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石磨豆腐營養豐富且是純天然食品,因此廣受歡迎。除此之外石磨豆腐的口感其實也比普通豆腐要好很多,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石磨豆腐採用傳統的加工工藝,石磨磨出的豆腐即均勻有細膩,能讓豆類產品充分釋放蛋白質,保持所固有的鈣、鐵、磷、鎂等人體所必須的多種微量元素不被破壞,避免了現代機械生產中高溫,高壓造成的營養成分破壞流失。原生態豆漿又有降血脂、血糖所需的保健食補功效,素有植物肉之稱。
㈡ 怎樣磨豆子做出的豆腐才好吃
豆腐的原料是黃豆、綠豆、白豆、豌豆等豆類。先把豆去殼洗凈,洗凈後放入水中,浸泡適當時間,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漿。接著用特製的布袋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收好袋口,用力擠壓,將豆漿榨出布袋。一般榨漿可以榨兩次,在榨完第一次後將袋口打開,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後再榨一次。
生豆漿榨好後,放入鍋內煮沸,邊煮邊撇去上面浮著的泡沫。煮的溫度保持在90~1 10℃之間,並且需要注意煮的時間。煮好的豆漿需要進行點鹵以凝固。點鹵的方法可分為鹽鹵點鹵和石膏點鹵兩種。鹽鹵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
石膏點鹵的方法:先將焙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調成石膏漿,倒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里,並用勺子輕輕攪勻。不久之後,豆漿就會凝結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結後約15分鍾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木板,壓10~20分鍾,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漿,點鹵時把磨好的石膏漿倒入豆漿攪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則添加的石膏漿多此。若要制豆腐乾,則須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里,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乾。
㈢ 石磨豆腐好吃還是機磨豆腐好
石磨豆腐好,專家指出,石磨磨豆汁和能量的釋放有關,石磨磨齒均勻運轉速慢,能讓外界的空氣與磨出來的豆汁顆粒很好的接觸,在一定的化學作用下,能使讓黃豆充分釋放蛋白質,這使豆汁既均勻又細,而且味美異常。
再配合內酯來製作豆腐,豆腐更加嫩滑有營養哦。柏飛石磨。如果是商用的話,選石磨會更好,直接面對顧客的,還是要注重口感的比較好。如果是豆腐工廠的話,那就可以考慮機打的,保證效率。
㈣ 農家純手工豆腐製作全過程
豆腐最早是在漢朝發明的,可以說是我國漢族人民最常見的一種豆製品。傳統的豆腐的製作方法相對比較復雜,但是做出來的豆腐比較好吃,在我國最主要分為南豆腐和北豆腐,也就是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鹵水豆腐吃起來相對比較軟嫩,石膏豆腐相對比較硬實。製作豆腐的過程無外乎泡豆子,磨豆子,煮豆子,煮成豆漿,然後是點石膏,或者是點鹵水,最後壓製成型用刀切成豆腐形狀,這樣傳統的豆腐的就製作好了。豆腐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豆腐的吃法也非常的多,至今仍舊長盛不衰。
- 01
把精選好的黃豆用清水洗凈待用。
- 02
浸洗黃豆,泡水發漲。根據溫度,泡黃豆時間不一樣。夏天三個小時即可,冬天卻要十個小時左右。
- 03
將泡好的黃豆和清水按比例磨好,經過機器磨成漿。
- 04
將磨好的黃豆與熱水充分攪拌,用開水按1:2的比例將漿渣稀釋 。
- 05
把稀釋好的豆渣漿倒入網兜中用力的擠壓。
- 06
擠壓出來的水劑便是豆漿了。
- 07
剩下的就是豆腐渣了,豆腐渣也是一種很好吃的美食!
- 08
經過過濾後的豆漿直接倒入鍋內煮沸。
- 09
鍋里的豆漿慢火熬煮,直到表面結了一層薄薄的豆油皮;冷卻到80度左右。
- 10
鹽鹵用清水兌開,倒入豆漿里;慢慢滑動豆漿,使鹵水充分與豆漿混合均勻。
- 11
大約30分鍾左右的時間,豆腐就差不多慢慢凝固好了。
- 12
凝固好的豆腐趁熱放入豆腐槽里,豆腐均勻的舀在模具盒子裡面。
- 13
然後用布包平整。
- 14
開始壓榨,壓榨時常約一個小時,要不時調節杠桿,保證將豆腐中的水壓榨出來。
- 15
經過幾個小時的壓榨,一塊塊嫩如嬰兒BB肌膚的豆腐成功出場。
一粒粒小小的黃豆經過巧手的製作變成一塊塊水靈靈清香四溢的豆腐。
㈤ 機器做的豆腐好吃嗎與手工的差距很大嗎謝了
差別是一定有的,因為手工豆腐每個師傅的配方都有差異,壓豆腐時候力量也不一樣,所以就會出現味道差異;而機器豆腐由於是自動化完成各個工序,所以指定是比老師傅做的差一些,比如軟硬度、口味等。機器的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相對比較衛生,畢竟人的素質有很大差異的,而機器都一個樣。
㈥ 石磨豆腐的做法,石磨豆腐怎麼做好吃
用料
主料
黃豆550克
石磨豆腐的做法
1.將黃豆用清水浸泡一夜,取一半放入豆漿機(豆量比較多,分兩次打豆漿)
2.加水至指定水位線,打成豆漿,剩餘豆子也按此法打成豆漿
3.兩次打好的豆漿混合放入盆中,再次燒開,撇去浮沫
4.按比例慢慢加入酸漿,攪拌5-8分鍾
5.點好酸漿後立即加蓋,燜2分鍾左右
6.將籠屜布鋪在專門做豆腐的木盒子中
7.將凝結為絮塊狀的豆漿用勺子撈出,倒在木盒中,用布整齊地蓋好,上面壓等大小的重物,靜置5分鍾即成
8.壓好的豆腐取出,切大塊
蘸料製作方法:
1.將尖椒、蔥、蒜和香菜全部切碎
2.將各種材料放入碗中,加入醬油和醋,攪拌均勻即可
㈦ 石磨豆腐和老豆腐哪個更好吃呢製作上有什麼區別呢
大蔥炒豆腐.它反映了石磨豆腐的味道,外面嫩,裡面好吃.黔西是河北省唐山市,的貧困地區之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長城腳下,灤河,岸邊,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也反映了灤河燦爛的文明。這就是著名的「栗子之鄉」。
用石磨豆腐做一道美食,這在城市裡很少見,只有在一些農村地區才有.這種幾乎失傳的小驢磨豆腐只能在農村看到。一大早,天剛亮,驢就被包起來,開始磨豆腐。石磨磨出來的豆腐為什麼好吃?因為石磨更細更香更黃。這也讓我見證了古老而傳統的磨豆腐工藝的全過程。
這樣,浸泡過的大豆就被磨成了白豆漿。將豆漿煮沸,濾出豆渣,將剩餘的豆腐倒入模具中壓制。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鎂、鉀、煙酸、銅、鈣、鋅、磷、葉酸、維生素B1、蛋黃和維生素B6。被稱為「植物肉」。豆腐是一種提神、清熱、養生的食物。常食可補中,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合熱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發熱後正在調理的人群。
2.針頭識別方法
手裡拿著一根縫針,在離豆腐30 cm的高度放開,讓針自由落下。如果能把針插進豆腐里,那就是優質豆腐。(老豆腐可能不適合。).
3.用刀切,不然不能太老。顏色鮮艷,口感好。
4.石膏豆腐,有的吃了會有沙粒的感覺,因為石膏不太碎,不好吃。
㈧ 怎樣製作出的豆腐好吃水有少
1.原料處理。取黃豆5公斤,去殼篩凈,洗凈後放進水缸內浸泡,冬天浸泡4~5小時,夏天2.5~3小時。浸泡時間一定要掌握好,不能過長,否則失去漿頭,做不成豆腐。
將生紅石膏250克(每公斤黃豆用石膏20~30克)放進火中焙燒,這是一個關鍵工序,石膏的焙燒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錘子輕輕敲碎石膏,看到其剛燒過心即可)。石膏燒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僅做不成豆腐,豆漿還有臭雞屎味。
2.磨豆濾漿。黃豆浸好後,撈出,按每公斤黃豆6公斤水比例磨漿,用袋子(豆腐布縫製成)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豆漿榨完後,可能開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勻,繼續榨一次漿。一般10公斤黃豆出渣15公斤、豆漿60公斤左右。榨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
3.煮漿點漿。把榨出的生漿倒入鍋內煮沸,不必蓋鍋蓋,邊煮邊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漿沸後溢出。豆漿煮到溫度達90~110℃時即可。溫度不夠或時間太長,都影響豆漿質量。
把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約0.5公斤)調成石膏漿,沖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里、用勺子輕輕攪勻,數分鍾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結約15分鍾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板,壓10~20分鍾,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乾。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里,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乾。一般10公斤黃豆可制25公斤豆腐乾。 老豆腐的製作方法 1、配料
大豆5O公斤,石膏1.9—2公斤,水400~459公斤。
2、出品率
每50公斤大豆製得老豆腐22板。
3、製法
(1)點漿(凝固、點腦):
把煮沸的豆漿,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餘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熱漿捅里,准備沖漿用。經過研磨的石膏乳液盛在豆膏桶里。待豆漿溫度在75℃時,把三分之一的熟豆漿和提桶里的石膏乳液同時倒入盛三分之二豆漿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內的豆漿上下均勻攪和。然後靜置3分鍾,豆漿即初步凝固為豆腐花。
(2)脹漿(蹲腦、養花):
點漿後初步凝固的豆腐花,應在缸內繼續靜置15~20分鍾,使大豆蛋白質進一步凝固好。冬季,由於氣溫低,脹漿時還應加益保溫。通過脹漿後的豆腐花,在澆制時有韌性,成品持水性也較好。
(3)攤布:
取老豆腐箱套1隻,放置平整後,再加嫩豆腐箱套1隻。箱套內攤好豆腐布,使之緊貼箱套內壁,底部要構成4個底角,4隻布角應露出在套圈四邊外,布的四邊貼在箱套四角沿口處。
(4) 澆制:
為使者豆腐達到一定的老度,必須在澆制前將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先行排除,排除水分的方法是用竹劍將缸內的豆腐花劃成6—8厘米見方的方塊,使一部分水�6�1分泄出。然後用大銅勺把豆腐花舀入箱套至兩只箱套高的沿口處,再將豆腐包布四角翻起來覆蓋在豆腐花上,讓其自然瀝水約1小時。
(5) 整理(收袋):
經自然瀝水後的豆腐花,漸向底部下沉,但由於泄水不一致,會出現高低不平。這時應揭開蓋在豆腐上面的包布,用小銅勺把豆腐表面舀至基本平整。然後再從箱套的四邊起,按邊依次把豆腐包布平整地收緊覆蓋好。包布收緊後,整塊豆腐就完整地被包在豆腐包布里。此時豆腐已基本定型,可以取去套在老豆腐箱套上的套圈。
(6) 壓榨:
為使豆腐進一步排水,以達到規定的質量,還需在整理完畢後,用豆腐壓豆腐的方法進行壓榨,壓榨約30分鍾。豆腐經壓榨後,會在四周結成表皮,使產品堅挺而有彈性。
4、工具
主要是豆腐箱套,箱套內徑355x355x?6毫米。箱套一定要保持清潔,每天要用竹絲洗帚刷洗,使箱套內外、上下、四角全部清洗干凈, 以減少微生物的繁殖,從而影響成品的質量。豆腐包布宜每天擦洗,使用一周左右用石鹼泡煮清洗,把粘附在布上的蛋白質冼去,使布眼不致因阻塞而影響使用。
5、規格質量 。
色澤潔白,持水性好,組織緊密,柔而有勁,富有彈性,質地細膩,口味醇厚。無豆粞,無石膏腳,不紅不酸,劃開九塊後,中間—塊不凸肚。
理化指標:水分不超過85%,蛋白質含量不低於7.5%,砷不超過0.5ppm,鉛不超過lppm。細菌總數出廠時不超過5萬個/克,大腸菌群近似值出廠時不超過70個/100克,致病菌在出廠或銷售時均不得檢出。添加劑按標准執行。
6商品保管
豆腐中含有大量水分和蛋白質,容易引起微生物繁殖,而使豆腐發酸,腐敗變質。尤在炎夏,更易變質。所以,做好商品保管工作十分重要。
(1))成品堆放要利於散熱。要做到豆腐箱套疊箱套,不能豆腐疊豆腐。每箱豆腐間應有空隙,以利散熱。堆放場所應通風涼爽,冷熱豆腐要分開堆放。
(2)盡量縮短豆腐從產出到銷售的時間,特別在夏季,更應注意。
(3)銷售時,揭去豆腐箱套和包布後,要用清潔涼水淋洗豆腐表面,以減少豆腐酸壞。
㈨ 手工做豆腐的步驟
直到現在農村老家還保留著做豆腐的傳統一直沒有變,手工製作的豆腐吃起來不僅味美鮮嫩,清新爽口,而且營養更豐富。
那麼豆腐是怎樣製作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手工豆腐的製作過程。
經過這些工序,新鮮的豆腐出爐了。看來我們常吃的豆腐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出來的!但這樣做出來的豆腐絕對好吃。
㈩ 手工芋豆腐詳細製作方法
記得小時候,村裡有人家裡種了魔芋,就總是做魔芋豆腐來賣,炒一碟魔芋豆腐能吃兩碗飯。後來長大了上外地讀書,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於是就再也沒有吃到過家裡別人手工做的魔芋豆腐了——外面買的味道總跟家裡的不一樣,一點都不勁道,軟趴趴的還容易碎。一直到上個月,回到我十八線小城市,似乎又看到了以前別人手工磨製的魔芋豆腐,於是買了幾次,魔芋豆腐怎麼做好吃?來看今天關於家常魔芋豆腐做法的分享吧!
魔芋豆腐怎麼做好吃
那段時間做菜很喜歡放蔥,如果不喜歡吃蔥的話,也可以放蒜,如果都不喜歡我就沒辦法啦,炒魔芋豆腐還是要有點蔥蒜炒出來會比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