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說,雞蛋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你認可嗎
在營養學界,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雜志甚至為雞蛋戴上了“世界上最營養早餐”的殊榮。
都知道雞蛋營養多,但關於吃雞蛋的這些學問,你真的不一定知道。
一顆雞蛋加上它,軟血管,養心神…營養翻倍
雞蛋+番茄
軟化血管絕配
雞蛋遇上西紅柿,是營養絕配。二者結合,能夠良好地“去粗取精”。
還有菠菜炒雞蛋、西瓜皮炒雞蛋、蒜苔炒雞蛋等……簡直大開眼界,雞蛋不愧是“百搭王”。
一直以來,雞蛋始終都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它。一天一個雞蛋,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還能保護孩子的視力
不過,雖然吃了好多年,很多媽媽對雞蛋還是不夠了解,比如早上吃雞蛋到底好不好?一天一個,孩子會不會膽固醇過高?
每天吃雞蛋的好處
在營養學界,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除維生素C含量稍少外,雞蛋幾乎富含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美國《男性健康》雜把雞蛋評為“世界上最營養早餐”。
孩子每天早餐吃雞蛋,有這六大好處!
1、補充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粥和麵包等食物相比,雞蛋中蛋白質的氨基酸更好。另外,雞蛋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也比粥和麵包等食物高。
2、提高記憶力
雞蛋中豐富的膽鹼是合成大腦神經遞質乙醯膽鹼的必要物質,同時也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有助於提高記憶力,使孩子注意力更集中。
3、提供警覺性
雞蛋中富含的酪氨酸能讓孩子更迅速地做出反應。因此,對於每天都要接收新知識的學生來說,一天一個雞蛋很有必要。
4、增加飽腹感
雞蛋不僅能為機體提供充足的蛋白質,還可延緩胃的排空速度,延長餐後的飽腹感。
5、保護視力
蛋黃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能保護眼睛不受紫外線傷害,還有助於減少患白內障的風險。早上吃個雞蛋,對用眼過度的學生大有益處。
6、防止兒童體重超標
早餐吃雞蛋,能降低午餐以及一整天的熱量攝入,起到控制體重的作用。有研究顯示,與早餐以碳水化合物(米飯/麵包/面條等)為主的人相比,早餐吃雞蛋的人體重多減了56%,並且他們的精力也更充沛。
② 怎樣吃雞蛋最好
雞蛋是營養豐富的食品,若能科學食用,可大大提高其營養價值。
(1)搭配食用效果好。雞蛋與大豆合食,可提高大豆蛋白對人體的作用;雞蛋與牛奶配食,不但可補償牛奶中所缺少的礦物質,而且味道香甜,可以增進食慾。兒童生長需要有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所以,吃雞蛋時應適量配食蔬菜和水果等。
(2)嫩吃雞蛋易消化。雞蛋營養價值雖高,但食法不當,仍不能很快被人體消化、吸收。據實驗,煮嫩的雞蛋在胃中消化需15小時;全熟的雞蛋由於蛋白質分子凝固得非常緻密,成為膠性物變得發硬,因而需3小時才能消化;煎、炒雞蛋,進入胃腸中不易和消化液接觸,必須待油脂被消化掉,雞蛋才能與消化液「見面」,因而消化、吸收也很慢,約25小時。由此可見,煮嫩雞蛋最易消化,從營養學角度來看,蒸雞蛋羹、水汆蛋、蛋花湯等食法最可取。
③ 最好吃的蛋是什麼蛋
我感覺鵝蛋最好吃,純粹個人偏好。媽媽給拿了雞蛋和鵝蛋,可我眼巴巴看著不能吃,幾乎都被老公吃了,女兒也吃了幾個。此生基本上跟雞蛋鴨蛋鵝蛋說byebye了雞蛋炒著吃最好吃。鴨蛋腌咸鴨蛋最好吃。鵝蛋煮了切了放炸醬好吃。各有各的口味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吃法。
④ 雞蛋最多有幾個黃史上最多蛋黃的雞蛋
雞蛋作為大眾家中餐桌上比較普遍的常用食品之一,其是由三部分組成的:蛋殼、蛋黃以及蛋白,這三樣都有其極高的營養成分。雞蛋里所含的蛋白質對人體十分有益,平常我們所看到的雞蛋的蛋黃最多2~3個,那麼你們知道史上最多蛋黃的雞蛋有幾個嗎?接下來呢就由本站我為大家揭曉!
史上最多蛋黃的雞蛋
雞蛋黃裡面含有較豐富的脂肪,也有較豐富的鈣、鐵以及磷等礦物質,多吃蛋黃可以增強記憶力,促進肝細胞再生以及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史上最多蛋黃的雞蛋的記錄是九個,這種雞蛋是十分稀有的。不過在2010年據英國的一篇報道稱,一名年僅70歲的英國老婦人竟然發現了4個蛋黃的雞蛋,當時可把她驚呆了。
一位專家聽說此事件後,他稱出現四個蛋黃的雞蛋的概率只有110億分之一,不過還是沒有打破史上最多蛋黃的雞蛋的記錄。
有關專家稱,這種現象與雞蛋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有必然的聯系,例如與細胞分裂或者基因突變都有關,不過還有專家表示,不管是九蛋黃還是四蛋黃,它們除了蛋黃多,其實跟普通的雞蛋沒有很大的區別!
雞蛋黃每天吃幾個最合適?
雞蛋雖然好,但是在食用的數量上應該有所克制。人們大部分都認為:雞蛋營養價值高,多吃可以大補身體。殊不知,食用過多,反而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損害你的身體健康。
根據有關專家稱,每天的食用量所飽和的脂肪酸最好不好超過卡路里的百分之十,如果你的身體狀況處於中等,那麼可以每天放心的食用5個。對於老人來說,每天吃1~2個即可;對於兒童來說,每天可食用2~3個;對於產婦、孕婦以及身體較虛弱的,每天可食用3~4個。
雞蛋食用過多的危害?
1、營養不均衡;
身體所攝入的食物都需要有適當的比例,不管哪一種營養價值高的食品,不可能滿足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如果攝入過量,反而會影響健康。
2、誘發多種疾病;
雞蛋黃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膽固醇的大大增加,會導致人患心臟病、高血壓以及很多並發症的危險。
3、加重肝腎負擔;
吃雞蛋過多,會導致人體營養過剩,適得其反,從而引發肥胖,其蛋白質的分解會加重肝腎的負擔,有很大弊端。
看完上述我為大家揭秘的史上最多蛋黃的雞蛋,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雞蛋的烹飪做法多種多樣,只要合理的攝入,就不必要擔心那麼多。知道了史上最多蛋黃的雞蛋,大家是不是見識面又廣了呢~~
⑤ 怎樣吃雞蛋最好吃
近日微博熱搜#男子平均每天吃4個雞蛋,膽囊長滿結石#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這名男子是湖北漢川的王先生,今年46歲,平時很少喝水,卻很喜歡吃雞蛋,一天少則4個,多則6、7個!結果肚子痛去醫院手術,從膽囊中取出數百顆結石……
難道這和吃雞蛋有關嗎?這種說法當然是錯誤的!王先生這種情況與不愛喝水、飲食不規律關系更大,雞蛋在這里則成了「背鍋俠」!
雞蛋是我們身邊最容易獲得的營養品之一,在古時候無論是孕婦生產還是小兒生長,都離不開雞蛋!即便到現代,仍舊被老百姓認為是最親民的營養品。雞蛋所含的營養全面,吸收率高,價格便宜,被美國《健康》雜志稱為「世界上最營養的早餐」。
很多人對吃雞蛋有誤解,認為每天吃一個雞蛋就可以了,雞蛋吃太多會升高體內的膽固醇!這種說法完全錯了!要知道,吃雞蛋最大的誤區是:一天只能吃一個雞蛋,吃太多會導致膽固醇升高!
膽固醇並不是人體不需要的物質,它是我們人體合成維生素D以及各種激素不可或缺的物質,即便不吃雞蛋,我們人體每天都會合成大約3000mg膽固醇,這相當於10個雞蛋所含膽固醇的量……
你在這不吃雞蛋給誰看呢?反正身體不在乎你這點雞蛋中的膽固醇量!
研究表明,健康人每天吃兩個雞蛋,是不會導致膽固醇過高,更不會影響心腦血管健康的。尤其是老人、小孩、青春期、孕產婦等人群,需要充足的營養成分,小小的雞蛋就可以為他們補充缺乏的營養。
溫馨提示:雞蛋不要吃太多,否則可能產生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嚴重的人甚至會昏迷,這種情況被稱為「蛋白質中毒綜合征」,因此吃雞蛋要適量。
雞蛋所含營養
1.蛋白質
雞蛋的蛋白質含量高,且所含氨基酸種類齊全,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2.脂類
雞蛋含有多種脂類物質,主要集中在蛋黃當中,這包括膽固醇、卵磷脂、亞麻酸、DHA。其中卵磷脂更有助於腦組織和神經細胞的生長發育。
3.維生素
雞蛋所含的維生素較為豐富,主要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核黃素、硫胺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
4.礦物質
雞蛋還有較豐富的礦物質,主要為鈉、鋅、鐵、銅、鈣、鎂、鉀、硫、磷等。
中醫認為:雞蛋性平味甘,歸脾胃經,能夠補肺養血、滋陰潤燥。常常用於調理氣血不足、胎動不安等,是扶助正氣的常用食品。
如何吃雞蛋
那如何吃雞蛋呢?千萬別生吃雞蛋!尤其是那些肌肉男,吃半天雞蛋,不僅又腥又黏,還可能感染感染沙門氏菌。而且生雞蛋被人體吸收率僅為50%,遠沒有水煮雞蛋的100%吸收率、炒雞蛋97%的吸收率、油炸雞蛋80%的吸收率要高。
雞蛋能成百味美食,煎炒烹炸都可以做!但對比多種雞蛋的吃法,營養學家發現,還是最簡單的水煮蛋最適宜,不僅烹飪溫度低,且含油脂較少,雞蛋所含的營養保存較完整,近乎100%的被人體消化吸收。
有個誤區是有人只吃雞蛋清,不吃蛋黃……
雞蛋中主要的營養物質包括脂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都在雞蛋黃中,雞蛋清則多數為水和蛋白質,只吃雞蛋清的營養,說實話還不如吃一塊豆腐來的實在!
這些人不能吃雞蛋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雞蛋,下面這些人要注意:
1.對雞蛋過敏的人:如果吃雞蛋出現過敏症狀,一定要去醫院檢查,確認過敏原,並聽從醫生的建議。
2.有肝腎疾病的人:肝腎疾病的人對蛋白質代謝存在問題,此時建議咨詢相應醫生,看自己是否適宜吃雞蛋。
3.有膽道、胰腺疾病的人:膽、胰腺都具有輔助消化蛋白質的作用,如果有相關疾病自然會影響到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參考資料】
[1] 雞蛋是一座營養寶庫[J]. 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19,(09):56.
[2]范志紅. 吃雞蛋這8個問題讓人很糾結[J]. 養生大世界,2016,(08):60-63.
[3]李佩文. 雞蛋營養又治病[N]. 健康時報,2006-01-16(008).
⑥ 怎樣吃雞蛋
科學吃雞蛋
雞蛋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而均衡,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幾乎都有,無論是蛋清還是蛋黃,它們的蛋白質生理價值都極高,且易於消化吸收,利用率能達到95%以上,因此是較全價的天然食品。
一天究竟吃幾個雞蛋好?首先來看看從一個雞蛋能得到多少營養。
一個中等大小的雞蛋,平均約重50克,能提供蛋白質6克,脂肪5克,熱能72千卡,鈣23毫克,磷89毫克,鐵1.2毫克,維生素A612國際單位,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13毫克,尼克酸0.04毫克,膽固醇300毫克。若將一個雞蛋和50克瘦肉來比較,雞蛋的蛋白質和脂肪的質量比瘦肉好,維生素的含量也較高,價錢卻比瘦肉便宜些,從營養及經濟兩方面考慮都是吃雞蛋較合算。
近年來,由於了解到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人血液里的膽固醇都有增高,所以不少人對膽固醇產生了畏懼心理,害怕吃蛋黃會造成動脈硬化,因此不敢吃雞蛋。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在正常情況下,膽固醇並不是有害的東西,它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在體內膽固醇不僅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材料之一,而且能合成幾種重要的激素,在體內還能轉變成維生素D3。
另一方面,人體血漿里的膽固醇並不都是從食物中來的,它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來源。外源性是來自食物,所有肉、蛋、動物脂肪都含有膽固醇。估計每天大約吃進500毫克,如果動物性食物吃得少,還到不了此數。內源性是體內自己合成,每天約合成1.0~1.5克,這遠比從食物吃進去的多,所以體內的膽固醇大部分是身體自製的。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有自動調節的能力,即吃進去的膽固醇多,體內合成的數量就少;吃進去的少,體內合成的就多。此外蛋黃里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乳化劑,它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並保持懸浮狀態,從而妨礙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透過血管壁為身體組織所利用,不會增加血漿膽固醇。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的瑪加烈.弗林博士曾組織了一個專門研究「雞蛋與膽固醇」小組,對116名32~62歲的男性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實驗。他們先讓受試者連續三個月不吃任何蛋品食物,測定血清膽固醇的含量,然後每人每日加2個雞蛋,3個月後再測膽固醇,兩次結果相差不明顯,說明受試者體內膽固醇的含量不受雞蛋膽固醇的影響。而科學家認為一個血膽固醇濃度處於正常范圍的老年人,如每天吃兩個雞蛋,其血內膽固醇最多增加2毫克%,這個很微小的量不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而雞蛋中的其它營養成分,卻會給人帶來更多好處,因此不必害怕吃雞蛋。當然吃過多的雞蛋也不好,一是浪費優質蛋白質,二是蛋白質分解產物會增加肝、腎負擔,對身體也不利。而一個代謝正常的人,適當的吃些雞蛋,例如每天吃1~2個,或一星期吃幾次,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最營養的烹飪方法: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松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
注意: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會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蛋白好還是蛋黃好:
正確的吃法應該是吃整個雞蛋,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多,而其他營養成分則是蛋黃中含得更多。
有些人認為生吃雞蛋可以獲得最佳營養。其實,吃生雞壞處多多,對人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生雞蛋中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蛋白。前者阻礙人體腸胃中的蛋白酶與蛋白質接觸,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形成人體無法吸收的物質。但是上述兩種存在於生雞蛋中的有害物質,一經蒸煮就被破壞,不再影響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
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胃腸里的消化酶難以接觸,因而不容易被消化吸收。而煮熟了的雞蛋蛋白質的結構變得松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大約10%的鮮蛋帶有致病菌、黴菌或寄生蟲卵。有的家長用開水沖雞蛋加糖給孩子喝,由於雞蛋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殺死,容易引腹瀉和寄生蟲病。如蛋中有沙門氏菌,還會引起食物中毒。新近發現,雞蛋殼上可能帶有0—157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即使菌量極少,如果生雞蛋,也足以引起食物中毒。民間有人用吃生雞蛋的方法來治療小兒便秘,既治不了便秘,還會傳染人畜共患的弓形蟲病。這種病發病較急,全身各器官幾乎均受到弓形蟲的侵犯引起病變,嚴重者還會導致死亡。
因此,雞蛋一定要煮熟吃,以吃蒸蛋最好,不宜用開水沖雞蛋,更不能吃生雞蛋。
煮雞蛋是常用的吃法之一,但若煮不得法,往往會使蛋清熟而蛋黃不熟;或煮過頭了,把雞蛋煮得開了花,蛋白蛋黃都很硬,這樣都不利於消化吸收。
正確的煮蛋法:雞蛋於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2分鍾。停火後再浸泡5分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
據營養學家介紹: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5分鍾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人體營養。美國醫學界曾發表研究報告,24名成人每日吃兩個半熟蛋,6個星期後血脂並沒有上升,對人體有益的好膽固醇(HDL)反增加10%。
雞蛋的營養及吃法
雞蛋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價格相對低廉的常用食品。它的食用對象A相當廣泛,從4~5個月的嬰兒一直到老人,都適宜食用雞蛋。
一、雞蛋的營養價格
1、蛋白質
雞蛋含豐富的優質蛋白,每百克雞蛋含12.7克蛋白質,兩只雞蛋所含的蛋白質大致相當於3兩魚或瘦肉的蛋白質。雞蛋蛋白質的消化率在牛奶、豬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
雞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別豐富,而谷類和豆類都缺乏這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將雞蛋與谷類或豆類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後兩者的生物利用率。
2、脂肪
雞蛋每百克含脂肪11.6克,大多集中在蛋黃中,以不飽和脂肪酸為多,脂肪呈乳融狀,易被人體吸收。
3、其他微營養素
雞蛋還有其它重要的微營養素,如鉀、鈉、鎂、磷,特別是蛋黃中的鐵質達7毫克/100克。嬰兒食用蛋類,可以補充奶類中鐵的匱乏。蛋中的磷很豐富,但鈣相對不足,所以,將奶類與雞蛋共同喂養嬰兒就可營養互補。雞蛋中維生素A、B2、B6、D、E及生物素的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蛋黃中,維生素A、D和E與脂肪溶解容易被機體吸收利用。不過,雞蛋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較少,應注意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配合食用。
二、吃蛋黃好還是吃蛋白好
蛋黃和蛋白的蛋白質都是優質蛋白,消化率都很高。但是,蛋黃與蛋白的其它營養成分有較大差異,蛋白以卵清蛋白為主;蛋黃除了含豐富的卵黃磷蛋白外,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和微營養素(微營養素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總稱),特別是鐵、磷以及維生素A、D、E和B族含量豐富。
三、生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嗎
雞蛋很容易受到沙門氏菌和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生食易發生消化系統疾病,生蛋清中含有機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它們妨礙蛋白質和生物素的分解和吸收。相反,煮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由緻密變為鬆散,易為人體消化吸收。當然,過度加熱後,蛋白質過度凝固,也不利於消化吸收。
雞蛋誤區ABC
誤區A: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雞蛋,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羥、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B:常吃雞蛋導致膽固醇偏高
不會。因為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C:生雞蛋更有營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營養也不易被吸收。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可導致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另外,生雞蛋內含有「抗胰蛋白酶」,會破壞人體的消化功能。至於那些經過孵化、但還沒有孵出小雞的「毛雞蛋」,就更不衛生了。
解密烹飪雞蛋技巧
攤雞蛋:忌用大火,否則會損失大量營養。因為溫度過高時,雞蛋中的蛋白質會被破壞分解。尤其是炸得焦脆的雞蛋,營養損失就更厲害。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時間相對較長,水分丟失較多,攤出的雞蛋發干,影響質感。因此,攤雞蛋最好用中火。
蒸雞蛋羹:雞蛋羹是否能蒸得好,除放適量的水之外,主要決定於蛋液是否攪拌得好。攪拌時,應使空氣均勻混入,且時間不能過長。氣溫對於攪好蛋液也有直接關系,如氣溫在20℃以下時,攪蛋的時間應長一點(約5分鍾),這樣蒸後有肉眼看不見的大小不等的孔眼;氣溫在20℃以上時,時間要適當短一些。不要在攪蛋的最初放入油鹽,這樣易使蛋膠質受到破壞,蒸出來的雞蛋羹粗硬;若攪勻蛋液後再加入油鹽,略攪幾下就入蒸鍋,出鍋時的雞蛋羹將會很松軟。
打蛋花湯:在湯滾之際加幾滴醋,則蛋汁入水即呈現漂亮的蛋花。
煮雞蛋:重在掌握好時間,一般以8分鍾~10分鍾為宜。若煮得太生,蛋白質沒有松解,不易消化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質結構由松變得緊密,同樣不易被消化吸收。
特別提示
炒雞蛋忌加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多量的谷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鈉,若加入味精,加溫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的物質——谷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雞蛋本身的鮮味反而被掩蓋。
鍋中接冷水,水面需沒過雞蛋
大火燒開後就關火 這時不要掀鍋蓋
讓雞蛋泡在開水中5分鍾 即可
這樣煮的雞蛋是一層一層熟的
嫩嫩的雞蛋 咬一口下去 裡面的蛋黃是一圈圈的
特別漂亮 而且營養不流失
如果想讓雞蛋老一點,就泡八分鍾。 這樣煮出來腥味也少一些
各種蛋類的營養比較
除了雞蛋,常見的還有鴨蛋、鵝蛋、咸鴨蛋、鴿蛋、鵪鶉蛋等。它們的營養成分大致相當,但也存在一些細微的不同:
1、鴨蛋中蛋氨酸和蘇氨酸含量最高。
2、咸鴨蛋中鈣含量高出雞蛋的一倍,與鴿蛋中的鈣含量相當。
3、鵝蛋中的脂肪含量最高,相應的膽固醇和熱量也最高,並含最豐富的鐵元素和磷元素。
4、鴿蛋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雖然稍低於雞蛋,但所含的鈣和鐵元素均高於雞蛋。
5、鵪鶉蛋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都與雞蛋相當,然而它的核黃素(VB2)含量是雞蛋的2.5倍。而雞蛋中的胡蘿卜素卻是所有蛋類的蛋黃中最多的。
雞蛋的食療作用
蛋清的食療作用主要是潤肺利咽,清熱解毒,用於治療咽痛、目赤、腹瀉、瘧疾、燒傷;雞蛋黃加乳汁適量服用有治療驚厥的作用;
怎樣蒸雞蛋羹?都有哪些小竅門?
步驟:
1.取雞蛋2個, 打入盆內,先初步攪勻,加入200毫升(一小杯)溫開水、1克精鹽,攪勻後待用。
2.在鍋內加水,把雞蛋盆放入屜內,用弱火慢慢地蒸,至成凝固狀(似豆腐腦狀)即熟。
3.出鍋後滴入0.5克香油,即可食用。
小竅門:
1.事先在蒸雞蛋羹的盆內壁抹上幾滴熟油,這樣蛋羹就會不易粘底。
2.雞蛋放入盆內攪勻再加水,不然蛋液攪不勻,蒸熟蛋羹易沉澱。
3.蒸雞蛋羹的關鍵在於火候。用強火蒸,蛋汁會沸滾而出現小洞孔,口感和外觀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一定要用文火。
4.高碘、高鋅蛋對人身體有好處嗎?
據有關專家介紹,所謂的高碘、高鋅蛋,多是將鋅、碘、鐵等微量元素添加進雞飼料,雞在吃了這些飼料後,生出的蛋中相應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比普通雞蛋有所提高了。但這種雞蛋只適合小部分人群,不可以隨便亂吃。如果過多地攝入某些微量元素,反而對人體有害。例如人體內的碘多了會導致一系列神經系統的症狀,而體內鋅的含量超過一定程度,就容易引起鈣、鐵等缺乏。
⑦ 怎樣吃雞蛋最好吃最有營養拜託各位大神
吃雞蛋及營養有健康 要從雞蛋的烹飪方法和搭配食用 1、雞蛋要水煮或者是荷包蛋,很健康 2、雞蛋要和澱粉累食物一起消化才能吸收好,有營養
⑧ 每天都吃雞蛋,可哪種吃雞蛋方式最好營養師告訴你答案
雞蛋是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吃到,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營養,還對 健康 很有好處。雞蛋的吃法是多種多樣的,吃法的不同,營養吸收和消化率也會有較大的差別。
最 健康 的雞蛋烹飪方式是蒸和煮,這樣的做法的吸收率和消化率能達到100%。需要注意的是,煮雞蛋要差不多8~10分鍾,這個時候 雞蛋成熟恰到好處,而且細菌也被消滅了,影響蛋白質吸收的物質也去掉了,口感也變好了。
如果是吃炒雞蛋,就要注意少放油,避免雞蛋成了油的載體,造成高油高脂肪。還要避免雞蛋變焦,焦狀的雞蛋蛋白質已經被破壞了,而且還會產生致癌物質。
很多人喜歡煮雞蛋少煮幾分鍾,把雞蛋黃煮成糖心蛋黃,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很容易感染細菌。沒有熟透的雞蛋會含有一種沙門氏菌的病菌,人們誤食這種沙門病菌可能會引起發熱、全身疼痛、甚至還會出現無潰瘍。
這種細菌需要70度以上的溫度才能完全殺死,而雞蛋黃的凝固是在68度左右,所以溏心雞蛋吃起來很危險。而且不熟的雞蛋還影響吸收,溏心雞蛋裡面是生的,生雞蛋裡面含有一種叫生物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很多人認為柴雞蛋不僅吃著香,營養價值也很豐富,柴雞是散養的,生長環境好,吃的飼料也是 健康 無公害,熱衷買柴雞蛋。
但柴雞蛋只是口感相對普通雞蛋要好一些,但營養價值和普通的雞蛋差別並不大,只是脂肪含量比普通的雞蛋高一些,脂肪高的雞蛋不適合肥胖症的人食用。
⑨ 吃雞蛋搭配什麼菜最好怎麼吃雞蛋最健康
西紅柿炒雞蛋是最佳搭配。雞蛋煮著吃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