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硬餃子怎麼煮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硬餃子怎麼煮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7 04:37:23

A. 在冰箱凍得很硬的水餃要怎麼弄才煮得好吃

無需解凍水開下餃子煮,水再次沸騰時再加一碗冷水下鍋,再次開時再加一碗,加三次後煮沸,加調料後即可。

B. 怎麼煮凍硬的水餃

1、用正常的鍋煮,水蒸氣是散掉的,所以才會出現麵皮有硬芯的情況,如何解決呢?答案就是高壓鍋!大家都知道高壓鍋是一個密閉的環境可以牢牢的鎖住水蒸氣,使鍋內的氣壓升高,所以食物會比平時更快的成熟。

2、首先,做一鍋水,水不要太滿。做於火上這時候不要用高壓鍋的蓋子,找一個普通的鍋蓋可以完全蓋住鍋邊就好。等水開後,下入凍餃子,,用勺背輕輕推,不要讓餃子沾底,水開後煮20至30秒。然後蓋上高壓鍋的蓋子聽到「咔噠」一聲,說明鍋蓋已蓋嚴,這時開始計時,一分十秒。也就是70秒的時間。然後關火提起氣壓閥卸壓,等到氣壓閥和保險閥里都沒有蒸汽冒出,說明卸壓完成,打開鍋蓋,就可以享用美食啦!

C. 餃子怎麼煮好吃

如何煮餃子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也說「煮餃子」的講究及科學思維

作者:老民

新語絲幾篇文章講「煮餃子」,本意並非指餃子而有其他,但對「煮餃子」
本身卻多有膚淺,本人吃餃子已有50年歷史,受山東老父的影響,會包會煮,吃
過的同人都說你家的餃子天下難找,現就「煮餃子」略述心得。

傳統有「好玩不過(某)子」,「好吃不過餃子」之說,可見,在許多人,
特別是北方人心目中對餃子的評價很高。但要吃到真正的好吃餃子,除了要好面、
好菜、好肉、好作料外,還要面和的好、餡拌的香、餃子包的好。最後,如何煮,
還是大有講究的。如果前面都挺不錯,最後煮不好,這餃子還是要遜色三分的。

確實,煮餃子需要:水開了後,「續些涼水,再煮沸,再續涼水,再煮沸」,
一般說,餃子就好了,我們謂之「煮餃三開」,但許多人只是知道這是傳統留下
來的煮法,卻並不知道這裡面的道理,反正是爺傳父,父傳子,子傳孫,都是這
樣煮的,最後餃子就煮熟了。

其實,我推測,最早發明餃子的時候,其煮法並不是這樣的,根據事物總是
從簡單到復雜的基本發展過程,可能一開始就是用水一次煮熟。但是後來發現,
用「三開」法煮餃子,這餃子就更好吃一些,效率也高,於是,慢慢的,社會固
定化了這種煮餃模式,開始向後代傳承。而一旦做為傳統繼承下來,許多人也就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照用不誤罷了,很少去想這裡面的道理。認為,反正這是
老祖宗的做法,煮起來也好吃。這就行了。

這種煮法道理何在呢?

1、用「三開」判斷時間:

煮餃子也有個時間問題,如果煮的時間不夠,則餃子不熟,吃了會拉肚子;
而時間過長,則餃子容易煮爛,或者煮得太軟,就不好吃了。那麼,如果鍋的大
小合適、水放的寬窄合適,餃子下的數量合適,餃子的個頭合適,則,鍋里的水
在加兩次冷水共開三次以後,餃子就正好煮熟,而且不軟不硬,爽嫩可口。

可能有人會說,要判斷餃子的生熟還不簡單嗎?口嘗不可以嗎?當然可以,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你既然要口嘗餃子,可能很多時候吃到的是生餃子,這個
生餃子在你嘴裡怎麼辦呢?吐掉吧;然後,煮煮再繼續嘗?也有可能已經煮過頭
了,口嘗時才發現,這已經晚了呀。所以,多數情況下,要麼生的,要麼就已過
了,正好合適的是少數情況。

而如果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你不需口嘗,就能正好判斷出餃子的生熟,你難
道不使用嗎?這辦法就是所謂「煮餃三開」法。

有經驗的煮餃人,在「三開」以後,用漏勺舀出幾個,用手指按按,如果餃
子皮內有空氣充溢,則餃皮按下,一鬆手就會彈起,這餃子就熟的剛好合適。如
果還差點火候,就用漏勺壓住餃子在水裡轉兩圈,就恰到好處了。

「三開」法煮水餃,最好還是家庭小鍋煮餃,一次不能太多,以免水久不開,
餃子容易沾鍋。如果是商業性的大鍋水餃,則師傅可能會簡化這個程序,比如
「兩開」,每「一開」時間拉長一些,拉長的時間他憑經驗也能夠把握,但這餃
子就比家常「三開」水餃味道差一截啦。

為什麼呢?這要說到第二個理由了。

2、「開鍋煮皮,悶鍋煮心」

餃子要煮的好吃,還要處理好皮與餡的關系問題。如果皮已經煮爛(或者太
軟)而餡還不熟;或者,餡已熟爛而皮還發硬,這餃子還是不好吃的。為什麼皮
餡是包在一起煮的還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這就有個「開鍋煮皮,悶鍋煮心」的講究。即,如果在水已經大開的情況下,
一般為防止開水溢出,人們都會把鍋蓋揭掉,把火捻小,由於此時水蒸汽有空間
騰騰向上,所以,它的熱量對皮的作用大而進入餡的作用小,這就叫「開鍋煮
皮」。如果用此法煮餃,往往皮軟餡硬,就會影響口感了;

反之,如果我們把火捻小後,水的沸騰度不大,把鍋蓋蓋著煮的話,由於有
蒸汽的作用,對餡的熱量會很大而相對皮的熱量小,就有點類似蒸包子一樣,則
會發生餡軟皮硬的情況,同樣會影響水餃的口感。

而「三開」法煮水餃,是開鍋同悶鍋交替進行,保證了皮、餡的軟硬度基本
均衡。有經驗的師傅還會根據餃子皮、餡的不同軟硬情況調整「開」、「悶」鍋
的時間,最後煮熟的餃子,您吃著只覺得皮餡合一,沒有分離感,會覺得「好
吃」。如果做不好這點,則水餃要麼皮硬,要麼餡硬,吃著就不舒服了。

3、「頭鍋餃子二鍋面」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要做到「開鍋煮皮,悶鍋煮心」,也可以用火調
節啊,為什麼要加兩(或三)次水,還要是冷水呢?

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問題,俗話說「頭鍋餃子二鍋面」,說的是,吃餃子要吃
頭一鍋的,口感較好,比第二鍋的好吃,而吃面條則要吃第二鍋的。吃面我們暫
且不去管它,就說說吃頭鍋餃子的事。

就口感而言,餃子要求外皮薄而清亮,爽口滑麗,不能夠吃著粘口。第一鍋
水由於是清水,還沒有落下麵粉混湯,所以煮出的餃子才能外皮清亮。這種餃子
外型好看,口感,一般人是會覺得好些的,於是,有了「頭鍋餃子二鍋面」之說。

而第二鍋以後,由於一般不會換水,水裡已經遺下許多麵粉,開水顯得渾濁,
此時的餃子外表也會受到影響,呈混湯狀,既不好看,也影響口感。

餃子外皮有個特點,即如果用冷水淋上以後,就會向清亮滑麗方向發展,而
且顯得挺刮。並且,冷水的數量如果加得合適,則整個煮餃時間才剛好合適;如
果是加開水的話,則水會很快又開,煮的時間就會不夠了,或者把餃皮煮爛。

另外,如果麵皮和得比較軟的話,澆淋冷水的「火候」把握的好,是可以調
節一下麵皮過軟的缺陷的。否則,也容易爛皮。

「煮餃子」是做餃子的最後一個環節,如果前面都做的挺好,而沒有煮好,
則餃子的「好吃」就會打點折扣。而煮餃子這個環節也是許多人最不注意的,有
時也會影響餃子的口碑,使別人認為「不過如此」。其實,問題出在「煮」上,
而不是「好吃不過餃子」名不副實。

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能夠發明或者發明了能夠推廣使用一種機器(考慮成
本),去達到我上面說的「煮餃子」方法能夠達到的程度嗎?抬杠者當然可以說
「可以」,但對於真正的餃子愛好者來說,沒有了「煮餃子」的成就感和「文化
感」,可能會有點遺憾的。我想,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對餃子的「吃感」吧。

「煮餃子」的傳統方法是否有我上面說的那些道理,自可討論。但太先生得
出的「宗教儀式」、「可笑的重復的場景」等等結論是否草率了一些?

反中醫是我雙手贊成的,但是應該有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認識水平,用科學
的思維去認識「傳統文化」,這樣反起來才有說服力。但是很遺憾,看來這個任
務還比較艱巨。套用一個句子,「煮餃子尚且如此,遍地中醫信徒又有何驚奇?」

在科學網站新語絲上,號稱崇尚科學、具有科學思維的反中醫文化人卻缺乏
對普通事物的科學認識能力,很隨意地發生認識偏差,經常想當然地思考問題。
如此,既駁不倒對立面,也很難讓旁觀者追隨。這,在反中醫聯盟責難對手固執
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科學思想」和「科學能力」呢?需不需
要清除一下自己的反科學思維殘余呢?

哈,「煮餃子」「煮」出這么深奧的道理,把自己都嚇了一跳。這也是久看
新語絲的一點收獲吧。

二00八年六月五日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關於煮餃子

njyd

怎麼煮餃子只不過是個人的習慣,頂多這個習慣是學來的,沒必要與文化聯
系起來。連這事都能與宗教、共產主義聯系起來,可見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據說西方人做飯菜是按菜譜,什麼東西放多少克都照著來,這也不見得是什
么高明的文化,他們也只不過是沿用前人的經驗而已,沒有多少人會深入地研究
裡面有多少科學,與中國人按前人的「教導」辦事沒多大區別。

「填湯止沸手法」也只不過是前人的經驗,與寫在書上的經驗是一回事。至
於關小火止沸,看來jameshu是有經驗的,等它沸起來再關小火是來不及的。據
我的經驗,第一鍋不大容易沸出來,下的鍋數越多越容易「爆沸」,這很明顯與
湯里澱粉越來越多密切相關(俺沒深入研究,也沒這個閑功夫)。

這個「填湯止沸」對止沸確實是非常有效,但這個經驗是有缺陷的。據我的
經驗,不需要填湯,也不需要關小火(前提是火不能非常非常大,一般的煤氣爐
大火沒事),只要打開鍋蓋,用勺子攪和幾下就行了,很簡單。

更重要的是,不加涼水,就按我的做法,餃子湯沸了只要打開鍋蓋,用勺子
攪和幾下再蓋上,反復三到五次(根據你是不是愛吃爛些的),就熟了。這個辦
法最大的好處是餃子不容易粘。

點過涼水的餃子,稍微放涼後會粘到一起,沒法分開,不點涼水的餃子粘住
時拿起晃一晃很容易晃散開。(不是餃子本身晃碎了)這招是我當年從一位很愛
動腦子的師傅那裡學來的,自此以後我煮餃子就再也不點涼水了。哪位自己下餃
子吃的可以試試,保證不是忽悠。至於裡面的科學道理,我不知道。

再說說和面的問題,我雖然算是南方人,但從小家裡就經常包餃子吃。和餃
子面從來沒按「定量」過,一般來說和過幾次就不容易出錯。當然也會有出錯的
時候,家裡存面不多,不小心水加多了就只好吃面片湯了。但定量也不是那麼容
易,氣溫不同、面的品種不同加水量也稍有不同,氣溫低加水要多些。從定量的
角度看,以前要糧票時南京賣的機切面夏天是一斤糧票買一斤三兩,冬天是一斤
三兩五,這說明夏天一斤面加三兩水,冬天一斤面加三兩五水,有所不同,當然
餃子面要比面條面加水多些。(這個一斤糧票稱多重的面條一般人是不大知道的,
因為當時都是:「給我稱多少糧票的」,不大關心具體重量是多少,那時好象也
不大提防國營商店會剋扣斤兩。因為我丈母娘當年是面條廠賣面條的,所以我才
知道。)

還有一個小經驗:下餃子容易粘鍋底,只要先用勺子把水攪動起來再一邊攪
一邊下,過一會再開鍋蓋攪一下,這樣就不易粘鍋底了。

D. 凍硬的餃子怎麼煮

1、首先,從冰箱或缸里取出的凍餃子,放入冷水中浸泡1~2分鍾,這個過程是給水餃解凍,同時補充水餃因為冷凍而流失的水分,防止水餃在煮的時候,因表皮過於乾燥突然遇熱而導致開裂。浸泡時間不要過久,1~2分鍾足矣。

2、鍋中加水,然後加入一勺鹽(加鹽可以防止餃子粘皮、增加餃子皮的韌性,讓餃子經煮不破),待水燒到40度左右時下入凍餃子,先用漏勺沿著鍋底輕輕轉動一圈,防止餃子粘到鍋底破皮,看到餃子全部分散開後再蓋上鍋蓋小火煮。

3、煮的過程不要離開鍋,因為水開後容易溢鍋,水開後點入一小碗清水,全程點2~3次水,點水的目的一是防止水開後溢出來,二是煮出的餃子皮更有韌性,三是能讓餃子的皮和餡熟得均勻、更易煮透。

4、看到餃子體積變大,而且全都浮起來了,餃子就煮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