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下雪餃子怎麼做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下雪餃子怎麼做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7 19:10:27

❶ 豬肉酸菜餃子餡怎麼調

放鹽。

冬季腌酸菜是河套人的習慣,菜式來源於河套的豬肉燴酸菜。

冬季腌酸菜是河套人的習慣,菜式來源於河套的豬肉燴酸菜。菜里除了酸菜和豬肉,還有土豆和粉條,菜式看上去很不起眼,酸菜早已蔫得看不出水嫩時的形狀,豬肉和土豆也灰頭土臉。也許你第一眼並沒有看見它,可那香香酸酸的味道會把你的眼光吸引過去,土豆泥的濃香,還有豬肉的鮮嫩、粉條的軟滑讓你停不了手中的筷子。

「只要提起東北菜,那豬肉燉酸菜就像冬天下雪一樣,是俺們北方非常有特色的一道風景。家常的做法,是在一大鍋水裡烀一大塊方子肉,煮到斷生把肉撈出來,切成大肉片,酸菜切絲或者用油炒一下,或者就直接下到烀肉的湯鍋中,咕嘟半個點兒一小時的,讓酸菜充分吸收肥肉的油水,而肉片也軟爛到不肥不膩只留下香了。

燉好的酸菜散發著腌漬菜特有的香味,熱氣騰騰的端上桌,酸菜絲夾著五花三層大肉片,沾點兒韭菜花,吼吼,絕對是咱東北熱炕頭上最有滋味的家常菜。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是我國東漢時期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葯用。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❷ 大雪節氣吃餃子的習俗是為什麼

大雪節氣吃餃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名醫張仲景,感謝他在冬天用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葯材熬制「祛寒嬌耳湯」治療人們的耳朵凍瘡,所以,現在一些地區,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節氣大雪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天氣更冷,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南方地區降雪量較小,而在北方已千里冰封。

大雪節氣天氣變得寒冷,在這個時候人們一般都會出去運動,當然在大雪節氣我們有很多的習俗,選擇高熱量的食物在大雪節氣可以幫助自己防寒,那麼在大雪節氣吃餃子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一個習俗

❸ 羊肉羊蔥絞子可以放小香蔥嗎

可以,近幾天好多地方都下了雪,天寒地凍,來盤熱氣騰騰的羊肉餃子,驅寒暖胃。 羊肉是冬天最好的食補食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羊肉雖好,但是吃多了不容易消化吸收,這時候,它的好搭配就是洋蔥了。洋蔥含有蔥蒜辣素,有濃郁的香氣,加工時因氣味刺鼻而常使人流淚。正是這特殊氣味可刺激胃酸分泌,增進食慾。動物實驗也證明,洋蔥能提高胃腸道張力,促進胃腸蠕動,從而起到開胃作用,對萎縮性胃炎、胃動力不足、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食慾不振有明顯效果。 洋蔥不僅開胃幫助消化,而且還能去除羊肉的膻味。
主料3人份
羊肉(瘦)300克
洋蔥200克
麵粉390克
輔料
生抽適量
老抽適量
鹽適量
白蘭地適量
步驟1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的做法大全
羊肉去筋膜,放入真空料理機
步驟2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的做法圖解
啟動攪拌功能
步驟3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的家常做法
攪拌好的肉加入姜
步驟4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的簡單做法
加生抽,老抽,白蘭地,鹽,油拌勻
步驟5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麼吃
洋蔥切碎
步驟6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麼做
加入洋蔥,拌勻
步驟7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麼炒
面揉好後餳發至少半個小時
步驟8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麼煮
搓成長條
步驟9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麼燉
分成小劑子
步驟10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麼煸
壓扁
步驟11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樣煸
擀成皮
步驟12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樣做
放入餃子餡,包好
步驟13羊肉洋蔥餃子:驅寒暖胃和下雪天很搭哦怎樣炒
水開後,煮,中火,煮到餃子浮上來,透明即可

❹ 東北人在下雪天的時候,要出來「曬餃子」,其他地區有這個行為嗎

其他地區是沒有這個行為的,而且東北地區是為了利用冬天的天氣把這些餃子凍起來,這樣就成為了一個天然的冷酷,而且這些餃子保存的時間也會比較長。

❺ 包酸菜餡的餃子做法

用料

豬肉 500克

酸菜 一袋500克(絲)

油 1大勺

生抽 3-4小勺

料酒 1大勺

鹽 適量

味精 適量

雞精 適量

蚝油 適量

花椒粒 8-10粒

胡椒粉 半小勺

十三香 半小勺

白糖 半小勺

蔥 半根

姜 4-5片

東北酸菜餡餃子-附萬能餡方法的做法

  • 1、鍋內放入1碗水,加上花椒,八角,小火煮10分鍾,撈出花椒八角,留花椒水放涼備用。2、除了蔥姜所有調料放進肉餡中,放涼的花椒水一勺一勺加進去上勁!一個方向攪拌,肉餡不幹了,大概一碗水加進去差不多!(這步很重要)這個圖片是上完勁的圖片!花椒水照片忘記拍了!

❻ 東北立冬吃什麼 東北立冬習俗吃餃子暖胃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檯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從歷史上縱向看,自古北方人視餃子為美食佳餚

從地理上橫向看,北方地區比南方更愛餃子一些

歷史原因

1、北方冬天寒冷,現在北方是通了暖氣,南方則要靠先天優勢或者空調抗過來了。北方在古代可不像現在這樣,那是真的能冷的凍死人啊,尤其出了關,大雪一封山那真是天地十方皆冰雪啊,想想看,外面鵝毛大雪飄啊飄,屋裡火炕上面吃餃餃,熱熱乎乎的餃子咽下肚,再來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暖心又暖胃,身上就有了熱氣,吃完了蓋上褥子一躺,別提多舒服了,所以才有了「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的俗語。

2、北方喜麵食,其實東北地區的大米非常牛,但有個問題是米夠,菜不夠,老時候東北那邊獵戶多,肉還算不愁,但唯獨蔬菜實在太少,一般也就是白菜、土豆、蘿卜這三樣,窗戶塞兩捆蔥,外面掛半扇豬,根本沒有綠葉菜(當然現在不缺了)。而且每年十月份開始下雪下到轉年5月份,就算有提前腌好的泡菜和酸菜乾吃也吃膩了,餃子就是利用有限的食材化腐朽為神奇的一道美食。

3、北方多平原,多村落,人們喜歡交流、交往,一大盆熱乎乎的餃子所帶來的溫馨感給人一種家的溫暖,再加上餃子多年來有團圓的特殊意義,這是其他菜所做不到的。

4、古代北方經濟條件比較差,而餃子集合了主食、菜和湯,相對做一大桌子菜開銷少一些,有些上不了檯面的菜做成餃子反而美味無比,比如韭菜餃子,如果炒菜加個雞蛋也就是一道不打眼的配菜,可做成餃子那就是一道大餐啊,所以這第四點好處就是省材更省錢。

餃子本身的優點

第一、方便,吃著方便,做起來也方便,雖然有講究,但是不復雜,一家人男女老少都能參與其中。

第二、餃子味道好,雞鴨魚肉豬牛羊,海參鮑魚蝦蟹黃···只有想不到,沒有包不了,只要是菜肉就能做成餃子,餡料被餃子皮鎖住,一口一個吃進嘴裡簡直就是爆炸式的享受。

第三、餃子不僅能當飯能當菜,還是個下酒的好東西,要不怎麼又餃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說法呢。

最後講個段子:

不少北方的朋友應該熟悉老媽的這些話:

今天立冬,咱們吃餃子吧。

今天冬至,咱們吃餃子吧。

今天三十,咱們吃餃子吧。

大年初一,咱們吃餃子吧。

今天初五,咱們吃餃子吧。

明天初十,咱們吃餃子吧。

今天XX生日,咱們吃餃子吧。

今天買多了白菜/芹菜/韭菜/茄子/香菇/西葫蘆/羊肉/牛肉/豬肉/·····總之,咱們來吃餃子吧。

❼ 為什麼中國北方人普遍愛吃餃子

過年吃餃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餃子、冬至也要吃餃子……對很多人來說,餃子彷彿是過節的「標配」,寄託了無數美好寓意。

不過,也有說法稱,餃子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但南方在冬至時一般會吃湯圓、立冬燉麻油雞等等,過節吃餃子的習俗主要存在於北方。

那麼,為啥北方人過節喜歡吃餃子?餃子是怎麼來的?

一種美食的「進化史」

關於餃子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認為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這也是如今「餃子」一詞的詞源。

據記載,水餃在唐代有牢丸之名,或又稱為粉角。宋代稱為角子,《東京夢華錄》說汴京市肆有水晶角兒和煎角子。清朝時,除「扁食」外,水餃也叫「煮餑餑」。

明代餃子的製作方法很多。比如有用燙面做的烙餃子以及油炸餃子;宋詡撰《宋氏養生部》有一種「蜜透角兒」,是一種以去皮胡桃、榛、松仁或糖蜜、豆沙為餡的油煎餃子。

後來,文學家徐珂編的《清稗類鈔》提及,「以水煮之而有湯叫作水餃。」這大概可以看作是對「餃子」一種比較清晰的描述和界定。

隨著時間流逝,這種食物被附加了各種傳說,有些頗具傳奇性。據說,女媧造人時天氣特別冷,黃土捏成的小人耳朵很容易掉,為了把耳朵固定住,她便想了個辦法。

女媧在小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兒,再用細線拴住耳朵,線的另外一端放在小人兒的嘴裡咬著。久而久之,老百姓便開始包餃子紀念女媧,說冬天要是吃了餃子,耳朵就凍不掉了。

何時起大年初一吃餃子?

那麼,從何時起,人們開始在過年時吃餃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認為,餃子作為大年初一的約定美食,可能是起於明代之時,而且還有在餃子中包物的特別游戲內容。

這種說法確實有跡可循。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記載,餃子在明宮中稱為「扁食」。說正月初一,「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在「水點心」里包上錢,吃到的人便預示著未來一年都有好運,這和現在過年的習俗已經十分相似了。

到了清代,《燕京歲時記》對過年吃餃子也有記載,比如,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餃)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

這時,餃子的受歡迎程度似乎越來越高。《天咫偶聞》里提到:「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北方名煮餑餑。」

有人說,這已經充分顯示了當地民俗中對餃子的重視和喜愛。

餃子VS餛飩

不過,細細考察相關習俗,在諺語中卻可以發現有趣的一點,比如「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餛飩夏至面」。

有說法稱,古代餛飩和餃子一度指的是一種食物,餛飩出現得很早,外形很像《莊子》中提到的沒有七竅的「渾沌」,因此得名。

明代的《萬曆野獲編》引述了彼時流傳於京城中的一些有趣的對偶句,如「細皮薄脆對多肉餛飩,椿樹餃兒對桃花燒麥」,從這里可以看出,餃子、餛飩已有較為明確的區分。

民俗專家蕭放表示,古代冬至曾被認為是一年的起點,所以要吃餛飩。餃子跟餛飩形相似、製作方法也差不多,後來習俗慢慢演變,就變成了過年吃餃子。

但他也提到,過節吃餃子的習俗確實主要存在於北方,比如冬至、立冬等等,除夕吃餃子則是取「交在子時」之意。古代南方的習俗中不太會吃餃子。

「在更早之前,再偏南一點的地方連小麥都沒有。」他說,過去南方冬至吃湯圓、冬至團,過年時會吃糍粑、吃年糕,年夜飯會吃各種炒菜,但是不吃餃子。

一碗餃子的文化內涵

如今,餃子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而且一年之中,隨時都可以吃到,並不僅限於大年初一或者某個節日。

從民俗角度說,餃子味道可口,在過去物質貧乏的時候,確實是不可多得的美食;過節時所吃的食物往往寄託著美好寓意,餃子形似元寶,也有「招財進寶」的吉祥之意。

至於北方人過節喜歡吃餃子的原因,曾有網友總結道,不是過節非要吃餃子,而是喜歡那種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分享美食的感覺,有說有笑,熱熱鬧鬧。

由此可見,餃子不只是美食那麼簡單,人們在吃餃子的同時,更在意的恐怕是節日的文化氛圍、以及一份濃濃的親情。(完)

❽ 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溫暖冷冽的冬季

      初冬的天,冒著白色的煙,早班車窗外的風景,不知不覺變了色調。突然想起林清玄先生說的「現在的人,愈來愈不了解季節了」。冬天悄悄地來了,她純潔、寧靜。冬天雖十分寒冷,但對我而言,它有著無可比擬的溫馨和希望。

        中午時分,雖然外面日光傾城,但是極目之處,山寒水瘦,西風弄冷,難掩清冽的冬,突然繞著鼻尖襲來的香氣,觸動了我的味蕾,迎著香味走著,就看到了門衛處的大爺在煮餃子,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吃的那碗熱騰騰的餃子。

      那時,大多數人都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餃子,平素大家吃的都很簡單,正如謝冕在文章《餃子記盛》中所說:「北方人年節、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見,也最隆重的活動是包餃子,並感慨道「餃子下鍋,熱氣騰騰,餃子出鍋,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氣勢。」想起那時候,包餃子確實是一場讓人愉悅快樂的活動,還記得小時候,奶奶一聲令下,一大家子人就動起來了…揉面的揉面,切肉的切肉,和餡的和餡,准備妥當,就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邊包邊說笑,不覺間一雙雙彎彎的耳朵餃透靈可愛的圍起了一圈。

      水開時,蓋蓮上的餃子像一群小白鵝撲騰騰地躍入水中,等到鍋中水漲三次後,一股腦的裝入盤了。當我給長輩端上餃子後自己也迫不及待地端了熱氣騰騰的一碗,幾口就把餃子吃光了,真香啊,吃完感覺渾身熱乎乎的,那時候的冷,那餃子的香,至今難忘。

      現在,慢慢的我感覺到,吃餃子不僅是享受美食,而是享受親情、友情和家的溫暖。下雪那天,公司食堂也給我們做了餃子,一人端著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圍坐在飯桌上,像一家人一樣又說又笑,彼此談論著小時候吃餃子時的滿足與想念,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像一股股暖流,流進了我們的胃,溫暖了我們的心,驅散了初冬的微寒。或許今天我們吃一頓餃子,已經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了,但餃子里濃濃的關懷依然不減,它慰藉了我們的味蕾和心靈,抹去了工作的疲累,給了我們前行的力量。

      無論冬天怎樣的寒冷,當天地籠罩在白色朦朧中時,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一種家的味道,都顯得格外溫馨。一碗熱騰騰餃子,不僅承載著吃餃子時的飽腹,同時也承載著公司對我們的關懷和照顧,此時此刻,餃子它帶給我們就是一種難忘的幸福溫暖的感覺。

❾ 下雪天要來了,有哪些必吃的食物呢

冬天到了,離下雪還會遠嗎?下雪天要來了,意味著冬天已經正式拉開了序章,馬上要進入寒冷的深冬,那麼在如此寒冷的季節,有哪些比吃的食物呢?

除了原本的肉香之外,還會有一種柴火的香味兒,鐵鍋上貼的餅子,挨著鐵鍋的那一面是脆脆的,可是表面又非常松軟像麵包一樣,開鍋了之後,餅子吸滿了肉湯,又香又軟又脆。圍著鐵鍋吃東西,有柴火的溫度,和冒上來的熱氣,越吃越感覺暖和,簡直就是冬天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