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河源鹽鹵豆腐釀了好吃嗎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河源鹽鹵豆腐釀了好吃嗎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47:04

❶ 釀鹵水豆腐怎麼做好吃

步驟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1.干豆揀去雜質和不太好的豆子,用清水浸泡14-16小時,至完全泡發。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22.准備好6.5千克清水。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33.把適量的黃豆加入食品加工機中,再放入適量的水,打成漿倒出用過濾包過濾,豆渣加水重復一次。依次把所有的豆漿都加工好。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44.過濾好的豆漿放入大鍋內。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55.濾出的豆渣放入冰箱保存,可以蒸饅頭、烙餅。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66.鹽鹵稱量好。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77.加入2-3倍的水攪拌至融化。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88.豆漿放在火上燒開。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99.把表面的浮沫撇去,煮3開,關火。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010.鍋內加入1千克涼水。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111.豆漿的溫度降至80度左右。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212.用勺分次將鹵水倒入鍋內,由下向上快速攪拌幾下。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313.開火加熱燒開,直到出現豆花。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414.豆腐模具鋪好打濕的豆包布。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515.把豆花舀進模具中。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616.用豆包布把豆花包好。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717.加好蓋子。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818.上面放重物壓30分鍾左右。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1919.打開模具蓋子。
自製鹵水豆腐的做法步驟2020.脫模即可。

❷ 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哪個好吃

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哪個好
1、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哪個好

兩者相比較還是鹵水豆腐吃起來比較健康,但在市場上比較多得是石膏做的豆腐,專家認為少吃點石膏豆腐是比較好的,它裡面的添加劑不大好,而且吃多了豆腐,對一些老年人是一種身體負擔,對老人的腎臟器官加重負擔的。

豆腐最好就是用鹵水的比較健康,在市場上比較多得是石膏做的豆腐,石膏豆腐比鹵水豆腐白。鹵水豆腐口感綿韌,比較硬,有豆香味,石膏豆腐細嫩,光滑。專家認為少吃點石膏豆腐是比較好的,它裡面的添加劑不大好,而且吃多了豆腐,對一些老年人是一種身體負擔,對老人的腎臟器官加重負擔的。

2、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的區別

水豆腐就是用鹽鹵(氯化鎂)點漿製作的豆腐,石膏豆腐就是用硫酸鈣點漿製作的豆腐。

鹵水豆腐口感綿韌,特點:比較硬、有豆香味、含水量少、色澤白中略偏黃,質地比較粗老,俗稱「老豆腐」,一般北方人使用鹵水點豆腐,主要用於煎、炸、釀以及制餡等。

石膏豆腐細嫩光滑,特點:含水量多、色澤潔白,俗稱「嫩豆腐」,一般南方人會使用石膏點豆腐,主要用於做拌、燴、燒、製作湯、羹菜餚。


3、如何分辨鹵水豆腐和工業石膏豆腐

看:取一塊豆腐在散射光線下直接觀察。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工業石膏做成的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也可能內有水紋、氣泡、細微顆粒等。

摸: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工業石膏做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聞: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用工業石膏做成的豆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葯劑的味道。


什麼是鹵水豆腐
鹽鹵俗稱鹵水、淡巴,是生產海鹽的副產品,鹽鹵又叫苦鹵、鹵鹼,是由海水或鹽湖水制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及氯化鈉等,味苦、有毒。蒸發冷卻後析出氯化鎂結晶,稱為鹵塊。鹵塊溶於水稱為鹵水,是我國生產豆腐常用的凝固劑,能使蛋白質溶液凝結成凝膠。用鹽鹵做凝固劑製成的豆腐,硬度、彈性和韌性較強,稱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鹵水豆腐具有調低血壓、緩沖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的作用。


工業石膏點豆腐的危害
在成都地區,許多豆腐作坊都習慣於用石膏點豆腐。然而,石膏的化學成分是含水硫酸鈣,溶在水中略帶甜味,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我們在判斷石膏是否能食用的時候,就要看它的硫酸鈣含量,食用石膏是有嚴格衛生標準的。根據《豆製品類食品廠的衛生要求》規定,石膏作為食品添加劑,要求砷的含量每克不能超過0.5毫克,鉛的含量每克不能超過1毫克。那些歪豆腐作坊使用的暗紅色的工業石膏,砷、鉛含量超標,極具毒性,長期食用,會造成慢性中毒,危及健康。

工業石膏的危害不在其本身,而在於其含有多種有害雜質,特別是砷、鉛等成分對人體極其有害。砷在人體中積聚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引發皮膚癌和肺癌,皮膚潰瘍和鼻中隔穿孔則更為常見,歪豆腐作坊使用的工業石膏中砷含量超標,是非常危險的。

❸ 石膏豆腐和鹵水點的豆腐,哪一個更好吃

❹ 鹵水點的豆腐和石膏點的豆腐哪個好

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的區別:

1、凝聚劑不同

鹵水豆腐是用結晶氯化鎂水溶液點制的,也叫鹽鹵豆腐,因為結晶氯化鎂水溶液俗稱鹽鹵。石膏豆腐是用硫酸鈣(石膏)化成的石膏水點制的。其實,除了鹵水和石膏之外,葡萄糖酸內酯、檸檬酸等都可以用來點制豆腐。

2、口感和味道不同

鹵水豆腐的口感偏於綿韌,吃起來感覺比較硬,因為它的含水量較少。鹵水豆腐吃起來有豆香味,顏色看上去白中略偏黃。鹵水豆腐的質地比較粗老,俗稱「老豆腐」、「北豆腐」。石膏豆腐的口感較細嫩,也比較光滑,比鹵水豆腐要軟嫩許多,但豆香味比較淡,因為它的含水量多。從顏色上來看,石膏豆腐色澤潔白,比鹵水豆腐要白一些,俗稱「嫩豆腐」、「南豆腐」。

3、吃法不同

鹵水豆腐豆香濃郁、筋道有嚼頭,適合用於煎、炸、釀以及制餡等。石膏豆腐豆香味淡、切和翻炒時易碎,適合用於做拌、燴、燒、製作湯、羹菜餚。

鹵水點豆腐的反應原理: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鹵。點鹵用鹽鹵或石膏,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即膠體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

❺ 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哪個更好吃更健康點豆腐有什麼竅門謝謝。

鹵水點豆腐的原理是因為,豆腐的原料黃豆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含量36%~40%,經水浸、磨漿、除渣、加熱,得到的蛋白質的膠體(一種介於溶液和懸濁液、乳濁液之間的混合物)。點豆腐就是設法使蛋白質發生凝聚而與水分離。
鹽鹵是結晶氯化鎂的水溶液,屬電解質溶液,可以中和膠體微粒表面吸附的離子的電荷,使蛋白質分子凝聚起來得到豆腐。
既然點豆腐是讓蛋白質發生凝聚,所採用的凝膠劑就不一定是非鹽鹵不可,其他如石膏、酯酸、檸檬酸等都有相同的作用,都可用來點豆腐。這里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市場上銷售一種盒裝豆腐,它潔白細膩,質量明顯高於傳統方法製做的豆腐,原來,它的凝固劑採用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葡萄糖酸內酯,這也是新科技用於食品加工的一個例子。
簡單點說,鹵水豆腐就是用鹽鹵(氯化鎂)點制的豆腐,石膏豆腐就是用硫酸鈣點制的豆腐。
鹵水豆腐口感綿韌,比較硬,有豆香味,含水量少、色澤白中略偏黃,質地比較粗老,俗稱「老豆腐」「北豆腐」,主要用於煎、炸、釀以及制餡等。
石膏豆腐細嫩光滑、含水量多、色澤潔白,俗稱「嫩豆腐」「南豆腐」,主要用於做拌、燴、燒、製作湯、羹菜餚。
豆腐經典菜餚「小蔥拌豆腐」、「麻婆豆腐」、「鍋貼豆腐」、「砂鍋豆腐」、「泥鰍鑽豆腐」……
各有特色。

❻ 鹵水裡放鹽做出來的豆腐會怎樣嗎

鹵水裡面放鹽,做出來的豆腐,是鹹的,而且口味很好,吃起來很美味。

❼ 點鹵水豆腐加什麼東西,點出的豆腐才更香甜

簡單點說,鹵水豆腐就是用鹽鹵(氯化鎂)點制的豆腐,石膏豆腐就是用硫酸鈣點制的豆腐。
鹵水豆腐口感綿韌,比較硬,有豆香味,含水量少、色澤白中略偏黃,質地比較粗老,俗稱「老豆腐」「北豆腐」,主要用於煎、炸、釀以及制餡等。
石膏豆腐細嫩光滑、含水量多、色澤潔白,俗稱「嫩豆腐」「南豆腐」,主要用於做拌、燴、燒、製作湯、羹菜餚。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❽ 自製鹵水釀豆腐怎麼做好吃

食材明細

  • 主料:適量

  • 干黃豆200克

  • 輔料:適量

  • 清水1900ML

  • 調料適量

  • 鹵水豆腐王1包

  • 咸鮮口味

  • 煮工藝

  • 三刻鍾耗時

  • 簡單難度

  • 自製鹵水釀豆腐的做法步驟

  • 16

    我的家常做法是熱鍋放油先炒一紮蒜苗斷生即出鍋備用,再另外放油爆香蔥姜蒜,(兩塊姜塊,一小節大蔥,幾個蒜頭,)加一小勺豆瓣醬小火炒出香味,加適量生抽,雞精,加上適量的開水要高出所燜豆腐的高度,小火燉15分鍾,再轉大火收汁起鍋前加炒好的蒜苗拌勻,加適量水澱粉勾芡出鍋,再放點芹菜末就可以開吃了。

  • 小竅門

    煮豆漿時要及時觀察,千萬不要煮糊了,煮糊了做出來的豆腐就有一股糊味,那就功虧一簣了,豆腐要吃嫩的就不要壓那麼久,要吃老的,就壓時間長點。

❾ 釀豆腐如何做好吃!

總述:先將水豆腐切成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塊炸成黃色,再將半肥半瘦豬肉剁碎摻入魚肉「吊膠」做成「肉餡」。將「肉餡」「釀」入小塊油炸豆腐內,並盛於瓦煲之內加火,燜熟,再加進醬油、蔥花等配料。吃起來十分可口。若用白豆腐(不炸)釀豆腐,其味也相當不錯。

分述:

A、豆腐選水豆腐才正宗,鹽鹵、石膏豆腐一樣。

B、餡料最基本是前胛肉,加蔥頭到碎。 可以加蝦米、魷魚須、大地魚、魚肉等,有人用全魚肉。 用黃鱔去骨做餡,不用加任何配料。味道世界一流!

C、煎的火候是關鍵,要用文火,有一點焦黃即可。 秘訣:煎的時候一定要蓋鍋蓋!不要放水!

D、煎好後要轉入砂煲,不能過火,剛剛有蒸氣上即可。

E、油和鹽應偏重一點,因為豆腐可以去鹹味

主料:豆腐(南) 1000克 豬肉(肥瘦) 400克
輔料:香菇(鮮) 100克 調料:味精 5克 大蔥 20克 鹽 10克 豬油(煉制) 40克 胡椒粉 3克 醬油 10克 澱粉(蠶豆) 20克 香油 1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豆腐用筷子攪成泥,加鹽攪勻,用凈粗眼白布瀝去水分;
2. 豬肉剁成泥;
3. 蔥去根須洗凈,切成碎末;
4. 香菇去蒂,洗凈,擠干水分,剁成泥;
5. 將豬肉泥加香菇泥、蔥末、澱粉、鹽、醬油、胡椒粉、豬油攪成膠狀餡;
6. 取豆腐泥10 克放在手心上,再取餡7.5 克放在豆腐泥中央,包成丸子,如此逐一做好;
7. 鍋置中火,加豬油適量,燒至七成熱,將豆腐丸子逐個放入鍋中煎呈金黃色,再加豬油,翻煎另一面;
8. 另鍋放入上湯、味精、精鹽、醬油、豬油煮沸,將煎好的丸子倒入煮5 分鍾,至湯汁略干,出鍋;
9. 丸子排於碗內,倒入原汁,上屜用猛火蒸5 分鍾,取出合在盤內;
10. 將蒸丸子的湯汁潷入鍋內,加水澱粉勾芡,澆在丸子上,再淋上香油,撒上胡椒粉即成。

釀豆腐的歷史淵源:
客家族群長期在遷移中漂泊,對吃雖不十分講究,但根深蒂固,始終延續中原飲食習慣。著名的客家菜「釀豆腐」就是客家人運用智慧,在特定的環境中創造出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據有關史料載:「在北方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即現在「包餃子」。千百年來,餃子作為賀歲食品,深受人們喜愛,相延成習,流傳至今。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客家人自中原南遷廣東後,因嶺南以大米為主食,缺少麵粉,要保持這一習俗就很困難。於是他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旱地種植較多的黃豆磨製成豆腐,以豬肉和蔬菜等混合製成餡料,以豆腐作麵皮,把豆腐切成長方形對角形兩塊,用筷子在每塊豆腐中間挖個小洞,再把肉餡嵌入洞中,即形成「釀豆腐」,然後再蒸熟,以這種食法來代替吃餃子。此習俗慢慢流傳開來,經客家廚師的演繹,成為客家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