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裡的豆腐腦最正宗
當然是峨眉山的嘍,下面給你介紹一下!我的最愛哦! 熱呼呼的豆腐腦成為了不少市民樂於選擇的小吃之一。粉蒸的牛肉、脆脆的酥肉,再撒上不少香香的花生米,黃、橙、綠、白的顏色搭配在一起,使整碗豆腐腦看上去非常有賣相,各種調料放足吃到嘴裡感覺到很有質量,麻辣鮮香,口味剛剛好!這就是書院街上峨眉高記豆腐腦店出品的美味豆腐腦。峨眉的豆腐腦好吃是出了名的,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有賣的,可是去了幾次也試了不少店的豆腐腦,到最後還是覺得高記豆腐腦最能代表峨眉山豆腐腦。別看店小也沒裝修,可是卻食客盈門,不少人專程自駕車前來嘗鮮。除了豆腐腦外,這家的牛肉夾餅也很有特色,面餅完全被蒸熱了,軟硬度恰到好處,裡面的餡吃到嘴裡沒有多餘的米粉子,卻有點脆脆的感覺,原來夾餅內不僅有牛肉還放入了酥肉顆粒,感覺很特別!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美食,每人花費5元左右就能吃個痛快,真的是經濟又實惠。 美食小貼士:書院街緊挨著峨眉山市體育場,當地人又把這里稱為「水西門」,除了豆腐腦這條街上其他東西也不錯,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由於這些美食店都是老店鋪,所以沒有良好的降溫乘涼工具,眼下去嘗美食可得做好汗流浹背的准備。
採納哦
㈡ 山東聊城有好吃的地方嗎、
肉食
裡脊肉加餅 東關小學對面 肉很多,味道不錯,贊(2.5一個)
羊肉泡饃 花園路與水城中街路口北側 門口有兵馬俑,味道很正宗(10元錢一碗)
菲利特烤雞店 西環聊堂路口這邊的菜市場 黑椒口味的比較好吃(13元錢一隻)
★酥骨魚 育新街老菜市斜對過 (10元錢一斤)
驢肉火燒店 興華西路,富橋足療西臨 驢肉是從河北河間進的,味挺不錯(不貴,聽說正在搞活動,驢肉火燒買四贈一)
米線類
冉記肥腸粉 健康路與女人街路口北側路東 肥腸粉很正宗,還有水煮肉片做的也不錯 大梁永紅米線店 東昌路金鼎東側 雪菜的,雞丁的,還有香菇的(小份的2.5元
大嘴川味米線 柳園路五星百貨北永和豆漿的北側 米線端上來的時候油亮呈紅色,很香微辣
溢香緣米線店 新開大酒店南胡同內 牛肉、香菇好幾個味道的米線。店內還有驢肉火燒及爽口小菜(米線8元,小菜3元,火燒1元,驢肉)
桂林米粉 興華路八一賓館對過 老闆地道桂林人.米粉地道.廣西味道.另有小吃吵田螺.(好吃不貴)
雲南過橋米線 育新街中段 超級好吃,兩個人吃一份就可以(6元有各種丸子,7元有牛肉雞肉火腿臘腸)
楊家米粉 育新街 米粉、涼皮,味道不錯
上當一回 柳園路劇院南面 砂鍋豆腐很好吃.
金剛砂鍋 興華路付花賓館南側 味道好而且又實惠
酸辣粉 柳園路五星廣場上面 味道很好,也很乾凈
姐弟倆土豆粉 育新街,流行前線東邊
麵食
南粉北面 健康路鐵塔商場北側路東
韓家拉麵館 聊大西門 (小份2.5元)
西北拉麵 柳園路和平醫院胡同,路北 炒麵、拌面都很好吃(6元錢一份)
★虎(龍)記拉麵 興華西路綜合樓附近 味道還可以,最方便的是通宵營業,凌晨可以去吃宵夜(小碗3元)
向陽路與興華路路口西南角也有個店 大概叫龍記 味道一樣
雲吞面 柳園路五星地下美食廣場
老韓燴面 興華西路綜合樓附近
★鄭州滋補燴面 柳園路劇院南面
月牙彎 育新南街,晝夜燒烤對面. 麵食不錯,燴面片很好吃
地方類
濟南餃子王 東昌路高級技校對過
成都小吃 新開大酒店南胡同內 老闆就是四川人,地道川菜
安徽風味小吃 興華路付花賓館一樓南側 米線、麻辣粉,還有麻辣串都很美味
賽里木 育新街東頭 大骨頭,很好吃,還有那的干拌面、拉麵等!都很好吃!(一大盤10元)
沂蒙煎餅 育新街中段 那個小姑娘攤的
雜糧煎餅 柳園路百大三聯後面院內
重慶麻辣燙 興華路恆昌商業街中段 味道很正宗,小料味道很鮮
聊城
蔬菜米皮店 東關小學對面 在聊城來說,他的米皮還算比較正宗.
多禾餅 金鼎後面那條街上(分店眾多,那個比較好點)
呱噠店 柳園路八中對面
棗斗糕 柳園路劇院路口向南,路西 多人排隊
小店(不知名) 育新街中段,沖著育新北街路口附近 主營火燒、雞蛋膏等食品,那個雞蛋膏蒸得又滑又嫩
李家胡辣湯 育新街中段
★宏天宇羊湯 柳園路閘口南側路東 目前最好的羊湯了
東昌府羊湯館 興華路國棉廠對過
豆工坊 柳園路龍山商場龍山社區醫院對面 早去,晚上6點再去通常售完
范縣羊肉館 興華路湖北小區 羊頭超好吃
★冠縣馬家包 興華路水城華府對面 (1元錢3個)
美食美客 興華西路名府東側 早餐很好的!也很乾凈
張三米皮 育新街防疫站西邊 麻辣燙最正宗。熱乾麵也好吃,涼皮也可以。
麻辣燙 柳園路美食街 麻汁料調的不錯 還不膩,很爽口
鐵板飯 柳園路五星地下美食廣場
綠豆餅 柳園路閘口北側 現在新推出了板栗餅,8元錢一斤,買一斤送3元錢的,味道不錯(5.5一斤)
㈢ 聊城小吃
濟美醬菜
臨清傳統名吃。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是其傳統產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甜醬瓜是濟美醬園的又一傳統產品。1920年即出口日本,1935年在南京國貨博覽會上獲獎。
老王寨驢肉
高唐傳統名吃。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葯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 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八批果子
聊城傳統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的小食品,因炸製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為橢圓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製作時,面為配以礬、鹼、鹽的混合面團,炸制時用油量較大。經熱油烹炸的面團各批都因氣泡而膨脹,顏色金黃,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點食品。
聊城呱嗒
聊城傳統名吃。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面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制,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托板豆腐
臨清傳統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托板豆腐」。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是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顧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鹵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魏氏熏雞
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熏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創制,迄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當時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保存的熏雞,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魏氏熏雞選料精良,製作精細。熏雞選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年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擊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葯物,放在鋸末煙火上熏制而成。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葯香濃,可存一年左右不變質。這種熏雞,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獨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㈣ 聊城有什麼特產
聊城的特產有東阿阿膠、冠縣鴨梨、高集程樓豆腐皮、高唐驢肉、姜樓燒雞等。
1、東阿阿膠
東阿阿膠從漢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貢品,據史料考證,阿膠的應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阿膠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補血聖葯"、"滋補國寶"。
2、冠縣鴨梨
冠縣鴨梨是山東省冠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冠縣鴨梨歷史悠久,面積廣闊,有"鴨梨甲天下"之稱。 冠縣鴨梨為冠縣的"縣果",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因果柄處狀如鴨頭而得名。
3、高集程樓豆腐皮
高集豆腐皮是一道美食,深受人們喜愛,製作簡單易上手。高集豆腐皮是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高集鎮的特產。晾乾可常年存放、鮮食、干食均可。在魯西、泰安以至東北三省久負盛名。高集鎮製作豆腐皮的村很多。
4、高唐驢肉
高唐特產驢肉是山東省高唐市遠近聞名的漢族傳統名吃。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
5、姜樓燒雞
姜樓燒雞是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姜樓鎮的特產。姜樓燒雞又稱方家燒雞,採用本地生長的土雞為主要原料,具有外觀色澤鮮亮、肉質干松、口感郁香而不膩、長久食之而不厭。
㈤ 聊城這個城市怎麼樣啊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 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100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明朝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東阿文定公於慎行於萬曆七年所寫的《東昌府城重修碑》,有「萬貨輻輳,江北一都會」、「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傳引。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5)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欄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3.5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憑借「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全新城市定位和不懈地努力,一個新興的旅遊休閑目的地——聊城,也大踏步走在了休閑城市建設的前沿。 2008年「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2010年「第三屆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論壇揭曉了「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評選結果,聊城兩次次榜上有名。
㈥ 豆腐腦,哪的最好
樂山市的牛華鎮的豆腐腦非常好吃而且在四川都很有名。牛華豆腐腦現在有很多風味的,最經典的還是牛肉豆腐腦。以前是1塊錢一碗,現在漲價了2塊5才吃的到牛肉豆腐腦,吃豆腐腦一定不要忘了吃個牛肉卡餅,或者加一盤粉蒸牛肉,那才經典啊!至於牛華鎮的串串香也好吃但是並沒有形成規模而且也不出名,本人覺得也不是樂山串串香最好吃的地方。以前最好吃的串串香在樂山老公園里,現在老公園拆了串串香搬到了步行街那邊,價格也漲了,不過個人覺得沒有以前的經典了。樂山市中區最好吃的豆腐腦也是牛華人開的,以前也在老公園旁邊,現在搬到了新廣場附近。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兩漢時,淮河流域的農民已使用石制水磨。農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後放入裝有漏斗的水磨內,磨出糊糊攤在鍋里做煎餅吃。煎餅加上自製的豆漿,是淮河兩岸農家的日常食物。農民種豆、煮豆、磨豆、吃豆,積累了各種
經驗。後來,人們從豆漿久放變質凝結這一現象得到啟發,終於用原始的自淀法創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始創豆腐術。他曾招集大批方士改進了農民制豆腐的方法,採用石膏或鹽鹵作凝結劑,潔白細嫩的豆腐製作出來了。
豆腐,古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覽的人都要嘗嘗綿滑細膩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裡多豆腐作坊,夜間全城磨輪轆轆,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黃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腦、廣西桂林腐竹、浙江紹興腐乳等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製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圓豆腐、水豆腐、凍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別,都是豆腐鮮貨製品(包括豆腐乾、豆腐皮、豆腐腦等);豆腐的發酵製品,有臭豆腐、乳腐、長毛豆腐等,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副食品。
㈦ 聊城有哪些特產和旅遊景點呢
先告訴你,市區的景點,老城區的 光岳樓,必須要去的。建於明朝洪武7年(1374年),整個主樓體,沒有一根鐵釘。純木質的。里邊供奉有魯班,就因為魯班是木匠鼻祖,而主樓梯,又是純木質。 還有個 宋代鐵塔,很古老了。有個傳說,貌似好像說是太上老君指導建造的。 然後是山陝會館,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陝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9.2萬多兩。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佔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築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鍾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台樓閣160多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現存的會館中,聊城山陝會館的建築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絕倫的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卻是國內罕見。 上邊是市區的三大中國重點保護文物! 還有清代,四大私人藏書館的海源閣,另外長江以北聊城的 布局是獨一無二的。尤其老城區,被湖水包圍,現在聊城發展很不錯了,可以去東昌湖邊到處走走,東昌湖大約有4.5平方公里大,比大明湖大5倍,而且東昌湖,和古運河,相連。形成河湖相連,可以去水城明珠劇場。在東昌湖西南側。另外,還有東阿的曹植墓,陽谷的景陽岡,獅子樓等。臨清古運河 河畔好像也有個國家級的 嘍,具體什麼名字忘了。 特產:烏棗 1. 陽谷、茌平等縣的傳統土特產,亦稱熏棗、焦棗。系選用熟鮮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涼等工藝精製而成。僅窯熏1道工序,就要反復3次,歷時6天,經「三次窯子六遍水」方可。烏棗製成後,色澤烏紫明亮,花紋細密,帶有特殊的香甜味。舊縣志記載:「邑為產棗之區。用鮮棗加火熏制,手術特精,遠銷南省,歲以數萬袋計,獲利甚巨。」產品不僅供應當地,而且暢銷港澳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 雕刻葫蘆 雕刻葫蘆: 也稱蚰子葫蘆。獨特的傳統工藝品,興盛於清末民初。當時,聊城蓄養蚰子的風氣甚盛,蚰子葫蘆的銷量很大。種植、製作、銷售葫蘆的村莊大都集中在聊城城關、閆寺鎮、梁水鎮3地。雕刻的葫蘆圖案精美,刀法流暢,雖價格昂貴,卻供不應求。1978年以來,藝人們在繼承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把葫蘆切割組合成各種造型,改平刻為透刻,使圖案立體化,創造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新產品,使之成為饋贈佳品。 聊城毛筆 聊城毛筆: 聊城毛筆製作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中葉境內有制筆工人1000餘。清代第一個狀元傅以漸進京會試,即選用聊城上等毛筆。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筆撰文賦詩,並為光岳樓題寫「神光鍾暎」匾額,足見聊城毛筆在當時已享有盛名。聊城所產毛筆有200餘種,大小不一。按規格區分有毫長最大的「抓筆」,可寫3尺大字;也有可寫豆粒狀小字的蠅頭小楷筆。按製作原料不同可分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筆,除少數純羊毫楷筆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國時期「韋誕法」製作,經過72道工序,方為成品。其特點是外型美觀、剛柔相濟、吸墨性強、經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筆所特有的「尖、齊、圓、健」4德,是書畫之佳品。1955年曾被評為全省同類產品第一名。不僅暢銷國內,而且曾5次經青島、上海、廣州等口岸銷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書法家舒同、楊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筆寫了不少佳作。 5. 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其特點是: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凈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鍾即成豆腐,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食用。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還有 老王寨的驢肉,武大郎燒餅,托板豆腐,八批果子,聊城呱嗒(尤以沙鎮呱嗒最好)東阿阿膠、冠縣鴨梨、臨清獅貓、高唐栝蔞等等。
㈧ 山東哪裡的飯最好吃
山東是華夏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我國飲食文化發達最最的地域。那麼,山東有什麼好吃的,山東好吃的地方在哪?山東有哪些美食聚集的地方?山東有沒有美食街?小編今天就為大家搜集了山東人氣最旺的十大美食街,身為吃貨的你,千萬不要錯過。這山東十大美食街,正「吧唧」著嘴兒等著你呢。
煙台桃花街
桃花街始建於19世紀末,當時的桃花街北起北大街生生堂葯房西,南至祥子街西口,路寬不足3米,長140米。雜貨店、理發館、澡堂子……商鋪林立,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同泰利銀樓。每到中午,人流不斷湧入桃花街,各式各樣的小吃隨便選擇,有膠東小海鮮、來自陝西的肉夾饃和涼皮,味道正宗不說,價格也很親民。
地址:煙台市桃花街
東營金辰美食街
美食街附近飯店好多,每一家生意都很紅火,基本上每家店都是主打特色牌。比如海鮮啊、農家樂啊、時尚路線,很多。代表性的店有一家親媽媽菜筷樂食代(自助餐廳)、現食主義智選餐廳(金辰店)、烤動力(東城店)、小城故事(金辰店)、一家親媽媽菜筷樂食代(中餐)等。
地址:東營市安居工程c區和d區
威海美食街
海鮮大排檔主要有:經四路的「威海漁家海鮮大排擋」、青島路的「好望角海鮮大排擋」、工業北路的「威海海鮮大排檔」以及威海公園前的「海鮮大排擋」。威海大排檔和燒烤是結合在一起的,現吃現烤,味道鮮美,而且全部以海鮮為主,絕對是品嘗海鮮的好時機。
聊城東昌府古老美食
古城裡,故鄉美食均在這里,讓你一次吃個夠,小時候的味道油然而生,這里的飯館、小吃店、糕點、醬菜、油坊、照相、鑲牙等館店順大街兩邊接連排開。
地址:聊城市東昌府區
臨沂啟陽美食街
啟陽美食街是臨沂市委市政府確定建設的首條餐飲美食街,改造范圍為八一路的金雀山路至平安路段,全長485米,總投資6200萬元,改造面積15712平方米。餐飲經營以名牌魯菜、臨沂風味小吃和普通家常菜為主要特色;休閑娛樂以大眾健身、茶館以及美容美發為特色。
地址:臨沂市啟陽美食街
淄博周村古商業街
周村大街古商城位於山東淄博市周村區中部,街區縱橫,街巷幽靜樸素,雖歷經百年風雨,仍保持著古樸的明清原貌和歷史本色。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建設水平高,為山東所僅有、江北罕見,且至今仍在發揮其商業功能,被專家稱為「活著的古商業街市博物館群」。
地址:淄博市周村區
㈨ 聊城美食特色美食
聊城地處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城。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聊城是京九鐵路與邯濟鐵路在山東省內的交匯點,是橫跨冀魯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樞紐。
聊城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每一道美食都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舌尖上的聊城」帶您細數聊城那些美食,讓您邊聽故事,邊品美味,邊思韻味,樂在其中。今天將到聊城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進行整理分享,供夥伴們選擇參考:
NO.1:熏雞
聊城傳統美食,深受當地人喜愛。
NO.2:呱嗒
聊城特色美食,皮酥里嫩、香酥適口。
NO.3:老豆腐
聊城傳統小吃,當地人非常喜歡的早餐。
NO.4:羊湯
聊城特色美食,湯汁濃稠、鮮香濃郁。
NO.5:馬蹄燒餅
聊城傳統小吃,酥脆可口、味道香濃。
NO.6:高唐驢肉
聊城傳統美食,肉質勁道、鮮香可口。
NO.7:熱羊肚
聊城特色美食,深受各地食客喜愛。
NO.8:進京腐乳
聊城特色小吃,質地細膩、鹹淡適口。
NO.9:酥肉
聊城傳統美食,咸香軟糯,非常好吃。
NO.10:醬香雞
聊城特色美食,軟香鮮嫩、色味俱佳。
㈩ 聊城那有什麼好吃有特色的早餐地方
神聖山羊 的羊湯 在興華路上,八一賓館旁邊,你到聊城誰都知道八一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