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蒸菜有那些
您好
清蒸菜可是有很多的
比如說
肉末蒸山葯
山葯是非常好的食材,它口軟味甘,不燥不膩,有補脾益胃的功效。尤其適合秋季吃,它可炒、可燉、可蒸,味道都非常美。秋季乾燥,蒸著吃更合時宜。
做法:1,豬肉剁成肉末,山葯去皮,切成滾刀塊。2,熱鍋涼油,倒入蔥薑末,小火炒出香味。然後倒入肉末,炒至肉末變色。3,肉末中加入料酒、老抽、生抽、蚝油、鹽調味,翻炒均勻。4,把切好的山葯塊放入碗中,把炒好的肉末倒在山葯上,開水上鍋大火蒸15~20分鍾,把山葯蒸熟。5,出鍋後撒些香蔥就可以了。
蒸排骨
排骨蒸著吃,鮮香不油膩。而且營養流失少,原汁原味更好吃。
做法:1,排骨用清水洗凈,然後放入清水中浸泡1個小時去除血水,中間換一次水。2,把泡好的排骨瀝干水分,加入鹽、老抽、生抽、蚝油、料酒、薑片、蔥,抓拌均勻,腌制2個小時。3,腌好的排骨去掉裡面的薑片和蔥段,加2勺澱粉抓勻,使澱粉均勻地裹在排骨上,澱粉可以鎖住排骨的水分,蒸出的排骨更嫩。4,把排骨放入一個導熱性比較好的容器中,開水上鍋,中火蒸40分鍾。
剁椒蒸帶魚
帶魚魚肉比較香,煎著吃或者蒸著吃都非常不錯,蒸著吃相對更簡單。
做法:1,把帶魚清洗干凈,尤其是肚子裡面的黑膜,一定要洗凈。2,瀝干水分後加入鹽、料酒、蔥、姜,腌制1個小時。3,腌好後把蔥姜挑出來,把帶魚擺放在盤中,再把剁椒平鋪在帶魚上。開水上鍋,大火蒸15分鍾,燜2分鍾取出。4,把魚盤中的水倒掉,然後燒少許熱油淋在剁椒上。5,再淋入蒸魚豉油和香油,撒些蔥花,帶魚就蒸好了。
豆豉蒸豆腐
豆腐是家常食材,物美價廉,老少皆宜。蒸著吃口感更嫩,營養更好。
做法:1,把內酯豆腐放入碗中,用刀劃成片。2,炒鍋中倒入少許油,加入姜絲和蒜末炒香,然後加入1勺剁椒,1勺豆豉,繼續小火炒香。接著再加入2勺生抽、1勺蚝油翻炒均勻,這里就不需要放鹽了。3,把炒好的剁椒豆豉鋪在豆腐上,開水上鍋大火蒸6~8分鍾。4,出鍋後撒些蔥花提香。
蒸雞腿
家裡小朋友喜歡吃雞肉,尤其是雞腿肉,口感更軟嫩,適合孩子吃。相對油炸雞腿和香烤雞腿,蒸雞腿吃起來更健康。
做法:1,雞腿肉清洗干凈,用刀在雞腿上劃幾刀。2,把雞腿放入大碗中,加入鹽、白糖、半勺老抽、1勺生抽、1勺蚝油、薑片、蔥段抓拌均勻,最少腌制1個小時。3,腌好的雞肉把蔥姜挑出來,倒掉裡面的水,加入1勺澱粉抓勻,裹住雞腿的水分。4,把雞腿放在盤中,開水上鍋大火蒸20分鍾,關火燜2分鍾。
② 釀豆腐如何做好吃!
總述:先將水豆腐切成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塊炸成黃色,再將半肥半瘦豬肉剁碎摻入魚肉「吊膠」做成「肉餡」。將「肉餡」「釀」入小塊油炸豆腐內,並盛於瓦煲之內加火,燜熟,再加進醬油、蔥花等配料。吃起來十分可口。若用白豆腐(不炸)釀豆腐,其味也相當不錯。
分述:
A、豆腐選水豆腐才正宗,鹽鹵、石膏豆腐一樣。
B、餡料最基本是前胛肉,加蔥頭到碎。 可以加蝦米、魷魚須、大地魚、魚肉等,有人用全魚肉。 用黃鱔去骨做餡,不用加任何配料。味道世界一流!
C、煎的火候是關鍵,要用文火,有一點焦黃即可。 秘訣:煎的時候一定要蓋鍋蓋!不要放水!
D、煎好後要轉入砂煲,不能過火,剛剛有蒸氣上即可。
E、油和鹽應偏重一點,因為豆腐可以去鹹味
主料:豆腐(南) 1000克 豬肉(肥瘦) 400克
輔料:香菇(鮮) 100克 調料:味精 5克 大蔥 20克 鹽 10克 豬油(煉制) 40克 胡椒粉 3克 醬油 10克 澱粉(蠶豆) 20克 香油 1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豆腐用筷子攪成泥,加鹽攪勻,用凈粗眼白布瀝去水分;
2. 豬肉剁成泥;
3. 蔥去根須洗凈,切成碎末;
4. 香菇去蒂,洗凈,擠干水分,剁成泥;
5. 將豬肉泥加香菇泥、蔥末、澱粉、鹽、醬油、胡椒粉、豬油攪成膠狀餡;
6. 取豆腐泥10 克放在手心上,再取餡7.5 克放在豆腐泥中央,包成丸子,如此逐一做好;
7. 鍋置中火,加豬油適量,燒至七成熱,將豆腐丸子逐個放入鍋中煎呈金黃色,再加豬油,翻煎另一面;
8. 另鍋放入上湯、味精、精鹽、醬油、豬油煮沸,將煎好的丸子倒入煮5 分鍾,至湯汁略干,出鍋;
9. 丸子排於碗內,倒入原汁,上屜用猛火蒸5 分鍾,取出合在盤內;
10. 將蒸丸子的湯汁潷入鍋內,加水澱粉勾芡,澆在丸子上,再淋上香油,撒上胡椒粉即成。
釀豆腐的歷史淵源:
客家族群長期在遷移中漂泊,對吃雖不十分講究,但根深蒂固,始終延續中原飲食習慣。著名的客家菜「釀豆腐」就是客家人運用智慧,在特定的環境中創造出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據有關史料載:「在北方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即現在「包餃子」。千百年來,餃子作為賀歲食品,深受人們喜愛,相延成習,流傳至今。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客家人自中原南遷廣東後,因嶺南以大米為主食,缺少麵粉,要保持這一習俗就很困難。於是他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旱地種植較多的黃豆磨製成豆腐,以豬肉和蔬菜等混合製成餡料,以豆腐作麵皮,把豆腐切成長方形對角形兩塊,用筷子在每塊豆腐中間挖個小洞,再把肉餡嵌入洞中,即形成「釀豆腐」,然後再蒸熟,以這種食法來代替吃餃子。此習俗慢慢流傳開來,經客家廚師的演繹,成為客家名菜
③ 旱點豆腐卷怎麼做的
豆腐花捲:
首先取一個大盆,把麵粉倒入盆里,加入適量酵母粉,先用筷子把它們攪拌均勻。接著倒入溫水來和面,一邊倒水,一邊用筷子攪拌均勻,攪拌成大絮狀。然後下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放到溫暖的地方,把它發酵至2倍大。
將老豆腐先沖洗一下,再改刀切成小顆粒,但是也不要太碎,稍微顆粒大點,吃起來口感會更好,然後裝入一個大點的盆里。另外一個碗里,把兩個雞蛋打進去,然後用筷子攪散,倒入豆腐塊中攪拌均勻
起鍋燒油,油熱後,把豆腐雞蛋液倒進去,用筷子先平鋪均勻。不要立即用鏟子攪動,可以轉動鍋,等到底部稍微定型後,再輕輕翻一面。兩面都定型後,再把它稍微翻炒一下,然後盛出來裝入盆里。把香蔥清洗干凈,切成蔥花放入豆腐裡面,再加入少許胡椒粉,1勺生抽,適量的鹽,少許香油,然後用筷子攪拌均勻備用。
面板上撒上少許乾麵粉,然後把醒發好的面團取出來,先使勁揉排氣。然後用擀麵杖擀成一個方形的薄面片,把剛做好的豆腐餡放到面片上,再用筷子平鋪均勻。然後從一頭捲起來,收口處朝下放,然後再用刀切成大小均勻的段,這樣一個一個豆腐卷生胚就做好了。
平底鍋提前預熱好,然後刷上一層食用油,把做好的豆腐卷生胚放進去,中間要稍微留些空隙,因為這個卷還會發酵膨脹起來。蓋上二次醒發10分鍾,這時候揭開鍋蓋,裡面的豆腐卷明顯變大,這時候就可以開始烙了。先開中火把底部煎至金黃色,然後倒入清水,量差不多是沒過豆腐卷的三分之一位置。然後蓋上蓋子,開中火,把裡面的水收干就差不多可以了。用手按壓這個豆腐卷,能夠迅速回彈就熟了。
小貼士:烙花捲時要小火慢烙,底部要烙至金黃。
④ 各種蒸菜做法大全
根據蒸制菜品的具體方法及風味特色分類
清蒸
將主料加工整理後加入調料,或再加入湯(或水)放入器皿中,使之加熱成熟。
1.原料的選擇及加工:清蒸菜餚的原料要求是新鮮的,例如雞、豬肉、海鮮等。初加工時必須將原料治洗干凈,清蒸前一般要進行焯水處理。對於大塊原料,清蒸時採用旺火沸水長時間蒸制;而對於絲、丁等小體積原料,則採用旺火沸水迅速蒸的方法。
2.調味:清蒸菜餚的味型以咸鮮味為主,常用的調味品有精鹽、味精、胡椒粉、姜、蔥等,調味以輕淡為佳。
3.裝盤:清蒸菜餚的裝盤分為明定盤和暗定盤兩種。明定盤是指將原料按一定形態順序裝盤,蒸制後原器皿上桌;暗定盤則要求換盤後再上桌。
4.成菜特點:此類蒸法的菜具有呈原色、湯汁清澈、質地細嫩軟熟的特點。
粉蒸
將加工好的原料用炒好的米粉及其他調味料拌勻,而後放入器皿中碼好,用蒸汽加熱成軟熟滋糯。
1.原料的選擇加工:粉蒸通常選用質地老韌無筋、鮮活味足、肥瘦相間或質地細嫩無筋、易成熟的原料,例如雞、魚、肉類和根莖、豆類熟菜等。原料的成形多以片、塊、條為主。
2.調味:粉蒸菜餚要求先進行調味,經腌制入味後的原料,蒸制時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粉蒸菜餚的味型常有咸鮮味、五香味、家常味、麻辣味、咸甜味。拌制過程中所需要的米粉,一般是將秈米炒至微黃,晾乾研磨成粉面。拌制的干稀程度也應根據原料的老嫩程度和肥瘦比例靈活掌握。
3.裝盤:粉蒸原料在擺放時應當疏鬆,相互之間不能壓實壓緊,否則影響菜餚的質量。質感細嫩松軟的菜品,用旺火沸水速蒸;質地軟爛不散的菜品,用旺火沸水長時間蒸。
4.成菜特點:呈金黃色,味醇香,油而不膩。
旱蒸
又稱扣蒸,原料只加調味品不加湯汁,有的器皿還要加蓋或封口。
1.原料的選擇加工:旱蒸菜餚大多採用新鮮無異味、易熟、質感軟嫩的原料,例如雞、鴨、魚、蝦、豬肉、蔬菜、水果等。
2.調味:大多數為咸鮮味,蒸製成菜後,還應調味或輔助調味。
3.裝盤:利用旱蒸方法成菜,有的直接翻扣入盤、碟等器皿上菜,如「龍眼燒甜白」;有的要加湯後上菜,如「芝麻肘子」;有的要掛汁後上菜,如「白汁雞糕」;有的要淋味汁或配味碟上菜,如「薑汁目魚」。
4.成菜特點:形態完整,原汁原味,鮮嫩可口。
⑤ 中式快餐蒸菜大全蒸菜怎麼做
根據蒸制菜品的具體方法及風味特色分類
清蒸
將主料加工整理後加入調料,或再加入湯(或水)放入器皿中,使之加熱成熟。
1.原料的選擇及加工:清蒸菜餚的原料要求是新鮮的,例如雞、豬肉、海鮮等。初加工時必須將原料治洗干凈,清蒸前一般要進行焯水處理。對於大塊原料,清蒸時採用旺火沸水長時間蒸制;而對於絲、丁等小體積原料,則採用旺火沸水迅速蒸的方法。
2.調味:清蒸菜餚的味型以咸鮮味為主,常用的調味品有精鹽、味精、胡椒粉、姜、蔥等,調味以輕淡為佳。
3.裝盤:清蒸菜餚的裝盤分為明定盤和暗定盤兩種。明定盤是指將原料按一定形態順序裝盤,蒸制後原器皿上桌;暗定盤則要求換盤後再上桌。
4.成菜特點:此類蒸法的菜具有呈原色、湯汁清澈、質地細嫩軟熟的特點。
粉蒸
將加工好的原料用炒好的米粉及其他調味料拌勻,而後放入器皿中碼好,用蒸汽加熱成軟熟滋糯。
1.原料的選擇加工:粉蒸通常選用質地老韌無筋、鮮活味足、肥瘦相間或質地細嫩無筋、易成熟的原料,例如雞、魚、肉類和根莖、豆類熟菜等。原料的成形多以片、塊、條為主。
2.調味:粉蒸菜餚要求先進行調味,經腌制入味後的原料,蒸制時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粉蒸菜餚的味型常有咸鮮味、五香味、家常味、麻辣味、咸甜味。拌制過程中所需要的米粉,一般是將秈米炒至微黃,晾乾研磨成粉面。拌制的干稀程度也應根據原料的老嫩程度和肥瘦比例靈活掌握。
3.裝盤:粉蒸原料在擺放時應當疏鬆,相互之間不能壓實壓緊,否則影響菜餚的質量。質感細嫩松軟的菜品,用旺火沸水速蒸;質地軟爛不散的菜品,用旺火沸水長時間蒸。
4.成菜特點:呈金黃色,味醇香,油而不膩。
旱蒸
又稱扣蒸,原料只加調味品不加湯汁,有的器皿還要加蓋或封口。
1.原料的選擇加工:旱蒸菜餚大多採用新鮮無異味、易熟、質感軟嫩的原料,例如雞、鴨、魚、蝦、豬肉、蔬菜、水果等。
2.調味:大多數為咸鮮味,蒸製成菜後,還應調味或輔助調味。
3.裝盤:利用旱蒸方法成菜,有的直接翻扣入盤、碟等器皿上菜,如「龍眼燒甜白」;有的要加湯後上菜,如「芝麻肘子」;有的要掛汁後上菜,如「白汁雞糕」;有的要淋味汁或配味碟上菜,如「薑汁目魚」。
4.成菜特點:形態完整,原汁原味,鮮嫩可口。
⑥ 怎樣做釀豆腐
總述:先將水豆腐切成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塊炸成黃色,再將半肥半瘦豬肉剁碎摻入魚肉「吊膠」做成「肉餡」。將「肉餡」「釀」入小塊油炸豆腐內,並盛於瓦煲之內加火,燜熟,再加進醬油、蔥花等配料。吃起來十分可口。若用白豆腐(不炸)釀豆腐,其味也相當不錯。
分述:
A、豆腐選水豆腐才正宗,鹽鹵、石膏豆腐一樣。
B、餡料最基本是前胛肉,加蔥頭到碎。 可以加蝦米、魷魚須、大地魚、魚肉等,有人用全魚肉。 用黃鱔去骨做餡,不用加任何配料。味道世界一流!
C、煎的火候是關鍵,要用文火,有一點焦黃即可。 秘訣:煎的時候一定要蓋鍋蓋!不要放水!
D、煎好後要轉入砂煲,不能過火,剛剛有蒸氣上即可。
E、油和鹽應偏重一點,因為豆腐可以去鹹味
主料:豆腐(南) 1000克 豬肉(肥瘦) 400克
輔料:香菇(鮮) 100克 調料:味精 5克 大蔥 20克 鹽 10克 豬油(煉制) 40克 胡椒粉 3克 醬油 10克 澱粉(蠶豆) 20克 香油 15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豆腐用筷子攪成泥,加鹽攪勻,用凈粗眼白布瀝去水分;
2. 豬肉剁成泥;
3. 蔥去根須洗凈,切成碎末;
4. 香菇去蒂,洗凈,擠干水分,剁成泥;
5. 將豬肉泥加香菇泥、蔥末、澱粉、鹽、醬油、胡椒粉、豬油攪成膠狀餡;
6. 取豆腐泥10 克放在手心上,再取餡7.5 克放在豆腐泥中央,包成丸子,如此逐一做好;
7. 鍋置中火,加豬油適量,燒至七成熱,將豆腐丸子逐個放入鍋中煎呈金黃色,再加豬油,翻煎另一面;
8. 另鍋放入上湯、味精、精鹽、醬油、豬油煮沸,將煎好的丸子倒入煮5 分鍾,至湯汁略干,出鍋;
9. 丸子排於碗內,倒入原汁,上屜用猛火蒸5 分鍾,取出合在盤內;
10. 將蒸丸子的湯汁潷入鍋內,加水澱粉勾芡,澆在丸子上,再淋上香油,撒上胡椒粉即成。
釀豆腐的歷史淵源:
客家族群長期在遷移中漂泊,對吃雖不十分講究,但根深蒂固,始終延續中原飲食習慣。著名的客家菜「釀豆腐」就是客家人運用智慧,在特定的環境中創造出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據有關史料載:「在北方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即現在「包餃子」。千百年來,餃子作為賀歲食品,深受人們喜愛,相延成習,流傳至今。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客家人自中原南遷廣東後,因嶺南以大米為主食,缺少麵粉,要保持這一習俗就很困難。於是他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旱地種植較多的黃豆磨製成豆腐,以豬肉和蔬菜等混合製成餡料,以豆腐作麵皮,把豆腐切成長方形對角形兩塊,用筷子在每塊豆腐中間挖個小洞,再把肉餡嵌入洞中,即形成「釀豆腐」,然後再蒸熟,以這種食法來代替吃餃子。此習俗慢慢流傳開來,經客家廚師的演繹,成為客家名菜。
⑦ 川菜中的「三蒸九扣」是哪幾樣菜
「三蒸」:清蒸、粉蒸、旱蒸。
「九扣」:指民間田席扣碗菜數量多。清蒸雜燴、酥肉湯、柞辣椒蒸肉、扣雞扣鴨、鮮甜燒白、清蒸肘子、紅燒蹄髈。
⑧ 蒸菜怎麼炒好吃
⑨ 怎樣蒸菜
蒸菜是利用水沸後產生的水蒸氣為傳熱介質,使食物成熟的烹調方法。在烹飪中,它既能製作主食,也能製作小吃和糕點。在菜品烹調中,既可用於半成品加工的前期熱處理,也可用於成品烹調,使之成熟或軟熟入味。蔬菜、雞、鴨、魚、肉等蒸熟了吃的菜餚的統稱。
清蒸
將主料加工整理後加入調料,或再加入湯(或水)放入器皿中,使之加熱成熟。
1.原料的選擇及加工:清蒸菜餚的原料要求是新鮮的,例如雞、豬肉、海鮮等。初加工時必須將原料治洗干凈,清蒸前一般要進行焯水處理。對於大塊原料,清蒸時採用旺火沸水長時間蒸制;而對於絲、丁等小體積原料,則採用旺火沸水迅速蒸的方法。
2.調味:清蒸菜餚的味型以咸鮮味為主,常用的調味品有精鹽、味精、胡椒粉、姜、蔥等,調味以輕淡為佳。
3.裝盤:清蒸菜餚的裝盤分為明定盤和暗定盤兩種。明定盤是指將原料按一定形態順序裝盤,蒸制後原器皿上桌;暗定盤則要求換盤後再上桌。
4.成菜特點:此類蒸法的菜具有呈原色、湯汁清澈、質地細嫩軟熟的特點。
粉蒸
將加工好的原料用炒好的米粉及其他調味料拌勻,而後放入器皿中碼好,用蒸汽加熱成軟熟滋糯。
1.原料的選擇加工:粉蒸通常選用質地老韌無筋、鮮活味足、肥瘦相間或質地細嫩無筋、易成熟的原料,例如雞、魚、肉類和根莖、豆類熟菜等。原料的成形多以片、塊、條為主。
2.調味:粉蒸菜餚要求先進行調味,經腌制入味後的原料,蒸制時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粉蒸菜餚的味型常有咸鮮味、五香味、家常味、麻辣味、咸甜味。拌制過程中所需要的米粉,一般是將秈米炒至微黃,晾乾研磨成粉面。拌制的干稀程度也應根據原料的老嫩程度和肥瘦比例靈活掌握。
3.裝盤:粉蒸原料在擺放時應當疏鬆,相互之間不能壓實壓緊,否則影響菜餚的質量。質感細嫩松軟的菜品,用旺火沸水速蒸;質地軟爛不散的菜品,用旺火沸水長時間蒸。
4.成菜特點:呈金黃色,味醇香,油而不膩。
旱蒸
又稱扣蒸,原料只加調味品不加湯汁,有的器皿還要加蓋或封口。
1.原料的選擇加工:旱蒸菜餚大多採用新鮮無異味、易熟、質感軟嫩的原料,例如雞、鴨、魚、蝦、豬肉、蔬菜、水果等。
2.調味:大多數為咸鮮味,蒸製成菜後,還應調味或輔助調味。
3.裝盤:利用旱蒸方法成菜,有的直接翻扣入盤、碟等器皿上菜,如「龍眼燒甜白」;有的要加湯後上菜,如「芝麻肘子」;有的要掛汁後上菜,如「白汁雞糕」;有的要淋味汁或配味碟上菜,如「薑汁目魚」。
4.成菜特點:形態完整,原汁原味,鮮嫩可口。
⑩ 平橋豆腐羹的做法
平橋豆腐羹的一些小典故和做法
關於平橋豆腐的小典故
乾隆與平橋豆腐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今天的淮安市平橋鎮。當地有個大地主林百萬,為了討好皇帝,加封受賞,便在山陽縣城至平橋鎮的四十多里路上,張燈結綵,地鋪羅緞,把乾隆聖駕接到家裡。皇上到家後,他一邊泡仙鶴茶,一邊令廚師用鯽魚腦子加老母雞原汁湯燴豆腐給皇上吃。
林百萬滿臉堆笑,親自把魚腦豆腐端上桌來,頓時滿屋鮮香撲鼻。乾隆邊吃邊品味,感到十分可口,別有風味,內心非常滿意,高興地問林百萬:愛卿,這叫什麼菜呀?林百萬為討皇上歡心,笑著回答說:此菜叫鯽魚腦燴豆腐。
乾隆皇帝越吃越高興,追問道:這菜你家常吃嗎?百萬聽後,隨口笑道:啟奏萬歲,這是下官家常便菜。
乾隆皇帝聽了一楞,心想:我堂堂一國之主也未頓頓吃這鯽魚腦子燴豆腐這樣的美菜。他信口說道:愛卿,象你這么大家業,就是海枯石爛,也窮不了你林百萬。
貪心不足的林百萬,他為進一步討皇帝賞賜加封,忙把兒子報來請皇賜個名字,乾隆內心暗自高興。於是說道:我封他名叫林子完。林百萬也未聽清乾隆加封他兒子什麼,撲通跪倒在地上,直磕響頭。滿口感恩道:吾主萬歲!萬萬歲!
乾隆皇帝走後,獨具一格別有風味的平橋豆腐便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
林百萬的家業傳到兒子林子完手裡時,林家的家產已經大得不得了。
有一天吃飯,林子完得意地對伙計誇口說:淮北誰比我富有,驢馱鑰匙車裝鎖。
伙計們見他這樣得意忘形誇海口,一個伙計氣憤地脫口頂撞他道:你家業再大,也經不起三場人命三把火。
林子完火冒三丈,一甩碗,正砸在這個伙計的太陽穴上,一下子把那個伙計砸死了。窮弟兄們氣憤已極,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拖到官府去打官司。由於林家太狂妄,官府也很嫉恨他家,加之有窮兄弟們的壓力,林家的官司打敗了,先後花了不少銀錢。
沒過幾天,林子完騎著毛驢下鄉民收租,那年因水旱蟲災,田裡顆粒無收,佃戶無法交祖,兩下爭吵起來。林子完接連打死了兩個佃戶。窮兄弟們群起造了他的反,又把他拖到官府。官府在大夥兒的壓力之下,他家的官司又打敗了,又花掉了許多金錢。這時家產已花去了大半。此時,林家接連又失了三把天火,把剩餘的家產燒個精光。
你現在再到平橋鎮去,再也找不到一個姓林的子孫後代。只留下一個林家碼頭和獨具一格的平橋豆腐。
做法:【原料】
嫩豆腐300克。 水發海參50克、蝦米25克、熟雞脯肉50克、蘑菇25克、干貝25克。雞湯200克、蔥15克、姜10克、紹酒20克、鹽10克、味精3克、澱粉25克、麻油15克、青蒜15克、高湯100克。
【製法】
將整塊豆腐放入冷水鍋中煮至微沸,以去除豆腥黃漿水,撈出後片成雀舌形,放入熱雞湯中。反復套過兩次,雞脯肉、蘑菇、海參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蝦米洗凈,用溫水泡透。干貝洗凈,去除老筋,入碗內,加蔥姜、紹酒、水,上籠蒸透取出。炒鍋上火燒熱,放油,投入配料、高湯、干貝汁、燒沸後將豆腐撈入鍋中,加精鹽、紹酒、味、精,沸後用水澱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撤上青蒜末即成。
豆腐素有「植物肉」美名,它營養豐富,含大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多種元素,且極易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利用率高達98-100%。最近,據腫瘤專家和營養學家共同研究證實:豆腐中的維生素E可預防胃、腸癌。此外,專家認為乙醯膽鹼缺乏是「早老性痴呆症」發生的主要原因,而豆腐中的卵磷脂,又恰恰能使乙醯膽鹼增加,因此,豆腐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又可作為「增智防痴」的「食療」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