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珊瑚雞蛋拿去蒸肉餅第二天為什麼會蛋白會像原子膠急!!
沒有毒啊~正常呢
找了些相關知識:
1、羊肉去膻味:將蘿卜塊和羊肉一起下鍋,半小時後取出蘿卜塊;放幾塊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綠豆5克,煮沸10分鍾後,將水和綠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將帶殼的核桃兩三個洗凈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開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燒開,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後撈出,再重新加水加調料。
2、煮牛肉:為了使牛肉燉得快,燉得爛,加一小撮茶葉(約為泡一壺茶的量,用紗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爛且味道鮮美。
3、煮骨頭湯時加一小匙醋,可使骨頭中的磷、鈣溶解於湯中,並可保存湯中的維生素。
4、煮牛肉和其他韌、硬肉類以及野味禽類時,加點醋可使其軟化。
5、煮肉湯或排骨湯時,放入幾塊新鮮桔皮,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減少油膩感。
6、煮鹹肉:用十幾個鑽有許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7、將綠豆在鐵鍋中炒10分鍾再煮能很快煮爛,但注意不要炒焦。
8、煮蛋時水裡加點醋可防蛋殼裂開,事先加點鹽也可。
9、煮海帶時加幾滴醋易爛;放幾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將火腿皮上塗些白糖,容易煮爛,味道更鮮美。
11、煮水餃時,在水裡放一顆大蔥或在水開後加點鹽,再放餃子,餃子味道鮮美不粘連;在和面時,每500克麵粉加拌一個雞蛋,餃子皮挺刮不粘連。
12、煮水餃時,在鍋中加少許食鹽,鍋開時水也不外溢。
13、煮麵條時加一小湯匙食油,面條不會沾連,並可防止面湯起泡沫、溢出鍋外。
14、煮麵條時,在鍋中加少許食鹽,煮出的面條不易爛糊。
15、熬粥或煮豆時不要放鹼,否則會破壞米、豆中的營養物質。
16、用開水煮新筍容易熟,且鬆脆可口;要使筍煮後不縮小,可加幾片薄荷葉或鹽。
17、豬肚煮熟後,切成長塊,放在碗內加一些鮮湯再蒸一會兒,豬肚便會加厚一倍。
18、煮豬肚時,千萬不能先放鹽,等煮熟後吃時再放鹽,否則豬肚會縮得象牛筋一樣硬。
19、燉肉時,在鍋里加上幾塊桔皮,可除異味和油膩並增加湯的鮮味。
20、燉雞:洗凈切塊,倒入熱油鍋內翻炒,待水分炒干時,倒入適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雞塊發出劈劈啪啪的爆響聲時,立即加熱水(沒過雞塊),再用旺火燒十分鍾,即可放入調料,移小火上再燉20分鍾,淋上香油即可出鍋;應在湯燉好後,溫度降至80-90攝氏度時或食用前加鹽。因為雞肉中含水分較高,燉雞先加鹽,雞肉在鹽水中浸泡,組織細胞內水分向外滲透,蛋白質產生凝固作用,使雞肉明顯收縮變緊,影響營養向湯內溶解,且煮熟後的雞肉趨向硬、老,口感粗糙。
21、燉老雞:在鍋內加二三十顆黃豆同燉,熟得快且味道鮮;或在殺老雞之前,先灌給雞一湯匙食醋,然後再殺,用文火煮燉,就會煮得爛熟;或放3-4枚山楂,雞肉易爛。
22、老雞鴨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涼水和少許食醋泡上2小時,再用微火燉,肉就會變得香嫩可口。
23、煮老鴨:在鍋里放幾個田螺容易爛熟。
24、燒鴨子時,把鴨子尾端兩側的臊豆去掉,味道更美。
25、燒豆腐時,加少許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26、紅燒牛肉時,加少許雪裡紅,肉味鮮美。
27、做紅燒肉前,先用少許硼砂把肉腌一下,燒出來的肉肥而不膩,甘香可口。
28、油炸食物時,鍋里放少許食鹽,油不會外濺。
29、在春卷的拌餡中適量加些麵粉,能避免炸制過程中餡內菜汁流出糊鍋底的現象。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裡煮一會兒,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膠質層,然後再用油炸。
31、炸豬排時,在有筋的地方割2-3個切口,炸出來的豬排就不會收縮。
32、將雞肉先腌一會兒,封上護膜放入冰箱,待炸時再取出,炸出的雞肉酥脆可口。
33、煎荷包蛋時,在蛋黃即將凝固之際澆一點冷開水,會使蛋又黃又嫩。
34、煎雞蛋時,在平底鍋放足油,油微熱時蛋下鍋,雞蛋慢慢變熟,外觀美,不粘鍋。
35、煎雞蛋時,在熱油中撒點麵粉,蛋會煎得黃亮好看,油也不易濺出鍋外。
36、用羊油炒雞蛋,味香無異味。
37、炒雞蛋時加入少量的砂糖,會使蛋白質變性的凝固溫度上升,從而延緩了加熱時間,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製品變得膨鬆柔軟。
38、炒雞蛋時加入幾滴醋,炒出的蛋松軟味香。
39、炒茄子時,在鍋里放點醋,炒出的茄子顏色不會變黑。
40、炒土豆時加醋,可避免燒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並使色、味相宜。
41、炒豆芽時,先加點黃油,然後再放鹽,能去掉豆腥味。
42、炒波菜時不宜加蓋。
4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醬油、黃油、澱粉,打入一個雞蛋,拌勻,炒散;等肉片變色後,再加佐料稍炒幾下,肉片味美、鮮嫩。
44、炒牛肉絲:切好,用鹽、糖、酒、生粉(或雞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鍾後再炒,鮮嫩可口。
45、炒肉菜時放鹽過早熟得慢,宜在將熟時加鹽,在出鍋前再加上幾滴醋,鮮嫩可口。
46、肉絲切好後放在小蘇打溶液里浸一下再炒,特別疏鬆可口。
不論做什麼糖醋菜餚,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調配,便可做到甜酸適度。
47、炒糖醋魚、糖醋菜幫等,應先放糖,後放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菜餚中蛋白質凝固而「吃」不進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48、做肉餅和肉丸子時,一公斤肉餡放2小匙鹽。
49、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澱粉的比例調制,成菜軟嫩。
50、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澱粉的比例上漿,成菜鮮嫩味美。
51、做饅頭時,如果在發面里揉進一小塊豬油,蒸出來的饅頭不僅潔白、松軟,而且味香。
52、蒸饅頭時摻入少許桔皮絲,可使饅頭增加清香。
53、蒸饅頭鹼放多了起黃,如在原蒸鍋水裡加醋2-3湯匙,再蒸10-15分鍾可變白。
54、將少量明礬和食鹽放入清水中,把切開的生紅薯浸入十幾分鍾,洗凈後蒸煮,可防止或減輕腹脹。
55、牛奶煮糊了,放點鹽,冷卻後味道更好。
56、放有辣椒的菜太辣時或炒辣椒時加點醋,辣味大減。
57、烹調時,放醬油若錯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許小蘇打,醋味即可消除。
58、菜太酸,將一隻松花蛋搗爛放入。
59、菜太辣,放一隻雞蛋同炒。
60、菜太辣,放些醋可減低辣味。
61、菜太苦,滴入少許白醋。
62、湯太咸又不宜兌水時,可放幾塊豆腐或土豆或幾片蕃茄到湯中;也可將一把米或麵粉用布包起來放入湯中。
63、湯太膩,將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中。
64、花生米用油炸熟,盛入盤中,趁熱撒上少許白酒,稍涼後再撒上少許食鹽,放置幾天幾夜都穌脆如初。
65、菜籽油有一股異味,可把油燒熱後投入適量生薑、蒜、蔥、丁香、陳皮同炸片刻,油即可變香。
66、用菜油炸一次花生米就沒有怪味了,炒出的菜餚香味可口,並可做涼拌。
67、炸完食物後的油留下一些殘渣並變得混濁,可將白蘿卜切成厚圓片,用筷子把蘿卜戳幾個洞,放入剩油中炸,殘渣會附著在蘿卜片上,取出清除殘渣,再反復放入鍋中炸,混濁的油可變清澈。
68、炒菜時應先把鍋燒熱,再倒入食油,然後再放菜。
69、當鍋內溫度達到最高時加入料酒,易使酒蒸發而去除食物中的腥味。
70、熬豬油:在電飯褒內放一點水或植物油,然後放入豬板油或肥肉,接通電源後,能自動將油煉好,不濺油,不糊油渣,油質清純。
71、泡菜壇中放十幾粒花椒或少許麥芽糖,可防止產生白花。
一些注意
大蒜味辛辣,在烹飪中具有殺菌、增香、除異的作用,廣泛用於各種菜式中。完整的大蒜,其氣味並不濃,但當其組織受到損傷時則氣味大增,這是因為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在組織破碎時,蒜中所含有的蒜苷酶被活化與蒜氨酸接觸,致使蒜氨酸分解成烯丙基亞磺酸,生成平常人們所說的蒜素,蒜素還原便會生成含辛辣味的硫化物,並散發出大蒜特有的香氣。
在火鍋店,大蒜可加工成茸,用於製作味碟。蒜泥香還是不香,其實與大蒜的品質品種和加工方法均有關系。一般來講,獨蒜比瓣蒜的口感及香味要好,小瓣蒜比大瓣蒜的香氣要足。時下大多數火鍋店,因蒜泥使用量大,故大多採用刀剁或絞肉機絞制,這些方法製作出的蒜泥顆粒較粗,嚴格說只能稱為蒜粒,而非蒜泥,故其香味自然要打折扣了。那麼怎樣才能讓蒜泥香味濃郁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四川農家最常用的蒜泥加工方法:取一擂缽(四川叫法,為木製凹形容器)或石臼,放入去衣後的大蒜,先用木棒將大蒜全部搗碎,再加少許精鹽(也可加入適量味精)不停地捶搗,直至大蒜成糍粑狀為止。用這種方法加工蒜泥,會越搗越黏,越捶蒜味越濃。
熬制糯米粥的竅門,熬制的方法還要方便快捷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句老話。也許大多數人覺得熬糯米粥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但說實在的,真要把糯米粥熬得香糯可口、不稀不稠,那還真是不那麼容易。
熬糯米粥不同於熬普通粥,因糯米煮後比較粘稠,很容易粘鍋,甚至煮煳,所以需要守在鍋邊不停地攪動鍋底;此外,煮糯米粥一定要把握好加水量;還有就是要掌握熬粥時的火候,淘好的糯米還應水開下鍋,先用中火熬至米粒漲開,再改小火熬至米水融合。說一個小訣竅,熬糯米粥時最好加少許色拉油進去,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溢鍋,還可起到增香增白的效果。
其具體製法為:第一步先把大量糯米淘洗凈,下入燒開的沸水鍋中(糯米與水的比例約1:3),邊攪邊熬,直至成較稀的糍粑狀糯米飯,即可離火備用(也可將糯米上籠加水蒸成糯米飯),這一步目的是將糯米制熟。第二步就是根據具體的品種對制糯米粥,根據前堂的需要量,另鍋上火摻清水燒開,舀入適量糯米飯,依品種分別加入花生或紅棗、百合等,用小火熬煮約二十分鍾即成。最後提請注意,應當在粥熬好以後才加入白糖。
在一些鹵料配方上經常看到紅曲米或紅曲,請問這東西在烹飪中究竟有啥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它?
答:紅曲米在飲食行業里一般又叫紅曲,其實紅曲就是麴黴科真菌———紫色紅麴黴,又稱紅麴黴,用它接種寄生於粳米上,方可稱為紅曲米,所以說,這里米僅僅是載體。紅曲米的生產工藝包括浸米、蒸飯、晾飯、接種、推曲、搓曲、上鋪、噴水拌曲、出曲曬乾等工序。一般從米飯培養至出曲,大約需4天左右,紅曲米米粒外表便全部呈紫紅色,經晾乾或烘乾即成。而在成品紅曲米中,仍有一部分色菌在繼續發酵,最終使紅曲米中殘存的白心紅透,所以民間有陳年紅曲米比新貨好的說法。
紅曲米外皮呈紫紅色,內心紅色,微有酸味,味淡,它對蛋白質有很強的著色力,因此常常作為食品染色色素。紅曲米與化學合成紅色素相比,具有無毒、安全的優點,而且還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烹飪中,紅曲米的應用較為廣泛,可用於燒菜染色,如江蘇名菜櫻桃肉、無錫排骨的製作;又可用於燒臘、醬鹵食品,如廣東叉燒和某些鹵水的製作;還可用於紅腸一類的灌腸上色,以及配製糖醋、西汁等復合味時調色。此外,粥飯、麵食、腐乳、糕點、糖果、蜜餞等在製作中也經常用到紅曲米。
使用紅曲米染色,一般都是把紅曲米製成紅曲水使用,其方法是:將紅曲米50克用石磨或粉碎機碾碎(也可整粒使用),然後放入1000克清水中煮沸,改小火續煮5分鍾,然後用紗布過濾去渣,即得紅曲水。此外,也可將紅曲米製成紅曲粉使用。使用紅曲米時需注意,用量不宜多,否則口味發苦,不過可加點糖,起到去酸解苦的作用。
最後要說明的是,紅曲米易受潮,一旦受潮,就會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染,逐漸霉變,結塊生蟲,故保存時,應當放在乾燥的環境里。
為什麼我每次做的白切雞都有些色澤發黑、肉質發柴呢?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改進?
答:造成白切雞顏色發黑、肉質發柴的原因,主要還在於煮雞、浸雞等過程中做得不到位。我認為,若是要效果好,那一定要做好以下三點:
首先,應選用肥嫩的仔雞,宰殺時需放盡雞血,以免造成淤血,否則,煮出的雞就會發黑。
其次,煮雞時,應採用沸水下鍋、熱浸至熟的方法。具體做法為:鍋上火,摻入清水,加入姜塊(拍破)、蔥結,大火燒沸後,放入整雞浸煮,隨即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的狀態)煮約2分鍾後,關火浸約25分鍾,即可撈出。利用這種方法,可在短時間內使雞表面的蛋白質凝固,雞肉的鮮味物質和水分也較少溢出到水裡,雞皮也不會因水劇烈沸騰而造成收縮破裂。
雞浸熟後,應立即拌食。如不能即時食用,切勿將雞撈出晾放在空氣中,否則隨著時間的延長,雞肉表面水分會被風干,雞肉內部的水分也會逐漸蒸發,不僅雞肉顏色發黑,肉質也發柴了。這時可採用冷浸的方法,不將雞撈出,而是直接放在冷湯中浸泡一段時間。用這種方法,既可以增加雞肉的水分,保持色澤不變,還可使雞肉鮮嫩味美。冷浸的時間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一般浸泡的時間越長,雞肉就越嫩,味道也更鮮美。
在冷浸好後,將雞撈出來刷一層香油,這樣也可有效防止水分蒸發和變色。
炒菜時出現原料粘鍋的情況,原因主要還是沒有炙好鍋和沒有掌握好原料下鍋的時機造成的。
炙鍋,即炙炒鍋。它是爆、炒類菜餚或攤蛋皮、攤雞片等臨烹制前的一道操作程序。方法是:將干凈的炒鍋置爐上,用旺火燒至溫度很高時(有時鍋底幾乎被燒紅,即所謂的辣鍋),舀入冷油並用炒勺邊淋邊攪,使油向四周散開,潷去油,隨後還要反復進行兩次,這便是俗稱的「熱鍋冷油」炙鍋。炙好的炒鍋光滑、油潤、干凈,後面原料下鍋自然是受熱均勻,不易巴鍋。
我們炒菜時用的鍋有生鐵鍋和熟鐵鍋之分,雖然它們炙鍋的方法一樣,但使用不同的鍋時,原料下鍋的時機卻有所不同。若掌握不好,也容易粘鍋,這是廚師平常容易忽略的一個細節。
生鐵鍋質脆,一般都較為笨重、厚實,不易散熱,炙鍋放油後,應立即投入原料炒制,因鍋底溫度高而油脂溫度低,於是就不易粘鍋。而熟鐵鍋質韌,一般較輕且薄,熱量很容易散失,炙鍋放油後,鍋底的溫度與油脂的溫度差不多,需上火略加熱片刻以增加鍋底的熱量,再下入原料炒制,才不易粘鍋。給熟鐵鍋鍋底加熱的時間很短,一般只需幾秒鍾即可。若不加熱這幾秒鍾,就可能變成「涼鍋涼油」,原料下鍋後,其原料外層的蛋白質、澱粉漿就難以快速凝固,從而附在鍋底,出現粘鍋現象;若加熱時間過長,則可能變成「熱鍋熱油」,原料下鍋後,因驟然受到高溫,使得原料表面的蛋白質、澱粉漿迅速凝結,雖然這樣原料不易粘鍋,但原料相互之間卻容易粘結成坨,導致原料受熱不到,影響到成菜質量。
冷盤
我製作的山椒泡鳳爪,顏色總是不如人家的白,口感也要差一些呢?
答:山椒泡鳳爪是前幾年流行的一道菜餚,一直深受群眾喜愛,後來許多廚師從中受到了啟發,將大量的葷類原料,甚至高檔的海產品都用山椒水泡製,如豬蹄、豬耳、豬尾、鴨舌、鵝腸、墨魚仔、魚翅、鮑魚等等。
雖然現在泡製葷類原料已經比較常見了,但是現在有部分廚師製作的山椒泡鳳爪仍然達不到理想效果。所以我在這里,有必要再給大家介紹一些製作中需要注意的細節。
首先,應選用無斑點雜色且大小均勻的鳳爪,這樣,煮制時才能保持色澤和成熟度一致。
其次,煮鳳爪時應先將水燒沸,並且是在放入少許白醋的同時,再下鳳爪煮制,待水重沸後,迅速將鍋端離火口,燜5分鍾至鳳爪成熟後,撈出用冷水漂涼,然後放入調好味的山椒水中泡至入味,即成。煮鳳爪時放入白醋的目的,除了對鳳爪起除異增鮮漂白的作用以外,同時還可以起到收斂的作用,促使其表皮更緊實,從而可以保持成菜的滑爽。
最後還要注意的是,待鳳爪泡入味以後,要及時撈出來食用,如在汁水中浸泡的時間過長,鳳爪的肉質肯定會變軟,顏色也會變得不正常。
怎樣腌制蝦仁才會晶瑩透明、有彈性呢?它與一般的碼味上漿有什麼不同?
答:要想讓蝦仁達到晶瑩透明的效果,那腌制方法當然與一般的碼味上漿方法有所不同,這里所說的腌制,實際上是對蝦仁在碼味上漿前的處理。我們平常見到的蝦仁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冰凍的成品蝦仁,多呈粉紅色或青灰色;一種是鮮蝦剝殼取得的蝦仁,多呈淡青色。沒有腌制過的蝦仁,質地較軟,腥味較重,直接用其製作菜餚,效果往往不好,尤其是在製作「水晶蝦球」、「油泡蝦球」、「蝦餃」等菜點時,由於對成菜的顏色和質地更為講究,所以腌蝦採用哪種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了。
要想蝦仁晶瑩透明、有彈性,腌制時,食粉和梘水是必不可少的用料。梘水和食粉都屬於疏鬆劑,呈弱鹼性,具有膨脹性,能促使蝦肉吸水,促其外形變得硬挺,質地變得脆嫩。
其腌制方法為:每500克蝦仁加入3克食粉、5克梘水及少許清水,然後拌和均勻,腌漬30~50分鍾,再以流動水沖至蝦仁摸起來沒有粘手的感覺,即可。
腌制後的蝦仁,體積增大,顏色變淺,透明度增強,外形硬挺,質地脆嫩,烹製成菜後能達到晶瑩透明的效果,當然這種晶瑩透明也只是相對而言的。這時我們便可以根據菜餚的需要,對腌制後的蝦仁先進行刀工處理,然後再碼味上漿,入鍋烹制。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碼味上漿的方法:將腌制好的蝦仁從背部片開,去除沙線,洗凈後,用潔凈毛巾吸干水分,每500克蝦仁中加入雞蛋清1個、精鹽3克、味精4克、胡椒粉2克、生粉5克,然後拌勻放入冰櫃中凍2小時,即可取出來下鍋烹制。
冷盤是筵席上首先與食客見面的菜品,故有「見面菜」或「迎賓菜」之稱。因此,冷盤做得好與不好,直接影響到食客對筵席的印象。冷盤拼盤,更是各類冷盤品種自然巧妙的組合,因此需要較為講究的刀工技術、較為協調的色澤搭配以及較為優美的裝盤造型等等。
製作冷盤拼盤,首先要了解冷盤拼盤的基本知識和具體操作步驟。傳統的冷盤拼盤有雙拼、三拼、四拼、五拼、什景拼盤、花色冷拼等6種不同的格式,而製作拼盤時都要經過墊底、圍邊、蓋面三個步驟。現分別詳述如下:
1�雙拼。就是把兩種不同的冷盤拼擺在一個盤子里。它要求刀工整齊美觀,色澤對比分明。其拼法多種多樣,可將兩種冷盤一樣一半,擺在盤子的兩邊;也可以將一種冷盤擺在下面,另一種蓋在上面;還可將一種冷盤擺在中間,另一種圍在四周。
2�三拼。就是把三種不同的冷盤拼擺在一個盤子里,這種拼盤一般選用直徑24厘米的圓盤。三拼不論從冷盤的色澤要求和口味搭配,還是裝盤的形式上,都比雙拼要求更高。三拼最常用的裝盤形式,是從圓盤的中心點將圓盤劃分成三等份,每份擺上一種冷盤;也可將三種冷盤分別擺成內外三圈,等等。
3�四拼。四拼的裝盤方法和三拼基本相同,只不過增加了一種冷盤而已。四拼一般選用直徑33厘米的圓盤。四拼最常用的裝盤形式,是從圓盤的中心點將圓盤劃分成四等份,每份擺上一種冷盤;也可在周圍擺上三種冷盤,中間再擺上一種冷盤。四拼中每種冷盤的色澤和味道都要間隔開來。
4�五拼。也稱中拼盤、彩色中盤,是在四拼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種冷盤。五拼一般選用38厘米圓盤。五拼最常用的裝盤形式,是將四種冷盤呈放射狀擺在圓盤四周,中間再擺上一種冷盤;也可將五種冷盤均呈放射狀擺在圓盤四周,中間再擺上一座食雕作裝飾。
怎樣用姜?
姜是許多菜餚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調味品,但怎樣使用,卻不是人人必曉的。用得恰到好處可以使菜餚增鮮添色,反之那就會弄巧成拙。我們在烹制時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如做魚圓時在魚茸中摻加姜蔥汁,再放其他調味品攪拌上勁,擠成魚圓,可收到鮮香滑嫩、色澤潔白的效果。若把生薑剁成米粒狀,拌入魚茸里製成的魚圓,吃在嘴裡就會墊牙辣口,且色彩發暗、味道欠佳。又如在燒魚前,應先將薑片投入少量油鍋中煸炒熗鍋,後下魚煎烙兩面,再加清水和各種調味品,魚與姜同燒至熟。這樣用姜不僅煎魚時不粘鍋,且可去膻解腥;如果薑片與魚同下或做熟後撤下姜米,其效果欠佳。因此,在烹調中要視菜餚的具體情況,合理、巧妙地用姜。
1.姜絲入菜 多作配料
烹調常用姜有新姜、黃姜、老薑、澆姜等,按顏色又有紅爪姜和黃瓜姜之分,姜的辛辣香味較重,在菜餚中既可作調味品,又可作菜餚的配料。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黃姜香辣,氣味由淡轉濃,肉質由松軟變結實,是姜中上品;老薑,俗稱薑母,即姜種,皮厚肉堅,味道辛辣,但香氣不如黃姜;澆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餚的配菜或醬腌,味道鮮美。
作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絲,如「姜絲肉」是取新姜與青紅辣椒,切絲與瘦豬肉絲同炒,其味香辣可口,獨具一格。「三絲魚卷」是將桂魚肉切成大片,卷包筍絲、火腿絲、雞脯肉絲成圓筒形,然後配以用澆姜腌漬的醬姜絲,還有蔥絲、紅辣椒絲,加醬油、糖、醋溜制即成。味道酸甜適口,外嫩里鮮。把新姜或黃姜加工成絲,還可做冷盤的配料,增鮮之餘,兼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如淮揚傳統涼拌菜「拌干絲」,它是把每塊大方豆腐乾切成20片左右,再細切成比火柴棒還細的干絲,用沸水浸燙3次,擠去水分,放入盤中,上面再撒放生薑絲,澆上調味而成的。干絲綿軟清淡,姜絲鮮嫩辣香。
2.姜塊(片)入菜去腥解膻
生薑加工成塊或片,多數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燉、燜、煨、燒、煮、扒等烹調方法中,具有去除水產品、禽畜類的腥膻氣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老薑,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後要棄去姜。所以姜需加工成塊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開,便於姜味外溢,浸入菜中。如:「清燉雞」,配以雞蛋稱清燉子母雞,加入水發海參即為「珊瑚燉雞」,以銀耳球點綴叫做「風吹牡丹」,佐以豬腸叫「游龍戲鳳」,添上用魚蝦釀制的小雞即為「百鳥朝鳳」等。在製作中都不可不以薑片調味,否則就不會有雞肉酥爛香鮮、配料細嫩、湯清味醇的特點。
姜除在烹調加熱中調味外,亦用於菜餚加熱前,起浸漬調味的作用,如「油淋雞」、「*燒魚」、「炸豬排」等,烹調時姜與原料不便同時加熱,但這些原料異味難去,就必須在加熱前,用薑片浸漬相當的時間,以消除其異味。浸漬時,同時還需加入適量的料酒、蔥,效果會更好。
3.姜米入菜起香增鮮
姜在古代亦稱「疆」,意思是「疆御百邪」之說。姜性溫散寒邪,利用姜的這一特有功能,人們食用涼性菜餚,往往佐以姜米醋同食,醋有去腥暖胃的功效,再配以姜米,互補互存,可以防止腹瀉、殺菌消毒,也能促進消化。如「清蒸白魚」、「芙蓉鯽魚」、「清蒸蟹」、「醉蝦」、「熗筍」等,都需澆上醋,加姜米,有些還需撒上胡椒粉,擺上香菜葉。
姜米在菜餚中亦可與原料同煮同食,如「清燉獅子頭」,豬肉細切再用刀背砸後,需加入姜米和其他調料,製成獅子頭,然後再清燉。生薑加工成米粒,更多的是經油煸炒後與主料同烹,姜的辣香味與主料鮮味溶於一體,十分誘人。「炒蟹粉」、「咕喀肉」等,姜米需先經油煸炒之後,待香味四溢,然後再下入主配料同烹。姜塊(片)在火工菜中起去腥解膻的作用,而姜米則多用於炸、溜、爆、炒、烹、煎等方法的菜中,用以起香增鮮。
4.薑汁入菜色味雙佳
水產、家禽的內臟和蛋類原料腥、膻異味較濃,烹制時生薑是不可少的調料。有些菜餚可用姜絲作配料同烹,而火工菜餚(行話稱大菜)要用姜塊(片)去腥解膻,一般炒菜、小菜用姜米起鮮。但還有一部分菜餚不便與姜同烹,又要去腥增香,如用薑汁是比較適宜的,如前面講的製作魚圓、蝦圓、肉圓及將各種動物性原料用刀背砸成茸後製成的菜餚,就是用姜計去腥膻味的。
制薑汁是將姜塊拍松,用清水泡一定時間(一般還需要加入蔥和適量的料酒同泡),就成所需的薑汁了。
生薑在烹調中用途很大,很有講究,但不一定任何菜都要用姜來調味,如單一的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再用姜米調味,勢必會「喧賓奪主」,影響本味。俗說:「薑是老的辣」。烹調用姜不應選用新姜,老薑的味道更濃香
怎樣用鹽
鹽在烹調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們常將食鹽的鹹味稱為「百味之王」,「一鹽調百味」。鹽在烹調中的主要作用是調味和增強風味。烹調加鹽時,既要考慮到菜餚的口味是否適度,同時也要講究用鹽的時機是否正確。學術理論認為,人的味覺可以感覺到鹹味最低濃度為0.1%~0.15%。感覺最舒服的食鹽溶液的溶度是0.8%~1.2%。因此製作湯類菜餚應按0.8%~1.2%的用量掌握。而煮、燉菜餚時一般應控制在1,5%~2%的范圍內,因為這些菜餚食用時常和不含鹽的主食一同食用,即下飯的菜,所以加鹽量應該大些。
鹽在烹調過程中常與其它調料一同使用,使用過程中幾種調料之間必然發生作用,形成一種復合味。一般說,鹹味中加入微量醋,可使鹹味增強,加入醋量較多時,可使鹹味減弱。反之醋中加入少量食鹽,會使酸味增強,加入大量鹽後則使酸味減弱。鹹味中加入砂糖,可使鹹味減弱。甜味中加入微量鹹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甜味。鹹味中加入味精可使鹹味緩和,味精中加入少量食鹽,可以增加味精的鮮度。此外,食鹽有高滲透作用,還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製作肉丸、魚丸時,加鹽攪拌,可以提高原料的吃水量,使製成的魚丸等柔嫩多計。在合面團時加點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的彈性和韌性。發酵面團中加點鹽還可起到調節面團發酵速度作用,使蒸出的饅頭更松軟可口。
在烹調中掌握用鹽,大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1.烹調前加鹽 即在原料加熱前加鹽,目的是使原料有一個基本鹹味,並有收縮。在使用炸、爆、滑餾、滑炒等烹調方法時,都可結合上漿、掛糊,並加入一些鹽。因為這類烹調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層漿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須在烹前加鹽。另外有些菜在烹調過程中無法加鹽,如荷葉粉蒸肉等,也必須在蒸前加鹽。燒魚時為使魚肉?
2. 好吃的食譜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美食。以下幾種,都是蔡瀾腦海中有印象的各國美食,能夠得到蔡瀾這種老饕的認可,想必味道絕不會錯到哪裡去。
美國——辣椒大豆
對於蔡瀾這種對食物極其挑剔的人來說,美國幾乎找不到一樣好吃的東西,但只有一種食物例外,那就是辣椒大豆。此菜做法十分簡單,用肥豬肉把大豆炆得軟熟,加大量的 HABAHERDO燈籠椒,有致命的辣度。盛在木碗中用木湯匙一大口一大口扒進嘴裡,愈辣吃得愈過癮。然而遺憾的是此菜是由墨西哥傳來,並非美國本土發明的。
比利時——青口 MUSSEL
歐洲最好的海鮮在比利時,不在西班牙。來到比利時,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青口,這是比利時的國菜。到比利時不吃一盆青口,逛街都顯得怯。比利時人吃青口,頗有中國人吃大閘蟹的意思,每年秋冬就是吃青口的旺季。比利時的青口足有20多種口味,不過最受歡迎的是原味﹑奶油和白葡萄酒三種。
細品之後,發現葡萄酒的口味最好,每天早上新鮮運到的青口,只簡單加上白葡萄酒、洋蔥、西芹等一起煮熟就成,配以油炸的薯條,清煮的Moule,鮮美多汁,保持了原有的鮮味,薯條炸得恰到好處,兩者成為絕配。那清爽鮮甜的味道,會令人不住的一隻只吃下去。
埃及——水煙
蔡瀾認為,埃及最好吃的東西,是蜜糖浸的水煙抽完之後喝的那杯茶。其實,茶本身也許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蜜糖浸的水煙」。水煙,最初起源於800年前的印度,後逐漸流傳到阿拉伯世界,成了一種民間吸食煙草的通用方式。
一位阿拉伯小說家描寫道:「騰雲駕霧間,水迷煙醉中,經典的時光恍若倒流,回到了遙遠的過去。」水煙的煙草就像雞尾酒一樣,可以任意搭配。水果煙草由鮮煙草葉、干水果肉和蜂蜜等製成,只有30%左右是煙草,附以麝香、冰片等傳統秘方,可以依據個人的喜好,將多種口味混合一起。水煙絲的尼古丁含量幾乎為0,而煙焦油含量為0.01mg,同時吸食時經過水的過濾,將更大程度地減少了煙的危害。這點是普通香煙所不能比及的。因此,水煙抽起來煙味清淡涼爽,各種味道摻雜在一起,讓人飄飄欲仙,有種微醺的感覺,可以使你忘卻所有的煩惱與不快。
法國——填鵝頸
法國美食數之不盡。篩選之下,還是那條鵝頸。把骨頭用巧妙的手藝抽了出來,再填入鵝肝醬,煎得有點微焦上桌,絕對不能用植物油,鵝油最佳。
希臘——烏魚子
台灣人稱它烏金、泰國人稱它玉食、日本人則稱它唐墨。事實上,上好的烏魚子也確實兼有黃金的光亮、美玉的潤澤和墨塊的深邃。還未入嘴,顏值上就比普通魚子顆粒鬆散的樣子先勝了三分。美食家唐魯孫則用「清逸浥潤」這個詞來形容烏魚子,事實上,烏魚子的迷人之處,也在於它介於乾和濕、濃和淡、瘦和肥之間的微妙口感。而明火來烤,尤其能彰顯它的美味。
希臘的邁索隆吉翁是一個寧靜、安逸的小城,這里出產的烏魚子,是名揚歐洲數百年的美食。2014年又獲布魯塞爾國際美味與質量協會超級美味獎。每年8-9月份,漁民從潟湖捕獲洄遊的烏魚,取出其碩大的卵巢(魚子),用海水洗凈再撲上海鹽,精心風干,最後用蜂蠟密封後出售。邁索隆吉翁的烏魚子都是漁民按自家的祖傳秘方製作,各有風味。比較起名揚東亞的台灣烏魚子,風味有過之而無不及。
用了40年時間,游遍奧斯曼帝國疆土和周邊國家,為世人留下10卷巨著《游記》的突厥學者、旅行家愛維亞·瑟勒比曾經贊嘆道:邁索隆吉翁烏魚子色如金色的番紅花,是真正的帝王貢品。蔡瀾的「死前必吃清單」里有一樣就是烏魚子,他說:「烏魚子則要選希臘島上的,用蠟封住,最為美味,把日本、台灣、土耳其的,都比了下去。」
荷蘭——生腌鯡魚
鯡魚是荷蘭北海岸最常見的魚類之一,也是荷蘭崛起的一個起點。在15世紀時,有著100萬人口的荷蘭,靠著洋流帶來的豐富的鯡魚,解決了1/5荷蘭人的生計。
鯡魚似乎是上帝專門為荷蘭人創造的一樣,荷蘭人也不客氣的盡情享受這種美味,換句話說荷蘭就是鯡魚的地獄。歡迎加入廚影超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每年不知有多少鯡魚要在這里送命,鯡魚是主菜、是零食,荷蘭人煮他們、炸他們、烤他們、還要生吃他們。
鯡魚是荷蘭當地很有名的料理。荷蘭人吃鯡魚的方式相當特殊,大多直接搭配洋蔥生吃。用蔡瀾的話來說,「街邊檔的生腌鯡魚,愈肥大愈好。不能切斷,仰起頭來整條從頭咬到尾。」
義大利——生火腿夾蜜瓜
如果你去到義大利餐廳享用美食,你會享受到一份獨特的開胃美食,清甜的哈密瓜搭配咸香的義大利帕瑪火腿,帕爾瑪蜜瓜火腿(parma ham with melon)就是它的名字。
義大利的帕爾瑪火腿,與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中國的金華火腿並稱世界三大火腿。上好的帕爾瑪火腿至少要有9公斤以上,其色澤粉嫩如玫瑰一般,脂肪分布均勻,口感於各種火腿中最為柔軟。切片後有透視感,帶雲石紋理的脂肪,嗅起來有陳年的肉香及煙熏的氣味,味道咸香,入口即化。在義大利,能否提供優質的帕瑪火腿,幾乎成為評價餐廳素質好壞的標准。
火腿是鹹的,而哈密瓜是甜的,配在一起聽起來會有點奇怪。其實不然,哈密瓜的甜味可以中和火腿里的鹹味。哈密瓜清甜的果香與生火腿片咸軟綿柔的口感於嘴中碰撞糅合,實在是超越想像力的味道。
印度——螃蟹咖喱
蔡瀾是在果亞吃的新鮮的螃蟹咖喱,拆了肉和蟹膏加咖喱粉煮得稀爛,在一片白色的海灘進食。去過印度的朋友都知道,在當地大大小小的餐廳,無論你點什麼菜,最後端上來的幾乎都是一個樣子,因為一塊塊的主料早已淹沒在濃郁的咖喱汁里,濃烈而豪放,勾逗著你的味蕾,此刻你不得不承認,咖喱有著放大美味的功效。新鮮的螃蟹肉混合著咖喱的辛辣,讓人不得不來幾碗白飯拌吃。
俄國——魚子醬
在伏特加河畔吃剛從鱘魚肚中剝出來的魚子醬。有許多美其名曰「魚子醬」的東西,嚴格說來,根本算不得是魚子醬。。在法國,魚子醬定義之精確、嚴格一如香檳:只有鱘的魚卵才有資格製成魚子醬。其中以產於接壤伊朗和俄羅斯的裏海的魚子醬質量最佳。現代高品質的魚子醬一般出自三種鱘魚:歐洲鰉(beluga)、奧西特拉鱘(Osetra或Ossietra)、閃光鱘(Sevruga)。
昔日俄羅斯皇室貴族嗜吃魚子醬最為出名,因此俄國魚子醬曾經為最高品質代表。俄羅斯漁獵鱘魚的歷史最早,十二世紀時,俄羅斯魚子醬已遠近馳名。以重視美食著稱的法國正是魚子醬最大消費國家,世界各地的饕客恣意地享受著魚子醬的純然奢華。在黑市,一磅的Beluga Caviar售價超過1000美金;在美國高級餐廳里,一湯匙魚子醬,得花費50美金。
來段視頻看看
新加坡——馬來啰惹
馬來啰惹(一種用黑色的蝦頭膏拌生菜的沙律)、印度啰惹(一種把食物鋪粉炸出來的小吃,淋上獨特的醬,但已失傳)。啰惹是一道極具特色的馬來西亞沙拉,在新加坡已風靡數十載。譯自馬來語,意即「大雜燴」,其風味隨著不同配料而變化無窮——甜、酸、辣相融合在嘴裡,好比人生五味雜陳。
3. 糯米可以做什麼好吃的
糯米可以做糯米酒、糯米百合粥、鯽魚糯米粥、 糯米糍、糯米燒麥、糯米卷、 糯米蒸排骨、糯米藕片等。
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澱粉等,為溫補強壯品。其中所含澱粉為支鏈澱粉,所以在腸胃中難以消化水解。
糯米與板栗:二者與水同煮至熟爛成粥,早餐食用,對腰腿軟弱,反胃腹瀉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糯米與枸杞子:二者同時水煎食用,喝湯食糯米及枸杞子,每日食兩次,可改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還有滋補肝、腎、肺及明目的作用。
4. 糯米粉可以包餃子嗎
用純糯米粉做餃子皮可以的,但不好吃,軟軟的,黏黏的,做出來像是包著肉的湯圓。而生粉類屬於澱粉的一種,不易融合,煮餃子皮的時候容易掙開。
將糯米作為餃子餡也相當好吃,把糯米提前一夜泡上,之後入鍋蒸上30至40分鍾,蒸熟之後,加入各種調料,花生粒,還有蔥姜蒜等,用力攪拌均勻,然後將糯米餡包入餃子皮下鍋蒸熟就可以吃了。
(4)糯米粥怎麼煎餃子好吃擴展閱讀:
糯米粉的主要功效:
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 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禁忌人群:
1、 凡濕熱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凡發熱、咳嗽痰黃、黃疸、腹脹之人忌食;
2、糯米黏膩,若作糕餅,更難消化,故嬰幼兒、老年人、病後消化力弱者忌食糯米糕餅;糖尿病患者少食或不食。
5. 糯米粉都可以做哪些糕點哪一種最好吃
用糯米粉做的中西合璧的點心,松軟可口,為許多食物所喜愛。比如驢子卷、梅娘雪、糯米糕、湯圓、湯圓等都是常見的中西點心,冷卻後將花生、芝麻拌碎。你可以用攪拌機或輥碾碎它們。處理後的顏色有點像豆粉,非常好,麻球、米條、糯米卷都是用糯米粉做的。這些食物都很美很好吃,下面我就介紹三種用糯米粉做的好吃的食物,一種是豆沙糯米卷,一種是紅糖年糕,還有一種是江米吧。
以糯米為原料製成的糯米粉,香味濃郁,口感順滑。它可以做成各種糕點和小吃,甜而不膩。糯米粉具有滋補、禦寒的作用。尤其是在冬天,吃一碗餃子或用糯米粉煮肉,不僅柔軟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6. 為什麼糯米飯吃起來那麼黏
糯米由大量支鏈澱粉組成。支鏈澱粉的分子中含的葡萄糖單元平均有600~6000個,像樹枝似的一個個聯串著,所以就管它叫支鏈澱粉。支鏈澱粉比較難溶於水,黏性很大,又被稱為膠澱粉。所以糯米煮熟後黏性非常大。
澱粉有兩大類:一類稱為直鏈澱粉,一類稱為支鏈澱粉。
直鏈澱粉分子中的葡萄糖單元,平均有200~980個。它們一個接一個,像一條長長的「鎖鏈」一樣,所以稱它為直鏈澱粉。直鏈澱粉可以溶在熱水中,黏性比較小。
支鏈澱粉就不同了,它的分子中含的葡萄糖單元比直鏈澱粉多得多,平均有600~6000個,像樹枝似的一個個聯串著,所以就管它叫支鏈澱粉。支鏈澱粉的「性格」和直鏈澱粉恰好相反,比較難溶於水,黏性很大,所以又被稱為膠澱粉。
—般大米和糯米的「性格」不同,就是由於澱粉的種類不同。因為大米的「骨骼」是由很多直鏈澱粉和少量支鏈澱粉構成的,所以粘性小。而糯米的「骨骼」卻是由大量支鏈澱粉組成的,所以黏性非常大。
你大概也吃過又黏又稠的糯米粥吧。在糯米粥中加進一些砂糖,攪它一攪,說也古怪,既黏且稠的糯米粥,馬上就變得很稀薄了。這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糯米粥是一種黏性很大的乳膠,屬親水膠體。親水膠體有這么一個「脾氣」,把糖添進去,由於糖具有使乳膠脫水的本領,可以解除包圍膠體顆粒的水,使它們失去親水的「嗜好」,這樣一來,乳膠就變成懸膠,膠體顆粒互相孤立,浮懸在水中,原來黏黏糊糊的糯米粥就變稀薄了。
如果在糯米粥中添加一些食鹽,糯米粥也會變得稀薄,黏度大大降低,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孺米粥乳膠的質點是帶著相同的電荷,它們互相排斥,就不可能靠攏聚集成大質點沉澱出來。而食鹽是電解質,有消除乳膠質點中的電荷,和使膠體質點脫水聚集成大質點沉澱出來的雙重本領。這樣膠體被破壞了,糯米粥的黏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7. 粥的種類 早餐
粥的種類非常多種多樣,作為早餐的選擇也是非常具有營養價值的。
例如小米粥,海鮮粥,蔬菜粥,雜糧粥等等,都是非常不錯的早餐粥類選擇。
粥相對於其它的主食來說,是一種非常好消化的食物,如果是純大米粥,更是不需要我們進行充分的咀嚼,就可以進到胃了,
對於一些牙口不好的人群,以及腸胃的生理功能比較差的人群,喝粥確實是一種好的選擇。
但如果是對於腸胃功能非常正常的人群來說,每天喝粥就是一種不建議的做法了,特別是對於精細糧食的這種,
如果每天都大量的食物,甚至是把粥當作主食來食用,就非常的不健康了,
一方面, 粥非常容易消化,但相對於吃大米飯來說,它在熱量上也會少一些,每百克的大米粥中也就含有50千卡的能量。
小米色黃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補虛的功效;小米營養豐富,
含有維生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鐵、鉀、鈣等多種營養物質。
所以小米粥具有健脾養胃、和中補虛、益氣養血的功效。
平時脾胃虛弱者食用小米粥,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大病久病或手術後身體虛弱的患者服用小米粥,有助於正氣的恢復;
如果服用具有瀉下傷陰作用的葯物,服用小米粥可以固護胃氣。
吃黑米粥的功效:
1、可以緩解肌肉疲勞、恢復體力,因為黑米粥當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分,能夠及時補充肌肉當中的糖原,
對於緩解肌肉疲勞、恢復體力方面的作用非常明顯。
2、能夠健脾益腎,因為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上來講黑米粥入脾經和腎經,
對於脾虛所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痛、腹脹,腎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腰腿疼、須發早白、尿頻、尿急的人,適當吃黑米粥有很好的健脾益腎的作用。
8. 糯米可以做什麼啊
12、笑口棗
笑口棗為圓球形,實心,外粘芝麻,外表有一裂口, 是廣東地域小吃中的油炸小吃種類,因其經油炸後上端裂開而得名。笑口棗也是清遠人春節必備年貨之一,寄意笑口常開。
13、麻團
麻團又叫珍袋,麻球,是指拳頭巨細、油炸糯粉團,外表盡是芝麻的食品。光彩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芬芳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幽香,而又柔嫩粘連,餡又苦澀適口,有團聚甘美的寄意,流行於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域。
八寶飯,提前一晚泡好糯米,蒸鍋鋪上紗布倒入泡好的糯米隔水蒸兩個小時。熟了之後加豬油和糖拌勻,碗底鋪好堅果和蜜餞再加上糯米飯,也可以一層一層疊加,按平上鍋蒸熟15分鍾就好了。
糯米鍋貼,把糯米放進餃子皮中包成鍋貼的樣子放平底鍋中煎,煎到有點黃就倒一點水蓋上蓋繼續煎,水燒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