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遵義有名小吃有哪些
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遵義歷史悠久,美食頗具特色。
酸湯魚餃:酸湯魚餃湯色鮮紅,酸香可口,質地爽滑,餡心鮮嫩,為黔東南地區名小吃,獲全國第四屆烹飪大賽銀獎。
B. 到遵義一定要吃哪些美食
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在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
因此來遵義市旅遊的遊客很多,那麼旅遊時必不可少的是什麼?
當然是美食的陪伴,接下來一起看看遵義的美食吧!
豆花面
烏江豆腐魚是遵義烏江的一道地方風味菜,製作方法和當下流行的水煮魚很相似。
將各種調料配好放入鍋里製成湯,放入新鮮的魚塊和豆腐文火慢煮,魚肉鮮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無渣,入口即化。
另有當地特色泡菜、時令青蔬等作為配菜。
有一首稱贊烏江魚的詩是這樣寫的:鰱魚豆腐紅油光,蔥綠蒜白姜絲黃。肥嫩辣燙鮮香滿,爭食美味忘舉觴。
C. "烏江鰱魚"怎麼做好吃
烏江豆腐魚
原料:
鮮活烏江魚1尾1千克,烏江豆腐500克。
調料:
豆瓣醬、鹽、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糍粑辣椒、豬油、姜、大蒜、蔥、鮮湯等適量。
刀工成型:
將鮮魚颳去魚鱗,剖腹去內臟洗凈,兩面打上花刀;豆腐切成4厘米方塊入沸水中氽過後濾干水分;姜、大蒜切片、蔥切成2.5厘米長的節;豆瓣醬切細。
烹調方法:
煮。鍋下豬油燒至6成熱時,將糍粑辣椒制熟,下豆瓣醬制香後加入姜、蒜片、鮮湯、五香粉、胡椒粉、味精等進行調味,將魚和豆腐下鍋用小火煮約10分鍾,熟後下蔥節即成。
風味特色:
肉質滑嫩,辣香味純。該菜是遵義烏江—帶地方風味菜。
技術要領:
煮時不能用大火。
-----------------------------------------------------------
烏江魚火鍋
用料:
鮮活草魚1條(約1500克)或花鰱魚(2000克)、火鍋底料300克、郫縣豆瓣200克、泡辣椒末250克、泡姜150克、干辣椒節15克、豆豉末35克、姜顆30克、泡酸菜100克、花椒4克、蒜片30克、蔥節100克、油酥黃豆40克、雞精20克、味精15克、白酒25克、鹽適量、白糖8 克、料酒100克(或啤酒半瓶)、干細豆粉60克、色拉油800克。
製作:
1、魚宰殺後治凈,剔下兩扇凈肉,剔去腹刺,用斜刀法切成厚約2厘米的瓦塊形大片;魚骨斬成大塊,魚頭劈成4-6塊,加少許鹽、白酒碼味幾分鍾,用清水沖去魚塊上的血污粘液,然後粘勻干細豆粉。泡酸菜切成薄片,蔥切成6厘米的段。
2、鍋置旺火上,倒入油燒至六成熱,先下蒜片、花椒爆香,再下郫縣豆瓣、泡辣椒、泡姜、豆豉茸、老薑顆炒香,然後將魚骨、魚片分別放入鍋中;待魚片表面凝固成形時,速加清水1500克,再放入料酒、火鍋底料、干辣椒節、雞精、味精、精鹽、白糖、蔥節等調料,起鍋倒入火鍋盆中,最後撒入油酥黃豆即可上桌。
烏江魚用干油碟蘸食。干油碟用干辣椒面、熟白芝麻、油酥花仁碎顆、味精、小蔥花、香菜末、火鍋原湯調制而成。
回答者:等待17歲 - 試用期 一級 4-24 19:55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這么復雜啊`謝謝了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好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條
烏江豆腐魚
原料: 鮮活烏江魚1尾1千克,烏江豆腐500克。
調料: 豆瓣醬、鹽、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糍粑辣椒、豬油、姜、大蒜、蔥、鮮湯等適量。
製作:
(1) 將鮮魚颳去魚鱗,剖腹去內臟洗凈,兩面打上花刀;豆腐切成4厘米方塊入沸水中氽過後濾干水分;姜、大蒜切片、蔥切成2.5厘米長的節;豆瓣醬切細。
(2)鍋下豬油燒至6成熱時,將糍粑辣椒制熟,下豆瓣醬制香後加入姜、蒜片、鮮湯、五香粉、胡椒粉、味精等進行調味,將魚和豆腐下鍋用小火煮約10分鍾,熟後下蔥節即成。
特色:肉質滑嫩,辣香味純。
泉水魚(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泉水魚屬。俗稱:泉水魚、油魚。
體較長,前部圓,後部稍側扁,腹前部較平,頭的背部成弧形。吻圓鈍;口裂略呈三角形,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唇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小角質凸起;唇部捲入口腔內,張口時,唇外翻擴展為喇叭形,藉此吸附於其它物體上。唇後溝限於口角處。須2對,吻須較長,頜須短小。眼小,位於頭側稍後上方。鱗中等大,腹部鱗較小,且陷藏於皮下。背鰭無硬刺。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微黑;體側鱗片絕大部分都有黑色邊緣,從鰓孔之後至胸鰭前黑色的斑塊較粗,故此聯成一大形黑斑。
泉水魚棲息於我國南方江河流速較大的水域的中下層,平時喜歡生活於山溪和具流水的岩洞,以及江河有泉源的地方。常以口在江底岩石上刮食附著的動植物及其它有機物質,很少進入地層為污泥的靜水水體中,生殖季節游向上游產卵。一般長至重1-1.5公斤始達性成熟。產卵時間約在3-4月,卵產於石縫或石洞中。
泉水魚分布於長江上游干、支流及珠江水系的西江中上游。
泉水魚為四川、廣西、雲南常見的食用魚類。生長速度較慢,常見者約0.5-1公斤,最大個體約3.5-4公斤左右。產量不大,惟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且富含脂肪,系食用之珍品。鮮肉供葯用,有補益元氣、止血的功效,主治泄痢、吐血、崩漏等症。
D. 豆腐魚怎麼做
麻辣豆腐魚
[主料]鯉魚、草魚或鰱魚1條,豆腐500克。
[調料]蔥段、料酒、生華園麻辣魚調料一袋、水、蒜苗絲各適量,色拉油(最好不用花生油)
[做法]1、將魚宰殺洗凈,切成3~4厘米長、1.6厘米厚的長方塊。豆腐切成骨牌小塊。
2、把片好的魚片加入適量的料酒和腌魚料(生華園麻辣魚調料中配有腌料包),拌均,腌制20~30分鍾。
3、炒鍋中加食用油200克燒熟,加入麻辣魚調料包160克微炒至香(2秒左右即可),加清水少量,煮沸,加入腌好的魚肉,旺火燒1分鍾。放入豆腐塊,繼續加水(以剛好淹過魚和豆腐為宜),燒開後滾約2、3分鍾,放入蔥段,出鍋裝盆,上面撒青蒜絲即可。
[特 點]酥軟細嫩、口感多樣、魚香味濃、辣香濃郁、麻味綿長、常食不厭、增進食慾
E. 遵義什麼最出名
烏江豆腐魚 烏江飲食文化街以經營烏江鮮魚而聞名。烏江人練就一手烹調絕活,以烏江豆腐魚為代表的美食,被譽為"中華一絕,烏江一技",許多海內外遊客都慕名前來烏江,大飽口福。純粹貴州風味的鯰魚燒豆腐是道正宗名菜,同時,這里的糟辣魚、豆瓣魚、糖醋魚、麻辣魚、酸湯魚、清蒸魚、魚片火鍋等品種花色齊全,實行活魚點殺,按需加工,其特點是香鮮辣燙,營養豐富,色香味形俱佳。遵義羊肉粉貴州各地均產羊肉粉,唯有遵義羊肉粉馳名。遵義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館櫛比鱗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遵義羊肉粉早在清代中葉就名揚遐邇。凡來遵義品嘗過遵義羊肉粉的人,無不交口稱贊。遵義人特別愛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滾燙的羊肉粉,渾身暖和。去飯館進餐的十分踴躍。當地有一種習慣:每逢冬至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說這天吃羊肉粉,整個冬天都不冷。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其作法是:先將米粉在開水鍋里燙三次,除去米粉本身的酸味,盛在瓷碗中。然後在米粉上放一層薄薄的羊肉片,這種羊肉片是煮熟後榨壓切成的,最後澆上鮮紅的辣椒油,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蔥、蕪荽等。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十分誘人。 吃羊肉粉最講究的是吃原湯味。一般說,遵義居民喜歡選擇思南縣一帶產的矮腳山羊,因為這一帶山羊肉質細嫩,腥臊味少。當天宰殺剝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鍋。熬羊肉湯時先將鮮羊肉放入鍋中,小火慢燉,羊肉湯清而不濁,鮮而不腥。除去肉和骨之外,再用一兩只母雞,佐以少許冰糖,這樣的湯尤為鮮美。豆花面豆花面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面條浸在豆漿之中。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是用前一次點豆腐的窖水存放幾天後成為酸湯。用這種酸湯點豆腐,使豆腐沒有石膏或鹵水的苦澀味,比一般豆腐細嫩,比豆腐腦緊扎。豆花面味道的好壞,關鍵在肉梢。清朝末年,豆花面是一種素伺,後來經過改進,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豬腿筋肉和雞肉切成肉丁,然後用魷魚和榨菜丁,拌上適量甜醬、胡豆醬等,再用豬肉和菜油各半的混合油炒熟,加上幾顆香酥的花生米,放入小碗內,再佐以辣椒、醬油、味精、蔥、姜、魚、香菜等的香料。吃時,將大碗的面條內蘸食肉梢就可以領略到無窮的風味。涼拌折耳根據說學名叫龍須草,或者叫魚腥草。白色長條狀,有須。在外地人們不敢食用。貴州卻是家常小菜。洗凈後,用手挑選嫩而脆的折成3-4cm小段,用醬油、油辣椒、小蔥、味精、鹽、水豆實、醋等調料涼拌。或者:用溫油直接淋澆,再放調料,也可以用來炒臘肉。我很喜歡吃涼拌的和炒臘肉的。味道極好。絲娃娃 「絲娃娃」是因為一張小薄皮面餅包了很多「絲」而得名。又名素春卷。先用麵粉製成直徑兩寸左右的薄皮面餅,然後由食者親自動手,依次放上少量的海帶絲、蘿卜絲、豆芽、酸菜、折耳根、炸黃豆等,再將小面餅捲成筒狀,灌進糊辣椒、醬油等製成的調料,一個「絲娃娃」就做成了,放入口中,脆生生、 涼悠悠、酸溜溜、辣呼呼,味道十分誘人。 涼拌米皮米皮潔白,香辣爽口,開胃生津,為素齋小吃,因最初是寺廟中和尚所做,後流行於遵義地區,故又稱和尚米皮,也稱遵義米皮。製作方法是拌。大米磨成米漿舀入刷過熟油的蒸盤內攤勻蒸熟,待涼後改刀切成2厘米寬的長條放入盤中,用沸水燙一下,加入半勺涼開水和氽熟的綠豆芽,再將大頭菜、鹽菜、酥黃豆、蔥花放於米皮上,用紅油辣椒、醬油、醋、味精、麻油、花椒油、姜蒜水兌成汁澆淋在米皮上即成。
F. 貴州的好吃的是不挺多的
我感覺貴州的好吃的挺多的,之前是去過貴州百里杜鵑景區,景區里頭的彝家坨坨肉、彝家乳豆腐、野生菌、野生果蔬、深山中草葯、鮮花點豆腐、酸菜羊肉、彝家鮮花蜜餞等都特別好吃。
G. 魚豆腐怎麼做好吃
烏江豆腐魚
原料:
鮮活烏江魚1尾1千克,烏江豆腐500克。
調料:
豆瓣醬、鹽、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糍粑辣椒、豬油、姜、大蒜、蔥、鮮湯等適量。
刀工成型:
將鮮魚颳去魚鱗,剖腹去內臟洗凈,兩面打上花刀;豆腐切成4厘米方塊入沸水中氽過後濾干水分;姜、大蒜切片、蔥切成2.5厘米長的節;豆瓣醬切細。
烹調方法:
煮。鍋下豬油燒至6成熱時,將糍粑辣椒制熟,下豆瓣醬制香後加入姜、蒜片、鮮湯、五香粉、胡椒粉、味精等進行調味,將魚和豆腐下鍋用小火煮約10分鍾,熟後下蔥節即成。
風味特色:
肉質滑嫩,辣香味純。該菜是遵義烏江—帶地方風味菜。
技術要領:
煮時不能用大火。
H. 貴州十大名吃有哪些
貴州十大名吃有:花溪牛肉粉、腸旺面、貞豐糯米飯、絲娃娃、米豆腐、水城烙鍋、遵義豆花面、織金蕎涼粉、酸湯砂鍋粉、戀愛豆腐果。
第一名是花溪牛肉粉。花溪牛肉粉貴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牛肉、酸蓮花白、蕪荽等。由多種名貴中草葯精心嚴格製作,做出的牛肉粉與眾不同,湯鮮味美,肉香。吃過的人贊不絕口。
第三名是貞豐糯米飯。貞豐糯米飯,主要原料繫上等糯米,製作時,先將糯米用冷水泡透,經兩次燜蒸,熟豬油炒好裝鐵鍋內,文火保溫待用。精選瘦肉,放入特製的香料腌上數日後,用油炸至半干。上碗時,切肉成薄片蓋糯米飯上食用。貞豐糯米飯,米香肉酥,油而不膩,色彩美觀,味濃爽口,堪稱獨特的傳統美食。
第四名是絲娃娃。絲娃娃(別名素春卷)在貴陽是一種常見的地方傳統小吃之一。而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開胃健脾。用大米麵粉烙成的薄餅,薄薄如紙卻有—只手掌那麼大。再捲入蘿卜絲、折耳根(魚香菜)、海帶絲、炸黃豆、脆哨、糊辣椒等。又名素春卷。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這蘸水就是絲娃娃的精髓。
第五名米豆腐。貴州比較有名的米豆腐有思南米豆腐,印江米豆腐,江口米豆腐,貴陽米豆腐等。在印江縣木黃鎮和江口縣區府巷內能夠找到正宗的米豆腐。
第六名水城烙鍋。水城烙鍋以前是用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壇片架在火上烙熟,後逐漸改製成了中間凸狀的黑砂烙鍋,這種帶沿的中間高邊沿低的烙鍋,可以讓多餘的油脂自動流向鍋邊,且隨時都可以將它往原料上面澆,烙食的原料在野味野菜的基礎上,增加了特色豆腐和臭豆腐,並且在吃的時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
第七名遵義豆花面。遵義豆花面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面條浸在豆漿之中。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講究,有素、葷兩種,素椒配有五種保密的佐料,葷椒還配有瘦肉丁、雞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鉤等,其味鮮美,將豆花與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第八命織金蕎涼粉。蕎涼粉用蕎麥粉加入適量的明礬水調和而成。加入適量的酸蘿卜,折耳根等調味品涼拌吃。口味辣香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
第九名酸湯砂鍋粉。酸湯砂鍋粉是地地道道的貴州菜,口味上雖然偏酸,但是吃起來非常的爽。酸湯在砂鍋里煮著米線,加上各種配菜。
第十名戀愛豆腐果。它由切成長方形小塊的白豆腐,經適量鹼水發酵後,放在有眼鐵片上烤制並填料而成的。吃時外脆內嫩、咸辣爽滑,滿口噴香,不失為一種享受。而且其價廉物美、攜帶方便、節省時間,是風靡貴州的大眾小吃。
I. 貴州最出名的小吃
說道比較耐吃的美食,我相信大多人都會不由自主想到小時候的味道。
在貴州小時候都吃些什麼味道的美食呢,而且現在都能買到的。
一、麻辣的土豆片
圖片來源:大黔公社
赫章核桃糖,俗稱麻糖,是用玉米和小麥芽熬成的麥芽糖,加上核桃仁製成的一種美味甜品,俗稱核桃糖、或麻糖。核桃糖,既解饞又有益健康。能讓人更長時間地保持飽腹感,是出行旅途中方便攜帶有方便食用的美食。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8~10顆核桃,能快速減肥。因為核桃能降低胰島素的濃度,能幫助控制脂肪在體內的儲存量。核桃糖能補充維他命B、C、鉀、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不會破壞身體營養均衡,是多吃不胖的佳品。
反正這些都是印象中的美食,小時候的味道,當然也是貴州特產小吃,上面都可以買到。
J. 貴州有什麼好吃的
1、腸旺面
腸旺面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傳統風味麵食。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
其實牛肉粉很多地方都有,但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味道,而貴州的牛肉粉主要是以辣為主,吃完後的感覺就是爽,而且在吃完成牛肉粉後,一定要和以下原汁原味的牛肉湯,這才算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