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國各地的豆腐腦哪裡的最好吃
豆腐腦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小吃。都說「南甜北咸",我的老家在北方,我認為我家鄉做的豆腐腦是最好吃的。
豆腐腦不但具有黃豆的營養,還用其特殊形態,讓我們對它更加的喜愛。它是食材從固態到液態又到固態的轉變,讓你感到食材的奇妙之處。
豆腐腦入口即化,柔滑鮮嫩,老幼皆宜。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吃豆腐腦了。那時都是在農村的大集上,每個集都會讓媽媽領我去吃。特製的小鏟把豆腐腦鏟進碗里,不需要很多三四片足矣,加入大骨熬制的鹵汁,豆腐腦就會漂在上面,一片一片的,非常的好看,當乳白色的膏體滑進嘴裡的時候,就能讓我記住它的味道,滿足我味蕾對食物的需求。喝上它就感覺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豆腐腦的作法都基本差不多,就不用一一說明了。
我老家做豆腐腦與別地不同的就是鹵汁的熬制。新鮮的豬大骨,放在大鍋里,加上蔥,姜,花椒,大料,料酒等簡單調料,熬煮二個小時,充分熬出骨髓油,加鹽調味即可。熬好的鹵汁,咸鮮味美,香氣撲鼻,油花滿滿,讓人垂涎欲滴。
在吃的時候,可佐以辣椒油,蒜汁,香醋,香菜。可按各自口味添加,味道會更加豐富。
當然,各地的鹵汁都有不同。如回民,多以雞肉,香菇,黃花菜為原料。而我國南方多以甜食為宜。都會成為自己最好的標准。
我喜歡老家的豆腐腦,除了地域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我兒時的美好記憶。
50多年前我在河北雄縣,大清河畔的橋頭有一老豆腐攤,賣的老豆腐是用大清河水磨的,鹵水點的,一付擔子一頭挑著做好的老豆腐,一頭放置各種佐料。白白的飄著豆的香氣,有米醋,蒜汁,韭菜花,薑汁,鹽水,芝麻醬,辣椒油,紅白相間甚是好看,刺激著你的味蕾。再就著酥脆的火燒和這老豆腐那個美,真是到了極至。時光荏苒,今天這老豆腐攤還有沒有,是否還保留著當時的味道。。。。。。如今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希望這一傳統 美食 繼續光大。我記得這攤子的老闆是一甫東的,打火燒的叫白邦子。幾十年過去祝他們和他們的後人安好。
豆腐腦我的最愛,早飯我就是煎餅果子加豆腐腦,天天吃也吃不膩。我生活在北方,小時候的豆腐腦和現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保定的豆腐腦是用鹵水點的,然後澆上做好的鹵湯,保定鹵湯是咸口的,裡面有木耳、干黃花菜、還有麵筋,完後再加上蒜汁、韭菜花、香油、香菜齊活。近些年有好多打著西安風味的叫老豆腐,其實也是嫩豆腐加上海鮮醬油一類汁和小鹹菜,口味也不錯。老豆腐是大塊的豆腐塊沒有壓成豆腐,呈現蜂窩狀,湯就是點豆腐後留下的鹵水,豆香味很濃,只加韭菜花和蒜汁,別有一番風味。
本人在家用使用內酯做過豆腐腦,詳見最後兩張圖,鹵也是自己做的,全部是按照老味道做的。豆腐腦可能是保溫不太夠,有點太嫩了。這也需要多多積累經驗。
豆腐腦島島吃過的並不算多,但南北確實差異蠻大的,沒有說哪個更好吃,只能說都各有特色吧。
島島從小生活在重慶,小時候的豆腐腦都是挑著賣的。偶爾能吃上也要靠運氣。看見賣豆腐腦的,還需要自己回家拿個碗再來買。重慶的豆腐腦就只有鹹的。白白如雪的豆腐腦搭配蔥、姜、蒜、辣椒油、花椒油、香菜等食材,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就好了,豆腐腦一定要趁熱吃,入口香滑嫩,好吃。
後來島島去北京生活了一頓時間,發現這邊的豆腐腦竟是甜的,這完全打破了島島對豆腐腦的印象。原以為加糖的豆腐腦應該不會好吃,沒想到吃上一口竟也如此美味。
再後來島島來了青島,青島當地特色十大小吃竟有豆腐腦。這邊的豆腐腦店,少說也有好幾十家吧。青島這邊的豆腐腦也是咸口的,但跟重慶的豆腐腦完全不用。表面厚厚的一層糊,裡面加了很多的肉沫,還有黃花菜、木耳什麼的,配料那是相當的豐富,如果喜歡吃辣,老闆還會撒上一些辣椒,更是美味。再搭配一個火燒,早餐簡直完美了。
除了以上城市的我豆腐腦,或許還有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當地的豆腐腦吧,雖然豆腐腦總體口味就只分咸和甜,但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在裡面,沒有說哪個豆腐腦更好吃,只能說每個人在自己的城市吃習慣了也就覺得最美味了。你說是嗎?
說的不全的,記得留言告訴島島你們家的豆腐腦是怎麼樣的,有機會島島一定去嘗嘗
『貳』 青島市味為先豆腐腦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老青島人都說劈叉院那家豆腐腦最好吃,但我還是覺得味為先更好吃!小份6元,大份8元,好吃又不貴,女生一般一碗小份豆腐腦加一個火燒就能吃很飽。豆腐腦裡面有肉裡面有肉裡面有肉,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湯汁很濃稠,豆腐腦鮮嫩爽滑,毫無豆腥味肉火燒是我的最愛,圓圓的一個不大,口味更類似於點心,甜甜的,外麵皮很酥很酥,去青島前看攻略,網友們強力推薦的一家店,住的酒店在台東,看地圖正好附近有一家,過去吃了兩次早餐。第一次去是團購的,到店裡發現推出的套餐價格和團購是一樣的,所以第二次就直接消費了。店裡整潔干凈,在前台交費或驗碼,拿著小票到取餐區等候,豆腐腦裡面可以放辣椒,不過我沒要,還是吃原汁原味的吧。豆腐腦很嫩,吃到嘴裡滑滑的,裡面好像放了醬豆腐湯兒,味道還挺特別的,跟北京的不一樣,裡面有木耳、香菇,還有肉塊兒,不過這肉塊兒的味道本人真心接受不了,吃了一塊兒覺得有點怪味,就全都挑出去了,但是總體不影響豆腐腦的美味;烤餡餅大愛啊,個頭兒不大,但烤出來的外皮特別酥脆,裡面的肉餡也很香,離走前還特地去買了幾個帶回家,不過涼了之後就沒有剛出鍋的好吃了;茶蛋的味道也很好,兩次早餐都吃了同樣的套餐,下次有機會再去青島要嘗嘗其它的美味。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味為先豆腐腦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叄』 濰坊北宮街豆腐腦
北宮街和虞和路
1.向北走50米虞新花園對面有一個火燒鋪前面有賣的
2.向東走400米左右在東生建大門左邊.(那裡有一個火燒鋪、門口有一個賣的)
3.向北500米左右在大托有賣的(詳細地點我就不說了、每天早上那很多賣早飯了。去了就會看到了)
具體多少米我也說不清楚...
反正1兩分鍾就能到.2.3慢走十分鍾也會到!
『肆』 中國什麼地方的豆腐腦好吃
這個看個人喜好吧,南咸北甜,北京的豆腐腦名氣不小。南京三鮮豆腐腦美味十足。四川豆花(豆腐腦)叫響全國。都不錯。
『伍』 全國各地的豆腐腦哪裡的最好吃
以前我干過一段時間的早點,主營就是油條、豆腐腦、豆漿,因為這三樣基本就是北方早點的組合。
所以我覺得全國要說豆腐腦,應該還是黑龍江人做的不錯、好吃,因為原材料在那擺著呢!
『陸』 哪裡的豆腐腦最正宗
當然是峨眉山的嘍,下面給你介紹一下!我的最愛哦!
熱呼呼的豆腐腦成為了不少市民樂於選擇的小吃之一。粉蒸的牛肉、脆脆的酥肉,再撒上不少香香的花生米,黃、橙、綠、白的顏色搭配在一起,使整碗豆腐腦看上去非常有賣相,各種調料放足吃到嘴裡感覺到很有質量,麻辣鮮香,口味剛剛好!這就是書院街上峨眉高記豆腐腦店出品的美味豆腐腦。峨眉的豆腐腦好吃是出了名的,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有賣的,可是去了幾次也試了不少店的豆腐腦,到最後還是覺得高記豆腐腦最能代表峨眉山豆腐腦。別看店小也沒裝修,可是卻食客盈門,不少人專程自駕車前來嘗鮮。除了豆腐腦外,這家的牛肉夾餅也很有特色,面餅完全被蒸熱了,軟硬度恰到好處,裡面的餡吃到嘴裡沒有多餘的米粉子,卻有點脆脆的感覺,原來夾餅內不僅有牛肉還放入了酥肉顆粒,感覺很特別!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美食,每人花費5元左右就能吃個痛快,真的是經濟又實惠。
美食小貼士:書院街緊挨著峨眉山市體育場,當地人又把這里稱為「水西門」,除了豆腐腦這條街上其他東西也不錯,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由於這些美食店都是老店鋪,所以沒有良好的降溫乘涼工具,眼下去嘗美食可得做好汗流浹背的准備。
『柒』 味為先豆腐腦 江西路店怎麼樣
作為一家以豆腐腦為招牌的店面,豆腐腦的味道還可以,裡面有小肉塊。交通位置不錯、店面裝修也很好,看起來很乾凈,所以價格也不便宜。豆腐腦大碗8元、小碗5元,油酥火燒2元一個,鹹菜3元一份。總得感覺適合精緻一些的人。
『捌』 山東的四大另類美食,是哪四種
山東的四大美食有棗庄辣子雞、朝天鍋、蓬萊小面、單縣羊肉湯。棗庄是中國的辣子雞的故鄉,是魯南地區特別特色的一道美食,特點是鮮、香、麻、辣以炒雞肉為主,炒的都是老公雞和小母雞。朝天鍋也是山東濰坊的特色名吃,特點就是烙餅卷肉,吃的時候不用鍋的,被認為是山東名小吃。蓬萊小面也是山東蓬萊的名吃,是一種風味的麵食,民國期間就已經遐邇聞名了。單縣羊肉湯是山東菏澤的特色名吃,是以色白為特點,香而不膩,爛而不黏被稱為中華第一湯的。山東吃飯的特點是整體是屬於北方類型的,沿海和城市是有飲食上的不同的,山東吃飯特點就是鮮、香、麻、辣為四大風味的菜系,日常飲食和風俗習慣也非常的有文化底蘊。山東菜又叫魯菜,影響歷史是非常悠久的,也特別的廣泛。地理位置的差異,導致他們陸地上菜系的不同。
『玖』 晉城哪裡的豆腐腦好吃
晉城市城區怡然豆腐腦早餐店。根據查詢美團推薦顯示,晉城市城區怡然豆腐腦早餐店裡的豆腐腦好吃。晉城市城區怡然豆腐腦早餐店成立於2020年09月17日,經營范圍包括食品經營。
『拾』 豆腐腦,哪的最好
樂山市的牛華鎮的豆腐腦非常好吃而且在四川都很有名。牛華豆腐腦現在有很多風味的,最經典的還是牛肉豆腐腦。以前是1塊錢一碗,現在漲價了2塊5才吃的到牛肉豆腐腦,吃豆腐腦一定不要忘了吃個牛肉卡餅,或者加一盤粉蒸牛肉,那才經典啊!至於牛華鎮的串串香也好吃但是並沒有形成規模而且也不出名,本人覺得也不是樂山串串香最好吃的地方。以前最好吃的串串香在樂山老公園里,現在老公園拆了串串香搬到了步行街那邊,價格也漲了,不過個人覺得沒有以前的經典了。樂山市中區最好吃的豆腐腦也是牛華人開的,以前也在老公園旁邊,現在搬到了新廣場附近。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兩漢時,淮河流域的農民已使用石制水磨。農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後放入裝有漏斗的水磨內,磨出糊糊攤在鍋里做煎餅吃。煎餅加上自製的豆漿,是淮河兩岸農家的日常食物。農民種豆、煮豆、磨豆、吃豆,積累了各種
經驗。後來,人們從豆漿久放變質凝結這一現象得到啟發,終於用原始的自淀法創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始創豆腐術。他曾招集大批方士改進了農民制豆腐的方法,採用石膏或鹽鹵作凝結劑,潔白細嫩的豆腐製作出來了。
豆腐,古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覽的人都要嘗嘗綿滑細膩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裡多豆腐作坊,夜間全城磨輪轆轆,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黃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腦、廣西桂林腐竹、浙江紹興腐乳等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製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圓豆腐、水豆腐、凍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別,都是豆腐鮮貨製品(包括豆腐乾、豆腐皮、豆腐腦等);豆腐的發酵製品,有臭豆腐、乳腐、長毛豆腐等,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