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揚州餃面怎麼做
揚州餃面說起來讓人很無語。
你應該吃過,其實就是把水餃和面條裝在一起,分量都少一點,加起來是一碗。
現在外面賣的大多數是混沌加面條。
上次聽廣播居然說這是揚州古代人名智慧的結晶。。。
分。。。
2. 揚州面怎麼做好吃,揚州面的吃法
雞絲湯面
原料:麵粉250克雞蛋2熟雞脯肉250克豆苗汁少許清湯750克 精鹽1.5克料酒5克
做法:
1.麵粉加入雞蛋液、50克清水和勻蓋上濕布餳10分鍾用 擀麵棍擀成厚1分長方形薄片疊起頂刀切成面條熟雞脯 肉切成細絲用水豆苗葉洗凈
2.鍋注入清水上火燒開放入面條煮熟撈出分別放入小 碗上面放入雞絲和豆苗另起鍋注入清湯上火燒開撇 去浮沫加入料酒、精鹽對好口味倒入面條碗即
另:
●材料:菠菜100克麵粉300克胡蘿卜半根鮮香菇2朵雞腿1姜2片蔥1棵高湯3杯
●調料:淡醬油1/2大匙植物油1大匙酒1/2小匙鹽、胡椒粉、香油各少許
●做法:1、雞腿洗凈順著腿骨刀尖劃開抹上酒、鹽塞入蔥、姜蒸熟取出待涼去皮切成絲狀2、菠菜用粉碎機打碎加入少許鹽用紗布瀝去水分備用蔥切細末胡蘿卜、鮮香菇切絲3、麵粉加入鹽、植物油略拌倒進熱水用筷子拌開稍涼用手抓勻加入菠菜和涼水揉成面團揉致光滑時蓋上冷濕布靜置1小時而撒上乾麵擀成薄皮再切成條狀即4、胡蘿卜絲和鮮香菇絲放入高湯煮軟翡翠面條用開水火煮5分鍾取出再放入高湯煮入味加上鹽、醬油、胡椒粉調味撒上蔥花淋上香油即
3. 揚州有什麼特色美食
揚州特色美食有:揚州炒飯、千層糕、三丁包子、翡翠燒麥、蝦籽餃面等。
1、揚州炒飯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是當地的傳統名吃。相傳起源於隋朝時期,一般主要食材是米飯、火腿、雞蛋、蝦仁等,發展到現在,風味各異,品種繁多。
2、千層糕
千層糕是揚州當地的傳統名吃,相傳起源於清朝時候,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3、三丁包子
三丁包子是當地傳統名吃,相傳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是乾隆下江南時當時揚州廚師丁師傅為其製作的早餐。當是用海參丁、雞丁、肉丁、冬筍丁、蝦仁為餡做成包子,稱之為五丁包子。
4、翡翠燒麥
翡翠燒麥是當的名吃之一,是有富春茶社創始人陳步雲首創。距今已有百年歷史,其特點:皮面白亮,餡心碧綠,甜潤清香。
5、蝦籽餃面
蝦籽餃面,從字面來看就是餃子加面條,實際上就是餛飩和面條在同一個碗里。其特點是:餛飩皮薄如紙,肉餡鮮美飽滿,面條筋道爽滑。
4. 江蘇最好吃的面條在哪個城市
江蘇的面條有特色,蘇州,無錫,淮安等地方的面條都是不錯的。
5. 盤點揚州的八大小吃,你吃過哪幾種呢
清燉蟹粉獅子頭三套鴨是江蘇省揚州和高郵地區的一道特色傳統名菜。古時揚州和高郵一帶盛產高郵鴨(古時揚州和高郵一帶各地盛產麻鴨,現在揚州和高郵地區專門養殖,由於高郵養殖的范圍最廣,技術最先進所以又名高郵麻鴨,是全國三大名鴨之一,高郵古時隸屬揚州,現在是揚州代管縣級市),此鴨十分肥美,是製作「南京板鴨」、「鹽水鴨」等鴨菜的優質原料。
6. 揚州有哪些好吃的麵食
揚州有哪些好吃的麵食?
揚州自古以來就處在南北大運河的樞紐位置,古時全國各地商客雲集於此,因此揚州雖屬江淮,但北方飲食文化對該地影響很大。揚州地區很早就有食用麵食的傳統,其中就包括了面條。
總之,揚州面條的樣式多,味道也是極好的。要想感受其滋味,說得再多不如自己前去親自一嘗。
7. 揚州有什麼吃的特產
1,揚州炒飯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是江蘇揚州經典的小吃。主要食材有米飯、火腿、雞蛋、蝦仁等。腹脹、尿失禁患者忌食。
揚州炒飯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加工講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後,顆粒分明、粒粒鬆散、軟硬有度、色彩調和、光澤飽滿、配料多樣、鮮嫩滑爽、香糯可口。
2,樊川小肚
樊川小肚,俗稱蒲包肉。可溯至清代早期,距今約有300餘年的歷史,是江蘇地道的漢族傳統小吃。後來經過一代代碼人的不斷加工、改進,如今的「樊川小肚」已是聲名遠播,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小說《異秉》中也曾提及。
3,高郵雙黃鴨蛋
高郵雙黃鴨蛋是高郵的特產,地方傳統名菜之一。高郵一帶盛產高郵鴨(又名高郵麻鴨,是全國三大名鴨之一)產蛋多,蛋頭大,蛋黃比例大,尤以善產雙黃蛋而馳名中外。
4,高郵湖龍蝦
高郵湖龍蝦是高郵市的特色水產品之一。在高郵湖分布較多,且多分布在高郵湖北部(高郵市界首鎮)和西部(淮安市金湖縣)。2016年9月9日高郵湖龍蝦首次出口香港,據悉,這是全國鮮活小龍蝦出口「第一單」。
5,揚州醬菜
揚州醬菜是一道產於江蘇省揚州地區的特色傳統醬菜類美食。是宴席上的調味佳品,也是日常生活中佐餐的美味,具有鮮、甜、脆、嫩的四大特點,名揚四海,暢銷國內外。
8. 揚州有哪些地方的面條好吃
揚州的面條以「共和春」和「蔣家橋」的都很好吃,這是按我們揚州當地人的口味來評價的,這些面條是以蝦籽醬油和胡椒粉為主要口味,不過總覺得以前小時候吃面條時那種特殊的葷油香味現在有好多年都吃不到了。
9. 揚州最有名的小吃有哪些
10.清燉蟹粉獅子頭
清燉蟹粉獅子頭是揚州傳統特色美食,其起源於隋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獅子頭就是大豬肉丸子,但肉裡面還摻著螃蟹肉、蟹黃和調料,下面再墊上青菜,然後放到蒸籠上蒸。成菜豬肉肥嫩,蟹粉鮮香,菜心酥爛,十分美味。
9.熗虎尾
熗虎尾是揚州傳統名菜,是選用鱔魚尾背一段凈肉,再用開水稍汆加濃計調味拌制而成。因其形似虎尾,所以叫做熗餐尾。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唐朝以後就十分流行。
8.雞湯煮干絲
雞湯煮干絲屬於淮揚菜系,干絲是指豆腐干切成的絲,一般是用雞湯,加筍絲,雞絲,木耳,蝦仁,蛋皮等食材烹飪而成,十分的鮮香美味。
7.拆燴鰱魚頭
拆燴鰱魚頭是揚州的傳統名吃,它是用鰱魚頭為主要材料,裡面加上香菇、雞腿肉、火腿等食材一起燉煮而成。成菜魚肉肥嫩,湯汁濃稠,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十分的美味。
6.揚州春卷
揚州春卷是當地著名傳統小吃,相傳是由春餅演變而來。其創始於唐朝,多為長形,一般是用豬肉、芽筍、韭黃、木耳、冬菇、胡蘿卜為餡料,味道鮮咸美味,十分可口。
5.蝦籽餃面
蝦籽餃面從字面意思就是餃子加面條,其實這道美食就是餃子和面條放在同一個碗里,混沌皮薄如紙,肉餡鮮美飽滿,面條筋道爽滑,然後用蝦籽熬成醬色湯汁,它看起來毫不起眼,但最為鮮美的其實就是湯了。
4.翡翠燒賣
翡翠燒賣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是將青菜剁碎,裡面加上精鹽、白糖、熟豬油拌勻成餡,以半熟燙面擀成薄皮,捏成菊花型。其皮面白亮,餡心碧綠,甜潤清香,十分美味。
3.三丁包子
三丁包子是揚州的傳統名吃,相傳起源於清朝乾隆時期,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揚州廚師丁師傅為其製作的早餐。裡面是用海參丁、雞丁、肉丁、冬筍丁、蝦仁為餡做成的包子,後來因為考慮到平民的消費水平,所以講海參丁和蝦仁去除,於是就有了現在的三丁包子。
2.千層糕
千層糕是揚州當地的傳統名吃,據悉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一般是用上白麵粉、生豬板油、白砂糖、甜紅瓜絲、食鹼、熟豬油等製成。千層糕的特點是層層糖油相間,綿軟甜嫩,十分可口。
1.揚州炒飯
揚州炒飯是揚州當地的傳統名吃,其起源於隋朝時期,一般主要食材為米飯、火腿、雞蛋、蝦仁等,發展到現在風味各異,品種繁多,深受人們喜愛。
10. 揚州面點小吃有什麼特點
淮揚面點始於秦漢之際,小吃的出現不晚於隋唐之時。如唐代,鑒真大師東渡日本時,就曾攜帶大量的胡餅、蒸餅、薄餅、捻頭(饊子)、牛蘇(牛酥)作路糧。揚州另有著名面點聚香團,也充分證明淮揚面點、小吃品種早就比較豐富了。明代,淮揚面點、小吃的品種很多。清代,淮揚面點、小吃發展迅速,技藝更精,影響更大。據《隨園食單》《揚州畫舫錄》等書記載,當時著名面點、小吃有素麵、裙帶面、千層饅頭、小餛飩、運司糕、洪府粽子、酥兒燒餅、灌湯包、燒賣、油鏇餅、松毛包子、淮餃、甑兒糕、三鮮面、伊府麵、應時春餅、荷葉甲、火腿粽、茯苓糕、鍋貼角、加料干絲、羊雜碎等。在製作上,則面條多重視制湯、制澆頭;饅頭重視發酵;燒餅講究擦酥、用餡;包子、餃子注重餡;糕追求松軟;肉製品更重視味的把握。而有些品種還刻意求工,追求小巧,如小饅頭僅有胡桃大,小餛飩小如龍眼。此外,清代揚州不少茶肆還把飲茶、吃面點小吃結合起來,故深受顧客歡迎。清人《望江南》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干絲堆細縷,熟銅煙袋卧長苗。燒酒水晶餚。」正是當年揚州茶社社風情的生動寫照。總之,到了清代,淮揚面點、小吃已經成為中國面點、小吃的重要流派,在江浙、北京、四川等地均有影響。20世紀二三十年代,淮揚面點又有發展,揚州的三丁包子、翡翠燒賣、千層油糕脫穎而出,而淮安的湯包、茶饊影響也很大。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近二十多年來,在富春茶社等名店及徐永珍、董德安、鄭連安、陳興長等一批面點名師的推動下,淮揚面點、小吃在繼承、創新兩方面均取得驕人業績。目前,淮揚點心面團以嫩酵、溫水面團、油酥(含酥麵皮酥)為主;品種以點心及面條為主;包子、餃子等點心以薄皮大餡、皮餡相宜、餡多變、製作精細、突出時令而擅長;面條柔韌,或以「白湯面」著稱,或以澆頭繁富而揚名;觀賞點心發端於祭點、席點、船點,以設計精巧、色彩雅麗、栩栩如生而名聞遐邇。值得重視的是,近十多年來,隨著中外飲食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淮揚面點、小吃在國際上也聲譽日著。如富春茶社就在日本開設了分店,而揚州速凍包子也批量出口東南亞、日本等地,受到了廣泛好評。面點和小吃是淮揚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歷史悠久、製作精緻、品種多樣、風味佳美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