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冬至吃什麼菜包餃子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冬至吃什麼菜包餃子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9-26 11:47:18

①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好

因為冬至吃餃子是我國傳統習俗。

冬至吃餃子源於醫聖張仲景。當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麵包上驅寒葯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冬至排在24個節氣首位,稱之為「亞歲」,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在古代,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冬至過後以寒冷天氣為主,故人們進補偏於溫熱、補養陽氣以抵禦寒邪。餃子是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卜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時年八節」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糍、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② 冬至餃子怎麼做才好吃

生抽要放香油要放蔥油要放

料酒不要放十三香不要放

【食材准備】豬肉300克,大白菜半棵,洋蔥1/4,生薑3片,生抽3勺,食鹽適量,香油少許,食用油適量,胡椒粉少許,普通麵粉300克

1、首先和面,300克普通麵粉,加入2克食鹽增加筋性,用160克左右的溫水和面,和成一個中度軟硬的面團。然後蓋上蓋子鬆弛30分鍾左右。

③ 冬至吃什麼

冬至吃什麼

1、餃子

諺語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葯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2、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3、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4、湯圓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區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5、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6、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雲:「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7、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干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8、台灣糯糕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④ 冬至吃啥好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冬至最有名的就是吃餃子,在北方家家戶戶冬至都會包餃子,作為一個南方人,冬至我們這邊也會吃餃子,只不過可能不是家家戶戶都包餃子,但是吃餃子和北方也會一樣,有時間的家庭會包餃子,沒有時間的家庭會煮速凍餃子吃。

最後我想說的是,畢竟冬至是一個進步的節日,只要是有營養,冬天滋補的食物都可以去吃,比如說牛羊肉、火鍋等等。

⑤ 冬至吃什麼

冬至可以吃羊肉、豬肉、黑米、生薑、梨、堅果

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2、豬肉

相比於羊肉和牛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脂肪含量高。豬肉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3、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麵包等。

4、生薑

冬至的另一道民俗食物是臘味姜飯,生薑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一植物以肥厚而具辛辣氣味的地下根莖作為入饌的材料,細分來又有白姜、黃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種,常見的生薑多半則是辣味適中的黃姜。

5、梨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

6、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⑥ 冬至吃什麼呢

1、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2、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3、蘿卜

民間有言:「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卜賽過小人參。」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卜排骨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宜於冬季進補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一般說來,溫補宜用熱性食物,用於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6)冬至吃什麼菜包餃子好吃擴展閱讀:

冬至遵循3個基本原則

1、起居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

2、葯補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葯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葯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3、食補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

⑦ 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各地方吃的傳統食物:

1、北方吃餃子

餃子,又名「交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北方人年三十都要吃餃子。而「冬至大如年」,當然這天也是要吃餃子,民間有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吃水餃相傳還與我國醫學家張仲景有關,餃子就是他發明的,原名「嬌耳」,他曾用「驅寒嬌耳湯」救治了當時很多被飢寒凍壞了耳朵的貧苦百姓,人們在過年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他。現在仍然有「冬至吃了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2、蘇州人吃餛飩

吳地蘇州過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以冬至夜為歲末,所以過冬至就是過年,當然節日氣氛也很濃了。

蘇州人過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團圓飯」,飯菜名字都很雅緻,蛋餃叫「元寶」、豆芽叫「如意菜」、粉條叫「金鏈條」、魚叫「吃有餘」等。餛飩也是蘇州人過冬至必吃的一種主食,當地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3、寧夏人吃「頭腦」

寧夏銀川地區冬至這天要吃一種叫「頭腦」的美食。「頭腦」實際上就是羊肉粉湯餃子,用羊肉加蘑菇佐以蔥、姜、蒜、辣椒、食鹽和醬油等做湯,煮沸後加入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放切好的蒜苗、香菜和韭黃,一鍋羊肉粉湯就做好了,它也是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4、上海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在明、清就有了。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冬至團還可以用來祭祖和贈送親友。

5、潮汕地區吃甜丸

冬至在潮汕地區是大節日,又稱「過小年」。冬至這天,當地人要准備貢品到祠堂白祭祖先,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潮汕人冬至要吃甜丸,一種與湯圓類似的糯米丸子,也叫「冬節圓」。

6、杭州人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要祭祖,三餐都要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7、廣東人吃燒臘

廣東地區也是非常重視冬至節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據介紹,廣東很多地區冬至這天要「加菜」,祭祖之後全家人准備一桌大魚大肉一起過節,燒臘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人們還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贈送臘腸、臘肉等。

8、泉州人吃「冬至丸」

泉州人冬至這天祭祖團圓,出門在外的人都會盡可能趕回家過節,當地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泉州人冬至要吃「冬至丸」,早晨要煮甜丸湯供奉祖先,然後全家人以甜丸湯做早餐。

⑧ 冬至節北方習俗是吃什麼

冬至節北方習俗是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傳統的祭天祀祖節日,是時年八節之一,民間在這天要酬神祭祖。有句俗話叫「冬節大如年,不返沒祖宗」,外出的人,到冬至節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祭典完畢之後,通常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許多地方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8)冬至吃什麼菜包餃子好吃擴展閱讀: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