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道外哪家餃子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道外哪家餃子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08 09:43:43

㈠ 哈爾濱有哪些有名的餃子

北方人都愛吃水餃,哈爾濱也不例外。各個節日,春節,冬至,頭伏哈爾濱人都要吃餃子。所以在哈爾濱也真的有很多餃子店。去年幾個廣州朋友來,特地點名要吃哈爾濱的餃子,他們聽說哈爾濱的餃子皮薄餡大,而且還有一些熏醬的小菜,再來一瓶哈爾濱啤酒真是不錯的選擇。現在就給大家說說哈爾濱有名的餃子店

(1)東方餃子王,哈爾濱餃子連鎖店,在哈爾濱各個區都有連鎖,餃子都是現包的。很多店面都可以看到阿姨們忙碌的身影。這家店在哈爾濱比較好找哪裡都有。店裡的一些熏醬小菜也挺多。

(2)喜家德和柏記。喜家德水餃也是哈爾濱比較有名的水餃店面,喜三鮮水餃,餃子里邊有個大蝦仁這個廣告在哈爾濱處處可以聽見,餃子做的也不錯。連鎖店也超級多,店裡的小菜也不錯。柏記水餃也是最近兩年在哈爾濱突然興起的連鎖店,吃過幾次感覺還不錯。

(3)范記永,道外的一家老店,店面不是很多,必須要來道外才能吃到,味道不錯。這家現在不是餃子專門店,但是這家的水餃做的還是挺有特色的,如果來巴洛克這邊遊玩可以嘗嘗。

(4)老廚家沙子面餃子,也值得嘗嘗。

哈爾濱,最早,最有名氣的老字型大小餃子館,應該是道里十三道街,老獨一處餃子館,就一種三鮮餡,熏醬獨特,現還在營業,可是現在很少有人光臨了,不如後起,東方餃子王,期盼老字型大小獨一處東山再起,讓家鄉人回味到七十到八十年代的那個老味道!

學府路老電表廠對面(老字型大小餃子王)餡大皮薄、味道非常好。老獨一處是老店。想起小時候的味道。可惜沒有了,現在最好吃的餃子還是喜家德,東方餃子王不行了,餡太小了,來了哈爾濱發現東方餃子王挺火,在長春喜家德比較火。

關東古巷的東方餃子王店三鮮水餃難吃,不如平公街店的好吃,最有名的應屬老獨一處,有數十年沒去吃過了,現在咋樣不知道了香坊區,建成三道街裡面有家建都餃子館,11點到13點營業,味道的話也都是挺好吃的,道外更新街和東北新街交叉口,振江小區院內老吳頭餃子館的餃子也非常好吃。

吃夠了大街小巷的餃子王,

也該換換口味了,

這些街坊餃子,

通通跳到你碗里去!

老的士水餃快餐

地址:香坊區三輔三道街56號

食客感言:水餃八塊十塊十二塊,包的珠圓玉潤,上的非常快,平時給的士司機吃的,味道沒的說,也非常實惠,環境馬馬虎虎,服務也一般,推薦牛肉蘿卜,韭菜雞蛋,三鮮的,都非常不錯。



東北農業大學餃子園

地址:香坊區木材街59號東北農業大學院內(近木材廠)

食客感言:農大的食堂真的是良心食堂啊,門外賣的冰淇淋是一天一個味道。我去的時候趕上的是檸檬味道的,超級喜歡吃那裡的蛋撻,感覺性價比特別的高啊,才3.5元就可以買到肯德基的品質。在農大的餃子園里,還有啤酒,雖然啤酒是比較熱的,沒有冰鎮。小菜的種類比較全,我覺得必須點的就是農大的香腸,真的是農大的特色,而且農大餃子園裡面的一個雞排也很好吃。



徐府老邊餃子

地址:香坊區幸福路6號( 健康 路口)

食客感言:記得小學時候在這吃過,十幾年了,那個獅子頭挺好,感覺蒸餃素餡的非常好,點了兩屜,家常冷盤拌的不錯,我們全部吃光了,服務員態度也可以,室內的環境衛生還算比較整潔,總體來說我們吃的挺好的,比較實惠。



老范記餃子館

地址:道外區道外北二道街張包鋪胡同9號(北環頭道街和靖宇頭道街中間)

食客感言:小店雖小,門面甚至感覺有點臟亂,但是一走進去就很有當地風味,下午一點多還有很多當地人在那兒把酒言歡~老闆娘挺熱情好客的,老闆娘推薦的醋魚,小黃魚,炸的酥脆後再用糖醋的燒法,加了很多蒜片以及辣椒,是冷盤喲~但絕對入味又好吃,12元一條,不算貴吧~招牌的三鮮餃子,還是現點現包的,它家最拽的就是只做一個餡兒的餃子~三鮮真的看得到蝦仁之類的海鮮喲~蘸醬更是特別,除了東北人愛吃的蒜泥,它家還有黃芥末醬,中西結合的感覺了~餃子也是老闆娘親自包的!



小平島海鮮餃子

地址:南崗區贛水路23號

食客感言:這餃子簡直鮮到姥姥家了!改天去嘗下海鮮餡的餃子。



同義清真餃子館

地址:道外區北四道街10號

食客感言:老店,人很多。四個女孩吃了一斤餃子兩盤孜然羊肉,哈哈,絕對夠霸氣!很多當地人在這里吃,位置不太好找,但味道真心不錯,羊肉餡一點也不膻,菜量很足,老闆娘很熱情。



老王頭熏醬餃子

地址:道外區北十四道街142號

食客感言:老道外的牛b店真是數都數不過來,那沒地下腳的環境,一進門想吐槽環境、服務、衛生的麻煩你出門右轉,慢走不送。嗯,就這么牛!這家老王頭據說店主是老肉聯的老技術人,叉燒和魚肉餡餃子是一絕。我們12點到的,嗯,他家11點開業好像,叉燒啥的好幾樣都沒有了,可能後續還做,要不拿啥營業到晚上七點?一個大姐來給點了菜。10分鍾後後來的都上菜了,一個大哥又過來問你們沒點菜呢吧?我……行,再點一遍,主要熏醬為主,想吃的叉燒沒有了,唉!肘子、小肚,素雞豆腐、干腸一樣來點。說實話沒吃出啥特別,跟裕昌什麼賣的能強幾個來回那種,完全沒感覺。但是…魚肉餃子真是鮮美……醉了!看著屋子裡熙熙攘攘的人,出門的時候連個轉身的空也沒有。下次去的話一份魚肉餃子一盤叉燒。就這么定了!



鳳鳳餃子城

地址:平房區友協大街184號

食客感言:從認識老公開始,這家店至少存在13年了,老闆開了鳳鳳烤肉,鳳鳳海鮮,好幾家分店,最愛還是他家的肉三鮮餡餃子,記得10年前好像是12塊錢一斤吧,最早的鳳鳳冷盤特別出名,後來吃了幾次味道變了?還是我口味變了?一盤現在15個12塊錢,跟孩子兩人要兩盤子剩了,鍋包肉沒有驚喜,中規中矩,重點提服務,管理越來越好了,服務員素質不錯,問好,端茶送水。



俗話說:站著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東北人,特別是哈爾濱人對於餃子有別樣的情節:餃子,意味著團圓,意味著家鄉,意味著媽媽私房菜的味道,記憶的味道。無論從南到北還是遠在東京、紐約、渥太華,倫敦、巴黎、新加坡,到處都打著「哈爾濱餃子」的招牌,哈爾濱餃子,意味著薄皮大餡、味道正宗。那麼,哈爾濱有哪些餃子名店呢?

首先,連鎖三強:東方餃子王、喜家德餃子、柏記餃子等連鎖的餃子館現在已經大街小巷,比比皆是,東方餃子王發端於哈爾濱本地,後來又形成餐飲集團,旗下品牌眾多,也培養了一批餐飲人,但隨著「喜家德」品牌的強勢崛起和「柏記」的緊跟其後,東方餃子王漸漸式微。

其次,傳統飯店:老獨一處餃子,老字型大小餃子,范記永餃子。這幾家可都是哈爾濱的傳統老店,說是餃子店也不全是,像范記永就是哈爾濱地道的東北菜館。單店裡邊,也有很多傳統的賓館酒店,只是北人不似南客,不喜入酒店喝早茶吃小點,所以像龍門飯店、凱萊酒店、天鵝賓館等等酒店做的餃子就不難么有名氣了。

最後,傳統小店:老電表廠對面現在凱德廣場對面的「紅興老字型大小餃子王」(三十年老店),寬橋街的「老字型大小餃子城」等等,多年如一日的薄皮大餡元寶餃子,是老哈爾濱人幸福的「注腳」。

哈爾濱街頭最常見的算有名不?如果算,那就多了,范記永(不是一般名頭,大家可以上網找一下)、老字型大小餃子、地德里餃子王、老仁義餃子(蒸餃!算是一絕了,可以嘗嘗),還有基本都第一批干鏈鎖的東方餃子王等一大批餃子館在哈爾濱遍地開花。而且一般餃子館都經營熏醬,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家店,本來是沖著他家的熏醬製品去的。結果有個意外發現!給大家說下吧。好吃的餃子誰都能說出幾家,好喝的茶大家也不陌生。用茶葉包餃子!我在南方見過,在哈爾濱這是頭一份。老王頭熏醬餃子在哈爾濱出名的是熏醬(有機會單獨給大家介紹,今天咱就說餃子)。我之前倒是也去過,講真心話,沒吃出他家餃子有多特別,可能大家都口味高了吧,感覺都差不太多。但是上個月請同學吃飯,在他家「偶然」發現了茶葉餃子!(老闆說早就有,我可能光顧著吃肉沒注意到)

茶葉餃子雖然在哈爾濱不敢說他家獨一份吧,但我在其它家還真沒有見過。茶香與肉餡的鮮香完美融合,既層次分明又相輔相成。當天我自己幹掉半斤茶葉餃子(熏醬另算)......回家自己還試著包了一次呢!明明泡開的茶!吃一嘴茶葉抹子,倒是「茶香」濃郁!就是口感極差!嘿嘿。看來不是這么包的。有絕活哦。

有機會大家去嘗嘗吧,肯定不會讓您失望。記著,吃茶葉餃子一定別蘸佐料,不然就搶味了!當然,這是個人建議。

北方人愛吃餃子,東北餃子的餡料可以很豐富。水餃蒸餃,種類比較多,餡料可以素可以葷,可以海鮮可以融合。

1.范記永餃子

有幾家店,南二道街,長春街等。吃過長春街那家,只有中午開,一種餡,還有一些小菜,味道還不錯,還有免費餃子湯。

2.老字型大小餃子

也開了許多年,環境還好的中檔飯店,餃子還不錯,不難吃。

3.地德里餃子

價格不貴,小菜種類很多,燒雞是特色。

4.東方餃子王

以前很好吃,後來店開的多了,餡料少了,味道也下降了。

5.老仁義

蒸餃很不錯

6.喜家德

著名水餃連鎖店,素三鮮,蝦仁,喜三鮮三種味道還好。

7.遠大超市手工餃子

鮁魚,青瓜蝦仁,味道都不錯,個頭發口感好,價格小貴,店裡可以煮。

老范記餃子(三鮮發明地) 老媽海鮮餃子(當年老都一處學的方子) 老廚家(沙子面水餃) 老王頭餃子(魚肉)

哈爾濱的步行街上的一個小到上有個哈爾濱百年老店餃子不錯就在索菲亞教堂的跟前離的不遠。

吃餃子,是北方人一個風俗,過年過節吃餃子,出門上車吃餃子 ,家裡來客人吃餃子,那要說哈爾濱正宗餃子數誰家,哈爾濱老獨一處最餃子最正宗,現在雖然吃餃子大多去東方餃子王,但是如果家裡來外地客人,還都去老獨一處去吃,獨一處和東方兩家一比就知道了,東方餃子王全哈爾濱都是,老獨一處就一家,在13道街靠尚志大街,現在還是按照國營模式經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去過的朋友可以吃一次,哈爾濱老獨一處餃子,北來順涮羊肉,肉聯廠和秋林紅腸,秋林大列巴和塞克,現在秋林大列巴不行了,華梅還可以,這是哈爾濱幾個獨此一家食品,大家可以補充,評論,說的對給個贊 ,謝謝。

老范記餃子館。傳說中的店,很有來頭,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傳統的菜色,傳統的餃子,令人熟悉的味道。老店老味道,還是老情懷!其實餃子是再普通不過的一道主食,算不上珍饈美饌,但對於吃順了口的老道外人來說,這里的餃子就是好吃:肉丸圓潤,湯汁豐滿,稱的上是百年三鮮。

以上是我網路的老店,至於新店.……哎,一聲嘆息,自己體會吧!

㈡ 哈爾濱道外都有什麼好吃的,地址多少。

哈爾濱特色美食老仁義餐館 地點:太古街243號 餐飲特色:這家店的牛肉蒸餃、醬窩骨、傳統炒牛肚是一絕。 ▲北三李氏熏醬 地點:北三道街64號 餐飲特色:這家的熏醬手藝據說已有百年歷史。用祖傳秘方熏醬的風味肘子、排骨、烤鴨等外表光鮮誘人,吃起來回味綿長。 ▲武剛扒肉館 地點:豐潤街38號 餐飲特色:這家店已有30多年的歷史,主菜就是肘子、豬手、扒肉、涼拌黃瓜等。這家店的肘子色澤暗紅、香而不俗、油而不膩,配一碗大米飯,再喝碗清湯,香! ▲李家扒肉館 地點:北大六道街25號 餐飲特色:據說此店是這條街上的第一家扒肉館。扒肉、獅子頭賣得最火。扒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是一大特點。 ▲呈祥川菜 地點:南二十道街56號 餐飲特色:干鍋鴨頭、水煮魚、川北涼粉、麻辣小龍蝦等地道川菜。 ▲李家10號熏醬 地點:豐潤街128號 餐飲特色:這家的祖傳手藝歷史可追溯到1901年。用20餘種名貴葯材熏制的燒雞、脊骨、豬頭肉、驢板腸、豬腦等極具風味。 ▲富強大骨棒 地點:北四道街58號 餐飲特色:這家由夫妻兩人開起來的小店,骨棒、肥腸、雪裡紅燉豆腐是一絕。 ▲紅光餛飩館 地點:景陽街313號 餐飲特色: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有七十多年了。其經營的棋子火勺、什錦叉子燒餅、雞絲餛飩格外香。 ▲左家熏醬骨棒館 地點:長春街56號(靠近北十四道街) 餐飲特色:這家是道外區著名的小吃。近二十年來,左家老闆憑著祖傳秘方特製的食品聲名遠揚。主營特色熏醬。 ▲北山酒館 地點:北三道街12號 餐飲特色:這家的特色是干腸、小肚、叉燒肉、大腸、大肚,讓人隔三差五就想吃。 ▲新春小吃 地點:北三道街30號 餐飲特色:經營各種熏醬、炒菜、燒餅、油條、豆腐腦。尤其以豬腦、熏腸、干腸最為出名。 ▲奇味美 地點:北三道街20號 餐飲特色:以特色熏醬聞名。進店必點的有豬腦、熏腸、酥魚、干腸、小肚、大腸等。 ▲紅江包子鋪 地點:北頭道街43號 餐飲特色:這家的頭牌是有著北方名小吃之稱的「風味排骨包子」。 ▲小二扒肉館 地點:北大六道街21號 餐飲特色:扒肉、獅子頭、炒茄絲、肉炒蒜苗是一絕。 ▲張飛扒肉館 地點:南大六道街257號,十分出名。 餐飲特色:提起「開賓士,吃小吃」,食客都知道這是張飛扒肉的代名詞。這家店的扒肉、魚頭、蒸丸子、紅菜湯、肘子、扣肉十分有名。 ▲老麻面館 地點:南極三街26號 餐飲特色:這家店的麻辣面香傳遍了全國各地。面條採用的是大品牌的優質麵粉,保證面條的色澤和筋道。在這里吃上一碗麻辣面,加上搭配的豆芽,再來兩樣地道的小菜,真的是不錯。▲國營更新飯店 地點:北大六道街66號與浴海街交口處 餐飲特色:在這吃飯,要先開票,然後去灶前領吃的食物。豆腐腦、香酥的燒餅,那在哈市可是一絕啊。 ▲一品香飯店 地點:富錦街199號(靠近北七) 餐飲特色:這里最初經營的是糖酥麻花、糖酥燒餅和糖酥果子等系列HUI民小吃。最後又引進了拉麵、水餃。特色是拉麵、各種熗拌菜。 ▲老方園餃子 地點:南七道街與南勛街交口 餐飲特色:純手工大餡家常水餃有驢肉餡、三鮮餡、玉米餡和各種素餡等二十多種。吃上一口,真是餡大、皮薄,格外鮮香。特色熏醬、各種家常小炒,菜碼特別大,價格也不貴,相當美味、實惠。 ▲北十八烤雞珍 地點:北十八道街185號 餐飲特色:一家極具個性的燒烤店。從不掛牌,每天16時到19時開門營業。烤雞珍堪稱一絕,熟筋和雞翅也相當出色。 ▲天聖得紅燜北京鴨 地點:北頭道街60號(原胡同老館) 餐飲特色:獨家秘制的紅燜鴨,色澤豐盈,肉質細膩、不腥不膩、入口香嫩,配以芥末鴨掌、鴨肚真是美餐。主營紅燜北京鴨、芥末鴨掌、爆鴨肚、鴨珍、鴨舌。 ▲張記老湯蒸餃 地點:純化街94號(靠近靖宇頭道街) 餐飲特色: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該店就在這條老街上做蒸餃。他家蒸餃用燙面,彈性好,加上骨頭湯和餡,不放任何葯料,口感醇香,回味無窮。 ▲南七老麻辣面館 地點:南七道街157號 餐飲特色:麻辣面讓人百吃不大厭。純手工製作的面條配以老湯,筋道中帶著肉香,辣椒和麻椒可隨著食客的口味添加,在加上爽口的豆芽、噴香的醬牛肉和蹄筋。▲慶鑫美食 地點:靖宇街270號與南十道街交口 餐飲特色:主營木炭火鍋。肉好菜香、活羊現宰、手工切制。這里的特色是手撕羊肚,經獨家配方秘制,配上獨特的蘸料,味道特別鮮美。 ▲宴賓樓 地點:南十四道街 餐飲特色:從很小的外賣熏醬店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當然值得一嘗。 ▲春香雞館 地點:北頭道街55號 餐飲特色:清燉雞,紅燜雞堪稱一絕。尤其是紅燜雞口感咸香,再配上滑爽的面條味道更好。 ▲福泰軒 地點:同發頭道街23號 餐飲特色:風味豬手、排骨。 ▲南三石鍋烤肉 地點:南三道街 餐飲特色:用石鍋烤牛羊肉、豬排、青菜、海鮮,最後用剩在鍋里的料加湯,煮麵。 ▲仁義德 地點:北十九道街34號 餐飲特色HUI民老店。就餐環境干凈、整潔。去仁義德,水爆肚是一定要嘗的。特色是水爆肚、燒羊腿。 ▲徐包鋪 地點:豐潤街17號 餐飲特色:來到徐包鋪,除了包子這外,更要嘗一嘗這里自製的松仁小肚、千層豬耳。 ▲老萬飯館 地點:豐潤街13號(117中學對面) 餐飲特色:一直專做下水類溜燒。食客提到「七個菜」都知道是老萬家。 ▲范永記餃子館 地點:長春街222號 餐飲特色:據說哈爾濱最早的三鮮風味水餃是「范記獨一處」,這里的范永記三鮮餃子風味獨特。 ▲魏家小吃 地點:長春街232號 餐飲特色:豆腐餡包子聞名哈市。主營豆腐包子、熗拌、熏醬。 ▲張包鋪 地點:北頭道街 餐飲特色:現在的張包鋪以經營排骨餡包子出名。切肉、拌餡都用老傳統,用老湯拌餡,用面鹼發面,現包、現蒸,用煤火來蒸。 ▲德順樓老太太大骨棒 地點:北頭道街49號 餐飲特色:據說,這家是哈市最年長的夫妻搭檔的風味店。丈夫打理後灶,煎炒烹炸。他家的拿手絕活有醬窩骨、山東包子、筋頭巴腦等,口味獨特。 ▲胡同老鍋烙 地點:北頭道街 餐飲特色:20年前開辦的,據說得到過山東一家知名老菜館的真傳,製作鍋烙的手藝相當高超。當外面帶著一層酥皮的鍋烙端上桌時,金黃色如蓮花般的造型真是太美了。特色有鍋烙、各種熏醬、溜炒。 道外小北六道街的扒肉 道外平升街的餛飩火勺味道很不錯,肉皮也很有特色

㈢ 哈爾濱有哪些有名的餃子店

哈爾濱餃子確實好吃,那些名聲在外餃子店現在都走下坡路老都一處,范記永,啥的現在感覺都一般了去吃吃情懷啥的就得了,東方餃子王真的去的必要都沒有了,到時街邊有些熏醬店的餃子現在不錯,但是一定吃自己家包的那種不要吃上貨的那種。喜家德現在是做的風生水起,味道個人認為不錯,仁者見仁了。另外哈爾濱有些地產速凍餃子也好吃,毛毛綠山川都很好吃

㈣ 哈爾濱的美食

1、紅腸

哈爾濱紅腸是哈爾濱最經典特產美食之一,在哈爾濱及外地人眼中紅腸已經成為哈爾濱食品的代表。其成品香腸糯嫩,鮮美可口,與香腸相比,顯得不油膩而易嚼,帶有異國風味。

2、鍋包肉

這是哈爾濱最出彩的一道菜,獨特的酸甜口感一直陪伴著我們從小屁孩成長到像模像樣的大人。這是南方的孩子們不到東北來想吃也吃不到的一道菜。

3、哈啤

哈爾濱的歷史與哈爾濱百年啤酒的歷史一樣長。哈爾濱人愛喝啤酒是出了名的,他們把啤酒作為一種美的享受,一種精神生活。大多數的哈爾濱人對於本地品牌的啤酒情有獨鍾,於是「哈爾濱啤酒」則成為了那個不得不說的故事。

4、馬迭爾冰棍

馬迭爾冰棍是哈爾濱中央大街特色冷飲——」甜而不膩,冰中帶香「。其名稱」馬迭爾「從清朝到民國到解放後,一直沿用未改。

到哈爾濱不嘗馬迭爾冰棍,就相當於到了北京沒去長城和故宮,都會被人說白去一回。這支創牌百餘年始終暢銷不衰、無論炎炎夏日還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都有人排隊購買的小冰棍兒,幾乎成了哈爾濱的象徵。據說,僅在中央大街,馬迭爾冰棍每天銷售就達一萬多根。

5、大列巴

哈爾濱美食的代表,深受各路食客追捧。大列巴麵包經過三次發酵工藝生產、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雜烘烤出來的外皮硬且艮,內芯軟松。大列巴麵包有面香、酒香、鹽香、果木香、乳酸香,大列巴麵包的特點就是保鮮時間長。

㈤ 哈爾濱道外老字型大小特色小吃都在什麼地方

張包鋪 道外區張包鋪胡同(北頭道街與二道街之間) 0451-88396943
紅光餛飩館 道外區景陽街313號(新聞電影院斜對面)
徐包鋪 道外區豐潤街17號 0451-88964949 88962262
范記永餃子 道外區長春街222號(近五道街) 0451-88398771
劉記餡餅 道外區南小五道街A2-27號
老式燒餅豆腐腦 道外區太古十六道街
狗不理 靖宇街 頭道街附近
張飛扒肉 道外區南大六道街210號
南七麻辣面 南勛7道街
還有個下水館 在頭道街附近! 具體位置忘記了
哈哈 都是頭些年總去的地方!現在這些經營者 和廚師很多都換了 味道也像小時候那麼好了

㈥ 哈爾濱老道外有什麼好吃的啊

頭道街。先說北邊吧,在快到大新街附近有家「春蘭雞館」,主菜是清燉雞湯和紅燒雞塊,清燉雞湯是最出名的。
華辰「的肥腸粉酸酸辣辣的感覺。
哈爾濱普爾斯馬特長江店的快餐,咖哩牛肉飯僅5元,味道相當不錯;雞腿漢 堡才3.9元/個,還贈送一對雞翅,絕對物有所值!!! 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長江路159號(龍 塔斜對面)
中央大街休閑小站里的」熱帶雨林」可以一試!!
張包鋪在北二道街二十六號
三道街,「北山酒館」的干腸、小肚、金絲卷;「老邵家」的豬腦;「范記永」家的餃子;「昇平餛頓」家的火勺(一種小點心,餡是小塊肥肉加甜面醬,包上面烤得焦黃)。三道街南邊很有意思,南三的石鍋烤肉,用石鍋烤牛羊肉、豬排、青菜、海鮮,最後用剩在鍋里的料加湯、煮麵。
北三道街五十八號的石頭餅
北四道街松光電影院有大骨棒。 有一家清真牛肉水餃不錯五道街北邊有家老字型大小的正陽樓,一年四季門口人不斷,包括冬天。再往北,有家不掛幌的包子鋪,主菜是豆腐餡包子。
北五還有家小飯店,最好吃的是四味肝尖,鮮嫩可口。五道街往南。再往南……是草市街。夏天,如果晚上七點以後去,滿街全是桌子。
六道街,分大六、小六。兩家老李太太熏醬,買賣特火。大六有家老國營飯店,豆腐腦是一絕
七道街,南七老麻辣面館。
北七道街有六十八號有清真餡餅。
八道街,南八順。南八的春餅家,要個十五元套菜,點上幾樣肉食,來十張餅。八道街在靖宇街面上有家不掛幌的小店。店裡七張桌,菜就是豬手、扒肉、米飯、清湯、冷盤,最大的菜是肘子,米飯澆湯。
北九道街有星月齋
十四道街江邊的老左家熏醬。在南邊太古街有個軒轅小區,里邊有家不掛幌的小店,冰糖肘子、滑溜裡脊。橋下的老仁義,太古十四道街有家老回民飯店。
十五道街北環路上有家饢坑燒烤,大串羊肉,大串雞翅膀。
十六道街是老市場,這的烤蟲子是很出名的。油炸馬蚱子、炸黑蓋蟲、烤蠍子、烤肉蟲子。
十七道街北環喜子麻辣燙,愛吃麻辣燙的應該去。

㈦ 哈爾濱有哪些不能錯過的美食

我很久都沒想明白,為什麼大豐收,殺豬菜,小雞燉蘑菇為什麼會成為東北的招牌菜,彷彿我們做菜的方式,就是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放到鍋里,然後燉,燉,燉。其實,除了小雞燉蘑菇,其他兩樣我在哈爾濱生活了這么長時間,幾乎沒吃過。但當我見過大中華其他地區的一些食材,比如細長條的茄子,種類屈指可數的菌類,和鵝蛋差不多大的土豆,我明白了,這些菜之所以成名,是因為這幾道菜,是對本地頂級食材:土豆,玉米,茄子,大辣椒,酸菜,豬肉,笨雞,榛蘑的一次集體展示。擁有好的食材,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食材的原始特色。哈爾濱在前幾年有一種特別著名的菜式,名曰「壓鍋菜」。顧名思義,壓鍋菜就是對食材不進行炸炒等預製作,直接放入高壓鍋中「壓」熟,保持食材的營養和原味。這種烹調方法在哈爾濱紅極一時,出現了不少專門做壓鍋菜的菜館,排骨,魚,土豆,玉米,豆腐,幾乎無所不壓。然而,由於飲食內容的狹窄,這股風潮在火了兩三年就歸於沉寂了,不過好在這種烹調方式已經融入的哈爾濱老菜的製作方式,現在哈爾濱很多菜館的菜品都能見到壓鍋菜的影子。在我印象中「劉氏知音酒樓」是還在做壓鍋菜的,這家店主要是做家常菜,在哈爾濱一共有兩家,漢廣街和花園街都有店。店面很大,但屋子裡永遠是鬧哄哄的,非常「有氣氛」。味道雖然算不上出類拔萃,但我仍然要推薦這家店:在本市菜碼無限變相縮水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巨量實屬不易,並且,如果你想要攢6個人以上吃一頓飯,這家店是為數不多讓你不用擔心空間問題的飯店之一。這幾年有一家比較有名的做豆腐的店鋪,名叫「奇滋豆味」,從本質上說是一家概念餐廳,豆腐做的確實不錯。也賣壓鍋菜,但名字起的著實奇葩,看名字我好長時間才猜出來是什麼東西。另外,他們家的炒飯非常好吃,在這片普遍不重視米飯質量的城市可謂是特立獨行。我不經常吃殺豬菜這種東西,但是我仍然可以推薦哈爾濱一家口碑不錯的菜館,名叫「老六殺豬菜」,這家店可以滿足大家對「趙本山式的東北」的所有印象,血腸,豬肉燉粉條,以及這家店最具特色的——二人轉表演。老道外有一家專門做雞的店鋪,名叫「春香雞館」,如果專門想吃雞的話可以去嘗嘗。他們家的雞分紅燒和清燉兩種,吃不出特殊的味道,也不存在秘制醬料之類唬人的玩意,是普通的家常做法,但是雞的味道確實不錯,雞肉爛,雞湯濃,雞塊一股肉香味。另外,這家店菜碼極大,三個人去吃點一個雞也就差不多了。另外,和哈爾濱很多小館一樣的缺點:他們對飯完全不講究,我去的時候飯有點涼,還結塊……大米再好吃也不能這么做啊。以前這家店只是個一層小鋪子,現在再去看已經是個二層小樓了。說到米飯,其實五常大米是非常有名的,以至於很多在外地的哈爾濱人回家鄉時要專門買幾袋大米帶回去。口感特別好,顆粒飽滿。不過哈爾濱本地菜館做米飯的粗糙也是眾所周知的,毫不用心。另外,在眾多「土菜」中,有一項不為人熟知,卻在哈爾濱地區最廣泛的范圍內流行的菜,這就是「蘸醬菜」。蘸醬菜,就是白菜葉,生菜葉,黃瓜,水蘿卜,干豆腐,還有老人常吃的山野菜,小蘑菇,等等等等,配上滿族特產的大豆醬。當然,現在有不少人願意用大豆醬炒出來的雞蛋醬蘸著吃,也不錯,不過這種濃鹹的豆渣味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慣的。粘豆包。老哈爾濱家家冬天都買粘豆包吃,易於保存,粘糖味道好,粘牙,也算是本地特色小吃之一。不過近年來的趨勢是:粘豆包以亞溝產為最優,不過有一次專門去那裡嘗鮮,品質確實不錯,但哈爾濱本地賣的粘豆包也不會差很多,這也算是個品牌優勢吧。不知道有沒有人聽過凍梨,凍柿子這種冬天才能吃到的美食。所謂凍梨,凍柿子,顧名思義,就是把梨和柿子放到外面凍上,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後,梨和柿子的口感會發生奇特的變化,那個甜味非常不一般。另外,柿子還能用來做柿子餅,也是極其美味的甜品。在這多說一句:柿子是柿子,番茄是番茄,兩種東西是不一樣的。哈爾濱的美食里,燒烤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這並不是說哈爾濱有那麼一兩家頂級的店鋪樹立形象,而是因為哈爾濱市的燒烤遍地開花,整體實力其他地區難以望其項背。最早的時候哈爾濱有著名的「革新燒烤一條街」,街區改造後往日的繁華不復存在,六順街燒烤又異軍突起,成為新的燒烤核心區。應該說,燒烤是一項技術含量並不復雜,但是極拼食材手法的品類。在哈爾濱,燒烤店都有專門的燒烤師傅,而且工資比普通廚師絲毫不差。每到晚上,街上總會看到一個大老爺們站在炭火爐前,拿著塑料板使勁扇風,這種專業勁頭我很少在其他地區見過。很奇怪,我在其他地區從來沒吃到過哪怕是接近哈爾濱水準的燒烤,無論是西安三五毛的那種「小串」,還是上海擺放的各種半製成品的「鐵板」,我都想對著他們大吼:燒烤他媽不是這個味兒的!但後來我想明白了,對於這種不是特別靠技術的食物,最重要的決定標准其實是:食材。哈爾濱能吃到的肉簡直是太棒了。另外,燒烤和疙瘩湯是絕配,如果吃燒烤不點一碗疙瘩湯去膩,那可是不專業的表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用「擼串兒」來形容這項豪放的飲食。對於哈爾濱人來講,燒烤往往是續攤的最佳選項,燒烤店一般都會開到後半夜供客人喝酒消遣,「老闆,先來200羊,一箱哈啤」是豪放的哈爾濱人永遠的象徵,板筋和腰子的魅力我們又怎能抵擋?另外,吃羊肉串的時候別忘了讓師傅多撒點綿白糖,我不知道為什麼其他地方的食客現在還不知道白糖對於羊肉串的重要意義……一聲嘆息。說到燒烤,就不得不說大名鼎鼎的「大全燒烤」了。其實大全燒烤除了排骨串之外並沒有特別好吃的東西,事實上,燒烤這玩意在哈爾濱只要是家店水平就不會太差。之所以要提到大全燒烤,是想說說他的發跡之路。最早的時候大全燒烤只是一家幾張凳子的小店鋪,但是由於口碑不錯,也就慢慢做大了。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店的旁邊就是當時全國派出所學習的典型模範:東萊派出所。大全燒烤和東萊派出所之間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那個小攤販受欺壓嚴重的時代,大全燒烤從來順風順水,沒出過任何問題。後來他們盤下了附近的店面,後來他們把店鋪加高了一層,再後來這塊地重新拆掉,蓋起了4層氣勢恢宏的大店面,開業的時候,各種慶賀開業的條幅上赫然掛著東萊派出所的名字。另外一家有名的店鋪是六順街的「160燒烤」。之所以單獨拿出來,是因為這家店是本地最早做涮肚的店鋪,涮肚這項菜品已經推出,立即風靡哈市,簡直到了「來哈爾濱必吃燒烤,吃燒烤必吃涮肚的地步」。這家店的火爆也立刻引來了中國式的跟風效仿,一時間「16X燒烤」「1X6涮肚」遍布哈爾濱,簡直讓人無法分辨哪一家才是真身。前一段時間我去了一次160燒烤,品質依然在,而且新加了諸如「涮牛肉」的新菜品,主要的感覺是有點甜,但燒烤和涮品的口味都還不錯。總之,是一家值得去嘗試的店鋪。還是那句話,哈爾濱的燒烤很多都不錯,大店未必好,小店反而值得探索,比如我知道的一家四張桌的小店鋪,漂亮的老闆娘和勤奮的小夥子開了一家夫妻店,味道絕對的頂級,與此同時,一街之隔的另外一家燒烤店則門庭冷落,這說明哈爾濱人民還是很識貨的。具體地址我肯定是不能說了,這是我吃了一個街區才吃出來的,怎麼能這么快就被別人毀了。說說哈爾濱幾家開的比較大的店鋪吧。「阿里巴巴新疆大串」,味道一般,店裡自己弄了個用肉醬做的秘制料汁刷素菜,味道依然一般,價格偏貴,但是串夠大,並且以買100送50的卑劣方法拉攏顧客,所以生意還算火爆。老闆是個矮胖的小黃毛,一次去那吃飯就看到他仰著頭訓幾個比他高幾十厘米的小夥子,樣貌十分令人不爽。「正陽河燒烤」,那的烤魚烤小鴿子吊爐烤鴨脖烤亂七八糟的什麼東西都還可以,但是燒烤不行,因為就在江邊,所以吃過幾次。「宋記燒烤」,這家味道算是不錯,不過其最大優勢是離居家菜館比較近,續攤方便,其實對比復興三道街的幾家小店面沒有明顯的品質優勢。說到鴨脖,我忽然想起了工大附近的烤雞脖子……一字一淚。雖然說沒多難吃吧,但真沒好吃到讓人專程吃一頓的地步,光今年我就去過三次了,每次都是一樣的故事:「老闆要倆烤雞脖子。」「還要別的嗎?」「那就再來10個串吧。」「就這點啊?」「是啊。」「那這人多,你先去那邊等一會吧。」於是我和朋友蹲到了繁華的街邊,然後像服務員一樣來回端凳子,端盤子,拿蒜瓣……除去燒烤之外,朝鮮菜(韓餐)也是哈爾濱值得一嘗的美味之一。雖然我知道很多人鄙視韓餐,但是韓餐真的是治癒良品,南方不常吃朝鮮菜的朋友一定不要輕易否定,在哈爾濱吃朝鮮菜絕對不是其他地方可以與之相比的——當然了,延吉的狗肉冷麵肯定是名氣更大,不過在哈爾濱吃韓餐的美好享受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比如說我現在還記得高中學校門口那家狗肉館賣的辣白菜,太好吃了,簡直達到了小學校門口1毛錢一袋的甜辣小菜的水平——可惜的是,後來我再也未曾嘗試過那種人間美味。韓國菜里唯一讓我「驚為天人」的食物是傳說中的「部隊火鍋」,是傳說中退伍的韓國大頭兵為了紀念青春時光反復回味的一道菜,具體來說就是辛拉麵,年糕,辣白菜,午餐肉等食材放進火鍋里一勺燴——這也算火鍋?簡直令人發指。至於狗肉這事我得多說幾句。狗肉是哈爾濱傳統的強檔美食之一,但是如今吃狗肉的確多有不便。道德與否這事暫且放下不提,最重要的是有安全隱患。有一段時間哈爾濱的偷狗賊十分猖獗,他們的手法大致如此:開一輛小麵包車四處巡邏,發現哪個狗主人看狗看的不嚴就立馬下手,往狗前面扔根香腸,等狗過來一個大袋子直接罩住,扔進麵包車,關上車門開車就跑,反應都來不及。一則寵物狗不是肉狗,口感多多少少有點差距,二則這種狗來路不正,安全很成問題,我們沒必要為了那點口腹之慾拿生命犯險。最後就是陪著人家一塊生活的朋友就這么被一口一口吃了——雖然僅僅是可能,就算是再好吃,心裡也多多少少會有點不舒服吧。韓國人總自誇他們的泡菜好吃然後被中國網友一臉蘭州拉麵一臉沙縣小吃的扔,但泡菜確實很好吃嘛,尤其是桔梗和牛板筋,簡直是貫穿我生命始終的小鹹菜。現在韓國泡菜在哈爾濱已經十分普及,很多超市都能買到。如果嫌麻煩的話可以去家名叫「升元韓國辣菜」的小店買點吃,那個拌干豆腐絲還是很不錯的。在哈爾濱我吃過味道最好的店算是「老朴朝鮮風味」了,但很奇怪,我有一個愛吃韓餐的朋友對這家店並不感冒,我猜原因大概是這家店缺少了朝鮮菜標志性的甜辣味道。幾年來這家店做的不錯,算是開了不少家分店。幾個傳統菜都不錯,蕎麥冷麵是肯定要吃的了。尤其是夏季,清涼解暑的佳品——當然,小心面條韌性太強咬不開。必須要說的一家店鋪是「殺豬天」,在哈韓國人的小據點。位置永遠要預定,人永遠是滿的,五花肉是必點項目,總體來說口味不錯,處於哈爾濱韓餐的中上游,泡菜湯倒是一般。記得我去殺豬天的時候,燈箱上「豬」和「天」兩個字已經沒有任何亮光了,只剩下雪地上紅彤彤的映這一個血色的大字:「殺」!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居民區里有兩家沒名字的小店對著開,其中一家比較好吃,老闆是個朝鮮族老太太。雞蛋卷做的很不錯,雞蛋很嫩,而且能做出稍微焦糊的感覺,口感恰到好處。下面一個話題是韓國炸醬面。說到韓國炸醬面,我以前一直以為它是和老北京炸醬面口味差不多的,畢竟我吃的炸醬面一直是這種。但兩種炸醬面確實不一樣,韓國炸醬面的鹵比較稠,並且帶著點甜味,相比較來說還是中式炸醬面和打鹵面更合我口味。但是如果吃習慣了的話,韓國炸醬面還是非常不錯的,就比如學府四的「韓國炸醬面」就可以一試,雖然說最開始覺得這種味道不怎麼樣,但是一段時間不吃,還真有點饞了。另外哈工大附近有家叫「韓流熱風」的店,味道也可以,但一看就是類似工作餐性質的店(還賣炸豬排……),就不多說了。烤冷麵這種東西是將未泡開的冷麵放在鐵板上烤,然後兩面貼雞蛋,陪以各式輔料,是朝鮮冷麵,鐵板魷魚和煎餅果子的另類結合,哈爾濱地攤飲食的最新成果。這絕不是朝鮮小吃,而是勤勞勇敢的哈爾濱勞動者的智慧結晶,這種地攤美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樂松廣場的車站上,師大背後的那條蒼蠅街……等等不同的地方冒出來,沒有來頭,但令人難以忘懷。現代哈爾濱的歷史不過100餘年,中間留下了不同人群遷徙的痕跡,中東鐵路時期和十月革命之後的俄國人,逃難的猶太人,日佔時期的日本人,還有更早一些時期遷來的滿回漢,構成了哈爾濱不同的飲食文化環境。在哈爾濱日本文化被清理的一干二凈(去方正也許感覺會好點),俄式西餐倒是作為城市歷史的一部分留下來了。第一個要說的自然是中央大街上作為哈爾濱西餐代表的「華梅西餐廳」了。華梅的菜譜基本上代表了哈爾濱俄式西餐的標准菜品,罐蝦,大馬哈魚,紅湯,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菜式。不過華梅由於牌子比較大,做菜的味道也自然一直沒什麼變化,體驗一下老派的環境很合適,不過如果吃味道的話,「波特曼西餐廳」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另外,我記得西大直街北京街附近有一家俄式西餐廳,印象很好,不過後來大概老闆不做這個行當了。說說格瓦斯這種飲料。格瓦斯是一種老式的俄式飲料,但實際上也就是最早的時候老俄帶來的東西,沒做到全城廣泛的流行。後來隨著國家改朝換代,這種飲料在哈爾濱也就基本絕跡了。不過最近十年,大概是由於「秋林」這個品牌被私人收購,格瓦斯也就作為哈爾濱特色飲料的一種被挖掘了出來,也獲得了不小的成功。目前哈爾濱市面上有售的格瓦斯有兩種,一種是秋林,一種是得莫利,我一般都和秋林的格瓦斯。至於娃哈哈的格瓦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對口味做了一定的修改,一股甜膩的味道,和秋林格瓦斯根本沒法比。哈爾濱不少老菜都擁有酸甜的口感,這主要是因為這種酸甜味道比較符合俄羅斯人的口味。鍋包肉稍後再說,更具有代表性的俄國小吃是酸黃瓜。並不是所有人提到俄國菜的時候都能想到酸黃瓜,但這個小菜在哈爾濱相當普及,甚至我家裡做冷麵的時候,我都就著酸黃瓜吃。雖然說風格不同,但效果很不錯。必須要說的是,市面上的酸黃瓜有大有小,但是味道最好的酸黃瓜應該是用指頭大小的小乳瓜製作,口感更爽脆,如果是用普通的大黃瓜做酸黃瓜,口味就要差上很多。紅腸是同樣是俄羅斯人帶來的食品,也是哈爾濱最著名的「外帶土特產」。但據我所知,南方人對這種東西不太適應……因為蒜味太重,實在是很重。如果你在一個封閉的環境內打開裝紅腸的袋子,掰下來一塊,濃重的蒜香味會充滿整個屋子。但不得不說,紅腸的香味非常特別,和大列巴非常般配。另外,哈爾濱人還發明了不少本土吃法,比如說尖椒紅腸:鍋里下一點點油放紅腸炒出焦糊感,再放進尖椒快炒,不用放任何佐料,齊活。紅腸肥瘦相間,如果不喜歡吃肥肉的可以吃兒童腸,也就是紅腸的瘦肉版本,但是我還是建議吃紅腸,這東西就像獅子頭,四肥六瘦口感才夠豐富,況且紅腸的肥肉可比獅子頭少多了。至於紅腸的品質,哈爾濱人已有所共識:紅腸上品當屬商委紅腸,目前依然只有一家店面,年節買紅腸通常要牌很長時間的隊。另外,如果沒空去折騰一趟,秋林和肉聯的紅腸也都是不錯的選擇,我個人比較喜歡吃肉聯紅腸。哈肉聯廠是由一個英國人始建,也最早將紅腸這種食品引入哈爾濱,歷史要比秋林更加悠久。紅腸先有肉聯,後有秋林,這是我從小時候開始就形成的印象。紅腸一類,本地人通常叫「副食」,其種類遠遠不止紅腸。比如干腸,松仁小肚,茶腸,粉腸,雞絲卷,肉餅等等,都是本地人常吃的副食品,口味各有特色,出遊時帶點這些東西再合適不過了。副食品很多地方都有賣,不過大大小小的店鋪中以「奮斗副食」最為著名。說到副食就不得不說說正陽樓。「正陽樓」是哈爾濱歷史悠久的老店,但是絕不是你們如今看到的那個樣子。如今的正陽樓已經開了很多家分店,不過幸運的是,我前一段時間去江邊,發現那裡還保持著正陽樓的老店鋪,那其實就是哈爾濱人的一種生活狀態的寫照之一。正陽樓老店是一層鋪開的店面,不賣熱菜,只有副食和啤酒。每到夏天,哈爾濱人都會跑到江邊消暑。人們在門外支開一個桌子,要點花生米,切點腸啊肚啊什麼的,再來上一紮啤酒——實在是絕妙的享受。我對於麵包這類食品並不感冒,但大列巴我確實經常吃。和很多外賣麵包店不同的是,大列巴能夠保存非常長的時間,而且能夠保持那種純粹的烘烤出來的麵包香氣,帶著一點發酵出來的微微酸味,配上魚子醬,紅湯或者紅腸,味道非常地道。只是外地人未必吃得慣就是了。哈爾濱有一樣非常好吃的東西是大馬哈魚,個頭非常大,肉質很韌,一般都煎著吃,如果能燉上整條馬哈魚,還能一大口一大口的吃魚裡面的魚籽,非常爽快。一般來說西餐廳都會有做好的魚子醬,價格稍貴,如果覺得味道好可以去副食品店買罐裝的魚子醬帶回去。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哈爾濱人冬天那麼冷還要吃冰棍,其實我也不理解,但是我就是很習慣在冬天吃冰棍,多冷的天都吃……真的是很好吃嘛。如果想嘗嘗本地特色,當然是要吃中央大街門前的馬迭爾冰棍。如果想換換花樣,那就得去老鼎豐吃點冰點和冰磚了。另外,不用怕太冷,哈爾濱已經沒有從前那種動輒零下30多度的天氣了,況且我看到的所有外地遊客,都裹的跟狗熊似的,比本地人穿的厚多了,不吃點冰棍估計有可能會中暑吧……接下來這個勉強算得上是西餐,但是這個和哈爾濱的歷史沒多大關系。在工大附近,有一家台灣人開的簡餐叫「快樂窗」,這家店是我的摯愛。這家店裡最著名的要數總匯三明治了。無論是麵包,芝士還是培根,做工都十分講究。雖然說哈爾濱這種地方不太適合吃這類食品,但是這家店的三明治真的是我所吃過的最好吃的三明治。哈爾濱有一道舉足輕重的名菜——當然是鍋包肉。哈爾濱的萬國鼠疫研究會(遲子建曾以傅家甸鼠疫為背景寫過《白雪烏鴉》一書)上,為了滿足與會的俄國人的口味,這道魯菜改制的「鍋爆肉」應時而生。周恩來到哈爾濱參加會議時還曾專門點過這道菜。最早的鍋包肉配料是當季的水果,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這些細節就從簡了。鍋包肉是一道難度極大的菜,火候,調汁,掛糊,一樣做不好最後的成品出來都會打折扣。理論上做鍋包肉最權威的飯店是「老廚家」,這家店借了「濱江膳祖」的名頭,也算是哈市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這家店有專門的鍋包肉師傅,但是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說,這家店的鍋包肉並不算最佳,味道不在肉里,分得太開,蔥姜絲胡蘿卜絲等配料也幾乎看不到。哈市食客中口口相傳的「哈爾濱最好吃的鍋包肉」是一家江邊的小店,名叫「春餅小吃」,雖然名字是這個叫法,但只是因為老闆盤下了店面懶得換牌子了,實際上並不做春餅。曾經專門去過幾次,第一次過年,廚師早早回家了,第二次過節店乾脆沒開,所以一直沒有緣分,也不敢亂評論。和老闆聊過一次,那家店的廚師是一個河南小夥子,做菜很有天分,也就一直在這家店幹了。其實「玉氏滋味館」的黃桃鍋包肉就已經算不錯了。之前說過,最早的鍋包肉是靠水果提一部分甜味的,用黃桃做鍋包肉,算是創新,也算是一種復古。而且黃桃和鍋包肉配在一塊,味道很自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哈爾濱老菜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不少小館子通過對傳統菜的創新贏得了不小的名聲,有三家民間菜館在這股風潮中聲名鵲起,「玉氏滋味館」就是其中一家。此外,玉氏滋味館的鍋烙也是具有相當水準的,老昌現在也做鍋烙,但是總的來說不如玉氏滋味館的好。既然提到鍋烙,就必須多說點餃子這事。「東方餃子王」當然是比較方便的選擇,到處都有店面,而且味道也不錯。但是作為一個熱愛哈爾濱美食的吃貨,當然要推薦些不一樣的東西。首先要說的當然是老道外的「范記永餃子」,本地食客更習慣叫「老范記永」,這是哈爾濱的老字型大小,雖然幾易其主,但依然是有資格和「張包鋪」放在一塊說的名字。還有一家必須要說的飯店是大成街附近的「百年蒸餃」,雖然不是伴隨著哈爾濱一塊成長的飯店,但也算是歷史悠久了,在老一輩的食客中非常著名,很多老人現在依然願意來這里吃飯。雖然說很多菜已經不比從前,但蒸餃依然是這家飯店的必吃菜。有一種蒸餃名曰鮁魚蒸餃,非常鮮嫩,但要早點去,否則去晚了就不新鮮了。不在哈爾濱能吃到的老菜不止是鍋包肉——地三鮮,三絲爆豆,家常冷盤,尖椒干豆腐,炸蠶蛹,溜肉段等等都是值得一吃的菜餚,當然,有些菜在其他地區也可以吃得到,也有很多家常菜平時吃的多了,飯店反而不常見。並且,隨著東北菜的更新,很多新式菜品也已經開始走向大眾,比如說上面提到的黃桃鍋包肉,我已經見過很多飯店學去做了。說到老菜創新,「居家菜館」當屬其中翹楚,居家菜館是之前提到的三家民間小館的其中一家,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家。這家店賣的不少菜都有自己的創新,雖然說為了保證出菜速度,很多菜都是提前做好,等臨點再過一下熱,但依然值得推薦。居家菜館的老店位於下夾樹街,由於不掛牌匾,所以不算太好找。從外面看,這家店很像是公共廁所。不過如果你走進去,會發現這家店比擬所想像的要大很多,老闆盤下了附近的店面,室內蜿蜒伸展如同老鼠洞。應該說居家菜館菜譜上的菜都不錯,當然最值得推薦的是黃蘑扣肉,入口即化,非常少見。桂花大排相對一般,我覺得主要是因為排骨這種東西放涼後會顯得干,倒不是製作問題。另外酥鯽魚和白鹵豬手我覺得也都不錯,平時醬豬手吃過不少,白鹵的很少見,而且會更清淡。最後一家名叫「楊家妙味品」。他家最拿手的菜是山楂排骨,雖然說山楂能讓排骨變得更爛,但由於他們賣的排骨都是做好放涼擺到檯面上的,所以會顯得很乾,效果有點像滬上的糖醋小排。不過我沒想到的是他們家的蠶蛹和干炸丸子居然不錯,丸子外表酥脆,內里鮮嫩可口,很見功夫。其實到了東北,主要就是吃肉。除去燒烤,哈爾濱人還有一樣經常吃的食品,就是醬骨棒。和燒烤有點類似,到了夏天,每家飯館都會做醬骨棒,配上啤酒毛豆花生米做為消夏之用。所以,醬骨這樣東西分布非常廣泛,並非只有大店做的正宗,有的時候小店反而做的更有滋味。如果想吃醬骨的話,「吳記醬骨」和「薛府醬骨」都是不錯的選擇,店能開的大,自然要有一定的功夫。不過我想推薦另外一家店,名叫「明泉特特」,名字起得詭異,價格也算不得實惠,但是醬骨做的確實軟爛。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醬骨有骨架和骨棒之分,部位不一樣,口感也當然不同,建議都嘗嘗。提到醬骨頭,不禁想到了「德順樓老太太大骨棒」,心情分外沉重。這家老道外的小店專門做熏醬壇肉,在春香雞館和紅光包子鋪中間,生意非常好。店主人是個80多歲的老太太,撫養了7個孤兒長大,錢都花在他們的身上,自己沒享受到,店面也從來沒變過。結果前幾年老伴死了,幾個孩子每一個去看過,大概是一年前吧,我看報紙才知道,老太太也去世了,現在店面不知道歸誰,也不知道在不在了,想想這世道,真是令人唏噓。終於令人欣喜的過渡到老道外美食了。但之前必須要說的一點是,隨著道外街區改造,很多的店面都已經不在了,另外反而有不少新開的店鋪借著「老道外」的名號賣錢,位置雖然說是對了,但是味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我對老道外的很多飯店其實是有些不滿的。「張包鋪」是老道外最有名的包子鋪,歷史悠久,說是老道外最具標志性的美食也不為過。張包鋪老店的地址在張包鋪胡同,和范吉永餃子面對面,不過現在已經搬遷到附近的旅遊街了。搬遷後我去吃過一次,包子都是早就做好的,感覺不好。北方包子和南方不同,南方的包子講究皮薄餡厚,但是在東北,吃包子是要吃面的,包子皮一定要「喧騰」才算是好吃。所以,包子肯定是要吃剛出鍋的才最好,如果吃放涼後重新加熱的包子,效果要差上一大截。吃起來還不如大安街邊一家叫「東東包」的飯店——我不是說這家店的包子好吃,事實上,這里的包子餡料太少,肉味也不夠濃厚,但起碼總是能吃到剛出鍋的包子,即使味道差一點,吃起來感覺也不會太差。六道街是扒肉的聚集區,目前開得最大的要數「張飛扒肉」,很久就換了店面,非常令人失望。要一盤蒜苗炒肉明顯能感覺油不太干凈,還能多說什麼呢,算了,說到品質問題,小店也沒多少敢拍著胸脯說一直沒用陳油的。另外一家有名的店叫「武剛扒肉」,只賣肘子,豬手,扒肉,冷盤,外面對著家花圈店,不多評價了。武剛肘子不是哈爾濱唯一隻賣幾個菜的飯店,這種店實在是很多。而且,在哈爾濱的老菜館吃飯,必須得趕上飯店的飯點兒去,早了晚了都不行,有些硬店,吃什麼你說了都不算。點菜不要忘記來一盤家常冷盤——這是哈爾濱飯店裡出鏡率最高的菜,怎麼做全憑隨心,每家味道都不一樣——再加上瓶大白梨,這就是非常完美的老哈的飯店了。離武剛扒肉不太遠的地方有一家賣肘子的名店,掛名叫「盛安小吃」,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牌子,只能按門牌碰。這家店同樣也只賣幾個菜,其中最知名的要數「冰糖肘子」,每天定量,晚了沒有,早了也沒有,就幾張桌子,店鋪不算太干凈,但肘子是真是爛乎。另外滑溜裡脊也不錯,可以嘗嘗。松花江邊臨近港務局的地方每到夏天就一片一片的大排檔,片區整頓前一片一片的大老爺們光著膀子喝酒吃肉——濱江一景。下面應該說說清真名店了,雖然位置算不上是回疆聚集區,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哈爾濱的回族人是非常多的,有名的回族菜館一般聚集在道外清真寺附近,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而且由於變化發展,有了自己的風格,和其他地區的清真有很大的區別。說「老仁義」這種做出名堂,成為哈市標志性飯店的清真館就

㈧ 哈爾濱道外7道街和南勛街交口那家餃子館叫什麼名字

哈爾濱這個道外七道街和南勛街交口那家的餃子館就叫做合興餃子館因為這個餃子館歷史非常歷史非常的悠久然後有很多人經常到那裡去吃飯所以他們的名聲是非常高的

㈨ 哈爾濱道外222餃子館在什麼地點

哈爾濱市道外區222餃子館的地址:道外區長春街216號

㈩ 哈爾濱哪家餃子好吃

哈爾濱是出名的美食聖地,各色美食數不勝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東北最出名的餃子,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坐著不如躺著。」可以看出我們對餃子的喜愛,如今哈爾濱好吃的餃子館很多,今天我們分享都比較愛吃的連鎖餃子館,我們直奔主題。

1.東方餃子王

創立於1993年在哈爾濱,如今也是20多年的老品牌了,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如今已經成為行業里的領先者,店面輻射全國,老湯餃子味道不錯,是餃子湯非常好喝,很濃的純老湯。黃瓜鮮蝦餃子味道很清鮮 清淡口味 配合鮮蝦的鮮味真是很不錯。其他特色餃子還有:茴香餃子、牛肉餡水餃、三鮮餃子、松仁玉米水餃、黃瓜蝦仁水餃、韭菜雞蛋蝦仁水餃、青椒豬肉水餃、蒸餃、白菜豬肉水餃、角瓜雞蛋水餃,特色菜品有:蜜汁叉燒、家常冷盤、酥鯽魚、拌菠菜、夫妻肺片、涼拌土豆絲,排骨蓮藕湯、私房豆腐、皮凍、老湯豆腐、軟炸小排、豬頭肉、手撕醬雞骨、白灼白菜葉,就餐的環境也是非常的不錯,服務也是非常好,關鍵價格不貴,性價比高。

2.喜家德水餃

喜家德水餃成立2002年,創立於鶴崗,總部在大連,擁有連鎖店面300多家,已成為全國具影響力的專業水餃連鎖領導品牌。精選上好食材,所有的餃子都是現包現煮,營養健康。要說喜家德水餃哪個餡好吃,很多人都會推薦喜家德的蝦仁餡。喜家德的蝦仁餡水餃跟其他家的蝦仁餡有很大的區別,而喜家德的蝦仁水餃則能讓食客感受到蝦肉的真實存在,因為每個水餃裡面都包有一個完整的蝦仁,每咬一口下去看見一大塊蝦肉,除此之外,和著蝦仁一起包在水餃的蔬菜種類也特別多,有韭菜、白菜、包菜、青菜。另外,芹菜餡,鮮肉餡,也是必須要吃的。還有很多小菜,沒事點兩個小菜,小喝一點,非常的愜意,就餐環境也很好。

3.柏記水餃

柏記水餃作為後起之秀,成立於2013年,創立於佳木斯,如今也是黑龍江省有影響力的企業,柏記品牌系列健康食品,將快餐做到極致。食材由九三大豆油,雙匯冷鮮肉,東奇麵粉,綠色蔬菜,用手擀的皮,用心包的餡,吃出媽媽的味道,情系遊子歸家之心。比較好吃的柏三鮮水餃、素三鮮水餃、酸菜肉水餃、西芹裡脊水餃、雞肉香菇水餃、青瓜蝦仁水餃、海鮮桃柱水餃,味道那是非常的美味,就餐環境也是非常的好,服務也是很到位。柏記也是現包現煮,配合一碗餃子湯,體驗東北自己家的味道。

最後,「問題三家店你覺得那家最好吃?」,歡迎小夥伴關注留言,非常感謝你的支持,謝謝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