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大家幫忙給豆腐起個好聽的名字。既親切又高雅還要突出以下特點:黑龍江非轉基因的大豆原料,韓國先進的
西施豆腐
老實說, 先進不先進都是空話, 味道, 衛生, 價格才是硬道理. 就算是維他奶做豆奶50年, 換了生產線也有細菌污染包裝發漲的問題, 腳踏實地好好做吧.
㈡ 外脆內嫩的豆腐叫什麼名字
是脆皮豆腐
豆腐控干水切大小一致的塊,雞蛋攪拌成液,
豆腐塊放雞蛋液蘸均勻,同時煎鍋放油置火上,
油燒7成熱,放入蘸雞蛋液的豆腐塊,兩面煎金黃出鍋裝盤,
青椒、鹹菜和蒜瓣切碎,
加入生抽、醋、白糖和香油,調汁,豆腐蘸醬汁食用,
也可以把調料炒香,澆在炸好的豆腐上,趁熱就吃,
還有魚香脆皮豆腐,糖醋脆皮豆腐,都是外脆內嫩,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種.
㈢ 四個字的豆腐菜名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此菜成菜麻、辣、鮮、香、燙、翠、嫩、酥,將川菜麻辣味型的特點。
家常豆腐,是一道以豆腐、豬肉作為主要食材,以豆瓣醬、白糖和醬油作為調料製作而成的老少皆宜的美味食品,酸甜苦辣皆宜,味道濃郁。
㈣ 豆腐做成菜都可以叫哪些名字
一清二白、麻辣豆腐,紅燒豆腐,豆腐湯,麻婆豆腐.涼拌豆腐、炒豆腐、燉豆腐、蒸豆腐、海味豆腐、老公豆腐、老婆豆腐、老媽豆腐、蝦仁豆腐、清炒豆腐
㈤ 全國豆腐名稱都有哪些
有三種:鹵水豆腐、石膏豆腐、內酯豆腐。
1、鹵水豆腐
鹵水豆腐,又叫老豆腐、「鹽鹵豆腐」、「北豆腐」。是在豆腐加工過程中,加入了鹵水或鹽鹵 (氯化鎂) 作為凝固劑點制,使鹵水中的鈣鎂離子與大豆蛋白相結合發生凝固反應,使豆腐成形。鹵水豆腐硬度較高,質地較粗糙,但鈣含量高,有較好的補鈣效果。
北豆腐顏色白中略偏黃、比較老、硬,切面不如南豆腐光滑,但彈性較好,蛋白質、鈣含量都比南豆腐高,豆香味更濃些,適合煎、燜、炒、釀等,不適合炒菜。
㈥ 什麼豆腐是好吃的
慢慢看啊- -!汗阿
炒麻豆腐要備四樣兒料
正宗的麻豆腐應該有四種必備的原料——雪裡蕻、羊尾油、黃豆醬、青韭。炒麻豆腐,加一些雪裡蕻是為了讓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會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裡,吃到羊尾油時會咬出一股油來。過去人們喜歡在吃面的時候拌上一勺麻豆腐,為了提它的鹹味,炒麻豆腐時要加勺黃豆醬。炒得之後,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間打個窩,中間加入炸好的辣椒油,周圍則要撒上青韭。青韭很細,蔥芯綠,這種韭菜特別提味,用刀一切滿屋子都會飄著韭菜的香氣。但青韭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沒有青韭時也可以用一種紫色根的叫「野雞脖」的韭菜代替。
炒麻豆腐
製法:
(1)麻豆腐在炒前壓去其中的殘余水分,直至鬆散乾燥才下鍋。500克麻豆腐(約一大碗),約需用豬油200克。再加豬肉200克,一半剁肉末,一半切小肉丁。
(2)先將肉丁下鍋煸焦待用,再下肉末稍炒,加黃醬、醬油、蔥薑末及少量水,最後加入麻豆腐一起煸炒。炒時逐漸變色,越炒越干,不斷加水,加油,邊炒邊調勻,直至呈稀糊狀,鍋中出現氣泡,並時時將豆汁濺起時暫停。最後,麻豆腐水分已干,可以用筷子夾起。
(3)將起鍋前,加入煸焦的小肉丁,青韭,熟豆芽及油渣,即成。炒時要防止豆腐焦底,故須不斷加熟油,邊炒邊加油才能在起鍋時使豆腐滋潤、滑膩。
特點:灰綠,微酸,開胃。
麻豆腐
麻豆腐 北京清真風味小吃。將較濃的生豆汁,用旺火煮去大部分水分,即成質地較粗的渣狀麻豆腐。然後用羊油、黃醬炒制後,淋上辣椒油食用。其特點:色澤灰綠,麻辣清香,酸中微甜。相傳北京羊油炒麻豆腐在明代初期就成為民間食品。
肉炒麻豆腐
原料: 原 料:
麻豆腐250克 五花豬肉50克 植物油50克 青豆50克 紅辣椒10克 蔥、姜各5克 精鹽2克
製法: (1)麻豆腐、五花豬肉切丁;紅辣椒切絲;青豆水發後放沸水中焯一下;姜切成末;蔥切成蔥花。
(2)炒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熱,加入蔥花、薑末熗鍋,將肉丁、辣椒絲、青豆放入油鍋中煸炒片刻出鍋備用。另將麻豆腐煸炒片刻後,將肉丁、辣椒絲、青豆下鍋,翻炒均勻,加入精鹽拌勻即可。
特點: 味香濃厚,風味獨特。
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壓
具體方法是: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須是以綠豆為原料加工製成的.炒麻豆腐時可放鹽適量及蔥花、鮮姜等調料。每當血壓不穩定或升高時仍可如法炮製,療效顯著。
這有做法和圖片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樣,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愛的北京小吃。相傳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為民間食品。它的原料也和豆汁一樣,是製作綠豆澱粉和粉絲的下腳料。發酵後的豆汁用旺火燒,使之水份揮發掉,存下的渣兒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發綠。舊社會的貧困人家買回來,用羊尾巴油來炒著吃,裡面加些咸雪菜和青豆一起炒,冷熱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煉去麻豆腐內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頭語。
炒麻豆腐是貧民食品,但有錢的人也愛吃,甚至還吃上癮。梨園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愛吃,馬連良的夫人陳慧璉做的麻豆腐在梨園就非常有名。現在北京的不少餐館多有供應,但夠質量標準的不多,原因是他們不懂得炒麻豆腐的來歷和烹制方法,以為麻豆腐買回來,炒一下就成了,因此顏色品味都變了樣。
炒麻豆腐原來用羊尾巴油炒,因其涼了以後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現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窩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黃醬與麻豆腐一起炒,然後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後,要用紅辣椒與切好的豆瓣蔥,用熱油炸出蔥辣香味,澆在剛出鍋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後,灰白紅綠相間,口感香醇味厚,別有風味。
京城絕品-*-麻豆腐
所謂絕品,就是說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麻豆腐出自老北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產品,或曰下腳料,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兩個大子兒(硬幣)就可以買一大碗。老北京人買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老北京人地道的家常菜,別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選擇,得用東宣門四眼井粉房裡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講究用純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雞脖兒」嫩韭菜,方能顯出炒麻豆腐的「英雄本色」。
炒麻豆腐的「套路」大致如下,將羊肉丁炒焦起鍋,下黃醬煸炒蔥薑末出香味兒,加入麻豆腐翻炒。隨後,讓大青豆、紅辣椒、嫩豆芽、雪裡蕻末依次投入到炒麻豆腐的「事業」中來,輔之以大火,使鍋中之物變得「轟轟烈烈」,再不斷地加油、添水,用一點兒老黑醬油,將麻豆腐及其夥伴炒作「翻天覆地」狀,直至麻豆腐表面氣泡涌動、蜂窩畢現、香氣四散,方算成功。老北京有句俗話:「炒麻豆腐——大咕嚕」,是說麻豆腐一熟會自己「咕嚕、咕嚕」地起泡說話,告訴您:「我熟啦!」似乎麻豆腐通了人性,怪不得老北京人會青睞於它呢。
此時,在起鍋前放入切碎的「野雞脖兒」嫩韭菜梗兒,灑上炒焦的羊肉丁出鍋,再淋上一勺紅亮亮的辣油,便是一味亦飯亦菜不可多得的美食。
麻婆豆腐的做法(圖解)
新版麻婆豆腐(圖解)
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對,肉末50克,素油100克,豆瓣辣醬35克,味精3.5克,骨頭湯10克,紅油15克,花椒粉0.5克,濕澱粉30克,蔥2根,姜10克,蒜頭2瓣。
製法: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裝入容器內,倒入1000克開水,浸泡10分鍾左右,倒入漏勺瀝水。蔥,姜,蒜頭洗凈,切成細末。鍋置旺火上燒熱,加素油50克燒熱,下肉末炒散至轉色,加入蔥姜蒜末,炒出香氣,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豆腐丁下鍋,加入骨頭湯,味精,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50克素油,轉動鍋子,用湯勺輕輕推幾下,淋入紅油,撒上花椒粉,出鍋裝深湯盆上席。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味濃,鮮香可口。
關鍵:燙豆腐丁的水要開,豆腐勾好芡要淋熟油,裝盤後不會出水。
=================================
請教做麻婆豆腐的時候紅油和勾芡的問題 為什麼我做出來的麻婆豆腐,顏色沒有那麼紅?勾了芡以後,還是水汪汪的效果不好?
答:
油燒到5成熱時就要放下豆瓣(絕不是事先做好的紅油哦,我們四川人一般只用那種辣椒油來做涼拌菜,炒菜都用豆瓣醬),稍微翻炒一下,讓豆瓣的香味受熱後跑出來,然後再下豆腐,這樣油才會又紅又香。
澱粉要先加清水,攪拌均勻,到起鍋前加入,而不能直接把干澱粉撒進鍋里。加入水澱粉後馬上轉成小火,用炒菜鏟輕推豆腐,使澱粉均勻受熱,才能很快凝固,這樣就不會水汪汪的了
麻婆豆腐
用料:
豆腐500克,牛肉150克,青蒜50克,郫縣豆瓣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豆豉20克,醬油30克,料酒20克,精鹽5克,味精2克,薑末3克,水豆粉40克,清油125克,清湯250克。
製作方法:
1、豆腐切成1.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鍋內,加鹽氽透。不要用沸水煮,保持溫度即可。
2、牛肉切末。青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短節。豆瓣、豆豉剁細。
3、鍋內油燒至六成熱,下牛肉末,煸干水分,等酥時烹入料酒,下豆瓣炒出紅色,下辣椒面、薑末、豆豉炒香,加湯,放豆腐、醬油、精鹽,用微火將豆腐燒透入味,待湯略干即下味精、青蒜、水豆粉,輕慢收汗至濃亮油,輕輕裝入碗內,撒上花椒面即成。
注意:
製作過程中,豆腐下鍋燒開後,應用微火慢燒,使內外的味一樣。由於豆腐嫩,所以動作要輕,使成菜後豆腐塊仍保持完整。汗要濃,以突出麻辣味厚、咸鮮而香的特色。
麻婆豆腐
材料
嫩豆腐…………2塊
豬絞肉…………150克
蔥末 …………1大匙
薑末 …………1小匙
蒜末 …………1大匙
辣豆瓣醬………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糖 …………1茶匙
味精 …………0.5茶匙
醬油 …………1大匙
澱粉 …………少許
做法:
1、豆腐切小方塊丁。
2、起油鍋,鍋中放油3大匙,待油熱,炒熟絞肉取出。
3、用鍋中余油爆香蒜末及豆瓣醬後,加入2碗半的水及豆腐、肉末、醬油,大火煮滾改小火煮約10分鍾,灑上胡椒粉拌勻,以糖、味精調味,再用濕澱粉勾芡,灑上蔥花即可
㈦ 關於豆腐的菜名,多發幾個。
麻婆豆腐,悶豆腐,臭豆腐,
㈧ 什麼樣的豆腐好吃呢
1
茄汁燒豆腐
▽
材 料:
豆腐300克,西紅柿1個,醬油1茶匙,薑末、植物油、鹽、番茄醬適量
做 法:
1、豆腐切成0.5厘米的片,放入電餅鐺煎至金黃備用
2、西紅柿去皮、切小丁
3、炒鍋倒油,放入薑末炒香
4、放入西紅柿丁翻炒
5、調入放入鹽、醬油、番茄醬炒至西紅柿出湯
6、放入煎好的豆腐,改小火燒一會
7、燒至湯汁濃稠後關火即可
2
白菜燉豆腐
▽
材 料:
白菜600克,豆腐250克,植物油、鹽、姜、花椒、八角、香菜適量
做 法:
1、豆腐清水沖洗一下,再切成稍厚一點的大片
2、白菜清洗干凈,撕成大小適中的塊
3、鍋里放入適量的食用油,油熱後放薑末、花椒、八角爆香
4、加入白菜翻炒
5、再把豆腐放在白菜上面,加適量鹽,慢慢燉
6、最後撒上香菜提味就可以出鍋啦
3
栗子燒豆腐
▽
材 料:
板栗180克,老豆腐300克,苦瓜少許,鹽、油、醬油、胡椒粉、豆豉、姜適量
做 法:
1、板栗在沸水中煮5分鍾,去皮切半
2、豆腐切小塊;苦瓜切小塊;姜切片
3、豆腐入鍋中煎至金黃色盛出待用
4、姜和豆豉入油鍋炒香
5、加入豆腐和板栗略炒
6、加清湯半碗,調入胡椒粉、醬油,改小火燒5分鍾
7、燒至汁將干時加入苦瓜再燒2分鍾即可
4
千葉菜炒豆腐
▽
材 料:
豆腐,千葉菜,胡蘿卜,姜,八角,花椒,干紅辣椒,玉米油,素蠔油,鹽
做 法:
1、千葉菜去根洗凈,焯水備用
2、豆腐切小塊,姜切末,胡蘿卜切小塊
3、鍋內適量油燒熱,姜,八角,花椒炒香
4、豆腐和紫胡蘿卜放入翻炒一分鍾左右
5、放入千葉菜翻炒
6、加適量素蠔油、鹽翻勻關火盛盤
5
芝麻豆腐
▽
材 料:
豆腐,鹽,植物油,生粉,孜然芝麻混合粉
做 法:
1、准備一個大盤子,放入生粉
2、將豆腐切0.5cm厚片,拍上生粉
3、煎盤刷油,燒熱,放上豆腐塊,小火煎香
4、中間翻面,煎至兩面焦香。撒適量細鹽
5、出鍋裝盤,撒上芝麻孜然粉即可
㈨ 排名前四的豆腐
洪武豆腐---安徽名菜,三美豆腐---泰安名菜,壽桃豆腐---安徽名菜
平橋豆腐---淮安名菜,麻婆豆腐---四川名菜,西施豆腐---紹興名菜
鍋塌豆腐---山東名菜,雪花豆腐---江蘇名菜,東江豆腐---東江名菜
瓊山豆腐---海南名菜,一品豆腐---山東名菜,鏡箱豆腐---無錫名菜
各有特色,具體排名不好說
㈩ 豆腐的菜名
家常豆腐、麻婆豆腐、魚香豆腐、西紅柿豆腐、大白菜燉豆腐粉條、鹽煎豆腐、香椿伴豆腐、豆腐丸子、酸菜凍豆腐、鍋塌豆腐、豆腐盒子、釀豆腐、文思豆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