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西安想要吃到正宗的餃子宴應該去哪家
摘要 最出名和歷史最悠久、味道最正宗的有:
Ⅱ 西安餃子宴
與傳統的餃子相比較,西安餃子宴有哪些新的突破呢?
一、打破了一般只用豬牛羊肉和蔬菜作餡的傳統,雞、鴨、魚肉、蛋、海味、山珍、鮮蔬、乾菜、果品等等,凡好吃而又富營養的材料,都可以作餡。
二、打破了一般以生皮生餡進行製作然後煮熟的傳統,有生餡,更多的採用了熟餡;餡的製作不只是調味,還採用了烹、炒、煸、爆、炸、溜等方法;有煮餃,更多的採用了蒸、煎、烤、炸等方式。
三、打破了單純咸鮮口味的傳統,增添了酸、甜、麻、辣、魚香、怪味等多種味型。
四、打破了單一月牙形、角兒形的傳統,溶烹調技術與造型藝術於一體,製作出花草魚蟲等多種多樣美好逼真的造型。
五、打破了吃餃子就單純吃餃子的傳統,以餃子為主,也上冷盤,也上熱菜,也上飲料,並且進行巧妙有機的組合搭配,給不同原料、形狀、顏色、口味的餃子以不同的美好名字,大大提高了宴席的文化色彩和歡慶氣氛。
西安餃子宴由西安解放路餃子館首創。1984年推出。已有幾百個不同花色的餃子。分為百花宴、牡丹宴、龍鳳宴、宮廷宴、八珍宴等幾個檔次。解放路餃子館因而名揚天下,近幾年平均每天接待海內外顧客四五千多人。坐落在西安鍾樓側的已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德發長餃子館急起直迫,在文學界早有「宴文宴友餃子宴,長憶長安德發長」之名,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餃子宴而享譽四方。還有一些飯店、賓館,也都兼營餃子宴,有的還掛出「正宗餃子宴」的招牌。餃子宴成了西安名吃的一絕,有人說也是「神州一絕」。有人說:到西安,不看秦始皇兵馬佣,不算真到,不吃餃子宴,也不算真到。
80年代初,西安旅遊業陡然升溫,解放路餃子館的員工看著絡繹不絕的中外遊客,突發奇想,「咱陝西沒有海鮮,卻有餃子,餃子成了席,一樣可以上檔次「。於是,經過外出學藝和苦心研究,餃子宴終於在古長安破天荒的問世了。一時間,南方、北方同時掀起了餃子宴熱,連日本人也湊熱鬧,頻頻邀請餃子館的職工去日本表演,其國內頗有影響的報紙《讀賣新聞》大副刊出了餃子宴照片,配的文字為「中國國家秘密」。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到台北的美食節,千千萬萬個形如果木花卉、動物、吉祥物的餃子,像大旱中降下的甘露一樣,解了無數人的口讒,但同時可苦了員工,以至於有的女員工一聽出國演出就發怵。為啥?顧客太熱情了,職工的手指頭到晚上都伸不直了!
西安的餃子宴,讓很多外地人在大塊朵頤時有了感性認識。口耳相傳,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到西安來品嘗餃子宴,於是解放路餃子館和德發長餃子館,一個在火車站,一個在鍾鼓樓廣場,就像古代的紅臉大將軍一樣,把守著古城的要津。所不同的是他們手中拿的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那又好吃又漂亮的餃子宴。
餃子宴發展到今天,其數量早已超過了108這個數字,其餡的種類更是擴大到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山中長的,無所不包;其烹飪方法幾乎採用了中國烹飪的全部工藝。可以說,咬開一個餃子,人們的口舌對中國菜點美妙的期待就全部實現了,難怪有客留言「一席餃子宴,吃盡天下鮮」。品嘗餃子宴,常能給人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這是因為造型好看,味道好吃,又內涵豐富,很有點說頭。不少花色,以民間傳說或歷史典故為依託。如「八寶蒸餃」,取「打金技」故事中的一段,相傳郭子儀曾以海參等八味制餃,慶祝這一事端的解決。「寶釧蒸餃」,以芥菜、豬肉為餡,取王寶釧在長安城南挖芥菜的傳說。「黑米蒸餃」,以洋縣黑米為餡,取漢張騫夢見文曲,發現黑米出使西域的傳說。不少餃子,都是精美的工藝品。有的看上去彷彿蝴蝶,有的酷似企鵝,有的伊然一片綠葉,還有的像金魚,像飛天,像雲朵,像珍珠,那名字也富有詩情畫意:彩蝶飛舞、魚跳龍門、烏龍卧雪、群龍鬧海、綠茵王兔、雪中送炭、一路順風,等等,等等。個個賞心悅目,令人既垂誕欲滴,又不忍下著。品完了數十道花色餃子後,無論是在解放路餃子館還是在德發長餃子館,都可以享受到一個很奇妙的奇妙形式,那就是珍珠火鍋餃子。人們杯箸交替時,突然燈滅了,正詫異間,桌中央一隻碩雕著雲龍瑞草圖案的黃銅大火鍋被點燃了。藍藍的火焰使每個突然有一種回到古代的感覺。接下來有小如珍珠的餃子被盛到人們面前的小碗,從1到10,甚至到每一個餃子都有一種吉祥美好的說法,一個,是一帆風順;兩個,雙喜臨門;三個,三六九,往上走;四個,四季發財;五個,五子登科;六個,六六順;七個,七星高照……。使每位客人盡歡而散。這珍珠火鍋餃子的說法,目前西安的美食家們和一些雅好烹調之道的政府官員們,在此方面分為「唐說」和「清說」兩大陣營。前者考證珍珠火鍋餃子是楊貴妃時發明的;後著則堅持是1900年西太後避難西安時出現的貢品。至今兩派爭執不下,專家們的爭論未件分曉,而兩個餃子館的生意卻日見興隆。同西安許多是事情一樣,由於西安的歷史悠久,很多事情一時還真說不明白,但是西安餃子宴已成為旅遊觀光者到西安後必定品嘗的一道特色名吃。
Ⅲ 有沒有好吃的水餃推薦啊
要說過年吃什麼,當然是要吃餃子了,對於北方人來說,無論是過什麼節日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冬至要吃餃子,立冬要吃餃子,小雪要吃餃子,過年要吃餃子,立春要吃餃子,無論是什麼節日都是節氣餃子都是要吃的。北方的餃子不僅非常好吃,而且還有多種多樣的餡料,適合每個人的口味,不過對於南方人來說,就很難理解了,畢竟南方人吃的最多的就是湯圓。
其實我國餃子的歷史非常悠久,不僅是節日美食,那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小吃,也可以當成主食,因為它可以填飽肚子。不同地方製作出的餃子也不一樣,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好吃的餃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中國最好吃的4款水餃,每款都很經典,第一款最適合情人節吃!
第1種:鴛鴦餃子
鴛鴦餃子是是我國四川廣安的著名傳統小吃,它主要是有兩個餃子拼在一起,這種餃子的餡料非常的多,而且顏值也很高,吃法更是多種多樣。無論是蒸、煮還是煎,都非常的受歡迎。鴛鴦餃子的主要特點就是清而不淡,香味濃郁,吃上一口,讓人回味無窮。鴛鴦餃子也是有特殊的含義,它的主要意思就是長長久久,特別適合情侶和夫妻。
第2種:蒸餃
蒸餃也是很多地方過年的時候經常吃的一種過節食物,有的地方喜歡用水煮,而有的地方則喜歡蒸煮。蒸餃一般是放在蒸籠裡面蒸,味道特別的好,因為肉餡也非常的多,因為它皮薄餡大,餡料更是美味可口,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吃。不過最受歡迎的便是蟹黃蒸餃,它使用的餡料很有講究,因為使用的是蟹黃,蟹黃吃起來特別的鮮美,所以製作出來的蟹黃蒸餃價格也比較貴。
第3種:東北水餃
要說吃水餃,那自然是北方人了,但是在北方人中,因為東北人是最愛吃水餃的。我們在看東北電視劇的時候,裡面就能看到他們經常吃水餃,在東北的水餃館到處都是。東北水餃的個頭大,餡料也非常的多,烹飪的方法也非常的多,不僅用水煮,可以油煎、烹炸等。東北的水餃非常的好吃,所以在東北我們經常能看到這一幕,就是每到冬季,家家戶戶的地面上都曬滿了餃子,這場景真的是太壯觀了。
第4種:蘿卜水餃
蘿卜水餃是我國湖北宜昌的傳統美食,雖然它也叫餃子,但是製作原料和方法都與北方水餃大相徑庭。蘿卜水餃的主要食材就是蘿卜,然後將蘿卜切絲拌上辣椒面花椒粉等調味料,將餡料放入麵皮裡麵包起來,再放入鍋中油炸,便成了美味好吃的蘿卜水餃。蘿卜水餃吃起來香脆可口,讓人百吃不厭。
今天的美食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朋友們,你們對於《中國最好吃的4款水餃,每款都很經典,第一款最適合情人節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不妨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回復您,感謝您的評價,謝謝!
1856閱讀
搜索
西安排名第一的餃子
北京十大餃子餡排名
北京十大好吃的水餃
中國十大頂級餃子
上海10大水餃排名
十種頂級餃子餡
Ⅳ 西安著名小吃有哪些
首先想到的就是肉夾饃了,饃一類的特色小吃還有很多,例如西北風味的羊肉泡饃,葫蘆頭石子饃等等,其實就是餅一類的食物。肉夾饃風靡全國,在哪個城市都能吃到,但在西安我們就去尋找一下那裡最合自己口味的肉夾饃了。
資料拓展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國古都學會認定的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的古都。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
Ⅳ 哪裡水餃最好吃
餃子,是我國北方人民歡度春節的傳統食品。除夕零點,古稱「子時」,人們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意。各地餃子眾多,引人注意。
白記水餃
天津著名小吃,以麵粉與牛、羊肉兩種餡心包後煮制而成,特點是肚大邊小,薄皮大餡,滋味鮮美,足令人一品為快。
江毛水餃
為安徽名點,創制於清光緒年間,餃子皮薄如紙,狀如貓耳,餡似珍珠,肉嫩湯鮮,蜚聲遐邇,海外僑胞回鄉探親,多慕名前去品嘗。
老二位餃子
河北風味小吃,已有近百年歷史。該餃子以皮薄餡大,牛肉餡不膻不膩,鮮香適口而聞名。凡到河北秦皇島的,總忘不了品味這傳統名點。
一簍油水餃
河北名點,1944年由邯鄲新街水餃館創制。此餃子選料精細,選用鮮肉,配上小磨香油和上等調味品,精心制餡。煮熟後餡汁鮮美,吃時流油,吊人胃口。
老邊餃子
遼寧沈陽傳統名點,早在1870年就以湯邊餡蒸餃和熗雞湯餡煮餃而聞名。老邊餃子的餡料配製比例和選擇可按季節和人們的口味隨意調配,汁味並茂,獨具韻味。
玻璃羊肉餃
內蒙古名吃,用馬鈴薯蒸熟去皮,搗成泥,晾涼後擀皮,包餡蒸制而成,成品光亮透明,隔皮可見餡心,用料獨特,口味咸鮮,常啖不厭。
高湯小餃
山東風味小吃,餃子造型小巧精細,皮薄餡滿,味道鮮美。上桌時,另帶醋碟、芝麻油、蒜泥,並盛煮餃子的湯一碗,賓客邊吃邊喝,回味無窮。
紅油水餃
又名鍾水餃,四川成都名點,用麵皮包肉餡,捏成月牙形餃子,煮熟後,每碗10個,並將醬油、紅油辣椒、芝麻油、味精調成味汁加入碗內,最後淋蒜汁而成。
白魚水餃
黑龍江名吃,由黑龍江牡丹江市圓明餐廳創制,餃子採用興凱湖大白魚製作,皮薄餡大,汁多,味道鮮香,風味獨特,令人饞涎欲滴。
米粉餃
廣西南寧名點,始於清末,以米粉作皮,包上以馬蹄配豬肉作的餡心,製成餃子蒸熟而成。其皮薄色白,軟潤而爽,餡心清甜爽脆,撩人品嘗。
蟹黃灌湯餃
廣東名點,以燙麵包裹肉餡蒸制而成。其色如蛋黃,皮薄,軟韌爽滑,餡嫩湯旺,以香醋佐食,鮮美而芳香,人們食後,無不稱絕。
薄皮鮮蝦餃
廣州風味小吃,以澱粉面團作皮,鮮蝦肉、豬肉等拌勻作餡,其形似彎梳,皮薄爽軟,色白晶瑩,餃肉餡料隱約可見,且餡心鮮美。
信豐蘿卜餃
江西名吃,用薯粉擀皮包入豬肉、魚肉、白蘿卜製成的餡蒸制而成,具有軟、韌、嫩、香、辣、甜等特點,食時蘸上醬油、辣椒粉,別有風味。
餃子宴
古城西安制出由一百零八種餃子組成的餃子大宴,其中外形相異的餃子有三百四十種,薈萃北方特色,博採眾家之長,一餃一形,百餃百味,被譽為「神州一絕」。
Ⅵ 西安哪的餃子比較好吃
德發長,鍾鼓樓廣場那裡,百年老店了,不過價格比較貴。
德發長以德發長餃子宴而著名,始建於1936年,是享譽海內外的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德發長餃子宴共分八種宴席,200多個花色品種,其製作方法有:煎、炸、蒸、煮、烤等,標准食味有:甜、咸、麻、辣、怪等,在全國餐飲大賽評比中多次被評為「華夏千古風味」、「中華名吃」等稱號,並於1989年獲得了商業部頒發的「金鼎獎」冠名。德發長外貌承傳千年古風,古香古色,內部裝飾融匯現代流韻,華貴典雅,進餐環境堪稱一流。
餃子「圓墩墩」的,「皮厚個小餡滿」,「口味也好」。餃子宴是「特色」,花樣挺多的,最有意思的是小火鍋,里頭的餃子跟「酒釀圓子」一般大,還是「有餡的」。
Ⅶ 西安美食 問的比較細
一、
賈三灌湯包要吃回民街北院門這家,黃桂醪糟配牛肉灌湯包,10元/籠。
在回民街中段還有一家賈六灌湯包,味道也很好。
還有連鎖快餐店的東東煎包、小六湯包連鎖店、都不錯。
二、
吃餃子首選百年老店鍾鼓德發長餃子館,酸湯餃子,蝦腦餃子、蟹黃餃子、
蒸餃系列、還有特色冰糖梨、牛肉丸子、主要是吃鮮(鍾鼓樓廣場西大街3號)
刀削麵有連鎖鐵蛋的、雜醬的、雞湯干拌的味道都正
案板街18號柳巷面、面條特別Q,正宗老陝味兒。
三、
西安飯庄陝西風味小吃150個品種,自助/18元。
除了小吃,陝菜也很好,招牌葫蘆雞,松鼠魚、燴三鮮、泰汁大明蝦等
量少價高,適合聚餐、宴請。
推薦你個家常菜館、大南門里湘子廟街11-A號,樂樂餐廳
生意好、物美價廉、推薦、樂樂燒排骨 燒帶魚 煎轉茄子 糖醋裡脊
四、
西安羊肉泡沒有德潤祥,有同盛祥,在鼓樓廣場。
優質羊肉泡饃;20元/碗,雖然是老店、本地人不會來這里吃的。
西羊市的老米泡饃、回民街里的泡饃、都可以。
Ⅷ 西安的特色小吃有什麼
泡饃---老劉家泡饃(北廣濟街內)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建設西路旅館村內)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夾饃---秦豫肉夾饃(柏樹林南口)
孜然炒肉夾饃---(灑金橋十子東南角)
臘牛肉夾饃--- 北梢門紅碼頭老旦隔壁「李老四夾饃」,他家的雜肝湯也不錯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
葫蘆頭---鐵蛋葫蘆頭(柏樹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東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龍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
火鍋---竹園 (和平路)
蒜蘸面---綠螞蟻對面
牛肉麵---馬虎面(西七路)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建國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長樂路的牛肉拉麵
高新路北段「一諾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火鍋----小天鵝(南二環)
牛肉麵---一分利(鼓樓)
沙鍋---穆薩 (大皮院 )
烤肉---(橋子口往西400米)
炒海瓜子——胖嫂(東新街夜市,最近檢查12點以後出攤)
米線---玄風橋「紅油米線」
馬廠子的〔大盤雞〕
興慶路東隆的樓下〔今日平價酒樓〕的炒菜不錯,
西大街橋梓口車站路南小巷裡有一家〔鹵汁涼粉〕
大雁塔正面的路東有一家〔肉夾饃〕和〔丸子湯〕
長樂西路輕工東半公里〔秦百年〕火鍋--要吃蹄花的
交大北沙坡里有一個,〔九龍海天大酒樓〕(剛開的分店在緯十街西北角),夜
市上有一個〔重慶嫩江魚〕,小巷裡有一家四種麻辣
南二環「川渝人家」的菜也不錯。
粉帶(2塊)。黃甫庄口有一家〔鹵汁雞〕(5角)
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個小巷進去有一個〔塘壩魚大排檔〕(20元)
建設路東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塘壩魚〕
東門里南〔渭南時晨包子〕
南稍門永寧村裡有一家〔烤羊肉〕,現割現秤現穿現賣現烤現吃
北郊自強路有一家烤羊排
原東郊三廠旁邊有一家「囊坑肉」,也屬羊排一種(此店已搬家,待我偵察後
再通 知)
東新街——牛肉丸子燴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個幾天就要去吃
一回, 味道地道
北郊龍首南路里「東利沙鍋 」
而且最好吃的是最便宜的三鮮沙鍋
柳巷口的牛肉麵,最近已經般到端履門
勞動南路啊,老機場裡面有一家跳水魚,非常好吃的
西北大學北門,西側的紅燜王(紅燜羊肉非常棒)
北廣濟街的泡饃是老米家。
東郊韓森寨經二路北口李老四牛肉夾饃,
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對面老蒲城風味小吃,裡面的八寶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小肥羊的火鍋羊肉鮮美(最近聽說他們為了保鮮在肉里放了對人體有害的防腐
劑) 可以緩緩再吃
海底撈服務態度一流
南二環添一順味道不錯,價格相對有點高
老成都 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常去坐坐
東來順也不錯
文豪雜糧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飯千萬不要去
西廂子廟街有一個「大清花」餃子館,餃子不錯,菜也不錯,滿族人開的,老
板很會做生意,去吃過幾次,真的很不錯。
最便宜、好吃的海鮮在邊家村十子南100米---大通漁港
涼皮---分米皮和麵皮,我上高中的時候瘋狂迷戀擀麵皮。
涼粉---有涼拌的和炒的,是不同的東西
泡饃---我經常在我家樓下吃
水盆羊肉
水盆大肉---互助路,坐401可到。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不知道怎麼樣,有人
去吃過,說不錯。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
蜂蜜涼粽子
甑糕---西安長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飯的經歷啊,不過我小時候很不喜歡吃。
鏡糕
糊辣湯---常見的有西安的肉丸糊辣湯和來自河南的糊辣湯,不一樣的哦。一般吃的時
候西安的配托托饃,河南的配蔥油餅。
烤肉---我就不說了,我老婆說她對文藝路的一家印象很好
豆腐腦---有一段時間,在交大也常吃的
肉夾饃---樊記是老字型大小了,最近王恆的勢頭很猛。我家的貓晶晶就是從樓下的王魁肉
夾饃店裡跑出來的。
孜然炒肉夾饃---老道,記得八十年代的土門夜市吧,那時候一個籽然炒肉夾饃可是很
貴的,兩塊五啊。
金線油塔---三原小吃。
biangbiang面---在建國路上
柳巷面---在端履門
臘牛羊肉---歷史上最有名的是輦止坡的老童家,不過這家我小的時候已經不行了,現
在房子拆遷,很難講怎麼樣了。我們一般在麻家什子買,不過我搞不清楚哪一家好。
臊子肉夾饃
臊子面
葫蘆頭---南院門春發生是老字型大小
蒸碗---有夜市的地方基本都有,我覺得油膩膩的,不知道哪家的好
粉蒸肉--灑金橋的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的生意很火爆,不過個人認為不如德福巷口的一家好
火鍋---竹園去了N回,還有去過N+1回的,我就不說了
蒜蘸面
鍋貼---我和我老婆喜歡西羊市的一家鍋貼,好像叫「第一家鍋貼」,我們每次必要一
碗酸辣肚絲湯。這家的生意似乎老是不死不活的,經常還關門歇歇業。
馬虎面(西七路)---詳細情況請向馬糞咨詢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砂鍋---三鮮的,麻辣的,排骨的,雞塊的,...
包子---東新街鄭家包子
蒸餃---雞市拐的鐵家蒸餃,也有灌湯包子,味道還可以
灌湯包子---賈三的名氣最大,我感覺一般般。
米線---我丈母娘家院門口的最好
大盤雞---沙灣。
九龍的炒菜一定要寫上
烤鴨---西安烤鴨店,321的人都記得解放路的吧。我和老婆去的基本上是東大街的總
店。
鹵汁涼粉---西羊市東口。我估計很多人不知道這種東西。把和吃水盆差不多的餅掰成
塊,上面放上涼粉,加上作料,澆上鹵汁。
粉帶
塘壩魚---建設路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
烤羊排
生氽丸子---西一路東口路南
元宵
雞蛋醪糟---有么有小時候喝醪糟喝醉的?
餃子宴---高檔貨色,各色餃子,一樣一個,花色及其繁多,是西安特有的。不過我沒
吃過,誰請我去吧!順便說一句,德發長的普通水餃很不怎麼樣,建議去解放路餃子
館。
過橋米線---雲南過橋米線,在解放路和咸寧路上有店。不過我喜歡吃五年前在公路交
大校們對面,二環路邊上的小攤兩塊錢一碗的。
友誼東路離交大南門不太遠的照壁背後,賣寶雞的小吃
湘子廟街有一個「大清花」餃子館,餃子不錯,滿族人開的,東北風味,我老婆愛吃那
里的酸菜。這個店在上海也有分店,離火車站不太遠
Ⅸ 餃子宴有那些特色菜
西安餃子宴之絕,首先在於用料多樣,味型各異,造型美觀。餡料既有時令鮮菜和一般雞、鴨、魚、肉,還有猴頭、海參、魚翅、發菜等山珍海味。因此有「百餃百味」,茄汁、麻辣、魚香、五味、鮮咸、糖醋、咖哩、蚝油、椒麻、紅油等味型無所不包。其次是烹制技術多樣。基本的製法分蒸、炸、煎、煮四種,但由於各種餃子的餡料不同,其製作方法也不盡完全一樣,中菜的烹、炒、爆、熘、燜、釀等方法也兼而用之。再次是造型奇妙。既有泡眼朝天、修尾輕搖、栩栩如生的金魚形;又有狀若杏核、精巧玲瓏的珍珠形;還有鴛鴦形、蝴蝶形、元寶形;有的又如燕窩、海螺、花卉,真是千姿百態,巧奪天工。