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美食 » 手工做豆腐乾怎麼做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手工做豆腐乾怎麼做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8-29 03:56:56

豆腐乾的做法

是做菜嗎?
自己做也不麻煩的,不過還不如去市場買

豆腐乾做法:
[原料]大豆、大茴、小茴、甘草、肉桂、公丁研成粉末成為五香粉,精鹽或醬油,梔子水。
①選擇優秀大豆先用石磨干磨,除去豆皮,再通過水浸、磨漿、開水沖漿、過濾、煮沸、點鹵,然後將豆腐腦妥入以稀布墊的木方格內,四角復包,壓榨至干,成白豆腐乾。
②將白豆腐乾抹上五香粉和精鹽,腌制後,清水洗凈,用光滑嫩石將其下面磨至光滑,景干後抹上梔子水染成黃色。
③將豆腐乾放在特製烘笪上,微火烘焙。
[特色]甜、香、咸、鮮四味俱全,回味無窮。

⑵ 豆乾的製作方法

豆腐乾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都用到的一種食物,豆腐乾吃起來不僅咸香爽口,而且營養價值是非常高,很多人都想在家製作豆腐乾,但是不知道豆腐乾的製作方法是什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豆腐乾的製作方法吧。豆腐乾1順序:用鹽水制漿,豆腐的濃度比鹽水的濃度高出2度,加量為5,與北方豆腐的方法相似。但由於豆腐比豆腐快,所以豆腐大,保水性差,有利於抑制和提高豆腐的硬度。豆奶的溫度為7580℃。2膨脹:用810分鍾的時間膨脹果肉,3次把葫蘆放在圓柱體里,這樣黃漿水就會浮在表面。腫脹5分鍾後,用吸管吸出黃漿水,當豆腦暴露時,吸水停止。3上板:干豆的壓制由50厘米×50厘米×2.5厘米見方的木板製成。在木板上,在木板上放一個45厘米見方的木框架,木框架高5厘米,木框架上覆蓋著80厘米見方的豆袋。將豆袋的四個角與木框的四個邊對齊,然後將布按到木框的底部。然後用葫蘆將豆腦舀入模具中,用竹盤將豆腦擴散到四角,密封豆袋並取出模型。Box,就是一塊好板。以這種方式操作車牌後,一個氣缸中的豆子全部完成,上板移動到壓力機上進行壓制。4壓制:將倒出的豆腐腦放入水壓機或機械壓力機的壓制位置。在前3到4分鍾內,壓力不應過高。當豆腐的泔水被適當排出,豆腐的干表面略有結痂時,應逐漸增加壓力。最後,將豆腐壓制15分鍾。當豆腐乾的含水量基本滿足質量要求時,可以將豆腐釋放並減壓。如果一開始壓力過高,豆腐表面會過早結殼,影響內部水分排泄,導致產品含水量過高。5裁剪:不同種類的產品,不同的規格,根據需要將產品切割成不同的干白綠色片。有兩種切割方法:手工切削和機器切割。手動切割要求切割整齊,不要加入刀子,切入半成品盒後,即可重新加工。6規格質量:光滑的肌膚,濃郁的豆類風味,柔軟的糯口,每片重6575克。四邊形方形,薄而均勻。水分不超過75%,蛋白質不低於16%,砷、鉛、添加劑和微生物與豆腐相同。7商品維護:豆腐必須放在透氣的竹筏上。堆疊時,應按順序排出,容易變形。為了防止變質,可以在沸水中煮沸未在同一天銷售的商品以延長保質期。以上就是豆腐乾的製作方法,豆腐乾是中國傳統豆製品之一,也是中國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所以想製作豆腐乾的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以上製作步驟的。

⑶ 豆乾怎麼做才比較勁道

論起口感,蒸煮的口感肯定沒有爆炒的好,所以菊子姐姐推薦的豆乾做法是香辣豆乾,不僅僅口感好,有勁道,而且味道還很給力,特別下飯喲!

豆腐乾有勁道在七星老農農村老家,就是說你的豆腐乾有筋力,不容易爛,手搬得起,放得下,下油鍋煎時能翻得了邊,煎出來的豆腐乾又要必須嫩,必須要香而滑爽,又好吃,那我們如何能做出這樣子的豆腐乾來呢?

山黃豆生長期短,產量低,顆粒小,磨出來的豆腐乾不但產量低,而且還不細嫩,沒有勁道不好吃,所以,平時大家一般用它來磨成豆漿喂養母豬,讓它發奶喂好豬崽們,而另一個用處就是炒著吃,用來逢年過節擺茶食,平時炒來泡黃豆熱茶待客,當然,山黃豆不是完全不可以加工豆腐幹了,只是不能放陳了,新鮮收獲回來的山黃豆照樣也能打豆腐乾,只是只能滲著用。

⑷ 豆腐乾製作

你好,這個豆腐乾的話,你可以直接放點肉絲一起炒,是非常美味的,稍微放點辣椒哦

⑸ 干豆腐的製作方法有哪些為什麼呢

干豆腐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食材,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干豆腐,干豆腐其實是東北的一種特產。這種美食的製作方法倒不是特別復雜,和豆腐的做法是非常相似的。想要自己製作干豆腐的話,那麼必須得提前泡一些黃豆,然後我們要把這些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在以前,科技還不是特別的發達,人們想要製作干豆腐,基本上都得使用石磨去磨,這種製作方法費時又費力,不過現在已經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機器來代替石磨了。

這個其實就是傳統製作干豆腐的流程了,總的來說製作方法並不是特別的復雜,但如果全部都是人工製作的話,確實是費時費力了一點。現在絕大部分的大型加工廠都是使用干豆腐機直接製作的,這種干豆腐機器能夠自動的研磨熬煮,而且還能夠自動成型。使用這些機械製作干豆腐,確實要更加省時省力一些,而且做出來的干豆腐質地以及口感和手工製作出來的干豆腐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關鍵是機械製作效率要更高一些。

⑹ 手工大量豆腐乾的製作方法 豆腐乾的製作方法

1、磨漿:先將黃豆洗凈,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然後磨成漿,濾渣後備用。

2、煮漿:將磨好的生豆漿上鍋煮好後,再添加20%-25%的水,以降低豆漿濃度和減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質凝固物網路的形成變慢,減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壓榨時水分排出暢通。

3、凝固:漿溫降至8_0_-90℃時,即可用鹵水點漿。點漿時應注意均勻一致,要勤攪,但要防止亂攪。當漿出現芝麻大小的顆粒時停點,蓋上蓋約過30-40分鍾,當漿溫降至70~C左右時上包。

4、上包:先將包布鋪在格板(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乾的尺寸制定)上,再將豆腐腦加在包布上,這樣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可稍高於格子幾毫米,數量要根據豆腐乾的厚薄來確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後將包布包紮緊,加壓成型,1小時後拆下包布,用刀將豆腐乾按格子印割開,放在清水中浸包30分鍾左右取出。

5、晾曬:將成塊的豆腐乾放到通風乾燥有太陽的地方晾曬,時間越長豆腐乾越精道。

6、制鹵水:取7公斤清水倒人鍋內,放人800克精鹽、姜丁、桂皮(用紗布袋裝好)、香蔥、味精,製成鹵水。

7、煮干:將已製成的鹵水回鍋燒沸加人豆腐乾,煮30分鍾左右,取一豆乾觀察,如色呈棕紅,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⑺ 如何製作豆腐乾

豆腐乾含水率為豆腐的40%— 50%。其製作方法如下:
(1)備料。上等黃豆3公斤,精鹽 600克,醬油250克,桂此15克,姜丁25克,香蔥15克,味精10克。
(2)磨漿。先將黃豆洗凈,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然後磨成漿,濾渣後備用。
(3)煮漿。將磨好的生豆漿上鍋煮好後,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漿濃度和減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質凝固物網路的形成變慢,減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壓榨時水分排出暢通。
(4)凝固。漿溫降至8_0_-90℃時,即可用鹵水點漿。點漿時應注意均勻一致,要勤攪,但要防止亂攪。當漿出現芝麻大小的顆粒時停點,蓋上蓋約過30-40分鍾,當漿溫降至70~C左右時上包。
(5)劃腦。上包前要把豆腐劃碎,這樣既有利於打破網路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腦均勻地攤在包布上,制出的產品質量緊密,能避免厚薄不勻,空隙較多。
(6)上包。先將包布鋪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乾的尺寸制定)上,再將豆腐腦加在包布上,這樣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可稍高於格子幾毫米,數量要根據豆腐乾的厚薄來確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後將包布包紮緊,加壓成型,1小時後拆下包布,用刀將豆腐乾按格子印割開,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鍾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將500克精鹽放人3公斤清水中攪勻,再把晾涼的豆乾置干鹽水缸內,浸泡半天後撈出,瀝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鍋內,放人100克精鹽、姜丁、桂皮(用紗布袋裝好)、醬油、香蔥、味精,製成鹵水。
(8)煮干。將已製成的鹵水回鍋燒沸加人豆乾,煮30分鍾左右,取一豆乾觀察,如色呈棕紅,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還有簡單的:

「朱仙鎮五香豆腐乾」的製作如下:
主料與輔料——五香豆腐乾150克,蔥30克,香油15克。
製作技藝——
1.將五香豆腐乾放開水中泡約15分鍾,或上籠蒸20分鍾後取出,用刀切成片,再改刀切成長6厘米的絲,放入盤里備用。
2.將30克蔥切成絲,撒在豆腐絲上,再淋上香油,吃時拌勻即可。

⑻ 豆腐乾製作方法

豆腐乾,中國傳統豆製品之一,豆腐乾的加工工藝及製作方法

豆腐乾是豆腐的再加工製品。咸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是中國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下面為大家介紹豆腐乾的加工工藝及製作方法。

1 工藝流程:點漿→脹漿→上板→壓榨→切塊→半成品

2 點漿:採用鹽鹵點漿,濃度比做豆腐時使用的鹽鹵水濃度高2度,其用量為5%,點漿方法與北豆腐相似。但點漿速度要比北豆腐快,這樣形成的豆腦大,保水性差,有利於壓制和提高豆乾白坯的硬度。點漿時豆漿的溫度為75~80℃。

2 脹漿:點漿後需脹漿8~10分鍾,用葫蘆在缸內翻動3次,這樣黃漿水就會浮在表層,待再脹漿5分鍾後,用吸水管把黃漿水吸出,當豆腦露出後即停止吸水。

3上板:豆乾的壓制,是用50厘米X50厘米X2.5厘米的方木板。上板時在木板上放一個45厘米見方的木框,木框高5厘米,木框上鋪一塊80厘米見方的豆包布。豆包布四角對准木框的四邊,並把布壓到木框底部,然後用葫蘆瓢將豆腦舀到模子里,用一竹板把豆腦攤平充滿四角,把豆包布封好取出模型框,即上好一板。如此操作數板後,將一缸內的豆腦全部上完,再將上好的板搬到壓榨器上壓制。

4 壓榨:將澆好的豆腐腦移入液壓榨床或機械榨床的榨位上壓榨。開始3~4分鍾內,壓力不宜太大,待豆腐泔水適當排出、豆腐乾表面略有結皮時,再逐漸增加壓力。最後緊壓約15分鍾,到豆腐乾的含水量基本達到質量要求時,即可放壓脫榨。如果開始受壓太大,會使豆腐乾的表面過早結皮,影響內部水分的排泄,從而使產品含水量過多。

5切塊:各種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規格,按照產品的需要將豆乾白坯切成不同塊形。切塊方法有手工切制和機器切制兩種。手工切制要求切得整齊,不連刀,切制後翻倒在半成品箱內,准備再加工。

6表皮光潔,豆香味濃,入口軟糯,每塊重65~75克。四角方整,厚薄均勻。水分不超過75%,蛋白質不低於16%。 商品保養:豆腐乾須盛放在透氣的竹匾中,堆時應按順序排放,亂堆亂疊容易變質變形。當天銷售不完的商品,為防止變質,可放在開水裡煮沸,以延長保存期。

⑼ 製作干豆腐的配方和方法

豆腐乾的前期加工

  1. 原材料的選擇:

    要做出滋味細膩,鹹淡適口,細韌耐嚼的豆腐乾,對於一個重要原材料黃豆的選擇特別重要,而且這也是豆腐乾好吃與否的關鍵: 色澤光亮、籽粒大小均勻、顆粒飽滿,雜質小於2%,子葉變色粒小於5%,霉變與病癍粒合計小於2%,破碎粒與蟲蝕粒合計小於10%。色澤金黃色,鮮艷有光澤的是優質黃豆;若色澤暗淡,無光澤為劣質黃豆。如果水分含量小於8%,說明這批黃豆比較乾燥,如果水分含量大於8%,說明黃豆比較濕,需要晾曬。優質黃豆具有正常的豆香味;有酸味或霉味的黃豆是次品。

  2. 原料選好以後,就開始了豆腐乾的加工製作流程。工藝流程:泡豆→煮漿→去渣→點漿→蹲腦→上板→壓榨→白胚冷卻→切塊→半成品

做法 :

1、泡豆。用35℃左右的溫熱水浸泡黃豆,黃豆和水的比例一般為1:6。泡豆時間一般在5-12小時之間,夏天時間稍短一些,一般5-8小時為宜;冬天時間稍長一些,一般8-12小時為宜。泡豆期間,每隔2小時就要把黃豆攪拌一次,以達到泡豆均勻。溫水浸豆時,按豆量0.2~0.3%加白純鹼,以助水分內滲,使黃豆中的細胞膜盡快吸水完全破碎。同時由於鹼的作用,可使豆子中存有的30%非水溶性蛋白質成分溶解在水中,提高豆腐的出品率。泡豆時間到了以後,不要急於磨豆漿,要先檢查黃豆是否泡透,方法是把黃豆捏開看黃豆中間是否還有硬芯,如果有硬芯,要加長泡豆時間,以免影響出漿率。當黃豆的兩個豆瓣吸水脹裂後,撈除豆皮及碎屑,再兌水過磨。

2、煮漿。第三次離心以後,分離出的豆漿要經過煮漿處理。煮漿目的:通過加熱使蛋白質變性,同時破壞原料中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質的消化率,消除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去除豆醒味,也起到了殺菌的作用。煮豆漿的溫度要達到90~110℃,氣壓0.3兆帕,煮豆漿過程要5-15分鍾。

3、去渣。豆腐質地好壞,出量多少,與仔細徹底去渣有密切關系。豆漿中混有細渣,使豆腐質量降低,顯得粗糙,凝聚不完全,從而影響豆腐出品率。煮漿以後要進行篩漿處理,篩漿過程也是一次把豆腐渣和豆漿分離的過程,可以通過篩漿把殘留的豆渣清理掉,要不停的把豆渣剝離開,不要讓豆渣混進豆漿內,然後把篩出的豆渣撈出,這樣剩下的豆漿才是優質豆漿。

4、點漿。這一步也是把豆漿變為豆腐最為關鍵的一步。用鹵水代替石膏點漿,鹵水即氯化鎂的水溶液,可作為食品加工用添加劑,一般一千克氯化鎂對4千克水,濃度比做豆腐時使用的鹽鹵水濃度高2度,用鹵水點漿時豆漿的最佳溫度為80℃。點漿時把存有鹵水的閥門打開,鹵水緩緩的點入漿內,點漿時邊攪動邊均勻點入鹵水,點至熟漿呈現出豆花時為止。鹵水能起到把水和豆花分離的作用,對用鹵水量的把握很重要,鹵水的多少,將直接影響豆腐腦的粗、嫩程度,一般鹵水和豆漿的比例是1:500的用量。點漿方法與北豆腐相似。但點漿速度要比北豆腐快,這樣形成的豆腦大,保水性差,有利於壓制和提高豆乾白坯的硬度。

5、蹲腦。豆漿凝固後,蛋白質的變性和聯結仍在繼續進行,為此,需靜置5分鍾左右,從而凝固才能完全,組織結構才能穩固。方法就是剛剛用鹵水點完的豆漿,靜止不動,這個過程就叫蹲腦,一共需要5分鍾的時間。5分鍾以後豆漿中的蛋白質完全膠結、凝聚、沉澱,形成了豆花。這時會有黃漿水浮在表層,用吸水管把黃漿水吸出,當豆腦露出後即停止吸水。到此,豆腐腦的加工工序也就完成了。

6、上板。上板之前需先將壓板放置在拉車上,再放上筐模,在筐模中鋪好包布,注意壓板要正、上下四角要對齊、筐模放正、四邊空位一樣大、布要對角放置、四角貼板中心不皺。然後對豆腦進行破腦、破華,使豆腦適當的破碎,凝膠網狀結構破裂,為後續壓榨環節排除適量的水份做好前提工作。一般情況下生產豆乾需破碎顆粒大小為3-5mm為佳,用定量桶進行定量取腦,桶內破碎均勻,然後上板時,注意先四角、再中間澆注,折包布四角拉緊,避免出現「薄厚不一、白芯、白邊」等水份不均現象。

7、壓榨。壓榨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壓力使蛋白質更好的粘合在一起,同時使多餘的黃湯水通過包布溢出。所以壓榨是制胚過程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小車進入榨位後要整理整齊,做到四平四正,開始加壓時,首先輕點壓,勤點壓,讓整榨豆胚充分淌水,減至滴水時,再點壓,讓其淌水通過四次以上點壓之後,豆胚含水就不太多了,這時把時間吊長一點,加壓2-3次,待豆胚確定脫水成型後取出。

8、白胚冷卻、成型。壓制好的豆腦要及時取出,取出後放於操作台上,由專人剝去包布放置於攤晾風干機上進行風涼除水,風涼的標準是豆胚溫度降至常溫,表面無熱氣,通過輸送風涼網帶送至於成型室。成型主要根據品種設計的大小尺寸進行合理切割,這一道工序叫做成型,同時在做各種各樣的花色時用豆胚裹制、穿制也叫做成型。到此即完成豆乾的前期製作工序。

⑽ 手工製作干豆腐的方法

豆腐製作由兩大部分組 一、 前期豆漿製作工藝 二、 前期產品加工過程 前期豆漿製作工藝的流程為:選料——浸泡——清洗——磨漿——煮漿——細濾 選料:就是選大豆,含大豆蛋白質高的; 質量好的大豆應:顆粒整齊、粒重飽滿的腰圓型

大豆要求:皮薄、表面光亮、臍色淺、無霉變、雜質 浸泡:就是用水將大豆經過浸泡充分吸水,使大豆變脆,便於磨漿;這樣對水質就有要求 清洗:就是斷定大豆浸泡程度,將浸豆水瀝乾洗凈 磨漿:先介紹正確使用磨漿機的要則:磨豆時:先開機,再加水,調磨距,加料;

磨完後:松磨距,再關水,關電源 煮漿:決定做什麼產品,確定濃度,開始煮漿;煮漿時防止豆漿假沸,此前必須消泡 細濾:豆漿煮沸後,在豆漿中的細渣經熱膨脹成絨渣,或在豆漿桶中殘留的雜質,經細濾成純正的豆漿,使豆漿中蛋白質與水均勻,產品口感細嫩 小結:經過前期工藝流程,生成豆漿的三要素:溫度100;濃度根據產品確定;PH值6.8~7 三、 後期產品加工過程 豆漿:將濃度調整到5Be,即可直接飲用;與各種天然果蔬漿(粉)配可得:甜、 咸、果味、花色豆漿 豆腐腦:製作的主輔料:6Be豆漿,葡萄糖酸內酯;用冷漿法熱凝固或用熱漿沖漿法即可; 冷漿法工藝流程:豆漿(冷卻350C以下)+葡萄糖酸內酯(每500克漿加內酯1.25克)攪拌入盒或杯。經900C熱凝固成型 熱漿法:豆漿950C+葡萄糖酸內酯沖漿即成豆腐腦整坯。既可以配製各種調料製得各味豆腐腦,也可將豆漿內添加各種果蔬漿製得五彩豆腐。 豆腐皮:製作豆腐皮的主輔料:8.5Be豆漿,脂蛋白劑,酒液保鮮劑;豆腐皮工藝流程:8.5Be豆漿(加溫)+脂蛋白劑待結皮後挑出瀝干,反復運作,噴灑酒液保鮮劑回軟保存待售。 絹豆腐:製作絹豆腐的主輔料:豆漿9Be,復合凝固劑;絹豆腐工藝流程:9Be豆漿(90~860C)+復合凝固劑(沖漿法)經蹲腦,絹包而成。
老豆腐:製作老豆腐的主輔料8.5Be豆漿(850C)點鹵(Macl)後經蹲腦,上箱壓榨而成。
四、 豆乾類半成品 工藝流程: 豆漿(7Be-8Be、80oC-85oC) 點漿 蹲腦 上板 壓榨 切塊 半成品 1、 豆片類半成品 豆片是一種薄如娟帕的片狀半成品,利用豆片半成品又可以加工多種產品。行業上稱為百葉、厚千張、更薄一些稱之為「千張」。 2、油鹵製品類 它是將老豆腐、豆乾、豆片等為原料,給切塊、油炸、配好調味料的鹵湯內煮制而成的產品。 3、 香乾 它是將豆乾白坯,放在配好調味料的鹵湯內煮制而成的產品。 4 、 素雞 浸鹼:將百葉重量2%的純鹼(食用鹼)溶於開水中,每100千剋薄百葉約用開水200千克,然後將百葉切成所需尺寸大小塊,倒入鹼溶液里。約過10~15分鍾,百葉受鹼的作用而軟化,即可制坯。 制坯:先將制坯的包布攤在竹匾上,然後用笊籬將浸泡後的百葉撈入包布里,瀝水片刻,將包布四角包緊並移入壓榨機內加壓排水。由於坯子含量較多,需逐步加大壓力,直到壓成坯子為止,切劃成所需形狀,浸泡在開水裡煨1小時,即為成品。當然也可將開水製成鹵汁,成為休閑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