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臭豆腐分為哪幾種,哪裡的最好吃。
臭豆腐在長沙稱為「臭乾子」,以長沙市坡子街火宮殿地區的小吃攤最為火爆。湖南長沙的是黑色經典臭豆腐。
武漢街頭的臭豆腐多以「長沙臭豆腐」為招牌,但製作方式並不相同,是用鐵板澆油煎,中不空並且為淡黃色。天津街頭多為南京臭豆腐,為灰白豆腐塊油炸成金黃色,臭味很淡。
㈡ 汪豆腐怎麼做
汪豆腐
揚州的家常菜中也有汪豆腐,叫做豆腐羹,做法相當考究,用鴨湯做底料。在興化,汪豆腐有幾種檔次,用鴨肉、鴨湯做底料的也不稀奇。但做得最多的,最普通的是芋頭汪豆腐,民間叫「芋頭丁子汪豆腐」。一聽這名字,連刀工都清楚了。
興化無論城鄉,都少不了豆腐坊,興化的豆腐細、嫩、白,在周邊地區享有盛名。
興化的芋頭品質極佳,尤以垛田芋頭為最。垛田荒田裡長的芋頭,不亞於廣西的芋頭,雖非山珍,卻為美味。廣西芋頭的特點一是大,二是黏,三是香。垛田荒田的芋頭還要加上糯、細。就算單獨燒,其湯也潔白稠厚,芋頭糯軟爽口。鎮江句客寶華山上有一著名的寺廟,興化信佛教的很多居士都去過,放戒時,山上有幾千人在吃齋飯,齋飯所選用的菜餚原料,如慈姑、芋頭、菱等都來源於興化,其中,芋頭,眾僧都愛不釋口,成為寺廟里的保留菜。
汪芋頭的做法很簡單,芋頭去皮切片,改成條,再橫刀成丁,丁子是一個個的小立方體,鍋里倒油加溫,蔥姜入油,香味四溢,把芋頭丁子倒入鍋里,稍微翻炒,加水(稍寬),豬油渣、黑目耳、紅胡蘿卜等,燒至芋頭九成爛,把豆腐切成與芋頭丁子一樣的小塊。輕輕氽入鍋中,澱粉勾芡,就能起鍋了,再撒上女兒蔥,蒜花兒上桌。
汪豆腐清淡平和,味道鮮美,糯香拍鼻,口感滑爽,營養豐富,又能當菜,又能當飯,是興化不可多得的一道家常菜。即使在宴席後當作主食也未嘗不可。試想,大魚大肉後,每人來一小碗汪豆腐,清清淡淡的,豈不美哉?
興化,數安豐的豆腐最好。安豐人做的豆腐羹有十幾種不同的原料,根據時令、季節的不同,製作出各種各樣的豆腐羹。
如果,用垛田的芋頭和安豐的豆腐燒出芋頭汪豆腐羹,味道會美到何種程度呢?
㈢ 黑色經典的臭豆腐好不好吃
黑色經典臭豆腐主要特色是灌汁的吃法,湯汁的口感特別新鮮,辣椒和蒜泥的混合吃起來特別安逸啊,辣椒湯汁都是用筷子將臭豆腐打孔然後灌進去的,咬下去滿滿的湯汁啊,臭豆腐也是被炸的脆脆的那種,外皮特別好吃,裡面的豆腐吃起來也是嫩嫩的。算是我在長沙吃到的最好吃的臭豆腐了吧,正不正宗不重要,口感湯汁好才是最重要。
㈣ 哪裡的臭豆腐最好吃
有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好吃的..
但是.我覺得最好吃的臭豆腐在青羊小區那..那家店.很小.只夠弄豆腐了.但是的確好吃..已經開了好久了.到少都有10年了..而且他那有一個特色小吃.就是<燈籠>.也是炸的..很好吃!
㈤ 那裡的臭豆腐最有名
長沙的!
製作過程。。。
豆腐切成小塊,放白布中間,把豆腐包上包緊一些並整理邊
包好的豆腐放在木板上,整齊碼好用木板壓上。
壓上重物,可以用的是的啞鈴片,嘿嘿
壓一整夜後,豆腐里的水份已經差不多榨乾,取出來
打開看看,可以看出來豆腐已經壓得很結實了,這樣做出來的臭豆腐質地會非常細膩
准備紙箱子一個,裡面鋪上干凈稻草,要沒有稻草,改成干凈的玉米葉代替。
把豆腐整齊地碼在葉子上。
按一層葉子一層豆腐的順序全部碼完,然後放在儲藏室里等豆腐長毛。
一切都因你——讓人喜歡讓人憂的臭豆腐!熱衷於這種風味食品的人們,被相當一部分觀客所排斥。哎……只知其臭,不知其魅力所在!第一次嘗試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次吃臭豆腐的人更英雄中的英雄!倘若你覺得兄弟我是趙本山的親戚,也喜歡忽悠人,那我就比竇娥還要冤枉了,您不妨也去嘗嘗,絕對不會毒死人的,不好吃,算我請客交朋友了!如果您受地域,時空,方位等諸多方面因素干擾您實現這個小小的願望,那我願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知道的方法傳授給您,不收學費,也不必說謝謝,誰讓我是雷鋒的Fans呢!不過請認真揣摩我以下的心法及其招勢,倘若不專心以至走火入魔,那也不用害怕,只需把你糟蹋過的不成豆腐樣的豆腐,裝在袋裡,把口系緊,丟在指定存放垃圾的地方即可。也許剛開始製作有些不理想,但只要你想吃到地道的臭豆腐,我相信在她美妙滋味的驅使下,做傻事,也許就因為你傻,以你名字命名的臭豆腐會被全世界的人公認!哎!醒醒我們什麼都還沒做呢!趕快行動吧,等什麼呢?共有兩種!
[一]無敵臭豆腐第一步,製作「臭鹵水」方法有三種種:
1)自然發酵制臭鹵水:是在水缸中放入稻草、豬肉等肉類,然後任由其露天自然發酵、腐敗,經過幾個月後即可。不過這種方法非常不衛生,而且都會長蟲子。既費事又費「電」。故此方法是原始人使用的,不適合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
2)為提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響應當前的號召,聰明人被逼無奈發明使用發酵菌接種的方式,直接培養臭鹵水,不但發酵的時間短,而且安全衛生,可以大量生產。鹵水切勿沾油。在製作鹵料加香菇,冬筍,酒 浸泡的時候,也需要密封。
3)用冷水15公斤,放人豆鼓3公斤,燒開後再煮半小時左右,然後將豆鼓汁濾出。待豆鉸汁冷卻後,加入純鹼200 克、青礬[FeSO4·7H2O]100克、香菇200克、冬筍4公斤、鹽0.75公斤、酒150克以及豆腐腦1.5公斤,浸泡約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一次)。
無敵臭豆腐第二步盡可能多的祛除新鮮豆腐的水分,具體做法如下:
1)新鮮豆腐切成小塊,放白布中間。
2)把豆腐包上,包緊一些,並整理邊角。
3)包好的豆腐放在木板上,整齊碼好。
4)用木板壓上,壓上重物[建議用啞鈴,鉛球也不錯]壓一整夜後,豆腐里的水份已經差不多榨乾,取出來打開看看,可以看出來豆腐已經壓得很結實了,這樣做出來的臭豆腐質地會非常細膩。
無敵臭豆腐第三步就是搞破壞,就當新鮮的豆腐是你最討厭的人,把他弄的身擺名裂,臭名遠洋,那就要講究手段,一定要注意分寸,千萬別太狠了,切記沖動是魔鬼!將做好的干豆腐要在臭鹵水裡泡幾天,需要密封。這一步是讓臭鹵水中的細菌、黴菌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質,進而使豆腐的組織鬆弛,並且散發出臭味,你想它有多臭它就可以有多臭。臭豆腐就成功了!
[二]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無敵臭豆腐中的第二步盡可能多的祛除新鮮豆腐的水分中的那4個小步驟之後再加以下3個小步驟即可。
4)准備紙箱子一個,裡面鋪上干凈稻草,我沒有找到稻草,改成干凈的玉米葉代替。
5)把豆腐整齊地碼在葉子上,按一層葉子一層豆腐的順序全部碼完,然後放在儲藏室里等豆腐長毛,揀出來,去掉白布。臭豆腐成功了!
雖然成功了可這只是食用臭豆腐中臭豆腐材料,千萬不可直接食用,會鬧肚子的,
製作好的臭豆腐材料,有多種實用方法,不過最後結果都是吃到肚子里。常用方法有下列三種:
一油炸:這是普遍流傳於華人文化圈中的食用方式,將臭豆腐切成小塊後,入油鍋油炸,然後再加上醬油、蒜泥、泡菜。
二。麻辣:以香菇、蝦米、大蒜、辣椒、蔥、鴨血、豬大腸、絞肉、辣椒或辣油製作麻辣鍋底後,再放入臭豆腐煮熟。
三。碳烤:直接以竹簽穿過臭豆腐後,然後再塗抹烤肉醬,在碳火上烤數分鍾即可。
最後,一條重要的程序就是:吃東西可以,但要把嘴擦乾凈,不然這么好的味道,小鳥們可要和你拼個你死我活。原因:古人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一個不願在城市的空氣里聞到是非
不願在鄉村中的野餚中嘗到野蠻
不願在自己的意識中探求與別人相同的思維
我就是我,我要做獨立的我,與眾不同的我。
臭豆腐
原料:臭豆腐生胚,菜油,鹽,味精,干椒粉,香油,醬油,香醋,蒜茸,蔥花。
製法:①將菜油燒約七成熱,下臭豆腐胚,炸至外焦內嫩,瀝出。 ②將調味料調勻成醮汁,炸好的臭豆腐放碟上,澆上汁。
* 臭豆腐"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軟如絨"以臭命名,聞臭吃香,外焦微脆,內軟味鮮。
參考資料:http://www.yayadelaoma.aa.61.fm/read/312991.htm
㈥ 興化的特色小吃是什麼啊
一、紅膏大閘蟹
「紅膏大閘蟹除了具有江蘇蟹『殼青、肚白、金爪、黃毛』的共性特點外,還具有『膏紅、肉鮮』的個性特徵,完全可以同著名品牌蟹一爭天下。
近年來,水產養殖已實現了從粗放到集約,從零星分散到規模經營的巨大轉變。今年水產總量將接近14萬噸,其中河蟹產量達2萬噸,「紅膏」大閘蟹是興化水產品的典型代表。
二、大青蝦
興化市因水質甘純盛產無污染的淡水大青蝦,這種蝦肉質清純鮮美,一直暢銷東南亞各地,在國內市場也享有盛譽。
難得米酒(糯米漿酒)
米甜酒
三、
米甜酒,又名糯米漿酒,歷史悠久
1852年縣志上即有記載:「甜酒,其味淡,配燒酒乃適口。」1931年興化縣續志載:「實業糟坊,縣境內有七十餘家均集東北鄉鎮,釀酒多以米、麥……原
料,總名曰土酒,其以糯米釀造者曰漿酒.」興化米甜酒是選用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輔以陳釀米燒酒發酵而成。其產品特點是:色澤透明,漿液醇濃,鮮甜可口,
性平和,能儲藏,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經歷次揚州市甜酒評比會考評,均名列前茅。米甜酒,又名糯米漿酒,歷史悠久
1852年縣志上即有記載:「甜酒,其味淡,配燒酒乃適口。」1931年興化縣續志載:「實業糟坊,縣境內有七十餘家均集東北鄉鎮,釀酒多以米、麥……原
料,總名曰土酒,其以糯米釀造者曰漿酒.」興化米甜酒是選用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輔以陳釀米燒酒發酵而成。其產品特點是:色澤透明,漿液醇濃,鮮甜可口,
性平和,能儲藏,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經歷次揚州市甜酒評比會考評,均名列前茅。
四、金松牌松花皮蛋
金松牌松花皮蛋是
興化市肉聯廠的傳統產品。成品去殼後,蛋形完整,蛋白堅韌,富有彈性,色彩光亮、透明,松花紋理明顯,表面無鉛斑黑點,蛋黃軟硬適宜或略帶溏心,辣味不
重,芬芳清香,涼爽可口,色、香、味、形俱佳,是宴席中之佳餚.產品在製作過程中不添加一氧化鉛,而採用對人體有益的天然植物微量元素,從而保證產品不含
鉛。由於加工方法和使用材料上的差異,分溏心皮蛋(京彩蛋)和硬心皮蛋(湖心蛋)兩面種.松牌松花皮蛋,不僅銷售國內大中城市,而且遠銷歐、美、東南亞、
港澳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和東南亞頗有
1972年參加港澳同類產品出口樣品評比,名列前茅;1982年和1984年蟬聯商業部優質名特產品;1982年獲江蘇優質食品稱號;1983年參加「全
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和專廠建設成果展覽」,獲國家經貿部《榮譽證書》1984年改革禮盒式包裝,獲江蘇省商業廳食品包裝二等獎。
五、五福醬菜
興
化市五福醬品廠是生產醬品的專業廠家,其前身是揚州五福醬園。五福醬菜具有鮮、甜、脆、嫩四大傳統特色,
生產的品種有醬菜、醬、醬油、醬色、醋、腐乳等十大系列產品。早在宣統年間,就曾在南洋物產交易會上獲獎。其主
導產品瓶裝(袋裝)醬菜有嫩生薑、乳黃瓜、寶塔菜、香心菜、什錦菜、醬甜瓜、芝麻辣醬、醬甜花生米、蒜籽等二十多個品種。
六、中庄醉蟹
此
蟹為江蘇興化市的傳統名產,歷史悠久。因最早製作此蟹而又做得最好的為興化市中堡庄一帶,故人稱「中庄醉蟹」。這種醉蟹,色如鮮蟹,放在盤中,栩栩如生。
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酒香濃郁,香中帶甜,營養豐富。當地民間製作醉蟹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工藝大同小異。一般專業化生產多採取封缸浸泡法,要經選料、
浸養、干放、去絨毛、灌料、封缸、裝壇、封口等工序。
㈦ 興化府的興化名菜
興化名菜小吃質優物美,在色、香、味、形、器等方面均有考究,尤注重於「味」。在興化菜譜中,以味多、味廣、味厚、味濃為其特色,又以清鮮淡雅,略帶甜味見長。歷史上,興化就有久負盛名的炒興化米粉、荔枝肉、燜豆腐、跳魚穿豆腐、干燜羊肉、蛋白扁食等佳餚。近年來,莆田著名烹調技師王文基根據古老的生活習慣,利用本地豐富的菜餚原料,別出心裁,精心製作十二道「媽祖宴菜」:並駕齊驅、群仙聚會、蛋糕花籃、媽祖壽面、丹鳳朝陽、張衡魷魚、雙龍游月、鴨戲新波、發財有餘、桂圓壽桃、龍王點兵、全家福。1987年「媽祖羽化升天」1000周年紀念活動時,被正式定名,備受國內外遊客贊譽。
名菜
群仙聚會依據湄洲島著名景緻而作。用八枚鴿蛋雕為「八仙」,用金針菇絲、肉絲、筍絲、冬菇絲、姜絲等鋪設「海灘」,採用爆炒烹調法,製作饒有神話意境的「群仙聚會」名菜。先將主料鴿蛋煮熟去殼,構成「八仙」造型,用花生油旺火煸炒切成細料的金針菇、肉絲等佐料製成海灘。再請「八仙」圍聚「海灘」邊,形狀逼真,色澤鮮艷美觀,味道清香可口。
蛋糕花籃五洲四海的媽祖信徒萬流歸宗,千里迢迢來到湄洲祖廟,當頂禮膜拜時,依例向媽祖贈送花籃,以表心意。用莆田特產名果製作三色蛋糕花籃,造型美觀,有清、鮮、香、嫩之味,非常爽口。用主料生雞蛋、皮蛋、鹹蛋調以味精、精鹽蒸制為蛋糕,並切成薄片疊成一花籃,再用桂圓、橄欖、桔子、蜜李、蜜棗等為輔料,設計各種花樣圖案即成,此道菜含有到湄洲祖廟拜謁海峽女神的紀念意義。
桂圓壽桃按興化習俗製作的上乘菜餚,具有特殊的地方風味,寓有健康長壽之意。取上等糯米粉,揉成劑子為「桃皮」,裹進用桂圓、蓮子、杏仁、紅棗、冬瓜糖、白糖等精製的餡心,成蜜桃狀,並抹上花生油,煮熟即成,其形如蜜桃,皮綿糯,餡油潤,食之鮮美可口,香甜中突出桂圓味,以此作為祝壽禮品,遠勝過生日蛋糕。
風味小吃
1.跳魚穿豆腐
選肥大肉厚、味鮮少腥的跳魚為主料。先煸蔥白、蒜頭、生薑出香味,加入清湯、小方塊豆腐和鮮活跳魚。先文火漸轉旺火,燒成豆腐被跳魚穿成蜂窩狀後,再下精鹽、味精等調料即可。豆腐呈玉色,跳魚如卧龍,營養豐富,湯清味鮮,素凈淡雅。
2.雞卷
先把雞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蝦仁、尾梨、冬瓜條、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豬的網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圓粒狀,油炸成焦黃色,趁熱沾上醬油,酥脆、香甜。
3.蚮餅
即「海蠣餅」,用地瓜粉、豆腐為原料,拌以蔥、芫荽、五香、胡椒、味精等,放入特製小瓢中,用夾心鮮蚮油炸。酥脆香甜,如沾蒜泥醬醋,更加爽口宜人,為莆田風味小吃特產。
4.興化粉
有湯米粉與炒米粉。
「米粉」是興化特產,馳名中外,比福州的「粉干」要細數倍,是蒸熟的大米粉通過強力從細孔擠壓出來的粉絲,再經日曬或火烤而成干品。來旅遊的客人總以一嘗其味為快。
「米粉」加油煎的蔥頭,調以醬油、味精,取名「蔥米粉」,是感冒病人解表、發汗的絕好食品;如分別配以葷、素調料,拌上青菜烹調,則是經濟可口、四季皆宜,「炒米粉」流傳久遠,各地名酒家、大菜館的菜單里,少不了有它一份。有的甚至管它叫「炒興化」,把它同「發源地」興化府掛起鉤來。
「炒米粉」可素可葷,因配料而異。
素炒以小蔥、洋蔥、香菇絲等菜為配料,另加優質醬油、味精,上座時擺些芫荽、油炸花生。
葷炒的配料主要是豬肉絲或鮮海蠣、生蟶、蝦肉(鮮、干均可),又加香菇絲、青菜(韭菜、芹菜、甘藍或小白菜)等。
炒米粉最好用素油,先將青菜炒好備用。所謂「炒」,實非端起「煎匙」反復炒動。「炒」的關鍵,在於調料熟後、米粉下鍋之前,用油適量,斟酌燒湯。湯開後,調整鹹淡,加上味精,投進「米粉」。此湯以能淹浸米粉為度,此時只要稍稍用「煎匙」翻動使「米粉」均勻沾湯便行,然後蓋起鍋蓋,一兩分鍾後加上炒好的青菜,就可取用上席。
「炒米粉」無論葷素,配料都要新鮮,用油都要適量,燒湯都要適當,這樣才能「炒」出味美、絲長、不膩的佳品來。
此外,還有豆漿炒興化粉,本品要用上等細絲米粉。所用的豆漿要比一般飲用的豆漿略濃,且帶少量的食用鹼,處於文火的調控之下。「炒」米粉的鋁鍋不宜直接置於爐火之上,而是置於另一大鋁鍋當中,只讓大鋁鍋接觸爐火,保持燒滾的開水,以便為「炒」米粉傳送熱度。
「炒」時,先在鍋里擺幾絲綠豆芽,並從上述豆漿口撈出漿燙一兩分鍾的米粉,同時撒上適量的蔥花,加進以洋蔥、生薑熬過的花生油約一湯匙,調有少量海鮮、味精的優質醬油,用筷子攪拌均勻,然後覆上鍋蓋,讓米粉熱燜一兩分鍾,最後又加若干麻油、芫荽和炸花生,即可上盤食用。
以此法「炒」出的豆漿米粉,粉絲不斷、不糊、不粘結,饒有光澤,卻無膩感,松軟合適,色、香、味俱佳,是一項十分經濟、四時皆宜的風味小吃。
5.「溫湯」羊肉
「溫湯」羊肉以鮮、柔、脆兼備,不膩不膻的獨特風味令人喜食。
置酒一壺,切「溫湯」羊肉一碟,加優質醬油若干,與客對酌品嘗,頗感經濟實惠。
夏日清晨,以「溫湯」羊肉蘸優質醬油佐餐,也另有一番滋味。
羊肉「溫湯」,其法是宰羊去毛卸去內臟,整隻置於滾水鍋里翻燙到熟,然後另放缸中,以溫湯繼續浸泡數小時而成。荔城南北市場每天都有商販零售此佳餚供應。
6.「本舍龜」
本品名稱由來,已難考證。有道是某個朝代某府少爺名「阿舍」享用的小點,有別於一般小店所制者「阿舍」,鄭重其事地稱它為「本舍龜」。也有說是從前一個名「盤舍」的人所制,故名「盤舍龜」。
「本舍龜」四季咸宜,但在夏日夜宵最受青睞,它用磨細的上等糯米和以植物油捏、擀成一塊塊薄皮,內以去殼的蒸熟綠豆調拌白糖為餡,捏製成扁而薄的圓形物,與小碟子差不多大,將它墊上「圭葉」,置籠里蒸熟即成。
「本舍龜」形體灑脫、雅緻,其皮甚薄,入口有興化「圭葉」的特殊香味,清凈蔗糖的滋滋甜意,又有糯米和去皮綠豆的細軟感;質量上乘,營養豐富,作為夜宵點心,稱得上佳品。
7.紅□、「番薯起」
紅□、「番薯起」是民間佳節、喜慶的食品。每年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冬至節,或祝壽、成婚吉日,家家戶戶無不為制備這些食品而喜氣洋洋。
紅□的皮取料糯米和大米,搓上紅色食用顏料,皮上印有「雙孩兒」、「雙喜」、「福」、「壽」,其狀圓形。餡有兩種:鹹的以蒸熟糯米加細切的芹菜、小蔥、芫荽和油炸花生等為料;甜料主要是拌糖的熟綠豆或熟糯米,或用蒸過、舂碎、拌糖的番薯干。包好印訖的紅□,以「圭葉」墊底,再置籠中蒸熟。此時其色尤顯鮮紅。
「番薯起」以去皮番薯、大米粉和蔗糖(紅糖或白糖)為原料,三者的重量比為1?2?0.5。
所謂「起」,乃發酵的意思。熟番薯揉捏成糊,加入蔗糖、酵母和適量的大米粉,就開始發酵。酵母可用白粬或發酵的生饅頭充當。發酵時間的長短,因番薯、大米粉的數量、當日氣溫的高低而異。發酵要充分。發酵過程中應把大米粉分數次投入。出現酸味,應以食用鹼加入中和。此時的生料仍為糊狀,要捏成□印出花樣,都靠外面撒些大米粉來解決。生品以「圭葉」墊底,上籠後以熱火蒸熟即成。
紅□、「番薯起」吃法有二:一是蒸熱即食;二是切塊油煎後食。「番薯起」最好切成細條狀,使與油鍋的接觸面多些。油煎的「番薯起」脆感豐富、甜中帶香,令人食慾大振。
紅□、「番薯起」本非珍饈,但風味獨特。它們每每逗起遠方遊子的鄉思;那些闊別村井、親人的台胞、僑胞,每以能夠回來享用紅□、「番薯起」而興致百倍。
8.「粿耍」
「粿耍」或「粿傘」是興化方言。「粿耍」有油煎的和湯煮的兩種。後者即福州等地常見的「鍋邊糊」。這里著重介紹的是風味獨特的油煎「粿耍」,它和湯煮「粿耍」俱屬清淡的素品。
油煎「粿耍」以米漿伴細切的小蔥、芹菜,加輾細的炸花生為原料,調以精鹽、優質醬油和味精。有時不用芹菜,改用韭菜和綠豆芽。
煎「粿耍」有兩個講究:一要講究「耍」的功夫,務必看準火候,適量用油,將米漿均勻地「耍」在鍋邊;二要講究米漿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出的「粿耍」有一定的透明度,食來脆口,油氣既足,香味也佳,實在妙不可言。
近年來,石室岩小吃部的「粿耍」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人們上山,似乎不是單純為了尋幽探勝,還為了品嘗價廉物美的「粿耍」風味。
9.燜豆腐
燜豆腐依配料的不同,有葷、素之分。
素料,豆腐之外,主要是包菜、芹菜、香菇、筍(冬筍或萼筍)、蔥、芫荽、紅蘿卜等配料。這些料子,都經切細。同時,還要備好適量的植物油、醬油、精鹽、味精和輾碎的炸花生等。
葷料,葷料來源廣泛,諸如瘦豬肉、干蝦肉、鮮蟶、海蠣(鮮的或乾的都行)、干貝等。此外,還輔以包菜、香菇、筍(冬筍或萼筍)、紅蘿卜等。這些料子,一律切細。另備鮮豆腐、植物油、醬油、精鹽、味精、芫荽、輾碎的炸花生、調打勻的雞蛋等。
燜豆腐不論葷素,烹飪方法基本相同。先油炒配料,後將捏得細碎的豆腐投入拌和,加水適量,一俟湯沸,即調好鹹淡,放入味精,加上打勻的雞蛋,鍋上加蓋,文火燜30分鍾;入碗時,上面擺點芫荽,撒些碎花生即成。
燜豆腐烹法在於「燜」。「燜」非用文火不可。「燜」豆腐與配料凝結一起,鬆鬆軟軟,爽口不膩,其色紅、黃、白、綠,令人賞心悅目,其味清清淡淡,鮮美異常。
興化特產
1、興化龍眼乾(又稱桂圓干)是以龍眼鮮果經烘焙或日曬加工而成,它因具備獨特的色、香、味以及滋補功能而馳名海內外,有興華桂圓甲天下之美譽(莆田古稱興化府,所產桂圓干為進貢皇帝珍品,故得名興化桂圓)。
2、興化米粉是莆田一大特產,明代就有米粉外銷。產地以莆田縣黃石鎮西洪和清江兩村為主,下棣、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橋鄉樟林、洋埕等村次之,全市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的加工製作。米粉以上等黃尖米製作最好,製作須經過9道工序,過去用手工操作,現在多用半機械化進行製作。興化米粉的特點,條細而勻,色澤潔白,輕松晶瑩,煮炒易熟,湯干均可,飲食便利,獨具一種風味。是群眾喜愛的食品,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禮品。興化米粉的銷路很廣,除本省各地外,銷至廣東、江西等地,目前產地工人到外省設坊生產銷售,或被僱用代加工。產品遠銷東南亞、美洲和歐洲等國家,深受海外僑胞的喜愛。
3、興化府鹵面,「中華老字型大小」——興化府鹵麵店。何家祿侯公何德林生於道光33年10月14日即1854年,成年後,即1869年何德林傳承祖業手藝在仙邑(即仙游縣)斜尾村大松下開店,當時營業面積僅20m2,由於何德林擅長製作風味獨特的鹵面,加之其人緣極好,所開鹵麵店深得方遠百里的百姓和達官貴人的愛戴,店內日日食客滿堂,每日鹵面供不應求,有時甚至連付近縣城的達官貴人為了吃到新鮮的鹵面,便叫手下傭人坐人力車前往「興化府鹵麵店」排隊預定晚餐鹵面,這種場面天天有之。
擴展查閱
興化網
莆田興化府論壇網
莆田興化小魚網
㈧ 興化汪豆腐,興化汪豆腐怎麼做才好吃
汪豆腐怎麼做
做法
將螃蟹蒸熟,剔出蟹肉與蟹黃切碎,就是菜譜上所說的「蟹粉」蟹油。將豆腐、芋頭切成長方塊備用。 鍋中放油燒熱,下蔥花、薑末煸炒爆香。下蟹粉炒開,烹料酒去腥,加適量高湯煮開(沒有高湯可用清水代替)。下豆腐塊和芋頭,加鹽,小火燒幾分鍾,待豆腐燒入味,加味精調味,也可以用水澱粉勾芡,但一般習慣是不勾芡的,體味這道揚州菜的一個「汪」字。在上面撒上青蒜花即可,也可根據口味撒上胡椒粉。潔白的豆腐,光滑的龍香芋,碧綠的青蒜花,蟹黃油汪汪的,腴香糯滑,色澤亮麗,味美鮮香,是這個季節最受歡迎的豆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