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奉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第一次來求推薦
奉新縣是中國第一批農村初級電氣化達標縣,水能蘊藏量7.79萬千瓦,已開發5萬千瓦,年發電量4億度,電力優質廉價充足。有國家商品糧、毛竹林基地,省獼猴桃開發基地。礦藏有花崗石、瓷土、螢石、鉀長石等。舉銅、干大、寺棠、萬修等公途經境。名勝古跡有濟美牌坊、「天下清規」石刻、越王山、百丈寺、百丈寺又是是佛教「禪林清規」(又稱「天下清規」)的發祥地。有華林書院遺址、蘿卜潭、宋應星紀念館等。
好玩的地方主要有:
百丈寺
百丈寺始建於公元794年,有天下清規石刻、真源石刻、野狐岩、龍蟠石等名勝,有冬瓜窩、皇娘墓等傳說。佔地1000餘畝,被譽為「世外桃源,別有洞天,中國一流,世界聞名」的禪宗祖庭。
宋應星科技文化園
2003年在城南新建宋應星科技文化園,園里建有宋應星紀念館、天工園、農業展示區、休閑度假區,還有百花園、百果園、竹園、茶花園等景點。
蘿卜潭
蘿卜潭位於羅市鎮南店前村境內,共有八潭八瀑,瀑布疊飛而下,或寬或窄。
華林書院
華林書院是北宋初年由胡仲堯和弟弟胡仲容在原來的基礎上創辦的。景區主要由耿氏林園景區、華林胡氏祖居地二個主要景點組成,大小景點多達50個。與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並稱江南四大書院。華林書院是一所家族化的書院,它是一所文學派書院,它開創收容女生先例,它與道教有著密切聯系,華林山也是道教名山。宋真宗的「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他族未聞有,朕今止見胡」給予了這個家族的高度贊揚。
仰天峽漂流
仰天峽漂流景區因其前所未有的驚險刺激,又仰天長嘯之意,故取「仰天峽」之名。距著名的「禪林清規」發源地百丈寺僅18公里,仰天峽漂流河道長3.9公里,落差近200米,屬於大落差強刺激的雙人自助漂流,是由全國最著名的生態旅遊及漂流景區開發商投資開發。漂流河道兩岸奇峰陡立,苔蘚滿石,起伏跌宕,險峻無比。奉新仰天峽漂流無論是兩岸風景的優美程度,還是河道的驚險刺激程度,在國內都是一流的;特別是在漂流河道的中部,有一段約一公里的連續險灘區,幾十個大落差和特大落差接二連三的展現在遊客面前,考驗著遊客的心理承受極限,其驚險性和趣味性在全國都是極少見的。
九仙溫泉
九仙溫泉周圍不僅風光怡人,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且古文化所賦予的美麗傳說更令人浮想翩翩。「後羿射日」、「和尚盜寶」、「九仙女下凡」、「張天師與九仙女鬥法」等等奠定了九仙文化豐厚的底蘊,山區自然風光和客家文化的挖掘,將進一步增強人文效應,擴大旅遊影響,拉動人流物流,實現以九仙溫泉為龍頭的旅遊全盤構想。
B.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美味小吃。我們濮陽也有很多特色小吃,首屈一指的便是涼皮了。
說起我們濮陽的小吃呀,我便垂涎三尺了,那個香啊!聞一聞都會流口水,嘗一嘗,就會令你流連忘返。來到這里必要吃得,就是涼皮和壯饃了。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涼皮可以算是人間美味了。有一次我特別想吃涼皮,於是我去賣涼皮的店鋪,但是結果無一例外,每一家都排起一條條長龍,其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英俊瀟灑的年輕人,還有懵懂無知的小孩子,甚至連的嬰兒也被母親抱在懷里排隊買。
走進店,一股清涼的氣味撲鼻而來。涼皮的香味,足以把我的味蕾引出來。只見晶瑩剔透的涼皮、金道的麵筋、美味的黃瓜。我的口水已經忍不住「飛流直下三千尺」了。這哪裡是一個小吃,分明就是一幅美妙絕倫的畫卷。這可把我肚子里的饞蟲給引了出來。
涼皮的味道,美味十足。當你咬上第一口時,就會被它的美味所震撼,忍不住再來一口。那富有嚼勁的麵筋和涼皮,那別具一格的美味,令你回味無窮,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還有那香甜可口的黃瓜,也彷彿讓你進入了一個仙境,它的美味是無法用語言所描述的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2
我的家鄉在河南濮陽,這里有很多特色小吃,最有名的莫過於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面了,這裡面,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燴面。
燴面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節奏的加快,燴面已成為中原地區有口皆碑的佳餚,經營羊肉燴面的飯店林林總總,遍布華街冷巷,鄉鎮、農村也陸陸續續開起了大大小小的燴面館。
燴面如此美味,製作起來當然甚是考究。燴面的面選用優質麵粉加以鹽鹼,用溫開水和成細膩潤白,比餃子面還要軟的面團,待筋道十足後,放置若干時間,製成四五指寬、十幾公分長的面片,外抹食用油防粘,片片碼齊,也可用塑料紙加以覆蓋。
燴面的湯更是自成一家,獨具特色。羊骨劈開,外加嫩羊肉,大火猛滾,小火細燉,因骨油熬出,湯色嫩白如玉,外有七八味中葯,遂喚「白湯」,營養價值極高。
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飯的時間,隨便走進一家燴面館,幾乎家家客源爆滿。這時,你得快點找個座位,要上一兩個小菜,配以酒類或者飲料,慢慢的用著,然後再點上一碗燴面,十幾分鍾過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燴面就端上桌來。
你看,碗裡面那嫩白如玉的骨湯,長寬均勻的面,上面在撒點綠色的香菜,紅色的枸杞、黑色的木耳、粉白色的羊肉片,再外帶一碟辣椒油、糖蒜。這哪是一碗面,分明是一幅畫。
芳香四溢的面,讓人垂涎欲滴,肚唱空城計,饞蟲勾引來。拿起勺子,先喝一口湯,油而不膩,鮮而不厭,潤滑的要從嘴中滑出,真是賽過瓊漿玉液。再挑起一根粗細均勻的面放入嘴中,筋道的更是有嚼頭。
旁邊桌子上的人,特別是乾重活的打工一族,那個不是一下夾起好幾根面,往張得大大的嘴巴里送去,滿嘴油光光的,絲毫不注意形象,有的甚至幾分鍾的功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燴面就被他們連渣都不剩的一掃而光,齒間存有的余香,時不時地還砸吧著一下嘴,真叫「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啊
水一樣的溫柔,火一樣的激情,小南風一樣的柔和,細細品味,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的燴面,確實當之無愧。
希望它像一顆明珠,永遠閃爍在中原,綻放在中國,走出國門!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3
這里是應星故里,文風鼎盛;這里有華林書院,薪火相傳;這里還有百丈禪寺,香火裊裊,這里就是我的家鄉——奉新。除了人文景觀,各種美食更是家鄉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黃黏米果、鹽包雞等還上了《舌尖上的中國》呢。
酥脆美味鹽包雞。鹽包雞是一道美味的菜餚,經常出現在我們平時的餐桌上。瞧,外婆開始做鹽包雞了。外婆先把雞去頭,洗凈瀝干,接著將適量的米酒和食鹽混合攪拌均勻,然後塗抹在雞身上,需要腌制5個多小時。腌制雞時,外婆還將切好的蔥段、薑片塞入雞腹中,再用錫箔紙將雞包裹嚴實。雞腌制好後,外婆取來一口大炒鍋,加熱,倒入粗鹽翻炒。待將鹽炒熱後,加少許八角和花椒,繼續翻炒,等鹽逐漸變色基本上就炒好了。取出1/4炒好的粗鹽鋪在准備好的砂煲底部,將包好的雞放入砂煲,再用剩餘的炒好的粗鹽覆蓋雞身,就可以焗燒了。先用大火焗10分鍾,再用小火焗1個小時,拆掉包著雞的錫箔紙,取出雞,冷卻食之。那雞肉酥脆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黃黏米果迎春節。每年春節前夕,我的家鄉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擺著一道傳統美食——黃黏米果。每到春節外婆就會忙碌起來,將挑好的糯米放入筐中,給它們洗澡,一粒粒糯米躺在水中,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洗完澡將糯米倒入大木甑[zèng]中蒸熟。當甑內升起一縷白汽時,將已煮好的黃色吊茄子(一種樹木)水灑於糯米上,讓糯米浸透,變成嫩黃色。接著,外婆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就會叫大家一起打米果。大家手握木槌,輪番猛搗。米果打好後,外婆就會叫大家一起來揉,揉成長條狀,用刀切成片。再把新鮮的肉切成小塊,鍋里倒上少許油,再把肉放進去炒,炒得有油光了,再把米果倒進去。肉炒熟,米果也已炒軟。快出鍋時,再放上大蒜,一碗香噴噴的炒黃黏米果就做好了。你瞧,剛出鍋就被吃了一大半。
一道道美食演繹著家鄉的曼妙風情。家鄉的味道,是令人懷念的味道,令人思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4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台州,這里美食眾多,有外糯里香的青團,有香氣四溢的炊飯,還有涼甜解暑的桃漿……在不計其數的美食中,食餅筒是絕對的no。1,這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美食。
在每家每戶團圓的日子裡,比如端午節,家裡的老人會事先准備好各種食材,然後開始製作食餅筒。先用麵粉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做成麵糊,這樣它就會具有黏性,和你的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想分開。
隨後再用手把麵糊攤在平底鍋上,抹勻,使它平整地鋪在上面。餅越薄越好,就像給整個平底鍋敷了一片面膜,白花花的一層。只需要短短五六秒鍾,鍋底聚集的熱氣就會冒上來,使麵皮中央變成一頂「小帳篷」,就像有人在裡面打拳擊,這時再快速把皮一翻,「小帳篷」裡面隱藏的一縷白煙就會蹦出來,就像神仙吹了一口仙氣一樣。就這樣,香口彈牙的面餅就大功告成啦!
接下來就是炒菜了。食餅筒裡麵包裹的各種菜品很有講究,一家人簡簡單單一炒就是一大桌子,當然,裡面最重要的要數炒麵了,還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又酸又辣的土豆絲……家裡「各單位」也分了工——爸爸負責洗菜,切菜;媽媽負責掌勺烹飪;奶奶負責攤更多的面餅。盡管大家各有各的活,忙得不可開交,可廚房裡還是有說有笑的,就連平時貪玩的孩子們,此刻也像趕集似的從四方聚攏過來,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個資深「美食品嘗家」。
燒好了菜,備好了面餅,可並不能進入主題直接開吃,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包食餅筒,這是食餅筒的精髓所在。先拿一張餅,平放在桌子上,夾一點自己愛吃的配菜,這時要格外注意,菜要靠邊放,這樣等會兒才能卷出一個漂亮修長的食餅筒。等所有菜都放好後,就可以開卷了,先把靠近自己那邊像蓋被子似的蓋到菜上,接著卷半圈,然後把其中一頭折起來,兜住所有菜,再直接卷到頭,最後舀一勺紅燒肉的湯汁從一端淋進去,光看那品相就能讓人垂涎欲滴。這時候放入嘴中,咬上一大口,哇,好滿足啊!面餅的軟糯、菜餚的噴香,那入口的一瞬間,你彷彿坐在柔軟的雲朵上,隨風輕輕盪漾……
如果你現在已經饞得流下口水了,就趕緊來我的家鄉品嘗一下食餅筒的味道吧!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5
我的家鄉在萍鄉,這座古老的小城歷史悠久,物產豐富,這里有許許多多的美景和美食,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小小美食家,我來向大家介紹家鄉的美食吧。
來過萍鄉的人都知道萍鄉人善於吃辣更不怕辣,雖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擋我對萍鄉美食的熱愛。萍鄉小炒肉、冬筍炒臘肉、上栗手撕狗肉、蓮花血鴨、源濱小河魚和豆腐、辣炒田螺和龍蝦,這些以辣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萍鄉的家常菜,也是萍鄉人的最愛,到萍鄉人家裡做客都會品嘗到這些美味,相信吃過的人都會大贊好吃,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恨不能多吃三碗飯。
當然,除了這些菜餚外,萍鄉還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特色小吃,像萍鄉炒粉、萍鄉米面、艾米古、米豆腐、霉豆腐、扣糯等美食都備受當地人的歡迎。就拿艾米穀來說吧,我奶奶最拿手了,我們全家去鄉下摘下新鮮的艾葉,拿回家先用大火蒸煮30分鍾煮出汁,然後將艾葉與麵粉和起來,放入蒸鍋,出爐即可使用。純天然製作,老少皆宜,我一次能吃四五個呢。媽媽喜歡吃百年老店楊鬍子米面和北橋的搓菜炒粉,爸爸喜歡吃姥姥做的霉豆腐,爺爺喜歡吃香甜的扣糯……你們看了是不是也直流口水了。
差點忘了還有我們小朋友喜歡的萍鄉零食:花果、鹽果子、萍鄉涼水、酸棗糕等等。暑假的時候我自己還和奶奶試著做過涼水,放蜂蜜、姜水、醋等,涼涼的好吃極了;純手工製作而成的花果色澤鮮美、造型獨特,口感甜脆,加工後不破壞原有的營養物質,特別是一些用橙皮、薄荷、紫蘇等做的花果,還具有祛寒止咳、清熱解毒、健脾開胃的治療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實的綠色保健食品。小朋友看了是不是嘴饞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中央電視台的《舌尖上的中國》吧,我被裡面的美味所折服,我想要如果萍鄉能有一個美食入選其中該有多好。我長大後無論在何方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美食家鄉的味道!因為我深愛著我的家鄉——萍鄉!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思念的不僅是家鄉的親人,還有那各種各樣的美食。我的家鄉是湖南,是一個山水如畫的好地方,同時,那兒的美食更是不計其數。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從小辣不怕,辣妹子從小不怕辣湖南的辣是眾所周知的,每家每戶必備農家小炒肉。金光閃爍的麻油裝點在肉片上,讓人垂涎欲滴,放在餐桌上是最亮眼的一道美味。
每一次有這道菜,我和姐姐不是爭就是搶,筷子爭鋒相鬥發出碰撞的響聲,只為了搶到那香氣撲鼻的辣味。我眼疾手快,一下子突破了重圍,搶先夾起一塊塞進嘴裡。頓時,濃濃的一股暖流流入心田,那軟軟的肉汁入口的感覺不法形容;辣味有點沖,本該嘖嘖稱贊的我開始不停地咳嗽起來,姐姐停住筷子,幸災樂禍起來;不過,我卻依舊心滿意足。
舌尖上的辣味,辣進心裡,永不忘記,值得欣賞!
臭,真臭!香,真香!香噴噴的臭豆腐在一時時的議論聲中你會發現總是矛盾的,這矛盾就是路邊酒樓,深巷小店裡的一種特色。
黑黝黝中還一點點白的,家鄉人從小愛到老的那一塊塊小小的,四方方的臭豆腐是讓我可看不願嘗的。可每次卻是大表哥都要纏著婆婆要吃的。捏著鼻子接住大表哥強迫塞到嘴裡的一小塊臭豆腐,我醉了!瞬間松開了鼻子,一下子吃了好幾塊。真香!這個過油後又用各種香料泡煮過的小黑東西真的不同一般!
舌尖上的香味,香進腦里,永不遺忘,值得欣賞!
老闆,來一份糖糍粑粑。好呢!在一聲聲的.吆喝中你會發現每一桌上都有一碗糖糍粑粑。
金黃閃光,一塊塔著一塊,疊成十八羅漢的三角,寓意著步步高升,甚是好看呢!糖糍粑粑不僅好看,而且好吃。輕輕聞聞那碗中飄出的香甜味,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撥弄它。若等不及時就直接張開大嘴,將一整個塞進,再細細咀嚼。暖暖的香米在齒間磨細,再一股腦地吞下,滿足感湧上心頭。舌尖上的甜味,蜜進回憶,永不褪色!
舌尖上的家鄉值得欣賞!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7
一說到宜昌,即沒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也沒有恬靜如畫的西湖,有的只是那令人贊不絕口的美食。
涼蝦,在宜昌的各個小巷路口都有一個攤子,一壺紅糖,一缸涼蝦再是一桶冰水,看著就口水直流,走過去,坐在那兒,點一杯,看著別人嫻熟的把涼蝦紅糖冰水混在一起攪拌兩下子,一杯涼蝦就做好了。記得小時候,我在家裡熱的直嚷嚷。爺爺也沒有辦法,只好倒來一缸水,讓我在裡面游泳可是,我還是熱的受不了,我奶奶說:「我來給你喝冰水,喝冰水會好點。」我爺爺聽了說:「乾脆給他去做一碗涼蝦。」我高興的直撲騰。我跟著爺爺來到廚房。首先,把米淘干凈再把它放到水裡泡個30分鍾,可是我這么著急,那等的了那麼長時間,我就一直在旁邊嘀咕,小米小米快洗澡,洗白白了我吃你。過了30分鍾,再把那些米磨成漿,放到碗裡面。然後就是技術活了,先把火開到中火,再慢慢的把米漿倒進去,邊倒還要邊攪,然後再淋入一點「灰水」現在看來就是清石灰水。然後把火關小,慢慢的調成糊狀的,再把米糊和冷開水並在一起,把米糊從漏勺里倒出去,就成了涼蝦里的蝦。再就是煮紅糖把紅糖煮成糖漿,就可以了。拿出一個碗,倒入冰水,放入涼蝦,再加一些紅糖漿。一碗清涼解暑,人見人愛的涼蝦就做好了。
當然宜昌的美食肯定不會只有涼蝦,還有一個美食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頂頂糕。
在小時候,起來的早就拿點錢出門給家長們買東西吃,每次走到買早點的地方都會四處觀望,走到一個離頂頂糕近一點的鋪子假裝去給家長買早點,再給自己帶一點頂頂糕。一個圓台形的米團,看起來並不怎麼好吃,但是你不知道,那裡面的紅糖,可以讓你回味一天。爺爺聽說我喜歡吃也就給我做頂頂糕了。爺爺從櫃子里拿出一些木頭做的模具,輕輕的把米鋪在上面,鋪到一半的時候放入一層紅糖。再放入蒸籠中,,過一會這些就好了,用一塊布隔著捧在手心裡,一點一點的吃掉,黏黏的,卻又不粘牙,幾口下去,一個就沒了,讓你還想吃。
宜昌,我的家鄉,浩浩盪盪的長江,熱情朴實的人們,和這些由他們做出的美食,這就是我的家鄉——宜昌。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8
1.全文語言流暢行文舒展自如自然灑脫稱得上是一篇較成功的之作
2.全文酣暢淋漓一氣呵成蘊藏著歡樂與期盼真摯感人開頭出手不凡
3.文章真實感強立體感強可讀性強趣味性強以敏銳的社會洞察力以童話反映現實陰暗面並以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貪婪眾生相稱得上入木三分
4.本文以…為線索使用權文章連貫流暢銜接自然同時通過前後具體事例的對比抨擊了……文章語言生動豐富可讀性強
5.能過合理的想像反映出意味深長的哲理…行文流暢簡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是一篇不錯的…文章清逸婉麗流暢連貫尤其人物語言幽默風趣再加上一些精妙詞語的使用無形中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6.全文可圈可點的佳句不少給文章增添了些文學情趣
7.本文在故事情節上或許並無特別之吸引人之處但仍不失為一篇成功之作其一較好地刻畫了角色的形象其二語言生動豐富生活氣息濃起到了良好的表情達意之效果
8.文章以…為結尾言簡意賅其味無窮
9.全文敘事集中不枝不蔓語言朴實流暢感情真摯感人
10.通過豐富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襯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文章想像合情合理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9
「民以食為天」,這里的「食」字不僅指的是用來充飢的食物,還應該包括人們對食物所寄託的各種情感。
我的家鄉是河北省臨西縣,位於冀魯交界之處,飲食文化更是融合了兩地特色,獨一無二。其中餅卷肉是最為著名的。臨西餅卷肉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它是由一張餅和碎牛肉組成的,雖然製作材料簡單,但做工極其考究。餅的干濕、軟硬程度,肉塊的大小,放肉、卷餅的技巧,火候等都是關鍵,就是別人明眼看也學不來。
先說這餅,絕不像山東的煎餅太硬、太脆對牙齒的咬合力是個考驗,也不像河北的雞蛋灌餅一樣較軟容易黏牙,而臨西餅卷肉不幹不濕、軟硬適中,且餅焦黃不糊,利於消化,最厲害的是整張餅一丁點的破洞都沒有,厚薄均勻。再說這肉,必須是牛肉,一定要是新鮮的牛肉,燉熟後並在原湯中浸泡24小時,用刀剁出的牛肉塊不可太大,也不可太過於碎。餅烙好後,將碎牛肉均勻地撒在餅上,隨即用餅將肉卷包住。火呢,一定是文火,最為講究的是燒火必須用木柴,且木柴一定是用「果木」制的,這樣的餅卷肉吃起來才能有一種自然的香氣,而且吃後余香久不散。
C. 江西省奉新縣好吃好玩的地方
百丈山風景區~位於江西省奉新縣百丈山大雄峰下,乘奉新到西塔的車(一天有三班),最早一班大約是7:00,在百丈寺下車即可,回去則可坐下午3:00左右的車。
D. 奉新的特產是什麼
奉新的特產是什麼
去奉新縣旅遊哪裡最好玩,那裡有什麼特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奉新的特產是什麼,希望大家喜歡。
奉新獼猴桃
奉新,座落在江西省西北部,距省會南昌僅63公里。這里山清水秀,自然條件優越,素有"仙源靈境"的美稱。獨特的水、土、光、肥等自然條件為獼猴桃生長營造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成就了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中華獼猴桃商品基地。1978年,奉新縣對獼猴桃的良種選育、人工栽培及加工等進行了科研攻關,選育出了"早鮮"(採摘期8月下旬—9月上旬)、"魁蜜"(採摘期9月中旬—10月上旬)、"金豐"(採摘期9月下旬—10月上旬)三個中華獼猴桃品種,贏得了"中華獼猴桃故鄉"的美譽。近年來又引進了美味系列品種"金魁"(採摘期11月上旬)。全縣現有獼猴桃種植面積3萬畝,萬畝集中連片獼猴桃基地1個,千畝基地5個,百畝基地20多個,2001年產量達4000萬斤以上,2002年產量可達6000萬斤。
由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通過近三年的考察和認證工作,在江西省奉新縣果業局和基地獼猴桃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省奉新縣124.4畝優質獼猴桃基地,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其基地的有機轉換工作達到了國家環保總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可,基地完全按照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的各項規定,嚴格按國際上有機食品生產轉換要求,經檢驗生產中的各種定量定性指標均達到ofdc的規定要求,近期(2003)經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確認和認證,按要求頒發了(ofdc)有機農場轉換證書。
奉新大米
奉新縣素以「貢米產地」、「優質米之鄉」而聞名,奉新大米種植、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宋史》和《天工開物》中就有記載,選作貢品進入宮廷,至今有幾百年的歷史。奉新大米外觀呈清白色或精白色,具有光澤,呈半透明狀,米粒細長大小均勻,堅實豐滿,粒面光滑、完整。奉新是南方稻區第一個獲得A-綠色食品標志和有機食品標志的縣。奉新大米遠銷北京、上海、廈門等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為進一步提高奉新大米的知名度,提升產業優勢,奉新縣農業部聯合糧食局通過招商引資組建投資總額超6000萬元的江西聚豐米業有限公司,生產極具奉新特色的給力米、松竹米。為依法保護地方特色農產品,奉新大米已申請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並於2009年12月正式通過認證保護。
在農耕技藝上,奉新大米種植技藝有著重要的地位。千年來,奉新農人遵循著傳統耕作技藝,體現了深厚的傳統農耕文化,《奉新縣志》(清同治版)「物產」篇中物別記載:「稻下鄉宜早,上鄉宜晚」充分說明了奉新大米種植幾百年來就稻作遵時的.習慣,宋應星《天工開物》「稻工」、「稻宜」、「稻災」、「水利」篇中,也詳細記錄了以奉新為主的南方水稻種植技藝,同時奉新農人更重視水稻種植後期的收割、晾曬、儲存,加上奉新的土壤、氣候、水源的優勢。使奉新大米歷史上就成為江南特別優秀的稻米,從宋朝華林胡氏先祖國子監主簿胡仲堯進貢奉新大米開始,奉新大米就成為供皇帝食用的御用貢品,此後,奉新大米就一直因其特殊的種植技藝而成為歷代皇朝的貢品。奉新雖然作為半山半平原地區,地域面積也不算大,但因廣泛種植奉新大米,而成為農業大縣,自宋以後就列為江南西道「望縣」之一,近代,省城南昌更是以奉新大米為優選的第一食用米品種。
釀飯坨
釀飯坨是奉新的傳統小吃,它主要原料為糯米,成品釀飯坨色澤金黃,口感香脆,是奉新人民過年過節的必備吃食,如今它的製作技藝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步驟如下:
1.將糯米洗凈,放入水中過夜浸泡,使糯米完全膨脹至顏色通透;
2.將浸泡後的糯米用大火蒸四十分鍾左右,待糯米呈晶瑩透明狀改用小火慢蒸保溫;
3.將煮熟的糯米按壓成碗口大小,然後點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紅印;
4.把成形的米餅放在太陽下晾曬,直至其中的水分完全蒸發;
5.把油燒熱,將米餅一片一片的放入油鍋中,炸制的過程中,不時用筷子輕輕點壓米餅中央,米餅會迅速膨脹開來,待其成金黃色時撈出,把油瀝干,成品釀飯坨就出爐了;釀飯坨炸制好後,一般會放入封閉的瓦罐中儲存,以保證其口感的香脆可口。
奉新碧雲米業
奉新是全國優質米之鄉、江西省優質稻示範縣。本公司是江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糧食加工、銷售及轉化於一體,公司被評為全國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 "碧雲牌"大米1999年相繼評為國家綠色食品、江西省名牌產品、重點保護產品、質量免檢產品、江西市場佔有率最高品牌、消費者認定質量最佳品牌,2000年又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巨胚米營養粉屬純天然、全營養、高科技營養食品,能促進嬰兒生長發育,對改善中老年人的睡眠、便秘、消化、補鈣等有較好輔助作用。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總經銷、總代理點50多個。
奉新霉豆腐
霉豆腐是江西宜春奉新縣的特產。
霉豆腐其製作方法是用新鮮豆腐,放置過一個星期左右發霉,發酵好豆腐與調料混合,過白酒再放入瓦壇子中即可。營養價值很高,具有開胃、去火、調味的功能。
宜春名茶
宜春境內聳巒疊翠,飛瀑流泉,雲蒸霧繞,土壤肥沃,最適宜茶葉生長。轄區內各縣(市)均產名茶,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寧紅、黃檗、翡翠、天工、烏龍五種名茶為上品。
;E. 江西人有那些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
1、戲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陽腔是南戲高腔源頭,演變成京劇、川劇等40多種戲曲。明代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代表中國古典戲劇最高水平,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清代蔣士銓稱乾隆間第一曲家。江西因盛產茶葉在清中期逐漸形成的採茶戲。
民間戲曲種類豐富,有號子、漁歌、山歌、小調、燈歌等,以興國山歌最為著名。
2、萍鄉春鑼
萍鄉春鑼是流傳在江西萍鄉一帶的由報春演變來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廣泛流傳在萍鄉市及周邊地區,運用萍鄉方言、兼有說唱的一種民間曲藝。萍鄉春鑼的起源目前還沒有在歷史文獻中找到確切記載。從傳統春鑼唱本內容來推測,春鑼在萍鄉的演唱流傳在清朝中葉就已出現。
傳統的萍鄉春鑼,由一個人表演,演唱者身披一黃色綢緞或布袋,將一面直徑約200公分的小鼓系在左腹部,鼓邊掛一同樣大小的小銅鑼,左手持鼓簽,右手持鑼槌,敲打出曲首的過門和段落之間的間奏音樂。以說唱為主,表演為輔。
3、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是中國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35個王牌旅遊景點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
截止到2012年,景德鎮市擁有國家4A級景區6個,分別是古窯·民俗博覽區、高嶺·瑤里風景區、浮梁古縣衙、洪岩仙境風景區、德雨生態園、中國瓷園;國家3A級景區3個,分別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廠明清園、江西怪石林。
湖田古窯遺址,湖田窯是中國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屬於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德鎮御窯廠,景德鎮御窯遺址博物館位於原御窯廠遺址內,御窯廠是元、明、清時期專為宮廷生產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國歷史上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屬於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4、茶文化
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
因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茶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通常用「六絕」來形容廬山雲霧茶,即「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
雲霧茶風味獨特,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
5、贛南客家文化
贛南客家人的進取精神、鄉土意識和淳樸務實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吒風雲的將軍古柏、肖華等名人。贛南600餘幢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
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贛南採茶戲、東河戲流傳至今。
F. 全國有哪些以客家人為主的城市有哪些著名的客家美食
客家人分布很廣,可以分成中國與海外兩個部分:
中國地區性客家人分布
客家地區分為純客家縣和非純客家縣,對於純客家縣和非純客家縣的定義,至今尚無衡量標准,比如純客家縣,客家人門應占總人口的多少,非純客家縣。應有多少客家人口或占總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認定為非純客家縣。所以只能根據過去和近年各地學者的調查資料排列出來。下列縣市是中國客家人分布的縣市。由於屬於階段性研究,所以只能作現時的參考。
江西:
純客家縣市有: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大余、崇義、安遠、龍南、全南、定南、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尋烏、石城和銅鼓等18個,非純客家縣市有:贛州、廣昌、永豐、吉安、吉水、泰和、萬安、遂川、井崗山、寧岡、永新、萬載、宜豐、奉新、靖安、修水、武寧、萍鄉、橫峰、鶩源等20個。
福建:
純客家縣市有:長汀、寧化、清流、明溪、連城、上杭、武平、永定、建寧、將樂、泰寧等11個。非純客家縣市有:崇安、光澤、邵武、順昌、沙縣、永安、三明、漳平、龍岩、南靖、平和、詔安等12個。
廣東:
純客家縣市有:梅江、梅縣、大埔、焦嶺、平遠、興寧、五華、紫金、龍川、和平、連平、陸河、新豐等13個。非純客家縣市有:深圳、東莞、乳源、樂昌、豐順、博羅、連南、東昌、惠陽、惠東、揭西、惠來、普寧、陸豐、海豐、連山等16個。
廣西:
非純客家縣市:合浦、防城、欽州、博白、浦北、陸川、靈山、寧明、崇左、扶綏、邕寧、玉林、橫縣、北流、容縣、武鳴、貴港、賓陽、藤縣、桂平、平南、武宣、馬山、蒼梧、梧州、來賓、象州、全秀、柳州、柳江、紹平、蒙山、鹿寨、宜山、賀縣、鍾山、柳城、環江、河池、荔蒲、平樂、陽朔、羅城、融水、融安、三江、鳳山等47個。
四川:
非純客家縣市:通江、達縣、巴中、儀隴、廣安、合江、瀘州、內江、富順、隆昌、威遠、資中、安岳、仁壽、簡陽、成都、新津、雙流、新都、溫江、金堂、廣漢、彭縣、什邡、西昌、會理等。
重慶
非純客家縣市:重慶、巴縣、合川、涪陵等。
貴州:
非純客家縣市:遵義、榕江。
湖南:
非純客家縣市:臨湘、平江、瀏陽、醴陵、茶陵、炎陵、攸縣、安仁、常寧、耒陽、酃縣、永興、桂東、汝城、江永、江華、郴縣、宜章等。
海南:
非純客家縣市:儋縣、澄邁、定安、臨高、瓊海、義昌、萬寧、三亞等。
台灣:
非純客家縣市: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東、嘉義、高雄、彰化、花蓮、雲林、台東、台北等。
香港與澳門:
香港與澳門的客家雜居各處,並且佔了當地居民相當的比例。香港的新界、元朗的老居民多數為客家人。
陝西:
陝南有不少從閩、粵、贛客家區返遷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居住區,人口20萬,尚無法確定非純客家縣市。
河南:
豫南有不少從閩、粵、贛客家地區返迂的客家人,還未確定那些是非純客家縣。
以上客家人數約7000萬人
海外客家人分布:
亞洲:
印度尼西亞 120萬人 馬來西亞 125萬人 泰國 60萬人 新加坡 60萬人 菲律賓 0.68萬人 越南 15萬人 緬甸 5.5萬人 柬埔寨 1萬人 印度 2.5萬人 寮國 0.5萬人 沙烏地阿拉伯 0.22萬人 日本 1.2萬人 汶萊 0.9萬人 巴基斯坦 0.2萬人 尼泊爾 0.24萬人 斯里蘭卡 0.17萬人 科威特 0.017萬人 朝鮮 0.1萬人 韓國 2萬人 土耳其 0.05萬人 孟加拉國 0.05萬人
美洲:
美國 28.4萬人 牙買加 10萬人 特立達尼達和多巴哥 0.6萬人 巴拿馬 0.5萬人 哥倫比亞 0.01萬人 瓜地馬拉 0.01萬人 多米 尼加 0.12萬人 加拿大 8.1萬人 玻利維亞 0.01萬人 秘魯 20萬人 巴西 0.24萬人 智利 0.12萬人 蓋亞那 0.6萬人 阿根廷 0.05萬人 古巴0.81萬人 厄瓜多爾 0.02萬人 蘇利南 0.4l萬人 委內瑞拉 0.02萬人 墨西哥 0.01萬人
歐洲:
法國 3萬人 荷蘭 0.21萬人 俄羅斯0.12萬人 丹麥012萬人 挪威0.03萬人 英國 15.2萬人 德國 0.5萬人 義大利 0.1萬人 瑞士 0.1萬人 比利時 0.043萬人 葡萄牙0.05萬人 瑞典0.24萬人 前南斯拉夫地區 0.24萬人 捷克 0.01萬人 奧地利 0.05萬人 冰島0.01萬人 西班牙 0.02萬人 盧森堡 0.02萬人
非洲:
馬達加斯加 0.02萬人 莫三比克 0.03萬人 奈及利亞 0.02萬人 獅子山 0.006萬人 尚比亞 0.006萬人 迦納 0.02萬人 留尼旺 1.8萬人 模里西斯 3.5萬人 肯亞 0.01萬人 南非 2.5萬人 民主剛果 0.02萬人 安哥拉0.02萬人 塞席爾 0.05萬人
大洋洲:
巴布亞紐幾內亞 0.12萬人 諾魯 0.12萬人 臘色爾 0.12萬人 索羅門群島 0.12萬人 澳大利亞 4.3萬人 紐西蘭 0.1萬人 塔希提 1萬人 斐濟 0.5萬人 馬紹爾群島 0.05萬人 西薩摩亞 0.03萬人
以上列的82個國家,若把中國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單列,則為85個國家和地區。這是普遍認同的數字,但近年也有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一百有餘。總人口有8千多萬、一億左右、1.2億等不同數據。按上述數計算,應為8000萬左右較為確切。
盆菜作為客家菜的菜式出現由來以久,一般也稱為大盤菜,大盤菜源於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盤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大大的盤子,將食物都放到裡面,和在一起,融匯出一種特有滋味。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盤之中,最易吸收餚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時候每圍一盤,一層一層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濃,令人大有漸入佳景之快。
明、清兩代,深圳下沙村民把盆菜稱為「新安盆菜」,當時吃盆菜用木盆盛菜,一桌用一個木盆,一張八仙桌,四條長凳,八人一桌,俗稱「吃盆菜」。後來下沙人丁興旺,生活越來越富裕,鬧元宵的人越來越多,就改稱為「大盆菜」。他們稱該村的盆菜是做工、配料、烹飪方式保存完好的正宗盆菜。
香港元朗圍村把盆菜當作地方的招牌菜(圍村菜)向世人推介;關於圍村菜的淵源。食家韜哥介紹,元朗平原乃魚米之鄉,原料豐富。但也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原因。比如有點歷史的氏族,家境富裕,自耕自給,豐衣而足食。家長害怕二世祖們外出惹事生禍,多設法給他們娶姨太,容許他們抽大煙,使他們整天貓在家裡。少爺們呆在家裡,當然是吃了早餐想午餐,吃了午餐想晚餐,逼得廚娘們用足心思,變盡戲法整出好吃的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慾。就地取材、美味而又變化多端的圍村菜就應運而生了。
盆菜比之有來頭的「一品鍋」更富有鄉土氣息,看似粗粗的盆菜實質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鹵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里更有乾坤,由雞、鴨、魚、蚝、腐竹、蘿卜、香菇、豬肉等十幾種原料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定然會呈現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處的菜,味道越鮮美。傳統的盆菜以木盆裝載,現時多數改用不銹鋼盆,餐廳亦有採用砂鍋的,可以隨時加熱,兼有火鍋的特色。
很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廣東沿海地區和香港新界乃至東南亞都有吃盆菜的習俗,但是追溯起盆菜的淵源,大概有兩個版本。
宋末大將文天祥率麾下被元兵追殺,過伶仃洋狼狽逃至現時深圳市(當時的東莞)的灘頭,通常會有文章寫成是新安縣,其實新安縣設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別說宋,即使元時都還未出現此縣。當其時,文天祥登陸灘頭時天色已晚,部隊只有隨身帶備之米糕,缺乏菜餚。「惶恐灘頭說惶恐,伶汀洋里嘆伶汀」,文天祥的心境可想而知。船家們同情忠臣,用自己儲備的豬肉、蘿卜,加上現捕的魚蝦,船上沒有那麼多碗碟,只好將就些,拿木面盆一齊盛出來。文天祥是客家人,現在的深圳下沙村人多以客家人自居,因此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客家人和下沙村民對盆菜有如此的熱誠。
另一版本是:南宋末年,宋帝為逃離金兵追趕,落難到如今的香港元朗,正當隨從四齣張羅食物之際,當時的村民得悉皇帝駕臨,為表心意,紛紛將家中最珍貴的食物貢獻出來,倉促間以木盆權充器皿,盛載佳餚,這也成就了盆菜一向把最貴重的食材擺在最上層的方式。不過,這個傳說也只是傳說罷了,要考究起來,總有讓人生疑之處,因為用洗身體的木盆當作食器畢竟是大不敬的行為,怕且當時的民眾亦不至於對皇帝如此不恭。
不管史實如何,盆菜作為餐飲業的一個奇葩,其烹飪方式的多元化,食材結構可隨意變換,享用時營造的那種樂也融融的團圓氛圍,所有這一切歸根到底是難得的「和味」享受。
【客家菜】
客家飲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客家菜餚,另一為客家小吃。
【客家菜餚】在榜上有名的系指東江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與潮菜比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這又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
首先,因為以往客家人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菜咸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 原味可口】 誠然,社會在不斷變革,在如今的社會主義新時期,客家菜也在不斷創新。傳統的東江菜在現代客家人的鍋頭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譽。原汁原味
【原汁原味】 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選料講求野生家養粗種的食物,即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食品的質量好、味道好與客家人的生態環境好尤其是水好有著很大的關系;二是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三是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一般用生蔥熟蒜調味。
【可口可心】 所謂可口可心,系指清淡的口感、實惠的價碼和調和的作用。其調和作用類似現代術語「飲食療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壯腰補腎、養顏益氣等功效。目前,客家菜除有傳統的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這些「老三篇」外,比較具特色的有:
【水蒸雞】 選用家養或在山上用蟲草穀物群養的雞,整隻放在鍋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切成六大塊趁熱吃,十分鮮甜滑嫩。另據資料介紹,這種用土法飼養的雞比用精飼料養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餘倍,可見基營養價值極高。
【全豬套餐】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一年到頭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則是吃牛肚崗、牛柏葉、牛心頂和牛栓肉為主,和其它地方不同,這里吃的牛柏葉沒有去掉上面的黑膜,據說主要是為了健胃。
【 豆腐套餐】 客家人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鮮】 萬綠湖野生的桂花魚、鱔魚和石鯰魚仔,肉堅滑、味清甜,不帶泥腥,或蒸或燉或煎都很可口。
客家小吃
【客家小吃】是客家飲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及做紅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東西」,每種小吃幾乎都與農事季節有關,或者說反映了一種客家習俗。
【正月元宵節】 元宵節客家人總要吃湯丸和懸掛花燈籠。湯丸有咸與甜兩種,取「團圓」的好兆頭。客家人的習慣是過了元宵節、吃了湯丸以後,就要送回家過年的親人出遠門,表示祝願親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來團圓。在元宵節或早三幾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廳的樑上懸掛大花燈籠,並請親朋好友前來吃灑祝賀,期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先祖神位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願,完畢後眾人開懷暢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一般是一個兒子掛一個燈籠,哪個圍屋掛的燈籠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興旺。
【二月二】 取下花燈,燒過年貼的對聯、「利是」,清理、吃完過年時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備開春干農活。
【 三月清明】 這一期間野艾草比較鮮嫩,客家人就采來做成糍來吃。清明過後,就開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語說:「吃了野艾糍,肩頭磨得損。」 在廣州的萬綠湖酒家裡,還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據其朱老闆介紹,野艾還具有清涼滋補的功效。
【四月八】 也叫水節,立夏節,因為是在表黃不接的時候,過節吃的食品較差,大多數吃的是傑米粉與麥皮混和做的糍。
【五月五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以表示紀念屈原,還吃釀苦瓜和用剛收成的黃豆做的釀豆腐。
七月十四 上半年農作物的收成與下半年的耕種已基本結束,有喜慶豐收和放假休息的氣氛,這天家家戶戶磨豆腐、吃鴨子,還要吃多種做法的新鮮花生。
【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餅、田螺都表示團圓,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過節。以往還有放孔明燈作娛樂的傳統。
【九月九重陽節 】也叫鬼節,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這天進行。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區有句話叫做「冬(冬至)大過年(春節)」,意思是比春節還要隆重,因為秋收冬藏,農事已畢,一年耕稼,豐碩喜人。這天吃的小吃是蘿卜糍,由於這時天氣寒冷乾燥,所以客家人都在這一時節臘豬肉、腌鹹菜等,准備過春節,這天臘的豬肉可保存較長時間。
【春節(過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不出遠門,忙著准備過年的食品、迎接遠歸的親人。過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籠糍,還有紅燒肉、釀豆腐等客家菜。特別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與親人團聚。
G. 奉新有什麼好玩的
地形氣候:奉新屬贛西北九嶺山的分支及余脈,分北、中、南三大支脈,向東伸展。縣境三面環山,形成西高東低的地勢,從西向中、東部逐漸傾斜、低落,構成明顯的西部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東部低丘河谷平原,屬典型的丘陵山區地形地貌。最高峰五梅山(海拔1516.3米),最低點宋埠中堡(海拔27米),全境平均海拔300米。奉新縣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農業生產發展。隨著地形變化,氣溫由東到西遞減,降雨量由東到西逐增,東西干濕明顯,南北溫差較小。全縣年平均氣溫為17.3°C。其中,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4.7°C,歷史上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5.1°C,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9°C,極端最高溫曾在8月初出現達40.4°C。全年平均降雨量為1612毫米,最多年份達2264毫米,最少年份只有1237毫米,降雨量集中在4—6月份,佔全年的54%,7—9月雨量減少,不到全年的28%。年相對濕度平均為79%,無霜期年平均為26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達1803小時。
自然資源:奉新縣資源極為豐富,優質米、毛竹、獼猴桃、水電、花卉苗木、旅遊為奉新縣的幾大優勢,素享有「貢米產地」、「優質米之鄉」、「中華獼猴桃之鄉」、「江南竹鄉」和「仙源靈境」的美譽。
①農林資源:境內有宜耕面積75萬畝,現已開墾利用42萬畝,年產糧食24萬多噸。奉新優質米久負盛名,近年來更是聲譽鵲起,碧雲牌系列優質米先後榮獲國家綠色食品、江西名牌產品和出口免檢產品稱號,在全國久銷不衰。全縣有林地面積131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56.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88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6725萬根,居全省第二,全國第五。獼猴桃面積2萬余畝,面積江南最大,鮮果風味獨特。廣闊的森林還衍生棲息著較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野兔、野豬、狼、山雞、蛇、葯材等)資源。
②水電資源:境內山溪河港交織,水電資源極為豐富,蘊藏量7.79萬千瓦,可開發5.5萬千瓦,現已開發3.1萬千瓦,年發電量1.4億度左右,名列全市首位、全省第三位。已有大小水電站128座。100%鄉村通電,並有110千伏輸變電站。
③水面資源:全域水面面積9.76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3.92%,其中河流,港河水面達7.08萬畝,水庫1.84萬畝,大小池塘0.84萬畝,漁業養殖面積2萬畝。
④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的礦種有螢石、瓷土(含高嶺土)、花崗岩、鉀長石、粘土、砂石、石英石、鉭鈮礦、銅、鋁、鐵、鈾等十幾種,其中花崗岩石板材境內分布較廣,且質地好,具有較大的開采價值。
H. 奉新娛樂體驗,奉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奉新旅遊攻略
中文名稱
奉新縣
外文名稱
Feng XinCounty
行政區類別
區縣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宜春市
下轄地區
轄18個鄉鎮場
政府駐地
馮川鎮
電話區號
0795
郵政區碼
330700
地理位置
東經114°45′′,北緯28°34′
面積
1642平方公里
人口
32萬人(2010年)
方言
贛語(奉新話)、客家語[1]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7.3°C
著名景點
濟美牌坊、華林書院、越王山、百丈寺
I. 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做點什麼生意好呢
冬筍,大米,竹子,香茹都是奉新的特產,可以考慮倒賣,要是有錢,可以開發一個羅卜潭風景區。
J. 奉新有什麼出名的,有什麼特產嗎
有,比如胡氏
基地
啊,
宋應星紀念館
,優質米、
毛竹
、
獼猴桃
、
茶葉
等等,都是奉新的
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