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屯溪農貿市場有家豆腐乾很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屯溪農貿市場有家豆腐乾很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9-06 00:32:43

⑴ 黃山屯溪老街的小吃

1.老街第一樓就是老街入口附近

2.屯溪是現在的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古鎮,因黃蓋等「屯兵溪上」而得名。

那個「溪」應該就是現在的新安江。在夜色中,從三輪車上看過去,她幾乎幹了,只能看到一片不算寬的河道。

從新安江邊轉過來,燈光陡地一變。一條熙熙攘攘的青石板路的商業街撲面而來,張燈結綵,酒旗飄揚。

老街。

講到屯溪的吃,就不能不談老街一樓。屯溪古屬徽州的休寧縣。此地的飲食菜系自然是徽菜。

一樓就把著老街的街口,兩層,大扇臨街的窗極為明亮。紅灰相間的古式酒樓,飛檐翹角——仿的。這里的當家菜很多。石耳,臭鮭魚,毛豆腐,青菜,土雞,是我個人推薦。

石耳類似於木耳,生在黃山的石縫中,算山珍。顏色和木耳如出一轍,形狀也類似,只是表面密布小小的突起,象雞皮。可以做成石耳燉土雞,石耳炒青菜,石耳青菜豆腐湯。

石耳的口感不象木耳那樣肥頭大耳,更緊實一些;味道不明顯,隨順了同鍋的或青菜或土雞的味道,象蒓菜;細嘗還是有一絲感覺的,說不好,好象是山野的筋骨和清曠,那些味蕾一樣的突起吃起來也讓人好奇。

臭鮭魚極鮮美。古代徽州民風節儉刻苦。民謠說「手捧苞米稞,腳踏一盆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可見一斑。所以一條臭了的鮭魚是萬分捨不得扔掉的。沒想到做出來卻和叫花雞一樣,恁地鮮美!後來這道菜更傳到了宮里, 做了慈嬉的玉膳。

臭鮭魚是把新鮮的鮭魚用鹽淹漬變臭,淹好後待用;放在冰箱里,可保存數月。

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一份臭鮭魚,是盛在白盤子里頭尾相顧的兩條;色澤紅亮,湯汁豐腴;輕輕撥開皮,露出的蒜瓣肉滑潤瑩滿,夾起一嘗,天哪!鮭魚的嫩鮮,「臭」的至味,實在是驚喜。

不停地互相勸著,吞著,與美食、美景、美人的不期而遇,三者有同工異曲的快感!

它不是臭豆腐的那種臭,沒有那麼回味無窮,是恰到好處,是當下即是的滿足感和貪欲。可是也沒那麼粗俗,臭豆腐是只有味而缺少質感,粘蔫呼呼的一抹;材質和味道,象氣質和外貌,臭鮭魚是並重的。

對毛豆腐的好惡,可能是見仁見智的。毛豆腐的成因和臭鮭魚一樣,淵源都是儉朴。顧名思義,毛豆腐,就是生了毛的豆腐,而且,白毛過寸!

一樓的毛豆腐經過改良,不駭人,不見過寸的白毛;可是味道上,很沒有味道;說不出所以然,也不象原裝的豆腐,有點粘忽忽,且不入味。口味這件事,本就私人的沒有道理,既是地方特色,何妨一試?何苦信別人的感覺呢?

青菜指我們所講的油菜;本地的油菜可真是小,我想起我們北方的油菜,有的竟那樣粗壯,口味亦強悍;這里的小油菜清清爽爽的,苗條輕攏,一條條地排在盤子里,有青菜的香和淡,無論是作湯還是家常炒,均平和安靜。桔生淮南。

從一樓出來,看見樓下已等了一屋子人。一隻只驢子打扮的城裡人全都擁到這里來了,然後帶來了城市的跟風,等座風,和驚鴻一瞥的鴛鴦蝴蝶風。

再講講老街的其他吃食。

老街西起老大橋,就是剛才新安江上的老大橋,始建於明代。它的最東端是老街牌坊。一樓就挨著牌樓。步行街,長約一公里。

老街的兩側全是店鋪。徽州名揚天下的歙宴、唐墨,老字型大小「同德仁」中葯鋪,安徽名茶黃山毛峰、祁紅屯綠、菊花,還有那些黃山VCD,西遞宏村圖畫冊,洋洋灑灑阡陌縱橫。這些店鋪不設門,說攤點更適合一些。有的進深很長,房頂極高。開闊而幽深。

就看見有人拿著臭乾子串了。又看見有人在喝小杯的紅棗湯了。還有人就在當街支一個爐子,凳子上擺著火燒。我便奔了過去。是一個老太太,邊做邊賣黃山燒餅。很小,直徑有雞蛋大。燒餅有餡,梅菜肉末。餅子打得很有勁,皮又韌又香,烤爐的香,麥香。

坐下來,在一個小吃鋪喝一碗餛飩。順便來一串臭乾子,抹多多的紅椒醬。咬破黑烏烏的皮,裡面是冒著熱氣的白豆瓤。眼睛盯著對面賣硯台的店鋪,看他們討價還價地過招。世情溫暖而現實,時間飄渺而堅韌。

看見隔桌的紅棗蓮子湯了,盛在小杯子里。招手叫小妹說我也要;她便帶我去挑;原來他們有三種,盛在不銹鋼的容器里。綠豆湯,冰糖百合,紅棗蓮子,我要了兩種,看她用小勺子盛到透明的一次杯子里;喝起來是特別爽口安心;我喜歡這種手工現做的感覺,比從生產線上下來的瓶裝飲料親切多了。象老媽煲好的湯,俗世生活的煙火和人情。

我喜歡老街。

繼續逛。山核桃。咬碎了一嘗,好香啊,好的原料,炒功把它的香激發到頂峰;如同有家庭和LOVE滋潤的女子,體線斟於完美豐盈

還有香芋糕松子糕。香芋的粉和松子粉堆成的一方。以前沒有感受過的風味。在外地經常有這種偶遇。想起廈門的餡餅,隨便在機場買了幾盒,送給JJ的小孩,他那樣珍惜,幾年後還念念不忘(題外話:好吃的是葷油的那種,南普陀那種素油的不好吃)。

還有南糖。芝麻糖,還號稱徽州特產!喝茶的時候,那種釅釅的綠茶——我們在德仁堂二樓喝的,就在老街;吃一塊糖,滿口芝麻的濃香,甜因茶而消解了幾分,單吃就太餱了!

打烊時分,心滿意足地從老街溜達出來。先不叫三輪車,就沿著新安江走;燈光依舊是稀疏。正有一群學生下了晚自習,自行車陣掠過身邊。不遠處有挑了擔子的喊:餛飩臭乾子來...

⑵ 黃山毛豆腐怎麼燒好吃

毛豆腐是徽州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毛豆腐有一種特殊的味道,雖沒有臭豆腐強烈刺鼻的味道,但是有一點點的微臭,吃起來的口感很香
主料2人份
北豆腐400克
毛豆腐菌3克
輔料
植物油適量
小蔥少許
生抽適量
米醋適量
白糖少許
豆豉辣醬少許
步驟1油煎毛豆腐的做法大全
准備一塊老豆腐、毛豆腐的菌種
步驟2油煎毛豆腐的做法圖解
豆腐切成小塊,擺放在底部透氣的容器上,我用的是微波爐煲
步驟3油煎毛豆腐的家常做法
取3克毛豆腐菌粉,用少許的涼開水融化開,淋在豆腐上,保證煤塊豆腐上都有
步驟4油煎毛豆腐的簡單做法
蓋上蓋子,放在陰涼的地方去發酵
步驟5油煎毛豆腐怎麼吃
二天之後,一打開蓋子,滿滿的白毛
步驟6油煎毛豆腐怎麼做
把白毛用勺子擼平整
步驟7油煎毛豆腐怎麼炒
平底鍋中放入適量的植物油,把毛豆腐煎至4面金黃
步驟8油煎毛豆腐怎麼煮
所有的調料汁在碗中調勻
步驟9油煎毛豆腐怎麼燉
調料汁澆在豆腐上,撒上一點蔥花即可
成品圖

烹飪技巧
毛豆腐也是做豆腐乳的原料,毛豆腐雖說不是很臭,不愛吃臭味的會掩鼻而過

⑶ 黃山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黃山的飲食屬於徽州菜系。為全國八大菜系之一,發祥於南宋,起源於歙縣(古徽州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顯其特色。


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熘,講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潤腸胃和肌膚;重色,以增強審美效果,達到「色、香、味」統一的效果。

屯溪燒餅

屯溪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是徽州風味小吃名品,選用梅乾菜和豬肉丁作陷的小燒餅,製作工藝十分考究,完全手工操作,經木炭火焙烤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



深渡是舊徽州歙縣一個古渡口,由浙江方向出入徽州的客商大多經此渡口。明清時行商多背包袱旅行,深渡的飲食攤主遂仿其形,創制出一種在餛飩皮上放上餡,卷包成如商人背負的包袱形狀的小吃。

⑷ 哪裡的毛豆腐最好吃

央視播出的是休寧的毛豆腐,我在屯溪吃的

⑸ 屯溪老街有沒有小吃街有沒有什麼好店美食推薦

屯溪老街;

臭名遠揚的徽州臭豆腐、

街口247號的第一樓;招牌;臭桂魚、紅燒臭桂魚、一樓如意雞、

151號新蘇老徽館;招牌;牛蛙、毛峰魚、毛豆腐、

100號救駕燒餅;招牌;梅菜肉燒餅、他家旁邊餘一碗、招牌、芝麻糊、餛飩

⑹ 屯溪有什麼好吃的

屯溪臭鱖魚
清朝年間,沿江一帶的貴池、銅陵、大通等地的商販每年入冬時節都會將長江名貴水產鱖魚以木桶裝運至山區出售(至今祁門一帶仍稱之為「桶魚」)。商販為防止鮮魚在運輸途中變質,採取擺一層魚撒一層淡鹽水的方法,並經常上下翻動,待七八天後抵達屯溪等地時,魚鰓仍是紅色,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已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洗凈後經熱油稍煎,細火烹調,非但沒有異味,反而更加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美味。屯溪本是黃山下的無名小鎮,1840年以後,上海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港口,安徽山區的特產原本由江西運出,至此改為由新安江至杭州轉上海出口。

甜酒釀
甜酒釀系用上等糯米釀制而成,在黃山市城區或集鎮的街頭巷尾,常可以看見有人挑擔子叫賣。擔子兩頭是兩只石鼓形的竹籃,竹籃上的蓋子中間鑲著玻璃,玻璃下面放著一碗碗米酒釀。那米酒釀中間還有一個凹坑,裡面溢滿了甜酒汁。甜酒釀的做法很講究,吃法也分為兩種。涼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涼;熱吃:則在冬天將酒釀與金絲琥珀蜜棗或雞蛋一起煮沸,吃起來又香又甜。

大獃臭
為王致和於清康熙年間創制,康熙皇帝品嘗後贊不絕口,特地御筆親書「青方:二字賜王致和,從此名聲大振。與浙江紹興的臭千張、安徽淮南的臭香乾呈鼎足三分之勢,享譽海內外。徽州大獃臭,表面為灰、蘭、黑綜合色,內里潔白如玉,聞著臭、吃則異香,獨具一番風味,而由於大獃臭的製作工藝很復雜,所以這道風味小吃,恐怕只有來黃山的遊客才能吃到了。

⑺ 黃山有名的特色小吃都有哪些推薦一下

黃山的特色小吃有以下:

1、清蒸石雞,這是安徽黃山(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到現今已有百年歷史。做法是將石雞剁成塊,配以火腿片、香菇片,加冰糖、甜米酒、蒜瓣、鹽、豬油、薑片及雞湯,入籠蒸熟而成。此菜湯清香郁,肉細嫩柔滑,原味鮮醇,素以珍品著稱。

(7)屯溪農貿市場有家豆腐乾很好吃擴展閱讀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參考資料

清蒸石雞_網路

屯溪醉蟹_網路

方臘魚_網路

⑻ 黃山有什麼特色小吃,越多越好

【秤管精】
徽州糕點名。始產於休寧縣萬安鎮。這是一種有特色的飴糖製品,其形狀象一根根切斷了的大秤管,故稱之為「秤管糖」。「秤管糖」用飴糖裹著白芝麻或黑芝麻,裡面有一個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將「秤管糖」搓捏得更細(如鋼筆筒)即成「一品香」。其特點是鬆脆,不粘牙,甜香可口,老少皆宜。

【豆腐老鼠】
徽州風味小吃。取上好精肉、白豆腐為主料,配以生薑、雞蛋、精鹽,剁細如泥,挾雞蛋一大團,置於碗內的小麥粉上,雙手捧碗,反復簸滾,使之裹成一個白團,然後投入沸水煮,待飄浮水面,撈入事先配好佐料的鮮湯內即成。「豆腐老鼠」細嫩鮮美,老弱婦孺咸宜,調養病體也是極佳的食品。

【豆豉】
風味小吃名。以上等的黃豆和鮮筍為原料,製作時先將黃豆和剝殼後的鮮筍洗凈,並將輔料食鹽、八角和茴香等按比例伴在一起,倒進鍋里煮熟為止,然後曬干或烘乾,成為半成品。將半成品放入用精製醬油、味精等配成的原液中攪拌,直至均勻,再曬干或烘乾即成。豆豉鮮美無比,風味獨特。便於攜帶,營養豐富,是旅遊小吃佳品。

【冬瓜餃】
「冬瓜餃」由屯溪迎春館創立,已有百年歷史,餡心以冬瓜為主料,配豬肉、火腿、香菇、麻油等炒燴,然後加澱粉勾芡而成。餃子包好後上籠蒸,蒸餃熟後,餡松嫩,微帶鹵汁和冬瓜清香,鮮美可口。

【凍米糖】
春節前,農村家家切糖,即製作「凍米糖」。傳說此俗已流傳了近千年,至今仍興盛不衰。「凍米糖」是將上乘糯米蒸熟後放在露天曬、凍,然後下鍋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飴糖做成。用刀切成一片片痕印,食用時手可分片。「凍米糖」還可加上紅、綠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形成色、香、味俱全的糕點。

【「杜」字蝦米豆腐乾】
休寧風味小吃。萬安「杜」字商標蝦米豆腐乾,頗負盛名。杜家豆腐店的蝦米豆腐乾,以用料獨特,製作精細,配方講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稱。製作方法:一是選用一年內粒粒飽滿的新黃豆為主要原料,篩去雜質;二是選用優質小蝦米,除雜質後用水燉開,逐塊包進;三是用大茴、小茴、桂皮、花椒等佐料拌入黃豆內同磨;四是選用未加糖色的「三伏秋油」(醬油),加添適量蝦米汁、冰糖、茴香、桂皮等佐料,同入鹵鍋。製成的蝦米豆腐乾,顏色淡褐,光潔如玉。香味濃郁,鮮美可口,有韌性,折疊不開裂,壓榨緊結,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細絲或薄片,撕開可見細密紋理,內有蝦米一隻。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餚的配料,當作零吃小食也別有風味。

【芙蓉糕】
「芙蓉糕」是用精細的糯米粉,做成米糕切片,再用油炸,然後拌和白糖、飴糖精製而成。其中浸泡糯米和油炸糕片這兩道工序相當繁雜,技術性又很強,所以只有少數廠家能生產這種糕點。徽州風俗,農歷年前後用「芙蓉糕」招待貴客嘉賓。

【伏嶺玫魂酥】
「伏嶺玫瑰酥」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糕點,產於績溪縣伏嶺村,因其內有玫瑰花作為輔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伏嶺玫瑰酥」以細白糖、芝麻、麵粉、飴糖等為主料,輔以玫瑰花、青梅、桔餅、紅綠絲;芝麻手工脫殼,炒熟後碾細過篩拌和細白糖烘乾成麻屑,用小量的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麵粉分層卷疊起來,按一定規格切成塊後,表面再均勻地撒上細白糖、玫瑰花、切細的青梅、桔餅、紅綠絲等。把已製成切塊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塊,然後包裝,每盒10小包。製成的玫瑰酥,外觀潔白如玉,絲絲點點的玫瑰花、桔餅、青梅等若隱若現,宛如翡翠瑪瑙嵌於碧玉之中。該產品始產於清代,經久不衰,1985年送京參加全國食品展覽會並獲獎。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⑼ 黃山美食攻略,黃山美食推薦,黃山有什麼好吃的

黃山市鍋磐里美蛙魚頭火鍋好吃。

活蛙現選現殺。新鮮的很。

大隻牛蛙吃起來爽歪歪……黃山市的小夥伴有口福了……上午吃的 完美 !

中麻中辣搞起!和我去成都吃的一樣好吃😋不是只有到成都才能吃

⑽ 黃山市徽州毛豆腐很出名吧、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徽州傳統風味小吃:毛豆腐 毛豆腐是歙縣特有的風味小吃,它是先將白嫩嫩的水豆腐乾,切成細小的長方塊,撒上鹽放進溫室三五天,待它長出長長的絨毛,就可以食用了。吃毛豆腐大多是煎吃,邊吃邊呷上幾口白酒,那真是回味無窮。當然,也有用毛豆腐做湯的吃法。 品嘗毛豆腐,講究環境和情趣,隨著一聲聲「毛豆腐噢——、毛豆腐噢 ——」的叫喊聲,賣毛豆腐的便挑著一幅擔子走來了,擔子前面為火爐,爐上支著煎毛豆腐用的平鍋,擔子後面是幾扎乾柴和一盤盤雪白的毛豆腐。你一抬手,他就把擔子放下了,你和朋友圍擔坐下,平鍋中的香油就熬得香氣繚繞了,毛豆腐放入鍋中,只聽「絲拉」一聲,那毛豆腐的香味也就撲面而來,當你用竹筷子夾起一塊放入口中,鮮而不膩,滿口香味,你一面品嘗,一面與朋友談古論今,那種愜適,那種快意,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真是人生的一大快樂,難怪有人說:「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辭長作徽州人」。 40年代初,筆者在上海萬竹小學(今上海市實驗小學)讀書。一天晚上, 家父講了一個使人發笑的事:一徽州老鄉,當時在上海做毛豆腐小生意,每當把毛豆腐擔子挑到租界去賣時,常常被紅頭阿三(租界內僱用的印度警察)趕出租界,因為毛豆腐外表茸毛叢叢,非常難看,看上去實不衛生,所以不準在租界賣 。 徽州老鄉只好把毛豆腐擔子挑出租界,擺到租界對面的上海老城裡馬路口。不大一會,這些紅頭阿三又三三兩兩偷偷跑出租界,到毛豆腐攤前大吃起來。 關於毛豆腐還有不少的傳聞逸事。相傳元朝末年,當時朱元璋貧困潦倒,一路行乞到了徽州,在一個小山村的破水磨坊里安身暫住。一天,他乞討得一碗豆腐,便留下一些放在石磨的木料鬥上,沒想到數日後豆腐長滿白毛,他也沒捨得扔掉。正好那幾天天不作美,大雨下個不停,飢腸轆轆的朱元璋,既無法出門乞討,又無點滴可充飢之物,只好找出一點點香油倒入鍋內,把長滿白毛的豆腐煎一煎,以解飢餓之苦。沒想到這白毛豆腐一下鍋,「茲啦」一聲響,隨之而來的是香味撲鼻、金黃金黃。他夾了一塊放進嘴裡,啊!想不到這長了毛的豆腐,竟有這等好吃,味美無比,伴他度過了這飢餓難熬的時辰。於是「徽州毛豆腐」成了救駕食品小吃。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1938年,新四軍在徽州休整,陳毅同志百忙之餘,喜歡在街頭毛豆腐擔前,與幾位老鄉同圍一爐,共品毛豆腐,敘黨群情誼,宣傳抗日救亡, 興致高時,老鄉們總與陳老總仰面大笑,陳老總操著一口川腔,指著煎鍋說:「多放些辣子喲!」 現在毛豆腐成了徽州特有的一道傳統風味小吃,引起美食家們的注意。其吃法主要有二種: 1、傳統吃法:今日徽州遍及城鄉的毛豆腐擔子,一頭乾柴、爐灶、平底鍋 , 一頭是香油、辣火、毛豆腐,筷子、酒杯……一應俱全,挑到街頭鬧市、擺攤設點現煎現賣現吃。隨著「嗒,的的嗒!嗒,的的嗒!」清脆有節奏的竹板打擊聲,招來顧客嘗鮮解饞,有三五好友圍攤而坐,面對熱烘烘、香噴噴、金黃黃的毛豆腐,一手端著徽酒,一手拿著竹筷,有的要份加料(在滾熱的毛豆腐上敲幾只雞蛋調和),放上蔥花辣醬,邊吃邊聊,談古論今,暢談友情,還談生意。 2、現代吃法:先將毛豆腐下熱油鍋中煎,片刻兩面金黃即撈起放入盤中, 倒入幾乎同時炒好的三丁糊(用精肉丁、香菇丁、冬筍丁猛火炒熟,加入澱粉調 和),撒上蔥花胡椒,即可端上筵席食用。也可用煎得兩面黃的毛豆腐,放入筍絲、青菜,做成一道清湯毛豆腐,不放味精,味道照樣鮮美,是一道徽州筵席獨有的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