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客家豆腐皮炒什麼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客家豆腐皮炒什麼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4-30 08:49:50

Ⅰ 客家亮豆腐怎麼做好吃

用五花肉,干香菇,干蔥頭,加適量鹽剁餡後加一匙的生抽加於攪拌。
攪拌好的餡
.將白豆腐一分二,用筷子將豆腐搞一個小洞,將肉餡塞豆腐小洞可以。
將讓好的
豆腐一塊一塊放到帶油熱鍋里,放完撒上一些細鹽在豆腐的表面,再撒上一些清水蓋上鍋蓋三分鍾開鍋蓋看看,注意火候,不能大火,中火散開就好,要做成讓豆煲,就先將沙鍋底澆上點油後燒熱,再將豆腐放在沙鍋後煲五分即可上桌了。

Ⅱ 客家菜招牌菜有哪些

1、豆腐套餐

客家人吃豆腐的花樣特別的多,豆腐套餐則包括了豆腐花、煎釀豆腐、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等,另外還有下飯菜都腐乳。

5、老鼠干

客家鄉野的「老鼠干」卻是福建著名的「閩西八大幹」之一,也是客家人招待貴賓的佳餚。長於山野的老鼠干問起來香、吃起來嫩,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Ⅲ 菌香客家豆腐怎麼做好吃

客家豆腐是粵菜中很有名氣的特色菜餚,今天介紹經過改良的菌香客家豆腐做法,教你怎麼做好吃的菌香客家豆腐。
原料:千葉豆腐450克,牛肝菌100克,牛肉片50克,青蒜段10克。
調料:火鍋底料、干鍋醬各50克,蚝油10克,香菜、蔥花、紅椒圈、糍粑辣椒各5克,美極鮮辣汁、雞粉、紅油各3克,白糖、胡椒粉各1克。
菌香客家豆腐的做法,菌香客家豆腐怎麼做好吃
做法步驟:
1、千葉豆腐切成小方塊,入熱水中汆去豆腥味。
2、凈鍋下足量的色拉油燒至五六成熱,分別下入豆腐、牛肝菌、牛肉片炸至八成熟出鍋。
3、油鍋留少量底油,下豆腐塊、牛肝菌、牛肉片和紅油炒香,加入剩餘的所有調料調味。
4、下青蒜段翻炒均勻後倒入干鍋,撒香菜、蔥花和紅椒圈上桌即可。
要點:豆腐過油時不宜炸的太干,否則會直接影響菌香客家豆腐成菜的口感。

Ⅳ 客家的三大名菜是什麼

一、傳統的客家三大名菜是:梅州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與潮菜比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這又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 首先,因為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

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菜咸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火候烹得越到食物越香。

二、「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它首創於廣東梅州及東江一帶。300多年前的東江地區沿海的一些鹽場,有人把熟雞用紗紙包好放入鹽堆腌儲,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

後來東江首府鹽業發達,當地的菜館爭用最好的菜餚款待客人,於是創制了鮮雞燙鹽焗制的方法現焗現食,因此菜始於東江一帶,而東江是客家所在地,故稱這種雞為「客家梅州鹽焗雞」。

三、客家釀豆腐傳說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4)客家豆腐皮炒什麼好吃擴展閱讀

十大健康美食

近日,由梅州市旅遊局、梅州日報社、市餐飲協會共同舉辦的「十大客家健康美食」評選活動結果揭曉。十大客家健康美食為鹽焗雞、梅菜扣肉、釀豆腐、三及第湯、梅州腌面、五香乾鹵鴨、姜糟燜狗爪豆、醋溜魚、清湯雙丸、蘿卜丸。

主辦單位舉辦此次評選活動旨在加快推進廣東梅州 文化旅遊 特色區 建設和 旅遊業發展,繼承和弘揚博大精深 的客家飲食文化,進一步發揮「中國客家菜之鄉」的品牌效應。

活動於今年5月份啟動,歷時5個多月。通過綜合餐飲企業上報菜式、徵求客家餐飲專家意見、報紙公示、網路投票和專家組評審,最終評選出了「十大客家健康美食」。

在評出「十大客家健康美食」的同時,還評選出了最滋補健康美食滋補羊肉煲、最傳統健康美食客家娘酒雞、最鄉土特色健康美食開鍋肉圓、最養生健康美食雜菌煲等。

Ⅳ 客家人 的特色 菜餚.小吃或點心等 有那些

客家飲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客家菜餚,另一為客家小吃。
客家菜餚在榜上有名的系指東江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與潮菜、比較,客家菜偏重「肥、咸、熟」,這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首先因為他們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菜咸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誠然,社會在不斷變革,客家菜也在不斷創新;而客家菜的變化又反過來說明社會的文明坤,傳統的東江菜在現代的河源客家人的鍋頭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譽。其原汁原味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選料講求野生家養粗種的食物,即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食品的質量好、味道好與河源的生態環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關系;二是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三是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一般用生蔥熟蒜調味。所謂可口可心,系指清淡的口感、實惠的價碼和調和的作用。其調和作用類似現代術語「飲食療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壯腰補腎、養顏益氣等功效。目前,河源市區的客家菜除有傳統的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這些「老三篇」外,比較具特色的有:
水蒸雞 選用家養或在山上用蟲草穀物群養的雞,整隻放在鍋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切成六大塊趁熱吃,十分鮮甜滑嫩。另據資料介紹,這種用土法飼養的雞比用精飼料養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餘倍,可見基營養價值極高。
全豬套餐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一年到頭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則是吃牛肚崗、牛柏葉、牛心頂和牛栓肉為主,和其它地方不同,這里吃的牛柏葉沒有去掉上面的黑膜,主要是為了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鮮 萬綠湖野生的桂花魚、鱔魚和石鯰魚仔,肉堅滑、味清甜,不帶泥腥,或蒸或燉或煎都很可口。在萬綠湖旅遊碼頭新港鎮的飲食店裡幾乎都能品嘗到這些風味各異的湖鮮。
五指毛桃湯 是用山上野生的一種葉似五指的樹根與豬排骨熬成的湯,有誘人的椰奶香味、具平肝明目、滋陰降火之功效。

客家小吃是客家飲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及做紅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東西」,每種小吃幾乎都與農事季節有關,或者反映了一種習俗。
正月元宵節 元宵節客家人吃湯丸和懸掛花燈籠。湯丸有咸與甜兩種,取「團圓」的好兆頭。客家人的習慣是過了元宵節、吃了湯丸以後,就要送回家過年的親人出遠門,表示祝願親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來團圓。在元宵節或早三幾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廳的樑上懸掛大花燈籠,並請親朋好友前來吃灑祝賀,期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先祖神位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願,完畢後眾人開懷暢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一般是一個兒子掛一個燈籠,哪個圍屋掛的燈籠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興旺。
二月二 取下花燈,燒過年貼的對聯、「利是」,清理、吃完過年時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備開春干農活。
三月清明 這一期間野艾草比較鮮嫩,客家人就采來做成糍來吃。清明過後,就開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語說:「吃了野艾糍,肩頭磨得損。」
四月八 也叫水節,立夏節,因為是在表黃不接的時候,過節吃的食品較差,大多數吃的是傑米粉與麥皮混和做的糍。
五月五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以表示紀念屈原,還吃釀苦瓜和用剛收成的黃豆做的釀豆腐。
七月十四 上半年農作物的收成與下半年的耕種已基本結束,有喜慶豐收和放假休息的氣氛,這天家家戶戶磨豆腐、吃鴨子,還要吃多種做法的新鮮花生。
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餅、田螺都表示團圓,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過節。以往還有放孔明燈作娛樂的傳統。
九月九重陽節 也叫鬼節,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這天進行。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區有句話叫做「冬(冬至)大過年(春節)」,意思是比春節還要隆重,因為秋收冬藏,農事已畢,一年耕稼,豐碩喜人。這天吃的小吃是蘿卜糍,由於這時天氣寒冷乾燥,所以客家人都在這一時節臘豬肉、腌鹹菜等,准備過春節,這天臘的豬肉可保存較長時間。
春節(過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不出遠門,忙著准備過年的食品、迎接遠歸的親人。過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籠糍,還有紅燒肉、釀豆腐等客家菜。特別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與親人團聚。

【東江魚丸】
另外,還可以用大蝦、鴨腎、本港(惠陽澳頭港口出產的魷魚,當地人簡稱本港,質量最好)、火腿等料切碎與魚膠撈勻,搓成魚丸,叫「百花魚丸」。

【東坡肉】
東坡肉:又叫「扣肉」。相傳蘇東坡貶謫惠州時,十分喜歡用五花豬肉配上香料做成「扣肉」,吃起來余香滿口又不膩人,是上乘下酒菜。此後,客家人就稱「扣肉」為「東坡肉」。

【全豬套餐】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一年到頭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以牛肚崗、牛柏葉、牛心頂為主,做成不同風味小吃,可佐酒可宵夜。其特點是牛柏葉不去掉黑膜,既爽口清脆,又可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鮮】
萬綠湖野生的桂花魚、鱔魚和石鯰魚仔,肉堅滑、味清甜,不帶泥腥,或蒸或燉或煎都很可口。在萬綠湖旅遊碼頭新港鎮的飲食店裡幾乎都能品嘗到這些風味各異的湖鮮。

【五指毛桃湯】
客家傳統靚湯中最常見者。五指毛桃是東江流域山中野生的特產,是一種葉似五指的樹根。取豬排骨或雞塊與五指毛桃根一起熬成湯,有誘人的椰奶香味,並且有平肝明目、滋陰降火之功效。

【豆腐乾】
豆腐乾是客家著名的「八大幹」之一。其大小約二寸半見方,薄如紙,呈金黃色,透明,嚼起來略帶鹹味,便於攜帶、保存,一般可保存兩至三個月。這便是客家人為適應遷徙生活而製造出來的一種特殊食品。

【豆腐丸】
豆腐丸是這道菜的總稱,它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水煮豆腐丸,將豆腐搗碎後,拌入地瓜粉及肉丁、筍丁、香菇丁,伴以佐料,待湯水煮沸後,用湯匙一個一個舀入鍋內,待豆腐丸浮上水面,便可食用,此菜常作家餚;第二類是清蒸豆腐丸。將豆腐搗碎後,調入肉丁、地瓜粉及其它佐料和捏成丸,放入蒸籠蒸熟,伴入調料食用,味道鮮美,並能充飢;第三類是年節佳餚,最著名的可算是寧化的「松丸子」。寧化人在正月初一和立春時辰必吃「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輕輕鬆鬆,所以,它是客家人年節中常用的菜餚。「松丸子」主料豆腐,配以炒熟的花生米、蔥頭、地瓜粉、香菇丁、荸薺丁等等,捏成圓球狀,投入油鍋中炸至黃色,撈起瀝干備用。待春節期間,有客來訪時,作為整個酒席的最後一道菜,獻給親友,祝願他們在新一年裡事事如意,輕輕鬆鬆。

【白露雞】
選用肥豬鬃腦肉和大雞腿肉,用刀切碎搗爛,再用適量的雞蛋青和精麵粉、食鹽調和後,鋪在盆內,放到鍋里蒸熟,如認為油膩過甚,可將浮在面上有餘的油質,移作他用,再蒸片刻,取起食之,質松滑、味香甜,入口消溶,津津有味。此菜四季適用,非普通的筵席上所有。

【布袋鴨】
此菜四季適用,在豐盛的筵席上才有。

【全香菇】
此菜四季適用,為葷素筵席上的佳品。

【伊府麵】
此菜四季適用,但亦非豐盛席上所常有。蓋恐做得不精,有損其名。客家傳統名菜,馳名遐邇,眾口皆碑,顯示出客家人的匠心獨具。這些具有客家風味的傳統名菜,往往使得久居他鄉的客屬遊子們難以忘懷,引起對故鄉的無限情思。

【白汁鮑脯】
鮮鮑魚兩面切成塊,用高級清湯和高味品烹調10分鍾,以濕淀勾芡,澆上熟雞油起鍋,盛於圓盤中央,圍上插有火腿條的鸚嘴狀菜苞托。口感鮮嫩醇香。

【雞汁魚唇】
魚唇是海鮮中之上品,亦稱魚頭,是鯊魚中犁頭鯊的頭的干製品。先水發魚唇,經氽水、套湯多次去腥後,佐以老雞汁烹制而成。此菜品質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為宴席大菜。

【桔絡魚腦】
亦稱魚腦明骨,用鯊魚軟骨製成,此菜晶瑩透明,質感柔滑,是海味中的上等菜餚。桔絡魚腦是用魚腦與蜜桔合烹成羹,具有黃白相映、爽滑香甜、微酸適口之特色,是甌菜中的主要甜食之一。

【龍魚】
選用新鮮黑魚烹制,呈蟠龍狀,色、香、味、形堪稱一絕。在1990年首屆全國青工烹調大賽上被譽為:「銀龍卧雪」、「金龍騰飛」、「盤龍點晴」、「龍口含珠」,是把民族傳統、飲食文化、大眾心理溶於一爐的傑作。

【鳳尾魚卷】
將魚免魚肉切成片,放入蔥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蝦茸,橫入上一隻帶尾大蝦仁,蝦尾外露向前卷攏,然後拍上麵粉,掛上雞蛋液,沾勻麵包屑。用旺火將炒鈉中熟豬油燒至五成熟,投入魚卷炸半分鍾,改用小火炸三分鍾,再改為旺火炸一分鍾,撈起將蝦的尾部向外碼在盤中,配以番茄醬。

【鳳尾敲蝦】
大河蝦去頭留尾剝殼,剔除沙線,洗凈瀝干,蘸上干澱粉,用小木槌輕敲成扇形片,入鍋用旺火沸水氽熟,撈起入清水中過涼,再入炒鍋清湯中煮,配以雞脯兩片、火腿處、番茄片、青菜及調味品。這是溫州傳統湯菜,蝦肉透明,蝦尾鮮紅,鮮美爽滑,清香可口。

【沙鍋魚唇】
魚唇是犁頭鯊之頭的干製品,經水浸發去腥後,用干貝、母雞、火腿等多種增鮮原料配佐,採用沙鍋小火燉制,原鍋上席。主品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

【桃花蝦扇】
是一隻以明蝦為主料的雙拼熱菜。一味是以蝦頭熬成蝦腦油炒制蝦球,艷如桃花;另一味以蝦肉製成扇形蝦菜,用鍋貼法烹制而成。一菜兩味,色味兼美,用番茄醬佐食。

【鴿蛋魚腦】
水發魚腦切塊入碗,加高能清湯和姜酒等調料,用旺火籠蒸後取出,盛於荷葉碗中。另用10把調羹,抹上凍雞油,磕入鴿蛋,綴上香菜葉和火腿末,用小火蒸熟後脫離調羹,置於魚腦周圍。然後將燒沸並加調料的高級清湯倒入碗中即成。

【薯絲煲】
選用本地特產紅薯絲配以多種佐料精製,薯絲爽口,滑而不澀,美味香濃。

【客家釀三寶】
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集於一盤,色澤各異,形態美觀,味道獨特。

【娘酒醉河蝦】
娘酒香醇,河蝦肉爽,鮮甜可口,營養豐富,原是客家婦女坐月子的主要補品,擺上筵席,別有一番風味。

【上湯桂花魚】
選用萬綠湖特產桂花魚精心製作,刀工精細,魚色乳白,口感鮮美,清甜嫩滑。

【清煲草魚】
選用本地優質水源飼養的草魚,配以多種佐料烹煲,肉質滑嫩,魚味鮮美。

【咸香鴨】
選用本地特產土鴨精心製作,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是一味獨特的下酒好菜。

【水晶雞】
客家菜中的創新產品,雞色黃潤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鮮,湯汁香濃。

【紅燒豬肉】
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爽口軟滑,肥而不膩。

【東江釀豆腐】
沿用客家人傳統製作技巧,豆腐滑嫩,餡料味美,原煲上席,滾熱燙口,香味四溢。

【東江鹽焗雞】
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骨酥味香,並具補益功效,是客家菜系中的傳統名菜。據傳是一位賢慧的客家婦女為了讓久病的丈夫開胃口而特意精心製作,丈夫吃後很快康復,這種烹調法也流傳下來了。

Ⅵ 客家美食有哪些

客家美食是指東江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客家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和紅燒肉。與潮菜比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這又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

美食分布

惠州:東坡扣肉、惠州鹽焗雞、蔥油雞、橫瀝湯粉、燒鵝、碌鵝、港口海鮮等等。

河源:龍川車田豆腐、麻布崗豆腐、龍母魚生、萬綠湖河鮮、東江河鮮、客家白切雞、姜蔥雞、老鼠粉、紫金八刀湯、腐竹、鐵勺辣、忠信花生、麻布崗臍橙、牛筋糕等等。

梅江區:梅州鹽焗系列(雞、雞翅、雞爪、鴨爪等);肉丸系列(豬肉丸、牛肉丸);炸芋絲、炸南瓜絲、仙人粄、釀豆腐、梅州腌面

梅縣區:沙田柚(梅州金柚)及系列產品、菜乾、梅州客家娘酒、松源麥芽糖、丙村開鍋蒸丸

長汀:汀州酒娘、冬瓜甑、白斬河田雞、芋子餃、泡豬腰、汀州珍丸、汀州炸肉丸、煎薯粄、長汀米粉

平遠:柿餅、蘿卜苗茶

蕉嶺:綠茶、白渡思鄉牛肉乾

大埔:香豆乾、腐竹、筍粄、老鼠版、撈面

豐順:薑糖、捆粄、浮油豆乾

古竹:釀豆腐燜魚干

永定:芋子包、下洋牛肉丸、泡鴨爪

Ⅶ 客家豆腐的做法大全家常

豆腐最好吃的客家做法,加菜乾一起燉,出鍋又香又好吃,真開胃還解饞,比吃還過癮哦!

客家農村人都喜歡在秋冬兩季曬一些芥菜乾和白菜乾,然後密封保存。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煲湯或燉肉吃。

准備食材:

嫩豆腐、白菜乾、香菜

第一步:

這次買的豆腐太嫩了,為了方便煎制和不易煮爛,已經用清水浸了3個小時,泡洗干凈後再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厚片,備用。

第二步:

提前把准備好的白菜乾用清水浸泡3個小時,再清洗干凈,切成細碎;提前准備幾朵干香菇,並用清水浸泡3個小時,泡發洗凈後再對切成兩半,備用。

第三步:

小藍家裡平常基本不會買有肥肉的豬肉,為做這道菜,特地買了點前腿肉,沖洗干凈再切成肉片,備用。

第四步:

准備一個干凈的不沾鍋,倒入適量油,直接用鍋鏟把油抹開,再把豆腐一塊一塊地碼入鍋里煎,用中小火慢慢煎至底面金黃,再一塊接一塊地翻面,翻過另一面來繼續煎。這次碼得太滿鍋了,翻面會有點麻煩。

第五步:

豆腐的兩面都煎至金黃色就可以關火,備用。接著,准備一個干凈小碗,加入適量鹽、一勺生粉、半勺蚝油、再加半碗清水拌成料水,備用。如果你喜歡重口味一些,還可以加入生抽、胡椒粉、醬料和香料粉等。

第六步:

干凈的鍋里加入少許油,倒入豬肉,先用中小火慢慢煸炒至豬肉變白,然後加入姜、蒜繼續煸炒出香味,再下入香菇和菜乾翻炒上一分鍾,把菜乾和香菇的香味也煸炒出來。

第七步

先關火,把煎好的豆腐夾入鍋里,倒入差不多沒過豆腐的清水,蓋上鍋蓋,開大火燒開,改中火燜煮5分鍾。

第八步:

開蓋後,再倒入前面調好的料水,用筷子稍稍弄均勻一些,再蓋上鍋蓋,燜煮兩三分鍾。再次開蓋後,放上香菜,再蓋上鍋蓋,燜煮一分鍾,去除香菜的生水。

第九步:

時間到就可以關火了,香噴噴又營養開胃的菜乾燉豆腐就做好了!

這道菜乾燉豆腐,豆腐香嫩入味,看著就食慾滿滿,做法清淡又健康,菜乾香味濃郁,真的超好吃又開胃,很適合老人和小孩吃哦!創作不容易,喜歡就點個贊吧!

小貼士:

1,如果買回來的豆腐太嫩不好煎,最好用清水浸泡一下,會更易煎一些。

2,豆腐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而香蔥中的草酸含量豐富,因此吃豆腐最好別放香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