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雞蛋要煮多久最好
很多人都愛吃煮雞蛋,而且煮雞蛋的營養是最適合被人體吸收的,但是雞蛋煮多久能熟呢?我們怎麼把控這個煮雞蛋的時間呢?一起來看看。
一、雞蛋煮多久能熟
1、3分鍾雞蛋
蛋清熟而軟嫩,蛋黃剛要熟,略溏。「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消化。
2、5分鍾雞蛋
蛋清熟而嫩,蛋黃熟而不硬。吃雞蛋最好的狀態是蛋清已經凝固,而蛋黃處於半凝固或流動的狀態。「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個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鍾。
3、10分鍾以內的雞蛋
在營養方面,水煮10分鍾以內的雞蛋,消化率最高,營養成分基本上沒有損失。
4、10分鍾以上的雞蛋
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鍾,雞蛋內部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很難被消化,還可能因長時間加熱而分解出硫化物,對身體有害。
二、雞蛋水煮的正確做法
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2分鍾。停火後再浸泡5分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
如果吃水煮雞蛋,雞蛋最好煮得嫩點,即開鍋後再煮五六分鍾就可以了,此時,雞蛋的蛋黃剛剛凝固,食用這種狀態的雞蛋,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最高。
雞蛋是很多人早餐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水煮雞蛋營養價值更高,那雞蛋煮多久能熟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煮雞蛋時間過長危害大
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鍾,雞蛋內部就會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會變得緊密,不易與胃液中的蛋白質消化酶接觸,因此很難被消化。蛋白質含蛋氨酸,長時間加熱後,分解出硫化物,與蛋黃中的鐵元素反應形成硫化鐵和硫化亞鐵。這也是為何雞蛋蛋黃外層會產生黑綠色的原因。
因此,建議大家煮雞蛋最好不要超過10分鍾。
四、半生不熟的雞蛋容易引起腹瀉
雞蛋在形成過程中,不僅存在沙門氏菌污染的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生成。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因此,雞蛋要高溫煮熟後再吃。
㈡ 煮雞蛋需要多長時間哪個點製作出來的雞蛋最好吃
不同的煮雞蛋做法需要的時間不同,如果是一整個雞蛋放到鍋裡面煮水開後煮7八分鍾就可以出鍋。如果是把雞蛋敲碎製作成雞蛋羹,放到鍋裡面水開後需要蒸10分鍾。把雞蛋製作成荷包蛋,去殼後的雞蛋需要煮三分鍾左右。
吃雞蛋有什麼好處?
雞蛋裡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體質比較弱,容易發生貧血的人群適合吃雞蛋。減肥人群餓了的時候吃雞蛋不會發胖,它還有保護肝臟與視力的功效。吃雞蛋還能夠防止癌症,因為雞蛋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它能夠分解體內的致癌物質,微量元素可以起到防止癌症發生作用。不過任何東西都不適合多吃,雞蛋裡面的蛋黃還有大量膽固醇,比較肥胖的人建議只吃蛋白。三歲以下的小孩不要給孩子吃蛋黃,以免孩子出現噎住的狀況。
㈢ 雞蛋煮多久好吃
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後再煮3分鍾即可,這時雞蛋呈半凝固半流動狀態,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
切記:煮雞蛋不要超過15分鍾,這樣既能保證消化吸收率,又可避免營養素的流失。
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雞蛋煮到9分鍾、11分鍾時是最健康的狀態,口感香氣都是最好的。
㈣ 雞蛋煮幾分鍾最好
雞蛋煮幾分鍾的不同情況分別有:
1、溏心蛋。
雞蛋涼水下鍋煮7分鍾(大約沸水煮5分鍾),熱水下鍋5~6分鍾。在這段時間里,蛋白已經凝固,但是蛋黃還沒有完全凝固,在中央還可以流出來的稀薄的米粒,雞蛋呈溏心狀態。
2、嫩滑蛋。
雞蛋涼水下鍋煮8分鍾左右,熱水下鍋煮7~8分鍾左右。煮沸約8分鍾,蛋清熟了,蛋黃也略微凝固,色澤金黃,雖然此時抗營養物質被破壞,但也可將細菌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且營養保持相對完整。
3、全熟蛋。
雞蛋煮10分鍾以上,涼水或熱水下鍋都可以,不過,與冷水煮相比,熱水煮雞蛋更容易裂殼。煮沸10分鍾後,蛋黃中的蛋白質已變性,吃起來會有點干。
㈤ 煮雞蛋煮幾分鍾最好 煮雞蛋煮多長時間
1、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消化;
2、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個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鍾。
3、5分鍾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於人體攝取營養。
㈥ 雞蛋煮幾分鍾最好
雞蛋煮十分鍾左右就熟了!
首先,雞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家庭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食物。
其實水煮雞蛋一般需要煮十分鍾左右,雞蛋煮十分鍾蛋清和蛋黃就已經煮熟了。
其次雞蛋一定要在煮熟的情況下再進行食用,但是也不可以煮的時間太長或者是太短。
時間煮的太長了容易造成口感變差,雞蛋吃起來會有點老不是很好吃;
煮的時間過短了,可能還沒有完全熟,這樣會導致細菌沒有完全的清除,所以煮雞蛋時一定要把雞蛋煮熟了再食用。
㈦ 雞蛋煮幾分鍾最好
煮雞蛋看似簡單,卻不好把握火候,時間過短會使蛋黃不熟,時間過長會使雞蛋變老不好吃。對此,據介紹,其實煮雞蛋的最佳時機很好把握。涼水下鍋,水開後算好5分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可以把雞蛋中的有害的致病菌殺死,而且還可以有效的保持雞蛋中的營養素不被流失。
如果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鍾,內部會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變得更緊密,不容易與胃液中蛋白質消化酶接觸,所以較難消化。蛋品中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蛋氨酸,經過長時間加熱後,也會被分解出硫化物,它和蛋黃中的鐵的元素發生化學的反應,會出現人體不鞥呢吸收的硫化鐵,這樣對健康不利,而且營養的損失也是比較大的,不適合這樣食用。
煮不熟的雞蛋危害更大。生雞蛋不但存在沙門氏菌污染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所以很多人都有吃生雞蛋的習慣,這樣是更有害健康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不僅要煮熟,而且煮的時間不能太長,而且煮不熟也不正確。煮前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會兒,以降低蛋內氣壓;然後用中等火候,冷水煮沸,即可防止蛋殼破裂,避免營養素流失。
㈧ 雞蛋煮多少分鍾最好吃
如果喜歡全熟的雞蛋,那麼要煮八分鍾。如果喜歡半熟的雞蛋,那麼煮五分鍾就可以。喜歡吃糖心的雞蛋煮三分鍾就可以了。
㈨ 雞蛋煮多久才好吃
雞蛋營養很豐富食用價值也很高雞蛋煮吃要涼水和雞蛋放入鍋里開水後五分即可這樣雞蛋營養高並且蛋黃不幹操味道好。
㈩ 雞蛋煮多長時間最好
水煮雞蛋一般要在水沸騰之後再煮5-8分鍾的時間最好,有助於促進雞蛋當中的營養物質被機體吸收。如果煮雞蛋的時間過短,會使雞蛋當中的蛋白質不能夠很好地發生凝固,而影響到雞蛋當中蛋白質的吸收、代謝和利用。
從食品衛生學的角度上講,如果水煮雞蛋的時間過短,會使雞蛋當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不能夠被有效地殺死,進而會使致病微生物進入到機體內,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和腹瀉等情況發生。
但是如果水煮雞蛋的時間過於長,會使雞蛋當中的蛋白質變性程度加重,也不利於雞蛋當中蛋白質的吸收、代謝和利用。因此水煮雞蛋在水沸騰之後,再煮5-8分鍾的時間,這時雞蛋當中的蛋白質凝固程度剛好,有助於雞蛋營養物質的吸收。
時間太短,會出現不熟的情況,時間太長會太硬,影響口感。雞蛋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具有健腦益腎,滋陰養陽,潤肺的功效,特別適合身體虛弱的老人或者患者服用。但是雞蛋屬於一種發物,如果是有膽囊炎、膽結石、皮膚病的患者,盡量禁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