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遵義小豆腐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遵義小豆腐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14 23:17:22

⑴ 遵義的特色小吃有

1、尚稽豆腐

劉二媽米皮是遵義老字型大小的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米皮(卷粉、大頭菜等。

(1)遵義小豆腐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遵義,簡稱「遵」,位於貴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

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厚朴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等稱號。

參考資料:網路-遵義

⑵ 遵義哪裡有好玩和好吃的

玩的地方多得很:水晶溫泉 ·海龍囤遺址 ·遵義會議遺址 ·紅軍烈士陵園 ·橋雅天池景區 ·鹽津大峽谷生態旅遊區 ·遵義會議會址 ·赤水竹海森林公園 ·習水自然保護區 ·赤水十丈洞瀑布群 ·婁山關 ·四洞溝景區 ·懷陽洞溶洞群 ·白雲寺 ·夜郎城址 ·赤水風景名勝區 ·陳公祠 ·鹽津河溫泉 ·三岔河景區 ·烏江渡景區 ·張公祠 ·紅石野谷——楊家岩景區 ·赤水丹霞 ·桫欏王國 ·丙安古鎮 ·楊粲墓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湘山寺 ·葫市摩崖造像 ·政治部舊址
這些都是風景區啊名勝啊西比較出名的
個人覺得遵義公園進門右邊啊個迪斯科轉盤超級好玩 上次和我們朋友去玩(我沒玩我膽小) 在下邊看都把我笑慘咯

好吃的也多嘛
羊肉粉。有好幾家。最出名的是王五羊肉粉。在丁字口工商銀行邊上。到了隨便問個路人都會告訴你。第二家是楊四羊肉粉,在國貿商場這邊,你到國貿也是隨便問下。基本都知道。
劉二媽米皮。一家人開的好幾個分店。在老城步行街,和毛主席住居都有。
豆花面。遵義一絕,不吃後悔的。老城步行街有,公園路口口啊家劉老牯也不錯,劉家灣菜市也有。一定要吃。
戀愛豆腐果。這個要到遵義公園門口吃。辣不怕的一定嘗下,我個人比較喜歡吃辣,每次都要多喊老闆加辣椒,吃完再來一碗野冰粉,安逸。
遵義雞蛋糕,遵義人都曉得,比較正宗勒是老城紀念館對面勒,吃了上面辣的試下這個甜的。讓你爽到心裡呀。
鴨溪涼粉,老城步行街和公園門口也有,國貿旁邊啊個巷子里邊有一家也嘿好吃。
梅嶺廠對面瘋狂烤翅,有膽量就去吃個BT辣。
另外我真勒覺得辣的笑勒東西好安逸哦,鵪鶉啊鴨脖啊小豆腐啊,比絕味勒好吃多咯。
滿意請採納

⑶ 作為革命老區的遵義,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地方小吃

遵義,因為位於川渝黔三省市的交匯之處,所以遵義的美食小吃更加具有包容性,融合那這三地美食的味道,又獨具自己的特色。看一個地方的美食,不僅要看當地的招牌菜,更要看一下地方小吃,地方小吃更能反應一個地方的飲食特點,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遵義有哪些小吃是不容錯過的。

1、豆花面

豆花面是遵義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在整個遵義地區都比較流行。豆花面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面條浸在豆漿之中。另加辣椒水一碟,有素、葷兩種,素椒配有多種佐料,葷椒還配有瘦肉丁、雞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鉤等,其味鮮美,將豆花與面挑入辣椒碟中吃,辣香味濃,風味特殊,確實味道很不錯。

這6道遵義小吃味道都很不錯,是遵義眾多小吃的代表,到遵義的朋友一定要找找嘗嘗,感受一下遵義小吃的魅力。當然,遵義的小吃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⑷ 貴州遵義這三中美食小吃,千萬不要錯過,都是色香味俱全呢

1、蜂岩黃餃

蜂岩黃餃色澤金黃,光亮度好。性脆、酥,味甜、香。營養豐富,口感極佳,深受消費者歡迎。蜂岩黃餃跟蜂岩麻餅、蕎皮、米花、米皮、米線、提餃等形成一個特色食品系列。廣泛流行於民間的飲食之中,統稱為“泡茶”。

⑸ 問下遵義有什麼特色的好吃的謝謝,我是外地人,現在在遵義工作了

遵義市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由於很多地方我也不太清楚,我就把遵義的小吃大概做了一個統計,有朋
友知道的再來補上哈!~~~~~豆是這個費了我好幾天時間來想喲,真嘞,哪個要是看嘞不頂,太對起我了!~
一、羊肉粉:
1、一味鮮--師院(以前的師專,升級咯)大門邊、老城協台壩、廣電大廈等等
2、恰合味(現在是恰恰味)--胡家巷、獅山大酒店上頭一點點
3、運輸公司羊肉粉--梅嶺廠站台邊邊
丁字口東方百貨那裡也有一家,具體名字忘了
鑒於遵義市區羊肉粉館太多,個人口味太雜,就不一一列舉了,個人推薦一味鮮。

二、牛肉粉:
1、夏四牛肉粉--梅嶺廠門口
2、華華牛肉粉--醫學院門診部對面的坎坎上(個人認為這是我在遵義吃過的牛肉粉味道最好的一家)
3、花溪牛肉粉--醬醋廠門口、香港路
4、左七妹牛肉粉--碧雲路(不過現在已經沒有賣了,懷念呀)
另外還有幸福巷、公園路等等的牛肉粉味道不錯。其實牛肉粉應該算是人家貴陽嘞小吃,不過遵義牛肉粉
有水粉,個人比較喜歡。

三、米皮:
1、劉二媽米皮--毛主席舊居、步行街、遵義賓館、醫學院、羅庄等
2、辣雞米皮--公園門口、烏江大樓下面、胡家巷、金銀新村等等
3、趙家米皮--保健院往上走點點
4、11中門口的米皮(這個位置有好幾家,這段時間在財校上課吃的,味道都還不錯)
5、和尚米皮(名氣很大,現在我只在東風小學和11中門口看見)
6、紅油米皮--五中那點(住那點的人都應該知道吧)、金銀新村巷巷頭、湘山賓館旁邊巷巷等等
遵義的米皮很棒,有機會一定要把上面這幾種吃啦!我家門口就是辣雞米皮和紅油米皮,好吃啊。

四、其它粉、面
1、劉成祜豆花面(這家出名!!)--公園路口
2、鑫鴻豆花面--金銀新村站台邊邊(因為離我家近,哈哈)
3、肖二娘豬腿肉片粉(這個不擺了,太好吃了)--老城撈沙巷,紀念廣場對面、梅嶺廠上菜市那點(
五中坡坡上)、香港路(豆是羅庄紅綠燈上面一點點)
4、老泰來面館——公園路口(說句老實的吃是好吃,就是份量.....)
5、茅草鋪菜市的「老媽」涼粉,包你辣得安逸(這個是朋友介紹嘞,我還沒有去吃過)
因為太多了,就舉這些,大家曉得嘞再講出來哈,本來想把豆花面單獨列一個,只是我對豆花面不是太愛
好,不知道遵義哪些地方豆花面好吃,所以還需要你們大家的幫忙!

五、洋芋攤攤(含洋芋粑粑、炒洋芋、魔芋、豆腐皮):
1、動感洋芋(哈哈,是那幾個仙人給我講的,名字真嘞好聽)——龍井溝朝陽小學巷子里
2、公園路小巷子有兩家(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天來特別提醒,靠近公園的那家好吃些,哈哈,好吃呀!
!)
3、北京路口老婆婆(記住,這個老婆婆有點凶,不過真嘞很好吃,盡量多吃少說話,哈哈)
4、明珠閣(我對這一帶不是很了解,但那邊確實多!)
5、幸福巷有一家,也巴實(曉得現在還在擺沒得喲)
6、丁子口夜市背後有兩家,說炒洋芋絲絲也好吃哦
7、金銀新村也有好幾家(關鍵是離我家近,所以經常光顧,哈哈)
嘿嘿!全中國最好吃的就是洋芋咯,我們這一代人是從洋芋堆爬出來的!

六、雞蛋糕
遵義會議會址對面的專賣(現在只有這家是最正宗嘞),跑遍全遵義市你可能到處看到賣雞蛋糕嘞,不過
味道嘛.....
最經典的就是這個咯,遵義雞蛋糕,走向國際的小吃,沒有人不知道吧??

七、燒烤(含燒烤、烙鍋、炒螺絲、怪鹵等等):
1、小兵烤魚(幾年年前我在遵義小吃街光顧過,後來小吃街被封殺,我慪死了...)——獅子橋頭國貿對

2、四毛烤魚(哎,其實我覺得很貴,還是他旁邊家好吃,但還是舉他的名字吧)——老城福利彩票中心
對面
3、余老頭燒烤(HOHO~~歷史:十年前曾經也是小吃街的風光招牌,後來余大伯勸架不幸被酒鬼殺死,但
燒烤攤的人氣還是不減,現在開的大喲!)——地球人都知道
4、湄潭燒烤——地球人都知道的邊邊
6、戴味燒烤(我吃的最多的一家燒烤!從以前在明珠閣擺路邊攤開始老戴一點一點的富裕起來...)——
東方百貨邊邊
7、新疆羊肉串——現在滿街都看到新疆人,不曉得是真嘞還是假嘞,不過味道不錯。
8、烤肉串——紀念館邊的小巷,這家酸菜燙飯和烤肉不錯
9、炒螺絲 ——軍嫂街(具體是哪家我忘了)、撈沙巷陶氏兄弟
11、蠻子烤魚——好象也是在撈沙巷
12、烙鍋——撈沙巷比較集中
13、怪嚕(算是貴陽小吃吧)——撈沙巷比較集中
14、王二姐燒烤——毛主席舊居旁
15、俄羅斯烤肉——瑞安花園門口。
16、烤豆腐皮——北京路口
17、肖四燒烤——合眾路
18、駱意燒烤——胡家巷邊邊(值得注意的是這家的米豆腐特別好吃,不要放過)
遵義的燒烤太多、好吃的也很多,就舉一些有代表性的。因為我喜歡吃燒烤,所以我自己口水都要流出來
了。

八、其它的
1、正安、石佛洞的牛肉乾
2、正安和道真的灰豆腐
3、板橋豆腐乾
4、南白黃家黃糕巴(這個確實安逸喲)
5、遍步遵義的辣得笑(哎,看起來沒什麼,吃起來才叫爽啊!辣得你想哭,高中比較喜歡的東西)
6、鳳崗、湄潭的綠豆粉
7、香港路的鵝翅膀
9、籠籠渣——一般在賣炒飯的地方都有
10、桐梓鍋貼——內環路(劉家灣菜市)、澳門路口(五中坡坡邊)、香港路(轉上海路紅綠燈邊邊)
11、臭豆腐經典啊!遍布遵義嘞咔咔角角
12、公園路的「龍粥」

⑹ 貴州遵義必吃十大美食

貴州遵義必吃十大美食如下:
1、遵義豆花面
乳白的豆花,淡黃的鹼面,紅紅的蘸水再撒上綠油油的魚香或「過橋」或干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花面,一定會讓你食慾大開。一碗普普通通的豆花面,見證了遵義的歷史和文化,早在2006年,遵義豆花面就被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遵義豆花面,是遵義人民在本世紀初獨創的一種風味小吃。不但豆花和面條製作特殊,而且佐料和肉臊的配料也與眾不同。吃起來鮮香嫩滑,人人稱道。「豆花面」中的「豆花」,以黃豆磨漿經點酸湯而成水豆腐,用豆漿煮熟,比普通豆腐細嫩而綿扎。「寬刀面」,選用上等麵粉摻和鮮雞蛋,外加少許鹼水和芡粉製成,比普通面條要寬一點、長一些。
佐料和肉臊,需紅辣椒油、豬油、熟菜油、麻油、味精、蔥花、姜絲、香椒末、魚香菜和碎細的魷魚、豬蹄筋、雞肉丁加油炸花生米。盛裝豆花,需一碗一碟碗里先裝面條,「豆花」蓋上,再加豆漿,佐料和肉臊用小碟拌_盛著。食用時,把面條和豆花挑碟里,邊蘸邊吃,其味頓時鮮美上口。
2、遵義羊肉粉
遵義羊肉粉早在清代中葉就名揚遐邇。凡來遵義品嘗過遵義羊肉粉的人,無不交口稱贊。遵義人特別愛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滾燙的羊肉粉,渾身暖和。去飯館進餐的十分踴躍。當地有一種習慣:每逢冬至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說這天吃羊肉粉,整個冬天都不冷。
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其作法是:先將米粉在開水鍋里燙三次,除去米粉本身的酸味,盛在瓷碗中。然後在米粉上放一層薄薄的羊肉片,這種羊肉片是煮熟後榨壓切成的,最後澆上鮮紅的辣椒油,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蔥、蕪荽等。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十分誘人。
吃羊肉粉最講究的是吃原湯味。一般說,遵義居民喜歡選擇思南縣一帶產的矮腳山羊,因為這一帶山羊肉質細嫩,腥臊味少。當天宰殺剝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鍋。熬羊肉湯時先將鮮羊肉放入鍋中,小火慢燉,羊肉湯清而不濁,鮮而不腥。除去肉和骨之外,再用一兩只母雞,佐以少許冰糖,這樣的湯尤為鮮美。
3、遵義黃粑
遵義黃粑原名「黃糕粑」,是貴州民間風味小吃,歷史較為悠久。以遵義縣南白鎮的產品為隹。遠方來客品嘗後,贊不絕口,往往要帶上幾個回家。製作「遵義黃粑」選料精良,火候及包裹用料亦是非常講究。
遵義黃粑是以大米、黃豆漿與糯米拌合,用筍殼葉包、蒸而成。糕色深黃,滋潤軟糯,芳香濃郁,甜美可口,粒粒糯米鑲嵌其中,形似珍珠,玲瓏透明。食時一般切片,經蒸、炸、烤均可。以遵義縣南白鎮所產品質為佳。
4、烏江魚
世人知道烏江,可能還是從紅軍「突破烏江天險」開始。然而,這條發源於貴州,經重慶流入長江的大河,最著名的莫過於烏江魚了,烏江魚是貴州遵義特產之一,屬於貴州黔菜。
自古以來,烏江兩岸的人們由於經常捕食,漸形成了烏江魚獨特的食用方法:將烏江魚切片,以食油,辣椒,姜蒜等多種佐料泡製,使之具有鮮、香、嫩、滑等特點,一時間烏江魚食者甚眾。烏江魚烹調歷史悠久,在製作過程中你也可以感受到這些特色菜餚的魅力,烹調方法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香辣。
5、糟辣魚
糟辣魚是黔菜里很具代表性的一道名菜,糟辣椒是貴州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種傳統民間技法,通常選肉質厚實、色澤紅亮的辣椒搭配紅蒜子,做成的糟辣椒可以製作糟辣系列菜品如:糟辣魚、糟辣回鍋肉、糟辣豆皮等,在我們當地非常受歡迎。
糟辣魚首先洗凈魚鱗,魚鰓,剖腹,洗凈內臟,用刀將兩扇魚肉切開,將魚頭劈開,用「人」字花刀在魚兩面劃一道,深至魚骨,加入貴式腌魚料腌制。爆鍋中火,下熟菜油燒至六成熱,撈起魚片,放入油鍋,放入紅辣椒、姜和蔥花,再拌入魚片,待魚片生熟後,加入味精,倒進湯盆里即可。該菜色為金紅色,肉質嫩滑。
6、遵義鹽菜扣肉
遵義鹽菜扣肉是貴州地區的一道特色菜餚,屬於貴州黔菜。西南部,尤其是貴州東北部的鹽菜,是用芥菜晾乾後切碎腌制而成的一種菜餚,不是腌漬過的,不是酸菜或梅菜。
扣肉是一種意義廣泛的食物,因此許多地方的稱謂不同,做法不同,口味也不同。鹹菜扣肉是由鹹菜和五花肉製成的,鹹菜扣肉呈黑色和黃色,味道鮮美,味道鮮美,肥而不膩,實為人間美味。
7、豆腐圓子
傳說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大辦「皇會」,全城禁屠數天,不許食葷時有雷姓豆腐作坊,以豆腐做成園子,用菜油炸熟出售,很受歡迎,名揚京城。經貴陽幾代人改進後,炸出的豆腐園子內瓤質嫩如雪,布滿點點「蜂窩」,色澤褐黃、外酥內嫩、香辣爽口,成為貴陽百姓喜愛的小吃之一。
8、遵義八大碗
遵義八大碗是遵義有名的宴席名菜,屬於貴州菜、黔菜系列。遵義八大碗分上八碗、中八碗、下八碗,這些八大碗中有宮保雞丁、糟辣魚、烘雜燴、泡椒板筋、烏江豆腐魚、天麻鴛鴦鴿、折耳根炒臘肉、花攔雞、明蝦鵪蛋魚、鳳尾魷魚、拔絲蓮米、燒雜燴、烤乳豬、碎滑肉、毛鳳凰魚翅、烤酥方、虎皮青椒等。遵義八大碗主要特點是「香辣」、「麻辣」,其菜辣香醇厚、味美可口、色澤艷麗、造型優美。
據史料記載,遵義「八大碗」在清朝時就成為本地的傳統菜餚,集中了扣、燜、醬、燒、炒、蒸、熘等烹飪技法,有濃厚的鄉土特色。「八大碗」清末逐漸走向民間宴席,老百姓遇年節、慶典、嫁娶等,大多以「八大碗」宴請,是當時遵義人餐桌上最具特色的菜餚。
9、酸_肉
酸_肉是遵義特色菜之一,屬於貴州菜、黔菜。「_」,指用鹽及酒麴和上米、面來腌制肉類,它是流傳在黔北遵義一帶民間的一種古老的食品加工方法,主料多採用新鮮魚肉、豬肉,成品略帶酸味,故名酸_肉,酸而不膩。酸_肉是在冬至後立春前,家家戶戶殺年豬時,將一部分當時吃不完的諸如肉皮、豬頭肉、豬頸卷肉等切或砍成片,腌制後用熟米粉子腌在倒扣壇里保存,當然要腌制到有一定酸味時才好吃。近年來,已經使用好的五花肉製作,並在綏陽縣、遵義縣和道真苗族仡佬族自治縣等地的菜市場和飯店都很常見了,省內外各黔菜酒樓均作為傳統特色菜待客。
10、合馬羊肉
合馬羊肉是遵義的一道特色菜,屬於貴州黔菜。合馬羊取料於合馬山羊,是黔北著名的特色食品。山坡上放養的當地村民,是綠色食品。其體壯肥,肉嫩,野味十足,是遠近聞名的合馬羊肉的原料,肉嫩可口。
合馬羊肉是將羊肉、羊骨用清水浸泡,洗去血污,放入鍋中加清水和鹽,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中火燉至八成熟,換小火,把香料包投入鍋內煮至肉熟,撈出濾水晾乾,改刀切成10厘米長的薄片,原湯保留待用;凈鍋上火放菜油、羊油,加鹽、花椒粉、薑片、蒜瓣、辣椒面稍炒,下羊肉片翻炒入味,加入原湯煮沸後起鍋裝入_,放芫荽即成;若食清湯,不加辣椒面,配時令蔬菜下鍋煮食。合馬羊肉已成為酒鄉人宴請賓客的一道佳餚,名副其實,食客絡繹不絕,有燉有蒸,有煎有炒,素食相輔相成,鹹淡相得益彰,色香味俱全,製作精良。

⑺ 遵義有名的小吃在哪條街店名叫什麼

一味鮮羊肉粉地址:紅旗路,靠近遵義會議會址。推薦理由:是遵義最出名的一家羊肉粉館,湯色紅亮,上面蓋有甜中帶酸的泡羅卜,3元一碗。加肚頭、腰花等澆頭另外算錢。劉二媽米皮地址:老城,遵義會議會址對面。推薦理由:又香又辣。切記,如果你不能吃辣,一定要叮囑少放或不放辣椒。鴨溪涼粉地址:老城,但正宗的鴨溪涼粉當然是在遵義縣鴨溪鎮了推薦理由:每回回遵義都要去吃一碗,遵義獨有的豌豆涼粉折耳根炒臘肉中葯里赫赫有名的魚腥草到了貴州就取了嫩嫩的那段根莖來吃,惟其爽脆故名「折耳根」,折耳根是屬於全體貴州人的標識,據說要看一人是否地道貴州人,進了菜館二話不說連點兩盤折耳根的就是了。在遵義,「折耳根炒臘肉」自然也是每席必有、百吃不厭的一道菜,折耳根沖鼻的生魚腥氣與臘肉、辣椒的香氣形成了奇特的混合,一為冷香,一為暖香,繚繞不去,任人低徊。綏陽空心面綏陽空心面纖細如發,卻中間有孔,貫通上下,入鍋久煮,不爛,綿軟有勁。製作時用上等細面加上適量油、鹽拌和後,揉成細條,兩頭穿小棍,使油鹽充分滲透後,掛高架上,用雙手慢慢下拉,拉到一定程度面條便形成空心,再讓其自然下墜,曬干只取中間空間部分,即為空心面。製法全靠人工操作的技巧。豆花面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面條浸在豆漿之中。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是用前一次點豆腐的窖水存放幾天後成為酸湯。用這種酸湯點豆腐,使豆腐沒有石膏或鹵水的苦澀味,比一般豆腐細嫩,比豆腐腦緊扎。豆花面味道的好壞,關鍵在肉梢。清朝末年,豆花面是一種素伺,後來經過改進,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豬腿筋肉和雞肉切成肉丁,然後用魷魚和榨菜丁,拌上適量甜醬、胡豆醬等,再用豬肉和菜油各半的混合油炒熟,加上幾顆香酥的花生米,放入小碗內,再佐以辣椒、醬油、味精、蔥、姜、魚、香菜等的香料。吃時,將大碗的面條內蘸食肉梢就可以領略到無窮的風味。原料:雞蛋面(寬面)100克,熟雞丁25克,炸花生15克,含漿水豆花50克,豆漿適量。調料:油辣椒、醬油、味精、姜沫、蒜泥、魚香菜、蔥花等適量。製作方法:煮。精麵粉加入雞蛋和少量鹼水和勻擀製成寬面,放入燒沸的水中,煮熟撈於面碗中,舀入熱豆漿和豆花。蘸碟中放入炒好的雞丁、油辣椒、醬油、炸花生、味精、姜沫、蒜泥、蔥花、魚香菜,即可蘸食。風味特色: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為遵義地區的名小吃。技術要領:煮麵條的時間不能過長,要用現擀的濕寬面條。合馬山羊」是貴州四大優良品種之一的黔北麻羊,「合馬羊肉」則是黔北頗有名氣的特色食品。近年來,合馬山羊的烹調技藝得到更一步改進,推出了清燉,煎炒,粉蒸,涼拌,燒烤,紅油等頗具特色的羊肉全席,合馬羊肉已成為酒鄉人民宴請賓客的一道佳餚,同時也成為仁懷合馬鎮人民的脫貧致富的一項優勢產業。為進一步推介合馬羊肉,展示仁懷合馬羊肉的獨特風格,合馬鎮政府修建了羊肉一條街,並在茅習公路一側鐫刻一座高2m的「合馬羊」雕塑,喜迎八方來客。遵義羊肉粉是遵義的傳統風味食品,早在清代中葉就名揚省內外。遵義人特別愛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滾燙的羊肉粉,渾身暖和。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其做法是先將米粉在開水鍋里燙三次,除去米粉本身一層薄薄的熟羊肉片,最後澆上鮮紅的辣椒油,並撒上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蔥等,熱氣騰騰,香味撲鼻。遵義雞蛋糕遵義雞蛋糕是黔北名產,問世已有百餘年歷史。相傳雞蛋糕最初由一姓周的商人創制經營而後逐漸成名。1902年,在貴州開創印製業的田玉亭,帶領人員赴日本學習印刷技術並購設備。期間,專程回遵義帶500餘份500克雞蛋糕前去送禮,深受日本人喜愛,竟使遵義雞蛋糕因此聲名遠傳。楊成武將軍的《偉大的轉折》中有「鮮紅的橘子,松軟的蛋糕,裝潢古樸的茅台酒」的記載,並提及時任紅軍團長的耿飆,在離開遵義途中對未能吃上遵義雞蛋糕而深表遺憾一事。如今的遵義雞蛋糕,作為旅遊食品和休閑小食品中最大的一宗,廣泛分布於貴州城鄉各地,是早餐和宴席上必不可少的品種。如今在遵義,雞蛋糕生產多數用機械化流水線生產,以打蛋機打蛋,用燧道式遠紅外線高熱電爐烘烤,生產效率高,衛生品質好。其中也有一部分用傳統手工操作的,從風味看,兩類產品差別不大。雞蛋糕的傳統烘烤方法,是用拗鍋和銅制蛋糕盒子製成。其過程是先用小磨香油抹盒子,再舀入攪打均勻的漿料,加熱烤熟,出爐後再挑去糕耳,上香油增香即成。原料:鮮土雞蛋500克精麵粉300克白糖200克香油30克製作方法:1.鮮雞蛋攪打成泡沫漿,順序加入白糖、香油、精麵粉,再攪打成松軟糊狀。2.倒入模內,放入特製烤爐中烘烤10~15分鍾倒出即可。製作關鍵:1.傳統工藝蛋、白糖、粉比例,在冬天為5∶5∶2,夏天為2∶2∶1。2.雞蛋必須新鮮,手工製作中要先攪打蛋白,使之充氣成泡後,再與蛋黃混合,再攪打至2~3倍原液體積時,加入其他料攪漿,這是保證糕質松軟可口的關鍵。特點:外表油潤,質地松泡,細膩柔軟,口味香甜清爽,色澤深黃,小巧玲瓏,每500克約40隻,富有彈性,斷面金黃,蛋香濃郁,容易消化。

⑻ 找人推薦下遵義好吃又便宜的地方,比較有名的那些就不要了,最好是有特色點的,地方不要太難找

羊肉粉 洋芋粑 豆腐皮

苗族的酸湯魚:苗族的酸湯魚、酸湯肉、酸湯菜等酸湯系列食品,均以酸湯為原料。「酸湯」是一種生物培養的酸水,用這種酸水倒入鍋內煮熟即成酸湯。用它煮菜即叫酸湯菜,煮魚即叫酸湯魚。酸湯魚已成為風味名菜。其做法是將酸湯加水、食鹽煮沸,取鮮活魚割去苦膽,入酸湯中煮制而成。肉嫩湯鮮,清香可口,令人食慾大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亂躥」。酸湯魚,在黔東南州各地區、各民族都很盛行,以凱里及其周邊地區最為典型,並發展成為酸湯系列飲食。做酸湯魚的酸湯,一般用米湯、淘米水加無葉蔬菜發酵而成;也可用西紅柿、酸菜、醋製作。酸湯火鍋中放人清水江野生魚,佐以辣椒,酸辣香嫩。凱里快活林餐館、侗寨樓餐館、麻江下司、黃平重安江等,均是品嘗酸湯魚的極佳處所。3.花江狗肉:花江是貴州西部關嶺縣的一個小鎮,以做狗肉火鍋名世,在貴州提到花江狗肉的大名幾乎無人不曉.貴州人因冬季潮冷愛吃火鍋,狗肉剛好又被奉為冬季禦寒佳品.花江狗肉,其性溫,溫補,滋陰,壯陽,有驅寒除濕,通脾止痛之功效,可養顏;其含嘌呤類,肌肽,肌酸,鉀,鈉,氯,利安五臟,暖腰膝,防痛風,擔氣益力。冬食暖,夏食涼。俗話說「十月有個小陽春,花江狗肉勝人生」,花江狗肉實屬西部一絕。4.米豆腐:貴陽傳統的夏令清涼小吃,是用當年的新米經水浸泡打磨成漿,在文火是加熱煮沸用鹵水點制而成。食用時切成2-3寸的長條,放放蔥花、薑末、蒜泥水、黃豆、黑大頭菜、醬油、食醋,最後淋上香辣紅油,即成一碗消暑解饞的食品5.遵義豆花面:豆花是黃豆磨漿點酸湯,製成水豆腐,用豆漿煮熟,細嫩綿扎。用上等麵粉摻雞蛋和面,放少許鹼水和芡粉擀成寬、長形面條,煮熟後加入豆花,將肉臊、紅油、豬 油、麻油、姜蔥、魚香菜、雞肉丁、花生米等放入碟中,食用時把面條豆花挑在碟中蘸吃。 6.貞豐糯米飯:貞豐糯米飯,早在清嘉慶年間已是頗有名氣的風味小吃。主要原料繫上等糯米,製作時,先將糯米用冷水泡透,經兩次燜蒸,熟豬油炒好裝鐵鍋內,文火保溫待用。精選瘦肉,放入特製的香料腌上數日後,用油炸至半干。上碗時,切肉成薄片蓋糯米飯上食用。貞豐糯米飯,米香肉酥,油而不膩,色彩美觀,味濃爽口,堪稱獨特的傳統美食。 貞豐糯米飯最香的地方,在它的鍋巴~糯米里不要摻粘米(吃不慣可能覺得有點膩),先加鹽和香料炒,然後摻油在鐵鍋里炕,時間長了自然結起一層鍋巴,嚼起來脆脆的~很香~~ 7.戀愛豆腐果: "戀愛豆腐果」是貴陽有名的風味小吃。它的主料是切成長方形小塊的白豆腐。製作時將鐵制烤床上抹油,下用糠殼作燃料,將豆腐塊放在鐵烤床上不停翻動,至皮色黃亮即可。吃時還另配內裝有醬油、味精、香醋、胡辣椒、香油、蔥花、薑末等佐料的小碟,趁熱蘸著吃。其特點是外脆內嫩、咸辣爽滑,滿口噴香,而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節省時間,是風靡貴州的大眾小吃「戀愛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號。它之所以有這樣一個雅號,是因為它的流行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浪漫故事有關。1939年,我國北部、東部、中部的大片國土已淪喪日本侵略軍鐵蹄之下,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日軍還對西南大後方進行空襲。當時,貴陽也是他們襲擊的重要目標。貴陽自被空襲後,警報頻繁,有時一天幾次。市郊東山、彭家橋一帶是人們躲避空襲的藏身之地。彭家橋附近有一對年近半百的張華豐夫婦,在菜地里搭了數間茅屋,作為製造「烤豆腐果」場地,在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別處設攤和沿街叫賣。空襲開始後,這幾間茅屋成了避空襲的場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張華豐夫婦因為空襲也不上街做買賣,他們發現躲警報的人往往腹中飢餓,又無法回家就餐,就將這幾間作坊辟成店鋪,向躲警報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於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來簡單,價格便宜,又能充飢,很快就打開了銷路。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饞或充飢,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卻買一盤豆腐果,蘸著辣椒水,細嚼慢咽,談天說地,一坐就是半天。還有一些青年,也經常在此相聚,逐漸談起戀愛來。他們似乎忘記了空中的威脅,把張家店鋪當成談情說愛的場所,顯得更加浪漫,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佳話。久而久之,人們常說吃烤豆腐果為吃戀愛豆腐果,張氏夫婦乾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為「戀愛豆腐果」。這一浪漫很快影響到全貴陽的青年人,他們紛紛前來品嘗。抗戰結束後,吃戀愛豆腐果的人仍有增無減,他們雖然沒有過去那樣浪漫。但卻飽嘗了美味的小吃。以至於在今天的貴陽,戀愛豆腐果仍是當地名小吃,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而且還得到過往的外地人的青睞。8.腸旺面:腸旺面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風味小吃。它的主要原料是豬大腸、新鮮的豬血旺和擀制的雞蛋面條。配料和調料有20多種。主料和配料的製作都非常考究。豬大腸越肥越好,里外洗凈,用鹽、醋反復揉搓,將腸壁的粘狀物揉凈,再用清水反復浸漂,除去腥味。然後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屬器皿內),把腸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鍋內煮熟,撈出切成片。然後又用姜、蔥、山奈、八角放入砂鍋小火慢燉。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時在湯鍋里放一下。配料如脆哨即用豬糟頭肉或五花肉,用以雞蛋面、豬腸、血旺、脆哨四大原料為本,再調放雞湯、紅油辣椒等佐料,經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其湯色鮮紅、面條蛋黃、肥腸粉白,蔥花嫩綠,豆芽金黃,一碗捧出,使人頓感賞心悅目,待舉箸下咽,更是滿口生香。面條脆細爽口、食不粘牙;肉哨香脆、腸旺鮮嫩;辣而不猛、油而不膩;湯鮮味美、回味悠長。9.絲娃娃:絲娃娃是一種貴陽街頭最常見的小吃,猛一看頗似產房裡初生的嬰兒被裹在「襁褓」中。或許這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原因吧。在貴陽的風味小吃中,絲娃娃也許是價格最便宜的一種。因其形狀上大下小尤如薄絲包的嬰兒,故名。「襁褓」是用大米麵粉烙成的薄餅,薄薄如紙卻—只有手掌那麼大。再捲入蘿卜絲、折耳根(魚腥草)、海帶絲、黃瓜絲、粉絲、淹蘿卜、炸黃豆、糊辣椒等。在吃的時候吃,當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而這汁液是取絕於味道的優良,每家都有其自己的獨門絕招? 10.牛肉粉:這是一種貴州各地都有而且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風味美食,在貴陽大都打有花溪牛肉粉的牌子,在六盤水就是打有藍家牛肉粉的牌號,實際上也就是一種用牛肉當臊子的米粉,但由於它風味獨特,受到人們的喜愛,除了品味以外,喝上一碗香氣誘人、鮮味濃郁的牛肉原湯也是一種美味的享受,人們都把它當做早餐、午餐、晚餐、休閑食品,隨時隨地都在吃。原料及調料:新鮮黃牛肉1000克, 米粉按人配需要量、泡酸蓮白、酸菜(用青菜製成)、牛油、蔥、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葉、回香、桂皮、鹽、干辣椒、蕪荽、味精等適量。風味特色:肉爛酥嫩、粉滑綿韌、湯清味濃,辣燙鮮香。11.豆腐圓子:豆腐圓子是貴陽久負盛名的一種風味小吃,於1847年由雷家始制,故叫"雷家豆腐圓子"。這種圓子大小如雞蛋,油炸後皮呈焦黃,肉似蜂窩,外脆內嫩,佐以醬油、胡椒粉、蔥花、麻油、香醋、辣椒粉食用,爽脆嫩滑,味道鮮醇,香氣四溢,開人胃口.還有糕粑稀飯、破酥包、黃粑、碗耳糕、荷葉糍粑、燉雞面、沙鍋粉、烙鍋、卷粉、冰粉、青岩豆腐、炒螺螄、洋芋粑、臭豆腐... 流口水了嗎?

⑼ 遵義美食有哪些

1、遵義豆花面;2、遵義羊肉粉;3、仁懷三把雞;4、牛打滾;5、合馬羊肉;6、尚稽豆腐皮;7、七彩八寶糯米飯;8、赤水豬兒粑;9、玫瑰肉糕;10、桐梓玉蘭片;11、務川灰豆腐;12、遵義黃粑;13、綏陽空心面條;14、鳳岡養生油茶;15、洋芋粑粑。

美食介紹
1、遵義羊肉粉:遵義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用鮮羊肉熬湯,澆米粉,放羊肉片、調料而食。已有300餘年製作歷史。貴州各地均產羊肉粉,唯有遵義羊肉粉馳名。

2、遵義豆花面:遵義豆花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遵義豆花面是很有特色的貴州特色小吃,食材以面條為主,烹飪的做法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咸鮮。

3、尚稽豆腐皮:產於遵義縣尚稽鎮,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豆製品家族中獨具特殊風味的地方名食。這是一種經發酵製成的豆製品。尚稽豆腐皮外呈棕褐色,質地綿韌,雖臭猶香,風味別具。不作任何加工即可食用,也可切絲涼拌,引還可用水發軟或油炸至半泡後炒肉引。

⑽ 舌尖上的遵義美食記——撈沙巷.烤小豆腐

提到遵義,想必大家定然耳熟能詳,戰國時期地屬夜郎古國,傳夜郎國皇宮便是在這里了。往近看,別的不說,遵義會議,婁山關大捷,四渡赤水,革命輝煌的過往在這座城市打下了無法磨滅的烙印。

而今,遵義是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紅色旅遊路線必經之地,傳承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遵義的驕傲。遵義人,熱情開朗,積極樂觀,個性堅韌,喜歡吃一種叫做折耳根的植物,也叫魚腥草,是一種味道奇怪到常人難以接受的食物。

這是我來到遵義之前,給它下的非常主觀定義。

與老友到達遵義的第一天,臨近傍晚,腹中空空,顧不上許多,尋味舌尖,直奔撈沙巷,也是從這里我推翻了對遵義的武斷的定義,它並非僅僅是庄嚴肅穆的「紅色革命老區」,卻原來是如此接地氣,如此活躍,如此飽含靈性。

走進撈沙巷,第一感受是,擁擠,熱鬧。窄窄的一條巷子,緩坡前行,也就兩三百米左右的青石板路,但是想要走完這短短距離,怕是要花上不少的時間。因為,這里聚集了各式各樣地道的特色小吃,烹、炒、煎、炸、烤,琳琅滿目,伴著店家的吆喝聲,幾乎每一個小吃攤、小門店都有讓你駐足的理由。

朋友是當地人,生的嬌小,個性活潑開朗,對撈沙巷熟門熟路,恨不得帶我嘗遍每一種特色小吃。我一路上都在蹦躂,「哇!這個看起來好好吃,那個感覺也不錯!」全然一副不吃遍這條巷子不罷休的架勢。

話不多說,直奔今天的主角,一見面朋友就極力給我推薦的遵義烤小豆腐!聽說過油炸豆腐、油煎豆腐、水煮豆腐、釀豆腐,也聽說過烤牛羊肉、烤茄子、烤玉米、烤豆角等等,烤豆腐還是第一次聽說吧。在此之前,我是聞所未聞!

然而,我打小就特別愛吃豆腐,尤其是嫩豆腐,所以,一聽這名字就按耐不住,躍躍欲試。

撈沙巷是非常適合朋友聚會的地方,找個合口味的小店,約三五好友,酌二兩小酒。也可能是運氣使然,平常常見的烤小豆腐這天竟是走了半圈也沒見到。我跟著朋友循著巷子兜轉,終於找到一家相對僻靜的烤小豆腐店。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因年輕女子皆肌膚白皙細嫩而性情軟弱,令英雄為之傾倒。而「豆腐」具有色白、面細、質嫩、性軟四個特點,恰與美少女的特點相契合,越是細嫩的豆腐,口感越佳,入口即化,為大眾所喜愛。

遵義烤小豆腐要選擇色白質嫩的豆腐塊,再用薄片刀劃成比大拇指略寬一點、約0.5厘米厚的小小的方豆腐塊。

端上桌之後,用一端尖細的筷子輕輕夾起來,放到烤盤上,慢烤到兩面金黃,裹上遵義特色的辣椒面,入口香脆嫩滑,味蕾一下就覺醒了,香軟、微麻、小辣,配上烤肉啤酒,素葷結合,喝著小酒聊著天,小日子美滋滋,滿足!

據說,遵義4個城區,約有300家烤小豆腐的店,還有許多流動性的小攤,每家小店或流動攤銷售600至1000塊烤小豆腐。每天,遵義市民最少吃掉36萬塊小豆腐。可想而知,烤小豆腐在遵義是多麼受歡迎的小吃。

遵義還有多種類型的豆腐做法,每一種做法口味都不同,各有特色,比如有著浪漫名字的戀愛豆腐,板橋豆腐,手撕豆腐等等,如果到了遵義不妨嘗嘗,總有一款符合你的口味。既然到了遵義,這舌尖上的撈沙巷是必然要去一遭的。

那一天,許久不見的三個老朋友坐在小店裡,美食當前,酒入三分,自然生出諸多感慨。追憶時過境遷的往事,聊各自的近況,說工作的無奈,談生活瑣碎,談房價的起伏,當然,哪來的伏呢!

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明天,剩下的都敬當下,敬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