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重慶哪的豆腐腦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重慶哪的豆腐腦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0-07 10:03:38

『壹』 全國各地的豆腐腦哪裡的最好吃

以前我干過一段時間的早點,主營就是油條、豆腐腦、豆漿,因為這三樣基本就是北方早點的組合。

所以我覺得全國要說豆腐腦,應該還是黑龍江人做的不錯、好吃,因為原材料在那擺著呢!

『貳』 哪個地區的黃豆做豆腐腦最好

東北大豆是最適合做豆腐的啦,但黑龍江的出油最好,最好的應該是遼寧的. 另外豆腐發黃跟水質也有很大關系,測試水的PH值,如果呈弱酸性,那就說明是水質的問題啦。豆腐不僅含有黃豆的營養,還以其特殊的形狀,讓我們更喜歡它。從固態到液態的食材轉變為固態,讓您感受到食材的美妙。豆腐腦入口即化,柔滑鮮嫩,老少皆宜。還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吃豆腐腦。那時候全是鄉下,每一集都會叫媽媽帶我去吃。將腐腦鏟入碗中,不需要很多三四片足,再加上大骨熬制的鹵汁,豆腐腦就會浮在上面,一片一片,非常好看,很好看,很好吃。飲用它會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總結:小時候每次過年都很想吃一碗豆腐腦過癮,那時只有1.5元一碗,真便宜!鄉下市集里賣豆腐腦的人非常喜歡,把豆漿放入數個大小相同的碗里,擺在鍋里蒸,客人過來拿一碗調汁和配料即可。營養價值:豆腐腦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鐵、鈣、磷、鎂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陝西是一種普通的早餐。

『叄』 全國各地的豆腐腦哪裡的最好吃

豆腐腦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小吃。都說「南甜北咸",我的老家在北方,我認為我家鄉做的豆腐腦是最好吃的。

豆腐腦不但具有黃豆的營養,還用其特殊形態,讓我們對它更加的喜愛。它是食材從固態到液態又到固態的轉變,讓你感到食材的奇妙之處。

豆腐腦入口即化,柔滑鮮嫩,老幼皆宜。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吃豆腐腦了。那時都是在農村的大集上,每個集都會讓媽媽領我去吃。特製的小鏟把豆腐腦鏟進碗里,不需要很多三四片足矣,加入大骨熬制的鹵汁,豆腐腦就會漂在上面,一片一片的,非常的好看,當乳白色的膏體滑進嘴裡的時候,就能讓我記住它的味道,滿足我味蕾對食物的需求。喝上它就感覺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豆腐腦的作法都基本差不多,就不用一一說明了。

我老家做豆腐腦與別地不同的就是鹵汁的熬制。新鮮的豬大骨,放在大鍋里,加上蔥,姜,花椒,大料,料酒等簡單調料,熬煮二個小時,充分熬出骨髓油,加鹽調味即可。熬好的鹵汁,咸鮮味美,香氣撲鼻,油花滿滿,讓人垂涎欲滴。

在吃的時候,可佐以辣椒油,蒜汁,香醋,香菜。可按各自口味添加,味道會更加豐富。

當然,各地的鹵汁都有不同。如回民,多以雞肉,香菇,黃花菜為原料。而我國南方多以甜食為宜。都會成為自己最好的標准。

我喜歡老家的豆腐腦,除了地域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我兒時的美好記憶。

50多年前我在河北雄縣,大清河畔的橋頭有一老豆腐攤,賣的老豆腐是用大清河水磨的,鹵水點的,一付擔子一頭挑著做好的老豆腐,一頭放置各種佐料。白白的飄著豆的香氣,有米醋,蒜汁,韭菜花,薑汁,鹽水,芝麻醬,辣椒油,紅白相間甚是好看,刺激著你的味蕾。再就著酥脆的火燒和這老豆腐那個美,真是到了極至。時光荏苒,今天這老豆腐攤還有沒有,是否還保留著當時的味道。。。。。。如今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希望這一傳統 美食 繼續光大。我記得這攤子的老闆是一甫東的,打火燒的叫白邦子。幾十年過去祝他們和他們的後人安好。

豆腐腦我的最愛,早飯我就是煎餅果子加豆腐腦,天天吃也吃不膩。我生活在北方,小時候的豆腐腦和現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保定的豆腐腦是用鹵水點的,然後澆上做好的鹵湯,保定鹵湯是咸口的,裡面有木耳、干黃花菜、還有麵筋,完後再加上蒜汁、韭菜花、香油、香菜齊活。近些年有好多打著西安風味的叫老豆腐,其實也是嫩豆腐加上海鮮醬油一類汁和小鹹菜,口味也不錯。老豆腐是大塊的豆腐塊沒有壓成豆腐,呈現蜂窩狀,湯就是點豆腐後留下的鹵水,豆香味很濃,只加韭菜花和蒜汁,別有一番風味。

本人在家用使用內酯做過豆腐腦,詳見最後兩張圖,鹵也是自己做的,全部是按照老味道做的。豆腐腦可能是保溫不太夠,有點太嫩了。這也需要多多積累經驗。

豆腐腦島島吃過的並不算多,但南北確實差異蠻大的,沒有說哪個更好吃,只能說都各有特色吧。

島島從小生活在重慶,小時候的豆腐腦都是挑著賣的。偶爾能吃上也要靠運氣。看見賣豆腐腦的,還需要自己回家拿個碗再來買。重慶的豆腐腦就只有鹹的。白白如雪的豆腐腦搭配蔥、姜、蒜、辣椒油、花椒油、香菜等食材,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腦就好了,豆腐腦一定要趁熱吃,入口香滑嫩,好吃。

後來島島去北京生活了一頓時間,發現這邊的豆腐腦竟是甜的,這完全打破了島島對豆腐腦的印象。原以為加糖的豆腐腦應該不會好吃,沒想到吃上一口竟也如此美味。

再後來島島來了青島,青島當地特色十大小吃竟有豆腐腦。這邊的豆腐腦店,少說也有好幾十家吧。青島這邊的豆腐腦也是咸口的,但跟重慶的豆腐腦完全不用。表面厚厚的一層糊,裡面加了很多的肉沫,還有黃花菜、木耳什麼的,配料那是相當的豐富,如果喜歡吃辣,老闆還會撒上一些辣椒,更是美味。再搭配一個火燒,早餐簡直完美了。

除了以上城市的我豆腐腦,或許還有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當地的豆腐腦吧,雖然豆腐腦總體口味就只分咸和甜,但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在裡面,沒有說哪個豆腐腦更好吃,只能說每個人在自己的城市吃習慣了也就覺得最美味了。你說是嗎?

說的不全的,記得留言告訴島島你們家的豆腐腦是怎麼樣的,有機會島島一定去嘗嘗

『肆』 重慶的這種市井小吃,不僅是零嘴更是菜,小店每天都能賣上幾百碗

舌尖上的中國曾說過「豆花是川渝一帶最簡單最開胃的 美食 。」北碚的豆花,在重慶算是最有名的。在老北碚人嘴裡還一直流傳著一句順口溜:「 北碚的豆花土沱的酒,好耍不過澄江口 」。北碚地處嘉陵江邊,水質較好,以前都是去河邊挑水回來點豆花,所以北碚的豆花又叫河水豆花。北碚豆花特別講究蘸豆花的調料,其調料「辣、麻、香、鮮、甜」俱備,聞名巴渝。所以在北碚,豆花不僅僅是一種小吃,它更是一道特殊的菜。

豆花飯十分接地氣,因為它起源於民間,成長於市井,是陪伴著一代代重慶人長大的零嘴兒。不管是自己做的,還是挑擔吆喝賣的,一碗小小的豆花飯,裡面蘊含的不僅僅是美味,還有那濃濃的市井味道。而且在重慶,豆花飯就像是本土的快餐一樣,早中晚都可以吃,作為標配不能少的自然是「甑子飯」,再加上一碗豆花、一碗香辣油碟,毫不費力就可以吃上幾大 碗。

中國是最早種植大豆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製成豆製品的國家。豆製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兩漢時,淮河流域的農民使用石制水磨將黃豆用水泡軟,和水同磨成漿。煎餅加上自製的豆漿,是淮河兩岸農民的日常食物。農民種豆、煮豆、磨豆、吃豆,積累了各種經驗,從而出現了現代的各種豆製品以及相關的小吃。

據專家考證,重慶豆花 歷史 也較為悠久。相傳早在東漢時期,曾經到京師洛陽拜著名儒學大師、經學家許慎為師,成為經師大儒的尹珍到重慶設館教學時,就偏好重慶豆花,常吩咐廚子豆花伺候,伴以辣子,開胃健脾。如今尹珍設館講學的尹子祠內,還依稀能看見當年磨豆花的石磨遺跡。

第一次吃豆花飯還是很小的時候,那時候不需要上街買,家家戶戶都是自己在家用石磨推的。黃豆提前泡五六個小時,一把黃豆、一勺水,放進石墨就開推,那熟悉的場景,現在還記憶猶新。

豆花的做法並不復雜,只是有點麻煩。

豆花是一種用黃豆製作的小吃,個別地方也會用豌豆、蠶豆等豆類製作。製作豆花前,需要將黃豆浸泡六個小時左右,待黃豆吸飽水,磨碎、過濾、煮沸後出豆漿,煮好的豆漿點上「鹵水」,就會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這便是豆花。

「鹵水」點過的豆花質地綿密,口感彈嫩。如果沒有「鹵水」用石膏也是可以點出豆花來的,雖然很細膩,但是口感上少了綿密的質感。

吃豆花一定要配一碗「甑子飯」,甑子飯硬實且顆顆香。要知道 甑子飯,在雲貴川等地區家喻戶曉。追溯 歷史 ,甑子飯已傳承了數千年,它源於殷商的瀝米蒸飯,那時期人們便懂得用青銅甑蒸飯。《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中的「餴饎」就是蒸飯,煮到半熟,用箕漉出來再蒸熟。

但隨著制飯工藝的失傳和城市化的進程,現在的甑子飯也只能在一些鄉鎮上才會出現了,大城市普遍用的都是蒸飯櫃或電飯鍋,口感有好有壞,完全由大米的品質高低來決定。

重慶人個個擅長夾豆花,越是水嫩的豆花越能考驗你用筷子的水平,也能看出你平常是否愛吃豆花。北碚有家老字型大小豆花店,現在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門店小二便會問: 吃荷葉還是吃豆花? 不懂的人就會瞬間蒙圈, 荷葉其實是更嫩的豆花 ,以澆漿入碗直接成形,只比豆腐腦稍稍老一丁點。所以問你荷葉還是豆花,就是問你要嫩豆花還是老豆花。這種行話,一定要Get到哦!

在重慶的街頭上,大大小小的豆花飯餐館真的很多,賣豆花飯的小店一般都會在門口支一口放著豆花的鍋,小火一直煨著,有客人來了就舀上一碗豆花。豆花飯出餐效率相當高,喜歡吃豆花飯的人,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都會很自然地拼桌。每天現做的豆花,豆香味濃郁,綿軟細滑,即使是一般的小店,一天都能賣上好幾百碗。

豆花好不好吃,除了本身的細嫩柔軟且溫口不燙嘴外,蘸料也是很關鍵的。蘸料的製作在於味道的調配,《舌尖上的中國》曾提到過,提神的香菜,清涼的薄荷,酥脆的炸花生,還有酸辣清冽的泡菜,這些都是豆花蘸料的必備佐料,除此之外紅油辣子、小米辣、花椒、蔥姜蒜等等,甚至每家每戶還有自己的秘制調料。可以說,有一千種蘸料就有一千種豆花味道。夾起一塊豆花,在紅油蘸料里裹一下,伴著甑子飯吃,那香味根本停不下來。

很多人吃豆花飯,還喜歡喝上一碗窖水。所謂窖水其實就是豆花凝固後鍋里的水,窖水口感甘潤,據說喝窖水可以消食,健脾益胃且促消化。好喝的窖水滋味清爽,回味略有甘甜。夏天來上一碗,還可以解渴下食哦。

市面上有很多賣豆花和豆腐腦的,但很多人對於這兩種 美食 會產生混淆,特別是一些外地朋友。其實豆花和豆腐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用筷子夾不起來,只能用勺子舀著吃,因細嫩、柔軟,固稱為豆腐中的腦。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了,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因豆花顆粒較小,且比較散,所以稱為豆花。

一般來說,豆花南方比較多,而豆腐腦北方比較多。

重慶的豆花飯不僅味道美味,價格也是相當親民的,畢竟是市井飲食,很是受老一輩人喜歡的。一碗豆花、一碗米飯,外加一碟香辣蘸醬,價格也就在六七塊錢。而且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豆花飯都能讓你吃出它的熱辣過癮。

如果吃豆花飯顯得太單一,食客們還會選擇葷素搭配。一份肥瘦相間的燒白,一份顏色金黃、皮薄酥脆的合川肉片,一份軟糯入味的粉蒸排骨......都是不錯的搭配菜餚。

就是一頓普通卻又不平常的佳餚。重慶人唱著《豆花飯》,詞里道:「豆花飯,老闆再來一碗,今天我才嘗出來心酸,它味道卻依然,依然。」道不盡的是人間 美食 ,唯有珍惜當下這一碗豆花飯。

只可惜,隨著餐飲 美食 的不斷發展,這種地道的市井 美食 是越來越少了,特別是一碗豆花外加一碗甑子飯的組合更是不易。很多老字型大小豆花店都開在鄉鎮里,在網上你根本找不到他的信息,或許只有愛吃的老饕們,不管地方有難找,也會尋味找到吧。

『伍』 重慶最好吃的豆腐腦在哪裡

重慶小吃種類繁多,較為出名的有花溪王記牛肉粉、涪陵小吃老麻抄手、小腦殼特色燒烤、擔擔面、燙面油糕、蓮茸層層酥、麵包夾沙餅、魚籽冬瓜排、蔬菜煎餅、糯米藕、椒鹽花生、拔絲香蕉、油炸麻花魚、棒棒雞、紅油抄手、石柱綠豆面、酸辣湯、鴛鴦火鍋、酸辣豆花、麻婆豆腐、魔芋燒鴨、珍珠元子、串串香、涪陵油醪糟、香山蜜餅、酉陽麻辣牛肉片、重慶涼糍粑、忠縣香山蜜餅、魔芋鴨火鍋、山城小湯圓等。在生活中常見的地方特色小吃: 香山蜜餅 產地:中國重慶忠縣。 工藝:它的主要原料有麵粉、蜂蜜香油。製作方法是,先和成面團並加入蜂密揉搓成胚。然後,鍋抹油經烘烤而成。 特點:色澤黃亮,香味四溢,入口外皮酥脆焦香,內里酥軟甜美。 麻圓 用糯米麵包甜餡,外粘白芝麻炸至棕紅色成熟。特色是外酥內軟糯,形圓心空,味甜香。 山城小湯圓 湯圓粉面揉勻,包甜餡心,煮熟。特色是白如玉珠,皮薄透明,隱約可見餡心,香甜滋軟。 九園包子 用五花肉、冬筍、干貝、金鉤、火腿等加調料製成咸餡;或用核桃仁、蜜棗、瓜條、桔餅、玫瑰糖、豬板油等製成甜餡。九園包子的特色是,皮薄餡滿,松泡爽口,味鮮美、香甜。 熨斗糕 米粉漿加入雞蛋、白糖、蜜桂花等,裝入專制的烙碗內翻烙至金黃色。特色是酥香甜嫩。 擔擔面 因過去是小販挑著面擔沿街叫賣故得名。此面以味取勝,各種調味品有十多種,是地道的川味小吃。特色是面條細滑柔軟,麻辣味鮮。 雞絲涼面 面條煮熟,撈出扇涼,保持疏散,味道可按其需要作出調整,適宜各方食客。特色是面條松軟,鮮香爽口。 吳抄手 調餡非常考究,肉茸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制好後的餡能浮於水面。成品特色是滋潤滑軟,細嫩咸鮮。 過橋抄手 因其獨特的飲食方法而聞名,食用時將碗中抄手夾入味碟中,蘸上碟中調味後食用,猶如過橋,故名。特色是細嫩爽口,因人而宜,味多變化。 雞汁鍋貼 將鮮豬瘦肉剁茸,加調料和雞汁拌餡,包成餃子在鍋中燜烙而成。特色是香脆細嫩,味道鮮美。 油醪糟 用糯米製成醪糟坯,下油鍋,加芝麻、桔餅、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棗、白糖等稍煎,然後放入沸開水中煮沸即成。特色是香甜不膩口,營養十分豐富。當地居民在孕婦生產後,都要做給產婦吃,以盡快恢復身體。 雞絲豆腐腦 用黃豆磨漿製成,食用時加熟雞絲和各種調料。特色是麻辣鮮香,入口而化,風味別致。炒米糖開水因用沸開水沖泡炒米糖而故名,過去多由小販挑擔,走街串巷叫賣。特色是米花鬆散酥脆,開水醇甜清爽。 三大炮 將糯米洗凈,浸泡12小時,再淘洗後,倒入蒸籠中,用大火蒸熟,中間灑1-2次水,再蒸後翻出倒在木桶內,摻開水適量,用蓋蓋上,待水分進入米內後,用木棒舂茸(或用絞拌機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將紅糖放入清水300克,熬開成糖汁。分別把芝麻、黃豆炒熟,磨成細粉。.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 3坨,即用手分3次,連續甩向木盤,發出三響而彈入裝有黃豆面的簸箕內,使每坨都均勻地裹上黃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特點:三大炮糯米軟糯,香甜可口。 麻辣燙 海帶、土豆、肉片、花菜、萵筍、毛肚、香腸、魷魚、冬瓜、黃臘丁、貢菜、海白菜、魔芋、黃花、藕、空心菜、排骨等等無論葷素,朋友家人三三兩兩圍著小桌,各拿一大把自己愛吃的串串煮進鍋里,煮菜的空檔,還可以嗑嗑瓜子、喝喝冰鎮啤酒、擺些龍門陣。

『陸』 吃在重慶,重慶主城區有什麼小吃值得吃

走街串巷,以實踐檢驗真美食!好吃狗兒們,重慶有很多人氣小吃!都藏在不起眼的小館里!今天吃姐就帶大家來盤點重慶主城區最具有人氣小吃!嘿喂狗~渝中區

吳江路生煎

推薦理由:來解放碑的話,就不要錯過八一路,八一路裡面有嘿多好吃的!比如說這家生煎包,口感焦香酥脆的生煎底,裡面的肉餡很緊實,雖然只有四個但是份量足。材料新鮮火候到家,過一陣不吃就會想吃!



地址:大渡口區松青路1099號新天澤國際廣場3樓近萬達電影院

現在重慶主城區最具人氣小吃都在這里啦,跟著吃姐走街串巷吃起來吧,我們一起嗨起來!

吃在重慶,重慶主城區有什麼小吃值得吃?

『柒』 重慶墊江小吃石磨豆花怎麼做好吃在哪裡

墊江石磨豆花是四川及重慶常見的漢族小吃。是嫩豆花的一種吃法,它與運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豆花蘸水和大米飯配合食用,因其鮮嫩可口而流傳廣、影響大,在中國餐飲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墊江石磨豆花的配方、製作,自有其歷史淵源和獨特之處,米飯、豆花、蘸水三位一體,密不可分。墊江石磨豆花又稱豆腐腦或豆凍,是由黃豆漿凝固後形成的中式食品。不過豆花比豆腐更加嫩軟,在嶺南通常加入糖水或黑糖食用。中國北方稱豆花為豆腐腦,但北方豆腐腦多半為咸辛味,使用鹽鹵凝固,南方則多使用石膏。

豆花的製作

特點:全手工製作、綿而不老、嫩而不溏、潔白如雪、清香悠長。窖水清熱祛毒、醒酒解膩、回甜止渴。

方法:選出優質大豆若干用水浸泡。剛好泡透即可。將泡好的大豆和適量清水加入石磨中推細。把推好的漿放入鍋里燒開,舀入事先准備好的布口袋內去渣,把豆漿濾在瓦缸里。若是冬天就要馬上下膽水(鹽鹵),夏天則要等一會兒再下膽水。

點豆花時,鹽鹵裝在一個有小缺口的碗里,往下滴鹽鹵,右手持長柄飯勺不停地從鹽鹵滴下處往外刨,一直刨到壚缸里起魚籽眼為止。然後,將豆漿從瓦缸舀到鐵鍋內,經微火一煮,豆花沉到鍋底,窖水浮到鍋面,即將一半圓形的楠竹片放到鍋底豆花與鐵鍋之間,抓住篾片的兩頭來回移動。窖水通到鍋底,豆花不生鍋也就燒不糊。

豆花蘸水的製作

特點:香、辣、鮮、醇、色澤油亮透明,外形美觀大方。方法:選上乘辣椒、豆油、豆瓣、菜油若干。

調制富順豆花蘸水要用糍粑海椒。將海椒用熱水浸泡,手掐感覺脆為止,撈起後用菜板壓,去掉水份裝到缸缽內,先按比例將花椒、大料、八角等香料放到石碓窩里舂爛,再把海椒倒下去按比例放食鹽一起舂,越細越好,將用菜油酥過的豆瓣和芝麻倒下去合著舂,舂茸象糍粑一樣後舀起來備用。

豆油在富順豆花兒蘸水中是重要角色。把若干豆油裝於大壚缸內,將適量丁香、廣香、肉桂、胡椒、花椒、大料、砂仁、紫草、甘松、甘草等用紗布包著放入其中,泡四至五天,再把豆油放到鍋里煎,燒開即可。最後,把豆油舀到小瓦缸里兌上味精、胡椒和其它香料粉。打蘸水時,碟子擺好,先舀豆油,後放糍粑海椒,再淋熟油。

豆花的吃法也有講究:先將豆花拈到湯匙或飯碗里,再用筷子夾一點蘸水塗抹於豆花上,然後將豆花摻和著米飯吞下,然後再喝一口窖水。如此則能消魂盪魄,回味悠長。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哦。

『捌』 重慶美食攻略十大必吃排行榜

1、火鍋

正宗的重慶火鍋是「九宮格」的,主要特色是辣椒、花椒和老牛油,基本全是麻辣的。

『玖』 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花是什麼

酸辣豆花,雙河豆花。這兩種都花都是四川的特色,味道也都有一些辣味,但是味道很好吃,不相上下。

『拾』 重慶旅行攻略小吃篇:本地十大另類美食,小面根本上不了榜

重慶 旅遊 有多熱門,不管是本地市民,還是外來遊客,應該都有非常深刻的體會。而旅途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得去體會和感受當地的特色,其中又以 美食 最令人慾罷不能。

在重慶,大家討論最多的 美食 ,莫過於火鍋和小面,這是重慶對外宣傳當中,最為知名的兩張名片。不過呢,在此之外,重慶還有很多特色,甚至是有些另類的小吃,是大家來重慶 旅遊 的時候不應該錯過的。

游品以個人的視角出發,選出了重慶十大另類小吃,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油醪糟

醪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米酒,通常都是作為一種輔助性質的調味劑來使用。比如在重慶火鍋當中,也會加入醪糟進行調味。但是,油醪糟和醪糟可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油醪糟是重慶涪陵的特產,以醪糟作為基礎,加入了豬油、核桃、花生、枸杞、黑芝麻等食材,充分熬煮之後才得以形成。從這個配料表裡大家也能夠看得出來,油醪糟非常滋補,據說最開始是專門提供給生完孩子,正在坐月子的婦女食用的。

相對來說,油醪糟會顯得有些油膩,所以最好搭配上一些味型差異較大的食物,比如烤串一同食用。同時,因為原材料成本較高,所以一碗油醪糟價格基本在15元左右,不同店鋪會有一定浮動。

咸豆腐腦

豆腐腦,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小吃,但是因為飲食文化的差異性,所以咱們重慶的豆腐腦是咸口的,加入辣椒之後,更是變成了麻辣口味。

原本豆腐腦是嫩滑爽口的,直接吃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重慶人來說,豆製品還是帶有那麼一點豆腥味,所以習慣加入重口味的佐料,讓它們的整體口味變得更好。

在重慶,很多地方都會售賣豆腐腦,最常見的就是那些挑著擔子的小販,一碗豆腐腦在5元左右,近期價格可能略有上漲,調料可以自由搭配,依據個人口味來選擇。

水滑肉

滑肉,其原材料也是豬肉,通常都是選擇瘦肉為主,在其表面裹上了一層澱粉,使得煮過之後,肉質依然非常滑嫩。原本是作為一道家常菜而存在,但是在重慶,水滑肉也被當作街頭小吃進行售賣。

在一口大鍋里,裝滿了水滑肉,搭配了豆芽,看起來非常誘人。滑肉一份就是一碗,大家購買之後可以邊走邊吃。一份滑肉通常是賣12元,價格適中,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一鍋熱氣騰騰的滑肉,沒過多久就會售罄,如果大家遇到了,一定要趕快下手。

糯米團

只聽名字,大家可能以為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糯米團子。但是,實際上,重慶的糯米團可是內有乾坤。

糯米團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將糯米蒸熟,然後舀適量的糯米平鋪,在上面放上小塊的油條,撒上白糖和黃豆粉,油條通常比較焦,口感很脆。然後把它們捏成一個團子,最後再在這個團子表面裹上一層白糖和黃豆粉,這才算是大功告成。

糯米團是重慶人非常喜歡的早餐之一,一個糯米團(5元),搭配一杯豆漿(2元),一天的能量都得到了滿足,簡直太棒了。

油茶

這可能是重慶最容易被誤解的小吃了,油茶,其實它和茶沒有任何關系。它的主要原料是米糊和饊子,饊子就是面條經過油炸所製成的,也算是麵食的一種了。

米糊打底,加入辣椒、香菜等調料,最後再放上酥脆的饊子,兩種不同的口感混合起來,口味獨特。油茶的 歷史 ,算起來可是要比重慶小面更加久遠,它也是老一輩重慶人更為熟知的早飯。如今,一份普通油茶基本在6元左右,和小面差不多。

熨斗糕

因為製作的器皿形似熨斗,所以才得名熨斗糕。熨斗糕也是米糕的一種,重慶還有做成三角形的米糕,被稱為「三角粑」。但是,在具體的原料比例上,應該是有所區別的,這也使得熨斗糕的味道有了自己的特色。

熨斗糕每一個都不大,小小的,接連吃幾個也不會覺得膩,通常1元1個。剛剛從鍋里「熨燙」好的熨斗糕,還非常燙,即便隔著包裝紙也能夠感受到它的溫度。小心地咬開,香氣和燙舌的感覺一起湧入,真的是非常美妙。

山城小湯圓

雖然名字里有山城這兩個字,但其實它卻是一種外來物種。相傳,湯圓起源於宋朝,並且以明州(現在的浙江省寧波市)最為知名,而山城小湯圓也是源自一位來自浙江的師傅。

原本的湯圓是比較大的,經過改良之後,個頭變小,和龍眼差不多,但是依然保留了湯圓的餡料。這樣的湯圓吃起來更加方便,看著也更加喜人,因此受到更多人的喜愛,更快地佔領了市場。目前,一份山城小湯圓,價格在10元左右。

酸辣粉

相比於重慶小面,酸辣粉是重慶人同樣割捨不下的 美食 。使用紅薯粉條來製作,加入大量的佐料調味,即便泡過一段時間,也不會像面條一樣坨掉。

而且,酸辣粉的重點就在於酸和辣的比例控制,不同的人會有各自不同口味偏好。但是無論怎樣,這都是你值得一試的特色小吃。一份酸辣粉通常只要10元左右,而且還是帶有肉末的雜醬酸辣粉。

如果你去過八一路好吃街,就一定會發現,在酸辣粉店鋪門口,總是會排著很長的隊伍。而那些已經買到酸辣粉的人,也會直接站著或者蹲著就開始吃,這種爽快,真的需要去現場實際體驗。

酥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酥肉和上文提過的水滑肉有一些相似之處。同樣是豬肉,裹上了一層澱粉,然後下油鍋炸,通常還會有二次的復炸,才能夠讓酥肉有它獨特的酥脆口感。

酥肉是重慶人吃火鍋時候的標配,而且基本上都是直接吃,不會放到鍋里煮。而在街頭巷尾,酥肉也會被當作是小吃來售賣,還因此誕生了一些特色品牌。

不過,這些店鋪的酥肉口味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往往還比不上火鍋店,所以大家要慎重選擇。一份酥肉並不便宜,分類適中的情況下,20-30元不等。

烤腦花

燒烤,也是重慶的特色 美食 ,不過普通的烤串顯然沒有太多的特色,而重慶的烤腦花一定是重口味愛好者的福音。

腦花這種食材,很多人都會有些畏懼,不願意選擇,而重慶人在火鍋和燒烤當中,都會選擇它。一個腦花就是一份,用單獨的器皿裝起來烤制,各種豐富的調味料進行調味,讓你的味蕾充分打開。

腦花很嫩,吃起來其實有一點接近豆腐的口感,但是又會顯得更加細膩、綿密,通常兩個人共同吃一個比較合適,胃口好的話,一整個也沒什麼問題。一份烤腦花,通常在20元左右,不便宜,但是卻很值得。

以上呢,只是游品自己較為主觀的特色小吃推薦,重慶還有很多其他的小吃,此處就不再一一列舉了。等到大家來到重慶,自己去親自品嘗最好。如果本文對你有用,記得收藏起來,並且分享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