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漢中的特產是什麼啊
1、麵皮:
漢中麵皮相傳始於秦漢,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具有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等特點,再輔以豆芽、菠菜、胡籮卜絲,調配入芝麻醬、辣椒醬、大蒜汁、生薑汁、芥末、五香粉、精鹽等佐料,拌後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麵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它早以是人們喜愛的,風味獨特的地方名小吃。
2、菜豆腐:
又稱菜豆腐稀飯,製作歷史悠久。是漢中的名小吃。原在漢中是招待賓客的佳餚。現在以是大眾化的食品。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經過浸泡,打磨成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該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別食酸味豆腐時,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菜豆腐營養價值高,既經濟又實惠,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3、漿水面:
漢中市城南關的么兒拐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麵食,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白菜,芹菜也可。製作時,將菜洗凈,在沸水中煮燙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面湯,一至二日待菜色變為金黃即可,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薑末,花椒粉等佐料調好的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作為潲子。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面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是漢中的名小吃。
4、粉皮子
又稱「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沖等味。吃的方法都是涼拌,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寒熱皆宜,老少喜傳統得粉皮子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菜根莖搗碎,取其澱粉加工而成。民間的製作過程是將蕨粉稀釋,加微量明礬攪成糊狀,舀進平底小燙鍋,讓燙鍋浮在沸水上,隨即左右旋轉,讓糊狀漿汁均勻鋪開,再放在冷開水中降溫,待收汗後撈出來切成條狀,色澤鮮亮,柔滑如皮條,筋絲好,有彈性。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卜,調入鹽,醋,醬油,芥末,姜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食慾,最適合青年人的胃口。
5、漢中梆梆面
漢中市風味食品,是用上等白麵粉精製而成。因多在夜晚挑擔上市,敲梆叫賣而得名。其特點是酸、辣、鮮、香,利濕暖胃,是一種高碳化合物,又有一定脂肪,維生素B和鈣、磷、鐵等的麵食小吃漢中市風味食品,是用上等白麵粉精製而成。因多在夜晚挑擔上市,敲梆叫賣而得名。其特點是酸、辣、鮮、香,利濕暖胃,是一種高碳化合物,又有一定脂肪,維生素B和鈣、磷、鐵等的麵食小吃
6、寧強王家核桃餅
陝西省寧強縣傳統風味小吃。王記福興老號核桃餅開業於清乾隆年間,其技藝代代相傳至今。 其特點是:色澤金黃,油酥可口,久貯不變。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核桃還具有壯腰補腎、潤腸通便的食療作用
⑵ 西安有什麼值得推薦特色小吃
烤肉、(賈三)灌湯包子、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臘牛羊肉、臘牛肉夾饃、樊記臘汁肉夾饃(豬肉)、涼皮(麻醬涼皮、漢中涼皮、秦鎮涼皮、岐山擀麵皮、麵筋涼皮)、鹵汁涼粉、三原油塔、酸菜炒米、八寶鏡糕、黃豆(豌豆面)切糕、炒涼粉、酸湯水餃、粉湯羊血、千層油酥餅、黃桂柿子餅、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楊凌蘸水面、藍田蕎面餄餎、田莊羊肉面、漿水面、攪團、攪團魚魚、漢中梆梆面、戶縣擺湯面、鹵面、菠菜面、麻什面、漿水面、蒜蘸面、渭南時辰包子、乾縣鍋盔、油旋餅、肉餡餅、柿子餅、鍋貼、甑糕、蜂蜜粽子、三原泡泡油糕、吊爐燒餅、漢中菜豆腐、陝南熱涼皮。
⑶ 涼皮是哪個地區的小吃,大家吃過最好吃的涼皮在哪裡吃到的
我也喜歡吃涼皮。雖然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口味各有差別,但一樣的味美價廉。比如在陝西吃的魏家涼皮,麻醬涼皮,岐山擀麵皮都非常好吃。在漢中吃過熱米皮菜豆腐,風味獨特,也不一樣好吃。在廣元,著名的米涼面,其實際上是一種米皮,我不管武則天那時候到底吃沒吃這個,但我是很喜歡吃的。就在當地很著名的那家涼麵店,連吃兩碗都不過癮。
這個醬油應該是先用油爆香蔥姜蒜末,加入芽菜翻炒以後加入醬油熬制的,醬油熟化後沒有腥味銹味,而蔥姜蒜有添加了香味辛味,加入芽菜的醬香,最後融為一體。再加上芝麻醬和甜醋,最終做成怪味涼皮。
涼皮的做法是相似的,而中國人的智慧創新是無窮的。將涼皮這種看似單調的食材最終幻化出各種吃法,結果看似輕而易舉,但過程是凝聚了多少的心血和智慧。
⑷ 你最喜歡吃的地方小吃是什麼
我個人可能喜歡陝南菜,看到題目蹦出來的都是陝南的吃食,而且好像知名度都不高,忒可惜了,可好吃啦。
端上來之後,你可以自己放醋和辣子,我不吃辣,接我的哥哥說放辣子才好聽,下面有豆芽菜,上面還有黃瓜絲,嘗一口,米皮軟糯又不失勁道,總之好吃中的好吃。
之後我連續三天每天要來吃一碗熱米皮,並且推薦給我的朋友們,大家也都說好吃,
你們去陝西旅遊或者陝西旅遊的時候,可以試試這兩種小吃,不但極具地方特色而且真的很好吃!!!
⑸ 涼皮是哪的好吃
當然是西安的了,以秦鎮的涼皮最出名,有機會了去秦鎮那裡吃,應該是最正宗的。漢中的涼皮以熱食為主,即漢中熱麵皮,油而不膩,再搭配著菜豆腐吃,更是美味,這個么要去漢中本地吃的哦。
⑹ 涼皮是哪個地區的小吃,大家吃過最好吃的涼皮在哪裡吃到的
您好,我也喜歡吃涼皮。雖然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口味各有差別,但一樣的味美價廉。比如在陝西吃的魏家涼皮,麻醬涼皮,岐山擀麵皮都非常好吃。
在漢中吃過熱米皮菜豆腐,風味獨特,也不一樣好吃。
在廣元,著名的米涼面,其實際上是一種米皮,我不管武則天那時候到底吃沒吃這個,但我是很喜歡吃的。就在當地很著名的那家涼麵店,連吃兩碗都不過癮。
後來在蘭州吃過當地回族那種擔子挑著賣的釀皮,勁道得很,搭配上辣椒油,蒜水等等,好吃的很。也是連吃兩碗,吃完還買了兩個(偽)豬油盒子吃,爽得很。
天水也有麵皮,也好吃的很。特別的是,天水的麵皮要加一筷子菠菜一起吃,這是我在別處沒看到的。那個店叫什麼?三十二號麵皮?夠牛氣,但麵皮的確好吃。順便說一句,一到天水就好像到了幼兒園,大量疊字:呱呱,然然,魚魚,圈圈……萌翻了有沒有?
說了那麼多各地的米皮,涼皮,麵皮。最後說說我最喜歡吃的涼皮吧。它不在甘肅,不再陝西,不在四川,而是在 新疆 。
我這人喜歡一點甜口的,但大多數的涼皮都沒有糖。雖然廣元的米涼面有甜紅醬油調味,但還是以咸為主,略帶甜味。雖然愛吃,但總是覺得意猶未盡。直到來了新疆,發現當地有一種酸甜的涼皮和一種重用芝麻醬和熬醬油的怪味涼皮。
前一種酸甜可口,後一種說不出的怪味,但很受用。
這個店在石河子。名字我已經忘記。第一碗,吃的是甜醋的涼皮。酸酸甜甜,搭配上蒜水,辣椒油,黃瓜絲,胡蘿卜絲。炎炎夏日,吃一口特別的舒爽。再來一碗怪味涼皮,香麻酸辣甜,裡面居然還有四川的芽菜。如果第一碗是小清新的話,第二碗就是糙漢子。但都一樣的真實,好吃。
我又吃了一碗,長期的實踐經驗,基本把怪味涼皮的訣竅嘗了出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怪味涼皮的關鍵在醬油的熬制。
這個醬油應該是先用油爆香蔥姜蒜末,加入芽菜翻炒以後加入醬油熬制的,醬油熟化後沒有腥味銹味,而蔥姜蒜有添加了香味辛味,加入芽菜的醬香,最後融為一體。再加上芝麻醬和甜醋,最終做成怪味涼皮。
涼皮的做法是相似的,而中國人的智慧創新是無窮的。將涼皮這種看似單調的食材最終幻化出各種吃法,結果看似輕而易舉,但過程是凝聚了多少的心血和智慧。
–––
涼皮,是我國北方地區十分常見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涼皮是夏季時分的絕佳 美食 ,每到夏季,在我國北方各省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賣有涼皮的小吃攤。除了涼皮之外,其同類的米皮、擀麵皮等也是極具特色的美味。
至於涼皮的起源,則是我國陝西的關中地區。涼皮的 歷史 十分悠久,據說已經有千年的 歷史 了。作為陝西有名的小吃之一,涼皮因為其極富特色的美味,不僅在陝西十分流行,而且在我國北方各地都很受歡迎。一碗美味的涼皮,不僅有軟嫩的麵皮,還有黃瓜絲、麵筋等配料,加上麻油、辣椒油等多種調料,吃起來讓人贊嘆不已,直呼過癮,吃後回味無窮。
至於我所吃過的最好吃的涼皮,要數我家鄉的涼皮了。我是河南人,在我們河南的飲食文化中,涼皮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 美食 。在我的家鄉,大街小巷隨處都能夠看到賣有涼皮的小店,一般我們家鄉小店在叫賣涼皮的時候,總是會說這么一句話:「米皮涼皮擀麵皮。」這三種食物,就是我們平常最為常吃的。其中以涼皮最為經典,米皮和擀麵皮味道也各具特色。
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就被家鄉涼皮的美味所深深地吸引,涼皮也就成為了我從小到大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之一。一直到現在,不管什麼時候我回到家鄉,總是會來上一碗香爽可口的涼皮,既是一種兒時的回憶,又是一種 美食 的享受。
(GSJ)
涼皮的老家肯定是陝西了,前一段時間去西安,吃了麻醬釀皮,擀麵皮,米皮,熱米皮,看到這么多名字,有些人會覺得復雜,其實陝西的涼皮主要就是用麵粉或者是大米來製作,這才造成了名字上區別,再就是配料的不同,有麻醬的,有紅油的。熱米皮冬天吃的比較多,蒸在蒸鍋里加熱,配料會放一些芹菜,胡蘿卜之類的來搭配。味道上面吃起來,我覺得都差不多,口感上呢,我個人更喜歡勁道有嚼勁的釀皮,和厚厚的米皮。
在蘭州拉麵館里,會有青海釀皮,我不太喜歡青海釀皮的味道,釀皮本身沒問題,主要是調料太單一了,麻醬過於清淡厚重,辣椒油也不香,料水也很單一乏味,所以總覺得吃起來味道沒有那麼豐富,個人不是很喜歡。
要說我吃到的最好吃的涼皮,還真不是在它的老家陝西吃到的,是在我的老家,做涼皮的阿姨是陝西漢中人,她做了一手地道的漢中涼皮,分薄厚兩種,她炸的辣椒油真是把香辣這兩個字發揮到極致了,我能吃辣就是吃她家的涼皮練出來的,一次次辣椒放的越來越多。這個阿姨家的涼皮,我從初中的時候發現她這家好吃,一直吃到大學畢業,後來在北京上班了之後,她換地方了,就再也找不到她了。後來我就再也沒找到那麼好吃的涼皮。她做的薄的涼皮,薄的透明,但是依然勁道,厚涼皮更有嚼勁,雖然麵筋不出數,但是她知道我喜歡吃麵筋,每次都會給我放好多,一份涼皮,一份半涼皮,到後來直接吃下兩份涼皮,我一直是拿涼皮當飯吃的,太好吃了,現在想想都覺得饞的不行了,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了,很是可惜。
涼皮還是我大河南濮陽的涼皮最好吃,黃瓜絲,麵筋,碎花生,加上辣椒芝麻醬伴好的湯汁,那那滋味還在心頭繞。究竟怎麼樣,你看看我們清豐縣開的涼皮店一年到頭的生意就知道了。
涼皮的老家肯定是陝西了,前一段時間去西安,吃了麻醬釀皮,擀麵皮,米皮,熱米皮,看到這么多名字,有些人會覺得復雜,其實陝西的涼皮主要就是用麵粉或者是大米來製作,這才造成了名字上區別,再就是配料的不同,有麻醬的,有紅油的。熱米皮冬天吃的比較多,蒸在蒸鍋里加熱,配料會放一些芹菜,胡蘿卜之類的來搭配。味道上面吃起來,我覺得都差不多,口感上呢,我個人更喜歡勁道有嚼勁的釀皮,和厚厚的米皮。
在蘭州拉麵館里,會有青海釀皮,我不太喜歡青海釀皮的味道,釀皮本身沒問題,主要是調料太單一了,麻醬過於清淡厚重,辣椒油也不香,料水也很單一乏味,所以總覺得吃起來味道沒有那麼豐富,個人不是很喜歡。
要說我吃到的最好吃的涼皮,還真不是在它的老家陝西吃到的,是在我的老家,做涼皮的阿姨是陝西漢中人,她做了一手地道的漢中涼皮,分薄厚兩種,她炸的辣椒油真是把香辣這兩個字發揮到極致了,我能吃辣就是吃她家的涼皮練出來的,一次次辣椒放的越來越多。這個阿姨家的涼皮,我從初中的時候發現她這家好吃,一直吃到大學畢業,後來在北京上班了之後,她換地方了,就再也找不到她了。後來我就再也沒找到那麼好吃的涼皮。她做的薄的涼皮,薄的透明,但是依然勁道,厚涼皮更有嚼勁,雖然麵筋不出數,但是她知道我喜歡吃麵筋,每次都會給我放好多,一份涼皮,一份半涼皮,到後來直接吃下兩份涼皮,我一直是拿涼皮當飯吃的,太好吃了,現在想想都覺得饞的不行了,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了,很是可惜。
麵皮發祥之地是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北八畝溝!那裡有幾家在祖輩就在縣城賣小吃!就是這擀麵皮,聽說慈禧太後去法門寺時吃過岐山八畝的擀麵皮!最後傳開了,村裡家家學著做!聽說最早的岐山面省銀牌獲得者邢科師傅的祖爺爺們精心試做成功的!現在麵皮店到處都是!評調料還是邢家的好吃!聽說那邢師傅教過的徒弟也有五百了!岐山縣有邢師傅指導發展的門店有二三個!我都是朋友相傳的消息!有欣趣的朋友如到陝西不妨去嘗嘗味道!
我是山西的我吃過最好吃的涼皮是小時候,有個人騎自行車喊「賣涼皮嘞」兩塊錢兩張麵皮,然後他切好,放上自己的調料。真的很好吃。因為我是山西的都是自己家蒸饅頭,買好涼皮再配上剛蒸好的饅頭,一次能吃兩個饅頭。
後來,來到西安讀大學。吃了西安涼皮,吃了漢中涼皮。雖然都挺好吃的。但是還是覺得小時候門口賣的涼皮好吃。還有粉,有綠豆粉有白豆粉。配上點芥末真的吃的很香,有時候芥末沒攪拌勻吃到芥末比較多的就會辣的掉眼淚。哈哈。。
陝西山西的涼皮好,但調料不行,吃涼皮就是吃的調味,要配上川味的調料,那才叫絕配,味道不擺了,巴適安逸哈。
涼皮小吃當然是陝西的專利,
它連同肉加饃號稱是咱中國人的快餐!
陝西名小吃一>涼皮有三種,
陝南漢中米麵皮,
>關中戶邑秦鎮麵皮(麥面)
>關中西府歧山的乾麵皮
當然我最愛的還是小時候我媽給我蒸的麵皮,雖然當時沒現在這么好的調料,但用自己作的糧食醋,食用鹽,切點黃瓜絲,炒點西紅柿,鐵勺攔(炒)點艽菜,一點香油,一點芥茉油,那味道真比現在的肉香!
最好吃的涼皮在甘肅天水
⑺ 漢中人最愛吃什麼
我大漢中人愛吃什麼,當然是愛吃一切好吃的,誰不喜歡吃 美食 。漢中人總體口味偏向於麻辣、香辣,我們這會只能挑著漢中本地有的開始說起。
1.麵皮菜豆腐。這個是大漢中人的標配 美食 ,不用多說,就是愛這口。
2.火鍋、串串。火鍋、串串誰不喜歡吃,幾天不吃,總覺得心裏面少點什麼,想了想,少了辣子的刺激。
3.燒烤。天氣逐漸熱起來了,又到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時候,與其他地方相比,漢中這邊燒烤稍微偏向於素菜。
4.粉皮子。這個一般夜市才會出現,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5.魚。身處大漢江,怎麼能不吃魚,鮮活魚,現殺現做,味道沒的說。
6.漿水面。愛吃的,怎麼可能會少了漿水面,漢中人做的漿水那叫一絕,來碗漿水面渾身通透。
就說這么多吧,還有很多漢中人愛吃的 美食 ,真的要說,時間上有限,歡迎補充。
漢中 美食 ,也就是漢中菜豆腐 漢中麵皮 漢中肉加饃 漢中核桃饃 漢中後悔饃 漢中拌湯 漢中牛肉乾 漢中糟糕饃 漢中紅燜肉 漢中水餃 漢中紅薯粉 漢中梨 漢中櫻桃溝 漢中黑米 漢中 美食 之鄉 有很多朋友來漢中覺得這里是天然養吧空氣清心 美食 豐盛。流連忘返。
在這里有很多名勝古跡 蔡倫 華陽紅軍司令部。 有朱鬟之鄉 農特產之鄉。
在外打工回家第一件事,下火車來兩碗麵皮和水餃 。因為時隔一年回到古鄉才能吃上正宗得漢中家鄉味涼皮 菜豆腐。
家鄉 美食 豐盛歡迎各界各地朋友來品嘗家鄉 美食 。
秦巴山水浸染出漢中秀美的風姿,漫長的時光孕育出這里輝煌燦爛的 歷史 文明。秦嶺之南漢江之畔,一座 歷史 悠久歷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土地肥沃,美麗富饒;一畝高產的油菜花良田,一條貫穿秦嶺南北的西漢高速,全線 258.63 公里有著 422 座橋梁和130 座隧道,創造出了高速公路史上的一個奇跡。
特別推薦 Special
每年 3、4 月間,漢中是油菜花的海洋,黃色的花海將漢中鄉間的每一寸土地鋪滿,映著秦巴山區的青山綠水,如果你在春天來到漢中,一定要來趕赴這場遼闊美麗的花期。
除了四川,漢中也喂養著眾多可愛的大熊貓,漢中佛坪有著「熊貓之鄉」的美譽,這里的佛坪和長青自然保護區內都能看到熊貓的身影,那些渾圓可愛,憨態可掬的熊貓絕對會令人感到不虛此行。
麵皮、菜豆腐、粉皮、漿水面為「漢中四絕」,在當地有著悠久的 歷史 ,是漢中人心中的寵兒,麵皮的 Q 彈、菜豆腐的清爽、漿水面的酸香、粉皮的爽滑都會讓人難忘,到了漢中,一定要品嘗一番。
亮點 Highlights
武侯祠已有近千年 歷史 ,是世界上最早的武侯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漢中市的「市花」旱蓮,就可在武侯祠內看到,這株樹齡已近 400 余年的旱蓮,被證實為世界上的稀有花樹,也是漢中人心中的驕傲。
青木川因電視劇《一代梟雄》中的人物何輔唐而名聲大震,據說何輔唐的人物原型便是來源於鎮中的寧西土豪魏輔唐,「風雷鎮」這個劇中的鎮名,自然也成為了青木川的另一個代名詞。
景點 Sights
漢中市內文物古跡眾多,有褒斜道石門、拜將台、武侯祠、張良廟等古跡。另外,漢中油菜花也是漢中盆地上的一道絕美風景。
古漢台曾為漢高祖劉邦在漢中時的行宮,故名古漢台,為漢朝基業的象徵,昔日的行宮建築早已損毀,現今只遺留下一座由三級台地和 7 米高台構成的台基。可以作為出發前總攬 而且對漢中 歷史 了解很有幫助。
漢江也叫漢水,古時曾叫沔水,全長 1577 千米,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在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漢江是漢中人民的母親河,浩瀚的江水穿行於秦嶺、大巴山之間,沿途峽谷盆地交替,兩岸景色優美,漢中境內流經寧強,勉縣,南鄭,漢中,城固,洋縣,西鄉等縣,遊人想一睹漢江源頭風采,可以到寧強縣的漢水源頭參觀
黎坪景區境內有林海、草甸、瀑布、石林等景觀,由黃洋河、石馬山、冷壩等四大景區組成,以原始林海、巴冊民情風俗、安漢故居為主要景觀的景點共計有 160 余處。每年 3、4 月份油菜花開的季節,黎坪便成為了油菜花的海洋,金色染遍整個景區,景色絕美壯觀。到了秋季和四川的光霧山脈觀賞紅楓葉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吃 Eat
漢中麵皮分為兩種,原料採用米粉(大米磨成粉)或麵粉,米粉做的為「米麵皮」,麵粉做的為「面麵皮」。麵皮有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的特點。將麵皮切條,拌以蔬菜,調入佐料,爽口芳香。漢中麵皮有多種吃法,可以熱吃,稱為「熱麵皮」,配上菜豆腐,別有一番風味。也可涼拌或油、炸、炒、燴、等。麵皮為漢中四絕之首,尤以城固縣出產的最為著名。
菜豆腐也叫菜豆腐粥,製作 歷史 悠久,是漢中名小吃,以留壩縣製作出品的最為著名。菜豆腐口味清爽,不油不膩。吃時需配小菜,一般是用 蔥花、 香菜、薑末、 蒜泥、 青椒、 香油、 芝麻、 核桃仁末、油潑 豆瓣醬、鹹菜、油辣子等拌勻入盤中下飯。和麵皮搭配成為了漢中有名的「情侶套餐」
漿水面是漢中、關中、甘肅等地著名的小吃,但因其地域差異做法也不盡相同。漢中漿水面 歷史 悠久,味道酸、辣、清香,別具一格。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漿水面清熱解暑,可增進食慾,為夏令佳品。
漢中人幾乎家家都會製作紅豆腐,紅豆腐色澤鮮艷,內為乳白色,質地松軟、細膩,味道醇厚、咸辣適中、清香爽口。在漢中,紅豆腐雖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菜,但確是廣受大眾歡迎的下飯菜。
核桃饃為寧強地區 歷史 最悠久的小吃,清朝時慈禧避難時,曾做為皇室貢品,後流傳民間。核桃饃以麵粉、核桃焙制而成,小如瓷蓋,色金黃,入口香酥。
推薦閱讀 :《四城記:在城市晃盪》
作者朱曉劍,書中描述的是對成都、漢中、阜陽、桂林四座城市活觀察,在城市晃盪間,尋求城市的內涵。
推薦影視 :《風過菜花黃》
一部具有濃郁漢中特色的電影,以上世紀 20 年代「護國運動」為講述了漢中兒女面對愛情、親情與家國,如何堅守信仰的故事。終貫穿「中國最美油菜花海」的美景,展現了漢中的風土人情和民善良淳樸、努力奮斗的精神。
推薦音樂 :《漢中》
演唱吳向飛,吳向飛是著名的填詞人,曾經與陳奕迅、金海心、都有過合作,創作了很多著名的歌曲和電影主題曲,《漢中》是為自己的家鄉漢中創作的一首歌曲包含了對家鄉濃濃的感情。
麵皮,菜豆腐
壹周君帶你來看看漢中的小吃都有哪些吧, 美食 多多,提起來都流口水啊。
漢中餐飲發展淵源流長,小吃 美食 品種繁多,其中,被評為「陝西名優小吃」稱號的有25個,入選《陝西烹飪大典》的46個。
蒜苗炒臘肉,漢中綠油油的蒜苗和冬日裡腌制的臘肉正好是絕配!熏香的臘肉切成塊,過水去咸,少油下鍋熬出臘肉那股子香味,最後在起鍋的時候撒上一把清香的蒜苗……哇,那滋味簡直!
筍被譽為春天裡的「菜王」,它和各種食材搭配在一起竟都很合拍。除開油燜春筍之外,還可這樣吃:鮮肉燉春筍、筍煮豆腐、筍蒸魚、筍炒肉……
在漢中說到家常菜肯定不能少了涼拌折耳根啊!各大酒店都有這道菜,開胃神菜啊有木有
蠶豆,漢中人一般稱之為胡豆。現在正是胡豆開花的季節,薺菜不是漢中特有,但漢中人非常愛吃它!一棵棵普通的野菜,變幻成各種美味食物,給春天增加了更多味蕾的體驗。薺菜圓子、薺菜餃子、薺菜豆腐羹……你喜歡哪樣?
蕨菜嫩葉處於捲曲未展時,便可採摘食用。可鮮食,也可以鹽腌,還可以干制。蕨菜營養非常豐富,與薺菜平分了餐桌的春色。
馬齒莧又名馬齒菜、長壽菜。涼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恆定,對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種,涼拌、做餡都可以。如大蒜拌馬齒菜、馬齒菜餡包子。
有那麼一段時間,放學路上在田間拔一些野蔥回家。清洗干凈,切段,做佐料,奇香無比。即使是最簡單的野蔥炒蛋。
香椿冒出嫣紅的芽。在不早不晚的時候,掐香椿頭,製作香椿餅,香椿扣肉,香椿炒蛋、涼拌香椿……清香就是美味,是最簡單的最原汁原味的吃食。
漢中熱麵皮,菜豆腐,罐罐茶,核桃摸 等等等等
很高心為您回答,漢中人最愛吃什麼。是不是大家和我一樣,腦海里一下子就浮現出那個 美食 ,沒錯就是漢中麵皮。
1、源遠流長
漢中麵皮的由來以久,光是傳說就有四個版本,一個是漢中麵皮發源於秦始皇時期,一個是發源於劉邦在漢中為王時期,一個是起源於三國曹操時期,最後一個說是清代康熙年間,由此可見漢中麵皮的源遠流長,確實是一代又一代的繼承下來。
2、辣椒油是關鍵
漢中麵皮為什麼這么受歡迎呢,和它的美味是分不開的,在製作的過程中,人們會提前磨好米漿,有的會在米漿里放上土豆澱粉或者紅薯澱粉,以增加麵皮的勁道。然後准備好蒸籠和籠布,把米漿倒入籠布,3-5分鍾就蒸好了,蒸好的麵皮為了防止粘在一起,會在麵皮上刷上熟清油,然後切成條狀,配上各種「底墊」,放上辣椒油,味精,熬好的調料水、花椒粉、鹽等就可以食用了。要想麵皮味美,辣椒油可是關鍵,我們大都會配上草果大香、花椒、辣椒面子等,還有一些人家有秘制配方,浮出來的辣椒油辣而清香,永遠吃都不膩,越吃越好吃,一般人是不會告訴秘方的。所以很多麵皮賣家都有高人一等的辣椒油訣竅,讓人百吃不厭,確實是高手在民間。
3、外地人也會愛上它
農村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漢中是「魚米之鄉」盛產稻穀,這么豐盛的食材也為漢中麵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漢中的米非常的適合蒸麵皮,很多外地的人回去自己蒸麵皮,可是怎麼也蒸不出漢中的麵皮味,也就是水土和食材的問題了,漢中麵皮深入人心,只要是來過漢中的外地人,吃一回麵皮也會愛上它的美味。連外地人都會愛上的 美食 ,我們漢中人那就更喜愛它了。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對您有幫助!
熱麵皮,菜豆腐,豆花面,核桃饃,臘肉,麻辣雞,菜豆腐節節
漢中人最愛吃的首選是麵皮菜豆腐,俗稱漢中料理。漢中人比起西安人更喜歡米食,漢中人必須每天要吃一頓米飯。麵皮聽起來是麵皮,其實是用大米磨成漿製作而成。
漢中臨近四川,大多數人口味以川菜麻辣為主,到了晚上街頭小巷以麻辣火鍋為主。
當然漢中人最愛吃的 美食 不計其數,漢中洋縣有棗糕饃,漿水掛面,土席……寧強縣有麻辣雞,核桃饃,罐罐茶……略陽有菜豆腐節節……鎮巴臘肉……這可以說是全國出名。
漢中人最愛吃什麼?
漢中人最愛吃的還是麵皮子,菜豆腐,在家早餐吃,出去帶著路上吃,在外地定居的網上買著吃。反正各有渠道都能吃上。
也只有漢中人才能做出麵皮的獨特味道。菜豆腐不是鹵水,也不是石膏點的。是陝西漿水湯點的,有股子獨特的味道。在外地是做不出來的。
所以所出去時間長了,回來第一件事是吃碗麵皮,再來碗菜豆腐。
⑻ 漢中必吃美食攻略
位於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很多美食?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漢中必吃美食攻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漢中必吃美食
01、麵皮
位於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一樁美食,名曰:麵皮。這種小吃究竟始於何時何事,從來沒有人去考證,只知道漢中人是離不了它的。一旦長時間沒了它,就會象小孩子沒了娘一樣,心心念念的,總覺得生活里缺少了什麼,想得慌!
一近年關,不管是出差的、求學的,還是在外打工的回到家鄉,一下火車、汽車,就巴巴地瞅准了麵皮攤,迫不及待地沖上去,隨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兩碗才出籠的麵皮,然後再說別的事。彷彿隨著口舌間的享受,一切出門在外的煩惱以及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便也都煙消雲散了。
02、菜豆腐
菜豆腐,又稱菜豆腐粥,製作歷史悠久。菜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菜豆腐營養價值高,既經濟又實惠。初來漢中,一碗麵皮就著一碗菜豆腐,那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03、粉皮子
粉皮子又稱「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沖等味。吃的方法都是涼拌,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寒熱皆宜,老少喜愛。傳統的粉皮子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菜根莖搗碎,取其澱粉加工而成。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卜,調入鹽、醋、醬油、芥末、姜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食慾。
04、漿水面
漢中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面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
05、石門麻辣豆瓣魚
被譽為陝南一絕的石門麻辣豆瓣魚,見長於活魚快做,魚鮮肉嫩入味爽口,紅油漫浸柔辣不膩,麻中透香回味悠長,曾被中央電視台、陝西電視台報道。常有國外友人、影視明星、文人雅士惠顧贊賞。"去石門旅遊,到褒河吃魚"已成為漢中人飽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風景線。
06、寧強麻辣雞
相傳最早出自王婆夫家前輩所雇一成都廚師之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寧強城內悄然興起,八十年代末開始在寧強城鄉普及。此菜色澤金黃鮮亮,肉質細嫩脆爽,肥而不膩,麻辣出頭。吃後舌尖、嘴皮火燒火燎,使人既怕又愛,經不住誘惑而一吃再吃。
07、西鄉酸辣子
酸辣子看上去水靈靈、黃亮亮,吃起來香辣清脆。生吃越嚼越香,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熟吃時,炒肥肉瘦肉、魚蝦。魔芋豆腐、青菜、洋芋等也放進酸辣子,別有風味。
08、略陽罐罐茶
罐罐茶是略陽縣的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其中面罐茶後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來時,以早點搭配飲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
09、紅豆腐
漢中人幾乎家家都會製作紅豆腐,紅豆腐色澤鮮艷,內為乳白色,質地松軟、細膩,味道醇厚、咸辣適中、清香爽口。在漢中,紅豆腐雖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菜,但確是廣受大眾歡迎的下飯菜。
10、寧強核桃饃
寧強著名風味小吃「王家核桃饃」,此饃小如瓷蓋,色橙黃,味濃郁,人口香酥,尤難得者為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破津京,慈禧太後攜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聞訊急奔西安參朝,曾將此饃作貢品進陳御用。
漢中最有名的8道菜,每道菜都是漢中人的心頭愛,你吃過哪幾道?
一、菜豆腐
菜豆腐是漢中的傳統名菜,也是漢中人百吃不厭的一道家常菜。漢中人好客,一般只要家裡來了客人,主人都會用菜豆腐來招待,別小看這碗菜豆腐,這說明主人是把你當做貴賓來看待了。菜豆腐是漢中美食里的代表,更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絕,其製作工藝講究且復雜,吃起來更是濃香悠長,讓人回味無窮。
二、佛坪三香
佛坪三香是漢中市佛坪縣的傳統名菜,所謂三香是指豬肉、雞蛋和蔬菜三種食材一起燒制後散發出來的香味,取名「三香」。這道菜在漢中的家家戶戶年夜飯里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在招待客人時也會做,吃起來湯鮮味美。
三、漢中紅豆腐
紅豆腐是漢中地區非常受歡迎的一道小菜,在當地都叫紅豆腐,其實就是霉豆腐,或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豆腐乳。做法其實也不用介紹,和全國各地做豆腐乳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其差別可能就是在調料上,吃起來可能口感上各個地方的會有點區別。
四、漢中熬菜
熬菜是漢中人的叫法,有的地方也叫燉菜,就是將幾種不同的菜放在一起燉煮而成,吃起來鮮香味美。漢中人對熬菜的喜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因為只要提到漢中熬菜,似乎每個人對它都有著不一樣的情懷。
五、褒河鮮魚
褒河是長江支流漢江上游左岸較大支流,褒河鮮魚肉質細嫩,漢中人喜歡加上粉條、豆腐、土豆、魔芋等一鍋燉,然後加上當地特有的麻辣醬料,在當地非常受歡迎。吃過漢中宴席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各種大小宴席上,都會看到這道菜,而且是一上桌很快就被搶光了。
六、漢中醬肉
醬肉是漢中市南鄭縣草堰村的特產。漢中醬肉的做法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臘肉或者鹵肉是有很大區別的,製作醬肉需要用到多味中草葯和香料,這樣做出來的醬肉是黑里透紅,香氣撲鼻,吃起來也是嚼勁十足。
七、城固原公雜燴
原公雜燴是漢中市城固縣原公鎮的特色名吃,屬於一道湯菜,分為面子、底墊和湯。原公雜燴主要是用豬肉、雞肉、雞蛋和一些時令蔬菜燒制而成,吃起來咸中帶酸,酸中有香,香中有辣,口感非常獨特,在當地不管是什麼宴席上都能見到這道菜,很受人們喜愛。
八、涼粉釀肘子
漢中有道名菜叫漢中釀肘子,這道菜就是從釀肘子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新菜品,不僅有創意,而且很美味,也很受當地人喜愛。一邊吃肘子一邊吃涼粉,不僅爽口而且還可以解膩,加上鮮美的湯汁,更是美味無比。
來漢中可不能錯過的四大美食,除了米皮還有這三個
漢中米皮
漢中米皮可以說是漢中美食的名片,一把大米清水浸泡。然後慢磨細碾成米漿,上籠開始蒸制,熟了一張薄薄的皮,趁著剛下鍋的熱度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墊上豆芽、黃瓜絲兒等,再放入火紅的油潑辣子、生抽、醋、蒜泥水等調味料就可以開始吃了,呲溜的一口,香辣軟糯。
有人說,這不就是涼皮嗎,涼皮和米皮的口感還是不太相同的,我吃涼皮的時候,偏愛的就是麵筋,米皮裡面是沒有麵筋的,主要是因為製作的時候使用的原材料就不相同,米皮多是使用大米磨成的米漿製作,而涼皮是使用麵粉洗出麵筋之後製作。
米皮口感上更加軟糯,而涼皮勁道有韌性,用筷子拉扯還有點Q彈。米皮熱食更加受歡迎,而涼皮雖然我們有時候也會選擇炒制熱食,但是還是吃涼拌的時候較多。
來到漢中,可是必須得嘗嘗被媒體評為「中國十大經典地方早餐」之一米皮的,米皮也是漢中四大小吃中位列榜首的。
菜豆腐
菜豆腐,又叫做菜豆腐粥,是漢中四大美食之一,也是漢中人百吃不厭的一種家常菜,其精華就是在於豆腐上,黃豆浸泡後磨成漿,過濾過豆渣之後煮沸,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然後在濾出豆腐壓製成塊狀,做出來的豆腐口感非常的鮮嫩,不像在北方吃的豆腐偶爾發澀,也可能是我買的不對。然後使用酸漿水加入大米開始熬煮,快熟時加入豆腐。再吃的時候配上小菜,別有一番滋味。酸香的湯汁,綿綿的豆腐,回味無窮。
漿水面
漿水面和酸湯面了類似,口感是酸酸辣辣,同時還獨具清香,味道層次豐富。漿水面用漿水打底,漿水就是把粟米煮熟後,放在冷水裡,浸泡五至六天左右,等水面上生出白花,味道變酸製成的。在夏天的時候,漿水還常被當做預防中暑的清涼飲料,解暑敗火效果非常好。關中的漿水面中的漿水大多數是用芹菜泡製的,面少而湯多,漿水面好吃的點就在於漿水的酸味和醋的酸味又不同,雖然酸,但確實帶著香的酸味,溫柔而舒坦。
粉皮
漢中粉皮也是漢中獨具特色的小吃之一,也叫作「片皮」,是用蕨根粉及澱粉製作的,這些澱粉加水稀釋,加入明礬,然後倒入鍋中,平攤就可以了,然後加入生抽、醋、鹽等調料,配上豆芽、菠菜等涼拌就可以食用了。說起來,酸辣蕨根粉倒也是勾人口水直流的美食了,蕨根粉是從野生蕨菜的根里進行提煉,然後提煉出澱粉,所以命名為蕨根粉,說成蕨根澱粉就比較好理解了。漢中粉皮就比較有韌性了,口感也比較爽滑,在夏天來上一碗,清清涼涼,豈不快活?
⑼ 陝西涼皮種類多樣,你更喜歡哪種
一提起陝西涼皮,那可真是讓人垂涎三尺,滿腦子里都是那酸辣爽口又香氣縈繞的感覺!陝西涼皮種類其實還是挺多的,秦鎮米皮、麻醬涼皮、麵筋涼皮、岐山擀麵皮……在吃的時候又可以涼拌、熱吃或者炒制!
秦鎮涼皮的這個紅油簡直是太香了,白白凈凈的涼皮上放上黃豆芽、芹菜,然後再捏上幾根米皮放到紅油里蘸一下,碗里再加上大料水、醋等調料,一碗秦鎮米皮馬上就調好了。
趕緊用筷子攪拌起來,一碗香氣撲鼻的秦鎮米皮早都已經讓人口水直流了!
上高中的時候,學校門口就有一家秦鎮米皮,那時候一碗涼皮還很便宜,再喝一碗免費的稀飯,那感覺真美!
寶雞岐山擀麵皮以「白、薄、光、軟、勁、香」聞名。尤其是這個涼皮吃起來特別的有嚼勁,味道濃香、酸辣爽口!
除了將涼皮切成條狀,岐山擀麵皮還可以切成菱形。有一陣子,特別迷戀這種菱形的擀麵皮!
第一次聽說擀麵皮夾饃還是聽一個岐山的同事說的,我們當時還都不太相信有這么吃的,後來才了解到岐山擀麵皮真的可以夾饃里,吃起來還是很過癮的!
麵筋涼皮,也就是洗面涼皮,製作時先洗出麵筋,用剩下的麵糊再蒸涼皮,出來後加上佐料和麵筋、菜等調制,裡面的麵筋簡直太好吃了。
芝麻醬涼皮就是在調涼皮時加入濃香濃香的芝麻醬,這屬於清真吃法吧!那芝麻醬的香味讓涼皮瞬間多了一重口感!
漢中的熱米皮吃起來熱熱的味道特別香再加上一份菜豆腐,那真是讓人胃口大開!
說起炒涼皮,就不得不說西安翻譯學院門前的網紅炒涼皮了。有機會吃過幾次這個炒涼皮,真的是太好吃,口味還特別多,有麻辣、香辣、火鍋、糖醋等好多種,裡面還可以加火腿、雞蛋、魚丸、饃塊等!
陝西的涼皮種類比較多樣,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雖然製作的原料不盡相同,但是陝西涼皮那口香卻都是一樣的。
⑽ 涼皮是哪裡的特色呢你吃過最好吃的是哪一種呢
你好,我也喜歡吃冷米粉。雖然各地的做法和口味各不相同,但味道一樣,好吃又便宜。例如,在陝西,吃的魏冷麵、麻醬冷麵和岐山卷面都很好吃。
在漢中吃過熱的米皮菜豆腐,風味獨特,口味各異。
在廣元,著名的米粉實際上是一種米皮。我不在乎武則天當時吃不吃,但是我很喜歡。在當地有名的面館,連吃兩碗都享受不到。
後來,在蘭州,我吃了那種在當地回族人的負擔下出售的填充皮。它很濃,配有辣椒油、大蒜水等。很好吃。我甚至吃了兩碗,吃完還買了兩盒(假)豬油,很爽。
涼皮的做法也差不多,中國人的智力創新是無窮無盡的。把涼皮看似單調的食材變成各種吃法似乎很容易,但過程就是凝聚了多少心血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