凳若干,辣椒粉孜然粉的自己愛怎麼烤就怎麼烤,這普遍的提高了吃客的積極性。
回味齋
吳江路步行街聽名字就知道是清真的,沒有豬肉耶,生意總是太好,此處價格味道衛生都不錯,最干凈的攤子。
東昌路燒烤
地鐵東昌路久負盛名,一個老頭在那裡烤,人很多,油煙很大,據說他一個月能賺10萬,我心理很不平衡的!。
Mister pizza
16元一份湯,學生價12元,pizza原價24,學生價16,奶油蘑菇湯,不咋的,一股鮮奶的味道,沒什麼奶油味,pizza是真的好,濃郁的雙層cheese,中間加肉糜,餅內軟外脆,吃口相當不錯,值得推薦,結帳才40多。
地址:復旦附近
北大荒不了情
這里的東北菜太正宗了--粗糙、簡單,估計大部分上海人吃不慣,但是又會讓正宗的東北人吃到爽:茶壺像個澆花用的小水壺,提起來破費勁;拍黃瓜是正宗東北菜,可一點特別的都沒有啊,就是拍碎的黃瓜而已,至於黃瓜的好壞我還真吃不出;順風(就是豬耳朵)很好吃,估計改良過,酸泡,上面撒碎碎的香菜;狍子肉是晚上最貴的(38元)用孜然炒,怎一個「香」字了得;小雞燉蘑菇我一直以來都吃不大慣,這里的也一樣,雞肉太少,蘑菇太老;拔絲地瓜一大盆,硬硬的,味道一般。一共點了3個冷盤,3個熱炒,結帳才90元,便宜是沒話說的,量是要一桌至少4個人才能吃得完
地址:中山北二路1515號,大柏樹高架附近,石油大廈隔壁,電話:65559191。
老閣湯面館
說是面館,可賣的不止是面。基本上算個快餐。鐵板xo醬爆潤面9元,鮮肉燒賣6元、蔥油餅1元、鴨血粉絲4元、原味紅豆沙6元、龜苓膏5元,量很嚇人!面好大一盆,夠2個人吃的,面條是不錯,不是漲開來很軟也不是有點生的很硬,就是醬少了點。蔥油餅一般,薄薄的,但有點淡,太軟了,不夠脆。鴨血粉絲是最差的了,居然是咖喱牛肉的味道,有點渾濁,不符合傳統口味,只能是浪費掉了。紅豆沙不甜,淡淡的。龜苓膏也是很大一碗,有點淡,但很清口,想想他的價格,再比比什麼海老龜,那點淡也就容易接受了。總之甜品都不甜就是了。最最結棍的是鮮肉燒賣,有8個之多,很有小籠的感覺!
地址:肇嘉浜路小木橋路路口(小木橋路10號) 天目西路488號
謝記火鍋
謝記酸菜黑魚在周一是特價,38元(原價58元),滿滿一鍋雪白的魚片半露出湯底,大小厚薄都恰到好處,其間灑著星星點點的花椒、蒜泥等等,映襯著切成蝶狀的魚片,很有些沸騰魚香的樣子。此為真是鮮美滑嫩。再來上幾樣素菜,這頓就齊全了。除了每天不同的鍋底特價外,另有二元的特價小菜,包括牛百頁、午餐肉、蹄筋、豬腦、香菇、蛋餃和豆腐衣,每桌可點四樣。點了酸菜黑魚、生菜、老豆腐、豆腐衣和沙茶調料,結帳一共52元(軟飲料和啤酒免費)。
華盛海鮮大酒樓
這是個吃下午茶的好地方。下午茶11點-17點。
小點(3。8元/份):香滑芋茸包??吐血推薦,超級好吃,甜滑的餡和略有點咸脆的小麵包,絕了。
中點(5元/份): 酥皮蛋塔仔??皮雖然不至於入口即化,但是很有水準。流汁奶黃包??一點也不誇張的名字,要小心奶黃多而燙,好吃。
蜜汁叉燒包??叉燒多而甜,外皮很香蝦米煎腸粉??像個蔥油煎餅,我有點糊塗是不是正宗的應該是這樣的,味道一般
大點(7元/份):豉味蒸鳳爪??我又要了一份打包,實在是肥嫩,太好吃!蒜蓉蒸鮮--鮮 百果玉米燉雪耳--一般,算是正宗糖水魚翅黃金糕--普通
特點(9元/份):芒果凍布丁??好吃的沒有話說,吃得到大粒芒果,布丁實在是糯
超點(15元/份) 華盛蝦餃皇??蝦的大小會讓你感覺價格一點也不貴,皮也晶瑩剔透
其他還有鹹水餃/馬拉卷/冰肉包/叉燒酥/蘿卜糕/炸雲吞/炸春卷/叉燒餐包/腐皮卷/腰果酥/龜苓膏/紅豆沙/珍珠雞/灌湯餃/各式粥、腸粉、白芍蔬菜
地址:九江路上置地廣場對面。
干鍋居
苗家干鍋雞(1斤)(38元)、水煮烏江魚、熗鍋魚(28元)、上湯豆苗、魔芋豆腐、臘味合蒸、辣味蕨菜、土豆餅、海鮮羹、腸旺面(6元/1兩)、蛋炒飯、紙娃娃總共214元。干鍋系列是這家店的特色菜來的人都要點的,我覺得味道一般,而且雞特別少,倒是水煮烏江魚的味道很好,其實就和其他水煮魚的特色一樣,魚片很嫩,不過湯料里有很多花椒,同樣魚和雞的問題一樣量太少。臘味合蒸還可以,我不吃肥肉但聽他們說肥肉沒有油膩了,吃上去倒是寧縐縐的很香。紙娃娃聽名字就知道是個噱頭,其實就是春卷皮包著蔬菜來吃,還比較爽口,但和12元/人的價格聯系起來,覺得比較貴。
地址:靜安寺/淮海路連卡佛對面
一圓雞
就是有吃麻辣燙的雞店!辣燙的味道還不錯。可能是因為放了些花生醬的原因有點點咸,不過蠻香!雞是嫩的看得見血的那種,好像現在的白斬雞都已經看不到這種了。總的來說,就是小吃店的價錢。
地址:乳山路上麥當勞過去點
同志們,泰國菜感興趣嗎?虹橋百盛5樓的「可口泰式火鍋」,味道比「瑪滿礦」的好!別的不說就最聞名的一道點心---香芒糯米糕而言,絕對愛不釋口,芝麻糊少說也有一斤芝麻在裡面,又厚又純!哈啦滋都要留下來了!唉!
㈡ 聊城有什麼好吃的
聊城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每一道美食都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舌尖上的聊城」帶您細數聊城那些美食,讓您邊聽故事,邊品美味,邊思韻味,樂在其中。
1、臨清進京腐乳
臨清進京腐乳是臨清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傳,清乾隆帝乘船沿運河南下,曾在臨清鳳凰嶺下船,地方官把濟美醬園製做的紅豆腐乳獻上,深得乾隆喜愛,當下硃批紅豆腐乳為進朝貢品。
㈢ 聊城小吃
濟美醬菜
臨清傳統名吃。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是其傳統產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甜醬瓜是濟美醬園的又一傳統產品。1920年即出口日本,1935年在南京國貨博覽會上獲獎。
老王寨驢肉
高唐傳統名吃。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葯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 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八批果子
聊城傳統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的小食品,因炸製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為橢圓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製作時,面為配以礬、鹼、鹽的混合面團,炸制時用油量較大。經熱油烹炸的面團各批都因氣泡而膨脹,顏色金黃,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點食品。
聊城呱嗒
聊城傳統名吃。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面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制,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托板豆腐
臨清傳統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托板豆腐」。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是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顧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鹵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魏氏熏雞
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熏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創制,迄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當時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保存的熏雞,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魏氏熏雞選料精良,製作精細。熏雞選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年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擊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葯物,放在鋸末煙火上熏制而成。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葯香濃,可存一年左右不變質。這種熏雞,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獨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㈣ 臨清板豆腐哪裡可以吃到
青年橋就可以吃到。
㈤ 聊城有什麼好吃的特產
聊城的美食小吃 1、聊城呱嗒 聊城傳統名吃。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面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制,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2、濟美醬菜 臨清傳統名吃。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是其傳統產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甜醬瓜是濟美醬園的又一傳統產品。1920年即出口日本,1935年在南京國貨博覽會上獲獎。 3、老王寨驢肉 高唐傳統名吃。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葯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 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4、八批果子 聊城傳統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的小食品,因炸製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為橢圓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製作時,面為配以礬、鹼、鹽的混合面團,炸制時用油量較大。經熱油烹炸的面團各批都因氣泡而膨脹,顏色金黃,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點食品。 5、托板豆腐 臨清傳統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托板豆腐」。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是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顧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鹵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6、魏氏熏雞 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熏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創制,迄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當時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保存的熏雞,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魏氏熏雞選料精良,製作精細。熏雞選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年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擊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葯物,放在鋸末煙火上熏制而成。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葯香濃,可存一年左右不變質。這種熏雞,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獨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聊城傳統風味 聊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是魯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清時期曾是京杭運河沿岸的九大商埠之一。聊城飲食文化是聊城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聊城傳統風味是魯西風味的代表,是歷代廚師利用本地物產資源,根據本地風俗習慣創造的,又曾深受南北風味的影響。聊城傳統風味的特點是:席面豐盛完美,菜品裝盤大氣,口味濃香醇厚,以突出醬香味、醋香味、椒香味、蒜香味著稱;擅長製作淡水湖鮮。 濟南菜以清湯、奶湯著稱,膠東菜以海鮮聞名,那麼魯西菜則以濃香見長。其濃香性表現在重用醬油或甜面醬,擅長使用食醋、花椒、大蒜等香氣濃郁的調味品,菜餚多滋多味、獨具風格。下面試述聊城傳統菜餚濃香性的四個方面。 一、醬香味 以甜面醬、醬油為主,配以其他調味品,使菜餚醬香濃郁、咸鮮微甜,主要用於炒、燉、烤、煨、燜等熱菜的烹調。如醬爆肉丁、醬汁魚條、醬燜鯽魚、糖醬雞快、醬燒鯰魚、醬煨羊肉、炒木蓿肉、醬汁鴨方等傳統菜品,都體現出醬香味的特點。家常菜中也多用甜面醬調味,如燉冬瓜、燉茄子肉片、炒白菜粉皮等。另外,魯西城鎮街頭的肉食攤位、店鋪經營的都是清一色的醬制熟食。 醬制食品的鹵汁稱為醬鍋,類似於南方的鹵水而又自有特色。醬鍋鹵汁中加有草果、香葉、小茴香、白酒等幾十種調料,加有冰糖、醬油、糖色、鹽等調味品,可鹵制豬肉下貨、牛肉下貨等。南方的鹵水清香,聊城的醬鍋濃香,各有千秋。 二、醋香味 以醋調味,能達到除腥、解膩、提鮮、增香的效果。酸辣味、酸鹹味、酸甜味都是聊城人特別喜歡食用的味型。民間紅白喜事請?h長製作的宴席中多有蒸碗,如扣雞、扣魚、扣酥肉等,都是調酸咸汁澆入蒸碗內。傳統的炒肉片,俗稱老肉片,也是以醋烹鍋,酸咸適口。清湯丸子、酸辣湯等也都是調製成酸辣味,芥末白菜之類的芥末菜餚則是芥末加醋調制而成的。醋溜雞、酸辣魚塊、糖醋瓦塊魚、糖醋丸子、醋溜西葫等菜餚都體現出濃烈的醋香味,特別吊人胃口。 三、椒香味 利用花椒的香麻特性,配以食鹽等調味品,形成麻咸鮮香的風味,這便是聊城傳統菜餚的椒香味。這種味型廣泛應用於炒、熗、拌、腌、蒸、煮、燉、燒、溜等烹調技法。擅用花椒油是聊城菜與其他地方菜的主要區別之一,很多菜餚都是熗鍋時花椒配以蔥姜、醋等烹鍋,出鍋時再淋上花椒油。如炒腰花、生炒雞、爆雙脆、醋烹鯽魚、蔥椒魚把、煎丸子、熗三絲、熗芹菜、熗豆腐皮、海米燒白菜、紅燒肚片、紅燒天花等等,都在出鍋時淋入花椒油,以增香提味。對花椒水的用法,也有獨到之處,如爆炒肉片,炒時加花椒水烹鍋;扒羊肉條,則先用花椒水腌味;在「餡」的製作中,如包子餡的調制,也常加花椒水。炸菜則有不少外帶椒鹽的。 四、酸香味 大蒜也廣泛應用於冷盤和熱菜之中。以蒜泥或蒜末,配以其它調味品,用以調製冷盤,蒜香濃重,咸鮮帶辣。用燒、燜、煨、燉等技法製作菜餚時,常加蒜瓣、蒜丁解除腥味、膻味等異味。如蒜燜羊肉、紅燜狗肉、蒜燒甲魚等,還有燒燉牛肉、魚類等也多採用此法。用炒、爆、溜等技法製作菜餚時,則加蒜片提香。如炒腰花、蒜爆肉、爆炒心片、溜蝦餅、溜蝦段、醋溜雞等。用炒、滑炒、炸烹、炸溜等技法製作菜餚時,也是加蒜末提鮮增香的,如炸溜雞、糖醋魚、清炒蝦仁、醋烹魚條等。 從以上所述的四種香味,可以看出聊城歷史上運河商業文化對飲食業的影響。正是南北的物質交流促成了烹飪技術的交流,促成了兼收南北風味精華而又自成風格的聊城傳統風味。傳統菜餚盡管多數已被市場摒棄,但是,其中的優良品種仍然為廚師和顧客偏愛。在大家爭相創造新菜品的時候,我們應該將傳統菜餚中的優點繼承發揚下去,只有這樣,我們的創造才有根基,我們的發展才有源泉,我們的創造和發展才會更好更快。 以上是聊城的傳統小吃,應該說一般的小吃店小吃街上能買到一些,但是像老王寨驢肉、八批果子、托板豆腐、魏氏熏雞那些必須在專營店才能吃到正宗的,而且這些店都不集中,所以很難說吃全了。建議你逛逛柳園南路美食街,看有沒有可口的。 http://www.0086371.com/wszg/list.php?tbn=c_henan&lv=citys&na=聊城&tp=gs 傳統的說完了,再來點現代的: 現代大型宴席——魯西文化宴「魯西文化宴「總計一百單八款菜餚。或依據歷史事件,或憑借民間傳說,或利用地方特產,或源於古剎叢林,或挖掘古館遺菜,或革新傳統名餚,皆出之有據,講之有趣,觀之悅目,食之愜意。 「魯西文化宴「是以魯西傳統風味為基調,彈奏適應當代經濟水平的古調新曲,是美食與文化相融相交的創舉,它使宴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濃烈的文化氣息,融藝本性,趣味性,欣賞性,營養性與一體,獲得了非凡的成功。
㈥ 聊城美食特色美食
聊城地處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城。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聊城是京九鐵路與邯濟鐵路在山東省內的交匯點,是橫跨冀魯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樞紐。
聊城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每一道美食都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舌尖上的聊城」帶您細數聊城那些美食,讓您邊聽故事,邊品美味,邊思韻味,樂在其中。今天將到聊城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進行整理分享,供夥伴們選擇參考:
NO.1:熏雞
聊城傳統美食,深受當地人喜愛。
NO.2:呱嗒
聊城特色美食,皮酥里嫩、香酥適口。
NO.3:老豆腐
聊城傳統小吃,當地人非常喜歡的早餐。
NO.4:羊湯
聊城特色美食,湯汁濃稠、鮮香濃郁。
NO.5:馬蹄燒餅
聊城傳統小吃,酥脆可口、味道香濃。
NO.6:高唐驢肉
聊城傳統美食,肉質勁道、鮮香可口。
NO.7:熱羊肚
聊城特色美食,深受各地食客喜愛。
NO.8:進京腐乳
聊城特色小吃,質地細膩、鹹淡適口。
NO.9:酥肉
聊城傳統美食,咸香軟糯,非常好吃。
NO.10:醬香雞
聊城特色美食,軟香鮮嫩、色味俱佳。
㈦ 聊城名吃
老王寨驢肉
高唐傳統名吃。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葯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 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八批果子
聊城傳統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的小食品,因炸製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為橢圓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製作時,面為配以礬、鹼、鹽的混合面團,炸制時用油量較大。經熱油烹炸的面團各批都因氣泡而膨脹,顏色金黃,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點食品。
聊城呱嗒
聊城傳統名吃。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面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制,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托板豆腐
臨清傳統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托板豆腐」。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是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顧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鹵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魏氏熏雞
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熏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創制,迄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當時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保存的熏雞,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魏氏熏雞選料精良,製作精細。熏雞選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年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擊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葯物,放在鋸末煙火上熏制而成。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葯香濃,可存一年左右不變質。這種熏雞,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獨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㈧ 山東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求推薦
山東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求推薦。山東聊城,一座歷史悠久的中原古城,這里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食材豐富四季常熟。聊城人追求美食,更追求養生。所以,這里的美食琳琅滿目,目不暇接。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山東聊城最有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六、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是聊城臨清地方傳統名吃,賣豆腐的人將托盤中酷似白玉的豆腐切成如麻將大小的條狀,手拿木托板,吸溜著將豆腐「喝」進嘴裡!這樣的吃法對豆腐要求很高,如果再抹上一層紅紅的辣椒,這樣吃起來味道才好,熱乎乎的早上來一碗,別提多香了,小編我小時候家裡開過豆腐坊,這滋味我懂,你們都吃過嗎?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山東聊城最有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你還知道山東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記得留言評論哦。
㈨ 聊城哪裡可以吃到托板豆腐
有臨清有,據說是騎著小車賣的。我去了一次臨清,沒碰到。聽當地的朋友說,還有賣的。
㈩ 臨清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臨清,特色小吃、風味食品在全國的知名度也很高,如同臨清貢磚享譽古今。《臨清美食賦》雲:「三山客至,一層樓上酒醇;五嶽賓蒞,四海聚里茶鮮。天高高乎日麗,日驕驕乎雲淡,香飄飄兮誘人,色艷艷兮目炫。品其味於舉箸,思其美於忘返。」。
臨清立足傳統文化品牌,大力發展飲食文化產業。《臨清美食賦》雲:「夫臨清之美名者,飲食文化悠久焉。伊尹湯液,鄉野裊裊炊煙;易牙調味,街巷頻頻流傳;太和炙魚,精通烹調水產;膳祖女廚,擅長各種饈饌。梵正拼盤,四處可見;劉娘尚食,八方摩肩。五嫂魚羹,戶戶開顏;小宛製品,家家糕點。蕭美人麵食驚四座,王小余廚藝振九天。斯地之美味者,盡承真傳!」。
臨清美食,匯集成了臨清特色小吃的臨清美食一條街。《臨清美食賦》雲:「古樓托板豆腐,玉白顫顫;金郝庄鬼子雞,誨人不倦。晨喝羊湯,玉液雪白凝脂;晚用獅團,金裹琉璃其間。猶有徐家豆沫,店店蒸碗,德魁肉餅,洪家汆丸,燒餅加肉,煎包流汗。」。
臨清,處於中原腹地,憑借優質麵粉,而興盛麵食。《臨清美食賦》雲:「竇家蒸包,外可看餡;王氏燒麥,開花若卷。燜餅柔軟,精肉下凡。更有龍山鍋貼,背面如玉潔白,正面若金黃燔。」。
臨清,美食豐富,且歷史悠久。《臨清美食賦》雲:「石槽燉雞,醬燒香甜;大餅卷肉,食者頻繁;什錦面條,小菜俱全;油炸饊子,脆酥易斷。至於進京腐乳,歷史悠遠;粉蒸扣肉,肉米相間。」。
臨清,美食也發達,因為其美食製作出來的精華程度,相當高。《臨清美食賦》雲:「爾乎今日創新,炳華台煎,遐而聞之,香薰白雲之上;邇以啖之,酥脆棠梨之間。歷久雕刻,濟江旋腕,百合純潔,惟成形於一瞬;玫瑰熱烈,僅造就於斡旋。方其劉垓子白仁,名揚神州;清真寺豆糕,精美非凡。」。
臨清,美食技藝非凡。《臨清美食賦》雲:「爾乎榆錢餑餑,金黃綠嵌,炙烤魷魚,碧玉串串。況乎三點水席,誠為家常便飯;滿漢全席,直教玉帝汗顏。臨清湯,花樣繁多,竟坐享一天天;雞鴨魚,盡為純鮮,更安得一年年。燉、煨、煲、煮,熗、炒、熘、煎,店店接踵爆滿,樓樓車馬如川。」。
臨清,依託運河文化開發出的「衛河王」酒、「謝公」酒、「獨占鰲頭」酒、「鈔關老窖」酒等系列產品,打造了一批美食產葉。《臨清美食賦》雲:「嗟夫,美食於臨清,仙味在人間。看拔地而起之殿宇,堂皇摩天;聽馬蹄聲聲之正疾,換罷人間!玉帶纏繞,金土膏胭,運河風起於人心,寶塔靈秀於清淵。鍾靈之寶地者,臨清焉!毓秀之仙境者,臨清焉!沓來沓來兮,珍味呼喚;復還復還兮,臨清巨變!故郡新貌兮,壯我各族人民;星璀辰璨兮,蔚我湛藍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