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河米餃是什麼
在安徽合肥不遠處有個三河小鎮。這里有一種秈米粉製作的帶餡餃子極有名氣,人稱「三河米餃」。它與太平天國的青年將領陳玉成甚有瓜葛。
陳玉成生於廣西藤縣,14歲參加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他隨太平軍長期轉戰大江南北,屢立戰功。清咸豐四年,他率領太平軍一舉攻克了重鎮武昌城,接著隨秦日昌大破清提督孔廣順於應山,斬清西安將軍扎拉芬於隨州。陳玉成的太平軍所向披靡,清軍聞風喪膽。不久,他被天王洪秀全授於正丞相之職。以後幾年中,他四處作戰,數次攻破清軍主力江北大營,有力地保衛了天京安全,又被天王授於前軍統帥之職。
1858年陳玉成率太平軍與清軍另一主力湘軍決戰於安徽合肥的三河鎮。年輕的主帥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沖入敵陣,全軍將士備受鼓舞,無不奮勇殺敵。太平軍猶如天降神兵,經數日苦戰,全殲湘軍李續賓部,徹底扭轉了天朝後期軍事上不利的形勢。天王洪秀全為表彰陳玉成的赫赫戰功,加授他「英王」稱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平軍「三河大捷」。陳玉成的豐功永載史冊。
英王陳玉成的軍隊愛護百姓,所到之處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三河鎮老百姓擁護太平軍,在戰斗最艱苦的日子裡,家家戶戶給太平軍將士送吃送喝。其間,最受太平軍戰士喜愛的就是「三河米餃」了。以後,陳玉成及太平軍的足跡踏遍了江南江北,「三河米餃」的美名也被傳揚到各地,至今盛名不減當年。
「三河米餃」的製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輔料——
(以30隻計算)秈米粉1500克,豬五花肉200克,豆腐干500克,醬油100克,精鹽15克,蔥末75克,薑末10克,味精1克,干澱粉75克,熟豬油35克,菜籽油1500克。
製作技藝——
1.將豬肉、豆腐乾切成黃豆大的丁。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油燒熱,先將肉丁倒入炒熟,再加入豆腐乾丁、蔥末、薑末、醬油、精鹽5克、味精煸炒,同時將干澱粉加水調稀,緩緩淋入鍋內,用鍋鏟不停的攪動,燒開即成餡心。
2.將鍋置中火上,放入米粉和精鹽10克拌勻,炒至米粉溫度至60℃左右時,加入清水2400克,攪拌均勻,燒熟出鍋。將粉團放在案板上稍涼、揉透,做成每個重約65克的面劑。先將案板上抹菜油少許,把面劑揉成圓放在上面,用刀壓成直徑10厘米、厚1.7毫米的麵皮,左手托皮,包上餡心1份,捏成餃子形狀,即成生坯。
3.鐵鍋置旺火上,放入菜籽油,燒至七成熱時下入餃子生坯,炸至呈金黃色時,改用中火再炸5分鍾左右,出鍋即成。
② 關於合肥三河米餃的作文
三河米餃,又名廬江大彎餃,是安徽省合肥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在安徽省合肥市的肥西縣三河鎮,廬江縣及合肥主城區部分地區均有。這種秈米粉製作的帶餡餃子極有名氣,人稱「三河米餃」。它與太平天國的青年將領陳玉成甚有瓜葛。
陳玉成生於廣西藤縣,14歲參加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他隨太平軍長期轉戰大江南北,屢立戰功。清咸豐四年,他率領太平軍一舉攻克了重鎮武昌城,接著隨秦日昌大破清提督孔廣順於應山,斬清西安將軍扎拉芬於隨州。陳玉成的太平軍所向披靡,清軍聞風喪膽。不久,他被天王洪秀全授予正丞相之職。以後幾年中,他四處作戰,數次攻破清軍主力江北大營,有力地保衛了天京安全,又被天王授於前軍統帥之職。
1858年陳玉成率太平軍與清軍另一主力湘軍決戰於安徽合肥的三河鎮。年輕的主帥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沖入敵陣,全軍將士備受鼓舞,無不奮勇殺敵。太平軍猶如天降神兵,經數日苦戰,全殲湘軍李續賓部,徹底扭轉了天朝後期軍事上不利的形勢。天王洪秀全為表彰陳玉成的赫赫戰功,加授他「英王」稱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平軍「三河大捷」。陳玉成的豐功永載史冊。
英王陳玉成的軍隊愛護百姓,所到之處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三河鎮老百姓擁
護太平軍,在戰斗最艱苦的日子裡,家家戶戶給太平軍將士送吃送喝。其間,最受太平軍戰士喜愛的就是「三河米餃」了。以後,陳玉成及太平軍的足跡踏遍了江南
江北,「三河米餃」的美名也被傳揚到各地,至今盛名不減當年。
三河米餃像彎彎的月亮。金黃金黃的。它的外皮酥脆,內層軟而不粘,餃餡色澤鮮嫩,一口咬
下去,香味四溢。有油香、脆香、米香、白米蝦的鮮香。剛出鍋的米餃豎著放進盤里,擺成一圈,像一朵秋天盛開的金菊,散發出陣陣濃香,使你不忍碰它卻又垂涎
不已。三河米餃每年還在美食節上展覽呢!它像一道靚麗的風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食客們紛至沓來。
③ 安徽有哪些特色小吃美食有推薦的嗎
經常出去旅遊的一些朋友很可能會發現,安徽省的南北地域文化的習俗差異會比較大,這樣就形成了很多地域的飲食習慣和地方的美食不同,但是不管怎樣安徽的特色小吃美食是非常多的,比如說安徽的太和板面,宿州的蕭縣卷麵皮,蚌埠的燒餅加裡脊還有合肥的三盒餃子,說到這里小編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如果有時間的朋友們可以去安徽嘗一嘗這些特色美食。
④ 合肥特色小吃是什麼
合肥特色小吃是:三河米餃、小紅頭、梁園小鱉、合肥大麻餅、下塘燒餅等。
三河米餃,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的著名特色小吃。三河米餃以秈米粉製成皮,用五花肉、白米蝦、豆腐乾、蔥末、味精、醬油、精鹽、澱粉等為原料製成餡,包成餃子形狀後,入油鍋炸制而成。炸好的餃子色澤金黃,食之外酥里嫩,餡味鮮美。
美食歷史
米餃,這種三河傳統早點歷史悠久。
三河米餃之所以名聲大噪,還與太平天國的青年將領陳玉成有著密切的關聯。
據傳,陳玉成所率領的軍隊,深受三河老百姓愛戴,百姓都願給太平軍將士送吃送喝。
後來,伴隨著陳玉成及太平軍將士的足跡踏遍了江南江北,「三河米餃」的美名也被傳揚到各地。
⑤ 三河米餃的介紹
三河米餃來源
相傳,1858年,陳玉成率太平軍與清軍的一支主力湘軍決戰於三河,經數日苦戰,取得了歷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因其率領的軍隊愛護百姓,所到之處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受到了三河鎮老百姓的擁護;在戰斗最艱苦的日子裡,家家戶戶給太平軍將士送吃送喝。期間,最受太平軍將士喜愛的一道美食,因其形如月牙狀似水餃,被稱為「三河米餃」。此後,陳玉成及太平軍的足跡踏遍了江南江北,「三河米餃」的美名也被傳揚到各地……
米餃為什麼叫米餃?
米餃米餃顧名思義,肯定會用到米,與普通餃子的區別在於,米餃的皮是用米粉做的,是用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的秈米粉,又叫米粉,又因其形如月牙似水餃而得名米餃
⑥ 三河米餃是哪個地方的菜
三河米餃是安徽肥西縣的小吃。安徽肥西縣位於安徽合肥市,三河米餃是肥西縣的傳統小吃。
1、三河米餃吃安徽省肥西縣的小吃
三河米餃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的工序非常用心,每一道工序都是非常精良,優中選優,從餃子皮,到餡料,再到油炸。很多網友說去肥西吃三河米餃,僅僅觀看製作工序就會覺得非常美,如果嘗上一口三河米餃就更香了。很多當地人告訴我們,吃上幾個三河米餃,來一碗粥,加上一碟小鹹菜,味道就會非常鮮美了。
⑦ 三河古鎮有什麼特產
三河古鎮有米餃、牛皮糖、酥糖、麥芽糖、茶干、米酒等特產。
⑧ 合肥必吃美食攻略,來合肥不容錯過的美食,你吃過哪些合肥美食呢
周貴妃涼皮包公魚原名「紅酥包河鯽魚」。包河所產鯽魚背烏,人稱「包公魚」。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安徽時,名廚梁玉剛為毛主席做了紅酥包河鯽魚這道菜,深得贊賞。這道菜是冷盤,魚經醋等調味和小火長時間燒燜,骨酥肉嫩,回味無窮。
⑨ 合肥有哪些特色美食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的居住地就離合肥很近的滁州市定遠縣。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都相同。我也曾經在合肥上過學,對合肥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合肥歷史悠久,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素以「三國舊地,包拯故鄉,淮軍搖籃」聞名世界。合肥菜代表了徽菜的典型,以鮮,咸,為主。很少有川菜那樣麻辣的味道。但現在滿大街都是麻辣火鍋,串串,感覺到處都是川菜。而我本人恰恰不能吃辣,所以對家鄉菜還是比較喜歡的,下面介紹幾道合肥特色菜。
一、小龍蝦。合肥有「淡水蝦之都」的稱號。每年夏季,合肥都會舉辦龍蝦節。合肥的龍蝦有多種口味,有麻辣,干煸,原味大概六七種。味道鮮美,肉質飽滿。
⑩ 三河米餃怎麼做的
三河米餃:只需3步就可以做出來,曾入選非遺名錄
三河米餃,又名廬江大彎餃,是安徽省合肥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合肥市三河鎮及合肥市市區部分地區均比較流行。三河米餃已是肥西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成功入選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制餡:
將豬五花肉、豆腐乾切成黃豆大的丁。炒鍋放在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熱,先將肉丁倒入炒熟,再加入豆腐丁干、蔥末、薑末、醬油、精鹽、味精,同時將干澱粉和水調稀,緩緩淋入鍋內,用鍋鏟不停攪動,燒開即成餡芯。
2. 制面劑、餃坯:
將鍋放在中火上,放入米粉和精鹽(5克)拌勻,炒制米粉溫度有60度左右時,加入清水2.4千克,攪拌均勻,燒至熟出鍋,放在案板上稍涼,揉透,做成每個重約65克的面劑,先在案板上抹菜籽油少許,把面劑揉成圓團,壓成直徑約10厘米,厚2毫米的麵皮,鏟起,左手托住,包上餡芯,捏成餃子形狀,即成生坯。
3. 油炸、成品:
旺火用菜籽油燒至七成熱時,下餃子生坯,炸至金黃色時,改用中火,再炸5分鍾左右,出鍋即成。
1858年,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與清軍的主力湘軍決戰於安徽合肥的三河鎮。陳玉成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沖入敵陣,全軍將士倍受鼓舞,無不奮勇殺敵。經數日苦戰,全殲湘軍李續賓部,扭轉了太平天國後期軍事上不利的形勢。天王洪秀全為表彰陳玉成的赫赫戰功,加授他「英王」稱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平軍「三河大捷」。
在三河鎮駐軍期間,英王陳玉成的軍隊愛護百姓,所到之處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三河鎮老百姓擁護太平軍,在戰斗最艱苦的日子裡,家家戶戶給太平軍將士送吃送喝。其間,最受太平軍戰士喜愛的就是「三河米餃」了。此後,陳玉成及太平軍的足跡踏遍了江南江北,三河米餃的美名也被傳揚到各地。
米餃的餡是頭一天下午做好的,以本地豆腐店製作的上好豆腐為主,加上巢湖的白米蝦以及各種調料,煮熟後勾芡,放入冰箱。經過一夜冷藏,餃子餡猶如肉凍一般。「蝦子提鮮,香菜提味,但各家配方不同,口味也不一樣。」經過切團、搓圓、壓平,餃子皮成形,再放入餃餡對折,白色米餃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