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平山干豆腐好吃原因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平山干豆腐好吃原因

發布時間: 2022-11-21 18:17:52

⑴ 為什麼干豆腐手撕好吃

更入味。干豆腐(gāndòufu)是東北特產,也叫「東北干豆腐」,是一種壓成薄片狀的豆腐製品。因為更入味所以干豆腐手撕好吃,它既不同於南方出產的豆腐皮、千張兒,也不同於腐竹和豆腐乾(東北干豆腐比千張更薄,生吃熟吃均可)。

⑵ 遼寧哪裡的干豆腐最好吃

據說遼寧西部是中國最早種植大豆的地區,遼西人干豆腐是最佳的干豆腐,其他地區大部分都是後來學過去的,東北人喜歡吃干豆腐卷大蔥蘸大醬,又抗飢又下飯,百吃不厭,遼西地區的干豆腐它以「干、薄、細」著稱。「干」是指豆腐壓得實、乾爽;「薄」是指每張豆腐厚薄如紙,太陽底下能透亮兒;「細」是指豆腐里不含豆渣,口感柔和。如果開車路過京沈高速公路服務區,都會遇到著名的錦州干豆腐,好水好豆才有今天的錦州干豆腐。

錦州也認為虹螺峴的干豆腐為最正宗的,虹螺峴位於錦州城西南五十里處的一個小鎮,虹螺峴的峴(xian)不是縣城的縣,大家虹螺峴以為是縣城,其實是一個鄉鎮,村子方圓數十里,峰巒疊嶂。有無數處淙淙泉水從山岩隙縫中湧出,成潺潺溪流,匯入山下的女兒河。做豆腐豈離得開水?虹螺峴的干豆腐便獨得甘泉的滋味,格外細膩醇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材也是水好才行。您現在想來幾張干豆腐大醬嗎?

⑶ 黑龍江哪裡的干豆腐最好吃

我是黑龍江人,全省的縣,地級市基本都去過。要說哪兒最好吃干豆腐,真心話,哪兒都有好豆腐坊!各具特色,各個地方有自己的特色口感,薄、厚不重要,分咋吃,大豆腐和干豆腐一奶同胞,要好吃就一定都好。不能說哪兒最好,總體來說,黑龍江大豆是沒得說!豆好,水好,手藝人再各具特色,各顯其能,工藝不同,追求口感不同,造出不同口感。還有就是個人喜好哪口更是因人而異,習慣口味也是區別,答案沒有標准。總之,黑龍江的豆製品屬於國內一流 美食 ,全國各地也都有不少好的豆製品,不能說哪兒個地方沒有大豆就沒有好的豆製品,就好比上海的光明乳業,沒有奶牛,但是卻生產一流的奶製品一樣。大美龍江,祖國糧倉!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黑土地嘗遍龍江 美食 ,感受龍江人的熱情!

要說黑龍江的干豆腐,我可跟大家說實話:「黑龍江縣以上的城市我基本都去過,最讓我難忘的干豆腐就是: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風景區的干豆腐,那就是一絕,那裡的干豆腐,是用五大連池風景區葯泉山下二龍眼的天然冷礦泉加工而成的,」咱是東北人,大家都知道的東北人最實在,不撒謊,有機會您就去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葯泉風景區吃干豆腐去啊!!!

黑龍江是中國污染最少的地方,土地肥沃,養分充足,一年一熟,所以黑龍江的農作物品味和質量真的是全國最好的。黑龍江夏天種出來的蔬菜,味道純正。營養豐富。黃瓜,茄子,豆角,好多好多,你吃過之後就不會忘了。到哪也吃不到那麼純正的食品。黑龍江小河裡的小魚,放在鍋里一煎,滿街都是魚香味。以前說誰家打雞蛋醬了,半個村子都能聞到。

要是黑龍江哪的干豆腐好吃,因為黑龍江的大豆好,種出來的大豆有那種原始的都香味,所以干豆腐就好吃。據我的經驗,干豆腐最好吃的地方還是那些林區,因為綠林環繞,好多地不但不用化肥,農家肥都不用。只是產量低點。但做出來的干豆腐切實的香啊,回味無窮。

只是黑龍江的經濟沒有好的帶頭人,好多產品形成不了規模,所以再好的珍寶藏在深山無人識。可惜了啊。

干豆腐做的好不好?主要是看水質問題,而且作為黃豆的生產大省來講,黑龍江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做豆製品的條件。所以說黑龍江好山好水自然就能釀造出最好的酒,就能做出最好的大豆腐和干豆腐來,所以說黑龍江從來都不缺少物美價廉的好食品。但是那些愛吃豆製品的人總是覺得黑龍江哪裡做的干豆腐才地道呢?

說一下我的感受吧,我是黑龍江伊春的人,我吃的干豆腐也就是嘉蔭縣的干豆腐是最好的。我們伊春地域這個地方吃干豆腐,只要說是伊春嘉蔭縣的都願意多買一些,有的時候到佳音去出差,我也願意買一些佳茵干豆腐,這種干豆腐薄薄得吃到嘴裡也非常的舒服。而且做尖椒干豆腐更能顯示出東北干豆腐的那種光滑細嫩。所以我說黑龍江嘉蔭縣的干豆腐也算是數得上數的一種豆製品了。

黑龍江的的豆腐都好吃沒有地域區別,區別在於是不是純手工干豆腐,這個是最主要的!純手工的干豆腐有有嚼勁有彈性,吃一口什麼調料都不放滿口香,但是現在很多都是高產電磨,做出來的干豆腐像紙張一樣接近白色,沒有彈性,一碰就碎,吃起來也沒有什麼豆香味,做起 美食 來也容易斷裂!想吃好的純手工干豆腐也是有的,價格會高一點點,但是大家還是會喜歡不在乎價格,買干豆腐的時候看顏色,嘗一下味道,在對比價格,就知道是不是純笨磨的干豆腐啦!所以啊;黑龍江大豆是一樣的黑龍江大豆,黑龍江的水也是一樣的水,黑土地也是一樣的黑土地,要看是不是笨磨,做出來的干豆腐,沒有哪裡好不好吃之分,感謝大家閱讀,我是詩雨拜拜!

全國大豆看龍江,龍江大豆看海倫。黑龍江省海倫市一直有著大豆之鄉的美譽。海倫干豆腐更是一絕,不但好吃,還質地輕薄。有想嘗試的可以去當地品鑒,來迴路費自理,提我不好使,容易奈揍。

如果要說黑龍江哪裡的干豆腐最好吃,我可能沒有發言權,因為黑龍江哪裡的干豆腐都好吃。這不是大話,因為黑龍江出產的一種高蛋白大豆,專為做豆腐生產的。

別的地方我不太了解,齊齊哈爾地區以龍江縣的干豆腐最著名,它的厚的是用於熗拌、燉炒。它的薄的最適合直接卷大蔥蘸醬吃,無論薄厚都吃起來口感勁道,口齒都是豆香,不喳。所以,在東北除了殺豬菜、小雞燉蘑菇、鍋包肉、鐵鍋亂燉外,還有一到比較有名的蘸醬菜,小蔥切段、黃瓜切條、小水蘿卜切條、小白菜去根、干豆腐切大塊,再打一碗雞蛋辣椒醬。這道菜一定是最先光碟的。這就是東北有名的干豆腐卷蔥。吃上一口滿嘴的豆香、黃瓜的清香,小蔥的蔥香,小白菜的菜香,小水蘿卜的辣中帶甜再加上蘸上的辣椒雞蛋醬的香味,神仙生活,所以在東北尤其是黑龍江,有時桌上的熟菜可能一口都沒人動,原因是有蘸醬菜,而蘸醬菜中干豆腐是靈魂。必不可少。

所以,要我來說黑龍江哪裡的干豆腐最好吃,我一定要說,齊齊哈爾龍江縣的干豆腐最好吃。

都挺好的。黑龍江的大豆好,所以干豆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由東北的黑土地決定的。

一看提的問題就知道提問的是東北人。過去我也以為全國都叫干豆腐,後來才知道只有東北這么說,到了北京就叫豆腐皮。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豆腐製品,但東北最多是水豆腐(也叫大豆腐)和干豆腐(豆腐皮)。東北(尤其是黑龍江)是盛產大豆的地方,無論干豆腐還是水豆腐,各地都有質量好的。但是很難確認哪家的豆腐最好吃。原因是目前黑龍江省的豆腐產業還是以那分散和個體經營為主,很多還是家庭手工作坊,沒有形成產業規模和出名品牌。所以要說黑龍江哪的干豆腐好吃,各地都能說出一兩個來,但是恐怕都是在一個小區域內,比如哈爾濱的會說阿城平山的干豆腐好吃,綏化的可能說海倫的干豆腐好吃等等,但是沒有一個能在全省范圍內普遍叫好的品牌。創立聞名全省乃至全國的豆腐品牌,這也應該是黑龍江食品加工行業今後努力的方向之一。

干豆腐在南方叫做豆皮,也有叫千張的,雖然跟黑龍江的干豆腐不一樣,大體上差不多,只是口感和味道不同。

我的家鄉是東北黑龍江省的,在黑龍江干豆腐可是餐桌上的常菜,大人小孩兒都喜歡吃,尤其成年男士更加喜歡。尖椒干豆腐、蘸醬菜,都少不了干豆腐的身影。

雖然黑龍江各地都有干豆腐,可是不同地方的干豆腐味道不一樣。好吃的干豆腐,薄厚均勻,吃起來勁道有嚼頭,不散不渣,非常可口。


我吃過最好吃的干豆腐是嘉蔭縣的

因為做業務的原因,整個黑龍江省的地區級城市,我去過的有一大半,縣城也去過許多,要說哪裡的干豆腐最好吃,吃了那麼多的干豆腐,還是覺得嘉蔭縣的干豆腐最好吃。

嘉蔭是個小縣城,人口不多,只有幾萬人,緊臨與俄羅斯的界河黑龍江。2013年5月份的時候,受同事的邀請,去了一次嘉蔭,吃到了當地的干豆腐,真的覺得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干豆腐。


嘉蔭縣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有山有水,空氣清新潔凈,山副產品和純野生的黑龍江產江魚非常豐富。五月份,正是剛開春的季節,市場上很多賣山野菜的,如猴腿、刺嫩芽、廣東菜、薇菜、蕨菜等,真是應有盡有。

在那裡吃了七八頓飯,我幾乎頓頓都不吃主食,山野菜、野生江魚、干豆腐這三樣就吃得飽飽的。

只可惜,從那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去過嘉蔭縣,也就沒有機會再次吃到嘉蔭縣那麼好吃的干豆腐了。


一個人從小吃慣了有一種食物,可能一生都難以改變。來寧波後,也很少能吃到家鄉口味的干豆腐,入鄉隨俗,慢慢的,已經快淡忘了家鄉的許多味道,習慣了江南水鄉的飲食習慣了。

⑷ 錦州的干豆腐很出名,請問為什麼錦州的干豆腐能做的那麼薄而且味道還好

干、薄、細,卷著吃有勁道,千煮萬燉不變形色,我經常從錦州回來時買上幾搭干豆腐回家過過癮。主要是作的期間壓的實,工藝和東北的做法都是一樣的,另外一個手工作坊的都是沒揭過豆腐皮(在錦州,豆腐皮可不是干豆腐)的,因為是賣給鄉里鄉親的,揭過豆腐皮的香味就差得遠了。細其實是磨得細,現在機器磨的細倒是細了,口感差了幾成,吃好的干豆腐要到農村去,縣城、城市的如果筋道好的那可壞了,十有八九是摻了吊白塊了。

錦州干豆腐是個大錦州概念,其實最好吃的是已經劃出錦州地區的葫蘆島市的虹螺峴干豆腐,應該是味道最好的,原因就是水的問題。錦州地區農戶都是在自己院里打井吃水,喝起來甘冽清甜,這也是那裡的干豆腐好吃的重要原因。錦州的豆腐雖然名氣不大,不過我覺得非常好吃,是類似南方水豆腐的那種,細嫩柔滑,入口綿軟爽滑、余香駐口,建議有機會樓主仔細品味一下。

那裡的干豆腐、豆腐為何好吃?依我一個外鄉人常年奔走錦州的觀點,和錦州人的飲食觀念有關。錦州人對飲食是否好吃一個很重要的評價就是香不香,按照這個標准,做起什麼來捨得下功夫,大概是原因之一。一己之見,可以商榷。

⑸ 遼寧哪裡的干豆腐最好吃

錦州干豆腐以「干、薄、細」著稱。「干」是指豆腐壓得實、乾爽;「薄」是指每張豆腐厚薄如紙,太陽底下能透亮兒;「細」是指豆腐里不含豆渣,口感柔和。「干、薄、細」是錦州干豆腐的三大特色,被錦州人引為自豪,成了炫耀的資本。 熟食可炒可燉,千烹萬滾不變形色;生吃則筋筋叨叨,極有嚼頭,滿口余香。

⑹ 為什麼飯店的炒干豆腐軟嫩入味他們有哪些技巧呢

她們一般買干豆腐的過程中會選長的薄的有彈力的那類,隨後從正中間切割成2半,疊一起,捲起來,再切成細絲,切過以後要抖散,避免黏連。出鍋燒開水,水開後加少許蘇打,它可以使干豆皮軟嫩綿軟有延展性,隨後放進干豆腐絲文火綽水1min。蘇打千萬不要放多,不然非常容易把干豆皮焯化。

另起一鍋,放少許植物油,濕熱後倒入辣椒干段,文火炒嫩,趁著熱倒進裝干豆皮的盆里。辣椒干我一般是一兩個增辣的小米辣,一兩個提鮮的二荊條和柿子椒,配搭應用。

拌的手段也很注重,要抓拌,先略微使點勁輕按,讓汁出去,隨後放手讓它自身再消化吸收,不斷幾回讓干豆皮充足吸足汁液進味,隨後放進紫圓京蔥和芹菜段輕輕地抖散就可以擺盤了。那樣做出的熗拌干豆腐不比餐館味兒差。

⑺ 東北人都喜歡吃干豆腐,你知道遼寧省哪些有名的干豆腐

干豆腐是東北的一種特產,其長得和千張與油豆皮有些相似,但干豆腐就是干豆腐,可不是千張也不是油豆皮,它比千張和油豆皮都要好吃,至少東北人是這么認為的。

干豆腐可以拌冷盤也可以和尖椒一起炒菜,甚至單獨蘸醬也很好吃。在東北三省,好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干豆腐,每個地方的干豆腐又有自己的特色。 遼寧最好吃的干豆腐主要來自三個地方:錦州干豆腐、葫蘆島干豆腐和鐵嶺干豆腐。 而葫蘆島干豆腐和錦州干豆腐又可以說是源自於同一個地方,下面就分別給大家說說這三個地方的干豆腐。

1、錦州干豆腐

錦州最有名的當屬錦州燒烤,其次就是錦州干豆腐。錦州干豆腐薄如紙,色澤微黃,口感細膩,柔韌耐嚼,滿口生香。對於錦州人來說,一張薄薄的干豆腐,卷上蔥絲,再蘸上當地農家自製的黃醬,就是最好吃的 美食 。錦州干豆腐是遠近聞名,到錦州 旅遊 的朋友回家的時候都會帶上當地的干豆腐回去當作禮物饋贈親朋好友。當地的錦州人奉為正宗的干豆腐還是源於葫蘆島虹螺峴的干豆腐。

2、葫蘆島干豆腐

葫蘆島虹螺蜆鎮盛產干豆腐,在整個東北都是遠近聞名的。其實我們所說的葫蘆島干豆腐也是屬於廣義的錦州干豆腐的,畢竟以前的葫蘆島就是錦西市,所以兩者的干豆腐是同根同源的。「干薄細」是虹螺峴干豆腐三絕,「干」是指豆腐壓得實,相對來講沒有水份,相當乾爽;「薄」是指每張豆腐厚薄如紙;「細」是指豆腐里不含豆渣。

3、鐵嶺干豆腐

鐵嶺的豆製品好吃是遠近聞名,最好吃的干豆腐當屬昌圖縣的特產亮中橋干豆腐,此干豆腐的製作 歷史 已經有一百多年,是當地居民餐桌上的佳品。亮中橋干豆腐具有豆質純正,香味宜人,色澤光亮,薄如紙張,韌性極強等特點,遠近聞名。

遼寧最好吃的干豆腐當屬以上三個地方(也可以說是兩個地方)的干豆腐,不但遼寧本地人喜歡吃,不少外地人第一次吃後,也非常喜歡吃。親愛的朋友們,你喜歡吃干豆腐嗎?遼寧還有哪些地方的干豆腐好吃?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虹螺峴干豆腐是東北干豆腐中的尚品, 歷史 悠久,相傳在清朝 光緒 年間,有戶人家在山腳下開了一個干豆腐作坊,父親做兒子賣。

父親技術非常好,能做出超薄的干豆腐。干豆腐每張大小都是一樣的,當地有一個不成文的標准,一市斤超過18張算合格,達到20張為上品,22張以上為精品。他家作坊里做出的干豆腐都是22張以上,並以「干、薄、細、香」為特色而遠近聞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虹螺峴的干豆腐絕中之絕緣自於水。一百多年來虹螺山的水滋潤哺育了虹螺兒女,也沉澱培育了百年品牌——虹螺峴的干豆腐。

錦西虹螺峴,朝陽二十家子。

鐵嶺亮中橋干豆腐

遼寧興城干豆腐好吃!

當屬錦州義縣干豆腐了!

遼西葫蘆島市虹螺峴的,色好、超薄、味正。

錦洲

⑻ 為什麼錦州的干豆腐皮可以做的那麼出名

遼寧錦州的干豆腐皮之所以出名,簡單來說就是倆字“好吃”。如果要詳細分析原因的話,跟它的產品原料、製作方法、產品特點等都有關系,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錦州干豆腐好吃出名的原因。

以上可以看出錦州干豆腐的好吃和出名確實是有它的道理,大家有機會可以去錦州品嘗一下這個當地特色。

⑼ 黑龍江哪裡的干豆腐最好吃

黑龍江哪裡的干豆腐好吃?

在我個人看來,只要是黑龍江生產的干豆腐,那麼在豆腐的口感上,就要比其他地方生產的干豆腐強多了,因為黑龍江生產的干豆腐,多是用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出來的,而這種非轉基因大豆,

不管是在大豆的口感上,還是大豆的營養價值上,多要比轉基因大豆強多了,而其他地方在生產干豆腐的時候,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多有可能使用一些轉基因大豆的,所以黑龍江生產的干豆腐。

而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干豆腐的油了,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只要是海倫生產的干豆腐,那麼這些生產出來的干豆腐,就可以在手裡搓出油水的,而且這些搓出來的油水,還可以用打火機立刻點燃的

所以這點又是區分海倫干豆腐的重要特點了,而且在吃海倫干豆腐的時候,哪怕就是蘸點大醬干吃,也是非常好吃的,而且這樣的吃法,也是大多數的海倫人,最愛吃的方法了,因為這樣的吃法,不但好吃而且還省事

⑽ 春色無邊(五)

        午時剛過,陽光正好。最高氣溫已回至零度,後幾天晴漸多雲,氣溫將陸續升高。這兩日忙於整理舊時文字,「春色」未能及時更新。防控等級隨著疫情向好已經調低,本打算出去買菜的想頭也就不急於一時,真切等待可以攜妻一起步出戶外,流連徜徉的日子。

        今日兩餐,菜品上新。早(午)餐主食煎餅、稀飯,配京醬肉絲,土豆絲,外加煎蛋和自製辣白菜、外買桔梗。煎餅就是在菜場隨手買的,偏軟偏韌,口感稍差,遠沒有童年時在老家,奶奶親手攤的香甜酥脆。晚餐主食米飯,搭配好久不吃的炒蒜苔,處女作的白灼秋葵。蒜苔是個好東西,好多人都愛吃。小的時候因為條件所限更是稀罕物,大概只有過年時捨得買上一把,或是坐盼夏天菜園里大蒜抽薹。東北的冬天漫長,過去除了窖藏白菜土豆蘿卜也沒什麼蔬菜,家中都喜用沙土培植大蔥和蒜苗,原本烹飪的配料登堂入室,搖身變成了主咖,譬如大蔥炒雞蛋、蒜苗炒肉。就像後來直到上大學時候才常吃的燒溜土豆片、尖椒干豆腐和辣椒炒肉一樣,朴實地道,充滿鄉土氣和家鄉味。

        土豆在我們這里相當普遍,從古至今都是生活必備,克山土豆久負盛名(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基本消除的克山病讓這里還有另類知名)。難怪前幾年關於土豆成為第四種主食的動議甚囂塵上,雖終無定論,但絲毫不影響百姓愛它,一日三餐離不開它。所謂燒溜土豆片,就是將土豆切片過油,稍加翻炒既妥,甜面,咸鮮,下飯尤佳。干豆腐也是本地特色,最知名的要數阿城平山出產,當然上學時吃的就是市面常見的普通干豆腐,記憶中的小店味道經久不忘。那時候一盤尖椒干豆腐應該不超過十塊錢,除了幾片兒尖椒(多是青的,偶有紅的也是存放久了後熟,絕非有意配色),全是透著瑩黃、掛滿芡汁兒的干豆腐,肉末基本很少,如有片肉驚現,不是廚師操作疏忽就是老闆良心發現。即便如此,這樣一道便宜實惠的家常菜,赫然陪伴我們度過了青蔥的大學歲月,值得多少人反復咀嚼,常年回味。那浸透時光的熟悉味道,那滋潤友情的溫暖氣息,絕對是你現在臻選平山干豆腐,切入上乘裡脊,配以優質彩椒,運用精湛廚藝也望塵莫及的啊。在那個生活條件還不富足的年代,上學的我們經常吃的還有尖椒炒肉,而不是肉炒尖椒。這兩道菜,誰名字在前誰是主料,價格也要差上三五塊。其實對那時的學生來說,不吃食堂已經是難得改善,何況花著較少的錢,吃著與肉炒尖椒同一個師傅、同一個鍋灶加工的同樣口味的菜餚,該是一種多大的滿足啊。

        今晨本是接續昨天寫寫兩餐,然後想就昨天上午聊及的水滸相關人物(宋江與李逵)發點兒感慨,不想一下子由兩餐牽出了三道菜,聞到了人情味,秀出了年代感。 追憶往事也是一種感慨,與替古人擔憂相比,聽起來實在,看上去厚道。

        昨天適逢汪曾祺老先生百年誕辰,今日我也寫寫食事,遑論告慰,權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