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臘月二十三要送灶神上天,這個民俗的來源是什麼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小年祭灶】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司馬彪注釋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來源吧。還有,或說灶神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說不一。民間則流傳著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
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台,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閑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准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制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些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祭灶相關】
祭灶的由來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的傳說
廿三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里,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里,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祭灶的風俗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後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台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里,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里,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在晉北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祭灶的飲食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條。
祭灶的歌謠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准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綉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於四進土,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的說法,體現了民間對戲劇故事的偏愛。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祭灶的對聯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 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臘月二十三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小年掃塵】
掃塵,即掃年,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有趣的是,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屍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屍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傢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一次。三屍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屍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屍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屍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倖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三屍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崇的「神」。據《太上三屍中經》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小年吃糖】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Ⅱ 公益廣告語和商業廣告語
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
除了相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
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
來時給你一陣芳香,走時還我一身潔凈。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小草對您微微笑,請您把路繞一繞。
欲攬春色入自家,無可奈何成落花。
我是一隻小小小鳥,總是飛呀飛不高。
1 + 1 = 2,一棵樹 + 一棵樹 = 一片樹林
綠色是地球的本色
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保護樹木,就是保護自己
芬芳來自鮮花,美麗需要您的呵護
綠色——生命之源
踏破青氈可惜,多行數步何妨
紅花綠草滿園栽,風送花香碟時來
花開堪賞直須賞,莫要折花空賞枝
花草叢中笑,園外賞其貌
我為你美麗的心靈綻放
帶走的花兒生命短暫,留下的美麗才是永遠
願君莫伸折枝手,鮮花亦自有淚滴
森林是氧氣的製造工廠
草木綠,花兒笑,空氣清新環境好
來時給你一陣芳香,走時還我一身潔凈
種一棵樹,種一枝花,世界會更美好
草兒可愛,大家愛
距離產生美,謝絕親密接觸
繞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綠。
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一起動手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促綠色消費,做綠色選民
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的河道
把綠色帶進21世紀
心動不如行動,去怨不如去干
我是環保一員
地球是我們從後代手中借來的
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垃圾回收,保護地球,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揀回垃圾分類老傳統,倡導綠色文明新時尚
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人類若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保護環境,保存希望
用行動護衛家園,用熱血澆灌地球
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Ⅲ 有什麼好的歇後語
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比喻雙主旗鼓相當, 不分勝負、 高下、優劣。)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接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接著腦袋往火炕里鑽——憋氣窩火
接著中頭喝水——勉強不得
(比喻不能強迫人去做不願做的事。)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矮子爬坡——貪便宜
按老方子吃葯——還是老一套
暗地裡耍拳——瞎打一陣
安祿山起兵——反了
案板上砍骨頭——乾乾脆脆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
B
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八十歲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半夜吃柿子——專揀軟的捏
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鳴驚人
抱住木炭親嘴——碰一鼻子黑
抱著元寶跳井——捨命不舍財
冰糖煮黃蓮——同甘共苦
C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茶壺煮餃子——倒(道)不出
拆了的破廟——沒神
出窯的磚——定型了
廚房裡的垃圾——雞毛蒜皮
D
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大老爺坐堂——吆五喝六
大炮打麻雀——不夠本錢
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刀尖上走路——玄乎
肚皮上磨刀——好險
肚子里敲鼓——心中亂撲騰
E
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F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飛機上吹笛子——唱高調
飛機上吹喇叭——空響(想)
飛機上點燈——高明
飛機上掛口袋——裝風(瘋)
飛機上掛暖壺——高水瓶(平)
飛機上做夢——天知道
G
擀麵杖吹火—— 一竅不通
剛孵出的小雞——嘴硬腿軟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狗攆鴨子——呱呱叫
狗頭上長角——裝羊
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
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掛羊頭賣狗肉——里外不一
H
何家的姑娘嫁鄭家——正合適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懷里抱冰——心寒
黃連樹下吹喇叭——苦中作樂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火車拉汽笛——鳴(名)聲挺大
J
撿芝麻丟西瓜——貪小失大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近視眼看月亮——好大的星
井裡劃船——前途不大
K
開弓不放箭——虛張聲勢
孔夫子搬家——凈書(輸)
口袋裡裝釘子——個個想出頭
L
拉磨的驢斷了套——空轉一遭
拉琴的丟唱本——沒譜
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
老虎打架——勸不得
老虎掛念珠——假慈悲
老虎拉車——誰趕(敢)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頭上拔毛——不知厲害
老虎頭上拍蒼蠅——好大的膽子
老虎嘴裡拔牙——找死
老九的弟弟——老十(實)
老牛追兔子——有勁使不上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老鼠啃碟子——全是瓷(詞)
老鼠碰見貓——難逃
老鼠跳進糠囤里——空歡喜
老鼠鑽進風箱里——兩頭受氣
老鼠鑽進書箱里——咬文嚼字
梁山上的兄弟——不打不相識
林黛玉進賈府——謹小慎微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劉備招親——弄假成真
劉皇叔哭荊州——拿眼淚嚇人
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得出神
龍王跳海——回老家
聾子的耳朵——擺設
魯智深出家——毫無牽掛
捋著鬍子過河——謙虛過度
M
麻子跳傘——天花亂墜
馬群里的駱駝——高一等
馬謖用兵——言過其實
馬尾作琴弦——不值一彈(談)
賣豆芽不帶秤——亂抓
盲人上街——目中無人
貓吃老鼠——天經地儀
貓哭耗子——假慈悲
毛驢和牛頂架——豁出臉來干
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沒病抓葯——自討苦吃
夢里看牡丹——想得美
廟里失火——慌了神
木匠帶枷——自作自受
N
拿著鳳凰當雞賣——貴賤不分
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P
判官的女兒——鬼丫頭
皮球抹油——又圓又滑
Q
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秦瓊賣馬——沒辦法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
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
R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S
入秋的高梁——老來紅
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
沙灘上走路——一步一個腳印
上弦的月亮——兩頭尖(奸)
上鞋不用錐子——針(真)行
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屎殼郎搬家——滾蛋
屎殼郎下飯館——臭講究
壽星拿琵琶——老調常談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宋江的軍師——吳(無)用
孫二娘開店——進不得
孫猴子穿汗衫——半截不象人
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孫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孫悟空翻跟頭——十萬八千里
孫悟空碰見如來佛——有法難使
孫悟空聽見金箍咒——頭疼
T
偷來的鑼鼓——打不得
頭發里找粉刺——吹毛求刺(疵)
頭上點燈——高明
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兔子拉車——連蹦帶跳
兔子尾巴——長不了
腿肚子上綁暖壺——水平比較高
駝子上山——前(錢)緊
W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王八吃稱砣——鐵了心
王八笑烏龜——彼此彼此
蚊子打呵欠——好大的口氣
烏龜請客——盡是王八
烏龜笑王八——彼此彼此
武大郎放風箏——出手不高
X
膝蓋上釘掌——離蹄(題)太遠
瞎子點燈——白費蠟
瞎子逛大街——目中無人
瞎子認針——對不上眼
小蔥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小泥鰍跳龍門——妄想成龍
小子打老子——豈有此理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徐悲鴻的馬——中看不中用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Y
啞巴挨打——痛不勘言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啞巴拾黃金——說不出的高興
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
葉公好龍——口是心非
一根筷子吃藕——專挑眼
魚口裡的水——有進有出
月亮跟著太陽走——借光
Z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張飛遇李逵——黑對黑
芝麻開花——節節高
芝麻落進針眼裡——巧極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歸天——氣死的
豬八戒喝磨刀水——內銹(秀)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豬鼻子插蔥——裝象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軟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雞——拿別人出氣
挨打的烏龜——縮脖子啦
挨刀的鴨子——亂竄
挨了巴掌賠不是——奴顏媚骨
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
挨了打的鴨子——亂竄
挨了刀的肥豬——不怕開水燙
挨了刀的皮球——癟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nian〕了
挨著火爐吃海椒(辣椒〕——里外發燒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風箏——節節高;節節上升
矮子放屁——低聲下氣
矮子觀光——隨聲附和
矮子過河——安(淹)心
矮子裡面拔將軍——將就材料;短中取長
矮子爬樓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爬坡——貪便宜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上下為難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矮子坐高凳——上下夠不著;上下為難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沒能耐
阿二吹笙——濫竽充數
阿二當郎中——沒人敢請
阿二滿街串——吊兒郎當
阿哥吃面——瞎抓
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阿拉伯數字8字分家——零比零
阿婆留鬍子——反常
阿慶嫂倒茶——滴水不漏;點滴不漏
愛打官司逞英雄——窮斗氣
安祿山起兵——反了
庵堂里的木魚一任人敲打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鵪鶉要吃樹上果——盡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
岸上按撈月——自費功夫;白費勁
岸上看人溺水——見死不救
按別人的腳碼買鞋——生搬硬套
按綵球的乞丐——高興得發傻
按倒牛頭喝水——辦不到
按方抓葯——照辦
按雞頭啄米——白費心機
按老方子吃葯——還是老一套
按牛頭喝水——辦不到;設法辦
按下葫蘆起了瓢——顧了這頭丟那頭
按著腦袋往火坑裡鑽——憋氣窩火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案板底下放風箏——飛不起來
案板頂門——管得寬
案板上的擀麵杖——光棍一條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隨人宰割
案板上的魚——挨刀的貨
案板上砍骨頭——乾乾脆脆
暗地裡盯梢——偷偷摸摸
暗室里穿針——難過
暗中使絆子——蔫(nian)兒壞
熬盡了燈油——燒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湯了
鏊子上烙餅——翻來翻去
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八個錢算命——哪能包你一世
八虎闖幽州——死的死,丟的丟
八里庄的蘿卜--—心裡美
八畝地里一棵谷- 就這一個
八匹馬拉不開——難分難解
八千歲留鬍子——大主意個人拿
八十老太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
八十老翁吹喇叭——有氣無力
八十歲吹喇叭——壽長氣短
八十歲的阿婆——老掉牙了
八十歲跳舞——老天真
八仙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過海——能行風的行風,能下雨的下雨
八仙桌缺只腳——擺不平
八仙桌上擺夜壺--不是個(家)伙
八仙桌上的老九 ---挨不上號
八仙桌上放盞燈----明擺著
八旬奶奶三歲孫——老的老,小的小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紅
八月的天氣——一會兒晴,一會兒雨
八月里的黃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月餅——正是時候
八月十五看龍燈----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種花生——瞎指揮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過節,無你也過節
八字寫一撇----少一劃
巴掌被蚊咬——手癢
巴掌打空----勞而無功
巴掌蒙眼睛——其實遮不住天
巴掌劈磚頭——硬功夫
叭拉狗蹲牆頭——硬裝坐地虎
叭拉狗掀門簾----全仗一張嘴
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
扒了皮的癩蛤蟆--活著討厭,死的還嚇人
芭蕉結果--一條心
疤痢眼照鏡子--自找難看
拔河比賽--兩頭拉
拔節的個個筍--天天向上
拔了蘿卜窟窿在--有根有據
拔了蘿卜有眼在--不得白就力
拔了蘿卜栽上蔥--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鴿子--飛不了
拔了毛的鴿子--看你咋飛
拔了毛的獅子--惹你笑
把鐮刀卡在喉嚨里--吞也吞不下,吐又吐不出來
把牛角安在驢頭上--四不像
把手插在磨眼裡--自找苦吃
把它當枕頭--置之腦後
把珍珠當泥丸--真不識貨
靶場上練瞄準--睜隻眼閉隻眼
霸王請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白玻璃瓶裝清水--看透了
白布進染缸--洗不清
白菜熬豆腐--誰也不沾誰的光
白菜長心--老了
白菜葉子炒大蔥--親(青)上加親(青)
白菜煮豆腐--一清二白(白菜、白豆腐)
白痴的葫蘆--傻瓜一個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調
白骨精唱歌--怪腔怪調
白骨精的飯食--碰也不要碰
天上落豆渣---該豬吃
元宵滾進鍋里---混蛋一個
天落饅頭---狗造化
五百錢分兩下---二百五
牛屎蟲搬家---滾蛋
頭頂上長瘡,腳底下化膿---壞透了
東岳廟里二胡---鬼扯
石頭放在雞窩里---混蛋
老肥豬上屠---挨刀的貨
老虎拖蓑衣---無人氣
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幾
灰堆里燒山葯---都是些灰(混)蛋
芝麻地里撒黃豆---雜種
陰間出賞格---尋鬼
弔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臉
肉骨頭敲鼓---葷(昏)都 都
肉骨頭吹喇叭---葷(昏)都都
肉鍋里煮湯圓---葷(昏)蛋
後背梁長瘡骨臍眼流膿---壞透了
豆豉口袋---臭東西
孝弟忠信禮義謙---無恥
披著狗皮---不是人
范進中舉---喜瘋了
茅廁里題詩---臭秀才
茅房裡打燈籠---照屎(找死)
狗打噴涕---三日晴
狗咬叫化子---畜牲也欺人
狗咬皮影子---沒一點人味
屎殼郎打哈欠---一張臭嘴
屎殼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騰雲駕霧,不知道死在眼前
駱駝生驢子---怪種
種地不出苗---壞種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看見菩薩屙屎---講鬼話
高梁撒在粟地里---雜種
鐵匠鋪的料---挨打的貨
望鄉台上高歌---不知死的鬼
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菩薩的胸懷---沒有心肝
雪地畫梅---狗腳板
堂屋裡掛獸皮---不象話
貓兒攀倒甑---狗得福
強盜畫影象---就你那副賊形
跌在竹園里---該扦(千)死
猴子拉稀---壞了腸子了
牆頭上跑馬---不回頭的畜牲
瞎子拉琴---瞎扯
閻王的爺爺---老鬼
瞎子點燈——(白費蠟、白費油)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飛蛾撲火——(找死、自尋死路)
老鼠鑽進風箱里——(兩頭受氣)
木頭眼鏡——(看不透)蚊子腹中刳脂油--沒有油水
·沸水鍋里煮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瘋姑娘講笑話--嘻嘻哈哈
·請狼來做客--活得不耐煩
·瘸子靠著瞎子走--取長補短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汽車壞了方向盤--橫沖直撞
·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窮寡婦趕集——要人沒人,要錢沒錢
·耗子掉水缸——時髦(濕毛)
·韓湘子吹笛——不同凡響
·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
·黃狗頭上出角——盡出洋(羊)相
·黃鼠狼覓食——見機(雞)行事
·黃鼠狼的腚——放不出什麼好屁來
·耗子啃皮球——客(嗑)氣
·和尚廟對著尼姑庵——沒事也得有事
·和尚的木魚——合不攏嘴
·豁牙子拜師傅——無恥(齒)之徒
·豁子喝米湯——無恥(齒)下流
·豁子嘴照鏡子——當面出醜
·姐妹倆賽錢——比夫(富)
·叫花子過煙癮——討厭(煙)
·叫化子扭秧歌——窮快活
·餃子皮太薄——難免要露餡
·京戲走台步——慢慢蹭
·見了火的蠟燭——軟不拉耷
·見了駱駝說馬腫——少見多怪
·脊樑長瘡,胸口貼膏葯——不顧後患
·街上賣笛——自吹 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八十歲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半夜吃柿子——專揀軟的捏
半夜三更放大炮—— 一鳴驚人
抱住木炭親嘴——碰一鼻子黑
抱著元寶跳井——捨命不舍財
冰糖煮黃蓮——同甘共苦
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大老爺坐堂——吆五喝六
大炮打麻雀——不夠本錢
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刀尖上走路——玄乎
肚皮上磨刀——好險
肚子里敲鼓——心中亂撲騰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飛機上吹笛子——唱高調
飛機上吹喇叭——空響(想)
飛機上點燈——高明
飛機上掛口袋——裝風(瘋)
飛機上掛暖壺——高水瓶(平)
飛機上做夢——天知道
拉磨的驢斷了套——空轉一遭
拉琴的丟唱本——沒譜
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
老虎打架——勸不得
老虎掛念珠——假慈悲
老虎拉車——誰趕(敢)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頭上拔毛——不知厲害
老虎頭上拍蒼蠅——好大的膽子
老虎嘴裡拔牙——找死
老九的弟弟——老十(實)
老牛追兔子——有勁使不上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老鼠啃碟子——全是瓷(詞)
老鼠碰見貓——難逃
老鼠跳進糠囤里——空歡喜
老鼠鑽進風箱里——兩頭受氣
老鼠鑽進書箱里——咬文嚼字
梁山上的兄弟——不打不相識
林黛玉進賈府——謹小慎微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劉備招親——弄假成真
劉皇叔哭荊州——拿眼淚嚇人
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得出神
龍王跳海——回老家
聾子的耳朵——擺設
魯智深出家——毫無牽掛
捋著鬍子過河——謙虛過度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按下葫蘆起了瓢——顧了這頭丟那頭
芝麻開花--節節高
瞎子點燈——白費蠟、白費油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老鼠鑽進風箱里——兩頭受氣
空棺材埋人——(目中無人)蚊子腹中刳脂油--沒有油水
·沸水鍋里煮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瘋姑娘講笑話--嘻嘻哈哈
·請狼來做客--活得不耐煩
·瘸子靠著瞎子走--取長補短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汽車壞了方向盤--橫沖直撞
·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窮寡婦趕集——要人沒人,要錢沒錢
·耗子掉水缸——時髦(濕毛)
·韓湘子吹笛——不同凡響
·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
·黃狗頭上出角——盡出洋(羊)相
·黃鼠狼覓食——見機(雞)行事
·黃鼠狼的腚——放不出什麼好屁來
·耗子啃皮球——客(嗑)氣
·和尚廟對著尼姑庵——沒事也得有事
·和尚的木魚——合不攏嘴
·豁牙子拜師傅——無恥(齒)之徒
·豁子喝米湯——無恥(齒)下流
·豁子嘴照鏡子——當面出醜
·姐妹倆賽錢——比夫(富)
·叫花子過煙癮——討厭(煙)
·叫化子扭秧歌——窮快活
·餃子皮太薄——難免要露餡
·京戲走台步——慢慢蹭
·見了火的蠟燭——軟不拉耷
·見了駱駝說馬腫——少見多怪
·脊樑長瘡,胸口貼膏葯——不顧後患
·街上賣笛——自吹
生吞蜈蚣——白爪撓心
五根手指頭——三長兩短
五月的石榴——紅火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茅廁里題詩---臭秀才
茅房裡打燈籠---照屎(找死)
狗打噴涕---三日晴
狗咬叫化子---畜牲也欺人
狗咬皮影子---沒一點人味
屎殼郎打哈欠---一張臭嘴
屎殼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騰雲駕霧,不知道死在眼前
駱駝生驢子---怪種
種地不出苗---壞種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看見菩薩屙屎---講鬼話
高梁撒在粟地里---雜種
鐵匠鋪的料---挨打的貨
望鄉台上高歌---不知死的鬼
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菩薩的胸懷---沒有心肝
雪地畫梅---狗腳板
堂屋裡掛獸皮---不象話
貓兒攀倒甑---狗得福
強盜畫影象---就你那副賊形
跌在竹園里---該扦(千)死
猴子拉稀---壞了腸子了
牆頭上跑馬---不回頭的畜牲
瞎子拉琴---瞎扯
閻王的爺爺---老鬼
竹籃打水——一場空
錐子上抹油——又尖(奸)又滑
走夜路吹口哨——壯自己的膽子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
Ⅳ 唐山市有什麼好吃的
唐山的蜂蜜麻糖非常的出名,工藝非常的復雜,配料、和面、擀片兒、炸制等等都非常的講究,做出的成品,每一片像紙一樣薄,而且顏色是淡黃的,幾乎像透明一般,清脆香甜,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而且形狀也非常的漂亮,猶如花朵一般,其實光看就會讓人覺得非常的有食慾。
Ⅳ 小飯店起名
飯店名字大全是易名網林大師為您收集整體的各種飯店名字大全,主要包括了東北飯店名字大全,湘菜飯店名字大全,各地小飯店名字大全,各種地方家常菜飯店名字大全 ,回民清真飯店名字大全等等,以及為您介紹飯店起名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讓你不僅可以找一些好聽的名飯店名字來參考,還可以要據我們提供的方法自己起一個好聽吉利的飯店名字。多有成就感。
飯店起名知識
聲明:圖片由網友上傳,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飯店起名方法
第一,以姓氏為飯店起名
用姓氏為餐館起名早已有之,如譚家菜、烤肉季、羊羯子李、餡餅周等。這些店共同的特點不但店名突出自己的姓,而且從店名中能體現出其經營的具體內容。比如,烤肉季雖說不清名是什麼,但可得知老闆姓季,是一家經營北京烤肉的館子。諸如此類,那餡餅周也就是周姓老闆開辦的一家既賣餡餅又賣粥的餐館。這種取名法能讓顧客一目瞭然,通過店名分析出所經營的具體內容。
第二,以地名為飯店起名
以一個城市的區、縣或街巷命名的餐館也不為少見。好處是突出地區,了解餐館的地理位置和方位,就餐更容易找到。比如,正陽門酒樓,一般應在前門大街周邊,再如地安門小吃店、新街口飯店即必定應該在地安門一帶和新街口周圍。但這里應提醒顧客,在北京由於重復的地名較多,特殊的情況也應三思,比如:三里河烤鴨店,三里河這個地名,北京至少有二處,一個是珠市口以東,稱之為崇文區的東三里河,一個是社會路大街以西,稱之為西城區的西三里河,兩地相距十幾公里。濱河路和順城街在京城同樣也不只一處,過去各個城門(外九里七門)都有叫作濱河路和順城街的。為了使顧客就餐方便,在餐館起店名時,更應把其店的詳細地址和方位告訴顧客。
第三,以風味為飯店起名
有些餐館起名不但有姓氏、地區,往往最主要的還是盡量突出自己的經營內容和具體的風味特色。如供應老北京麵食的老北京炸醬面大王,供應正宗川菜的金山城重慶火鍋城,功德林素菜館等,顧客會一目瞭然的理解出是專供素食的餐館。
以風味起名的餐館,不但能使顧客一目瞭然其風味特色,方便頤客對菜餚的選定,而且還可節約顧客的時間,使用餐有的放矢。
除以上幾種給餐館起名的方法以外,還有許多值得提的內容供參考。如以一至十從百至千的數字起名法。像一晶居、兩義軒、三鮮燒麥館、四海酒家等以此類推。還有選用方位起名法,如東、南、西、北、中、上、下、左、右等。還有用寓意起名法,如福、祿、壽、喜等。當然還可舉出許多起名的方式方法,但所起的店名要與餐館的具體內涵有關聯並切合實際為好。
飯店起名的原則
第一,無論餐館起什麼店名(應符合《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都應以漢字表示。
應以易讀、易記,念上去發音朗朗上口為宜,使顧客一聽到店名便能聽得清楚明白不發生歧義為准。如新興烤鴨店,聽後很容易被理解為興興烤鴨店或星星烤鴨店。再有百百萬酒樓很容易聽成白百萬酒樓。
給店起名時字數不易過多,否則顧客在讀出和記憶方面都會產生疑難,效果必然不好。比如富蘭永福樓烤鴨家常菜館,聽起來和叫起來都不順口,而且難記。時間一長不但印象不深,反而削弱了自家的知名度。
第二,起店名用字筆畫不易過多,或讀音生僻。
這樣會給一般的顧客增添不必要的麻煩,www.yw11.com像酒家、冉冉家常菜館。也就是說在給餐館起名時用詞應簡潔並使用正規的簡化字。
第三,餐館起名切忌太俗氣。有些名字不但聽起來叫人不那麼舒服,而且也缺乏文化修養,甚至有些店名會讓顧客產生誤解。如吃著看餐館、實心餃子店吃不了兜著走餐廳及威虎山土匪雞店等,對於那些不能產生良好效果的店名,應盡量不予起用。
第四,給餐館起名一定要名實相符
不要把本來規模不大檔次一般的餐館,起名為XX飯店、XX大廈。還有些餐館在起名時費盡了心思,總想與名牌餐館混淆,採用移花接木以及音同字不同的手法起店名,如譚佳菜與譚家菜,全聚得烤鴨店與全聚德烤鴨店,大糖梨烤鴨、大全梨烤鴨與大鴨梨烤鴨等。要防止發生侵權嫌疑。
第五,給餐館起名切記注意有關法律禁忌的規定。
起政治意識影響不好的店名會使顧客產生誤解,如東洋飯店、民國火鍋城、大日本餐廳這些店名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都應禁用。
東北飯店名字大全
蒙北餃子館創問堂東北羊湯館吉祥燒烤涮餃子王喜喜餃子館林海雪原飯店冰城餃子館齊天東北菜館德龍酒家東北人家嫂子面東北風味快潔東北手工水餃阿虎關東水餃東北虎手工餃子館忘不了水餃東北大姐燒烤東北家鄉菜張記東北菜
東北一鍋香脈舟東北風味店東北一家人飯店翠花農家菜館二姐東北餐館馬丫東北風味店東北虎子手工水餃二姐餃子館北大荒粗糧野菜餃子坊脈舟回香閣咱家面館金福緣野生大魚坊東北手工水餃迎晨東北菜
東北醬骨頭大東北翠花香龍江飯店翠花餃子王新東北大旺廚東北粗菜館劉老根菜館
哈爾濱餃子店鑫天源酒樓剛哥東北菜館東北咱家菜福運來東北菜館翠花東北特色菜館
哈爾濱餃子店鑫天源酒樓剛哥東北菜館東北咱家菜福運來東北菜館翠花東北特色菜館燉香園東北人龍江家園龍江菜館東北菜福香園東北館古香齋東北一家人魯味居小巷酒家灶台魚北方餃子館普膳坊酒店北國紅村特色菜館
Ⅵ 小寶寶吃粥放什麼青菜最好
在寶寶添加輔食之後,粥作為一道重要的輔食,為寶寶提供著豐富的營養,是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須的。
寶寶粥里放什麼青菜好?其實沒有統一的答案,很多青菜都有不同的營養,寶媽可以嘗試不同的青菜。比如菠菜,油菜,芹菜,西葫蘆等。也可以給寶寶粥里放胡蘿卜,紅薯,土豆,南瓜,蘑菇,香菇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給寶寶吃同一種青菜粥,要給寶寶嘗試更多的口味,讓寶寶得到的營養更全面。
寶媽可以給寶寶喝小米山葯粥,青菜肉沫粥,皮蛋瘦肉粥,蛋黃粥,胡蘿卜小米粥等等。 我這里特別推薦的是小米山葯粥,因為這款粥,有健脾健胃的功效,適合消化不良和食慾不振的寶寶,並且又比較容易消化吸收。
小米山葯粥做法如下:把山葯削皮洗干凈後,切成薄片,如果寶寶比較小,就把山葯搗碎。然後和淘洗干凈的小米一起熬粥,直到粘稠為止。熬好後,放入少量冰糖口感更好,不放也可以。
請問小寶寶多大了?月齡決定吃什麼怎麼吃。
大原則是:吃當季的食物,做成適合的形狀。
首先,如果是剛開始添加輔食,大部分寶寶還沒長牙或只有一兩顆。輔食先從穀物開始,然後是蔬菜——水果——肉類。
這時,需要吃糊狀的輔食,青菜就不太合適,可以青菜切碎煮水,用青菜水和粥攪拌。青菜類的都可以一種一種的嘗試了,如菠菜,油麥菜,上海青等,寶寶會選擇自己喜歡的。
一些根莖類的蔬菜也可以磨成粉加入粥中,如南瓜,紅薯,土豆等等,可以切成小塊一起熬粥,也可以蒸熟後用勺子壓成糊狀放入粥中。
需要注意的是,添加輔食需要一樣一樣的添加,每次只添加一樣,吃兩三天,寶寶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再添加下一種。這樣如果寶寶出現食物過敏,可以方便找出是哪一種食物。
其次,如果寶寶八個月以上了。以上所有試過沒問題的食物,寶寶當然可以繼續吃,混著吃。
輔食的狀態也要發生些變化,不需要再磨成糊狀,可以是小顆粒狀。青菜不要放太早,在粥快煮好時加入即可。
再者,如果寶寶一歲以上了。就可以和大人吃一樣的青菜了,適當切碎,小塊狀,不用特別碎,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大人吃什麼青菜,留一點給寶寶就好了,當然要少油少鹽,不建議加調料。養成清淡的口味,體味食物最初的味道更好。
總之,根據寶寶的月齡,選擇當季的青菜,食物形狀遵循:液體——糊狀——固體的順序。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營養,給寶寶吃多種類食物,更有利於寶寶成長噢。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介紹 :微小確幸,二寶媽,學習實踐者, 育兒 、理財兩手抓,歡迎關注探討 育兒 和理財,一起進步。
小寶寶吃粥放什麼青菜最好?選擇應季的青菜最好。
在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要葷素搭配,一般都會給寶寶的粥里加入一些青菜,那麼給寶寶配什麼青菜最好呢?
芥菜
芥菜瘦肉粥,是一種最常見的粥,選一片新鮮的不苦的芥菜,剁成芥菜沫,煮好肉粥後把芥菜加入進去,不用再蓋鍋蓋了,把芥菜沫跟粥攪拌在一起,煮至菜熟就可以出鍋了。
菠菜
菠菜粥,也是寶媽們最喜歡給寶寶吃的一種蔬菜。
娃娃菜
選擇一片娃娃菜,洗干凈也是剁成菜沫,加入到煮好的粥里,或者可以跟粥一起煮,比較軟爛。
油麥菜、生菜
在冬季我們這邊的青菜品種就是油麥菜和生菜,這個時候一般不會再給寶寶吃一些反季的蔬菜而是選擇當地的應季蔬菜,所以都會給寶寶吃一些應季的蔬菜。
對於青菜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是應季的都可以給寶寶吃,除了青菜也還可以在寶寶粥里加入胡蘿卜、南瓜、玉米等蔬菜。
我家寶寶一般晚上這頓飯,都是安排喝粥的,因為中午吃面的時候會加肉。所以晚上的粥一般會配蛋和菜。
經常吃的青菜,也就是綠葉菜,主要是小芹菜苗、小油菜、菠菜、小白菜、西藍花每天換著加。
其他配菜一般主要是用:蓮菜、胡蘿卜、茄子、豆腐、香菇、南瓜、西紅柿、紅薯等每次加上兩三種,每種少一些,種類多一些,上午和下午盡量不要重復,讓寶寶營養均衡些。
山葯和土豆偶爾用,因為山葯我寶寶不太喜歡吃,土豆我感覺加重便秘。我寶寶大便不太好。[呲牙]
有時粥里還會會配半粒多新疆大棗。口感會很好。
其實經常吃的菜都可以配,如果寶寶小,一樣一樣加,觀察幾天,一切正常再嘗試其他的,慢慢試過的菜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混搭了。
青菜鱈魚粥:
食材:青菜、鱈魚肉、大米、小米。
步驟:1、青菜摘洗干凈,剁成碎末。
2、鱈魚肉去皮,將魚刺剔干凈,切成小塊,用攪拌機大成肉泥。
3、大米小米淘洗干凈上,上鍋煮至水微微翻滾時加入鱈魚肉攪拌均勻繼續煮。
4、煮至七八成熟時,加入青菜末攪拌均勻,煮熟即可。
菠菜牛肉粥:
食材:牛裡脊、菠菜、大米。
步驟:牛肉切成小塊,用攪拌機打成肉蓉,菠菜洗凈,入沸水焯水,撈出過涼切成段,放入攪拌機打碎。大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加入肉蓉不停攪拌煮熟,再加入菠菜碎,攪拌均勻,再次煮沸即可。
南瓜肉末粥:
食材:南瓜、大米、肉末、小香蔥。
步驟:南瓜去皮切成小塊,大米淘洗干凈,與南瓜一起下鍋熬煮,瘦肉剁成肉末,加入鹽、生抽等腌制。
鍋中的粥煮至粘稠後放入肉末,用筷子把肉沫劃散,再蓋上蓋子熬煮十五分鍾即可,盛出後撒上一點香蔥即可。
小米山葯粥:
食材:山葯、小米、白糖。
步驟:山葯去皮洗凈,切成小塊後搗碎,小米用清水淘洗干凈。鍋中加入清水,將搗碎的山葯與小米放入鍋中用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熬煮半小時,熬煮至粥稠軟即可,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我家寶寶兩歲了,我個人經驗覺得吧,菠菜,胡蘿卜,南瓜,芹菜,土豆,西紅柿等等都可以。最好是每天變換著花樣熬青菜粥,因為首先寶寶們一般都很挑剔,今天喝了菠菜粥,明天就不一定喜歡喝了,那我們換成胡蘿卜粥,他可能又喜歡喝了。其次呢,蔬菜營養價值高,可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不同的蔬菜營養成分也不同,經常變換蔬菜,可以補充不同的營養。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針對8個月到3歲的寶寶,不同的年齡段添加的輔食也有不同 。作為一個兩娃寶媽(二寶才1歲),推薦一些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小寶寶配粥青菜給大家,寶寶吃的開心, 健康 成長,應該是每個媽媽最幸福的事!
寶寶大概最早從6-8個月開始可以喝粥,剛開始從單一的大米粥喝起,不添加任何其他食材,小腸胃習慣後再慢慢來。在這里L姐用自己養兩娃5年來的實戰喂養經驗從不同年齡段給大家做一個吃粥加什麼青菜的推薦。
6-12個月迷你寶寶期間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小腸胃還在迷茫又興奮的適應過程中,我們選的青菜種類不能太多太豐富,而且每次建議只加入一種青菜,讓小腸胃又一個緩和的過程。這里推薦幾種綠葉蔬菜,即營養成分豐富又能呵護寶寶嬌貴腸胃。
這一時期的寶寶需要加強鈣和鐵的營養吸收,菠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鈣、鐵),同時還含有幫助鐵吸收的維生素C,非常適合剛添加輔食期的寶寶。
日本最近的一項研究證明西蘭花的平均營養價值排名第一。它的維生素C、蛋白質及礦物質成分含量都非常高,而且還含有豐富葉酸。就中醫來說,是脾胃虛弱、發育遲緩寶寶的推薦良葯喲!
12個月以上寶寶期間小寶寶已經嘗試過好多輔食種類啦,隨著身高與體重的不斷快速增加,可以開始多增加一些營養成分更加豐富全面的綠色蔬菜放到粥里了。以保證寶寶獲得全面的營養物質,長得棒棒的。推薦2種神奇的都堪稱綠色蔬菜之王的青菜。煮粥味道也超棒!
隨著逐漸斷乳,寶寶的免疫力需要靠自己的小身體去維持了。而蘆筍含有的多種人體所需氨基酸能幫助寶寶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時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呢。最神奇的是它含有的豐富維生素B9對寶寶的大腦神經發育也很有好處喲!
芹菜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及鈣鐵鋅硒等20多種營養元素。尤其鐵的含量是番茄的20倍呢,還是健腦及清火神菜,非常適合快速生長發育期的寶寶。
但芹菜怎麼煮粥呢?味道寶寶會喜歡嗎?文章的結尾給大家分享一道非常美味的芹菜 美食 ———雞肉豆腐青菜粥
菠菜表較好,補充鐵,大力水手最愛吃
寶寶的食譜很重要,你的提問問到了點子上,關注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你好寶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小寶寶吃粥放什麼青菜最好? 我本身是個愛吃青菜的人,所以我覺得什麼青菜都可以,營養價值都差不多,看寶寶自己的口味。可以放菠菜,菠菜有點澀,放下粥之前要用開水燙一下;可以放油菜,西藍花,娃娃菜等等。除了青菜你還可以搭配其他蔬菜,比如南瓜,土豆,還有菌類,前提是一定要切碎哦。
寶媽還可以嘗試做其他食物。 我以前也是煲各種粥,去做保健的時候,醫生說要給寶寶多吃肉,把肉剁碎一點,煲點小雲吞小餃子,寶寶也愛吃。當然啦,你煲粥的時候把蝦肉瘦肉也可以剁碎一點,寶寶也能吃到。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Ⅶ 小年怎樣祭灶
一般來說,小年祭灶活動都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神龕里邊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也就是俗稱的祭灶糖、灶糖。
祭灶糖就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祭灶糖。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起來,非常堅實,而且裡面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酥香甜,別有風味,把這個糖供給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還把糖直接抹在灶王爺嘴的四周,一邊抹一邊說:「好話多說,不好的話您別說。」就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民間風俗祭灶的時候一定得給灶王爺吃點兒東西。
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