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的涼米線最好吃
在蒙自談小吃不能不說米線。最出名的當數過橋米線,米線是蒙自人的主食,暫不言表。線線吃法多多,要算小吃就:一是涼米線。蒙自城裡賣涼米線的鋪子頗多,但真正好吃的也就兩三家而已。人氣最盛的當數桂林街 「大井王世店」這是老字型大小涼米線。不過,掛著「大井王世店」招牌的有兩家,兩家都在桂林街上,相距也不遠。一個姐姐,一個弟弟,都是一家人。二是炸醬米線。炸醬米線要數玉皇閣老政府大門口和文瀾路上的「錦蓮小吃店」里的番茄醬米線最好吃。賣的小吃品種多,冷、熱、烤都有。三是罐罐米線。顧名思義,罐罐米線就是用土罐罐裝著賣的米線。這樣做出來的米線,溫度較高,味道悶得透,比小鍋米線吃著還過癮。最具有代表的是大園梓土罐兔肉米線,「臨湖軒」和「橄欖樹」兩家啤酒屋也有得賣的,味道有紅燒牛肉、臭豆腐和炸醬三種。四是菊花米線。當數銀河路中段上的華光酒店,還有昭忠路過橋居銅鍋過橋米線,銀河路北端老昆河公路上的大海碗、銅鍋米線,對了還有文翠小區紅河哈尼土雞米線都不錯。現在增加個江氏兄弟米線.感覺還行,他們的鹵菜值得推薦(^_^)!
吃涼米線或炸醬米線,最好同時烤上點洋芋、豆腐,再來瓶啤酒,或是烤上幾串肉串,慢慢吃,感覺更是愜意。蒙自的豆腐很特別,芯子是稀的,名字恰如其分,叫做包漿豆腐。烤熟後非常嫩,一吃進嘴裡就化了。開始我吃不摜,慢慢才發現包漿豆腐有包漿豆腐的吃場,越吃越愛吃了。
蒙自城裡有很多賣小卷粉的。我所知道的就有七家。當然,蒙自的小卷粉沒有河口的正宗,但也還是有吃場。我吃過的小卷粉有香菇、酸菜、疙瘩(即芥菜)餡的,兩塊錢十個,十個一盤,一個人兩盤也就夠了,吃下來也不貴。小吃店裡同還賣春卷,也就是用油煎出的卷粉,比小卷粉大,一塊錢一卷。賣小卷粉最早的一家是越南歸國華僑開的,店名就叫做「越南小吃」。原先開在桂林街,那時候的鋪面又黑又臟,可吃的人就是怪多,都說他家的最正宗,我也經常光顧。後來因桂林街改造,搬到了閣學街南段,鋪面比從前整潔多了。
蒙自城裡差不多每家小吃店都賣著炒卷粉。不過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是人民電影院里「滿逸閣」的。這是一家臨時攤點。做出來的炒卷粉份量足,火候恰到好處,吃起來嫩香可口,可惜現在不復存在了。蒙自城裡的牛肉麵也不錯。代表有州醫院旁牛肉米線,還有「蒙城名洲」內「一品閣」里的一品牛肉麵可是紅河州內出了名的喲。個舊、開遠的朋友來到蒙自,都非得讓我帶他們去「一品閣」吃碗牛肉麵不可。吃面的時候,再點瓶「可口可樂」或者「芬達」,邊吃邊喝,也是怡然自得。不過去一品閣吃面要趕早,去晚了就沒有座位了。
蒙自城裡原來有過幾家賣拉麵的,現在只剩文瀾路上一家「瑞豐園」了。「瑞豐園」里有手拉麵,刀削麵等,味道有紅燒牛肉、悶鍋肉、紅燒肥腸、排骨、炸醬等五種,都很好吃。唯一不足的是做功有些粗糙,拉出的面粗,且不均勻。但蒙自就只有這么一家,不吃還不行。有時候酒喝多了,什麼東西也不想吃,只想吃麵食,我就會到「瑞豐園」吃上一碗拉麵。吃的時候多放點醋,順便解解酒。
冰稀飯是蒙自很有特點的小吃。蒙自城裡賣冰稀飯的其實有好幾家,但專營稀飯的就只有「楊稀飯」一家。「楊稀飯」原來開在新牌坊紅河影院對面,現在搬到桂林街與環城南路交叉路口。稀飯有甜味和鹹味的兩種。甜味的是紅豆稀飯,冰涼可口,最適宜天氣熱的時候吃。真正要吃味道,還得吃鹹味的。鹹味的其實就是花生稀飯,本身沒有味道,要放佐料吃。佐料有魚腥菜、生薑茉、生韭菜、苤菜根、乳腐等。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蒙自城裡曾經有個「雷稀飯」,朱自清散文《蒙自雜記》里有所記載。不過早就沒有了。現在的「楊稀飯」,我揣想恐怕是從當年的「雷稀飯」那裡傳承下來的吧,還有在天竺路法院旁有一家自助粥店也不錯,2.5元管飽!
「尹氏涼勺粉」在蒙自城裡也是比較出名的小吃,鋪面就在月牙塘旁邊的西左巷裡。這條小巷不知為何有個粗俗的名字:撒尿巷。西左巷原本是賣肉的,現在開著幾家小吃店和茶鋪,攤子一直擺到了巷子里。「尹氏涼勺粉」算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涼勺粉吃起來嫩滑嫩滑的,口感很好。有辣的和甜的兩種。不過多半吃得是辣味的。除了涼勺粉,這里還賣涼米線、炸醬米線、燒豆腐等小吃。
前幾年,南門有位老大媽賣酸漿粑粑。味道酸中帶甜,百吃不厭。現在在九龍農貿市場門口還有得賣,只是感覺味道不如以前了。除此而外,蒙自城裡的街邊街角還有賣烤牛肉,烤粑粑、烤白薯、烤苞谷等等………………!(^-^)
『貳』 汪曾祺:五味
編者按:汪先生的這篇 美食 文章,寫的是來由五湖四海的全國各地人的飲食偏好,正所謂五味雜陳。寫得透徹,值得讀,值得藏。謝謝關注。
山西人真能吃醋。幾個山西人在北京下飯館,坐定之後,還沒有點菜,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了三調羹醋。鄰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過春節了。別處過春節,都供應一點好酒,太原的油鹽店卻都貼出一個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還愛吃酸菜,雁北尤甚。什麼都拿來酸,除了蘿卜白菜,還包括楊樹葉子,榆樹
錢兒。有人來給姑娘說親,當媽的先問,那家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家底子厚。
遼寧人愛吃酸菜白肉火鍋。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湯下雜面。
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我和賈平凹在南寧,不愛吃招待所的飯,到外面瞎吃。平凹一進門,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筍肉絲氽湯下面也,不知道為什麼叫做:「老友」。
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燉雞是名菜。
延慶山裡夏天愛吃酸飯。把好好的飯焐酸了,用井拔涼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說蘇州菜甜,其實蘇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無錫。無錫炒鱔糊放那麼多糖。包子的肉餡里也放很多糖,沒法吃。
四川夾沙肉用大片肥豬肉夾了洗沙蒸,廣西芋頭扣肉用大片肥豬肉夾芋泥蒸,都極甜,很好吃,但我最多隻能吃兩片。
廣東人愛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廣東人開的甜品店,賣芝麻糊、綠豆沙,廣東同學趨之若鶩。「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塊熬的湯,這有什麼好喝的呢?廣東同學曰:「好!」
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鄉下人,六十多歲了。她還有個婆婆,八十幾了。她有一次要回鄉探親,臨行稱了兩斤白糖,說她的婆婆就愛喝個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過去不知苦瓜為何物,近年有人學會吃了。菜農也有種的了。農貿市場上有很好的苦瓜賣,屬於「細菜」,價頗昂。
北京人過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愛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開放了。北京人過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見,大白菜主義是可以被打倒的。北方人初春吃苣蕒菜。苣蕒菜分甜蕒、苦蕒,苦蕒相當的苦。
有一個貴州的年輕女演員上我們劇團學戲,她的媽媽不遠迢迢 給她 寄來一包東西,是「 擇耳根 」,或名「則爾根」,即魚腥草。她讓我嘗了幾根。這是什麼東西?苦,倒不要緊,它有一股強烈的生魚腥味,實在招架不了!
劇團有一幹部,是寫字幕的,有時也管雜務。此人是個吃辣的專家。他每天中午飯不吃菜,吃辣椒下飯。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的,各種辣椒,他都千方百計地弄來吃,劇團到上海演出,他幫助搞伙食,這下好,不會缺辣椒吃。原以為上海辣椒不好買,他下車第二天就找到一家專賣各種辣椒的鋪子。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練出來的,曾跟幾個貴州同學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燒燒,蘸鹽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之多矣,什麼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話下。我吃過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轉道往上海,在海防街頭吃牛肉粉,牛肉極嫩,湯極鮮,辣椒極辣,一碗湯粉,放三四絲辣椒就辣得不行。這種辣椒的顏色是橘黃色的。在川北,聽說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得了,把辣椒在湯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雲南佧佤族有一種辣椒,叫「涮涮辣」,與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四川不能說是最能吃辣的省份,川菜的特點是辣且麻,——擱很多花椒。四川的小面館的牆壁上黑漆大書三個字: 麻辣燙。麻婆豆腐、干煸牛肉絲、棒棒雞;不放花椒不行。花椒得是川椒,搗碎,菜做好了,最後再放。
周作人說他的家鄉整年吃咸極了的鹹菜和咸極了的咸魚,浙東人確實吃得很咸。有個同學,是台州人,到鋪子里吃包子,掰開包子就往裡倒醬油。口味的鹹淡和地域是有關系的。北京人說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大體不錯。河北,東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但這與個人的性格習慣也有關。湖北菜並不咸,但聞一多先生卻嫌雲南蒙自的菜太淡。
中國人過去對吃鹽很講究,如桃花鹽、水晶鹽,「吳鹽勝雪」,現在則全國都吃再制精鹽。只有四川人腌鹹菜還堅持用自貢產的井鹽。
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麼國家的人愛吃臭。過去上海、南京、漢口都賣油炸臭豆腐乾。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因為一個大人物年輕時常吃而出名。這位大人物後來還去吃過,說了一句話:「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宮殿的影壁上就出現了兩行大字——最高指示: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
我們一個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愛人是南京人,囑咐他帶一點臭豆腐乾回來。他千方百計,居然辦到了。帶到火車上,引起一車廂的人強烈抗議。
除豆腐乾外,麵筋、百葉(千張)皆可臭。蔬菜里的萵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筍的老根咬不動,切下來隨手就扔進臭壇子里。——我們那裡很多人家都有個臭壇子,一壇子「臭鹵」。腌芥菜擠下的汁放幾天即成「臭鹵」。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莧菜桿。莧菜長老了,主莖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許小段,入臭壇。臭熟後,外皮是硬的,裡面的芯成果凍狀。噙住一頭,一吸,芯肉即入口中。這是佐粥的無上妙品。我們那裡叫做「莧菜秸子」,湖南人謂之「莧菜咕」,因為吸起來「咕」的一聲。
北京人說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過去是小販沿街叫賣的:
臭豆腐,醬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貼餅子,熬一鍋蝦米皮白菜湯,好飯。現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裝,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塊,得很長時間才能吃完,而且賣得很貴,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這種包裝能改進,一器裝五塊足矣。
我在美國吃過最臭的「氣死」(乾酪),洋人多聞之掩鼻,對我說起來實在沒有什麼,比臭豆腐差遠了。甚矣,中國人口味之雜也,敢說堪為世界之冠。
『叄』 《芳華》取景地:蒙自,雲南「小巴黎」、過橋米線之鄉旅行攻略
很多人會注意到《芳華》片中出現了一座法蘭西風情的黃色小火車站,這可不是臨時搭建出來的布景,而是真實存在於雲南南部靠近越南的歷史小城:「蒙自」,站名為「碧色寨」。蒙自在當年祖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也是戰略要地,至今蒙自烈士陵園裡面安葬著468名烈士,這也是《芳華》在這里取景的重要原因。
靠近邊境的蒙自自古以來都是雲南的歷史名城,清末民初時這里成立了雲南省第一個海關,由此開創了雲南近代工商業文明。 蒙自參照法國先後建設了當時先進的:郵局,火車站,電報局等公用設施,法租界遺址與這些歷史遺跡一起給蒙自熏陶上了濃濃的法式風情。
100多年前,法國殖民越南,對雲南豐富的礦產資源起了掠奪之心,於是徵用10萬雲南民工,用血肉築造出「滇越鐵路」方便運輸,凝聚了眾多中國勞工的血淚,也見證了一段段滄桑的歷史,碧色寨車站也由此而來。
碧色寨位於雲南蒙自市的草壩鎮,有著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車站的稱號。它是滇越鐵路上百年老站,當年由法國人設計.那時的碧色寨空前的繁榮,國內外商人蜂擁而至,被當時的昆明人、越南人稱為「小巴黎」。
(圖為清朝時期的碧色寨車站)
至今車站仍保留著法國式鐵路用房和很多當年的法國洋行遺址
但是隨著滇越鐵路的日漸衰落,曾經東南亞最繁忙的車站也安靜下來,只剩100年前法國人帶來機械掛鍾還在孜孜不倦的轉動著,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掛在車站牆上飽經風霜的時鍾,英文Paris(巴黎)字樣依然清晰可見
而荒廢破落的碧色寨像是給世人開了一個法式浪漫玩笑,掩映在石榴園後的昔日繁盛不再,恍惚給人一種時空錯亂的失落感。
看著歷經滄桑的屋舍,不免讓人緬懷
而歷史遺留下的不僅只有它斑駁的印跡,同時還鐫刻著黃色的老房子底下一代又一代的古老文明
當年的大通公司,也只能靜立在這片土地上
你也不要以為碧色寨就是歷史的殘骸,已經失去了最美麗的部分,事實並非如此。現在那些紅瓦黃牆依舊在招搖過市,到處渲染著法式浪漫的氣息,一直在不卑不亢的訴說整個滇南的故事。法國式的磚木結構建築,加上古老文明的中國習俗,一樓一底處處洋溢著超凡脫俗的文化氣息,仍舊充滿時間魅力。
《芳華》男主角黃軒是這么描述蒙自的:「我來的第二天下午就去了南湖,租了一個船劃了兩個小時,我特別喜歡這里。一到就感覺特別放鬆,不會有城市的壓迫感,也沒有那麼喧鬧,這里特別適合生活。我每天沒事兒就一個人出去散步,我喜歡一個地方,就會到處走,蒙自這地方,我已經走遍了。」
你可以在黃白相間的法式建築里感受昔日繁華和酸楚,
在南湖公園泛舟游湖,吃碗最正宗的過橋米線,
在滇越鐵路的米軌與寸軌間徹底釋放鐵路情懷,
在百年前的「東方小巴黎」碧色寨回想激情燃燒的芳華歲月,
在西南聯大舊址里追憶風流大家們的似水年華。
花樣繁多的米線刷新你對米線認知的新高度,3萬畝的果園里藏著中國最好吃的甜石榴、琵琶,還有根本停不下來的燒豆腐、紅糖年糕,馮小剛和黃軒一來就愛上了。
如果你是鐵路迷、米線控,或者就是單純為了吃,那麼也一定不能錯過這個低調的滇南小城。
雲南蒙自初印象
既有江南柔情,又有法式風韻
蒙自
在雲南,有一種美叫「壩子」,蒙自壩是滇南最大的壩子。越過山丘,來到一塊開闊平坦的土地,路過大小湖泊和成片果園,空氣變得溫暖濕潤,街邊路牌上出現萌萌的象形文字,穿著各色民族服裝的人們悠然信步,恭喜你,蒙自到了。
乍看蒙自,一點都不像固有印象中的雲南小城,這里有江南風情的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有西方風情的法式建築、咖啡館,街道整潔,秩序井然,但三步一小家,五步一大家的米線店和燒豆腐店,在時刻提醒你,這里是蒙自。
24h城市漫步
帶出一座時光中的滇南小城
蒙自這個名字,相比昆大麗很多人可能還是不清楚。但這里藏著的小眾絕美目的地,不僅能讓人穿越到芳華歲月,背後隱藏的傳奇故事可能比電影還好看。而我們將用24h,帶你來一場深度漫遊。
8:00-9:00
|| 吃一碗「碗比盆大」的過橋米線
蒙自
早起混進當地人里,擠進一家人多的店,吃一大海碗最地道的菊花過橋米線才是蒙自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蒙自過橋米線是「分級制」的,8元到25元不等。先下肉,再下碎青菜,來幾根薄荷,最後將米線「過橋」。一切就緒,連湯,帶肉,連帶米線,一起「吸」進嘴裡,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喝上一口湯。鮮美、醇厚的滋味徘徊在嘴裡,感覺不要太美。
蒙自
同德廣場是蒙自「早點一條街」,全部都是做過橋米線的早點鋪子,每家專攻一項,在這里可以看到專做「鴨過橋」、「羊過橋」、「豬過橋」、「雞過橋」的店。在與「早點一條街」相隔幾條街的興盛路上有家開了四十多年的老店,「吳際羊肉米線」,湯底醇美,老餮們常去。另外還有火燒房子菊花過橋米線口碑也很不錯。
其他推薦:紅河大道上的團山牛肉米線,口碑很好
9:00-10:00
|| 看一次博物館里的「最炫民族風」
蒙自
快速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博物館。蒙自是紅河州府所在地,紅河州的全稱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這里有哈尼族、彝族、壯族、苗族、瑤族、傣族、回族、布依族、拉祜族、漢族、布朗族10個世居民族。除了慣常的文明風物和歷史沿革,紅河博物館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各個民族的服裝和住房展,真真是一出「最炫民族風」。
地址:天馬路65號紅河州行政中心紅河廣場西側(免費開放)
10:00-12:00
|| 做一名接地氣的南湖泛舟人
蒙自
南湖之於蒙自,就像翠湖之於昆明,西湖之於杭州。不過,南湖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公園「,這里是真正的過橋米線的發源地,也是當年西南聯大教授和學子們的常聚地,單單這兩點,就已經秒殺了一眾城市公園。更何況在南湖泛舟,確是一大樂事,高原的藍天白雲落在碧綠的水裡,岸邊花紅柳綠,一陣清風吹來,就醉了!
地址:南湖南路8:00-23:00(免費開放)
12:00-13:00
|| 吃一頓地道豐盛的哈尼族「長街宴」
蒙自
元陽梯田讓哈尼族水稻名聲在外,紅河州的五色花米是很多吃貨的大愛,每年的農歷十月節,哈尼族村落和縣城都會大擺「長街宴」慶祝豐收,幾百米的宴席,谷花魚、哈尼蘸水雞、竹筒雞、煮螺螄、涼拌橄欖樹皮、芭蕉葉包燒肉、三色蛋、糯米粑粑等哈尼美食輪番轟炸,舌尖上的哈尼族,一餐全吃到。
蒙自
當然,如果趕不上一趟長街宴,在城中找個地道的哈尼族餐廳也是不錯的選擇,地道豐盛的哈尼族大餐,依然可以大飽口福。
蒙自
哈尼人家離南湖不遠,逛完南湖之後可以順道過來吃飯,深藏在小巷廠房裡,走進去之後別有洞天,民族特色濃郁。菜色偏酸辣咸,口感比觀感好,牛肉乾巴、泥鰍乾巴、花生野菜湯、菜籽粑粑、血腸,這些地方美食其他地方可吃不到哦。
地址:文瀾鎮南湖南路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內
13:00-15:00
|| 來一杯「西南聯大」同款下午茶
蒙自
蒙自是座小城,但並不落後。這里是雲南最早的通商口岸,19世紀末,法國、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德國和希臘的洋行相繼在這里落地。現今雲南小粒咖啡聲名鵲起,而雲南的第一家咖啡館,就開在蒙自。
蒙自
沿環湖路漫步,一座座法式風情建築出現,蒙自海關舊址、法國領事館、哥臚士洋行和周柏齋的「頤樓」,都是西南聯大蒙自校區的舊址,慢慢走,細細看,然後在法國花園喝一杯聯大同款下午茶,這個下午與崢嶸歲月有關。
蒙自
法國花園酒吧位於蒙自海關舊址,建在國家級文保里的酒吧也是屈指可數了,酒吧保留了原先的歐式風格,長長的及地幔簾,乳白色的百葉窗,鏤花的鐵欄,泛著歐式氣息的壁燈,酒櫃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紅酒,充滿了異國情調。
地址:海關路
15:00-18:00
|| 做一場「東方小巴黎」的迷你火車夢
蒙自最大的吸引力,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這個迷你「東方小巴黎」——碧色寨。無論是為了歷史、建築還是鐵路、異域風情,這個藏在雲南山村裡的法式風情地都值得專程來一趟。這里也是《芳華》主要的取景地之一。
這里是米軌滇越鐵路和寸軌個碧石鐵路的交匯點,在當時貿易公司、車庫、海關、警察局、酒店,籃球場、網球場、咖啡館一應俱全。一百多年前,碧色寨已經成為歐洲巴黎咖啡館內熱議話題,如今只有那口掉了指針的時鍾向世人證明自己來自遙遠的巴黎。
地址:蒙自縣的草壩鎮
18:00-20:00
|| 過一個「燒豆腐」主演的燒烤奇幻夜
▲圖:微博@ 沐春膳
蒙自
入夜,回到城裡,就可以開始一場盡情的燒烤之夜了。一部《舌尖》讓建水燒豆腐沖出雲南,直抵吃貨的心間,而在蒙自,大街小巷的燒豆腐和各色燒烤並不比建水遜色,蒙自的夜晚是屬於燒烤的,各色食材和花式蘸水,一個奇幻的燒烤夜就誕生了。
推薦:在街邊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對了
2小時直下河口,過境去越南
體驗穿越時空的法式浪漫
蒙自
在蒙自逛夠了可以坐火車去河口,1.5小時即達,自駕約2小時。這里是滇越鐵路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隔紅河與越南老街市相望,湄公河和紅河在此交匯,大多數人來到這里都會選擇越南一日游或二日游。
|| 逛吃河口
當地食物以酸辣的越南菜為主,熱帶水果、全蟲宴夜市、越南米粉、越南小卷粉、越南粽粑放開吃,想吃特色菜建議可以夜市。口岸旁邊的邊貿街里都是越南人過來做生意,從小吃、零食到木雕、拖鞋應有盡有,價格有時比越南還便宜。
蒙自
河口與越南一河之隔,口味兼具雲南和越南特色,既能吃到花米飯、河口粽粑和昆蟲宴等雲南美食,越南小卷粉、小法棍和越南咖啡也是隨處可見,更令人開心的是那些熱帶水果們,菠蘿蜜、釋迦、火龍果、百香果,價格便宜,吃到嗨。
◆ 越南一日游或二日游信息:
去越南的旅行社在邊貿街附近有很多家,提供沙巴一日游、兩日游,或老街+沙巴,沙巴+防城港,沙巴+艦港,沙巴+芽庄等等旅行方式。
目前一日游報價為480元,通常選擇老街沙巴兩日游的較多,報價580元左右每人,證件+中文導游+包食宿。帶護照和身份證都可辦理(護照出證速度更快些)提前一天去,由旅行社辦理通行證即可。
|| 越南老街中轉站
越南從雲南紅河州的口岸河口,走過海關的中越大橋,就到了越南老街。據說很多越南人早上從越南老街來中國河口工作謀生,晚上再回國,他們的一個標志性特點,就是女人戴斗笠,男人戴綠色的盔帽。
老街是越南西北部邊境城市,老街省首府。比起中國寬闊的大街和高樓,越南的房屋非常有南洋風情。家家戶戶都是細細長長的小洋樓,刷成五彩繽紛的顏色,典型的東南亞風格,城市比較像80年代的中國,充滿了社會主義式的審美。
◆ 越南境內旅遊路線推薦
路線一:河口—老街—沙巴(兩天一晚)
越南
沙巴距離老街38公里,乘車約1個小時。因其四季如春的氣候,19世紀以來沙巴就是法國殖民者的度假勝地。歐洲殖民色彩與少數民族文化交相輝映,構成了獨一無二的越式風情。沙巴很小,一日游無法看到夜景,兩日游剛好。
路線二:河口—老街—河內—下龍灣—峴港—芽庄—西貢(一周以上)
越南
如果准備由河口過境越南長線旅遊,推薦走這條線。自北向南,一路經過越南各主要旅遊城市和景點,從山川到城市,經古城過湖海,一路向南,越南越美,最後到達首都胡志明,把最美越南統統收入囊中。
實用攻略
交通:
蒙自暫時沒有機場,只能選擇鐵路或公路,選擇鐵路舒適度更高。火車目前只有普快,4小時從昆明到蒙自, 1.5小時從蒙自到河口。
住宿:
火車站到蒙自城區還是有一些距離的,但這里的住宿非常便宜,可以考慮在城區找民宿或客棧入住。
萬卷書萬里路萬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攝旅行資訊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特產美食,攝影攝像,戶外拓展,游學團建,特色路線,特價尾單等旅行資訊的分享交流。
『肆』 雲南的包漿豆腐好吃還是建水豆腐好吃
雲南豆腐最有名氣的當屬建水豆腐和石屏豆腐,舌尖上的中國也有播映。包漿豆腐和臭豆腐之類是豆腐的品種,建水和石屏是豆腐產區,而且這兩個地方豆腐的特點是不用點石膏和鹵,只接用當地的井水和泉水就行。包漿豆腐要吃到一口爆漿有一個秘決,就是烹制前要用一定比例的食用鹼或小蘇打泡製3-5小時,烤的時候不用刷油和其他佐料,烤好後用雲南牟定產的油腐乳做蘸水(豆腐蘸豆腐),堪稱一絕。再推薦一個包漿豆腐的吃法,拿來燙重慶火鍋,反正我是吃到了腦花的感覺![舔屏][舔屏][舔屏]
每個人口味不一樣,,同一樣食物,,讓不同的人來品嘗,,能感覺出不一樣的味道!!有時候在品嘗食物的時候也更具自己的心情因素。。凡事不無絕對!!
我沒吃過建水豆腐,但吃過雲南的包漿豆腐,很好吃,是我迄今為止吃過的最好吃的豆腐。
跟著你的回味走,我認為自己山泉水製作的包漿豆腐好吃
你好,我是小涼哥,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雲南包漿豆腐好吃還是建水豆腐好吃?這個就要看每個人的口味了,有的人喜歡吃包漿豆腐,有人喜歡吃建水豆腐,就我來說,我麂不喜歡吃包漿豆腐也不喜歡吃建水豆腐,我只是喜歡吃保山的口袋豆腐。
個人認為建水燒豆腐好吃、打個鹵腐蘸水,配點啤酒 舒服呀!
不一樣,包漿豆腐一般可以湯煮也可以烤了吃建水豆腐一般都稱為臭豆腐烤或者油炸了吃。兩者各有風味,都好吃,看你自己的口味了。
這個問題嗎!問問題的人就沒有問好!就好像是蘇州園林風景好還是江蘇的風景好!
雲南的豆腐包括建水豆腐。所以這樣問,不太符合邏輯。
本人認為,建水豆腐是好吃的。一個地方能把豆腐做到那麼的知名,就體現了當地人的偉大智慧,就好比陝西的麵食。
建水旁邊還有個城市叫石屏,那裡的豆腐才可以跟建水比較。這兩個地方都同屬於雲南省的紅河州。石屏的魚也很好吃。大家有機會來雲南的時候我可以當向導帶你們去品嘗一下。
所以呢!雲南的包漿豆腐好吃,尤其是建水,能作為雲南的一個代表,讓大家熟知,並且記住!
我覺得包漿豆腐烤起來好吃一些。你認同嗎?
雲南整個紅河州都有吃燒豆腐的習慣,開遠,蒙自,建水,石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味道,特別是沾料,都好吃,沒有可比性。
『伍』 你在雲南吃過最好吃和和最難吃的食物是什麼
所謂好吃跟不好吃呢,其實這只是一種相對論的判斷而已。
一個雲南人,對家鄉的食材本來就應該是充滿愛的。但是由於審美的變化以及對一種價值觀、尤其是舌尖價值觀的一種突然的顛覆,有了自己的愛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比如說 「糊辣子」 。
這東西是雲南人吃的最多的菜,無論那人做素菜炒肉炒什麼東西,都會放兩個胡辣子熗一下鍋。而在當年,這種糊辣味型雲南菜的基本味調,不僅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味道,應該說,它還是非常溫暖溫馨的一種鄉愁。可後來我覺得這個糊辣子的味道實在是太具破壞性了!它把各種美好的味道全部掩蓋住了,以後無論你是吃新鮮的蘑菇,還是吃優良的淡水魚類,食材的本味最終都會被那瘋狂的胡辣子給掩蓋沒了。所以呢,我現在變成了一個獨特的飲食習慣,我不太喜歡在裡面加胡辣子,除非是特定的某種蘸水,否則的話,我的餐桌上是不會有胡辣子的蹤跡出沒的。
要說到好吃的東西同樣也很復雜,因為同樣有愛得很深的事,才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作為雲南人,優先最愛的必然是野生菌,這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具備地域性,更是靈性的美味,但是雲南人絕對不會去迷戀松茸那事用家鄉話說是坑外地人專用的東西。
雲南人最喜歡的蘑菇無非兩者:乾巴菌根及雞樅 。乾巴菌很少見,無疑是我最愛的極致美味!
前幾天我聽到一個 美食 家朋友說他在香港吃到了這一輩子,最好吃的炒飯,每晚要600多塊錢,我不禁大吃一驚,也充滿好奇這究竟是一款怎麼樣的炒飯?後來朋友正色告訴我那是香港名廚,做了一份地道正宗的雲南乾巴菌炒飯。聽到這句話時我已經無法自控了,突然間太想飛回雲南飛回我的家鄉繼續去品嘗那最最不能忘懷的人間美味乾巴菌……
小妹的朋友 有機會在昆明呆過 4 年,作為一個外地人看雲南,真的是「彩雲之南,美麗的地方」。天氣爽、吃的好、景色美,生活的簡直不要太舒服! 好吃的東西太多,說幾樣代表性的。
1.米線
正宗的雲南米線吃起來是非常非常爽口的,米線雖然是米做的,但是完全沒有大米那種糯糯的粘牙的感覺哦。吃一次你就知道,和北方的過橋緣、阿香米線之類的,口感完全不一樣。話說在昆明的時候,橋香園只要 9 塊錢一碗啊,每次進城都要去吃!現在應該翻倍了。
米線的種類也有很多哦,用大鍋雞湯自己往裡面加料的只是最基本的「過橋米線」。
還有小鍋米線
涼拌米線
米線的「弟兄」——餌絲也是非常好吃,看起來像面條一樣,吃起來口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是苗條的升級版。
2.燒餌塊
燒餌塊是雲南的傳統早點。餌塊皮兒加上烤過的炸油條,再加上小菜,甜醬或是咸醬,別提多好吃了。
做餌塊的老闆們,手法也都特別嫻熟,隨便一卷都是緊緊的,餌塊完全不會鬆散掉。
原來一直覺得甜醬很膩,北方人當早點吃會不太習慣。但是呢,吃過一次之後就完全停不下來,絕對開啟了新世界。
現在依然能夠回想起老闆問我「甜的還是鹹的」那種雲南調調。
3.傣味燒烤
雲南的燒烤是不帶簽子和串串的哦,就是烤好了一盤直接上給你,分量不大,都是一小盤一小盤的。
每次必點就是烤茄子、烤羅非魚、烤牛肉、菠蘿飯。
人生當中沒見過比傣味烤茄子更好吃的茄子了,完全不會油膩,還非常好撕。
最有特色的絕對是烤韭菜了,因為其他地方沒見過。
4.炸洋芋
在雲南真的遍地都是,地道是炸洋芋使用野生小土豆做的,一個小土豆也就硬幣大小,一口一個。
老闆會用特製醬料和一些綠色葉子拌一拌。
5.洋芋火腿燜飯
這個算是撫仙湖的特色了。由於雲南不靠海,湖就是非常珍貴的景觀了。撫仙湖是離昆明很近的 旅遊 景點,最地道的洋芋火腿燜飯也在這里。
真的是用銅鍋做的哦,洋芋也就是土豆,是事先炸好,再和米飯火腿一起燜。火腿就是豬後腿,最香最扎實的肉。燜出來的飯別提多香了。
6.泡魯達
麵包脆 加椰奶、椰絲調制的飲品,甩奶茶幾百條街, 料足 味兒 醇香 。
7.子弟土豆片
當地人都不吃什麼樂事,可比克哦,因為子弟就非常好吃啦。 5 塊錢一大袋,吃三天沒問題。 整理完這篇稿子她又說了好幾樣,讓我一定要加上。
罐罐米線
餌絲
如果你有更多 美食 信息,請與我分享~
雲南最好吃的是過橋米線,在昆明火車站附近。以前聽說過大名,但從沒見過。付錢取票自己去窗口取餐。一個大碗,上面一層黃黃的雞油,一個小點碗裝的米線,另外有七八個小蝶子,兩片火腿,鵪鶉蛋,豆腐皮,韭菜,剩下幾個忘記了!一看懵逼了,不知道咋吃,還怕丟人。左瞅右看一會算是明白。七七八八操作一通,嘗嘗味道不錯。
最難吃的當屬用生牛肉做的菜了,不知道叫啥名字,沒好意思問。生牛肉在木臼里用力錘。嘗了一口吐了,反正是吃不慣。飲食習慣不同吧!
在雲南吃過最好吃的食物要數牛肝菌了吧。記得我們當時去拜訪客戶,每天都請我們吃,覺得確實炒得很好吃,比起我在東部地區吃到的菌類,牛肝菌比較硬,有嚼勁,吃起來比較香,可以慢慢回味。後來我在某寶上也買過,感覺同樣好吃,不過覺得有點小貴。在雲南還吃過其他菌類,感覺愛吃菌類的人生活在雲南是一種福氣。
另外,在昆明吃火鍋的時候我還吃過油炸牛皮。其實,南京人是常吃皮肚的,就是拿豬皮炸成蓬鬆帶孔的,用來下面條或者燒菜都很好吃,南京的皮肚面特別有名。但是,我真的沒有吃過牛皮炸成那樣的,大概有半寸厚,放在火鍋里煮著吃,吸收了火鍋調料的味道,吃起來挺有韌勁,還入味。
至於最不好吃的,在我眼裡非魚腥草莫屬。據說對魚腥草來說,就像是榴槤一樣,愛的人愛死,恨的人恨死。當時桌上上了一盤涼拌魚腥草,主人竭力推薦,說是本地特色,特別好吃,可是我剛剛入口,就忍不住想要吐,最後礙於面子硬逼著自己咽下去,自然不敢再下第二筷。
雲南去過幾次。最近一次是2017年元月昆明西雙版納麗江半月游。作為草食動物的我,感覺雲南最好吃的應該是萵筍尖和豌豆尖。萵筍尖熗炒,清香味道妙不可言,豌豆尖炒酸菜,也是一絕,那種特有的香氣久久不能忘記。再就是雲南特產臭菜炒蛋,也是非常好吃,說是臭菜,其實聞不出臭味,和雞蛋混合炒起來,菜嫩蛋香
。最難吃的感覺基本沒有,非要說難吃,本人認為那個臘排骨火鍋不怎麼好吃,肉質太硬,太費腮幫子,太塞牙縫,但是味道尚可。
到雲南就會知道雲南好吃的東西太多了,由於雲南地域很大,民族眾多,口味與習俗不同,各地的飲食習慣也大有不同,另外由於雲南的環境好,適合各種植物與菌類生長,有很多外地看不到的野生植物,做出的菜品也是完全不同的口味。
來雲南自然要品嘗米線,雲南的米線品種太多了,而外省人似乎只是知道雲南的過橋米線,其實我吃過很多好吃的米線,比如羊肉米線、菊花草芽米線、還有小鍋牛肉米線。
另外雲南的豬肉非常好吃,也就是所謂的生態豬,比如在建水吃到的黑毛豬,在建川吃到山老腿火鍋,還有各種豬肉食品,以及在丘北縣吃到的殺豬菜。
另外雲南的菌類植物也很好,名貴的有松茸、乾巴菌,其他喜歡吃的有牛肝菌、羊奶菌、雞縱菌等等……
雲南不能接受的有各種蟲子,比如那些竹蟲、蜂蛹還有各種昆蟲,想想就想吐了……
到雲南去,最好吃的莫過野生菌,比方說、牛肝菌、雞腿姑、豬肚菌、羊肚菌,配以煮雞湯。味道鮮美極了!還有松茸純鴨煲;乾巴菌炒青辣;松露菌燒豬肚。真的是人間之珍餚美味。
<上圖乾巴菌>
一,松露是真菌生成的,目前還沒有人工種植的先例,它是野生的,長在地底下,只有豬、野豬能嗅覺到哪兒的地下有松露菌生長著,人們一看到有野豬用嘴拱出一個一個坑的,有松樹、櫟樹、橡樹生長的地方,就可以挖到松露。因為松露是寄生在松樹、櫟樹、橡樹的根部的真菌,其含多種微量元素是百菌之王。歐洲人很喜歡它,並配成「魚子醬松露」,是王公貴族,大富豪們才能吃得起得「奇珍異寶」。聽說吃一盤松露魚子醬,大約要二千歐元。
<上圖松
露>
二,乾巴菌是長在泥土表面的,身材矮小僅1~3Cm高,全身烏漆抹黑的,都是泥巴,純野生,無人養殖,雲南人是把它的泥巴用刀刻削的差不多後,再用麵粉和起,洗凈,讓剩餘的泥巴跟著麵粉跑路,洗凈後的乾巴菌,可是寶貝疙瘩,用它炒辣辣的青椒下飯,這個香呀!是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上圖乾巴菌>
三,松茸,也是野生的,它生長在松樹林中,熟了有點松香味,用它煲雞,有怪怪的松香味,據說可以防癌抗腫瘤,抗輻射!日本人最喜歡吃雲南的野生松茸。
<上圖松茸菌>
<上圖雞樅菌>
四,羊肚菌,長得一個個小羊肚似的,形似貌似,就是小小個子,大多隻有大拇指一節那麼大,湯中的味道都沁入羊肚樣的花格狀的肚葉中,一口咬嚼,別有一番風味,使人過喉不忘。
<上圖羊肚菌>
五,雞樅菌,撕開後形若雞白肉,用它煮湯,或烹制肉類、禽肉,如同加上了雞精,味道就蹭蹭的上去了!雲南人將它與辣椒熬成油,名曰雞樅辣椒油,用以加到面條,茸絲裡面提味!
<上圖雞樅菌>
注意,你如果連續幾餐,大吃特吃各種野生菌,身體會感到全身軟綿綿的沒有力氣,雲南人說是菌輕度中毒了,要到醫院去打一針,化點小錢,問題即可解決!外地人初去雲南,不能頓頓吃菌,否則就會輕度中毒。我就經歷過了,現在最多一星期吃一次,且吃少量的菌菜,吃多了就全身無力,後來也就乾脆少吃為是。
另外,外地人千萬不要亂買野生菌,拿回家也不識其中有無毒菇,每年都有死於毒菌中毒的人。外行人,不應該去購買野生菌煮食,如果碰巧遇上混進一小朵毒菌株,食用後,未及趕到醫院就有中毒而亡的可能!這虧吃大了!
在雲南貌似都沒有難吃的食物,一年四季都有各種水果,街邊路邊各種米線餌絲粑粑,還有各種傣味,都好吃的不要不要的,隨便列舉幾個都是美味!
前幾天去山裡摘的黃泡,純天然無公害!
長在家門口的桑葚,甜到膩~
白泡,也叫白酒果,甜甜的,香香的,有一股牛奶味~
街邊一個老奶奶賣的拌豆粉,滋味獨特~
涼雞米線~
泡魯達~
我愛吃
閑時蝸居雲南菜的
花園餐廳過橋米線
野生菌火鍋
臨滄木瓜雞
宣威火腿
景頗鬼雞
沙拉乳扇卷
紅河黃牛乾巴
南華油雞樅
黑松露燜飯
宜良烤鴨
建水烤豆腐
團結鄉花椒雞
蝸居啃豬腳
小米青菜粥
芝士烤烤紅薯
涼拌沙松尖
昆蟲四拼
摩登粑粑
火腿破酥包
寶珠梨蒸諾鄧火腿
等等,
健康 美食
健康 雲南菜!
地道的雲南食品沒有不好吃的,要說最好吃,當屬下面幾樣:
一,餌塊,鹵餌塊和燒餌塊好吃得不得了,不過如今在昆明已經基本吃不到好吃的鹵餌塊了;
二,各種米線,訣竅是越簡單便宜的越好吃,真正的蒙自過橋米線沒有海鮮,沒有鵪鶉蛋,沒有蔥花,沒有香菜,靠的是雞湯鵝油加一塊豬油渣,那才是真的鮮。如果你無法選擇,就點一碗最普通的涼米線好了,一定不會失望的;
三,蘑菇,雲南的任何一種蘑菇,都好吃得不得了,乾巴菌、雞樅菌吃過以後會懷念一生;
四,豆腐,雲南建水的燒豆腐,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好吃,沒吃過的人,說了也不明白;
五,牛肉,辣椒炒的牛乾巴,鮮薄荷燉的清湯牛肉,好吃得不得了;
六,奇奇怪怪的蔬菜,草芽、芋荷、青苔、芭蕉花,還有木瓜子涼粉、皂角米糖水,各種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植物,勇敢的去嘗嘗吧,好吃得很;
七,奇奇怪怪的蟲子,竹蟲、蜂蛹、螞蟻蛋、某種蚯蚓、樹蟲(吃樹葉的菜青蟲,紅色,油炸後味道非常像牛乾巴,好吃),只要敢吃,就不會後悔;
八,土豆,燒洋芋(就是最簡單的囫圇烤土豆加辣子),好吃,老奶洋芋(就是鹹味的土豆泥),好吃,土豆+米飯+宣威火腿粒的銅鍋飯,好吃;
九,雲南還曾經有中國最好吃的梨——寶珠梨,現在已經吃不到了,雲南還有中國最好的象牙芒果,如今也吃不到了。
雲南最難吃的食物是面條,雲南人不會做麵食,去雲南找麵食屬於挑事兒。
『陸』 老婆餅和麻婆豆腐 吃豆腐 過橋米線 魚香肉絲 這些故事典故都是什麼
老婆餅
跟傳說有關,相傳廣州一位潮州的點心師傅,將茶樓茶點給老婆吃,老婆卻說難吃,於是老婆親手上陣做了點心「冬瓜角」,老公把「冬瓜角」帶去茶樓分享,大家連連稱贊比茶樓點心還好吃,於是人們稱其為「潮州老婆餅」。
1、歷史始祖
相傳朱元璋的妻子馬氏用小麥、冬瓜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隨時隨地可以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極大的幫助,這就是老婆餅的始祖。
2、原料
老婆餅是以冬瓜糖、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一種廣東潮州地區的特色傳統點心。
3、味道
外皮為誘人的金黃色,里頭一層層的酥皮薄如棉紙,香甜酥脆,一咬下去碎屑掉得滿地都是,每一口都有蜜糖般的香甜。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由來,與清朝同治年間成都萬福橋邊的一家名為「陳興盛飯鋪」飯店的老闆娘有關。清朝同治元年,陳興盛飯鋪的老闆——陳春富很早就去世了,其店面由老闆娘經營,老闆娘面上微麻,於是人稱「陳麻婆」。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深受人們喜愛。於是,她做的豆腐被稱為「陳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主要原料為豆瓣、豆腐、牛肉末、辣椒和花椒等。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面,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其口味獨特、口感順滑。如今,麻婆豆腐遠渡重洋,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安家落戶,從一味家常小菜一躍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國際名菜。
麻婆豆腐廣受歡迎,流傳各地,做法也有許多不同。最大的改變之一,是「陳興盛飯鋪」自己所調整,亦即將材料的牛肉改為豬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嘗。該店後來又改回用牛肉,但以豬肉為料的作法也已廣為各地廚師和食客接受;其次則是增加了豆瓣醬。
『柒』 雲南,一個美食王國,究竟有多&quot;好&quot;吃
經常去雲南玩的你
是否還記得雲南最好吃的菜
有人說雲南人是吃蟲子和蘑菇長大的
雲南,位於西南邊陲,人口超過4千萬,五千人以上少數民族就有25個, 雲南得天獨厚的氣候,讓這里成為 中國的植物寶庫,物種的多樣化和民族的多元化,讓雲南的飲食上也是五花八門,全省16個州市,各家都有看家的 美食 ,雲南究竟有多「好」吃?到底哪些地道 美食 ,最能夠代表雲南呢?
雲南 美食 的特點就是 鮮 鮮 鮮
跟川菜和廣東菜比起來,雲南菜做飯的手法粗糙,不精緻,沒那麼多花樣,但為什麼讓品嘗過的人念念不忘, 雲南菜的精髓是當地食材 ,最基本的特點是鮮,不光是新鮮光鮮那種,而是不加任何調味的天然的鮮,雲南食材要的就是最原始的味道,雲南菜體現更多的是 清淡純和,重本味。所以在外地的雲南人,很難吃到正宗的家鄉菜,因為那種食材出了雲南就沒有,比如野生菌,傣族的各種香料、野菜等。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32" img_width="976"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a52437dad6524a1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氣鍋雞
中國人很喜歡吃雞,各地方的吃法也多,有廣東鹽焗雞,四川的怪味雞,常熟的叫花雞,德州的扒雞.......但要說最獨特的吃法,還要屬雲南的氣鍋雞,而且要用雲南建水的氣鍋來做才最地道最好吃。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42"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0e0cd8e0adde70a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氣鍋魚
除了氣鍋雞,還有氣鍋魚,我在瀘沽湖女神灣附近的趙家溝品嘗過這道 美食 ,這個氣鍋和建水的氣鍋可不一樣,這是個石鍋, 活魚干凈放到石鍋內,加入蔥姜蒜等輔料和水,蓋上草帽後蒸汽火力全開,溫度高達180度左右,3分鍾後就可以關蒸汽,中間可以放點豆腐都其它一些食材,這樣做出的魚最大限度保持了鮮美。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434" img_width="64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1db25a3a32b302b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442" img_width="64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0dc21c5e2f56f8fc.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雲南菜的清淡純和重本味還體現在各種蒸菜上,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到處是特色的蒸菜館。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031" img_width="144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537eb8d1fd51e63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過橋米線,是雲南 美食 的最大招牌
為何說過橋米線是雲南最大的招牌,因為很多人並沒有到過雲南,但都吃過過橋米線。過橋米線其實只是雲南米線的一種,雲南16個地方,米線至少有12種吃法。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960"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cacc88623c37045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起源於蒙自,主料米線、湯料、佐料、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再配上輔料豌豆尖、韭菜,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604" img_width="1185"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342e3e82499de706.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過橋米線在外地很火,但很多雲南本地人卻 覺得過橋米線不如小鍋、罐罐、脆旺、鱔魚、豆花、鹵米線等各種特色米線好吃。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450" img_width="60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0949618c497b176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293" img_width="127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8e3ec1e0433303a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在雲南的餐桌上,必定有個位置是留給 豆腐 的。
雲南的 美食 豆腐算一個。 一種長著毛毛的臭豆腐,讓昆明人很著魔,昆明人稱之為臭豆腐。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220" img_width="30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369484efadc52ace.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說到豆腐,雲南最有名的豆腐,還要屬建水豆腐了。
建水燒豆腐又稱臨安豆腐,上了《舌尖上的中國》後已名聲大振,建水城街巷、菜市、夜市燒豆腐攤,人來人往,成為古城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800"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65b772662b0eff49.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臨安城的豆腐的早在清代就享有盛名,其選料認真,加工精細,專用大而圓的白皮黃豆,城外大板井的井水,做出的豆腐潔白細嫩、火燒不變黑。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16"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b9624196673d5984.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燒時用火盆裝上點燃的木炭,架上鐵條焊接成的炕,塗抹上香油,放上豆腐烘燒,邊烤邊翻動,待豆腐充氣膨脹,蘸上配好的甜咸醬油、辣椒末、蒜泥、味精、小米辣等佐料就可以食用了,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14" img_width="1268"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ee2deeb022337a06.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海鮮太遠山珍就在眼前,雲南人冒死也要吃菌菇!
說起雲南菜,想到的應該是野生菌了,雲南野生菌種類豐富,有 雞肝菌、乾巴菌、牛肝菌、雞油菌、青皮菌、紅皮菌、雜菌等。 有道是,雲南人吃東西,天不怕地不怕的,每年七八月份,下完雨後,野生菌多了,很多人開始上山找菌子,嘗試吃美味。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855"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3b873ed36b2fd6c7.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每年這個時候,手機都會收到簡訊提示,謹防野生菌中毒。盡管年年昆明都有不少人因為吃野生菌子中毒,出現很多小人跳舞的幻象。但是,這樣依舊阻止不了雲南人對野生菌子這種美味孜孜不倦地追求與嘗試。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080" img_width="144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f1730c9b0340a82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雲南菜的 酸甜苦辣 都是特色
雲南菜雖不在中國八大菜系之列,但雲南絕對是飲食文化最獨特的地方,所以形不成獨特的菜系,就是因為雲南菜很雜,少數民族眾多,口味不一,菜酸甜苦辣都是特色,沒有任何一種菜能真正代表雲南。
玉溪市 江川鹽水魚 , 銅鍋魚 等 美食 都是玉溪市的特色 美食 。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277" img_width="192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470d0e0216e8ed59.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21"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df97ea7c0cd72b9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沾益辣子雞
滇菜的代表作,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有百年 歷史 ,因其選料精殊挑剔、製作道序復雜、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32"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ccde52107a1fa9f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蒸餌絲」 則是曲靖獨創,曲靖蒸餌絲的調配料豐富、考究,做好的曲靖蒸餌絲軟軟的、糯糯的,還很有嚼勁,那叫一個爽。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687"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427daa6ca4e9288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香茅草烤魚 是西雙版納最出名的一道 美食 ,到版納的人都要品嘗。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500" img_width="200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5f4bf3011fba8e5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先把魚收拾好,把佐料放進魚肚子里,把魚肚子合攏,用二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抹上豬油,放在火炭上烘烤,這種烤魚具有香、酥、脆的特點。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704" img_width="2272"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d2003b36d590a92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菠蘿紫米飯 也是版納著名糯制食品。把紫糯米浸泡後淘洗干凈,掏去菠蘿心,把紫糯米與剁細的豬肉攪拌均勻放入,放到甑鍋里蒸熟,當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時,就可以吃了。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920"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0cb1f8d6e41c0ed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德宏的 傣族撒撇 是備受當地人喜愛的傳統 美食 , 主要原料是牛肚,撒撇的氣味很特殊,有一種野草混合著泥土的芳香。 很多外地遊客吃了後都感覺味道獨特。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595"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03a07676dffb52e7.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岜夯雞 ,是文山州廣南縣獨有的一道獨具風味的傳統菜餚,被稱之為「雲南一絕。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280"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e8f22deaef2dda84.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鄧川乳扇 ,是一種呈扇形的乳製品,分乳白、乳黃色兩種,營養價值高、醇香可口,是鄧川當地白族群眾招待客人的上等菜。
麗江粑粑 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再用玉龍雪山流下來的泉水合面,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而成,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 。
雲南人是否喜歡吃 蟲子 ?
雲南人喜歡吃蟲子,其實也是一種傳承。遠古的時候,雲南到處都是森林大山,糧食珍 貴,蟲子是 雲南人重要的食物來源 ,也是 獲取蛋白質 的重要方式,這一記憶早已經被 刻進了基因 里,所以直到今天 雲南人不忘品嘗著這一道美味。
其實在中國版圖上,吃各類昆蟲大可不止雲南一省,華北周圍的人吃蟬,東北人吃螞蚱。西雙版納地區最有名的是油炸竹蟲和油炸蜂蛹。而螞蚱、蟬、飛螞蟻等都可以油炸著吃,蟋蟀則用醬拌。包燒蜘蛛是外地人很難想像的菜餚,在滇南地區等地則屬於民族特色飲食。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688" img_width="1076"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2865adf283f94be9.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68" img_width="1024"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879e7d824448c7d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餌 是雲南的一種傳統風味食品。
將米精加工為餌絲、餌塊,在雲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 歷史 ,雲南餌品種繁多,有昆明的小鍋鹵餌、巍山肉餌塊絲,火腿雞雜餌絲,要說名氣最大的還是「大救駕」。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200" img_width="160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f9e3d8cf2537e102.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大救駕」 ,一個很奇怪的名字,不知道的還以為和皇帝有關,其實還真是和皇帝有關系。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進昆明,明朝永曆皇帝逃往滇西,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定國護送永曆皇帝至騰沖,找到一處歇腳之地後,主人炒了一盤餌塊送上,永曆皇帝吃後贊不絕口地說: 「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 。」從此,保山騰沖一帶的炒餌塊就改名為「大救駕」了。做法是將餌塊切成小片,再加上火腿、雞蛋、肉、蘿卜、番茄等,一起放在鍋中爆炒而成。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375" img_width="50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ded9192ead6e2a27.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巍山扒肉餌絲 。在大理的巍山古城,眾多的風味小吃中最具魅力的當屬餌絲,一眼望去紅黃相映,湯白而稠,肉肥而不膩,端到桌上,熱氣騰騰,清香襲鼻。
宣威火腿 , 形似琵琶,皮薄肉厚,肥瘦適中,香氣濃郁,其品質優良,足以代表雲南火腿,故常稱「雲腿」。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1154" img_width="1024"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24faa6a1344d24a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宣威火腿從食材到最後成型其實有著最嚴苛的要求,必須要用本地特產的烏金豬來做,因為這種豬肥肉多,瘦肉緊實,是最適合做火腿的豬種。 一隻好的宣威火腿,要經過定形、腌制、翻壓、洗曬、風干、發酵六大工藝,歷時整整兩年才能製作完成。
美食王國,究竟有多" img_height="710"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6.q578.com/ef/0416/ad2d3fd7d75e588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有人說了,雲南菜這么好吃,為什麼全國各地雲南菜館這么少?即使有也不是雲南味兒,就是因為食材 ,外地的雲南菜館離不開雲南的食材,哪怕一模一樣的手法也難以做出同樣的味道。
雲南真的是一塊神奇的土地。
『捌』 幫忙找一篇文章--
《五味》 汪曾祺
山西人真能吃醋!幾個山西人在北京下飯館,坐定之後,還沒有點菜,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了三調羹醋。鄰坐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過節了。別處過春節,都供應一點好酒,太原的油鹽店卻都貼出一個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還愛吃酸菜,雁北尤甚。什麼都拿來酸,除了蘿卜白菜,還包括楊樹葉子,榆樹錢兒,有人來給姑娘說親,當媽的先問,那家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家底子厚。
遼寧人愛吃酸菜白肉火鍋。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湯下雜面。
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我和賈平凹在南寧,不愛吃招待所的飯,到外面瞎吃。平凹一進門,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筍肉絲氽湯下面也,不知道為什麼叫做「老友」。
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燉雞是名菜。
延慶山裡夏天愛吃酸飯。把好好的飯焐酸了,用井拔涼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說蘇州菜甜,其實蘇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無錫,無錫炒鱔糊放那麼多糖!包子的肉餡里也放很多糖,沒法吃!
四川夾沙肉用大片肥豬肉夾了洗沙蒸,廣西芋頭扣肉用大片肥豬肉夾芋泥蒸,都極甜,很好吃,但我最多隻能吃兩片。
廣東人愛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廣東人開的甜品店,賣芝麻糊、綠豆沙,廣東同學趨之若騖。「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塊熬的湯,這有什麼好喝的呢?廣東同學曰:「好耶!」
北京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鄉下人,60多歲了,她還有個婆婆,八十幾了。她有一次要回鄉探親,臨行稱了二斤白糖,說她的婆婆就愛喝個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過去不知苦瓜為何物,近年有人學會吃了,菜農也有種的了。農貿市場上有很好的苦瓜賣,屬於「細菜」,價頗昂。
北京人過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愛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開放了!
北京人過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見,大白菜主義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京人初春吃苣蕒菜。苣蕒菜分甜蕒、苦蕒,苦蕒相當的苦。
有一個貴州的年輕女演員上我們劇團學戲,她的媽媽遠迢迢給她寄來一包東西,是「者耳根」,或名「則爾根」,即魚腥草。她讓我嘗了幾根。這是什麼東西?苦,倒不要緊,它有一股強烈的生魚腥味,實在招架不了!
劇團有一幹部,是寫字幕的,有時也管雜務。此人是個吃辣的專家,他每天中午飯不吃菜,吃辣椒下飯。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的,各種辣椒,他都千方百計地弄來吃。劇團到上海演出,他幫助搞伙食,這下好,不會缺辣椒吃。原以為上海辣椒不好買,他下車第二天就找到一家專賣各種辣椒的鋪子,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我們吃辣是在昆明練出來的,曾跟幾個貴州同學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燒燒,蘸鹽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之多矣,什麼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話下。我吃過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1947年,由越南轉道往上海,在海防街頭吃牛肉粉。牛肉極嫩,湯極鮮,辣椒極辣,一碗湯粉,放三四絲辣椒就辣得不行,這種辣椒的顏色是桔黃色的,在川北,聽說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線吊在灶上,湯做得了,把辣椒在湯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雲南佧佤族有一種辣椒,叫「涮涮辣」,與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四川不能說是最吃辣的省份。川菜的特點是辣面而且麻,--擱很多花椒。四川的小面館的牆壁上黑漆大書三個字:麻辣燙。麻婆豆腐、干煽牛肉絲、棒棒雞,不放花椒不行。花椒得是川椒,搗碎,菜做好了,最後再放。
周作人說他的家鄉整年吃咸極了的鹹菜和咸極了的咸魚,浙東人確是吃得很咸,有個同學,是台州人,到鋪子里吃包子,掰開包子就往裡倒醬油。口味的鹹淡和地域是有關系的,北京人說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大體不錯。河北、東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但這與個人的性格習慣也有關,湖北菜並不咸,但聞一多先生卻嫌雲南蒙自的菜太淡。
中國人過去對吃鹽很講究,如桃花鹽、水晶鹽,「吳鹽勝雪」,現在則全國都吃再制精鹽。只有四川人腌鹹菜還堅持用自貢產的井鹽。
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麼國家的人愛吃臭。
過去上海。甫京、漢口都賣油炸臭豆腐乾。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因為一個大人物年輕時常吃而出了名,這位大人物後來還去吃過,說了一句話:「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宮殿的影壁上就出現了兩行大字:
最高指示:
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
我們一個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愛人是南京人,囑咐他點臭豆腐乾回來。他千方百計,居然辦到了。帶在火車引起一車廂的人強烈抗議。
除臭豆腐乾外,麵筋、百葉(千張)皆可臭。蔬菜里的萵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筍的老根咬不動,切下來隨手就扔進臭壇子里。——我們那裡很多人家都有個臭壇子,一壇子「臭鹵」。腌芥菜擠下的汁放幾天即成「臭鹵」。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莧菜桿。莧菜長老了,主莖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許小段,入臭壇,臭熟後,外皮是硬的,裡面的芯成果凍狀。噙住一頭,一吸,芯肉即入口中。這是佐粥的無上妙品。我們那裡叫做「莧菜秸子」,湖南人謂之「莧菜咕」,因為吸起來「咕」的一聲。
北京人說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過去是小販沿街叫賣的:
「臭豆腐,醬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
臭豆腐就貼餅子,熬一鍋蝦米皮白菜湯,好飯!現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裝,很不方便,一瓶100塊,得很長時間才能吃完,而且賣得很貴,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這種包裝能改進,一器裝5塊足矣。
我在美國吃過最臭的「氣死」(乾酪),洋人多聞之掩鼻,對我說起來實在沒有什麼,比臭豆腐差遠了。
甚矣,中國人口味之雜也,敢說堪為世界之冠。
在網上找的!
『玖』 雲南的古鎮哪裡最好玩
去過很多古鎮,感覺都差不多,類似的建築,類似的商品,但是自從我來到這個古鎮—巍山,我所有對古鎮的印象都被顛覆了,一做古老而寧靜的古城。
它真的很不一樣, 它也許沒有大理古城的名聲,沒有洱海的山水秀麗,也許並不是那麼耀眼,卻格外清凈。 這里是20年前的大理,城內總是有一種星期日的氛圍,被譽為「雲南的最後一片發呆凈土」。
明媚的陽光灑在青石古道上,慵懶的人群慢步穿梭,街上寧靜得沒有一點縣城喧囂的氣息; 街道兩旁的店鋪也安靜開著,沒有擁擠的人群,甚至店主也不在店內,大家常常坐在門外,閑聊著就過了一日。
比起大理古城,它少了些許小資,比起麗江又少了許多浮誇,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街一房,都顯得那樣古樸又自然。
雲南的古城古鎮不少,截止目前為止,共有六座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會澤),國家 歷史 文化名鎮11個(黑井古鎮、沙溪古鎮、和順古鎮、州城古鎮、鳳羽古鎮、新安所古鎮、娜允古鎮、魯史古鎮、平壩古鎮、光祿古鎮、河西古鎮,其中後四個是2019年1月最新入圍)。
既然是問哪個古鎮最好玩,那麼古城我們就不說了,這11個國家 歷史 文化名鎮,自己看看哪個最好玩吧,每個人喜好不同,答案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一、黑井古鎮:位於楚雄州祿豐縣,是雲南第一個獲得「中國 歷史 文化名鎮」稱號的古鎮,3A級景區,自古就是雲南省重要的產鹽地之一。
二、沙溪古鎮:位於大理州劍川縣、大理古城和麗江古城之間,4A級景區、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這個古鎮知名度挺高但是遊客很少。 三、和順古鎮:位於保山市騰沖市,雲南著名的僑鄉、古代「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明清時期軍事要地,4A級景區,和順古鎮也是雲南知名度最高的古鎮之一。 四、州城古鎮:位於大理州賓川縣,始建於戰國時期,這里也是紅色 旅遊 勝地。
五、鳳羽古鎮:位於大理州洱源縣,白族古鎮,茶馬古道重要驛站。 六、新安所古鎮:位於紅河州蒙自市,明清時期軍事要地。
七、娜允古鎮:位於普洱市政孟連縣,傣族古鎮,古鎮內有一個3A級景區——孟連宣撫司署。 八、魯史古鎮:位於臨滄市鳳慶縣,號稱「茶馬古道第一鎮」。 九、平壩古鎮:位於文山州文山市,文山「三七」(葯材)原產地和集散地,最著名的就是「三七」了。嗯
十、光祿古鎮:位於楚雄州姚安縣,號稱「花燈之鄉」 。 十一、河西古鎮:位於玉溪市通海縣,距離撫仙湖不遠。
以上這些古鎮,個人認為和順古鎮、沙溪古鎮和娜允古鎮還不錯,值得一游。
旅遊 的主題有很多種,看山、觀海、探險、尋秘、以吃為主線、查找民藝、朝拜藝術等等,當然,這萬千分類和喜好中,希望每個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值得和感動。
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的崇山峻嶺間,有一條若隱若現的崎嶇山道,山道上不知曾發生過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路邊不知埋藏過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可以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滇藏茶馬古道。沙溪,作為茶馬古道上唯一一個倖存的古集市,正變成歲月里的一部分。
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一個以白族為主,漢、彝、傈傈族共居的少數共居的少數民族居住地,還是一個被人們譽為「山美、水美 、壩子美、姑娘更美的魚米之鄉和歌舞之鄉」。
沙溪古鎮猶如一本千年的詩集,當你不經意間翻開,就會看到美麗的篇章。古樸優雅的韻味立即就征服了你的心靈。「古巷同戶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盪。」這就是沙溪最真實的寫照。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來沙溪必到的地方。在這里,商鋪、馬店、古戲台都顯示著曾經的繁華。街上有三個門,分別通向不同的地方。站在街前,彷彿聞到了馬鍋頭的味道——鹽巴、酒、汗混合而成的氣味。
古鎮最佳 旅遊 季節是春節,漫步於紅砂石板的古街,看著四方街的鋪面和馬店,聽著沙溪洞經古樂,感受著沙溪古樸、奔騰的氣息,那悠然自得的姿態,那份寧靜淡遠的心境,人宛然成為一幅優美溫馨的田園水鄉畫中景。
沙溪,這個深受茶馬古道影響的小鎮,在走過一個發展、壯大、輝煌、衰落的過程後又再一次浮現在人們眼中,成為大理 旅遊 界的新寵,本該有著 旅遊 地的浮躁,卻自顧自地繁華著,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舒服但並不灼人。
古韻悠悠的寂靜,垂柳婆婆的倒影,那是一種窒息的美麗。悠長的納西古樂在晨風中波動,沁入人的心田,也在邀請著你來看看經歷歲月後古鎮的沉靜和悠長。
去過雲南很多古鎮,除了名聲在外的麗江和大理古城。建議有時間前往建水古鎮和沙溪古鎮。建水古鎮位於昆明往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沙溪古鎮則在大理與麗江之間的劍川縣。
建水古城。 有1300多年 歷史 ,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築,城裡有保存完好,規模宏大的號稱"雲南第一"的文廟,以及朝陽樓、雙龍橋、指林寺、朱家花園等一大批極有特色的古建築,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四處都是歲月流過的痕跡。在臨安城裡可觀古宅、訪古廟、尋古井;還可乘坐米軌小火車去覓古橋、探古村。
百年傳承的建水豆腐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個因「舌尖上的中國」聞名遐邇的小吃真真是好吃,幾毛錢一個,食客們圍爐而坐,吃一個往瓶蓋里扔一個玉米粒計數。豆腐在炭火的熱量鼓起變黃,成為焦香的小球,蘸上香辣調料,入口皮脆內軟,吃上幾十個絕無問題。
沙溪古鎮。 位於劍川縣的沙溪古鎮,是一個 歷史 悠久的千年古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 沙溪古鎮尚未徹底商業化,被看作是二十年前的麗江。這里民風淳樸,沒有城市的喧鬧,干凈、平靜、祥和。走在街頭的大都是當地白族居民,他們不太去注意越來越多的遊客,每天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地過著自己平靜的生活。 沙溪古鎮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特色,古寺廟、古戲台、古商鋪、古老的紅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樹、古巷道和古寨門。
去沙溪古鎮趕集是不錯的體驗。津津有味地混入其中,忽然又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地扎眼,也該背個背簍才是。在這里過的是難得的慢節奏安寧生活。
非常感謝悟空邀請回答!
你要雲南那個古鎮最值得 旅遊 ,我還真是不太好回答你,因為各有千秋!
我我感覺了解的最多的也就是這么幾個!「【昆明的官渡古鎮】、【麗江古鎮】、【楚雄大姚的石羊古鎮】【楚雄黑井古鎮】、【楚雄的彝人古鎮】」。
總得來說了解就這么多!你要說那個古鎮值得去 旅遊 ,我在這里想說!各有各的特色!
我的家鄉是雲南楚雄,那麼今天我就給你推薦一下我們家鄉特色的的「【彝人古鎮】」。
楚雄彝人古鎮,是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年人流量700萬人次,彝人古鎮交通便捷,地處滇中城市楚雄。
每天都有數百人的 旅遊 團隊進入古鎮 旅遊 ,觀賞、游覽、體驗、感受和發現彝族文化 旅遊 的樂趣和魅力。
在身著彝族服裝的彝家美麗的導游姑娘的引領下,遊客們沿威楚大道進入古鎮,他們饒有興致聽著導游講解,活潑的孩子們還不時地問這問哪。
在彝人公社,琳琅滿目的彝族 旅遊 商品吸引遊客把商鋪擠得水泄不通,民族特色 旅遊 商品是遊客們的最愛;在古戲台,彝家深情的攔門酒,讓遊客們深深感受到彝人的真情與好客;老虎笙、大鑼笙、畢摩踩火紅的鐵犁頭絕技,讓遊客們個個目瞪口呆;
在梅葛廣場,宛轉悠揚的雲南花燈演唱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欣賞……
彝人古鎮還有著特色的彝家 美食 ,彝家服飾!每天晚上熱鬧繁華街道上,彝家人民和 旅遊 的客人手拉手跳起了左腳舞!
在此我歡迎大家來到楚雄來做客。
希望我的回答能滿意!
建水古鎮,舊稱臨安,位於雲南省紅河自治州建水縣,唐元和年間在此築惠歷城(漢譯建水城),已有1200多年的 歷史 。 歷史 上文風盛行,古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之譽。建水古井遠近聞名,其中最有名的應屬大板井。大板井位於建水西門,又稱溥博泉,這座開鑿於明洪武初期的古井號稱「滇南第一井」,民間還有「先有大板井,後有臨安城」的說法(建水古稱臨安)。古井至今還在使用,井水可以直接飲用,每天都會有很多本地的居民前來取水,帶回家的井水可以用來煮飯、洗衣、飲用......聽打水的老人說,有人甚至將井水拉至外地進行銷售,可見大板井頗負盛名。具當地人講:要是早上來的話,井水可是很滿的,近距離觀察,你會發現井邊有很多石痕,這些都是由世世代代的建水人打水磨出來。從古城到古井,無論在哪,你都能看到 歷史 走過的痕跡。說到建水,第一想到的就是建水燒豆腐。建水人愛吃豆腐可是出了名的,古城豆腐攤的炭火可以從早上一直燃到深夜。對於喜好燒豆腐的吃貨來說,建水簡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建水豆腐好吃,秘訣在於這里的水。用大板井水做成的豆腐,其質鮮嫩口感香酥,已經成為滇南有名的風味小食,吸引著八方遊客。除此以外,建水是雲南紫陶的發源地,紫陶產業在建水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很大的帶動作用,而建水的朱家花園,謝家大院,十七孔橋也是讓人,不可錯過的美景。
雲南有不少知名的古鎮,我個人覺得, 束河古鎮最值得去 旅遊 。
與大理、麗江等古鎮相比,束河古鎮的名氣似乎略小。但正因為此,束河古鎮的質朴氣質保存得非常好,古鎮的韻味也更足。
在束河,你可以扔掉所謂的攻略,隨意地在小街巷中穿行,細嗅路邊的野花;你還可以像當地人一樣,泡杯茶拿本書,曬個太陽過一天,或者,你可以跟當地的老阿媽交個朋友,聽她講講過去的事情。總之,隨心就好。
束河的夜晚,也比麗江寧靜。在那裡,身心可以得到完全的放鬆。因此,在雲南的古鎮中,我覺得束河古鎮最值得去 旅遊 。
雲南最著名的古鎮有以下一些:1 、麗江古城——位於麗江古城區麗江壩子中部,又名大研鎮,有八百多年 歷史 ,以四方街為中心。
2、大理古城——又名葉榆城、紫禁城、中和鎮。位於雲南西部大理市風光秀麗的蒼山腳下,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
3、束河古鎮——位於麗江古城西北部,是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
4、喜洲古鎮——位於大理市北部,西倚蒼山,東臨洱海,有一千多年 歷史 的白族 歷史 文化名鎮,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
5、獨克宗古城——位於迪慶州香格里拉縣東南。為唐代吐蕃王朝所建,是「月亮城」和「建在石頭上的城堡」的意思。
6、和順古縝——位於騰沖縣城以西4Km。始建於明代,有「士和民順」之意。是茶馬古道、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7、沙溪古鎮——位於大理劍川縣東南部,是茶馬古道上重要驛站。
8、諾鄧古鎮——位於大理雲龍縣大山裡,是千年 歷史 的白族村寨。
9、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城北約12Km,納西族最初的聚居地,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
10、建水古城——位於紅河州建水縣約10KM,始建於唐代,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堪稱「古建築博物館」。
11、石羊古鎮——位於楚雄大姚縣境內。
12、黑井古鎮——位於楚雄祿豐縣境內,被譽為「恐龍之鄉。」
13、官渡古鎮——位於昆明東南部,昆明最著名的 歷史 文化古鎮之一,有五山、六寺、七閣、八廟,始建於唐代。是南詔、大理國的王公貴族游覽滇池的駐足之地。
14、光祿古鎮——位於楚雄姚安縣。始建於唐代。
15——娜姑古鎮——位於會澤縣西部,省級 歷史 文代名鎮。
16、魯史古鎮——住於滇西臨滄鳳慶。
17`娜允古鎮——位於雲南南部。拉祜族、佤族縣府所在地。
雲南著名的古鎮不少,最具特色的這十多個古鎮, 歷史 悠久,人文底蘊厚重,風土人情和民族習俗獨特,物產資源豐富, 美食 奇異,熱帶季風氣候宜人,青山綠水和亞熱帶風光別具一格,值得一游,去飽攬雲南勝景吧!
大理的諾鄧古村最好!她是茶馬古道上的驛站,是古代井鹽產地,是諾鄧火腿產地,還是白族集聚區。她坐落在山坡上,近2000人居住於此。村裡有孔廟、道觀和佛寺,還有商會場所。她空氣新鮮,飲食豐富,居民純朴,遊客不多,適合休閑度假。
最好玩?這個恐怕有點難回答,仁者見仁吧。鹽井古鎮,沙溪古鎮,束河古鎮,和順古鎮。。。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人文特色,要說誰最好玩,這個還真難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