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次我嬸結婚,在諸暨,婚宴上吃的豆腐干很厚很好吃,這次有人從紹興回來給我帶的豆腐乾很薄不好吃
估計你吃到是很出名的宣城水陽鎮的水陽乾子,因為現在也有袋裝的,飯店可以去進貨的,或者有水陽鎮做乾子的到諸暨做這個乾子賣
Ⅱ 浙江紹興有什麼好吃的啊
紹興特色小吃 紹興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為紹興的一大特色風味,源遠流長,一經品味,常令人慾罷不能。一嘗為快。臭豆腐其名不美,外陋內秀,平中見奇,風味迷人。經選料、配鹵。浸泡、發酵、晾乾、油炸精細製作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黃亮,外脆里松,香氣濃郁。 乾菜燜肉 「乾菜燜肉」是浙江紹興的傳統風味名菜。紹興乾菜是全國著名的特產,鮮嫩清香,與肉共煮,滋味鮮美可口。「乾菜燜肉」原是當地農村婦女烹制的家常菜。民國初年,紹興菜館用乾菜和助條肉加調味料製成菜餚,香味濃郁,肥而不膩,鮮美可口,吸引了大批食客,使它成為紹興城裡一款著名的菜餚 紹興霉乾菜燒肉 一般人去紹興,第一個想到的是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其實紹興菜的風味,一是霉,二是糟。糟的東西,糟雞,糟蝦,外地人吃不慣,就像臭豆腐。能夠品出妙處的,還是霉菜。紹興人喜歡用大白菜發霉,外地人學不來的。霉乾菜燒肉,香,爽,還有獨特的咀嚼感。 紹興香糕 紹興香糕是紹興著名的傳統特產。清代曾列為紹興八大貢品之一,被譽為進京香糕。紹興香糕已有三百多年的生產歷史。相傳二百年前,紹興城內有一家「王金四房 紹興老酒 紹興是中國黃酒的故鄉,歷史悠久。早在河姆渡文化時代,就有酒器陶盂出現。紹興黃酒用精白糯米、麥曲和水釀成。有元紅、加飯、善釀、香雪、花雕等多種。 茴香豆 茴香豆,原是紹興民間比較普遍的「閑食」,由於價廉物美,經濟實惠,逐步被城鄉酒店作為四季常備的「過酒坯」,特別是像孔乙己那樣窮困潦倒或「短衣幫」酒客。因而茶館、小攤也樂於這種小本經營,逐漸成為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風味特產。 紹興腐乳 腐乳在紹興叫霉豆腐,據說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明代嘉靖年間,紹興腐乳已負盛名,遠銷印度、泰國、緬甸等地區。霉豆腐是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料,先製成豆腐塊,經發酵拌料而成霉豆腐。由於拌料不同如:老酒、紅曲、面醬、桂花,就產生了不同的品種。 柯橋豆腐乾 柯橋豆腐乾,以其歷史悠久、製作精細、風味獨特聞名四方,據說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原名「五香茶干」。它選用優質黃豆為主要原料,配以大茴、小茴、桂皮、丁香、山萘、黃酒、甜面醬、冰糖等十幾種輔料精製而成
Ⅲ 紹興菜有啥特色
麵疙瘩是紹興最常見的麵食,家家戶戶都會做。和好的面,用小勺一點點撥到煮沸的水裡,加入各種配料,最後加上一點老湯,就是最家常的滋味。紹興的麵疙瘩,頗像山西的刀削麵與剔尖面,也像北方常見的撥魚兒,麵疙瘩兩頭尖,兩端彎起,猶如月牙兒,口感筋道。
柯橋豆腐乾是紹興傳統的名特產之一,以其歷史悠久、製作精細、風味獨特而馳名省內外。柯橋豆腐乾原名「五香茶干」。其成品外觀呈沉赭色,內質玉白細嫩,韌而不硬,既香又鮮,經口細嚼,回味悠長,久吃不厭;若與鹽炒花生米同吃,被譽為「素火腿」,其味更佳。而且營養豐富。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新昌芋餃就已成為農民的佐餐食品。新昌芋餃貌似北方的水餃,又有點像餛飩。新昌芋餃主要用芋艿拌上番薯粉做成的。芋餃不選用芋頭而用芋子,其質細膩、軟糯,嫩滑,濃稠,有粘性。做成後,芋餃肉餡非常鮮美,芋餃麵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絕煮芋餃的湯汁,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Ⅳ 紹興最有特色的菜餚是什麼
作為八大菜系之一浙菜發源地,紹興菜有十大獨特風味。
紹興建城2500多年,紹興菜形成了十大風味,每一種風味都有其代表菜品,這十大風味,築成了紹興菜最堅實的根基。
咸鮮合一風味:鹹肉燉筍農家自製鹹肉,加上當地淡筍,口味咸鮮香糯,筍中有鹹肉香味,油而不膩。
這是紹興菜比較常見的一種風味。
乾菜風味:梅乾菜扣肉紹興梅乾菜很有名氣,以前曾作為貢品呈上皇帝的餐桌,梅乾菜扣肉也家喻戶曉,梅乾菜的香味與五花肉的香味相互成就,配上薄餅或者米飯,吃起來回味無窮。
霉鮮風味:臭豆腐紹興著名小吃,用紹興特製的鹵水和特製的豆腐,炸制而成,紹興臭豆腐與湖南臭豆腐口感口味區別很大,紹興的口感較為柔和,味道也較湖南臭豆腐柔和。
如果以人為喻,湖南臭豆腐就是個綠林好漢,剛猛坦率,胸襟豪邁;紹興臭豆腐則是白衣卿相,溫文爾雅,與世無爭。
魚茸風味:紹三鮮這道菜是紹興菜的頭牌。所謂魚蓉,就是魚丸,紹興人喜歡吃魚丸,紹三鮮是一次選材上的升級,除了筋道彈滑的魚丸,裡面還有雞塊、豬肚、火腿、河蝦等食材,口感很豐富,是一道亦湯亦菜的菜餚。
河鮮風味:鹽水河蝦這道菜主要突出紹興菜的原汁原味,方法很簡單——用鹽水煮當地河蝦。這樣做出的河蝦,肉質更有彈性,口感更鮮美。
田園風味:油燜茭白所謂田園風味,就是用當季的食材,用極簡的工藝烹飪,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和口感。
像這道菜,茭白是夏季時令蔬菜,用油燜的方式,讓茭白既有口感又有口味。
糟醉風味:紹興醉雞紹興人擅長以黃酒入菜,糟醉風味由此而來,像這個紹興醉雞,就是本地雞加十年左右的花雕酒,浸泡製成,黃酒使雞肉更加鮮嫩,做成後,菜品酒香濃郁,肉香襲人,是一道紹興傳統名菜。
單鮑風味:花雕醉黃魚所謂單鮑風味,是用調味品短時間地腌制食品,達到一種質感的嫩,入味的鮮、醒胃的香、風味的咸。
花雕醉黃魚是該風味的經典菜餚,黃魚是腌制過的,放入些許黃雕酒,蒸制而成,魚肉柔筋彈滑,有酒香,十分可口。
醬腌風味:紹興醬鴨在以前困難時期,沒有儲存條件,紹興人喜歡用將一些食材腌制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久而久之,就成了紹興菜一大特色風味。
紹興醬鴨用的是當地麻鴨,傳統腌制方式,用當地的醬油浸泡12小時,晾曬,蒸的方式調制而成,醬香濃郁,口感鮮美,是很有名的一道紹興菜。
飯焐風味:飯焐茄子江南地區喜歡用米飯與一些菜同煮,省時省力,也好吃,具體做法是,將菜置於米中,飯菜合煮,至飯香菜熟的一種方法。
飯焐茄子是比較常見的一道菜,易做,也好吃。
Ⅳ 紹興的美食街是在哪裡的
千呼萬喚的紹興特色美食一條街目前終於有了初步選址,位於老城區魯迅中路段的「咸亨新天地」將成為吃「紹興菜」的地標。隨著紹興市專業特色街區謀劃建設工作的啟動,以解放路為主幹線的「非」字型街區業態布局將迎來新變化,紹興老街、紹興美食一條街等多條特色街規劃提上日程。在擬建的特色街區中,魯迅中路的「咸亨新天地」已經完成建設方案編制,相關招商工作正在進行中。
有了一條「珍珠項鏈」
西安的「回民街」,南京的「獅子橋」,武漢的「戶部巷」,成都的「錦里」,重慶的「瓷器口」……幾乎每到一座歷史文化深厚的古城,都有一條響當當的美食一條街。但在古城紹興,卻少了一條這樣的特色街。
越城區商務局有關人士說,紹興打造地方小吃一條街的探索這幾年從未間斷過,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真正實現:勞動路特色菜出過方案,因產權問題夭折;府橫街美食街也因產權不一隻能放棄……
「打造地方美食特色街,也是地方文化展示所必需的。」紹興市旅遊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翔說,一個城市要想讓遊客「停下來」「慢下來」,把本地市民「吸進來」,要麼有好的旅遊體驗產品,要麼有小吃特色產品。而從全國各地旅遊城市來看,特色小吃街對遊客量的拉動力太大了。
在劉翔看來,紹興的特色小吃資源很豐富,但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些美食小吃,猶如零星散落在民間的一粒粒珍珠,缺少一根集聚品牌的線把它們串起來。沒有影響力的品牌,遊客並不熟知,又怎麼沖著紹興的美食而來?
兩塊金字招牌支撐
最近,在魯迅中路咸亨新天地進口處,冒出一家打著「城裡頭音樂餐吧」的紹興菜館。在咸亨酒店的另一邊,同樣新開出一家「紹興小吃城」。另外,在魯迅故里的東側進口處,原先的葯店、食品店同樣改頭換面成了美食店。
按照魯迅中路特色街建設方案,咸亨新天地的美食文章包括兩部分內容:以紹興特色菜、名小吃為主體,適當引進外地特色美食品牌。「以後這樣的小吃會越來越多。」咸亨集團董事長宋金才介紹,目前咸亨新天地內已經啟動新一輪招商,計劃安排6000多平方米的商鋪重點引入紹興各地中高檔餐飲和特色小吃,打造紹興「美食不夜城」。杭州的「外婆家」「胡慶余堂」,老字型大小的「重慶火鍋」等品牌,目前也在洽談中。
Ⅵ 紹興有哪些土特產
傳統食品類:孟大茂香糕、越味茴香豆、長塘角筍、糟雞、越雞、腐乳;
霉系列:如霉乾菜、霉千張、霉毛豆、霉莧菜梗;
醬系列:醬雞、醬鴨、醬菜等產品;
現代食品類:銀絲米面、中華鱉、珍珠粉;
醉系列:如醉蝦、醉雞、醉魚乾等產品。
紹式蝦球
將蝦仁與雞蛋糊一起拌勻,在油鍋內熘滑片刻即成。此菜以蛋絲包裹蝦仁,色澤金黃油潤,外 鬆脆,里鮮嫩,用蔥、甜醬蘸食,色香味具佳。
紹興麻鴨
紹興麻鴨,毛色與眾不同,白灰色的鴨毛上,帶有褐色麻點,故而得名。「種稻釀酒,酒糟養鴨」,是紹興人的傳統習慣。宋時,水鄉飼養麻鴨已相當普遍,詩人陸游曾有「坡放萬頭鴨」,「群鴨暮還家」的詩句,描述紹興當時養鴨的規模和情景。紹興麻鴨體形小,行動敏捷,喜歡在河湖之中尋找小生物,因此,生長得快,成熟也早。母鴨(當地人稱老鴨)一般在120天左右就會產蛋,而生下的蛋,個大殼薄。且產蛋率一般在250-300隻左右。是我國優良的水禽品種。現在,紹興市有關部門每年供給全國近20個省市的純種麻鴨,就達20隻萬以上。
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店經營的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該店由一紹興人創辦於1947年,由於創辦人和主要操作師傅均系紹興人,在這兒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紹興人天地,故人們給它取名為「小紹興雞粥店」。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吃雞粥時,將煮熟的雞切成3厘米長0.6厘米寬的塊,裝盤,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薑末和雞油,一同上桌。此時,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食慾大增。品嘗時,雞粥粘韌滑溜,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營養豐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紹興雞粥店裡有經營。
紹興茴香豆
說起茴香豆,人們常常會聯想到魯迅作品中提到的關於茴香豆的有趣情節。 1981年,有幾位日本戲劇界人士迫不及待地要到紹興去品嘗茴香豆,其中一位日本朋友,當他 在咸亨酒店的八仙桌旁坐定之後,一邊吃茴香豆,一邊端詳著茴香豆,好像是在鑒定一件稀世的 珍寶似的。這小小的茴香豆成了他們了解紹興風土人情的重要細節。
概況:茴香豆是紹興酒店中四季常備的一種下酒物,價廉物美。它是用干蠶豆(紹興方言叫做羅漢豆) 加茴香、桂皮、食鹽等輔料和水煮成。它五香馥郁,咸而入味。又因桂皮具有矯臭調味的作用, 民間認為茴香豆「入肚暖胃」。行家烹制茴香豆,使它熟而不腐,因此,咀嚼起來越嚼越有味, 最適宜作為下酒菜。
紹興香糕
紹興香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第一批香糕是偶然製成的。當時紹興城內長橋附近,有一家 叫「王金四房」的年糕店,生產印糕(潮糕),由於這家糕店,粉白糖足,加工講究,供不應求。 有一天,因氣候突變,這家糕店的印糕當天沒有售完。店主怕印糕隔夜變味,影響聲譽,便用火 將它焙乾。誰知經過烘焙的印糕,其味香脆可口,遠比印糕為佳。第二天上市供應,被顧客搶購 一空。店主見有利可圖,以後就生產經過烘焙的印糕出售。不久,各年糕店也竟相仿製。因印糕 經過烘焙,鬆脆香甜,後來就稱之為香糕了。
特點:香糕的規格品種很多,味道也有香甜、椒鹽之分。黃色的有琴糕、朝笏糕(其形似朝笏),白色 的有雞骨糕和含有桂花香味的桂花糕等。其原料以精白米、糖為主,輔以丁香、白芷、豆蔻等中 葯製成的香料,因此,兼有甜、香、脆諸特點。清代曾列為紹興八大貢品之一。
油爆大蝦
取紹興內河大蝦,用旺火略爆而成。具有蝦肉鮮嫩,略帶甜酸,蝦殼紅艷,食時鬆脆的特色,是下酒的佳餚。
乾菜燜肉
「乾菜燜肉」是浙江紹興的傳統風味名菜。紹興乾菜是全國著名的特產,鮮嫩清香,與肉共煮,滋味鮮美可口。「乾菜燜肉」原是當地農村婦女烹制的家常菜。民國初年,紹興菜館用乾菜和助條肉加調味料製成菜餚,香味濃郁,肥而不膩,鮮美可口,吸引了大批食客,使它成為紹興城裡一款著名的菜餚。
魯迅先生當年也非常喜歡吃「乾菜燜肉」,他30年代在上海時,每當上菜館用餐或宴請親友時,都要品嘗此菜。數十年來,此菜流傳各地,不僅在浙江盛行,而且在上海,江蘇、北京和廣東的一些經營江浙風味的菜館中也有供應。
紹興臭豆腐
凡到過紹興的人,都被飄揚在街頭的「遠之則臭,近之則香」的氣味所吸引過,那就是眾多遊人所難以忘懷的臭豆腐。臭豆腐是霉菜的一種,它是利用霉莧菜梗鹵浸泡豆腐製成的,再用油炸了吃,香臭融合、外脆里嫩,是紹興街頭十分常見的小吃。除此以外,還有霉豆腐、霉千張、霉莧菜梗、霉毛豆、霉菜頭、霉冬瓜等,這些都成了紹興最有特色的風味菜餚。
清湯越雞
紹興傳統名菜。採用本地良種雞、火腿、香菇等製成。將活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洗凈,放在沸水鍋內氽過,用清水洗去血沫;取大砂鍋,鋪上竹箅子,將雞放在架上(背朝上),加清水,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燜煮至八成熟;撈出放入品鍋內(雞背朝下),加火腿片、筍片、香菇及精鹽、味精、紹酒等調料,倒入原汁雞湯(淹沒雞腹),上蒸籠用旺火蒸至配料熟透出籠,添上焯熟的青菜心即成。肉白嫩,骨松酥,香氣濃,湯鮮,享有紹興「菜中皇後」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