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帶餡餃子做法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此外,人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這樣可以免霉運。
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初五這天,有些地方餃子里還要包上硬幣、蜜棗、紅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吃餃子餡兒有講究,這樣才能吃得健康?
餡類食品中既有糧食,也有肉類和蔬菜,營養素比較全面。孩子不愛吃的胡蘿卜,老人容易塞牙的青菜,都可以用餡巧妙地藏起來,不知不覺地讓人吃下去。同時,一種餡中可以加入七八種原料,輕松實現了多種食物原料的搭配,比用多種原料炒菜方便得多。
無論包子還是餃子,常見的餡料只有幾種,其中動物性來源的是豬牛羊肉、雞蛋和蝦肉;植物性來源的是韭菜、白菜、芹菜、茴香和胡蘿卜。這些原料本身營養價值都很高,互相搭配也有益於營養平衡。但在現實中,為了讓餡料香濃味美,生產者總會多放肉餡,少放蔬菜,避免產生太「柴」的感覺。同時,製作蔬菜原料時,傳統上要擠去菜汁,會讓其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營養成分損失嚴重。
少放肥肉多放菜
按照膳食酸鹼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蛋類和精白麵粉,應當與「鹼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比如,在製作餡料時,一份肉類搭配三份未擠汁的蔬菜原料,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組合。然而在現實中,肉、菜的數量往往相當,甚至肉多於菜。在「三鮮餡」之類組合中,原料中的蔬菜更是少得可憐。
而且,為了讓餡料吃起來滑軟多汁,餡料中往往大量添加肥肉、動物油、植物奶油等。餡料所用肉類至多隻有7分瘦,脂肪含量通常會超過40%。即便是低脂肪魚蝦類製成的餡料,也要添加動物油脂改善口感。這便會帶來大量的飽和脂肪和熱量,不利於消費者的健康。
要達到帶餡食品的真正營養平衡,首先要從原料入手,降低肥肉和動物油的用量,提高蔬菜用量。
海帶、木耳做餡最好
⑵ 海帶和白菜一起怎麼做好吃
一起燉好吃。
⑶ 海帶素餡餃子做法
小白菜海帶素餃子的做法
主料:小白菜 1000克、海帶 100克
輔料:蔥5克、姜5克、大料1個、洋蔥5克、蒜5克、
步 驟:
海帶洗凈放入鍋內蒸,開鍋後蒸10分鍾就可以。
小白菜洗凈待用。
鍋內倒入豆油,放入蔥花,薑片,大料,洋蔥,蒜,炸出香味,晾涼待用。
小白菜焯一下,顏色變綠,過水待用。
將小白菜餡和海帶餡放入不銹鋼盆里,放入蔥花和薑末,加入熟油,鹽,醬油,拌成餡兒,待用。
這是蒸好的餃子,還不錯吧!
小 貼 士
小白菜的量一定要多,要不焯水後,小白菜會縮小很多。
海帶一定是蒸出來,如果是用水焯一下的話,口感很硬。海帶蒸好放涼後,
用的時候,用開水燙一下,就恢復柔軟的口感。
⑷ 海帶可以和白菜一起做餃子餃子吃嗎
那是個什麼味呀!奇怪的搭配。餃子是北方食物,海帶產自南方,海帶餃子應該不樂觀。
如果要嘗試,應該把海帶完全煮熟再切碎做餡,生的直接包進餃子里肯定是煮不熟的,不熟的海帶吃了胃會不舒服的。
⑸ 如何拌餃子餡才好吃
1.合理搭配。
有人認為,餃子純肉餡或餡里肉越多,餃子就越香。其實不然,從營養角度講,純肉餃子餡並不好,不利於消化吸收。給肉餡里加些蔬菜,不僅味道好,被吸收率也可提高到80%左右,營養更全面。肉屬酸性,菜為鹼性,利於平衡。蔬菜含有纖維素,還可促進人體腸胃蠕動,有助消化。蔬菜營養豐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等。如白菜含有維生素A、B、C、D和鈣、磷、鐵等礦物,葷素皆宜。它還有通利腸胃、除胸悶、解酒的葯效。韭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糖類、蛋白質等,還含有一種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不僅味道鮮美,有特殊的香味,還有溫補肝腎、助陽固精的作用。它能刺激腸胃、引起消化器官興奮,增加食慾,又能殺菌。
2.比例適當。
一般來說,餃子餡的肉與菜的比例以1∶1或1∶0.5為宜。不要把菜汁倒掉。據測定,大白菜去汁後維生素會損失60%以上。若倒掉菜汁,幾乎是把大白菜、蘿卜中大部分維生素扔了。
把菜餡剁好後,先將菜汁擠壓出來置盆中,拌肉時和醬油陸續加入,充分攪拌,使菜汁滲入肉內,然後放上菜攪勻。若是素餃,也可以先把菜餡剁好後,倒入鍋(盆)里,加入食油(菜子油)輕輕拌和,讓油把菜包裹起來,再放食鹽和佐料。這樣,既保留了營養,餃子餡也會鮮嫩適口。若是韭菜肉餡,菜餡用油拌和後,再把拌好的肉餡(已放足鹽)倒入,混合均勻即可。菜餡先拌油,被一層油膜所包裹,遇到鹽分就不易脫水。用這種餡包出來的餃子,吃起來菜很鮮,又有一點汁水。
3.肉要成蓉狀。
做餡的肉,用刀剁碎或用絞肉機絞碎,使其成為蓉狀。瘦肉多時,可適量加菜汁或水;肥肉多時可少加菜汁或水,使勁向一個方向攪動。待肉黏糊後,再放適量的花椒粉、五香面、食鹽、鮮薑末、味精、香油,繼續攪拌。同時,醬油要一點一滴徐徐加入。如有肉湯最好加肉湯,邊滴邊攪拌,直到糊狀後,再將菜餡拌入攪勻即可。用這樣的餃子餡包成的餃子,吃時湯汁飽滿,味鮮肉嫩。
調劑餃子時,稍加一點白糖,餃子會有鮮美的海鮮味。
4.海帶、木耳做餡最好。
肉類餡料盡量多的搭配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蔬菜,同時不妨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品,如香菇、木耳、銀耳以及其他各種蘑菇,還有海帶、裙帶菜等藻類。它們可改善口感,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後血脂的上升。竹筍、乾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種豆製品和魚類也可以入餡,代替一部分肉類,有利於降低脂肪含量。同時還要注意,食用這些餡類食品時不宜再吃高脂肪菜餚,而應搭配清爽的涼拌蔬菜。
相比之下,蛋類和蔬菜為主料的素餡較為健康,其中的油脂來自於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較大。由於蛋中含磷較多,這類餡料應當注意配合富含鈣、鉀和鎂的綠葉蔬菜,以及蝦皮、海藻等原料,以促進酸鹼平衡。而粉絲之類純澱粉材料營養價值低,不應作為餡料的主要原料。
從烹調方法來說,蔬菜較多、肉很少的帶餡食品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則營養素損失大,口感也差一些,可以考慮水煎、蒸等方法;而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來煮食、蒸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
【餃子餡不出湯小竅門】
(1)把洗凈晾乾的菜切碎,倒入鍋中,澆上食油,輕輕拌和;再把拌好的肉餡倒入,攪拌均勻即可。碎菜先拌上油,就會被一層油膜所包裹,遇到鹽分就不容易出水了。這樣處理、拌餡包出的餃子,吃起來鮮嫩、爽口,又有較多的汗水。
(2)在拌好的菜肉混合的餃子餡中,放入一個生雞蛋。因為餃子在加熱過程中,餡里生雞蛋中的蛋白質凝固,也可使餃子餡不再出湯。
(3)先把肉和蔥剁好,加上食鹽、醬油、薑末和味精等調勻,其中食鹽、醬油用量依據加入菜餡後的總量而定。
(4)切菜時,盡量把白菜切成細細的羅圈形菜絲,再橫過來順著纖維細切,最後把個別的大塊剁幾下,不要加鹽,包餃子之前要拌入肉餡。
(5)往菜餡中澆食油時,如果澆的是豆油,要事先將豆油燒開一下,因為豆油中有時會殘留低熔點的有害物質,只有當豆油達到200攝氏度的沸點時,其中的有害物質才能基本揮發掉,同時這樣也去掉了生豆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