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建水哪裡的小豆腐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建水哪裡的小豆腐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18 05:48:38

❶ 晾了乾乾的、黑黑的建水小豆腐怎樣做才好吃

把豆腐提前用水泡發,然後再進行烹飪,怎麼做都好吃

❷ 聽說建水有一水井的水做出來的豆腐特別好吃,建水還有哪些美食值得推薦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不僅美麗,而且是一座明清建築眾多的「古建築活博物館」,這里居住著彝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和漢族,約40%的居民是少數民族。您不僅可以享用雲南少數民族的特色菜,而且價格實惠。即使你一個人旅行,也能只需花五毛錢,一塊錢,就可以吃當地的特色菜。


雲南的汽鍋雞早已為人所知,但你知道汽鍋雞來自建水(原名臨安府)。汽鍋雞是乾隆時期臨安富居廚師楊力發明的,他結合當地人吃火鍋和蒸麵包的方法製作了一個汽鍋。還有建水特有的紫砂汽鍋 ,在揭開鍋蓋的那一刻,食物又熱又香,雞湯很美味,雞肉也很美味。

❸ 雲南建水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東西啊

建水的特色菜多了,比如建水三珍,還有燒豆腐,過橋米線啊等等,好玩的么清朝的朱家花園,元朝的雙龍橋,明朝的朝陽樓,清朝的文廟,白天么逛逛街,晚上么到朱家虎園旁的聽聽建水小調,別有一番風味!手酸了,樓主只帶怎麼辦了吧?

❹ 豆腐美食有哪些

豆腐美食就太多了,從豆製品來說就非常非常多了
豆腐,豆乾,百葉,素雞,素腸,香糕等等
再來說用它們做的美食,就更多啦
常見的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魚頭豆腐湯……

❺ 建水本地人最愛的小吃:藏在古城老巷裡,每塊只賣5毛錢

歡迎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故事吧!

初入彩雲之南的建水古城,我是有些失落的。即便這里坐落在紅河州大山的腹地,建水也難以逃脫早已被商業化的宿命,深入這座新舊交替也只有三平方公里的小城,在街巷裡穿行,能感受到濃厚的烤豆腐氣息。

建水的由來便是幾百年前明朝南下的移民本著「建城先建水」的原則,在這里開鑿水井。所以在古城內外,遍布著大小井眼120餘口,而真正的建水豆腐就必須要用這古井裡的水製作。

在建水有三大曾經上過電視的 美食 :烤豆腐、草芽米線、木瓜水。位於朱家花園旁的老天井小吃是一家當地朋友特別推薦的小吃,和別的店家不同,老闆把小吃開在自己背街的老屋裡,一方天井、一個烤爐,幾十年的時間就把自己做成了當地數一數二的扛把子。

老天井地方狹窄,屋裡擺了幾張小桌子。小院里一位六十好幾老漢正襟危坐手握長筷正一絲不苟地烤著建水豆腐,一對情侶圍著烤爐邊吃邊看,默不作聲,場景有點滑稽。 豆腐初入口覺得很一般,但耐不住越吃越香。

烤好的小豆腐趁熱一掰兩半,蘸上自己喜歡的辣椒面,越吃越上癮。老闆捻起一顆玉米粒扔進手邊的碟子里,用以計數。食客自在談笑,老闆招待從容,陌生人也能在這一方豆腐攤上,建立起一種奇妙的秩序。即便坐在桌旁的人互不相識,但卻是十分愉快。

如果說烤豆腐是建水人的下午茶,那草芽米線就是本地人的早餐,清淡的草芽米線實為上選。草芽是建水本地獨有的特產,口感有點像藕帶和韭黃的結合體,宜清淡不宜重口。在雞湯里汆燙過後,染上一層脂香。呷一口湯就能感受到濃郁中帶著淡淡的花椒麻。配上米線才是營養價值最高的小吃。

走進這家店就能感覺到這里很像詩人於堅在《建水記》里提起過的「小戶人家」,它麻雀雖小,卻也有雕梁畫棟的精巧。除了豆腐和草芽米線,最後再上一碗非常解渴的木瓜水。

❻ 建水小豆腐那家正宗

建水小豆腐:
阿婆或水東坡這兩家比較正宗,你可以過去看一下。

❼ 請問建水是哪個省,有名叫大板井小豆腐嗎

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建水西門大板井水做豆腐很有名。它因盛產包漿臭豆腐,建水小豆腐,建水豆腐而聞名中外。

❽ 私人蓋戳!這里是雲南最好吃的邊陲小城

初入建水古城,其實是有些失落的。即便坐落在紅河州腹地,建水也沒能逃脫商業化的宿命,但深入這座三平方公里的小城,在如毛細血管般的街巷裡穿行,還是能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

明朝南下的移民本著「建城先建水」的原則,在這里開鑿水井。如今的古城內外,遍布著大小井眼120餘口。人們的生活,就是圍繞這些井眼展開的。

建城先「建水」,井口的繩痕是歲月留下的痕跡,足以證明建水城的古老 歷史

能嗅到生活氣息的地方,食物自然也不會差。在紅河州這塊美味的蛋糕上,建水就是頂端的那顆櫻桃。從踏進這座小城開始,肚子就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

蒙自是官方認定的過橋米線之鄉,但若追溯 歷史 ,《建水縣志》給出的記載其實更加明確。暫且不論孰是孰非,單從味道上說,建水過橋米線也絕對有與蒙自叫板的底氣。

古城西門的味道臨安,是城內最有煙火氣的一家鋪子,早上來吃米線的食客絡繹不絕。店家負責將熬制數個小時的湯底盛在大碗里,其餘全靠自助。吃偏細的米線還是偏寬的卷粉,只需自己用簍子在湯里冒一下,是為「過橋」。

草芽米線和卷粉,粉色的是紅米線,口感比較干澀,但比較 健康

早餐我偏愛清淡,草芽米線實為上選。草芽是建水特產,口感有點像藕帶,宜清淡不宜重口。在雞湯里汆燙過後,染上一層脂香。呷一口湯,濃郁中帶著淡淡的花椒麻,米線因湯底的浸淫,味道也與之融為一體。原則上,米線可以免費加,但在那之前,恐怕你會先將湯底喝光。

清真園的牛肉米線

盡管建水人也很能吃辣,但沒有人能拒絕這種清淡鮮美的畫風。古城外圍一點的文蘭清真園,有當地人都很喜歡的牛肉米線,放上薄荷吃非常提味。我在雲南吃過幾十碗米線,建水的米線仍是我心目中的前三。

在哪吃

味道臨安

文蘭清真園(只做早午市)

腸旺米線並非建水特有,借鑒的是貴州腸旺面的做法,但本土化做得相當成功。既有傳統口味,也有外來融入;宜清淡也宜重口,建水是一座在飲食上很有包容性的小城。

腸旺米線,源自貴州的腸旺面

我本不習慣早上吃得太重口,卻抵擋不了肥腸的誘惑。挨著朱家花園的小吃店,開了足有三十年,以腸旺系列出名。這種香辣的食物,只有零口和無數口的區別。大腸非常有嚼勁,豬血嫩得顫巍巍,吃上第一口就停不下來。米線和卷粉依喜好選擇,也可以兩摻,不管選哪個,都比貴陽那種發黃的鹼水面更對我這個北方人的胃口。

建水的清晨很有煙火氣

建水米線的質量普遍不錯,不管是粉的質地還是帽子的味道。離開建水以後,最想念的就是那裡的燒豆腐和米線卷粉。

在哪吃

花園小吃腸旺米線(只做早午市)

建水人將「烤」稱作「燒」。燒豆腐之於建水,就像喝茶之於成都,掰饃之於西安,不僅關乎食物,更是一種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燒豆腐是建水城的一張名片

古城內隨處可見豆腐攤,烤架置於火炭之上,數人圍坐在四方桌邊。老闆用筷子靈巧的翻轉著一寸見方的小豆腐,大概七八分鍾的工夫,豆腐便微微鼓起,表皮金黃。食客見機夾取,既不謙讓也不忙亂。

烤好的小豆腐趁熱一掰兩半,蘸上自己喜歡的蘸水,越吃越上癮。老闆捻起一顆玉米粒扔進手邊的碟子里,用以計數。食客自在談笑,老闆招待從容, 陌生人也能在這一方豆腐攤上,建立起一種奇妙的秩序。

蘸上自己喜歡的蘸水,干濕皆可

現在想來,燒豆腐攤大概就是建水城的縮影;節奏不緊不慢,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也可自在拿捏。

老天井小吃的木瓜水、甜白酒都很不錯

我去的那家店是朱家花園對面的「老天井」,很像詩人於堅在《建水記》里提起過的「小戶人家」,麻雀雖小,卻也有雕梁畫棟的精巧。食物同樣不馬虎。燒豆腐、涼勺粉、涼卷粉、甜白酒和木瓜水都非常好吃,我在這里度過了兩個愉快的下午。

在哪吃

古城內隨處可見,質量差別不大

推薦朱家花園對面的「老天井小吃」

勺粉,即川渝說的「苕粉」,也就是紅薯粉。食材簡單非常,調味卻極其出彩。用腐乳、芝麻醬(花生醬)、辣椒、蒜汁、薑汁和醬醋調出的底味,既有腐乳發酵的鮮香,又有芝麻醬的厚味,掛在滑溜溜的薯粉上,一起吸溜下去,停留在舌尖上的是酸、辣、涼的爽快。

建水特有的涼勺粉,調味令人念念不忘

賣涼勺粉的小吃店一般也有涼卷粉,因二者的調味非常相。涼勺粉是「建水十八吃」里的一號,妥妥的本地特色,而用大米做成的涼卷粉卻遍布在雲南各地,具體是哪裡的起源我不太清楚,只知道昆明涼卷粉的味道不如建水,據說最好吃的版本在大理的巍山古城。

涼卷粉,攪勻以後會散開

在哪吃

老天井小吃

勺粉老店(比較知名也更遊客化,個人推薦老天井)

出發前,我特意請教了民宿老闆娘:古城內哪家本地菜最靠譜?老闆娘二話沒說就給指到了福籍菜:「環境和食物都很有特色,我們偶爾也會去那裡吃。」

飯館坐落在一個二進的院子里,寬敞大氣,頗有北京四合院的風采。這並非巧合。14世紀雲南發生的漢化運動,讓大批南下的移民帶來了四合院的建造技術,細看院內雕梁畫棟的審美,甚至比北京的四合院更加精巧。

在這樣的院子里吃飯,心情怎能不好。彼時正逢雲南的春季,樹上的鮮花與盤中的花饌遙相呼應。玉荷花炒韭菜,吃起來有淡淡的馨香;清炒草芽比汆湯更能突出草芽的鮮甜,再來一盤堪稱「米飯殺手」的黑三剁,三菜一湯便有了著落;

汽鍋雞真是太鮮美了!

你問那一湯是啥?當然是建水的汽鍋雞呀!連身為雲南 美食 KOL的汪曾祺都對這兒的汽鍋雞贊不絕口:「現在全國出陶器的地方都能造汽鍋,但我覺得用別處出的汽鍋蒸出來的雞,都不如用建水汽鍋做出的有味。」

這家店的菜式隨季節變化,菜單上只有幾樣當日推薦,更多款可以請服務員幫忙推薦。

在哪吃

福籍菜

古城西門外的大板井,是建水一百多口井眼裡最負盛名的一個,距今有600多年的 歷史 。建水城內的豆腐,就是用大板井的井水點成的,離開這口井,建水豆腐也就失去了它獨有的滋味。

西門的大板井滋養著建水城,豆腐的獨特味道就出自這里

離大板井不遠處,有一家手工豆腐坊,因上過《舌尖》而聞名。店內沒有刻意裝點,還是一副手工作坊的古樸模樣。女工們一手持紗布,一手將點好的豆腐末包進紗布里塑形,據說一天最快可以包3000個。盯著看了一會兒,感覺我的眼皮跟不上女工們的手速。

手工包豆腐。不平整的豆腐經過一兩天的發酵會變得光滑,味道也更香醇

借著「近水樓台」的優勢,小作坊也順帶做一些豆製品:豆漿和豆花5塊錢暢吃。豆香味濃郁是真的,但有人期待「直擊靈魂」的味道就真想多了。畢竟只是豆製品,出品本分無添加,倒是讓我想起了香港的公和豆品廠。

小作坊里買的豆漿,好喝

在哪吃

板井豆腐坊

建水的泡酸跟廣西風味有點像,最有名的當屬「水泡梨」。

水泡梨要選半生的酸梨,這種梨生吃無法下口,經過時間的浸淫卻能苦澀盡除,脆生生的口感里有甘草的回味,我非常喜歡。

水泡梨要選生澀的梨,泡出來才好吃

「滇橄欖」也比較有特色。這小東西本與橄欖無關,只因泡過後有橄欖的回甘,也有清肺的功效。潮汕人叫它「油甘子」。即便泡過,在我吃起來還是很苦澀的。

滇橄欖就是潮汕人說的油甘子,苦澀有回甘

這裡面最酸的應該是泡酸木瓜。雲南的酸木瓜據說生吃會酸到嘴腫,泡過後也很有殺傷力。我嘗了一片,感覺本來撐著的肚子立馬消化了一半。如果你很能吃酸,可以來挑戰一下。

拐角處的一家店,老闆娘人很nice

在哪吃

特色酸湯蘿卜(朱家花園對面的轉角)

臨安飯店是建水最古老的一家飯店。「臨安」乃建水的舊稱,因當年的移民緬懷家鄉杭州,想建立一座「新天堂」,遂以杭州的舊稱命名建水。古城內東北角還有一口以「龍井」命名的四眼井,可見移民對家鄉的思念。

如今的臨安飯店保持著國營作風,菜式並無過多亮點,但有一種食物非在這兒吃不可,那就是建水的「燒饅」。

在中原失傳的燒麥技術,得以在邊陲小城延續下來

燒饅這個稱呼已經不在菜單上了,取而代之的是燒麥。這種燒麥的包法是從明朝沿襲下來的,中原失傳,卻在邊陲小城通過手手相傳延續到今天。最早的燒饅只用肉皮做餡兒,吃起來非常軟糯,後來根據人們的飲食習慣做了調整,加入肉糜,雖不及當年,但也能吃出與普通燒麥的不同。

在哪吃

臨安飯店

Tips

我在建水的時間比較短,滿打滿算也就兩天,如自興烤鴨涼品店、越南捲筒粉、阿毛清真燒烤等幾家店都沒來得及嘗試。不過倒也不用拘泥於這幾家,建水的飲食水平普遍都很高,米線和小吃店都不太容易踩雷;

古城內最值得去的是朱家花園,很有「西南邊陲大觀園」的意思;其次推薦團山村,保留完好的清末建築群,有居民生活於此,卻尚未開發,與建水的喧囂形成了鮮明對比。

圖文:西夏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❾ 建水哪裡好玩

雲南建水古稱臨安,有著12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自元代以來建水就是滇南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這里有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0多年的朝(chao)陽樓,有規模巨大,最具中國古老文化象徵的文廟,有集中國南方民居之最的大型私家園林——朱家花園,也有「百萬燕呼淝水戰,一條浪吼浙江潮」的燕子洞奇觀……豐富的人文景觀、燦爛的歷史文化,綺麗的自然風光,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獨特與豐厚。 我們住在指林寺內黨校招待所,可惜了重修的指林寺,完全就是一個大食堂。到建水不能不看的是「井」,建水的水井很出名,不但數目眾多,而且造型獨特,五花八門。西門外的大水井,打水的人絡繹不絕,建水最好的豆腐叫「西門豆腐」,因為建水城只有西門井這一口井水是無污染的天然鹵水,用這井水點豆腐,是一流的材料,所以建水的燒豆腐是一定要吃的。 不能不看的還有離城30公里的燕子洞,燕子洞以古洞奇觀、春燕雲集、鍾乳懸匾、采燕窩絕技等獨特景觀著稱於世,所以雲南人到省外對溶洞不大感興趣。建水的雙龍橋、朱德故居等等等等,大清早遊走在古城,感覺很好(街上的石板路是新鋪的,許多老房子也不見了,味道比以前差點)。 第二天早上的朝陽門,昨晚看介紹,這個朝陽門和天安門特別的像,因為建造天安門的是徒弟,建造朝陽門的是師傅。 吃過早飯後,我們包車去團山村,團山村處於建水城西十三公里的西庄壩子邊沿的瀘江河南岸。團山村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現狀都比較好,村內具有大量文化沉澱的舊式建築。 邊逛當然少不了邊吃的,街旁的小吃燒烤也挺合我們的味道。 建水古城,古樸而又讓人懷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