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雞屎藤和雞蛋怎麼炸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雞屎藤和雞蛋怎麼炸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9-08 15:10:09

❶ 雞屎藤是有雞屎味的嗎有什麼作用可以食用嗎

雞屎藤,其實應該叫雞矢藤,有一股特別的氣味,但也不是像雞屎味那麼誇張,只不過是因為氣味強烈,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氣味而已。《本草綱目拾遺》:「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為臭藤。」

雞矢藤的功效與作用《綱目拾遺》:「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煎服。治瘰癧用.裉煎酒,未破者消,已潰者斂。」

在江門五邑地區,雞矢藤藤葉煎水給小朋友洗澡,可以治皮膚類疾病,日常也會用雞矢藤做成餅食用。每年在春天裡,清明前後,食雞矢藤餅的意義就相當於北方吃青團的意義了。

首先,將雞屎藤去根去莖只留葉子,清洗干凈後把葉子攪碎榨汁,再用篩斗去渣留汁。舊時沒有攪拌機,媽媽婆婆那一輩都是用一個棍子在牙盆里搗碎弄汁的。

榨汁後的雞屎藤,用來製作餅的製作方法和材料跟我們平時茶果、青團等傳統小吃大同小異,都差不多了。

可以做純味的雞矢藤餅,也可以做豆沙餡或者傳統的花生白糖餡。熟了的雞矢藤餅是甜甜香香的,一點臭味也沒有的。

雞屎藤在農村或山上四季能見到,它主要生長在廣東、廣西和雲南一帶,雞屎藤有一股雞屎味,再加上它的名字不好聽,味道不好聞吃起來好吃,認識它的人都當寶,尤其是我媽媽經常會採摘,雞屎藤的作用卻很大實用,具有祛風活血、止痛解毒、除濕止癢、消食導滯,雞屎藤有很好的 養生 和保健作用。

每年3月至4月份是雞屎藤生長最快的時期,我媽媽會在這2個月採摘回家做蒸糕。雞屎藤還可以當葯外敷,記得13歲那年,有一次我媽的腳被一塊大鐵片砸到了腳腫起來,我外婆到上山採摘雞屎藤還有1種白花鬼燈籠的草葯一起搗碎外敷在腳上,幾天消腫了。

我還沒嫁人時在家經常吃到我媽媽做雞屎藤做糕點,做法是摘些嫩的雞屎藤葉子洗干凈,搗碎然後搓出雞屎藤汁,用過濾網過掉殘渣,加入大米磨成的米粉、白糖和水調成面漿,倒入一層在蒸盤上大火一層層蒸熟,像做廣東的千層糕,馬蹄糕一樣,蒸熟後特好吃沒有雞屎的味道,而且對小孩有促進消化、增強胃囗,對女人宮寒而出現痛經非常有幫助。

漢字有形聲字象形字,難道野生植物就沒有象形或者其他名字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比如在我們農村,把一種像牛舌頭的樹葉子,就叫「牛舌頭」,葉子上面長著毛絨,豬也吃,牛也能吃。故此,雞屎藤實際上雞屎味而非常重而出名。

雞屎藤是一種藤蔓狀植物,它的藤藤長到哪就纏著哪,葉子橢圓形,我們經常把他當做豬草扯回家,剁細了喂豬。在扯它的時候,因為屬於「不擇手段」,所以經常扯斷藤藤或者扯爛葉子,那種「雞屎味」就糊在手上,一聞濃濃的「雞糞」味道。

雞屎藤的中葯功效不知,但是在本人的記憶里則是有重要的作用。但凡家裡不管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只要是頭昏腦脹不舒服,老娘就會讓我們那雞屎藤的嫩葉子掐下來,拿回家,老娘把它淘洗干凈,剁細,再把麵粉調成稀糊狀,加進雞蛋,雞屎藤葉子,炕成軟攤饃(煎餅),熟了,拿起就吃,也可以下稀飯,還可以燒湯泡煎餅吃,當然,雞屎味依然存在,它不會因為在鍋里加工過就消失。就像雞蛋,吃起來雞屎味淡一些,吃多了打嗝就是雞屎味兒了。

實際上,許多也是植物都有「臭味」,雞屎藤不是最臭的,在餐桌上最臭的應該是「臭老婆子」,我們在扯豬草時都不願意扯它,豬草籠子實在扯不滿了才拿它湊數。我們叫「臭老婆子」,官名叫「魚腥草」,別名叫「折耳根」,有清熱消毒(消炎)之功效,如今彷彿已成為餐桌上的標配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家打了翻身仗。故此,不知哪一天,餐桌上也出現雞屎藤菜品,你千萬不要驚訝。

從經驗總結,雞屎藤有雞糞味,能緩解頭暈目眩(驗方),是一道美味食材

2021年4月9日 17.45

雞屎藤摘下來有股味道,烈日下超刺鼻,在海南可以做成小吃,把雞屎藤葉子摘下來,洗干凈配上粘米一起打成粉,再做成雞屎藤粉粿,煮薑糖水把粉粿放去加個雞蛋(這是熱的甜品),冷的是粉粿煮熟加入椰漿,夏天夜裡海南人最喜歡的夜宵甜品可冰可以熱,非常適合女生哦!也有做成糍粑的,雞屎藤吃了可清熱解毒,暑熱的天氣吃它最好了。

以前上語文課老師總對我們說雞屎藤越長越臭,雞屎藤是可以吃的,做青團有一股特別的香味,到夏天還可以用來煮水給小孩洗澡 去痱子。

雞屎藤是有香味的,在我們侗族地區用雞屎藤做清明粑粑,香甜可口。



大人小孩都愛吃。

雞屎藤是一種 蔓藤 類植物,喜歡生長於氣候溫熱、潮濕的灌木叢中,生命力很強。其葉用手揉爛,初聞有一股雞屎味,故名雞屎藤。但久聞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雞屎藤清熱下火,它的嫩莖葉可以蒸食,其莖汁味甜還可吸食!

雞屎藤也可以做 美食 ,將採摘的新鮮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放在石臼或碾米機中搗(碾)成粉狀,然後用水和勻,掐成約手掌大小的形狀,放入花生、芝麻、白糖或紅糖做的諂,美味可口的「雞屎藤餅」。https://m.ixigua.com/video/6941540396115690022/?app=video_article×tamp=1622989881





❷ 雞屎藤糕的做法(要份量詳細說明)

雞屎藤作為傳統食用的野菜在我國南方地區一直較為盛行。

1、如海南有一種傳統食品「雞藤香耙」,是用嫩雞屎藤莖葉切碎後,摻入糯米粉中蒸制而成,顏色翠綠,調以椰汁、白糖食用,十分味美,而且還有溫中暖胃,舒筋活血的作用。

2、廣東民間,夏季人們常以雞屎藤煲冬鴨,認為可健脾開胃、滋陰。

3、黑豆雞屎藤燉塘虱,不僅不會讓人有高血脂之虞,而且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30-60g),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外用適量。

4、雞屎藤湯圓的製作方法是:首先把雞屎藤蔓、葉切成碎條,接著隨著浸軟的糯米一起輾(或舂)成粉末;然後拌上適量的水掐成大小直徑為1厘米的湯圓;最後放入滾燙的水中煮,待湯圓熟了,才放入適量的砂糖,美味可口的雞屎藤湯圓就做好了。雞屎藤湯圓吃後滿口留香,舒適無比,使你終身難忘。

5、雞屎藤煎蛋:雞屎藤、雞蛋、鹽、味素。

方法:1.先把雞屎藤嫩葉用清水清洗干凈,把水瀝干;2.把雞蛋放入大碗中用筷子打散;3.把雞屎藤嫩葉放在砧板上切得很碎碎的,再放進步驟2中攪拌均勻;4.加入適量鹽和味素;5.炒菜鍋倒入適量油加熱,並將上述材料倒入鍋中,小火煎至兩面呈金黃色,盛至盤中,一道香噴噴的雞屎藤煎蛋即大功告成。

6、雞屎藤魚湯:新鮮雞屎藤半斤、魚一條,煲一至兩小時成湯。有健胃功能,適用於腸胃容易不適的人。民間亦有驗方,可用來治療多種痛風症。

7、燉狗肉:粵西客家人宰狗與烹調方法較獨特,宰狗除毛後,要用火烤至狗皮呈焦黃色,烹調用八角、小茴香、蒜頭、生薑、「狗爾豆」、「雞屎藤」等和狗肉一起燉,燉上四五個小時,肉香整個村子都可聞到。這種狗肉具有強身健胃、防寒保暖、去濕補腎作用。

8、預防中暑:雞屎藤50 克、鳳尾草30 克、薄荷20 克、紅糖適量。做法: 鍋內放入 2000CC 的水,再將葯材洗凈 放入鍋內,煮沸後過濾殘渣。加入紅塘攪勻,待冰涼後即可飲用。

❸ 雞屎藤葉可以與雞蛋一起煮嗎

雞屎藤葉具有祛風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雞蛋營養豐富,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兩者加在一起煮,沒有產生任何的毒素和互相抵消的作用。相反是一款對身體很好的食譜,老人大小都適合的食物。

❹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誰能給我一個最為正確的答案就一個,最為准確就一個,誰還能寫出湯圓的口感和外形味

湯圓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元宵與湯圓不同的是元宵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里像雪球般滾動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層較薄、表面是乾的並且沒有痕跡,下鍋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此種做法在北方比較盛行。南方多為湯圓則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面一樣),放置幾小時讓它「醒」透。然後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里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湯圓餡含水量比元宵多,這是兩者的區別之一。包湯圓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擀麵杖。濕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做得好的湯圓表面光滑發亮,有的還留一個尖兒,像桃形。湯圓表皮已含有足夠的水分,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現做現下了吃。 又有元宵節起源於漢朝之說,民間流傳著因周勃、陳平去除了呂室的勢力,而日子剛好為正月十五日,漢文帝為紀念此日,往後每年到民間與民同樂,並並把此日訂為元宵節,至漢武帝時、司馬遷在太初歷中把元宵節列為民間節日之一。盛於隋宋,有「宋時湯圓隋時燈」的說法。 湯圓圓又甜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袁世凱
另一種傳說,1912年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做了大總統,他一心想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的。因為「元」和「袁」、「宵」與「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 可口湯圓
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袁世凱就下令把元宵改為湯圓。這便是傳說中湯圓名稱的來歷。

寧波的湯圓:豬油湯圓
據考證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用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豬板油剔筋、膜,切末斬碎,放盆中加白糖,芝麻粉拌勻揉透,搓成豬油芝麻餡心小圓子。水磨粉加水拌和揉搓成光潔粉團,捏成酒盅形,放入餡心,收口搓圓成湯團。鍋內清水燒沸,放入湯團煮三分鍾後,待湯團浮起時加入少量涼水,並用勺推動以防黏鍋。再稍煮片刻,待餡心成熟,湯團表皮呈玉色,有光澤時,即連湯舀入碗中,加入白糖,撒上桂花即成。豬油湯團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湯團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具有香、 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鮮爽可口,令人稱絕。
廣東潮汕的: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特點是軟滑細膩,四種味道各異。
山東的:芝麻棗泥湯圓
先將大紅棗煮熟去核並搗成泥狀,豬板油去膜用刀拍碎,兩者加白細砂糖搓成餡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湯圓,芝麻炒熟和白細砂糖研成細末成炒麵,將煮熟的小湯圓在炒麵中滾一圈即可,吃時油潤綿軟。
上海的:擂沙湯圓、酒釀湯圓、雨花石湯圓
擂沙湯圓是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歷史。以大紅袍赤豆煮熟磨細,將帶餡湯圓煮熟,外滾豆沙而成,其特點是形美色艷,豆香宜人。以前是先用一隻內壁帶有菱形紋路的缸瓦土沙盆,再用一支質地堅硬的石榴木作為磨粉漿的「擂漿棍」,往沙盆中放入炒香的干豆,如花生、芝麻或黃豆,干磨出碎末粉狀的「香沙 」;最後,煮熟的湯圓在「香沙」里滾來滾去,於是黏黏的糯米丸子黏滿了「香沙」,故名為擂沙湯圓。上海滿園春酒釀湯圓選細膩糯米粉為原料,放在圓竹匾中邊灑水邊旋轉,逐漸滾成湯圓生坯。將其投入酒釀湯鍋中,加白糖、桂花煮熟。該湯圓的特點是軟糯有勁,酒釀味濃,甜酸可口,清香誘人。雨花石是一道貌似雨花石的湯圓,軟軟的薄皮配上濃稠的抹茶餡,口感有如日式草果般香滑。最難得的是薄皮上依然能做出雨花石一樣的花紋。
湖南長沙:姐妹湯圓
長沙一家餐館的著名風味小吃,已有60多年歷史。 由於早年經營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製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漿,取粉制皮,用棗泥、白糖、桂花做餡。其色澤雪白、晶瑩光亮、小巧玲瓏、香甜味美。
貴州興義 :雞肉湯圓
在習慣了甜湯圓的人眼裡,雞肉湯圓是有些稀奇的。興義的雞肉湯圓以雞肉為餡兒,內灌雞湯,並附上花生醬。異常鮮美,別具特色!
成都:成都賴湯圓,
上世紀初簡陽人賴源鑫到成都挑擔賣湯圓,因其湯圓質好、味美,人們稱做「賴湯圓」。該湯圓選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勻,包上用芝麻、白糖、化豬油配製的餡心。該湯圓的特點是香甜滑潤,肥而不膩,糯而不黏。
四川「心肺」湯圓
四川彭水縣的風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將豆腐干、冬菜切碎,用豬油炒後制餡,煮熟配上鹵煮的豬心、豬肺及多種調味料而成。食用時,再調以蔥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鮮香可口。
蘇州:五色湯圓
位於蘇州吳門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配搭,以五種顏色的糯米包以由鮮肉、玫瑰豬油、豆沙、芝麻、桂花豬油等五種配製的餡心,甜咸皆備,五彩繽紛,是膾炙人口的江南風味。
海南:雞屎藤湯圓
雞屎藤為葉類蔓薯植物,生長在熱帶潮濕的灌木叢之下,能夠入葯,具有清熱、消炎、解毒、潤肺醒腦的功效,民間叫土參。這種植物又能製作風味美食。雞屎藤湯圓是三亞地區富有特色的風味小吃。 雞屎藤葉尖長,酷似穿心蓮葉,而葉比穿心蓮薄,葉隨藤蔓鋪地生長,遇上風調雨順年景,滿山飄香。雞屎藤初聞很難受,聞久則香,其味通心入肺,令人提神醒腦,心曠神怡。平原地區和城裡人更多的是以其製作成湯圓。首先把雞屎藤蔓、葉切成碎條,接著隨著浸軟的糯米一起碾(或舂)成粉末;然後拌上適量的水掐成大小直徑為1厘米的湯圓;最後放入滾燙的水中煮,待湯圓熟了,才放入適量的砂糖,美味可口的雞屎藤湯圓就做好了。雖然名字十分奇怪,但只要吃一口,保准讓你叫好!
北京:元宵(北方湯圓)
原料:麵粉、糯米面、白糖、核桃仁、金糕丁、瓜子仁、花生、紅綠絲、杏仁、芝麻(黑,白)、奶油、花生油等等,取其中的幾樣,配方多種多樣。將核桃仁、金糕丁與麵粉、白糖、瓜子仁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適量涼水拌成餡,再製成五分見方的餡塊,放在通風處晾二十四小時。將餡塊過涼水,放入糯米面中滾動,再在涼水中蘸一下放入糯米面中滾動,如此四到六次,使糯米面全都沾在餡塊上,並且表面圓滑,磕碰不裂,即成元宵。渾然一體,曾有外國遊客找不到粘合處驚嘆其鬼斧天工,稱之為藝術品。元宵吃法也比南方多種多樣,有油炸元宵,拔絲元宵,穿衣元宵,蒸元宵,烤元宵等等。
編輯本段元宵的吃法
元宵佳節,家家戶戶吃元宵。元宵有不少吃法。
煮元宵
煮元宵時要多放些水,水燒開後將火調小,見水面有輕微的滾動時,便可將元宵下到鍋里,文火煮10分鍾後,松軟了即可起鍋食用。
炸元宵
先把元宵煮熟,涼涼,然後再炸,這樣不會炸崩了皮,同時也省油。如果炸生元宵,最好先放在雞蛋清里滾一下,再放到油鍋里炸,這樣既安全,又能使炸出的元宵帶有雞蛋味。炸元宵時,需不斷地翻動,以免炸得不均勻。
元宵改制湯圓
把買來的元宵掰開,取出餡,再將掰碎的元宵皮摻點水和成面,把取出的餡一個個地用麵包上,揉圓。這樣改制的元宵,容易煮,吃起來黏軟可口,很像南方的湯圓。
編輯本段營養價值
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釀、花茶或者桂圓紅棗湯、桂圓姜湯取代,後者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煮咸湯圓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
編輯本段習俗文化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故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陳志歲《湯圓》詩:「顆顆圓圓想龍眼,耋齠愛吃要功夫。拌雲漫舀銀缸水,摶雪輕摩玉掌膚。推入湯鍋驅白鴨,撈來糖碗滾黃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摘自《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節日詩》)。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元宵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冬節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後,都要吃一碗「冬節丸」,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其實,每年到了冬至這一天,夜的時間最長,冬至過後,才逐漸變短。昔時潮汕城鄉在冬至日還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備三牲祭祖和掃墓的習俗,冬至掃墓叫「過冬紙」。人去世未滿三年,後代掃墓應在清明節「過春紙」,以後才「過冬紙」。冬至掃墓,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
編輯本段食用注意
面對熱滾滾、香噴噴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老少一定要特別注意,吃湯圓切記緩慢、小口,避免湯圓哽住喉頭或氣管。由於湯圓含高量「糖分」,加上花生、芝麻、鮮肉餡含「高油脂」及「高熱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糯米粘滯、難化。《本草逢原》也說,糯米若做粘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湯圓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對於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在食用湯圓的時候就應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湯圓餡種類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較高,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餡等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對於體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湯圓;對於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病復發的可能。
湯圓不宜做早餐
為什麼湯圓不適合做早餐呢?湯圓的主要原料是精白糯米粉,黏性高,非常不易消化。再加上湯圓餡里大量的油脂,更給胃腸增加了負擔。人早起時,胃腸道功能最弱,這個時候一下子吃這么多難以消化的東西,必定會導致機體不適,影響消化。 另外,從營養上來看,用湯圓當早餐也不合理。因為湯圓里含量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蛋白質、礦物質、膳食纖維等非常少。這樣的早餐,根本不能滿足人們一上午的營養需求。專家指出,吃湯圓最好在中午,這個時候人體的胃腸功能最強,也有充分的時間來消化湯圓里過多的熱量。[1]
吃湯圓時搭配的食物
配點辣菜護脾胃。湯圓含糖特別高,而太甜的食物會影響脾胃。中醫說「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湯圓,有「緩滯」作用,適量攝取能為腸胃帶來能量,幫助消化吸收吃進肚子里的食物,但是吃多了則會減緩腸胃蠕動,導致打嗝、脹氣、腹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狀。因此,在吃湯圓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來平衡湯圓帶來的滯緩效果,減低對脾胃的傷害。所以吃湯圓最好搭配一些小菜,比如蒜泥茄子、洋蔥拌木耳等,不僅爽口解膩,營養也更均衡。
編輯本段各地馳名風味湯圓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全國各地有不少馳名的風味湯圓元宵,下面介紹一些最負盛名的。
成都賴湯圓
上世紀初簡陽人賴源鑫到成都挑擔賣湯圓,因其湯圓質好、味美,人們稱做「賴湯圓」。該湯圓選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勻,包上用芝麻、白糖、化豬油配製的餡心。該湯圓的特點是香甜滑潤,肥而不膩,糯而不粘。
四川心肺湯圓
四川彭水縣的風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將豆腐乾、冬菜切碎,用豬油炒後制餡,煮熟配上鹵煮的豬心、豬肺及多種調味料而成。食用時,再調以蔥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鮮香可口。
長沙姐妹湯圓
長沙一家餐館的著名風味小吃,已有60多年歷史,由於早年經營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製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漿,取粉制皮,用棗泥、白糖、桂花做餡。其色澤雪白、晶瑩光亮、小巧玲瓏、香甜味美。
上海擂沙湯圓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歷史。以大紅袍赤豆煮熟磨細,將帶餡湯圓煮熟,外滾豆沙而成,其特點是形美色艷,豆香宜人。
寧波豬油湯圓
以精白水磨糯米粉為皮,用豬油、白糖、黑芝麻粉為餡,湯圓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
蘇州五色湯圓
位於蘇州吳門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鑲配,包以由鮮肉、玫瑰豬油、豆沙、芝麻、桂花豬油等五種配製的餡心。該湯圓甜咸皆備,為膾炙人口的江南風味。
山東芝麻棗泥湯圓
先將大紅棗煮熟去核擦泥,豬板油去膜用刀拍碎,兩者加白細砂糖搓成餡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湯圓,芝麻炒熟和白細砂糖研成細末成炒麵,將煮熟的小湯圓在炒麵中滾一圈即可,吃時油潤綿軟。
廣東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特點是軟滑細膩,四種味道各異。 此外,北京的奶油元宵、天津的蜜餡元宵、上海的酒釀湯圓和喬家柵鮮湯圓、重慶的山城小湯圓、泉州的八味湯圓、廣西的龍眼湯圓、安慶的韋安港湯圓、台灣的菜肉湯圓等,也都是馳名南北的風味湯圓。
速凍湯圓
主要以三全、思念、龍鳳、灣仔為主要的速凍湯圓,占據百姓餐桌。 中國的第一顆速凍湯圓發明於三全,始於1991年,其品質深受消費者歡迎,「三全凌湯圓 味美香甜甜」,風靡大江南北十餘年; 速凍湯圓的二次革命發生在2009年,以思念的玉湯圓為代表,建立起高檔系列湯圓。 2010年三全同時生產出「潤湯圓」,獲得中國食品創新產品獎
編輯本段四邑湯圓
四邑是現今江門地區四個原有城市統稱,包括台山,開平,恩平,新會四市,四邑是一個文化區的稱呼,今少見於報。四邑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湯圓便是一例,國內的湯圓大多以包裹餡料的方式做成,以甜為主。獨四邑地區不然,以咸為主,而甜湯圓主要只用於冬至當日早上煮少量稟神用,午飯時吃咸湯圓。四邑咸湯圓的做法如下:
材料
四邑中心地區以糯米粉,瘦肉,排骨,豬肝,豬粉腸,鯪魚肉泥(加入適量豬肉絞爛,有條件可以摔打起膠),白蘿卜,蝦米,小蔥,芫荽等;部分地方會用廣式臘肉,臘腸,沿海鎮縣也使用海鮮,紫菜等材料。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洗凈,肉類切片,蘿卜切粗條,蔥與芫荽切碎作香料。糯米粉用熱水和面(也有用冷水和面的,口感有不同),然後搓成直徑約一點五厘米的圓球,中間不放餡料,備用。
烹調
熱油鍋,先下蘿卜略爆炒,將材料下過炒至表面熟,倒入清水或高湯,大火燒開成湯,可加鹽和豉油適量調味。此時將鯪肉泥擠丸子肉丸子下鍋,再燒開,將之前下做好的湯圓放入湯內,蓋上鍋蓋,煮至水開,見到見湯圓浮到湯的表面即可撤火,撒入蔥花芫荽食用。甜湯圓只需要進行咸湯圓的第三部分,然後用紅糖燒水,水開放入湯圓煮至湯圓浮起則可。製作材料(11張) 四邑湯圓鮮見於國內其他地方,只在四邑地區及海外有四邑移民的國家會見到,冬至期間,珠三角有不少地方都會貼出台山咸湯圓(和端午節貼廣告賣台山棕一樣)的字樣,推出四邑湯圓作應節。
編輯本段芝麻湯圓
原料
適量的糯米、大米,適量的白糖、麻醬、桃仁(壓碎)、芝麻、化豬油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5000克糯米可加1000克大米),水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麵粉。 2.將白糖、麻醬、桃仁、芝麻、化豬油和麵粉混合拌勻,製成小方塊餡料待用。 3.將麵粉加入適量涼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放入切好的餡料封口揉圓。 4.將水燒開後放入湯圓,煮時火不宜過旺。湯圓浮上水面,稍過一會兒撈出即可。

編輯本段水磨湯圓
原料
壓乾的新鮮水磨粉1500克,澄沙餡1000克(如用鮮肉只需750克)。
做法
1.取水磨粉250克,用適量的水揉和成粉團,拍成餅,當水煮沸時放入鍋內,煮成熟芡撈出,浸入冷水。再用水磨粉1250克放入缸中,用雙手搓擦,同時把從水中取出的熟芡放入碎粉粒中,揉拌成粉團,蓋上濕布,待用。 2.按量揪劑(每500克20個),將劑捏成鍋形,放入澄沙餡,隨後將邊逐漸收口,即咸湯團。 3.待水煮沸時,將湯團下鍋,用勺沿鍋邊推轉,當湯團浮出水面時,加少許冷水,再煮7一8分鍾,當湯團的皮看上去是深玉色,有光澤即熟。
編輯本段肉湯圓
原料
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冬菜末、蔥花。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麵粉。 2.在鍋中倒入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入味後起鍋裝盤。 3.熟肉末晾涼後,加入適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後放 冰箱里冷凍,切成小塊為餡心。 4.將麵粉加入適量冰水的揉和,取一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元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精、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編輯本段珍珠圓子(1)
原料
上等糯米1100克、黑芝麻50克、精自麵粉100克,豬板油100克、冰糖25克、白糖500克,桔紅(紅桔蜜餞)。
做法
1.將1000克糯米清洗干凈,用清水浸泡兩天(春秋季,每8小時換水一次,盛夏每4小時換水一次,以防糯米變酸),將糯米磨成細粉裝入布袋滴干水分。 2.取剩餘100克糯米,洗凈後用溫水泡軟待用。 3.將黑芝麻用文火炒熟眷成細粉,與炒成金黃色的清白麵粉混合;將豬板油撕去油皮切成細丁,將桔紅切成顆粒狀,將冰糖碾碎。以上各種原料與白糖拌勻成餡,分成20個圓形餡心。 4.將糯米粉漿揉搓滋潤(粉漿太干可加運量清水),分成20等份。用每份粉團包一個餡心,捏成上圓下平的半球形,在表面均勻地沾上泡軟的糯米。 5.將圓子放在蒸籠中以急火蒸熟,可熱食,亦可涼食。
編輯本段珍珠湯圓(2)
原料
麵粉125克,雞湯250克,海參丁、熟雞肉丁、蘭片丁、海米、火腿共50克,菠菜25克,醬油、精鹽、咪精、香油適量。
做法
1.先將麵粉用水和好揉成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麵皮,再用刀切成小丁,撒上補面,然後用手將小丁搓成豆粒大小,放入筐內,篩出麵粉。 2.勺內添雞湯,加入海參丁、蘭片丁等配料和鹽、味精等佐料,待開鍋後將麵疙瘩倒入勺內。最後放入菠菜、味精,出勺時加少許香油即可。
編輯本段核桃酪湯圓
原料
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棗50克,麵粉、桂花少許。
做法
1.將白糖放入碗內,加桂花、麻仁、麵粉少許,再加開水少許拌勻,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見方的丁,即咸湯元餡。 2.將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湯元餡放在漏勺里,用涼水浸過,倒入簸箕內,用雙手搖動,使湯元餡沾滿江米面,連續三次,即成湯元。下入鍋內煮10分鍾左右,漂起即熟。 3.核桃仁用開水沖兩次,剝去外皮剁碎,小棗洗凈,用涼水浸泡12小時。 4.把江米、桃仁、小棗肉放入碗中,加清水4兩拌勻,用小磨磨一遍,成為細漿。 5.凈勺放開水一斤半,下入白糖,上火見開,撇去浮沫,迅速將桃仁漿下入,攪勻鹹粥狀,至熟,盛於碗內,將煮熟湯元撈入即成。

❺ 雞矢藤餅是怎樣一種餅又是怎樣的做法呢

雞屎藤餅,又稱烏芹藤餅。中國傳統節日食俗,味道清香可口。廣東省新會,特別是沙堆梅灣村地區清明節必備的過節小吃。雞屎藤入中草葯,還具有祛風利濕、消食化積、止咳、止痛、解毒、去濕、補血等功能。廣東潮汕地區的人在久咳不愈、夜晚咳嗽厲害時,雞屎藤熬湯更是必不可少的法寶第一次嘗試做雞屎藤餅,原則上是用新鮮雞屎藤做,用它的葉汁做出來烏黑烏黑的味道濃郁香甜美味。但,我們這里沒有新鮮的雞屎藤,只好用雞屎藤粉代替,效果不理想。同時,最好用紅糖,家裡沒有就用細白沙糖。

第14步、時間夠了打開鍋蓋取出。

小貼士:

1、將雞屎藤粉與生粉攪拌均勻。2、若有紅糖就先將紅糖煮好用來攪拌粉。3、煮好的雞屎藤粉加入糯米粉與生粉需要加入適量熱水。

❻ 雞食藤炒雞蛋的是不是名菜,

是。
雞屎藤炒雞蛋是比較家常也比較有名的菜,怎麼判斷雞屎藤是否熟,撈出一根切斷中間沒有白的就是熟了。
雞矢藤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的全草及根,中葯名分別為,雞屎藤,雞屎藤果。主治,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主要生長與河邊路邊。

❼ 廣式咸煎餅的做法大全

原料:麵粉。調料:白芝麻、白糖、小蘇打、鹼、紅糖、酵面、花生油、南乳汁。做法:1、將麵粉、白芝麻、白糖、小蘇打、鹼、紅糖、酵面、花生油、南乳材料一起搓勻。2、把大面團分成很多很多很多個的小面團。3、把小面團用擀麵棍把小面團擀扁擀均勻後,在面餅中間開一個小洞。4、最後就下鍋炸了,只要在翻滾的油鍋裡面呆上一到兩分鍾,肥肥胖胖的咸煎餅就完成啦。
主料4人份
麵粉適量
輔料
蘇打粉適量
鹼適量
老酵面適量
白芝麻適量
白糖適量
花生油適量
腐乳汁適量
步驟1
將麵粉、白芝麻、白糖、小蘇打、鹼、紅糖、酵面、花生油、南乳汁材料一起搓勻
步驟2
把大面團分成很多很多很多個的小面團
步驟3咸煎餅的做法大全
把小面團用擀麵棍把小面團擀扁擀均勻後,在面餅中間開一個小洞
步驟4咸煎餅的做法圖解
最後就下鍋炸了,只要在翻滾的油鍋裡面呆上一到兩分鍾,肥肥胖胖的咸煎餅就完成啦
成品圖

烹飪技巧
據說當年德昌咸煎餅(德昌咸煎餅是廣州公認的味道最好最傳統的咸煎餅)的創制人譚藻師傅,早在30年代就在龍津路的德昌茶樓干點心製作,很想創出一款美點,但是一直口味平平,沒有大作為。一天,他到茶樓飲茶,碰到賣南乳肉的盲公德,便向他大吐苦水。盲公德自然是感嘆不已,笑說:德哥,其實這咸煎餅同我的花生不是一樣嗎?以前大家不知道加南乳,故不能成為名食,一加南乳立刻味道大變,身價百倍。聽了盲公德這樣一說,譚師傅大受啟發。用這種新配料炸出來的咸煎餅果然色澤金黃,外脆內香,入口松花軟滑,且有南乳香味。大家一試之下都點頭稱好。後來,德昌茶樓掛出一個大照牌,上寫德昌咸煎餅。從此生意興隆,也成了西關行家公認的名食
德昌咸煎餅的製作之所以與眾不同,第一是原料加入南乳,以增加香味。但使用的南乳,要較為陳舊而又夠香味的。將買回來的南乳放在天台半陰半曬的地方,太陽出來時,南乳受熱,太陽過後,熱能漸散,經過一熱一冷過程的處理,南乳的香味更好。而且,它用糖的配方不同。一般咸煎餅,以麵粉搭配白糖,德昌咸煎餅使用白糖、紅糖各半,份量又比一般的增大一倍,其作用在於:白糖使其脆皮,紅糖達到心軟。再加上用中火炸,糖量多,咬油大,故成品皮脆心軟,特別松香

❽ 雞屎藤糖水家常做法,正宗雞屎藤糖水怎麼做

12.喜歡的話,還可以順便打入雞蛋。

小貼士

雞屎藤粉在遇水和面時會散發吃雞屎味,不習慣的童鞋多加點米粉一起和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