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石屏縣老豆腐哪家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石屏縣老豆腐哪家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9-27 19:21:54

1. 石屏豆腐皮怎麼做著最好吃

第一次買石屏豆腐皮,看圖片和信陽光山的豆油皮一樣,但很有名,就下單買了一件。


分享三個菜式:

【酸辣醒酒湯】這道湯就是光山古菜宴席正湯,源於北宋皇家後廚,是皇家最早的醒酒湯,在醒酒肉羹之前。因為味道貴氣,才會和粉蒸肉、咯炸雞、糖醋魚等宴席大菜並列,還是唯一的宴席湯菜。做法步驟油炸豆油皮100克,溫水泡軟改刀切象眼片,就是菱形片。

金針菜泡開,濕著50克,去蒂改刀寸段,碼齊中間一刀。黑木耳泡開,濕著50克,改刀切片。蔥切花,姜切米。小磨油、鹽、濕粉適量、醋2湯勺、胡椒粉1湯勺。老母雞湯燒開,撇去浮油。放進去豆腐皮、金針菜、黑木耳,再燒開2分鍾,調好鹹淡,勾薄芡,放醋和胡椒粉,撒進蔥花姜米,點小磨香油,關火出鍋裝盆。

【涼拌豆腐皮】油炸豆腐皮100克泡軟切條片。大蔥白一根切2寸段粗絲。青紅辣椒各一隻切粗絲。放鹽拌在一起,再放醋,小磨香油。

【青筍炒豆腐皮】萵筍一根,去皮切片。油炸豆油皮50克泡軟切片。辣的辣椒2隻切片。蔥段薑片爆鍋,先放筍片和辣椒炒到斷生,再放豆油皮炒,給鹽,整體出香關火,給蚝油拌勻出鍋裝盤。

2. 水在石屏裡面的餓

千年之後的今天,隨著石屏古城保護開發重點項目——石屏·州衙老街的正式開放,一個集「鑒賞建築、品讀歷史、游覽山水、咀嚼美食、觀看民族歌舞」於一體的「歷史文化長廊和旅遊商業圈」正在呈現在人們面前。 石屏古城布局極具特色,東西南北主街交匯於古州衙門前,若干條巷道在密密麻麻的屋宇間縱橫交錯,且無街不彎、無巷不曲,形成石屏古城特有的建築格局。彎街曲巷把古城割離成大小不等的十多塊,恰如龜身裂紋,卻又鬼斧神工地隱含了「九宮八卦」的陣式布局。 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透過幢幢房屋人們仍然能感受到千年來華夏文明的古老滄桑與生命得以延續之後的怒放。 石屏縣高度重視古城區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專門聘請了中國古城保護衛士、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為顧問,制定了《石屏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嚴格按照「修舊如舊,以存其真」的原則,融資啟動修復石屏古城。提出了「還原古建築,貫通石屏文化旅遊長廊」的基本規劃方向,制定了保護性開發的融合策略,啟動了石屏古城核心區保護與更新建設項目,再現數百年前的古城風貌,力圖打造一張旅遊城市新名片,重塑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州衙老街」工程的改造范圍面積為28379.7平方米,新建建築面積達到12985.3平方米,以石屏的城市發展趨勢為導向,結合街區現狀,在對老街區的傳統文化積淀予以完整修繕和保護的基礎上,重新安排其使用功能,開發旅遊價值,激發街區活力,以此帶動整個石屏古城的持續向上發展和謀求人、文化及經濟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與良性循環。 這里將擁有石屏的第一個歷史文化博物館。這里也將會是一個西南三省最具有特色的民俗特色休閑旅遊景區。 早在1999年1月,石屏縣城和鄭營村報經省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村。明清時期,石屏就獲「文獻名邦」以及「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的美譽。據《石屏縣志》記載,境內共有明清兩代建造的寺觀93座,宗祠家廟191個,坊表100餘座,古民居、古建築隨處可見,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達25處,曾被國內建築文化方面的專家譽為「明清民居建築的博物館」。 石屏古城中的狀元故居、老衙門、企鶴樓、文廟、雲台門、玉屏書院、石屏峰、老火車站以及眾多的翰林府、太史第、進士第、將軍第、宗人府等連綴成了一卷底蘊深厚,極具魅力的歷史畫卷,成為祖先留給旅遊業開發的寶貴財富。古衙老街區域內歷史元素看點 ●石屏文廟:位於石屏縣異龍鎮北正街,現存有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先師殿、尊經閣等建築,泮池石雕憑欄雕刻細致。 ●玉屏書院:位於石屏縣城異龍鎮北正街,始建於清道光九年(1829年)。玉屏書院為三進四合院平房建築。書院大門懸「玉屏書院」橫匾,二門內為牌坊,其內為天井,天井左右兩旁設學舍。正房為講堂,講堂背後為塾師宿舍,環境十分幽靜。牌坊磚木石結構,三間四柱,雕刻甚精。 ●古州衙:始建於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位於古城中央,座北朝南。左面是文廟,正對賣米巷,喻「重教興文」和關注「民以食為天」。土木結構建築,大堂顯示庄嚴肅穆,二堂清幽寧靜,後院鳥語花香。 ●李恆升故居:位於石屏縣異龍鎮為民巷3號,坐北朝南,其梁枋、窗戶以彩繪、雕刻裝飾。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琳琅滿目,金碧輝煌,甚為壯觀。 ●袁嘉穀故居:位於古城南正街33號,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式四合院,木結構瓦樓房建築。袁嘉穀取經濟特科第一名,為雲南惟一的狀元。 另外,古衙老街周邊旅遊景點也頗有可觀:古城民居,鄭營宗祠民居,秀山、北部山區自然風景區、水上農家樂,楊梅園,來鶴亭,荷花水路,萬畝楊梅,萬畝橘園觀光等多條旅遊線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了「鑒賞古建築、品讀古名士、游覽秀麗山水、品嘗地方美食、觀看民族歌舞」的「休閑享受型旅遊圈」。石屏豆腐:讓舌頭在方寸間跳舞 到了石屏,不能不吃的東西就是豆腐。石屏的豆腐有多久的歷史,石屏的豆腐有多少種吃法,石屏的豆腐又有多出名,或許大家不是很清楚,其實也不必花心思管那麼多,作為一名普通的食客,或者說去石屏玩的遊客,只要知道石屏的豆腐真的很好吃,這就夠了。 到了石屏,不必擔心找不到好吃的豆腐,總會有熱情的當地人帶你去找。 石屏豆腐以其細膩滑潤,嚼之有勁,香味異常,富有鄉土氣息而著稱。 為客人烤豆腐的,多半是老闆娘。輕輕把一整塊的臭豆腐拿出來,放到燒烤網格上,慢慢攤開,然後煽動扇子,那火花就會跳躍,方圓幾米內就彌漫著一股讓人掩鼻,又讓人想深呼吸的味道。坐在火盆邊,看見一個個起初慘白慘白的豆腐慢慢變得圓滑和豐滿,顏色也變成金黃,掰開來看,熟透的豆腐氣孔如麻,清香四溢,不禁勾起人的食慾,抓一個在手裡聞上一聞,那臭味依然還在,但已不是太濃烈了,還隱隱透著一種香味,不由讓人食指大動。店家早就把佐料准備好了,那辣是小米辣;那麻是青色花椒,磨得細細的,再和上鹽巴、味精,吃上一口,辣得地道,麻得爽口,還有那臭得真是香。 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石屏人烤豆腐特別講究,用木炭文火慢慢翻烤,這樣烤出來的豆腐皮黃而不焦,再配上精心調制的佐料,真是讓人胃口大開。 這樣的豆腐,要用手撕著吃,才有味道。烤的滾燙泡脹的豆腐用手撕成小塊小塊,蘸上上等的花椒、辣椒、鹽、味精等配料,冒著熱氣扔進口,不停嘶嘶地吸氣讓舌尖感受豆腐的鮮、香,佐料的麻、辣,一開始總是來不及細細咀嚼就吞進肚子里的——剛剛從炭火上拿起來的豆腐太燙,也容不得你細細品味,鮮美的味道,已在囫圇吞下的時候,已經由舌尖傳到了四肢百骸,那麻、辣、鮮、香的滋味別提多好吃了。此時,再來一大碗涼米線,或者還就著喝上兩口小酒,所謂的愜意人生,也不過是如此吧!豆腐是怎樣「煉」成的 豆腐,本是尋常之物。而把豆腐做到石屏豆腐如此的名氣,就不簡單了。因此,其製作過程用「煉」字形容,不足為過。 石屏製作豆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石屏豆腐從原料、加工到食用,都是一門考究精緻的藝術。其用料,講究的是使用優質大豆,奇特之處在於使用境內特有的天然井水 (俗稱「酸水」)作凝固劑,營養豐富而不含任何有害物質。令人叫絕的是,這種「酸水」離開石屏無論如何也點制不出豆腐。曾有人用此「酸水」請石屏的師傅到外地點制豆腐,但試了無數次都未成功,有人戲稱石屏豆腐是帶不走的石屏專利。 在石屏,世代做豆腐的人家摸索出選豆、磨豆、點豆漿等近十個工藝流程,製作出了純正的石屏豆腐;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名師巧手不斷琢磨豆腐技藝,現已創造出了上百道豆腐佳餚製作方法,令人嘆為觀止。 石屏為何能有這點制豆腐的神泉,石屏人為何能世代與豆腐結下如此不解之緣?這里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龍王派其三太子到乾枯的人間救濟蒼生,帶給勤勞淳樸的人能拋地成泉的「干黃鱔」。三太子奉命來到人間,走過千山萬水,趟過無數條乾枯的河流,到處向人們叫賣「干黃鱔」,但沒有一個人相信三太子的話,三太子處處遭人嘲笑。這天,又累又餓、疲憊不堪的三太子走到石屏,一個老者看到這個衣衫襤褸、神情疲倦的青年人,就好心地讓他吃住,細心勸導他,人們只吃新鮮黃鱔不吃干黃鱔,也不相信他的「干黃鱔」能拋地成泉,並打點銀兩讓三太子趕快回家。在這個小山城,三太子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就送給了老者幾條「干黃鱔」。在回去的路上,三太子看到這里的人民辛勤地在田地里勞作,友善地向他問好,發現這里正是他要尋找的地方,就將所有的干黃鱔倒在了今天石屏異龍湖邊的四腳底。後來,石屏城境內出現了五口出酸水的「神泉」,四腳底出現了美麗的異龍湖。從此,石屏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春風盪漾異龍湖 初春,來到異龍湖畔,只一縷春風拂過湖面襲來,人還未登船下湖,心便盪漾了。 出石屏縣城東門約1公里便是碧波浩渺的異龍湖。異龍湖周長150華里,水面面積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最深處約7米,蓄水約1億立方米。異龍湖為雲南五大湖之一,吐口在東,稱湖口河,位於新街。河上築有攔水閣,樓台玲瓏別致,琉璃瓦閃閃發光。湖口河向東流經建水,匯曠野河而為瀘江,匯南盤江流入珠江。 異龍湖湖水清澈如鏡,中有三島:小島稱孟繼龍,也稱馬坂壠;中島稱小末束,也稱小水城;大島稱和龍,也稱大水城。南岸共有72個港灣,較大者有九曲,為五爪山伸入湖中形成,故有三島九曲之勝。唐朝時,烏麽蠻始居大島上,築城名末束城,是為石屏築城之始。宋時中島上亦築城。此二城四周環水,故以其島大小,名大水城、小水城。小島馬坂壠上蛇蟲甚多,人不可居。唐宋時,酋長每竄罪犯於上。彝語「水城」,叫「異欏」。明初漢人到石屏,不解彝語,誤以為「異欏」是湖的名稱,於是把湖名叫作「異龍湖」。 異龍湖及湖畔風景名勝極多。島上遍植花木,環境清幽,湖四周良田綿延,荷池飄香。大水城上的海潮寺,小水城上的後樂亭以及來鶴亭、白浪水月寺、龍港廣胤寺、五爪山羅色廟,湖北邊的乾陽山等都是佳景,其中以來鶴亭為最。一年四季,異龍湖上遊人不絕,全憑小船飛渡。這里有「第二西湖」之稱,為滇南遊覽勝地之一。 借一葉扁舟,湖山一覽,心曠神怡,清風拂面,水波不興。遠看青山為屏,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看不盡湖面輕舟,水上白帆,更添得陣陣漁歌,一抹彩霞,村落隱現,景色絕佳。湖中盛產鰷魚、花魚、青魚,特別是餐鰷魚,魚肉細膩,味道鮮美,為魚中珍品。 每年冬末春初,異龍湖都會迎來她的老客人——紅嘴鷗,一群群紅嘴鷗如往年一樣陸續飛到此地棲息越冬,為風光秀麗的異龍湖增添了美景。今年到異龍湖的紅嘴鷗比往年更多,它們成群結隊聚集在煙波浩淼的異龍湖面上,時而盤旋飛舞,時而飛臨水面啄食,不時還發出清脆悅耳的叫聲,與秧雞、獐雞、野鴨、白鷺等候鳥共同點綴著異龍湖,構成了一幅原生態和諧統一的美麗圖畫。 其它時令的異龍湖,人們或泛舟觀賞萬畝艷麗荷花,與白鷺輕歐共舞;或漫步於沿岸萬畝楊梅、柑橘生態園品嘗人間鮮果;或垂釣於湖中蘆葦盪,享受地道的漁翁之樂;或聚會於沿岸漁家樂餐廳,唱歌、打牌、品茶,充分享受異龍湖特產的美味佳餚。閑余之時,再聽上一曲海菜腔、學跳一回煙盒舞,給你一種賞心悅目,回味無窮的美妙感受。 盛夏時節,萬畝荷花競相爭艷,湖中漁船點點,海菜腔悠揚嘹亮,把異龍湖點綴得神秘而爛漫。如果想領略她真正的風情,那就劃一條小船去投入異龍湖的懷抱吧!湖面雲煙縹緲,魚鳥沉浮。傍晚,夕陽照青山,湖水變得通體金黃,湖面風平浪靜,駕舟湖上,看夕陽西下,明月東升,詩意無限。最難得的莫過於隨同漁家,浴著月光,盪舟湖中,系船煮魚,別有情趣。記得朋友說,石屏不僅是有誘惑味蕾的豆腐宴和楊梅、讓人驚羨的古建築群,石屏更是旅遊天堂,每個人都可以在石屏找到自己的喜好,每個到過石屏的人,都會在心中留下一份珍藏。

3. 美味的石屏豆腐怎麼做,麻辣鮮香又過癮,一上桌秒光呢

美味的石屏豆腐怎麼做,麻辣鮮香又過癮,一上桌秒光呢?

好朋友從雲南給小編快遞公司了一箱石屏豆腐,石屏製做豆腐已經有400餘載,過年或過節,石屏人會有做豆腐的風俗,豆腐被當成贈予遠房親戚招待客人的布好禮品。這一豆腐是雲南著名的特色產品,《舌尖上的中國》以前專業介紹過雲南的石屏豆腐,選用純天然河水(別名「酸水」)作黏合劑,鮮嫩芳香,美味可口,那麼好的食材一定要好好吃,才可以無愧於千里迢迢而成食材。今日傳授給小夥伴們一道簡單易做出來的豆腐作法,下酒菜下飯菜都很好,全家人都喜愛。

咬一口豆腐,品一口梭欏茶,在其中味道,流連忘返。山上的彝家男人,賣出手上的農貨,必然相邀到農貿市場豆腐惹來,一碟豆腐,一杯衡水老白乾,就可以讓一群彝家男人活的比仙人還開心。我做出來的石屏豆腐,先把豆腐開展烹制,之後再加上調料,豆腐吸取調味料的鮮美,吃著甚是舒服,太解饞解餓了。

【美味可口石屏豆腐】【食物】石屏豆腐適量,花生仁一把,蒜頭全頭,香萊一顆,辣椒油,小米椒2個,白砂糖適量,鹽一茶匙,生抽醬油少量。【作法流程】

4. 石屏縣城哪裡的豆腐好吃

石屏農貿市場里的都還可以,有家叫白老三(音譯)家的豆腐很有名,自己家做的豆腐,而且人很多且只賣中午。。。還有事離城幾公里有個叫白馬廟的豆腐和涼米線都很棒

5. 哪裡做的豆腐最好吃

淮南八公山豆腐
「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地處皖北的淮南市,歷來就以盛產「一黑一白」而著稱,「黑」指的是煤炭,「白」當然說的就是那鮮嫩綿滑的豆腐了。
淮南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的優質大豆,加之豆腐發祥地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製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僅口感細膩綿滑,營養豐富;也更顯得質地細若凝脂,潔白如玉;更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還能夠托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沉碎。
「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據史料記載,漢淮南王劉安好道,為求長生不老之葯便與方術之士在八公山中著書煉丹,偶將石膏點入丹母液豆漿之中,經過化學變化,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之後,豆腐技法流入民間,傳播海外--唐代鑒真和尚東渡傳入日本,宋朝傳入朝鮮,18世紀傳入歐洲,後陸續傳入北美、非洲,逐步成為世界性大眾食品。豆腐中含有豐富的鈣、鐵等微量元素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是舉世公認的醫療保健綠色食品。當今,「豆腐熱」已風靡全球,但是聞名遐爾、獨領風騷的還是豆腐故鄉淮南的八公山豆腐。
養生之道曰:人要每天進食一塊豆腐,方能保證一天所需要的植物蛋白。

淮南豆腐宴
八公山是豆腐的發祥地,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優質大豆,特別是豆腐發祥地世代相傳的精湛製作工藝,使得八公山豆腐獨具特色,久盛不衰,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稱。八公山豆腐可葷可素,清淡中藏著鮮美,品嘗時清爽生津,歷史上曾作為貢品。如今用八公山豆腐烹飪製作的「豆腐宴」,以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馳名,成為淮南地區別具一格的上等筵席,贏得了中外嘉賓的高度贊譽。
目前,淮南八公山豆腐製品已多達數十個種類,烹飪方法達30餘種,可做成菜餚400餘種,譽滿華夏,名揚海外。淮南八公山豆腐晶寶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碎,故而名貫古今。一頓豆腐宴,讓遊客真正領略到八公山豆腐久負盛名的風采。
近年來,淮南市以豆腐為媒,每年都要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形式舉辦豆腐文化節。四方賓朋在淮南不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豆腐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且還可以品嘗到豐盛的豆腐宴。

6. 石屏有什麼好吃

石屏特色:豆腐,烤豆腐,米線,涼米線,煮米線(很多口味),燒烤,大楊梅,寶秀煎魚,箍酸菜,大閘蟹。。。。。。

7. 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是什麼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區別在於點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點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高而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鹵水或酸漿點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少,質地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於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濃,質地更韌,也較容易烹飪。豆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味美而養生。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雲南石屏豆腐內酯豆腐,改變了傳統的用鹵水點豆腐的製作方法,可減少蛋白質流失,並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規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傳統的豆腐製作,多採用石膏、鹵水作凝固劑,其工藝復雜、產量低、儲存期短、人體不易吸收。而以葡萄糖酸內酯為凝固劑生產豆腐,可減少蛋白質流失,提高保水率。大大地增加了產量,且豆腐潔白細膩、有光澤、口感好、保存時間長。

8. 石屏豆腐怎麼做好吃

石屏豆腐可以做韭菜炒石屏豆腐、香辣石屏小豆腐、包漿豆腐。1、韭菜炒石屏豆腐。准備食材:石屏豆腐1塊、韭菜1把、味精適量、鹽適量、干辣椒2個、油適量。將豆腐切好用油炸一下。炸好後撈起控油。起鍋燒油下干辣椒爆香,下韭菜、鹽、豆腐、味精,翻炒均勻即可。

9. 舌尖上的中國中的所有美食

自然地饋贈 1、碳烤松茸(人工從森林裡採集,從採下到入口不能超過3天,1600元一份) 2、酥油煎松茸 3、油燜冬筍 4、柳州酸筍 5、黃豆酸筍小黃魚 6、螺螄粉 7、腌篤鮮(冬筍、咸豬肉各一半,在柴鍋中煸炒,加高湯慢燉) 8、諾鄧血腸(用諾鄧鹽腌制、晾曬一周可食用) 9、諾鄧火腿(腌制3年可食用,用雲貴高原上的豬和諾鄧鹽製成) (1) 與萵筍同炒,放入大蒜、紅辣椒調味 (2) 火腿炒飯 10、藕夾 11、蓮藕燉排骨(選肉厚的豬胸骨切塊放入砂鍋,燒開後小火煨一小時,蓮藕切段,先猛火,滾開後,小火煨半小時) 12、魚頭泡餅(大魚頭用蔥姜腌制好後,高湯煮燉25分鍾,大火收汁) 13、全魚宴(14道菜,有垮燉雜魚、生魚片、銀魚、武昌魚、魚肉段等菜) 垮燉雜魚(一定要用東北大醬,胖頭魚+其他魚) 14、水煮狼魚 15、鹽腌馬鮫魚(加酸菜,做魚湯) 16、香煎馬鮫魚(不加調料) 17、池子魚跟蒜一起紅燒 18、炮彈魚酸筍湯 主食的故事 1、糜子面饅頭 2、饢 3、饅頭 4、米飯 5、米粉 6、河粉(干炒牛河,勻火快炒) 7、肉夾饃 8、菠菜面 9、褲帶面 10、漿水面 11、岐山臊子面(當地人只吃面,不喝湯) 12、蒜沾面 13、炸醬面 14、泡饃(牛羊肉) 15、蘭州牛肉拉麵 16、熱鍋子面(煮過牛羊肝的湯煮麵,拉麵的前身) 17、竹升面(鴨蛋和面,毛竹碾壓面團,人騎坐在毛竹上) 18、雲吞撈面(豬骨、大地魚、蝦籽熬制3小時成湯) 19、長壽面 20、粽子 21、年糕炒梭子蟹 22、青色年糕(艾草攙在年糕里,最後撒上松花粉) 23、水餃 轉化的靈感 1、碳烤豆腐球(自然發酵) 2、豆漿 3、磚茶 4、黃油 5、炒米 6、奶茶 7、奶豆腐 8、乳扇(牛奶製成糊狀,揉成團,壓成片) 9、烤羊背 10、毛豆腐(安徽休寧縣,方興玉) 碳烤毛豆腐蘸辣醬 11、豆腐 12、油豆皮 13、紹興黃酒(稻米釀制,世界上最早的酒類之一,冬季釀制最佳) 14、糯米酒(安徽省休寧縣,程進順) 15、紹興醬油、醬(安昌縣仁昌醬園,丁國雲) 16、紹興安昌臘味(臘腸最有名) 17、黃豆醬(黑龍江依蘭縣,王月英) 18、腌白菜(即酸菜) (1)酸菜燉豬肉 (2)酸菜餃子 時間的味道 1、辣白菜(黑龍江綏化市,金順姬父母) 2、打糕 3、臘味(香港和興臘味家,店主阿添,自製臘腸最為著名) 4、煲仔飯(收貨後3-9個月的半新米,必須用瓦煲做盛器,生米煮,猛火燒,煲熟後再轉到炭爐上慢慢烘) 5、南安臘鴨 荔芋臘鴨煲 6、腌魚(湖南靖州縣龍毅家,將糯米炒熟,紅辣椒,生薑,山奈,木姜子,鹽,禾花魚) 油煎腌魚(火一定要小) 7、臘肉(湖南靖州縣龍毅家,茶樹或楊梅樹熏烤,不斷撒上松果、茶殼、桔皮,鹽用苗家自釀米酒化開,儲存在谷倉的稻米堆里,食用前用炭火燒皮,用淘米水洗凈)臘肉炒蘿卜干 8、徽州臭鱖魚(三四月份桃花盛開時的鱖魚) 9、臘八豆腐 10、臭豆腐 11、毛豆腐 12、刀板香 13、金華火腿(分為5個部分:上方、中方、火瞳、火爪、滴油) 蜜汁火方(選用上方) 中方與蹄筋、海參同炒 金銀蹄(火瞳、火爪或滴油與豬蹄燉湯) 14、杭州醬鴨 15、溫州黃魚鯗 16、寧波筍干 17、紹興梅乾菜 18、上海汪姐做的菜 醉蟹 醬汁肉 紅燜蝦 煎鯧魚 油燜春筍 面托蟹 19、醉蝦 20、干貝 21、香菇 22、紫菜(福建霞浦縣,林仁灼) 23、烏魚子(台灣雲林縣口湖鄉) 香烤烏魚子 與蔬菜和烏魚肉混搭 24、咸魚、蝦膏、蝦醬、咸蝦(香港大澳鄭祥魚蝦鋪,店主郭少芬,76歲,隨著老一輩人的漸漸遠去,這些美味離我們漸行漸遠) 廚房的秘密 1、青稞面 2、酥油茶(尼西黑陶,雲南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扎西) 3、汽鍋雞(雲南昆明) 4、廣東順德村宴(歐陽廣業做的最有名) 粉葛蒸肉 均安蒸豬 菠蘿排骨 5、揚州包子(冶春茶社的包子著名。個人認為富春茶社的包子同樣有名) 6、大燙干絲 7、酒釀火方 8、紫熗虎尾 9、素湯 10、葵花大斬肉(俗稱獅子頭) 11、雪花鰣魚 12、仿豹胎 13、文思豆腐 14、鑒真素鴨 15、魚香肉絲 16、揚州炒飯 17、油炸臭豆腐 18、金魚戲蓮 19、金絲蝦球 20、蔥燒海參 21、咸鴨蛋(梁子庚製作) 22、新式大閘蟹(梁子庚) 23、雲霧鴛鴦龍井蝦仁(梁子庚) 24、新版西湖醋魚(梁子庚、葉寶榮) 25、用雞蛋液將肉餡封在柚子皮里,先煎後煨,加牛奶(香港,李羨有) 26、琵琶肉(黑陶煮) 五味的調和 1、糖蔥薄餅(廣東達濠古城蘇州街元裕糖蔥餅食,阿鴻) 2、熏鴨(廣東峽山周湖鴨脯店,阿植) 3、梁溪脆鱔(江蘇無錫) 4、加蟹開口小籠包(無錫) 5、手推餛飩(無錫) 6、醬排骨(無錫,三鳳橋最為著名) 7、釀苦瓜 8、陳皮(廣東江門市新會) 陳皮宴 陳皮鴨(澳門路環陳勝記,陳廣麟) 9、鹽(廣東惠東縣,劉英武) 10、鹽焗雞(廣東葉喬健) 11、山西老陳醋 12、鎮江香醋 13、蟹黃小籠包(吃時將鎮江香醋倒入包子內) 14、餚肉(鎮江) 15、辣椒(四川樂山,素瓊) 16、四川泡椒(劉俊傑,特級川菜廚師) 17、豆瓣醬(四川) 豆瓣醬燉豆腐 18、藤椒魚(川菜) 19、麻辣火鍋(重慶) 20、魚丸紫菜煲(廣東汕頭) 21、烤紫菜(廣東汕頭) 22、清蒸魚(粵菜) 23、白切雞(粵菜) 我們的田野 1、楓葉煮出黃綠色溶液,浸泡糯稻,蒸成米飯(貴州省從江縣下堯村,潘銀少和黃蘭榮) 2、腌魚(加木姜子、山奈製成酸湯魚) 3、烤魚、烤鴨子(使用糯稻田裡的鴨子和鯉魚,從江縣加車村,王小整) 4、煒酒(從江縣加車村,王小整) 5、長街宴(從江縣加車村) 6、海參、海膽、鮑魚、扇貝(獐子島) 7、清蒸大閘蟹(太湖,農歷九月母蟹最美十月公蟹最肥) 8、河蟹(學名中華絨鰲蟹) 9、賽螃蟹 10、靖江蟹黃湯包 11、龍香芋(生長在獨特的垛田中,江蘇省興化市,夏俊台) 芋頭紅燒肉 12、蟹黃汪豆腐 13、青稞酒(西藏白朗縣,桑吉) 14、糌粑 15、青稞粉 16、酥油茶 17、酥油 18、奶渣 19、西紅柿(樓頂上種菜,北京,張貴春) 倭瓜花(掛上雞蛋,溫油里慢慢炸,張貴春自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