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豐縣 賣魔芋豆腐
他提高技能溝通技能太感人
Ⅱ 什麼豆腐是好吃的
慢慢看啊- -!汗阿
炒麻豆腐要備四樣兒料
正宗的麻豆腐應該有四種必備的原料——雪裡蕻、羊尾油、黃豆醬、青韭。炒麻豆腐,加一些雪裡蕻是為了讓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會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裡,吃到羊尾油時會咬出一股油來。過去人們喜歡在吃面的時候拌上一勺麻豆腐,為了提它的鹹味,炒麻豆腐時要加勺黃豆醬。炒得之後,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間打個窩,中間加入炸好的辣椒油,周圍則要撒上青韭。青韭很細,蔥芯綠,這種韭菜特別提味,用刀一切滿屋子都會飄著韭菜的香氣。但青韭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沒有青韭時也可以用一種紫色根的叫「野雞脖」的韭菜代替。
炒麻豆腐
製法:
(1)麻豆腐在炒前壓去其中的殘余水分,直至鬆散乾燥才下鍋。500克麻豆腐(約一大碗),約需用豬油200克。再加豬肉200克,一半剁肉末,一半切小肉丁。
(2)先將肉丁下鍋煸焦待用,再下肉末稍炒,加黃醬、醬油、蔥薑末及少量水,最後加入麻豆腐一起煸炒。炒時逐漸變色,越炒越干,不斷加水,加油,邊炒邊調勻,直至呈稀糊狀,鍋中出現氣泡,並時時將豆汁濺起時暫停。最後,麻豆腐水分已干,可以用筷子夾起。
(3)將起鍋前,加入煸焦的小肉丁,青韭,熟豆芽及油渣,即成。炒時要防止豆腐焦底,故須不斷加熟油,邊炒邊加油才能在起鍋時使豆腐滋潤、滑膩。
特點:灰綠,微酸,開胃。
麻豆腐
麻豆腐 北京清真風味小吃。將較濃的生豆汁,用旺火煮去大部分水分,即成質地較粗的渣狀麻豆腐。然後用羊油、黃醬炒制後,淋上辣椒油食用。其特點:色澤灰綠,麻辣清香,酸中微甜。相傳北京羊油炒麻豆腐在明代初期就成為民間食品。
肉炒麻豆腐
原料: 原 料:
麻豆腐250克 五花豬肉50克 植物油50克 青豆50克 紅辣椒10克 蔥、姜各5克 精鹽2克
製法: (1)麻豆腐、五花豬肉切丁;紅辣椒切絲;青豆水發後放沸水中焯一下;姜切成末;蔥切成蔥花。
(2)炒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熱,加入蔥花、薑末熗鍋,將肉丁、辣椒絲、青豆放入油鍋中煸炒片刻出鍋備用。另將麻豆腐煸炒片刻後,將肉丁、辣椒絲、青豆下鍋,翻炒均勻,加入精鹽拌勻即可。
特點: 味香濃厚,風味獨特。
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壓
具體方法是: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須是以綠豆為原料加工製成的.炒麻豆腐時可放鹽適量及蔥花、鮮姜等調料。每當血壓不穩定或升高時仍可如法炮製,療效顯著。
這有做法和圖片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相傳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為民間食品。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樣,是製作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發酵後的豆汁用旺火燒,使之水份揮發掉,存下的渣兒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綠。舊社會的貧困人家買回來,用羊尾巴油來炒著吃,裡面加些咸雪菜和青豆一起炒,冷熱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煉去麻豆腐內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頭語。
炒麻豆腐是貧民食品,但有錢的人也愛吃,甚至還吃上癮。梨園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愛吃,馬連良的夫人陳慧璉做的麻豆腐在梨園就非常有名。現在北京的不少餐館多有供應,但夠質量標準的不多,原因是他們不懂得炒麻豆腐的來歷和烹制方法,以為麻豆腐買回來,炒一下就成了,因此顏色品味都變了樣。
炒麻豆腐原來用羊尾巴油炒,因其涼了以後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現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窩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黃醬與麻豆腐一起炒,然後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後,要用紅辣椒與切好的豆瓣蔥,用熱油炸出蔥辣香味,澆在剛出鍋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後,灰白紅綠相間,口感香醇味厚,別有風味。
京城絕品-*-麻豆腐
所謂絕品,就是說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麻豆腐出自老北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產品,或曰下腳料,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兩個大子兒(硬幣)就可以買一大碗。老北京人買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老北京人地道的家常菜,別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選擇,得用東宣門四眼井粉房裡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講究用純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雞脖兒」嫩韭菜,方能顯出炒麻豆腐的「英雄本色」。
炒麻豆腐的「套路」大致如下,將羊肉丁炒焦起鍋,下黃醬煸炒蔥薑末出香味兒,加入麻豆腐翻炒。隨後,讓大青豆、紅辣椒、嫩豆芽、雪裡蕻末依次投入到炒麻豆腐的「事業」中來,輔之以大火,使鍋中之物變得「轟轟烈烈」,再不斷地加油、添水,用一點兒老黑醬油,將麻豆腐及其夥伴炒作「翻天覆地」狀,直至麻豆腐表面氣泡涌動、蜂窩畢現、香氣四散,方算成功。老北京有句俗話:「炒麻豆腐——大咕嚕」,是說麻豆腐一熟會自己「咕嚕、咕嚕」地起泡說話,告訴您:「我熟啦!」似乎麻豆腐通了人性,怪不得老北京人會青睞於它呢。
此時,在起鍋前放入切碎的「野雞脖兒」嫩韭菜梗兒,灑上炒焦的羊肉丁出鍋,再淋上一勺紅亮亮的辣油,便是一味亦飯亦菜不可多得的美食。
麻婆豆腐的做法(圖解)
新版麻婆豆腐(圖解)
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對,肉末50克,素油100克,豆瓣辣醬35克,味精3.5克,骨頭湯10克,紅油15克,花椒粉0.5克,濕澱粉30克,蔥2根,姜10克,蒜頭2瓣。
製法: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裝入容器內,倒入1000克開水,浸泡10分鍾左右,倒入漏勺瀝水。蔥,姜,蒜頭洗凈,切成細末。鍋置旺火上燒熱,加素油50克燒熱,下肉末炒散至轉色,加入蔥姜蒜末,炒出香氣,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豆腐丁下鍋,加入骨頭湯,味精,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50克素油,轉動鍋子,用湯勺輕輕推幾下,淋入紅油,撒上花椒粉,出鍋裝深湯盆上席。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味濃,鮮香可口。
關鍵:燙豆腐丁的水要開,豆腐勾好芡要淋熟油,裝盤後不會出水。
=================================
請教做麻婆豆腐的時候紅油和勾芡的問題 為什麼我做出來的麻婆豆腐,顏色沒有那麼紅?勾了芡以後,還是水汪汪的效果不好?
答:
油燒到5成熱時就要放下豆瓣(絕不是事先做好的紅油哦,我們四川人一般只用那種辣椒油來做涼拌菜,炒菜都用豆瓣醬),稍微翻炒一下,讓豆瓣的香味受熱後跑出來,然後再下豆腐,這樣油才會又紅又香。
澱粉要先加清水,攪拌均勻,到起鍋前加入,而不能直接把干澱粉撒進鍋里。加入水澱粉後馬上轉成小火,用炒菜鏟輕推豆腐,使澱粉均勻受熱,才能很快凝固,這樣就不會水汪汪的了
麻婆豆腐
用料:
豆腐500克,牛肉150克,青蒜50克,郫縣豆瓣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豆豉20克,醬油30克,料酒20克,精鹽5克,味精2克,薑末3克,水豆粉40克,清油125克,清湯250克。
製作方法:
1、豆腐切成1.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鍋內,加鹽氽透。不要用沸水煮,保持溫度即可。
2、牛肉切末。青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短節。豆瓣、豆豉剁細。
3、鍋內油燒至六成熱,下牛肉末,煸干水分,等酥時烹入料酒,下豆瓣炒出紅色,下辣椒面、薑末、豆豉炒香,加湯,放豆腐、醬油、精鹽,用微火將豆腐燒透入味,待湯略干即下味精、青蒜、水豆粉,輕慢收汗至濃亮油,輕輕裝入碗內,撒上花椒面即成。
注意:
製作過程中,豆腐下鍋燒開後,應用微火慢燒,使內外的味一樣。由於豆腐嫩,所以動作要輕,使成菜後豆腐塊仍保持完整。汗要濃,以突出麻辣味厚、咸鮮而香的特色。
麻婆豆腐
材料
嫩豆腐…………2塊
豬絞肉…………150克
蔥末 …………1大匙
薑末 …………1小匙
蒜末 …………1大匙
辣豆瓣醬………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糖 …………1茶匙
味精 …………0.5茶匙
醬油 …………1大匙
澱粉 …………少許
做法:
1、豆腐切小方塊丁。
2、起油鍋,鍋中放油3大匙,待油熱,炒熟絞肉取出。
3、用鍋中余油爆香蒜末及豆瓣醬後,加入2碗半的水及豆腐、肉末、醬油,大火煮滾改小火煮約10分鍾,灑上胡椒粉拌勻,以糖、味精調味,再用濕澱粉勾芡,灑上蔥花即可
Ⅲ 合肥有什麼好吃的
合肥十大特色小吃——四大名點
即麻餅、烘糕、寸金、白切,是合肥傳統特產。
為合肥長豐縣盛產,該品種鵝原系朝廷貢品,其肉質較普通鵝細嫩味美。其鹵制方法獨特,傳說秘方傳自吳王夫人的後代,迄今已逾百年。
Ⅳ 安徽美食有哪幾種呢
毛豆腐是安徽的一個名小吃,比較重口,顧名思義,毛豆腐,就是豆腐表層看上去有一層細毛。其實不用害怕,這個毛只是通過人工發酵,使豆腐表層長出一層白色茸毛。這個豆腐有點類似於四川的豆腐乳,也是發酵做成的。烹調做法其實跟臭豆腐很相似,放入油裡面炸一下,最大的區別就是毛豆腐油炸後還需要紅燒,配上辣椒醬,香菜,芹菜等輔料,再融合豆腐的香味,吃起來色香味俱全。
燒餅的精華在於裡面的餡,其中就有梅乾菜,芝麻,精油等相輔料烘焙出的,如果你旅遊到了黃山,可一定要嘗嘗這個燒餅,味道一定很正宗。
Ⅳ 好吃又不貴的豆腐,都能做成哪些美味可口的家常菜品
豆腐真的是特別家常的一道菜品,他是特別好吃,但是又不貴,對於老人或者孩子來說真的是很好的一種菜品。可以把西紅柿和豆腐炒在一起,這個操作是特別簡單的,但是味道卻是特別鮮美的很下飯。我們可以把西紅柿切成滾刀塊,然後把豆腐切成厚厚的片兒放在電餅鐺中煎至兩面金黃。然後起鍋燒油,把西紅柿炒出湯汁,放入豆腐翻炒均勻,放入調味料出鍋就可以了。
豆腐雖然是特別好吃,並且是特別好做的一種菜品,但是我們在做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可以和菠菜在一起。有人喜歡用菠菜燴豆腐,但是這個雖然味道好吃對身體卻是沒有好處的,如果長時間使用的話會患上膽結石。所以不管我們吃什麼東西,一定要先看一下它是和什麼菜是相剋的,就千萬不要放在一起。
Ⅵ 什麼牌子的豆腐好吃
腐的種類除了傳統的北豆腐、南豆腐外,近年來,還出現了許多有「技術含量」的豆腐,如內酯豆腐、木棉豆腐、絹豆腐,甚至還有鮮紅色的草莓豆腐、碧綠色的菜汁豆腐,以及加有花生仁的營養豆腐等。傳統的中國豆腐是將黃豆浸泡於清水,泡脹變軟後磨成豆漿,然後用鹽鹵或石膏「點鹵」,使豆漿中分散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團粒凝聚而成。而如今市場上的豆腐主要有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假豆腐」等幾大類。 北豆腐。又稱老豆腐,一般以鹽鹵(氯化鎂)點制,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質含量最高,宜煎、炸、做餡等。盡管北豆腐有點苦味,但其鎂、鈣(鈣食品)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幫助降低血壓(血壓食品)和血管緊張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 南豆腐。又稱嫩豆腐、軟豆腐,一般以石膏(硫酸鈣)點制,其特點是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鮮,蛋白質含量在5%以上。烹調宜拌、炒、燴、氽、燒及作羹等。內酯豆腐。拋棄了老一代的鹵水和石膏,改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添加海藻糖和植物膠之類物質保水。雖然質地細膩,口感水嫩,但沒有傳統的豆腐有營養。這是因為,一來大豆含量少了,吃起來沒有豆腐味; 二來豆腐的鈣和鎂主要來自於石膏和鹵水,而如今使用的葡萄(葡萄食品)糖酸內酯凝固劑既不含鈣也不含鎂,營養價值因而下降。「假豆腐」。讀者們不難發現,在市場上還有許多「花樣豆腐」: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雞蛋豆腐等。 雖然同叫「豆腐」,模樣都是水潤白嫩,吃起來口感爽滑,但卻和豆腐一點關系也沒有。因為,這些「豆腐食品」的原料中壓根沒有大豆。以日本豆腐為例,其實,就是用雞蛋製成膠體溶液後凝固製成的「雞蛋豆腐」。如何挑選豆腐豆腐該如何挑選呢?
Ⅶ 都有什麼豆腐
豆腐的種類除了傳統的北豆腐、南豆腐外,近年來,還出現了許多有「技術含量」的豆腐,如內酯豆腐、木棉豆腐、絹豆腐,甚至還有鮮紅色的草莓豆腐、碧綠色的菜汁豆腐,以及加有花生仁的營養豆腐等。傳統的中國豆腐是將黃豆浸泡於清水,泡脹變軟後磨成豆漿,然後用鹽鹵或石膏「點鹵」,使豆漿中分散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團粒凝聚而成。而如今市場上的豆腐主要有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假豆腐」等幾大類。
北豆腐。又稱老豆腐,一般以鹽鹵(氯化鎂)點制,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質含量最高,宜煎、炸、做餡等。盡管北豆腐有點苦味,但其鎂、鈣(鈣食品)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幫助降低血壓(血壓食品)和血管緊張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
南豆腐。又稱嫩豆腐、軟豆腐,一般以石膏(硫酸鈣)點制,其特點是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鮮,蛋白質含量在5%以上。烹調宜拌、炒、燴、氽、燒及作羹等。內酯豆腐。拋棄了老一代的鹵水和石膏,改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添加海藻糖和植物膠之類物質保水。雖然質地細膩,口感水嫩,但沒有傳統的豆腐有營養。這是因為,一來大豆含量少了,吃起來沒有豆腐味;
Ⅷ 什麼豆腐做菜好吃
脆皮豆腐和冷盤用南豆腐,炒菜用北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