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種豆腐最好吃呢
先說說石膏,這是一種很好的中葯,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生石膏。石膏是單斜晶系礦物,是主要化學成分為硫酸鈣(CaSO4)的水合物。生石膏具有清熱去火的作用,治療發燒效果很好。李時珍認為,生石膏能夠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褥金瘡。
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結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做浴湯。治傷寒頭疼如裂。和蔥煎茶,去頭疼。治天行狂熱,頭風旋,下乳,揩齒益齒。除胃熱肺熱,散陰邪,緩脾益氣。止陽明經頭疼,發熱惡寒,日哺潮熱,大渴引飲,中暑潮熱,牙疼。
那麼鹵水豆腐、石膏豆腐和內酯豆腐哪個更好呢?三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口感。有些人喜歡石膏豆腐,比如南方人,石膏本身可以去火,食用後具有清熱去火的功效。鹵水豆腐比石膏要好點,但內酯豆腐最好吃。從健康角度來說,內酯豆腐的作用比較小點。
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時,鹵水、石膏中含有大量鈣、鎂,因此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中的含鈣、含鎂量也頗為可觀,在老百姓買不起肉吃的時代里,這種傳統的豆腐被稱為「植物肉」供給老百姓足夠的鈣鎂和蛋白質,強健骨骼和牙齒。但葡萄糖酸內酯製作的豆腐,含鈣量只有傳統豆腐的約1/8,含鎂量只有約1/3,營養價值不但沒有如大多數人所想的一般增加,反而大大下降。
⑵ 什麼樣的豆腐是好豆腐
豆腐的功效與作用
豆腐性味甘微寒。能補脾益胃,清熱潤燥,利小便,解熱毒。用以補虛,可將豆腐作菜食,如砂鍋豆腐、魚香豆腐、蕃茄燒豆腐、麻辣豆腐等。若治喘咳,可加生蘿卜汁、飴糖;若膀胱有熱,小便短赤不利,可略加調味品食並飲汁。豆腐營養豐富,有「植物肉」之稱。其蛋白質可消化率在90%以上,比豆漿以外其它豆製品高故受到普遍歡迎。豆腐除直接或烹調食用外,又可進一步作成豆腐乳食,最宜於病人佐餐食。
豆腐不僅是味美的食品,它還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中醫書籍記載: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於赤眼、消渴、休痢等症,並解硫磺、燒酒之毒。這些,都陸續為現代醫學、營養池所肯定,比如,豆腐確有解酒精毒的作用;豆腐可消渴,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俗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這正是人們對豆腐營養保健價值的贊語。經過千百年的演化,豆腐及其製品已經形成為中國烹飪原料訓的一大類群,有著數不清的地方名特產品,可以烹制出不下萬種的菜餚、小吃等食品。
好豆腐是什麼顏色
從顏色上說,優質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淡黃色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胡蘿卜素,它可以維持眼睛和皮膚的健康,改善夜盲症、皮膚粗糙的狀況,還有助於身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豆腐中的核黃素也略帶黃色,能維持皮膚、口腔和眼的健康。除此之外,淡黃色豆腐還暗示黃酮類物質較多,黃酮類對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提高人體免疫力等都有重要作用。而劣質豆腐則呈深灰色、深黃色或者紅褐色,顏色過白的豆腐有可能加入了增白劑。
用手摸,優質豆腐用手輕壓,有一定的彈性和硬度,劣質豆腐則彈性較差。
聞豆腐的氣味,優質豆腐有濃濃的豆香味,劣質豆腐則無豆香或豆腥味。
看豆腐的加工,優質豆腐塊形完整,質地細嫩,結構均勻,無雜質,而劣質豆腐則切面較粗糙,加工較差。
豆腐做法多樣
它可以單獨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輔料,或充作調料;它可以作多種烹調工藝加工,切成塊、片或丁或燉或炸;它可做成多種菜式,多種造型,可為冷盤、熱菜、湯羹、火鍋,可成卷、夾、丸、包等等還可調製成各種味型,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獨一無二的吸味特性,「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由於豆腐及其製品具有這么多的優點,難怪它膾炙人口,久盛不衰了。
⑶ 什麼牌子的豆腐好吃
腐的種類除了傳統的北豆腐、南豆腐外,近年來,還出現了許多有「技術含量」的豆腐,如內酯豆腐、木棉豆腐、絹豆腐,甚至還有鮮紅色的草莓豆腐、碧綠色的菜汁豆腐,以及加有花生仁的營養豆腐等。傳統的中國豆腐是將黃豆浸泡於清水,泡脹變軟後磨成豆漿,然後用鹽鹵或石膏「點鹵」,使豆漿中分散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團粒凝聚而成。而如今市場上的豆腐主要有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假豆腐」等幾大類。 北豆腐。又稱老豆腐,一般以鹽鹵(氯化鎂)點制,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質含量最高,宜煎、炸、做餡等。盡管北豆腐有點苦味,但其鎂、鈣(鈣食品)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幫助降低血壓(血壓食品)和血管緊張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 南豆腐。又稱嫩豆腐、軟豆腐,一般以石膏(硫酸鈣)點制,其特點是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鮮,蛋白質含量在5%以上。烹調宜拌、炒、燴、氽、燒及作羹等。內酯豆腐。拋棄了老一代的鹵水和石膏,改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添加海藻糖和植物膠之類物質保水。雖然質地細膩,口感水嫩,但沒有傳統的豆腐有營養。這是因為,一來大豆含量少了,吃起來沒有豆腐味; 二來豆腐的鈣和鎂主要來自於石膏和鹵水,而如今使用的葡萄(葡萄食品)糖酸內酯凝固劑既不含鈣也不含鎂,營養價值因而下降。「假豆腐」。讀者們不難發現,在市場上還有許多「花樣豆腐」: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雞蛋豆腐等。 雖然同叫「豆腐」,模樣都是水潤白嫩,吃起來口感爽滑,但卻和豆腐一點關系也沒有。因為,這些「豆腐食品」的原料中壓根沒有大豆。以日本豆腐為例,其實,就是用雞蛋製成膠體溶液後凝固製成的「雞蛋豆腐」。如何挑選豆腐豆腐該如何挑選呢?
⑷ 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是什麼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別在於點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點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高而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鹵水或酸漿點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少,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於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濃,質地更韌,也較容易烹飪。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雲南石屏豆腐內酯豆腐,改變了傳統的用鹵水點豆腐的製作方法,可減少蛋白質流失,並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規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傳統的豆腐製作,多採用石膏、鹵水作凝固劑,其工藝復雜、產量低、儲存期短、人體不易吸收。而以葡萄糖酸內酯為凝固劑生產豆腐,可減少蛋白質流失,提高保水率。大大地增加了產量,且豆腐潔白細膩、有光澤、口感好、保存時間長。
⑸ 什麼樣的豆腐好吃呢
1
茄汁燒豆腐
▽
材 料:
豆腐300克,西紅柿1個,醬油1茶匙,薑末、植物油、鹽、番茄醬適量
做 法:
1、豆腐切成0.5厘米的片,放入電餅鐺煎至金黃備用
2、西紅柿去皮、切小丁
3、炒鍋倒油,放入薑末炒香
4、放入西紅柿丁翻炒
5、調入放入鹽、醬油、番茄醬炒至西紅柿出湯
6、放入煎好的豆腐,改小火燒一會
7、燒至湯汁濃稠後關火即可
2
白菜燉豆腐
▽
材 料:
白菜600克,豆腐250克,植物油、鹽、姜、花椒、八角、香菜適量
做 法:
1、豆腐清水沖洗一下,再切成稍厚一點的大片
2、白菜清洗干凈,撕成大小適中的塊
3、鍋里放入適量的食用油,油熱後放薑末、花椒、八角爆香
4、加入白菜翻炒
5、再把豆腐放在白菜上面,加適量鹽,慢慢燉
6、最後撒上香菜提味就可以出鍋啦
3
栗子燒豆腐
▽
材 料:
板栗180克,老豆腐300克,苦瓜少許,鹽、油、醬油、胡椒粉、豆豉、姜適量
做 法:
1、板栗在沸水中煮5分鍾,去皮切半
2、豆腐切小塊;苦瓜切小塊;姜切片
3、豆腐入鍋中煎至金黃色盛出待用
4、姜和豆豉入油鍋炒香
5、加入豆腐和板栗略炒
6、加清湯半碗,調入胡椒粉、醬油,改小火燒5分鍾
7、燒至汁將干時加入苦瓜再燒2分鍾即可
4
千葉菜炒豆腐
▽
材 料:
豆腐,千葉菜,胡蘿卜,姜,八角,花椒,干紅辣椒,玉米油,素蠔油,鹽
做 法:
1、千葉菜去根洗凈,焯水備用
2、豆腐切小塊,姜切末,胡蘿卜切小塊
3、鍋內適量油燒熱,姜,八角,花椒炒香
4、豆腐和紫胡蘿卜放入翻炒一分鍾左右
5、放入千葉菜翻炒
6、加適量素蠔油、鹽翻勻關火盛盤
5
芝麻豆腐
▽
材 料:
豆腐,鹽,植物油,生粉,孜然芝麻混合粉
做 法:
1、准備一個大盤子,放入生粉
2、將豆腐切0.5cm厚片,拍上生粉
3、煎盤刷油,燒熱,放上豆腐塊,小火煎香
4、中間翻面,煎至兩面焦香。撒適量細鹽
5、出鍋裝盤,撒上芝麻孜然粉即可
⑹ 什麼豆腐是好吃的
慢慢看啊- -!汗阿
炒麻豆腐要備四樣兒料
正宗的麻豆腐應該有四種必備的原料——雪裡蕻、羊尾油、黃豆醬、青韭。炒麻豆腐,加一些雪裡蕻是為了讓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會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裡,吃到羊尾油時會咬出一股油來。過去人們喜歡在吃面的時候拌上一勺麻豆腐,為了提它的鹹味,炒麻豆腐時要加勺黃豆醬。炒得之後,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間打個窩,中間加入炸好的辣椒油,周圍則要撒上青韭。青韭很細,蔥芯綠,這種韭菜特別提味,用刀一切滿屋子都會飄著韭菜的香氣。但青韭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沒有青韭時也可以用一種紫色根的叫「野雞脖」的韭菜代替。
炒麻豆腐
製法:
(1)麻豆腐在炒前壓去其中的殘余水分,直至鬆散乾燥才下鍋。500克麻豆腐(約一大碗),約需用豬油200克。再加豬肉200克,一半剁肉末,一半切小肉丁。
(2)先將肉丁下鍋煸焦待用,再下肉末稍炒,加黃醬、醬油、蔥薑末及少量水,最後加入麻豆腐一起煸炒。炒時逐漸變色,越炒越干,不斷加水,加油,邊炒邊調勻,直至呈稀糊狀,鍋中出現氣泡,並時時將豆汁濺起時暫停。最後,麻豆腐水分已干,可以用筷子夾起。
(3)將起鍋前,加入煸焦的小肉丁,青韭,熟豆芽及油渣,即成。炒時要防止豆腐焦底,故須不斷加熟油,邊炒邊加油才能在起鍋時使豆腐滋潤、滑膩。
特點:灰綠,微酸,開胃。
麻豆腐
麻豆腐 北京清真風味小吃。將較濃的生豆汁,用旺火煮去大部分水分,即成質地較粗的渣狀麻豆腐。然後用羊油、黃醬炒制後,淋上辣椒油食用。其特點:色澤灰綠,麻辣清香,酸中微甜。相傳北京羊油炒麻豆腐在明代初期就成為民間食品。
肉炒麻豆腐
原料: 原 料:
麻豆腐250克 五花豬肉50克 植物油50克 青豆50克 紅辣椒10克 蔥、姜各5克 精鹽2克
製法: (1)麻豆腐、五花豬肉切丁;紅辣椒切絲;青豆水發後放沸水中焯一下;姜切成末;蔥切成蔥花。
(2)炒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熱,加入蔥花、薑末熗鍋,將肉丁、辣椒絲、青豆放入油鍋中煸炒片刻出鍋備用。另將麻豆腐煸炒片刻後,將肉丁、辣椒絲、青豆下鍋,翻炒均勻,加入精鹽拌勻即可。
特點: 味香濃厚,風味獨特。
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壓
具體方法是: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須是以綠豆為原料加工製成的.炒麻豆腐時可放鹽適量及蔥花、鮮姜等調料。每當血壓不穩定或升高時仍可如法炮製,療效顯著。
這有做法和圖片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相傳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為民間食品。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樣,是製作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發酵後的豆汁用旺火燒,使之水份揮發掉,存下的渣兒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綠。舊社會的貧困人家買回來,用羊尾巴油來炒著吃,裡面加些咸雪菜和青豆一起炒,冷熱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煉去麻豆腐內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頭語。
炒麻豆腐是貧民食品,但有錢的人也愛吃,甚至還吃上癮。梨園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愛吃,馬連良的夫人陳慧璉做的麻豆腐在梨園就非常有名。現在北京的不少餐館多有供應,但夠質量標準的不多,原因是他們不懂得炒麻豆腐的來歷和烹制方法,以為麻豆腐買回來,炒一下就成了,因此顏色品味都變了樣。
炒麻豆腐原來用羊尾巴油炒,因其涼了以後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現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窩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黃醬與麻豆腐一起炒,然後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後,要用紅辣椒與切好的豆瓣蔥,用熱油炸出蔥辣香味,澆在剛出鍋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後,灰白紅綠相間,口感香醇味厚,別有風味。
京城絕品-*-麻豆腐
所謂絕品,就是說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麻豆腐出自老北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產品,或曰下腳料,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兩個大子兒(硬幣)就可以買一大碗。老北京人買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老北京人地道的家常菜,別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選擇,得用東宣門四眼井粉房裡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講究用純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雞脖兒」嫩韭菜,方能顯出炒麻豆腐的「英雄本色」。
炒麻豆腐的「套路」大致如下,將羊肉丁炒焦起鍋,下黃醬煸炒蔥薑末出香味兒,加入麻豆腐翻炒。隨後,讓大青豆、紅辣椒、嫩豆芽、雪裡蕻末依次投入到炒麻豆腐的「事業」中來,輔之以大火,使鍋中之物變得「轟轟烈烈」,再不斷地加油、添水,用一點兒老黑醬油,將麻豆腐及其夥伴炒作「翻天覆地」狀,直至麻豆腐表面氣泡涌動、蜂窩畢現、香氣四散,方算成功。老北京有句俗話:「炒麻豆腐——大咕嚕」,是說麻豆腐一熟會自己「咕嚕、咕嚕」地起泡說話,告訴您:「我熟啦!」似乎麻豆腐通了人性,怪不得老北京人會青睞於它呢。
此時,在起鍋前放入切碎的「野雞脖兒」嫩韭菜梗兒,灑上炒焦的羊肉丁出鍋,再淋上一勺紅亮亮的辣油,便是一味亦飯亦菜不可多得的美食。
麻婆豆腐的做法(圖解)
新版麻婆豆腐(圖解)
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對,肉末50克,素油100克,豆瓣辣醬35克,味精3.5克,骨頭湯10克,紅油15克,花椒粉0.5克,濕澱粉30克,蔥2根,姜10克,蒜頭2瓣。
製法: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裝入容器內,倒入1000克開水,浸泡10分鍾左右,倒入漏勺瀝水。蔥,姜,蒜頭洗凈,切成細末。鍋置旺火上燒熱,加素油50克燒熱,下肉末炒散至轉色,加入蔥姜蒜末,炒出香氣,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豆腐丁下鍋,加入骨頭湯,味精,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50克素油,轉動鍋子,用湯勺輕輕推幾下,淋入紅油,撒上花椒粉,出鍋裝深湯盆上席。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味濃,鮮香可口。
關鍵:燙豆腐丁的水要開,豆腐勾好芡要淋熟油,裝盤後不會出水。
=================================
請教做麻婆豆腐的時候紅油和勾芡的問題 為什麼我做出來的麻婆豆腐,顏色沒有那麼紅?勾了芡以後,還是水汪汪的效果不好?
答:
油燒到5成熱時就要放下豆瓣(絕不是事先做好的紅油哦,我們四川人一般只用那種辣椒油來做涼拌菜,炒菜都用豆瓣醬),稍微翻炒一下,讓豆瓣的香味受熱後跑出來,然後再下豆腐,這樣油才會又紅又香。
澱粉要先加清水,攪拌均勻,到起鍋前加入,而不能直接把干澱粉撒進鍋里。加入水澱粉後馬上轉成小火,用炒菜鏟輕推豆腐,使澱粉均勻受熱,才能很快凝固,這樣就不會水汪汪的了
麻婆豆腐
用料:
豆腐500克,牛肉150克,青蒜50克,郫縣豆瓣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豆豉20克,醬油30克,料酒20克,精鹽5克,味精2克,薑末3克,水豆粉40克,清油125克,清湯250克。
製作方法:
1、豆腐切成1.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鍋內,加鹽氽透。不要用沸水煮,保持溫度即可。
2、牛肉切末。青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短節。豆瓣、豆豉剁細。
3、鍋內油燒至六成熱,下牛肉末,煸干水分,等酥時烹入料酒,下豆瓣炒出紅色,下辣椒面、薑末、豆豉炒香,加湯,放豆腐、醬油、精鹽,用微火將豆腐燒透入味,待湯略干即下味精、青蒜、水豆粉,輕慢收汗至濃亮油,輕輕裝入碗內,撒上花椒面即成。
注意:
製作過程中,豆腐下鍋燒開後,應用微火慢燒,使內外的味一樣。由於豆腐嫩,所以動作要輕,使成菜後豆腐塊仍保持完整。汗要濃,以突出麻辣味厚、咸鮮而香的特色。
麻婆豆腐
材料
嫩豆腐…………2塊
豬絞肉…………150克
蔥末 …………1大匙
薑末 …………1小匙
蒜末 …………1大匙
辣豆瓣醬………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糖 …………1茶匙
味精 …………0.5茶匙
醬油 …………1大匙
澱粉 …………少許
做法:
1、豆腐切小方塊丁。
2、起油鍋,鍋中放油3大匙,待油熱,炒熟絞肉取出。
3、用鍋中余油爆香蒜末及豆瓣醬後,加入2碗半的水及豆腐、肉末、醬油,大火煮滾改小火煮約10分鍾,灑上胡椒粉拌勻,以糖、味精調味,再用濕澱粉勾芡,灑上蔥花即可
⑺ 麻婆豆腐選什麼豆腐好些呢
麻婆豆腐用的是南豆腐也就是嫩豆腐。
麻婆豆腐算是很常見的菜了,主料是最簡單的豆腐,但是想要做好還是要花費一定的心思,我給大家帶來了麻婆豆腐的家常做法。
食材
豆腐500g(嫩豆腐)、豬肉50g、青蒜、蒜末、薑末、花椒、紅辣椒、料酒、油鹽、水澱粉、豆瓣醬、豆豉醬、白砂糖
做法
1、將豆腐切小塊,加水放進鍋煮開。
2、水煮開後,加入小半勺鹽裡面。
3、倒入水澱粉在裡面。
4、然後連水帶上豆腐,倒在一個大碗裡面備用
5、另外准備一個鍋,倒入適量的油燒熱後加入花椒和紅尖椒爆香。
6、這樣花椒辣油就做好了,然後撈出花椒和辣椒。
7、豬肉切成小丁,加入1勺料酒裡面拌勻。
8、然後倒入剛才的油鍋裡面,用筷子劃散開。
9、肉顏色變白後,加入一勺豆豉醬和一勺豆瓣醬。
10、煸出紅油後,加入姜蒜末裡面炒香。
11、接著倒入1碗水裡面煮開。
12、然後把之前煮好的豆腐瀝出來,倒進鍋裡面。蓋上蓋子燜煮6分鍾左右。
13、煮好後,加入1小勺糖提味。
14、再加入水澱粉裡面
15、最後盛出來,撒上青蒜末和花椒碎就完成了。
⑻ 一般豆腐分為哪幾種呢哪種豆腐用來紅燒和做湯比較合適呢
因為凝結方式不一樣,豆腐能夠分成鹵汁豆腐、熟石膏豆腐和內酯豆腐。除了用黃豆製作的豆腐外,也有用黑豆、白豆和綠豆做成的豆腐。豆類食品的類型特別多,最常見的是豆槳,做豆槳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把黃豆泡浸十幾個鍾頭,然後把黃豆碾成豆槳,過慮掉豆漿渣,豆槳上鍋煮開,放糖就可以喝。第二種是買豆槳機,這種較為好用,便捷,但味兒並沒有手工製作的好吃。
我針對問題做得詳盡講解,期待對各位有些協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能夠在發表評論幫我留言板留言,大家可以多多的與我評價,假如哪有不對的地區,我們還可以多多的與我溝通交流,假如大家喜歡創作者,各位還可以關心我哦,您的關注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協助,謝謝你們了。
⑼ 自製家常脆皮豆腐,豆腐選用哪種豆腐比較好吃呢
自製家常脆皮豆腐,豆腐選用哪種豆腐比較好吃呢?
不咋愛吃豆腐,朋友教我的做法,意外的好吃
⑽ 買豆腐時怎麼挑選好豆腐呢
豆腐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非常的常見了,好吃不說,價值還十分的便宜,無論是單獨吃還是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飪,味道都是非常不錯的,喜愛的人自然也是十分的多。平時我們經常會吃豆腐,但是對於豆腐的挑選有沒有什麼技巧呢?
我們日常購買的豆腐都是水潤的,這沒有毛病,但仔細看其實都是白潤種帶有一絲絲微黃的,這才是正常的,至於那些過分發白發亮的,大家最好還是避開為好,因為這些都很有可能是使用一些特殊制劑浸泡過的,為的就是讓豆腐看著優質,然後讓大家進行購買,其實好看並不一定就代表著絕對的優質,大家一定要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