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怎麼打出來的豆腐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怎麼打出來的豆腐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9-04 00:48:27

1. 怎麼做豆腐的詳細步驟

第一步:提前一天將黃豆放到清水中浸泡,讓黃豆泡發後質量大約在600g左右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有一些黃豆粒怎麼也泡不發,先將這些黃豆粒挑出來仍到一邊。
第二步:向黃豆的盆中倒入1300ml的清水,再將清水連同黃豆一同倒入料理機當中充分打磨成豆漿。
PS:注意豆漿打磨的時間要稍微長一點,這樣有利於將豆漿打磨得更細,做出來的豆腐才會又嫩又好吃。
第三步:豆漿打磨好了之後會發現它上面有很多浮沫,先用勺子將豆漿上面的浮沫撇出去,再准備一個西紗布將豆漿放到西紗布上面一點一點的過濾,大約過濾兩次之後會發現紗布上面有很多豆腐渣了,將這些豆腐渣弄出來之後就會得到一盆又細又香濃的豆漿。
第四步:將過濾好的豆漿倒入鍋中開大火煮,等到豆漿煮沸之後再轉入小火慢慢熬煮,表面沒有氣泡冒出來的時候再一次轉大火煮沸之後關火,放到一旁冷卻。
第五步:豆漿稍微冷卻一會兒會發現上面有一層薄薄的豆皮,將它挑出來之後准備50ml的米醋分多次倒入到豆漿當中,每一次倒入米醋都要用勺子輕輕的攪拌一下,直到米醋都倒入到豆漿之中後將它放到一旁靜置15分鍾左右。
第六步:大約15分鍾之後會發現豆漿慢慢的呈現豆花形狀,再將它們倒入一個方形的容器內,蓋上一層紗布,慢慢的壓出水分倒掉。
第七步:豆花中的水分壓得差不多之後要在上面放上一個比較重的物品(比如一個水瓶或者是未開封的牛奶都可以),靜置大約半個小時之後就會發現豆腐做好了。

2. 豆腐怎麼做好

材料
主要食材:
南豆腐(軟豆腐) 1盒(1磅)
大蒜 1棵
蔥 1棵
主要調料:
豆瓣醬 2湯匙
干辣椒 2隻
花椒粉 1湯匙
蒜頭 3粒
姜 1塊
糖 適量
玉米澱粉  1湯匙
料酒 1茶匙
鹽 2茶匙(焯豆腐用)
做法
一、將姜蒜切成茸,蔥切粒,蔥白和姜茸蒜茸混合,蔥綠另放,辣椒切成段,大蒜切成段。用鍋燒開水,放兩茶匙鹽,水開放豆腐,豆腐要輕放,因為是軟豆腐,很容易弄碎,滾10分鍾左右,這樣,鹽水使豆腐增加少許彈性,豆腐內里也受熱;
二、我的做法可能與各位有些不同,我是參照了天天飲食中慢火炒醬的方法,先慢火,下豆瓣醬、花椒粉和辣椒,慢火可以把它們的味和色逼出來,太大火醬容易乾和糊,紅油和味逼出來後,放姜蔥蒜,開大些火,爆香;
三、玉米澱粉和半飯碗水混合好後倒入鍋,加糖和酒,不斷攪拌,一直到起大泡,有氣頂勺的感覺,這樣炒出來的汁才均勻漂亮,這次的豆腐很嫩滑,玉米澱粉也不太粘稠,怕掛不上芡,便加重了玉米粉的份量為1湯匙;
四、輕輕倒入豆腐,此時我不用鐵鏟或鐵勺,這樣容易割爛豆腐,俺用的是大瓷勺,瓷勺邊厚而圓,比較能保持豆腐的形狀,用瓷勺的些背面推勻豆腐;
五、等豆腐被燒開,加入大蒜,用勺稍為拌勻一下,蒜剛斷生可上碟,有些書上的做法是上碟後在豆腐上撒上炒過的花椒粉。俺再撒上蔥綠,又紅又綠的,引人食慾。

3. 怎麼做豆腐好吃

家常豆腐怎麼做好吃?大廚:有了這三步,豆腐好吃又入味
小編去一個朋友家做玩,朋友留小編在他家吃晚飯,在吃完飯時就有家常豆腐這道菜,所以那次小編一個人將那一大碗的家常豆腐吃了一大半,那一次吃家常豆腐可是小編吃得最不虧的一次了,因為在飯店吃的時候量是很少的,而朋友做出來的家常豆腐超級入味,這就讓小編十分困惑了,所以在吃完後小編就問朋友,他的這個家常豆腐是怎麼做到這么鮮嫩下飯的。

朋友告訴小編其實,家常豆腐做法十分簡單,不過這幾個地方一定要注意,第一就是豆腐也是有腥味的,要去除豆腐的腥味有兩種方法:焯水和油炸,第二就豆腐在用鹽水浸泡之後不容易碎,第三就是不要把豆腐直接倒進鍋中,

【家常豆腐的做法】
步驟一:將買來的豆腐切片,在切豆腐之前,可以先讓豆腐用鹽水浸泡一下,這樣豆腐在後面的操作中就不容易碎,起鍋燒水,水開後將豆腐放入鍋中焯水,焯水的時間不要太久,太久的話會破壞豆腐的口感,豆腐焯水可以去除豆腐的腥味,讓豆腐的味道更加的好,

步驟二:然後起鍋燒油,油燒熱後將豆腐放入鍋中,在放的時候一定要讓豆腐沿鍋壁滑入鍋中,豆腐炸至兩面金黃即可,在油炸豆腐的時候火候一定要掌握,火候太大或太小,油炸豆腐不會很好吃,所以炸豆腐的時候,最好是用中火,這樣不僅能讓豆腐的表面迅速變脆,而且還能密封豆腐內部的水分,保持內部光滑。

步驟三:將提前泡發的木耳,蔥,蒜,姜以及青椒切碎,起鍋燒油,先將蔥姜蒜放進去翻炒爆香,然後將豆瓣醬放入鍋中,翻炒出紅油之後將豆腐下入鍋中,再翻炒五到六分鍾就好了。

以上就是家常豆腐的做法了,如果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一下,不過要注意得的是,在炸豆腐的時候,火候一定要控制好,不是火候沒有控制好的話會嚴重影響到豆腐的口感的,如果想要豆腐不容易碎的話,可以在切豆腐之前用鹽水浸泡一下,掌握好這些之後就可以做出鮮香下飯的家常豆腐了。
舉報/反饋

4. 怎樣磨豆子做出的豆腐才好吃

豆腐的原料是黃豆、綠豆、白豆、豌豆等豆類。先把豆去殼洗凈,洗凈後放入水中,浸泡適當時間,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漿。接著用特製的布袋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收好袋口,用力擠壓,將豆漿榨出布袋。一般榨漿可以榨兩次,在榨完第一次後將袋口打開,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後再榨一次。
生豆漿榨好後,放入鍋內煮沸,邊煮邊撇去上面浮著的泡沫。煮的溫度保持在90~1 10℃之間,並且需要注意煮的時間。煮好的豆漿需要進行點鹵以凝固。點鹵的方法可分為鹽鹵點鹵和石膏點鹵兩種。鹽鹵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
石膏點鹵的方法:先將焙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調成石膏漿,倒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里,並用勺子輕輕攪勻。不久之後,豆漿就會凝結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結後約15分鍾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木板,壓10~20分鍾,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漿,點鹵時把磨好的石膏漿倒入豆漿攪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則添加的石膏漿多此。若要制豆腐乾,則須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里,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乾。

5. 豆腐怎麼弄的好吃

做成麻婆豆腐好吃。
材料:主料豆腐400克,裡脊肉100克,麻婆豆腐調料1包,輔料大蔥1段,姜2克,大蒜2粒,香菜1棵,花生油10毫升,生抽5毫升。
1、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
2、裡脊肉切成肉末,蔥切末,姜也切末,香菜洗凈切碎,大蒜拍扁後切成末。
3、麻婆豆腐調料加入適量水調勻,放入鍋里煮開後,下入剛才切好的豆腐丁一起煮15分鍾。
4、中小火,燉15分鍾後湯汁濃稠,豆腐軟嫩。
5、把燉好的豆腐裝入盤子里待用。
6、炒鍋加油,燒熱後,下入肉末和蔥薑末一起滑炒至肉末變白。
7、加入少許生抽調味。
8、炒好的肉末放在豆腐上,撒香菜末即可,麻辣鮮香的麻婆豆腐就做好了。

6. 怎樣做出來的豆腐好吃

1、金銀豆腐

原料:豆腐150克,油豆腐100克,草菇(罐頭裝)20隻,蔥2根,水100克,湯料(粉狀)15克,醬油15克,砂糖4克,蔥油4克,澱粉少許調成漿狀。

製法:豆腐與油豆腐均切為2厘米見方的小塊,鍋中加水,待沸後加入湯料、豆腐、草菇、醬油、砂糖等,共煮10分鍾左右,加澱粉漿勾芡盛入碗中,周圍倒入蔥油,表面撒上蔥段。

2、核桃豆腐丸

原料:豆腐250克,雞蛋2個,麵粉50克,色拉油500克,高湯500克,鹽、澱粉、胡椒粉、味精、核桃仁各適量。

製法:將豆腐用勺子擠碎,打入雞蛋,加鹽、澱粉、豆粉、胡椒粉、味精拌勻,作20個丸子,每個丸子中間夾一個核桃仁,色拉油上旺火燒至五六成熱下丸子炸熟即成。

3、琵琶豆腐

原料:南豆腐150克,瘦豬肉末100克,雞蛋2個,澱粉、鹽水、料酒、胡椒粉、味精、蔥、姜各適量,火腿絲、水發冬菇絲少許,紅葡萄酒100克,高湯500克。

製法:將豆腐在沸水中焯後搗成泥,與肉末、蛋汁、澱粉、鹽水、料酒、胡椒粉、味精攪打至粘稠,放入蔥、姜、水攪勻,再放入少許香油拌勻,用10個羹匙,每個抹少許油分別盛入豆腐糊,上放火腿絲、冬菇絲,上鍋蒸透,取出後去羹匙,將制好的豆腐丸擺在盤中。高湯燒沸,放入紅葡萄酒,再沸時澆在琵琶豆腐上即成。

4、雪菜豆腐湯

原料:豆腐200克,雪裡蕻100克,精鹽、蔥花、味精適量,色拉油50克。

製法:豆腐下沸水中稍焯後切為1厘米見方的小丁,雪裡蕻洗凈切丁。鍋上旺火燒熱,放入蔥花煸炒,炒至出香味後放適量水,待水沸後放入雪裡蕻、豆腐丁,改小火燉一刻鍾,加精鹽、味精即可食之。

5.麻婆豆腐

原料:豆腐1對,肉末50克,素油100克,豆瓣辣醬35克,味精3.5克,骨頭湯10克,紅油15克,花椒粉0.5克,濕澱粉30克,蔥2根,姜10克,蒜頭2瓣。

製法: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裝入容器內,倒入1000克開水,浸泡10分鍾左右,倒入漏勺瀝水。蔥,姜,蒜頭洗凈,切成細末。鍋置旺火上燒熱,加素油50克燒熱,下肉末炒散至轉色,加入蔥姜蒜末,炒出香氣,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豆腐丁下鍋,加入骨頭湯,味精,燒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50克素油,轉動鍋子,用湯勺輕輕推幾下,淋入紅油,撒上花椒粉,出鍋裝深湯盆上席。
特點:色澤金紅,麻辣味濃,鮮香可口。
關鍵:燙豆腐丁的水要開,豆腐勾好芡要淋熟油,裝盤後不會出水。

7. 請問網友怎樣才能磨出好吃的豆腐

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要分是做干豆腐還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長長的粗紗白布,大約半米寬,幾十米長。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則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紗布,邊長大約要兩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凈後,晾乾,備用。

黃豆泡開,大約要泡一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里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