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為什麼東莞的豆腐又不好吃又貴呢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為什麼東莞的豆腐又不好吃又貴呢

發布時間: 2022-11-15 08:55:49

Ⅰ 為什麼市場大豆腐2.5元一斤,超市的1.5元呢

進貨渠道不一樣,賣的價格也就不一樣了,可能是超市為了吸引消費者進店購買,有幾樣商品特意搞低價的,也可能是隔夜不新鮮的。

Ⅱ 市場賣的豆腐為什麼不好吃那豆腐是用什麼做的

彩色豆腐與傳統豆腐一樣,都是以大豆為原料。不同的是,它在製作中加入天然蔬菜果汁輔料,形成天然色彩,且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保存了蔬菜中的纖維質,有利於人體吸收、消化。製作彩色豆腐的基本工藝與傳統豆腐略同,關鍵工序是菜汁的加入。
彩色豆腐的色澤主要取決於蔬菜汁的色澤。如制綠色豆腐可選用芹菜、蘿卜纓和芹菜纓、辣椒葉、紅薯葉等;製作黃色豆腐,可用胡蘿卜等;製作紅色豆腐,可用番茄來榨汁。
1、 榨取萊汁選取新鮮的蔬菜,清洗干凈,切碎搗爛,而後榨取汁液,過濾除去菜渣。菜汁的PH值小於6時,彩色豆腐凝固不完全,產品質地過於軟嫩鬆散。PH值大於6.5時,產品質地粗硬易斷,表面粗糙。所以菜汁的PH值最好調整到6.0—6.5之間,這樣產品的質地細嫩,有光澤、彈性大,且出品率高。
2、彩色豆腐的加工應注意豆乳與菜汁的混合比例。菜汁量小,不易使豆腐著色;菜汁過多則會產生青草味,使風味變壞。一般適用量為每50毫升的豆乳加8—10毫升的濃縮菜汁。
其次;在煮沸的豆乳中添加菜汁後煮沸時間不宜太長;以免損傷菜汁中的營養成分。菜汁加入後一定要充分攪拌,混合均勻,以免影響成品色澤。
3、注意事項為了提高菜汁的利用效率,減少用量,可以考慮菜汁的濃縮。若菜汁濃縮至1/2,每100毫升豆乳由原來需加入16毫升改為只需加入8毫升即可,產品的質量跟未濃縮時相差不大。蔬菜汁要在豆漿基本煮好後再加入,加入後煮沸2—3分鍾即可,時間過長會使維生素變性,太短則達不到消毒滅菌的作用。煮好的豆漿與菜汁混合液進入點漿工序時,其溫度一般在90~C一95℃,豆漿濃度約為8度。根據環境溫度加入適量的冷水,使豆漿溫度降至70C一80℃,濃度相應地降至7.5度左右時開始點漿。
由於蔬菜汁的加入,改變了豆漿原有的PH值,所以凝固劑的加入,應因蔬菜汁的PH值不同而適當調整,如PH值低的番茄汁,凝固劑用量應適當減少。
它在普通豆腐高營養的基礎上,增加了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並且保持了蔬果的天然色澤和清香,具有營養豐富、色澤誘人、品種新穎的特點,是一種高營養價值的新型健康食品。

Ⅲ 豆腐為什麼很便宜

因為豆子產量高!價格便宜!而且豆子加工成豆腐需要加好多水!成本就低了!豆腐價格也就不高!望採納!謝謝

Ⅳ 市場賣的豆腐為什麼不好吃那豆腐是用什麼做的

豆腐吃著苦必然得是變質了丫。。然後鹵水豆腐是用鹵水煮的,鹵水當中有很多香料,比如茴香,八角之類的,吃起來很香而且很入口,做豆腐是加石膏的丫。。媽媽米有教你哇?就是豆子磨成漿然後加石膏凝固,石膏加的多和少,就會變成不一樣的豆腐,南豆腐和水豆腐的石膏加的比較少,北豆腐和老豆腐的時候加的多。你看豆腐越硬石膏加的越多。豆腐都是豆子香,哪有香精味哇。。
豆製品多吃對身體有好吃。但是愛吃豆腐的話也要多喝水,不然石膏長期在體內排不出來,是會結石滴。。

Ⅳ 為什麼豆腐越來越不好吃了

食物需要調配的吃。人對什麼東西有食慾,說明對這個東西的營養需要,總是吃某種食物,該類食物的營養就會過剩,感覺就不好吃了,甚至於厭惡了。

Ⅵ 千葉豆腐為什麼貴

千葉豆腐貴是因為:
1、千葉豆腐好吃,做的時候復雜難做。
2、千葉豆腐很受人們喜歡,因為其嚼勁良好,不像普通豆腐那樣松軟。
3、在營養上,千葉豆腐也含有植物蛋白。
4、千頁豆腐是一種素食新產品,廣泛流行於大陸沿海城市及北方地區,採用台灣的新型豆腐製作工藝,以大豆蛋白粉及澱粉為主要材料精製而成,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料理食材。

Ⅶ 為什麼有些牌子的豆腐好吃有的不好吃

你說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還有一個是壓豆腐的程度,總體說來,壓得越實,豆腐越香,但也越硬(口感變差)。壓得較輕,豆腐就不很香,但感覺較嫩。

Ⅷ 為什麼現在市場上的豆腐沒有豆腐香了

市場上的豆腐沒有豆腐香味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豆腐很多已經「變了」,這種改變基本是為了效率和成本,畢竟做豆腐可是一個苦營生,能夠多賺點錢也無可厚非,但是因此讓豆腐的濃郁香味也大大降低了,這也是客觀事實。
就拿我記憶中的那個豆腐坊來說吧,因為離得近而且他們家的孩子也是我一個學校的,所以我總跑去玩。在我印象里他們家總有浸泡著豆子的大盆,不遠處就是一個機械帶動的石磨,最醒目的就是一口巨大的燒鍋,偶爾還能看到晾曬的腐皮,角落裡還有一些木板和石塊,應該是用來把豆腐壓製成型的。我印象中第一次親眼見識到「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這個歇後語的真實變化的時候,也是感覺到十分的神奇。這些零散的記憶就構成了我對豆腐這種美食的基本認知,而他們家豆腐坊里出品的香味,就給我的這個認知蓋上了一個一輩子都磨滅不去的印記。
可是現在的很多豆腐已經變成了流水線上的標准產品,不是說工業化就不好,如果食品沒有工業化是沒辦法供給我們這樣龐大的人口的,但是在產量提高、成本降低的同時,豆腐這種美食也失去了原本的香味和「人情溫度」。雖然我們這種吃貨可能有時候就會有一點矯情,覺得食物要有「溫度」、要有文化、匠人精神之類的,但是就算不扯這些「虛的」,就算是傳統方式做豆腐都有所區別。比如1斤豆子用鹽鹵點差不多也就出3斤左右豆腐,如果是用石膏點的話產量差不多就4、5斤往上了,但是香味就沒有鹽鹵點的那麼好了。而現在據說有些做豆腐的能做到1斤豆子出10斤豆腐,這簡直就是魔術啊,什麼豆子的香味也架不住這般稀釋啊。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現在的豆腐越來越沒有豆腐香味了。

Ⅸ 市場上的豆腐為什麼沒有豆腐香味了

傳統手工豆腐一斤黃豆做2.3斤豆腐,如今有能做到出10斤豆腐。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或許就是豆腐沒了香味的原因吧?豆腐早就淪陷,被工業豆腐攻城掠地,從中心城市開始,全覆蓋的向農村漫延。目前已經佔領了各大市場。傳統手工豆腐一退再退,目前情勢危機,縣城即將失守,集鎮即將失守,村莊也開始有了工業豆腐。

我們這個不大的小縣城,僅有的兩個農貿市場里,傳統豆腐攤位只有兩個,其餘十幾個都成了流動攤位,到處游擊著買賣,根本沒有了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工業豆腐佔領市場後的突出貢獻,滿足了城市化進程的剛性需求,人們能夠隨時買到、吃到。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沒有了豆腐味,准確的說,沒有了傳統手工豆腐的豆腐香味。用美食家的說法,如今的豆腐沒有了豆腐的靈魂。

看著還是豆腐,甚至比手工豆腐好看,漂亮,還都打著品牌印記,吃著更細膩。但是不香,沒豆腐味。然而,強大的習慣力量在挽留著傳統豆腐,喜歡那個味道,只有手工豆腐不摻假、原滋原味的觀念,固化在人們的印象里。這個千百年的生活習慣,成了手工豆腐生存的基礎,不至於灰飛煙滅。盡管重新振興的希望渺茫,能讓人們還可以吃到帶著豆香的豆腐,構成做豆腐人和吃豆腐人的共同願景。


(不能讓祖先的寶貝成為懷念的歷史,起碼豆腐是。)

最後,分享幾個辨別傳統手工豆腐和工業豆腐的方法,也是中醫的診病方法:望。看豆腐色澤自然,帶有淡淡的淺灰色或淡黃色。整體豆腐的表面不一樣規整,沒有工業生產的痕跡。聞。這個最關鍵,也最好掌握,一般只要聞聞就足以判斷是不是手工豆腐。聞到豆腐香味必定是手工豆腐。

問。很多賣豆腐的不隱瞞豆腐身份。為了更方便知道,也可以這樣問,哪兒拿的貨。說自己做的,還自己在賣,規模一般不會大了,做不到工業化標准。切。摸摸手工豆腐比較硬,有彈性,抗壓。工業豆腐有爛泥般的觸摸感。

Ⅹ 為什麼現在的豆腐沒以前的好吃了

我來自豆腐之鄉石牌。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現在的豆腐不好吃,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大豆原料的問題。過去的大豆是不用肥料本地大豆。味道好,但是產量低。現在的大豆是進口的,或者是東北大豆。為了追求產量而使用肥料和轉基因技術
2,工藝問題。傳統豆腐使用柴火燒。現在是用鍋爐蒸汽加熱。
3,配料問題。傳統豆腐是用石膏,現在豆腐很多使用內脂,葡萄糖。
3,工藝問題。傳統豆腐製作使用重物壓制。現在使用油壓千斤頂。
4,設備問題。傳統豆腐是用石磨,現在用鋼磨,為了追求產量,把豆渣都磨進去了。當然味道差。
5,配料問題。傳統豆腐。除了石膏,不添加其它輔料。現在的豆腐添加葡萄糖和澱粉。是為了追求產量。
講個笑話:有一人,請客只買青菜豆腐。曰:豆腐就是我的命!後,朋友回請,然,此人只吃魚肉不吃豆腐。問為何故?曰:豆腐就是我的命。看見肉我命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