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好吃還是餃子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好吃還是餃子

發布時間: 2022-05-02 14:09:21

Ⅰ 好吃不過餃子的下一句是什麼

「好吃不過餃子」下句即是「舒服不過倒著」。

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

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Ⅱ 「好吃不過餃子」是什麼意思

過去的生活比較艱苦,人們對吃的方面沒有什麼要求,只要能把肚子填飽就已經心滿意足。尤其是幾十年前,糧食、肉類都是按票領取,每個人有固定的份額,所以是既吃不飽,又吃不好,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集全家所有做頓好吃的東西,這個時候餃子做為重頭戲登場。

通常餡料的主角是平時吃不著的豬肉,配角可以是白菜等任意類型的蔬菜,以量大為主,將所有東西調和均勻成餡包在薄薄的麵皮中,熱水下鍋,全家老少分享,物質匱乏的年代,覺得這世界最好吃的食物莫過於餃子,也就有了「好吃不過餃子」這句俗語。

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米菜供應充足,餃子不再是人們餐桌上的主角,但在北方的重要節日依舊是必備的一道美食,它象徵著團圓與圓滿,也是人們對傳統習俗的一種習慣。

(2)好吃還是餃子擴展閱讀

其它俗語:

1、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解釋: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2、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解釋:又有吃的又有喝的,說明生活條件好,寓意日子越過越好。

3、頭伏餃子二伏面

解釋: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悶熱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面,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所以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

Ⅲ 「好吃不如餃子,好玩不如嫂子」什麼意思

據史料記載,蘇聯紅軍在吃完了餃子以後,玩弄東北大嫂。 據史料記載,蘇聯紅軍在東北對兩件事情興趣,吃餃子,玩嫂子。 這就是蘇聯諺語「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嫂子」之來歷。

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源於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

餃子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它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做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南方有些地方過年時會打散雞蛋後加熱做外皮包上肉餡稱之為蛋餃。

Ⅳ 好吃不過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深受廣大人民是喜愛,是中國北方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物。我喜歡吃各種水餃:韭菜蛋餃,羊肉餃子,牛肉餃子,香菇肉沫餃子,白菜餃子。

Ⅳ 好吃不如餃子這句話的由來

忘記是哪一年春節晚會,有個女主持人出來說什莫」大年三十家家戶戶包餃子」,這下引起許多南方網民們的不滿。的確,過年吃餃子只是北方人的習慣。南方稻米產區的國人並沒有一種與餃子相對應的標志性的年夜食品。這當然不是貶低南方的飲食。實際上我寧肯說,南方生活水平高,飲食上有更多選擇。就像聖誕節前夜的晚餐,英國人一定要有火雞。我問法國人他們這時候吃什莫。法國人答曰,有很多種。言下之意,英國人只有火雞而已。 餃子 餃子這個名詞出現的時期比較晚。網上的資料都引用這一條: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具體哪裡來的資料,則沒人在乎。這是互聯網的好處,也是壞處。實際上,明代即有「扁食」之名。清初的山東人蒲松齡在《日用俗字》中寫到:扁食捏似月牙彎,蘸(本字打不出來,音同此)上涼水鍋不沸。民國初年濟南出版的《濟南快覽》中介紹了一家專營扁食的酒樓,營業幾近百年。書中另介紹山東民俗:如遇除夕或元旦,則用面做角子,其餡或葷或素,皆隨人意。。。總名曰:水包子。這里的扁食,角子,水包子都是現代意義的餃子。河南南陽流傳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羊肉餃耳的故事,河南人相信這是冬至日吃餃子的由來。故事不見於古籍,但頗有幾分雅趣。按故事所說,河南人張仲景先生發明的麵食,形如耳朵,與現代餛飩的樣子類似。古籍中記載餛飩的歷史從三國時期開始。餃子應該是從餛飩一步步演化而來的。
我姥姥是河北人。她經常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仰著(躺倒的意思)。這句話,各地有大同小異的不同版本,應該是北方農民的共識。北方氣候和物產都不如南方,生活清苦,肉食供應尤其不足。特別對於農民來說,過年時他們才能殺豬,吃上肉。吃肉疙瘩餡的餃子,然後躺在炕上歇歇,是辛苦一年的農民們最好的享受了。現代的城市人沒有這些感受,但是傳統仍然發揮作用。 餃子好吃的原因在於,如同所有帶餡食品一樣,餃子餡的味道被封閉於餃子皮里,沒有散失。所以當吃餃子時,餃子餡的味道一瞬間噴薄而出,這種效果是震撼性的。餃子皮和餡在此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老話說吃餃子要薄皮大餡,意即指此。餃子按照成熟方式有水餃和蒸餃兩種,其中水餃是主流的家常做法,因為是在水裡煮熟的,故名。通常說的餃子就是指水餃。北方從歷史上就缺乏燃料,因而蒸餃不是家常的做法。蒸餃沒有與水接觸,單以味道而論要勝過水餃。但是水餃皮軟滑,這又是蒸餃所不能提供的。水餃皮使用冷水面團製作。麵粉的主要品質指標,即麵筋含量在這里起重要的作用。用高筋麵粉製作的餃子皮口感滑韌,很薄的皮在鍋里也不容易煮爛。以前的時候沒有高筋麵粉,大家都用上白粉或者精粉來包餃子。黑面或者全麥粉的餃子口感會發黏。蒸餃都用燙面。使用低筋麵粉製作蒸餃可能更有利於成本控制。
任何葷素原料都可以做餃子餡,當然食用效果還是有區別,就如原料的成本有區別一樣。鮮嫩的原料價格貴些,口感和味道也會好些。肉類原料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山東沿海有魚肉餡,是一個地方特色。蔬菜類原料不勝枚舉,比較獨特的蔬菜餡有西紅柿,黃瓜,茄子,蒜薹。蔬菜類原料做餡要經過預處理,比方瓜菜類要擠去水分,茄子要油煎過。北方的餃子很少有純粹的肉餡,這與南方仿製的水餃和其他包餡食品的區別很大。原因在於歷史上北方的肉類供應短缺而形成的消費傾向。北方的餃子餡雖然是葷素混合,但是好吃的餃子的標准之一仍然是:抱成團的肉丸子餡。
捏餃子
水餃雖然是家常飯,但是做得好也不容易。首先和面就有講究。河北人有句老話說:軟面餃子硬面湯,說的是吃餃子的面要軟,吃面條的面要硬。和面硬了,擀餃子皮時就費力。包餃子時也不容易捏到一起。吃的時候也不會得勁。和好的面做劑子,要求大小均勻。有人喜歡用手揪劑子,我家都是刀切的。劑子的大小雖各家自便,不過餃子太大煮不熟。擀皮需要靈巧的手法,要邊擀邊轉動劑子,手慢了就會擀到手。我記得上大學時,同學們在寢室里包餃子,我負責擀皮。結果只擀了幾個,就被西安的幾個同學笑話不已,只好讓賢。西安同學的餃子皮的確比我的小很多。此事印象頗深。西安有餃子宴,看來群眾基礎很牢靠。包餃子的手法各地也有不同,有的是捏法,有的是擠法。捏法是一手持餃子皮和餡,一手把餃子邊捏合攏。捏法包出來的餃子,樣子扁扁的躺在那裡,很像它們的老祖宗扁食。擠法是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餃子皮的兩端,邊夾緊邊向中間合攏,結果把餃子擠成大肚子形,可以站起來。最後是煮餃子。一定要水沸騰後才下餃子。水溫高才能使餃子皮快速成熟保持形狀。當鍋中水再次沸騰時,可以加入少量的涼水,目的是降低水溫,使水保持微沸的狀態,因為水花太大,會把餃子皮攪破,而餃子餡可能還沒有熟。如果你使用真正的高筋麵粉,而希望餃子餡鮮嫩,不希望煮時間過久,則不在此例。 擠餃子
吃餃子時一般都配調料。這幾乎成了一個吃餃子必須的程式。比較常見的調料是蒜泥加上醬油,香油和醋。口味輕的人用一碟醋即可。有口味重的人還要加上辣椒醬等。我見到最恐怖的一位山東老鄉,竟然在味碟中加入各種調料之後,又倒上一勺子老乾媽辣醬。我心裡都為我包的餃子鳴不平了。他走後我和太太說,以後再不會請他吃三鮮餃子!不過想想四川人的紅油水餃,不也是這樣?所以只是說說而已。有次我請一個歐洲鬼子吃餃子。沒想到該夷笑眯眯地問我:吃餃子需要什末sauce?因為他和別人吃過中國餃子。吃飯配sauce又是歐洲人的通常做法。他就記住了。我只好拿給他一瓶鎮江醋。 山東河北一帶最常見的餃子餡應該算豬肉白菜餡。把豬肉和白菜剁成碎末,拌上香油,蔥姜,這樣普通的原料所製成的餡會帶來不可思議的好味道,難怪餃子受人歡迎。老北京喜歡夏天的西葫蘆羊肉餃子,怕是已經絕跡了。河北人有一種茴香豬肉餡餃子,味道濃香,別具特色。對應的素餡是茴香雞蛋,我以前每次去河北出差都吃這個餃子,味美干凈。茴香是香料小茴香的植物形態,吃不慣的人可能會不喜歡。起源於山東沿海並流傳到遼寧的三鮮餡,用渤海出產的小海蝦剝出的蝦仁,配上豬肉和韭菜。海蝦的鮮美,豬肉的脂香,和韭菜的粗曠達到完美的均衡。與此相對應的一個餃子餡是素三鮮,包括雞蛋,蝦皮和韭菜,味道稍遜,但絕對是物美價廉。山東沿海最有特色的餃子應該是鮁魚餡餃子。這是選用黃海出產的鮁魚,把魚肉刮下,砸成肉醬,慢慢加入水和調料攪勻至有粘性,加入韭菜即可包制。這種鮁魚餡餃子餡軟湯鮮,粗豪的韭菜中和了魚的味道。鮁魚水餃要求使用新鮮的鮁魚,否則魚肉吸水少,口感不會那末鮮嫩。這與南方各省製作魚丸的道理是一樣的。因此要吃到真正的鮁魚水餃,最好去膠東地區和大連。 老邊餃子 東北人有所謂酸菜餃子。這是就地取材的辦法。傳統上東北天寒地凍,沒有新鮮蔬菜,只有酸菜可吃,因此飲食樣式上都要從酸菜這里找齊。實際上酸菜口感發韌,必須切極碎,配上葷油才好入口。我個人認為,東北最有特色的餃子,當屬沈陽的老邊餃子。這位老邊是河北任丘人,跑到東北謀生,在沈陽停下來,創制了老邊餃子這一特色食品。老邊餃子的風格來自於煸餡和燙面蒸餃。他的餃子餡是炒熟的。再加上蒸制,更保持了味道,所以老邊餃子油潤可口,與普通的水餃完全不同。現在看來這個特色不難做到,難的是首創。 餃子雖然是北方人的特色,但現在幾乎成了天下之通食。這是社會變遷,人口流動以及經濟發展的結果。當我聽廣西柳州的朋友說,他們過年也吃餃子時,簡直感到無法置信。據說香港有一位傳奇女士,靠自包自賣北方水餃而在香港商界贏得一席之地,自創的灣仔碼頭品牌速凍水餃行銷全國。這可以算是現代商業的力量展示之一例。當然我相信餃子對於稻米產區的國人,其意義與對於小麥產區的國人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餃子的特性決定其家常性質。以前很少有人特意去飯店買水餃吃。大家都知道自己家裡現包現煮的餃子最好吃,想吃什末餡就包什末餡,大小隨意。更重要的是,包餃子是全家人的團聚場合,特別是在除夕之夜。除夕餃子是清人所記載的餃子的本意。有的人家恪守傳統,要等到半夜12點才煮餃子吃。我記得有一次在家過年的時候包除夕餃子。我負責擀皮,我太太和我父母負責包餃子。女兒還小,在兩張桌子中間運送餃子皮。小孩子有榮譽感,很樂於盡責。我每擀出一個餃子皮,她就顛顛地跑著送到爺爺奶奶的桌子上。爺爺奶奶都笑著說:快歇歇吧。攢多些再送。她也不聽。我們那次包的照例是豬肉韭菜蝦仁餃子,味道真的很好極了。

Ⅵ 好吃還是餃子,上一句是什麼

坐著不如倒著,好吃還是餃子。

Ⅶ 為什麼說好吃不過餃子

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每逢年節能吃頓餃子,覺得餃子就是最好吃的了,所以,民間留傳了俗語,好吃不如餃子,也有說好不跟餃,好吃不過餃子,它的下半句是舒服不如倒子(即躺著的意思)。

Ⅷ 老話說:"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

畢竟現在的話工作學習也是很累的,而大家在工作學習之餘都是喜歡在床上躺著或者是窩在沙發里,而這句俗語說的不過是一種最常見的現象。

Ⅸ 好吃不過餃子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世上最好吃的東西都比不過餃子。以前在農村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人們對吃的方面也沒有什麼要求,只要能把肚子填飽就已經心滿意足了,更別說吃像餃子這么奢侈的美食。

在以前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餃子,而且包餃子的餡還是最簡單的韭菜餡,在農村自己家的院子里可以種些韭菜,所以不需要花錢。一家人圍在桌邊聞著香氣撲鼻的餃子味,都流出了口水,輕輕咬一小口餃子,覺得這世界最好吃的食物莫過於餃子。這也就慢慢的老人常說好吃不過餃子。

(9)好吃還是餃子擴展閱讀:

「舒服不過躺著」

對應「好吃不過餃子」的下半句,則是「舒服不過躺著」,這才是一句完整的俗語。這下半句的意思則是說,農民在地里忙了一天,回到家裡身體很疲勞,有些人是回到家後就會直接躺在炕上休息。一整的疲勞突然躺在了炕上,瞬間身體的疼痛一下子就沒有了,別提有多舒服了。不管是農民還是年輕人,只要忙了一天就想馬上倒在床上休息。即使不睡覺躺著也非常舒服。所以農村經常說舒服不過躺著。

Ⅹ 北方民諺說過「好吃不如餃子」,可是為什麼南人很少吃

生活習慣,以及生長環境的原因,北方多小麥,南方多水稻,這是環境原因造成的。

北方有句諺語,叫做「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躺著。」也許有人會感到奇怪了:這世上好吃的東西多的是,幹嘛非得說什麼東西都比不過餃子呢?廣東人首先就不服氣:「且不講生猛海鮮有多好吃,就是我們飲茶時的點心,哪一樣也不會輸給餃子呀!」上海人也會說:「阿拉上海的小籠包也比伊的餃子好啊!」四川人更會說:「我們的擔擔面和龍抄手也不比你們的餃子差嘛!」不過,你要是碰巧問到的是一個北方人,那他一定會說:「什麼最好吃?那還用說,餃子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個人心目中最好吃的東西,還是他小時候最愛吃但又不能經常吃到的東西。

北方人把餃子看得很重,其意義遠遠超過了吃。當主人給客人端上一盤餃子時,其實那已不是一盤餃子了,而是主人的一片心哪!可是南方人對此似乎不大理解,總認為給客人吃餃子顯得太摳門,不夠意思。比如一位朋友是南方人,一年過春節時,她到一位北方籍同事家中做客。回家後她爺爺問她吃了些什麼,她說是餃子。她爺爺一聽就火了:「真不像話!他到我們家來我們做了那麼多的菜,你去了吃個餃子就給打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